•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外来媳妇本地郎

外来媳妇本地郎

主演:龚锦堂,黄锦裳,苏志丹,郭昶,彭新智,徐若琪,丁玲,虎艳芬,钱一莹,郝莲露,李俊毅,张纹博,何文茵,王辰,谢恩,毛琳,林星云,卢海潮,卢秋萍,马小倩,陈坚雄,黄俊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粤语年份:2000

《外来媳妇本地郎》剧照

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1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2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3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4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5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6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13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14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15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16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17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18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19外来媳妇本地郎 剧照 NO.20

《外来媳妇本地郎》剧情介绍

外来媳妇本地郎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康家一家住在广州西关老屋已经几十年了,康伯(龚锦堂 饰)、康婶(黄锦裳 饰)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祁光(苏志丹 饰)、祁宗(郭旭 饰)、祁耀(彭新智 饰)和祈祖(徐若琪 饰),四个儿子最近都结婚了,老大阿光娶了个河南姑娘(丁玲 饰)、老二阿宗娶了个本地姑娘(虎艳芬 饰)、老三阿耀娶了个上海姑娘、老四阿祖更厉害,娶了个德国姑娘(郝莲露 饰)。这下一屋子天南地北的人全集齐了,各地文化在此交融,地域、文化间的隔膜在这一大家庭里闹出不少笑话,康家几乎每天都是生活趣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后宫婚让他们说吧大唐风云2篮球部落萝莉的时间2三十里铺黄金拼图Thankyou!!杀手们魔镜奇缘3幻夜失落十三年大过年的蜡笔小新:新婚旅行飓风之遗失的野原广志暗夜戒律当男人恋爱时清网行动愤怒的葡萄非常24小时2擒爱记贝奥武夫玫瑰的棋局我和我的他们白丝带奢侈的骨青蜂侠明日之丈大象席地而坐心海约定我只是想说喜欢你病友们

《外来媳妇本地郎》长篇影评

 1 ) 纪念郭昶

郭昶同志1986年入行以来,担任广东电视台系列喜剧《万花筒》主要演员;曾出演广东电视台电视连续剧《乱世香港》、《情满荆途》、《情满珠江》、《宝贝老公娇娇妻》中的主要角色;2000年—2006年饰演广东电视台千集系列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主要角色“二哥——康祈宗”。

  在《外来媳妇本地郎》中,郭昶扮演的“二哥”康祈宗是《外来媳妇本地郎》最搞笑的角色,虽然剧中的康祈宗市侩狡猾,追名逐利,郭昶本人则称自己对名利看得不重,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演员,拍戏空闲时,喜欢独处,潜心研究角色。

为了拍《外》剧,郭昶累出了胃癌。

《外来媳妇本地郎》剧组的其他成员透露,虽然是病魔缠身,但郭昶都没有让自己休息下来,坚持带病演绎好观众心中所喜爱的“二哥”角色。

  郭昶在二十年的演艺生涯中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与业内的肯定,为广东电视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外来媳妇本地郎》创下中国电视剧的神话,被喻为广式幽默喜剧最牛的系列短剧,自2000年边拍边播至今已五年,今年元宵节当天更冲破1000集大关,收视创下“五连冠”。

这部国内最长的室内情景喜剧,可谓“五载耕耘创奇迹,一千硕果娱大众”。

随着《外》剧的走红,剧中康家大小,尤其是“光宗耀祖”四兄弟以及他们的外来媳妇,也成为广东平民百姓家喻户晓的喜剧人物。

 2 ) 20年之后,再写20年前的康家。

5星评价是给到80集为止,其中手动设置75 76集闹除夕为大结局。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有几个:一、康家还是那套旧旧的酸枝家具、太师椅、薛定谔的天井……浓浓的老西关味道。

二、虽然二哥二嫂很有趣,但康家其他成员也不遑多让,很多集没有二哥二嫂都可以撑起整个剧情。

三、阿宗、幸子、戴安娜……还没有离开剧组,康伯康婶还是中气十足精神饱满,康家人还没有需要经历生离死别。

四、各位街坊、亲戚虽然开始出来,但还是按本分地饰演“街坊”的配角角色,还没有喧宾夺主抢康家人的戏。

五、剧情还是很贴近现实生活,写实之余还自黑幽默,好多集都可以发自内心地产生共鸣。

那时候剧情还有常识和逻辑,不像后来为写而写,人物去向、人物性格完全断裂。

六、棚景不重,昌盛街、办公室、五金店、摩托车、酒楼、珠江边等都是实景,真实亲切,片头曲还是康家各位主角主唱的画面。

七、最重要的是,“闹除夕”经典地呈现了当时广州人过年的气氛和传统的文化,没有夸张的情节安排、贴地写实!

以此处手动设置结局,刚刚好。

 3 ) 变成了没有更好选择的选择

作为一个看着这个剧长大的人,平时周末回家肯定是看着这个剧下饭的。

这个剧伴随着一代人的长大,满满的回忆。

但是即便是这样有情怀的剧,不可避免地要与时俱进,而且面对的是一个观众对高质量的影视作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的时代。

但是就像很多人评论一样的,二哥走了之后这个剧就在走下坡路了,为什么,因为二哥在里面是一个很突出很有戏份的角色,更受大家欢迎,而他走了之后,其他人无法承担起他在剧中的作用,剧本创作难度更大。

当然我觉得这是这部剧衰落的一个原因,其实更多的原因包括:1.在以前物质短缺的年代,吃到一点好东西都觉得很幸福,在现在娱乐高度发达的时代,观众对作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外剧很明显让大家觉得,没有讲好一个故事;2.这部剧已经拍了很久了,真正能拍出来让大家觉得接地气,感同身受的故事已经拍得差不多了,后面就开始各种编造故事,制造误会,最后再消弭误会,然而只会让人觉得剧情设置很无聊甚至无脑;3.原来的主要演员都已经逐渐淡出,戏份减少,观众无法对新的角色建立认同,而新的角色又往往是以前的故事需要临时出场的,缺少角色的厚重感,必然导致观众更加不买账了;4.除了故事之外,本身的质量也是在下降,包括群众演员的演技分分钟让人出戏、各种广告植入,包括药、保健品、旅游景区等等,甚至变成教育片、宣传片等等,越加让人无语。

在现在电视台广告时间沦为各种简单重复的洗脑广告的阵地的时候,外剧也只能是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时候看的剧了。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苛求外剧的剧组更多的东西了,或许这个剧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温馨大家庭、有误会也会解决问题的合家欢设定,确实带给很多家庭欢笑和回忆。

它是多少广东家庭晚饭时间的必备节目。

也许剧组的主创们也知道问题,继续下去的理由也许跟古天乐不停拍烂片的理由类似,我就是想为香港电影做点事情。

 4 ) 外来媳妇本地郎“变味”了

说实话,这部电视剧陪伴我一路成长的,精彩的部分其实就是二哥在的时候,那会是电视连续情景喜剧,现在是电视连续剧,现在有空还会去看两集的,毕竟是中国最长寿的电视剧,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且是情怀,是老广的情怀。

刘涛也出演过这部电视剧,是刘涛的第一部电视剧为这部剧自豪 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剧情已经是配角成为主角,已经丧失外来媳妇本地郎原来的含义,也使得剧情越来越不好看,十七年了,人生有多少个十七年啊。

已经有部分演员永远离开了我们,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

变味的原因可能是:1.以前的故事都围绕着家庭发生,十分接地气,体现出当时的背景。

2.以前是康家一家人的故事,主线是康家,现在康家变成了第二条主线。

3.时代在变迁,已经写不出当时那个年代那种剧本。

4.这部电视剧不断在创新,不断在让人失望。

已经有很多人失去了对这电视剧的兴趣。

5.剧情越来越慢,节奏越来越慢。

好了,毕竟是陪伴我成长的一部电视剧,也有一种情怀,最后我给了这电视剧五星。

 5 ) 《外》中对人的丑陋的还原和对传统家庭的还原

《外来媳妇本地郎》毕竟是一部喜剧题材的小品电视剧,为了放大喜剧效果,人物特点被夸张地进行了丑化放大。

二是对上一代老一代的传统家庭进行了比较细粒度的还原,引人深思。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多数剧中角色都有表演“抠门”、“吝啬”的戏份,后面就不再敖述了。

八姑:非常成功的一个形象。

戴着一副厚重老年眼镜,眼神恍惚,“糊涂的”眼神演得太绝了。

一演的是糊涂愚昧,导演组经常把“传流言是非,听风是雨”的任务交给这个角色来完成,推进和放大剧情。

二演的是贪小便宜,对于占便宜的事情“闻风而来”,赶到“案发现场”。

三演的是围观群众、吃瓜群众。

对于别人的“丑事现场”、“糗事现场”进行观众补刀和观众丑化处理。

祝师奶:基本戏份同上八姑的,另外还有更加多的戏份。

一是再加演尖酸刻薄的形象。

二是加演为爱“挑事”、“生事端”,比八姑角色对生活和事件更有自己主观的看法和态度(虽然这些看法通常是庸俗而错误的),这样能够挑拨起一集内容所需要的题材。

显然角色戏份和饰演难度要比八姑的扮演者要更重。

但是八姑演得实在是太深刻了,还是力压祝师奶一头。

表哥炳夫妇:虽然首先对角色的人物“出身背景”的还原度不高,有点穿帮了,这点算是小小的瑕疵。

在整部剧中主要负责演“大男子主义家庭和其中的夫妻矛盾”。

影射效果很强烈。

在影响中,国内很少有电视剧能够这么细粒度地还原传统家庭中的“大男子主义”。

角色表哥炳常常令人咬牙切齿。

表哥炳“大男子主义”、“愚昧”、“无能”、“好吃懒做”,深入人心,引发思考。

挑毛病的是,表哥炳演得实在是有点浮夸不自然。

表哥炳夫妇在现实教育意义上,这两角色还是力压祝师奶一头。

“表哥炳嫂”娥姐,其角色全名很少在剧中被叫到,康家都是以“嫂”称之。

可见也是剧中定位为妇附属于夫。

剧组有意抬高“表哥炳嫂”的人物形象,也算是为了满足“政治正确”了,这样一来本身炳嫂娥姐的角色表达的确有点难处理,剧中强硬地“政治正确”在这个处理结果上有点令观众尴尬,角色有点不真实了。

贵元和阿美夫妇。

“为了赚钱肯吃苦”,这点不算是丑化的形象特征啦。

贵元夫妇角色总是想出一些不利于目标达成的烂点子,剧组强行加戏。

妻子阿美是一个女性角色,负责饰演“蠢钝憨憨”、“粗鲁莽撞”的“大番薯”形象——这点非常难得。

因为政治正确这点的阿美表演收敛了很多。

毕竟没必要再刻意中伤普罗大众女性的形象。

二是阿美“任劳任怨,夫唱妇随”,这点反映的是传统女性的形象,有没能褒能贬的地方,只是和现代新一代的女性在家庭的角色地位反映出明显的不同。

是比较客观地反映新旧时代家庭观念、男女地位的变化的。

通叔:专门负责演的是“斗气”、“攀比”、“顽固”的老者角色。

就是一个“挑事”没事找事的角色、表面上看自尊心强。

这个年龄的演员比较稀有,而且从演艺退役的居多,所以很多对于老者的还原和反映——重任都压到这个角色身上。

作家陈想妹:“作家”这个角色的职业,在传统社会中的确在人群中占的比例不高,所以笔者没有感受过现实中的这种人物,笔者不好评价。

后面的剧情中,作家陈想妹职业转型作为居委会的干事,也是为了拓宽这个角色单位的戏份和表演效果吧。

 6 ) 立此贴纪念永远的二佬--郭昶

郭昶,广东电视台演员,参加过许多电视剧、电影演出,在广东小有名气。

他声言,《外》剧见证了他的成长,让他从满脸光滑一直拍到脸上满布可以夹死苍蝇的皱纹。

沉痛悼念郭昶,献上祝福>>>> 哥”郭昶因胃癌于2006年6月14日下午13时10分不幸在广州去世,终年五十岁。

虽然郭昶离开时十分安详,但他的离开还是让不少喜欢他的观众以及《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剧组成员非常遗憾和悲痛。

  郭昶同志1986年入行以来,担任广东电视台系列喜剧《万花筒》主要演员;曾出演 广东电视台电视连续剧《乱世香港》、《情满荆途》、《情满珠江》、《宝贝老公娇娇妻》中的主要角色;2000年—2006年饰演广东电视台千集系列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主要角色“二哥——康祈宗”。

  在《外来媳妇本地郎》中,郭昶扮演的“二哥”康祈宗是《外来媳妇本地郎》最搞笑的角色,虽然剧中的康祈宗市侩狡猾,追名逐利,郭昶本人则称自己对名利看得不重,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演员,拍戏空闲时,喜欢独处,潜心研究角色。

为了拍《外》剧,郭昶累出了胃癌。

《外来媳妇本地郎》剧组的其他成员透露,虽然是病魔缠身,但郭昶都没有让自己休息下来,坚持带病演绎好观众心中所喜爱的“二哥”角色。

  郭昶在二十年的演艺生涯中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与业内的肯定,为广东电视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外来媳妇本地郎》创下中国电视剧的神话,被喻为广式幽默喜剧最牛的系列短剧,自2000年边拍边播至今已五年,今年元宵节当天更冲破1000集大关,收视创下“五连冠”。

这部国内最长的室内情景喜剧,可谓“五载耕耘创奇迹,一千硕果娱大众”。

随着《外》剧的走红,剧中康家大小,尤其是“光宗耀祖”四兄弟以及他们的外来媳妇,也成为广东平民百姓家喻户晓的喜剧人物。

  郭昶简介   身高 : 173 CM   体重 : 55KG   星座 : 天歇座   职业 : 演艺业   演出经验 :   从艺十五年,经验丰富,受广大观众欢迎。

  幕后工作经验 :   导演,副导演,编剧,剧务等等卖力的工作。

  生日日期 : 10月1日   出生地点 : 沈阳   家庭成员 : 妻子,女儿(读初中)   所懂语言 : 普通话,粤语   教育水平 : 初中   最想告诉大家的特别事情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自我推荐 : 瘦高,人又老,又黑又瘦,又鞋揪。

  我的兴趣 : 娱乐活动, 旅行, 演戏, 户外活动, 阅读, 广泛   我的专长 : 语言天才, 演戏, 文学创作, 样样专 最想告诉大家的特别事情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7 ) 生活

粤语启蒙,很好看很生活的一部场景剧。

能拍到一千多集真的很不容易。

广州风味的场景,带着浓浓的广式风情。

广州早茶,广州的一大特色。

每每早上,都可以很早就去霸位 从早上吃到中午,顺便在那把午餐也解决,这是广州这边特有的早茶现象,早茶风情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安安稳稳的生活在一起,一起处理生活中各种琐碎的小事,特别温馨

 8 ) 恶心死了

非常恶心,没以前好看,康天庥总是一副恶心得要命的样子,总喜欢炫耀他学历;祝师奶也非常恶心;还有,苏妙婵、苏贵元,一点都不会说我们潮汕话,就别冒充我们潮汕人,还经常穿帮无数次,一会他们说他们是潮州人,一会他们又说他们是汕头人,真是恶心;阿祖也特别讨人厌的样子;新加入的罗飞雁,刚出场镜头挺多的,后面,她跟康天庥结婚以后,就很少出现,成可有可无的角色,龙套角色;梁玉婷从新晋女二变成了龙套角色,比罗飞雁出场率,还要少;答应要让阿祖跟戴安娜复婚,结果到现在,他们都没有复婚;朱利娅,一副高学历,就瞧不起人的恶心模样;阿光真惨,跟他老婆香兰当快递员,快递只能放在路边的石桌上,连家店都没有,而且,现在送快递,还有快递员自己开店送快递吗?

有一集贵元减肥,阿光还不让他减,真可恶,阿光,你自己以前,不也是个大胖子吗?

;天佑、枝子现在也成龙套角色了,可有可无了,保罗偶尔出来一两次;牛哥和唐小姐把他们公司白白给了阿祖之后,也成了龙套角色,他们都不打算把他们公司给夺回去了?

;还有,苏妙婵开的旅馆“荔湾人家”的员工制服,又老又丑,难看死了,那个冰冰、圆圆,穿上以后,瞬间年龄老了好几十岁;冼师奶演了那么多年理发师,到现在还不会给人理发;列家诚是做什么的?

每天都不用上班,还有,那么多钱;里面还出现好几个龙套角色演员,同时演了几个龙套角色;包丁长得那么普通,是怎么从那么多龙套角色演员中,杀出重围的?

;阿蝶和孱仔明才是一对,都犯过罪,犯人CP;每个角色的房子都是连在一起的,祝师奶家厨房和康家厨房是在同一个地方取景拍摄的吗?

康而寿和他老婆在顺德的家没有取景;CoCo她妈的家也没有取景。

 9 ) 告别我们的街坊邻里

外剧,即外来媳妇本地郎,是属于全体广东人的温馨回忆。

它对我来说是如此熟悉亲切,以至于总悄然无息地被我忽略。

近几年开始尝试写一些观后感或影评,但竟从未生念来写此剧,就好似高傲的抒情作者总吝书写其挚爱的父母。

去年10月,贵元去世。

同年12月,外剧的总导演陆晓光去世。

今年元旦,康伯去世,数日后的1月6日,苏伯去世……讣告接踵而至,遗憾夹带回忆。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

虽说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但这些演员的离去还是让我有些惆怅,因为对于许多广州人来说,外剧的演员不仅仅是演员,而是与我们日夜相见的街坊邻里。

小时候,我和康伯住在同一个沙河街道,当时我家离他家仅数百米的距离。

我不知他确切的住址,但我妈说他就住在34号大院。

我少时就读于龙岗路小学,康伯也经常出没于此路。

上下学偶尔会看到他在附近的小菜市场买菜。

康伯的外形与剧中的形象别无二致:旧眼镜,白衬衫,身材挺高大但微佝后背,手背身后,步履轻缓。

在外剧处于巅峰的时期,康伯作为本剧的老豆、一家之主、重要主角,自然可谓本土的明星,但在我童年记忆中,康伯和那些退休后的老广一样,平易近人,毫无星味,每天就是逛逛公园、买买菜、遛遛鸟,悠闲自得,颇为快乐。

当然了,剧外的康伯当然没有剧中的康伯那么心胸狭窄、保守固执、锱铢必较以至于在某些时候让人生厌。

现实中,路人见到他总会亲切地喊他一声康伯,他则摆手或微笑示意。

一晃十几二十载逝去,康伯就这么走了,我们最亲爱的西关少爷再见了。

对于许多广州人来说,二佬一词可能不仅指的是自家二哥,也可能说的是外剧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康祈宗。

作为二佬的阿宗,可谓外剧的笑料担当和灵魂主角,他继承了老豆康伯的抠门算计,但却更加圆滑世故、精明狡猾、能说会道。

在外是广州个体户或小老板的成功代表,在内是四兄弟之中最早成家立业者,且因脑子远远比大佬康祈光灵光而时常主持康家大局、更似大佬。

阿宗额头高耸、颧骨深陷、身材瘦削,总被调侃是营养不良的落难逃荒者。

平心而论,阿宗长得不太好看,但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乃至每一个标志性的哈哈哈大笑都让人察觉他对市井的丰富体验和对演技的苦心造诣,让观众不禁感叹——这家伙不就是街对面那个市侩的老板吗?

极为精湛的演技配上不太帅气的外表让阿宗的形象在外剧中极为突出、与众不同、活灵活现。

许多观众包括我在内都认为他是外剧中演技最好的演员,可能没有之一。

在演技上称其为广东周星驰并不过誉。

2006年6月14日,我们亲爱的二佬——阿宗,因胃癌离世,享年50岁。

竟仍清晰地记得16年前看到阿宗病逝的新闻时的场景:我们一家围坐在电视前,但在聊起这则讣告时,彼此都没有发表什么看法,只是各自轻叹了一口气。

那一晚,许多广东人民的内心有些压抑、沉重和遗憾。

彼时10岁的我,对死亡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戏外的阿宗姓郭名昶,昶通场音,出生于沈阳。

郭昶去世后,周晓滨继饰阿宗一角,堪称灾难。

身材上,周和郭都很瘦,但周却比郭高一大截;脸容上,除了模仿发型之外,周与郭没啥相似之处。

神态、演技远远不及郭也就算了,最为可怕的是,周竟然操着一口不太流利且口音颇重的广州话,这让曾经的观众们感到特别无语。

要知道,真正的阿宗可是那个操着流利粤语口齿特别伶俐的势利老广啊,这位周是来搞笑的吗?

2006年,外剧突破千集大关。

2006年,也是阿宗去世的年份。

多年以后,有人评论:突破千集见好就收,外剧会成为一部真正的经典,而不是一部烂尾或苟活的超长剧。

有人评论:阿宗去世以后,这部剧就应当完了……二佬,阿宗。

16年前我们已经向他作出了告别,但他却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停留。

想说一下幸子。

刘涛对于非广东人来说,就是演员刘涛,而对于很多广东人来说,刘涛还是三嫂幸子,即康祈耀的前妻。

犹记得孩童时看到幸子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她,认为她是全剧第一美女。

彼时的她二十出头,青春时尚,黑长直、柳叶眉、大眼睛,五官特别端庄,身材亦是匀称动人。

虽然她作为上海人,在剧中被贴上了一些刻板的标签,譬如优越感强、高傲、冷漠、刻薄、自私等,但这些无法阻挡孩提时的我对她的热烈真切喜欢。

看到她被打击、受委屈,无论是否她之过错,我竟都为她感到不平乃至不爽。

对于彼时的我来说,也许颜值即正义吧!

20年以后,现在的我早就不是什么颜控,不仅是因为我自己长残了,同时也因内心渐趋成熟,所以不喜再看脸识人。

刘涛现在兀自贵为圈内知名演员,其演技自然一直在线、持续进步,毋庸置疑。

而她饰演幸子时十分年轻,却也丝毫无青涩之感,显得特别纯熟老练,简直把上海媳妇的形象演得入木三分。

虽说极少时候演得用力过猛,但我认为刘涛仍是外剧中演技最好的演员之一。

2002年,刘涛被相去拍琼瑶剧,所以向外剧剧组请辞告别。

之后,编剧把幸子编去了日本。

当得知幸子要离开康家前去遥远的日本时,幼小的我感到特别的遗憾,因为我知道,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美丽的幸子姐姐了。

这让我想起当时我家楼下的一家花店。

店里的老板娘是一位廿五六的漂亮女性,她皮肤极为白皙,仿似未曾晒过阳光,又喜涂口红,这让她的嘴唇显眼魅惑。

夏天她又喜露出胳膊和小腿,那雪一般纯白的肌肤,给炽夏带来一抹纯洁的清新。

有一天,这家店变成了其他店,她突然离开了。

后来听别人说,她结婚去了。

她的人生走向了一条新的大路。

2003年,刘涛在还珠格格第三部中饰演了缅甸公主,她不慎露出红肚兜的一幕让无数观众印象深刻。

接下来的每一年,刘涛的星途愈走愈顺,愈走愈广,成为了中国著名演员。

回眸2002年,外剧在广东火得一塌糊涂、收视率极高,但刘涛依旧选择离开剧组——现在看来,她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告别。

虽然刘涛早已与外剧愈走愈远,但她一直记得外剧,不时发文怀念或祝贺剧组。

她不是一个忘本的人,她是外剧永远的幸子。

外剧于2000年开播,22年过去了,它依旧活着。

但天下没有不解散的宴席,亦没有不停播的剧集。

当年的无数观众或长大,或老去,或逝去,早已淡忘了这部剧。

但那些和我们的年岁及人生相伴相随的观影时刻,是属于每个观众潜藏心底的特别记忆。

那些剧中的角色,他们是我们的街坊、我们的邻里,我们曾朝夕相对,廿年仿若一瞬,但终究有人离开。

所以若你曾经留念,请向他们告别,然后走好自己未来的路。

是为此文。

 10 ) 在现实与理想之中挣扎的乌托邦

天知道我太早觉醒了自我意识,以至于在看【外郎】系列的永远在搞笑捧腹和微妙不适之间挣扎,我挣扎的是我并不认可大家长模式,因为家长模式就以为个人的最小自由被限制,老康可以随便干涉老二阿宗的事业生意,可以做主让大儿子顶替二儿子经营餐厅,可以随便给儿子餐厅塞人;因为康婶有一种任劳任怨,但实际上是抢不到权力的自我压抑,韩剧风潮流行国内的时候,要求儿媳妇们和韩剧里的女人一样孝顺自己,服从自己,她也会阴阳怪气和老康说,那是因为我逆来顺受习惯了;因为这个家庭总是倾向于让最可以被牺牲的人牺牲,比如餐厅缺人的时候,请了大哥和大嫂做杂工,但是工资都不会怎么升,问就是翻脸,然后说不要怪小弟苛待大哥;因为家庭永远默认的劳动分红,从康婶到每个儿媳妇,女人之间代际轮回,一个新的女人进来了,以前的女人就会觉得我都吃过苦了,凭什么你可以不做,加入迫使她承担责任的那边,但是男人除了大的活动或者一时兴起,他们是不会被默认需要做饭洗碗的;因为家庭之中不缺乏争吵,不缺乏为了利益撕逼翻脸,因为性别歧视,编剧有隐藏在剧情的期待,永远想要儿子而不是女儿,因为地域歧视,对河南的恶意满点了,因为每个人缺点都明显。

我二十出头的时候曾经是非常激进左派,等接近三十又回头看觉得亲切。

抛却上面说的种种之外,小家庭的互助是家族逐渐解体之后无法体会的,大儿子是天生的蠢笨人,到了今天彼此之间也不过是亲戚,哪里会想他怎么成家,怎么脱贫,但是一家人还在的时候,妈妈和爸爸聊天就会说,阿光啊,不容易,人老实,又赚不到钱,让他留在我们家里,老了分一间房,以后也不至于流落街头。

阿宗被误扎针有毒瘾的时候,大声喊着自己哥哥,大佬我好痛啊,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哥哥抱着他,哄着说不要怕,不要怕啊,哥哥在一起,哥哥一定支持你的,今天如果你哪个亲戚得了瘾君子,从街头看到你,他们街尾就会绕路走,他们不会帮你,一百个有一个不带有色眼镜,觉得你会改过的,他也不会那么劳心劳力帮你。

因为阿宗的老婆老二是当年谈恋爱未婚先孕进门的,老人两个不会因为她不体面而苛责她,她爱说什么从来也没有真的翻脸,老公吵架掀桌了也会先冷静下来,坦白说我们感情到海誓山盟分不开是不现实的,我也不是不可以离婚,但是你一个人,外面风言风语,你又无路可退,孤身一个,我们争取大家都退一步,把日子过日子,我先道个歉。

因为一家人在一起真的很温馨。

你要问今天我怎么看这个剧,百感交集,它不丑恶到让我讨厌,也没有喜欢到让我闭眼维护,它好像一个梦,梦醒失落又还能放下,家庭结构会进一步解体,从康家的家族到今天的三口之家,再到后来,我也会相信有一天婚姻制度必然会消亡,我私心里希望婚姻制度消亡不会失去互相扶持的家人,不知道是不是异想天开。

《外来媳妇本地郎》短评

国男所有的恶臭劣根都在这里。不知道的还以为来他家继承王位呢哈哈

9分钟前
  • AAA建材批发
  • 较差

小时候有一搭没一搭看了好几年,到后面慢慢也就不追了,那首主题曲现在还能想起,“老屋飞来外来燕,鸡同鸭讲眼碌碌”

10分钟前
  • 猫薄荷
  • 推荐

小时候一家人每天必看的电视剧,整整齐齐坐在电视剧前,都是回忆啊

15分钟前
  • Kevin9275
  • 还行

早上听广播讲到这部剧才想起来没有标记,补录一下。今年要迎来播出20周年了,集数就会突破4000了;不过说真的,出来开头几年,剧集质量并不高啊,到底是什么支撑了这个剧组拍下去,什么支撑了这些演员演下去。。。

17分钟前
  • 绯村岚
  • 较差

哈哈 睇到呢部劇都好開心 捻返以前中學個陣睇呢部劇學廣東話師傅!!你睇到未呀?@@

20分钟前
  • 🍫
  • 还行

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喜欢看家庭情景剧,看过tvb大部分室内情景剧…

21分钟前
  • woooooo
  • 还行

伴随着童年,充满了情怀。但是,我现在却基本不会再去看。没有了西关大屋,住在所谓的康家旅馆中,原本的广州风情被钢筋水泥取代。原先的主角,戏份越来越少。增添了不少外来人士。剧情渐趋俗套,所说的人生道理也不如以前的有内涵。

25分钟前
  • Ada-傲娇少女幂
  • 推荐

所有的光芒万丈都在宗哥离世后戛然而止,最近听到由小肥仔变成大帅锅的天庥唱住哥哥的歌怀念二佬时我泪流满脸......

27分钟前
  • 紫月
  • 还行

说实在的,这部片有点丑化广东人的形象。自从二佬去世后,整部剧的质量就开始每况愈下,甚至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28分钟前
  • Mademoiselle B
  • 较差

总体来说这部剧是非常好的,让不懂粤语的人在看剧学习粤语,不过最近烂尾了

33分钟前
  • 白羽晨
  • 还行

不是广东人也就看个热闹,不过我伯母特别爱看

38分钟前
  • 豆油2019
  • 还行

小时候其实不会说粤语的,家里人不和我说粤语,后来三四岁看这个,看着看着我就突然会说了...........

39分钟前
  • nothingtosee
  • 推荐

现在很多电视剧和外来比起来真的垃圾到不知道怎么比较。现在是动辄富豪或者是富裕阶级的人物形象才能在电视剧里出现,外来的人物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会计较生活成本(一家人电费开支等等),会关注身体健康(全家军训等),关注社会热点(申奥等),还会面临失业、创业、守业等问题,而不是现在的电视剧,爱情,爱情,爱情,城市里光鲜亮丽的都市生活。也许是世界变了样吧!这么多年市场经济发展下来,大家都逐渐变成了“经济人”,没有钱,谈什么亲情,爱情,友情。

41分钟前
  • 思克马的迷妹
  • 力荐

精彩在郭先生离世后戛然而止

45分钟前
  • 逆风飞扬
  • 推荐

= =追着看。最后很失望。

47分钟前
  • 喵喵狗
  • 还行

虽然近年越拍越差,可是看《来自天堂的祝福》一直止不住眼泪。

49分钟前
  • WongSir_
  • 还行

还是有原版二哥在的比较好看

52分钟前
  • 好困的一天
  • 还行

哇…身为一个广东人,这部情景剧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超级超级爱!现在都还在追,珠江台,它陪着我长大,我看着他们变老,康伯康婶大佬二佬三叔幺叔(光宗耀祖四兄弟),大嫂二嫂三嫂戴安娜(香兰啊婵黄菲戴安娜),好中意这家人,扮演二佬的演员去世了,编剧没有在剧里把啊宗写死,很感恩…虽然这部剧是为了影射当年广东人歧外的故事,但是我还是超级超级超级喜欢里面的任何一个人,阿娇祝师奶等等配角也很亮眼,现在天庥都结婚了,康伯康婶也很少出场了,还真的是怀念,我又倒回去看了…感谢这些演员、导演一起演绎制作出这么好的剧!!!

53分钟前
  • lani酱
  • 力荐

这剧讲诉的就是广东珠三角小市民的市井生活,鸡零狗碎小哀小乐,康祈宗是这剧的精髓,他走了之后已经不好看了,现在吃饭时偶尔还会打开看看,因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的家庭生活是我年少时期一直所冀望的,既然无法拥有能看看对岸美景也好,看这部剧我的笑点经常变得很低。

57分钟前
  • 光怪陆离之前
  • 力荐

这个,越拍越没有意思了

60分钟前
  • .zhu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