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一直超字数我只好来这里写有人到电影院看电影为的是场面或音效或3D、IMAX的视觉效果 而我不管在哪看都是为了看电影里的情 所以敢死队2这种爷们片根本不是我的菜 那打打杀杀的血腥场面我认为对每个年龄层的观众而言都应该是限制级 快到影片最后史泰龙施瓦辛格跟威利斯一起出现的时候连我也激动了一下 要不是有人送电影票我是不会去电影院看的 在家一直快进一直快进看完全片值得看的部分也不会超过40分钟 余南那一成不变的表情不只是导演对东方女性认识的模式化还是这姑娘就长那样 不过中国女演员的打酱油造型都是一顶油头不知道是个什么既定认识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当一群昔日的荧屏英雄重出江湖,看的就不是电影了,只是告诉我们他们还好。
有时暗想,如果李小龙不是英年早逝,会否成为今日的神话?
张国荣那纵身一跃,是否为了成为传奇?
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所以也只留下我们无限的想象。
如今的世界再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胜利的时代,只有团队协作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君不见复仇者联盟、敢死队,还有正在拍的正义联盟,莫不告诉我们这个深刻的道理。
谁说电影不是虚幻的现实?
施瓦辛格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孤军奋战的下场就是鼻青脸肿。
最后那匹孤独的狼也是顺应时代潮流,融入了团队的大家庭。
只可惜这个曾跟李小龙交手的功夫高手未能一展拳脚,而且据说不会再加入敢死队3的拍摄了,确实也是一个遗憾。
真是男人越老越有魅力啊,一个老头就够有看点的了,这么多老头凑在一起,看点多的都看不过来了。
施瓦辛格和布鲁斯威利斯的戏份有所增加,但李连杰为什么就开头那么点戏呢?
是自己不想玩还是人家不带你玩?剧情方面有些俗套,尤其是那个叫比利的年轻人说干完这个月就不想干了想回去找女朋友的时候,哥就知道这个小白脸活不长了。
其他的还好,就是赶紧李连杰的戏太少了。
影片不光火爆,还很搞笑。
尤其是几个老家伙拿自己开刷最有意思。
“那架飞机老的可以进博物馆了。
”“我们也一样。
”呵呵,趁着还能跑几步,赶紧抓紧时间拍第三部吧。
看了伦敦某大影院的第二场票价很贵【相对而言 平时也就5镑几】 学生票也将近10镑不过不管怎么说 资本主义国家的电影票比中国便宜多了!!!
电影市场最美好的当然还是北美!!!!!!!!
)最大的厅进去之后……check座位的小哥说今天这个得晚10分钟左右播放 要等一下下哈 好吧 木有问题啊!
结果硬生生看了25分钟广告之后全场观众也不超过20人啊 太蠢了!!!
观众在哪里!!!!!!!!!!
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时间嘛 工作日加上午首映 职员忙着上班游客忙着逛街 像我这样……社会闲散人员……唉不对!
是忙着写论文偶尔偷闲的研究人员 嗯 才有机会享受一下难得的闲暇 唉 所以开场票房可能不是很好【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美国枪击案的广告效应 蝙蝠侠场场爆满 人满为患很难买到票啊】-说剧情吧其实我不太懂一开始的时候是怎么回事 是去营救施瓦辛格 这个懂史州长他还是经常说 ‘I‘m back’ ’I will be back‘ 这些个经典台词最后还被史泰龙吐槽‘you have back enough!’ 呛到没话说比较疑惑的是为毛李连杰开始出现了一小段然后就抱着中国人消失在河北境内 跑路了?!!
问他打算还说有可能就不回来了 过个小生活什么的……去google一下 拍摄敢死队2的过程中他的替身不幸身亡 这个是不是影响其提早结束演出的重要原因呢?
忘知情人士透露!
整个剧情还是很紧凑的 鉴于北美今天才上映 我就不多透露了不过要说一下的是女主角一开始相当雷人 我还以为是棒子……真抱歉了不知道是不是角度问题 感觉嘴部有点歪后来还行 但是这个角色是可有可无完全没啥重要的!!!
还因为这货出现弄死了一个小帅哥QAQ 【唯一和主角有点暧昧 但是……算了 你们自己斟酌】结尾部分很令人唏嘘史泰龙获赠一架布鲁斯威利斯提供的破烂飞机 史泰龙说这玩意儿得去博物馆了!
施瓦辛格吐槽说 我们还不是一样!
老一代的动作巨星年纪大了啊新生代茁壮成长中看着老一辈的荧幕经典重现大屏幕 还是这么齐刷刷欢聚一堂 很开心很激动很感恩啊!!
祝老爷子们身体倍儿棒 吃嘛嘛香!!!
再次经历了一番炮火密集的血雨腥风,巴尼(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Sylvester Stallone 饰)、圣诞(杰森·斯坦森 Jason Statham饰)、贡纳(杜夫·龙格尔 Dolph Lundgren 饰)、比利(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Liam Hemsworth 饰)、收费公路(兰迪·库卓 Randy Couture 饰)和凯撒(泰瑞·克鲁斯 Terry Crews 饰)这几个敢死队的铁哥们正享受大战之后的难得惬意。
可是好景不长,某晚教堂(布鲁斯·威利斯 Bruce Willis 饰)找上门来,迫令他前往阿尔巴尼亚噶扎克山区找一架被击落飞机上的保险箱,并确保箱子不会落入敌人之手,教堂还委派麦琪·张(余男 饰)与这群硬汉同行。
《敢死队2》比首集又多了几张熟面孔,虽然多年不见,他们脸上的褶子已经不比枪膛里的子弹少,但甫一亮相,还是能引得大批动作影迷欢呼雀跃。
观赏该系列电影只需要两样东西,一是肾上腺素,二是怀旧情结。
前者是标配,后者属于可选,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商业片的主流观众群已是90后,多半没有经历过那一波粗糙而原始的银幕暴力熏陶,但若你曾经为这群老家伙的肌肉和枪杆子倾倒过,必能在单纯的视觉轰炸外品出另一份趣味。
说到怀旧,有必要翻翻老账:史泰龙最声名卓著的《洛奇》和《第一滴血》系列横亘八十年代,阿诺凭《野蛮人柯南》和《终结者》奠定银幕形象是八十年代早期,龙格尔和尚格云顿都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走红,李大侠一鸣惊人的《少林寺》是1981年出品,老布凭《虎胆龙威》蜚声影坛是1988年,而查克•诺里斯这位大神,最为世人熟知的也是八十年代一系列突击队动作片,反倒是他在《猛龙过江》被李小龙击败的事迹知者寥寥。
因此,说本片将怀旧坐标定位在八十年代,是一场“硬汉暮年、壮心不已”的八十年代秀,应该错不了。
给斯坦森、阿特金斯、海姆斯沃斯等新千年偶像安排吃重戏份,显然是为次世代观众着想。
至于余男,看似在一群硬汉中格格不入,但别忘了八十年代动作片通常也少不了女主角,她们要么是《独闯龙潭》的花瓶,要么是《第一喋血2》中的“钢瓶”,而余男兼具两种作用,存在感也不弱,算是物超所值,虽然我对她的外貌并不感冒,但此处得按照老外的审美来评价。
和演员阵容一样,本片在各方面都做了一遍“复古元素+时髦风格”的打磨,确保既充满八十年代情怀,又能叫年轻观众看得激情涌动(敏锐者或许还能看出基情),依笔者看,比第一集做的更到位。
首当其冲的是影片的电子游戏基调,当年史泰龙的兰博系列就拍的跟魂斗罗一样,结果被查理•希恩在《反斗神鹰》里疯狂戏谑一番,此类片在今天看来当然更“假”。
在如今“子弹老打不中主角”会被人吐槽bug的年代,重拾这样的战斗设定很需要勇气,史泰龙聪明的用改变影片基调解决了这个问题:八十年代的动作英雄大都苦大仇深,战斗笼罩在严肃气氛中,而《敢死队2》摆明了是搞笑段子大串烧,还带着一股超级英雄片似的夸张味道,英雄不中弹的硬伤顿时被消解成一种超现实潜规则,再挑剔的观众也会乐呵呵的接受,不会跟它过不去。
说到幽默,阿诺的《独闯龙潭》曾经推出一种“硬汉式残忍幽默”,比如把一个人扔下悬崖后来句双关的“I let him go”,对照本片中敢死队数人把那“还剩一个”的倒霉蛋打成筛子,真是异曲同工。
但本片最好笑的地方在于对老片的剥削:阿诺做梦也想不到有人会对他说出“我要终结你”,而他没完没了的“回来”也引起老布的反感,将他“回来”的特权抢走,阿诺恼怒之下用一句“Yippee-ki-yay”回敬——这就是多个老家伙主演的好处,他们可以互换经典台词说着玩嘛。
只是很奇怪诺里斯出场时为何响起了《黄金三镖客》的音乐,难道是在预告下一集他将和老牛仔交手吗?
嗯,算起年纪来,他俩确实是一辈的。
此类无脑动作片最大的好处是不怕剧透,即使讲述的对象是个剧透恐惧症患者,他也懒得来捂你的嘴。
谁都知道敢死队一定会所向披靡,剿灭恐怖分子、罪恶大亨、外国雇佣兵等一切纸老虎。
哪怕你详述谁谁用什么手段与谁谁大战三百回合并灭了他,也丝毫夺不走他的看片乐趣,因为这压根不重要,大家就是要亲眼看到那刀口沾血、枪口喷火的一幕幕,那才是观赏本片时一切满足的来源,唯一的来源。
影片从头到尾洋溢着烟火、废墟和重装甲组成的独特风味,明显是八十年代的印记,但在此基础上,技术方面精良的多。
湖面追逐一场,迫击炮发射和落下的轨迹清晰可见,而老片里通常用水下地下埋炸药来混弄;枪支虽多,音效纹丝不乱,没有拿AK枪声给AUG配音之类的低级错误,连不同子弹在不同材质砸出的弹孔大小都相当考究,而不像以前随便弄一排炸点,或干脆冒几个火星了事。
继承八十年代遗风,影片呈现出对肉搏戏的重口爱好。
虽然短短九十分钟里炸药用掉好几吨,发射的子弹足能拍十部《黑客帝国》,但热兵器能搞死的无非是杂兵。
每逢正反派的关键角色丧命,全都死于冷兵器。
考虑到观赏口味的变迁,老老实实的一拳一脚不再吃香,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样式、多种风格的搏击术并存,最精彩的当属斯坦森的自由搏击对阵阿特金斯的嚣张踢腿,史泰龙的拳击和摔跤死扛老尚的空手道,此外李大侠的锅底神通、斯坦森的飞刀绝技和余男的以柔克刚也各有千秋,即使看多了新动作片也不会嫌闷。
比较遗憾的是诺里斯年纪太大,没能展示他闻名全球的round house kick,让老尚这个后辈抢了风头,否则两人来场腿功较量,其标志意义不亚于让泰森和阿里同台较量。
八十年代的动作片基本不涉及宏大叙事,因为这是孤胆英雄片的一个死穴:一旦真发生国家或国际级别的武力威胁,肯定是军队、情报局齐出动,搞到新闻天天关注。
只有在政府不方便或无法大张旗鼓的敏感事务,或者英雄的私人恩怨,才能进入“主角孤身涉险”的叙事模式——史泰龙流的前“三滴血”分别为了报仇、救战俘、救上司,阿诺在《独闯龙潭》是为了救女儿,龙格尔的《惩罚者》是个城市义警,而一旦碰上《入侵USA》这样大规模袭击,牛逼如诺里斯也要和军队共进退。
即使到了今天,处理恐怖袭击的鲍小强、杰克•雷恩们,也得有大部队配合才能完成使命——宏大叙事与“一人军队”本质上是抵触的。
乍看起来,《敢死队2》似乎违背了这个原则,硬汉们的对头是抢夺核能物质的恐怖分子,应该足以触动美国政府的大杀器警报,但无奈行动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就被前来复仇的硬汉们一锅端掉,胎死腹中了——相当于007抢先一步挫败了挑起中英战争的阴谋,双方军队就没必要出动了——明显是冷战后时代的叙事策略。
史泰龙再一次证明他的编剧能力和他的肌肉一样好使,有大噱头,又巧妙规避了宏大叙事,快刀斩乱麻解决了麻烦。
《敢死队2》既是老硬汉们的集体狂欢,也是新打星们混个眼熟的最佳时机,在一堆皱纹密布的老脸中塞进几张嫩面孔,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献给次世代观众的八十年代秀,还肩负着提拔新人、传承硬汉精神、振兴动作片的重任。
是谁说纯动作片已经没有未来了?
吃俺老史一拳!
文/方聿南
这年头,几乎只有史泰龙能拍出这样硬桥硬马的动作片了,从第一分钟开始,《敢死队2》就充斥着钢铁、火药、肌肉和硬汉,几个花甲之年的大爷带着年过不惑的大叔,在银幕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热兵器大战(年纪最大的查克·诺里斯甚至已经年过古稀)。
李连杰的戏份不多,但挥舞着平底锅上下翻飞,足够展现这位功夫皇帝的风采了,再说,有了余男的火线加盟,中国元素其实在这部《敢死队2》中一以贯之——作为一个唯一的女性成员,余男当仁不让的女一号戏份比布鲁斯·威利斯和阿诺·施瓦辛格加起来还多。
剧情还是很简单,延续了上一集的雇佣兵路数,史泰龙带领着大爷、大叔们纵横全世界,惩恶扬善,大秀肌肉。
作为一部向昔日的硬派动作片致敬的电影,《敢死队2》让布鲁斯·威利斯、阿诺·施瓦辛格、尚格·云顿、查克·诺里斯等老牌明星分别登场,并且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戏份——威利斯从幕后操控者走上前台,施瓦辛格与“敢死队”并肩作战,尚格·云顿成了与史泰龙终极对决的大反派,查克·诺里斯以“独狼”的名头行走江湖,有了一众老牌大咖的加盟,就算李连杰戏份少点,也早就值回票价了。
《敢死队2》的核心剧情其实是“七武士”的模式,为了把阿尔巴尼亚山区居民们从邪恶匪帮的法西斯式统治下解决出来,敢死队的大爷大叔们一起上阵,杀将进去,只打得山洞里鸡飞狗跳,并捎带手拯救了世界——坏蛋们手里掌握着能毁灭地球很多次的核材料。
所谓的“桑”族人,应该是对巴尔干地区种族冲突的影射;而那个被废弃的苏联军事基地,则准确的烘托出了这部电影的怀旧意义——在冷战时代,大爷大叔们风华正茂,大炮机枪一路杀将过去,好不畅快也么哥!
哪像现在,动不动就是电脑病毒,互联网攻防,敲几下键盘,copy一段程序就捍卫了世界和平,全是娘娘腔的做派。
鲍勃·迪伦曾经唱到:“一个男人要经历多少旅程,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男人”,其实,男人这东西真跟钻石一样精贵,小伙子们懵懵懂懂的,等到真的成了男人那一天,容颜早已老去。
整支队伍里最年轻的就是海斯沃斯,不过他还没来得及实现跟女友双宿双飞的心愿,早早的就殒命他乡——最后,大爷大叔们替他给女友寄出了信和钱。
杰森·斯坦森一拳打倒坏蛋后,自嘲的看着自己的装备说:“经典就是经典”;阿诺·施瓦辛格则总是用“我会回来的”搞笑;片尾,布鲁斯·威利斯送给史泰龙一架飞机,史泰龙看着飞机说:“这家伙都老得可以进博物馆了”,施瓦辛格立马接了句:“就像我们大家一样”。
那一刻,我感到一种雄性力量的落寞。
雄狮没有被打倒,它只是老去了。
老去的狮子还是狮子,年轻的绵羊仍旧是只绵羊,大爷伏枥,壮心不已,记住,永远不要惹你大爷,他们动起狠来,年轻人根本招架不住。
昨天看了
也许有些人无法想象,当史泰龙、施瓦辛格和布鲁斯威利斯并肩伫立在同一个镜头中的样子所带来的震撼,远比任何华美的特效场面都震撼人心。
我一直认为电影是一种多感官的集成艺术,在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给人一场完美经历,所以好的电影都可以给人带来一场奇异旅行——人们购票进电影院,购买的是感官体验。
尤其是商业电影,则更要把感官刺激做足。
在感官中,最直接的便是视觉冲击。
商业片制片商殚精竭虑,通过种种手段去营造视觉奇观,特别是B级片,各种奇技淫巧层出不穷,滋生出僵尸片这种奇特类型。
直到斯皮尔伯格出现,将视觉和叙事结合得出神入化,既壮美又多元:外星人、恐龙、巨型怪物各成经典。
上世纪80年代,肌肉男们在电影屏幕上轮番上阵,他们用坚韧不拔的正义感和波澜起伏的肌肉让我们的热血澎湃燃烧,孤胆英雄的传说似乎怎么也看不够。
中国功夫片在那时也广受欢迎,袁八爷也得以在好莱坞一展拳脚。
视觉特效的发展,令史诗魔幻电影迅速侵入了商业片,漫画英雄的各种传奇得以完美实现,他们年轻俊美,而且电影场面华美。
四肢发达胸大无脑的现实主义动作英雄远不如以往那般受欢迎了,甚至可以说,是没落了。
是的,我们有《谍影重重》系列,我们还喜欢《碟中谍》系列。
马特达蒙这样的白面小生练上一身肌肉,也可以打得迅猛凌厉。
汤姆克鲁斯这样的美大叔借助高科技,也能虎虎生威。
他们确实能文能武,但你说他们是动作明星?
呵呵。
无论洛奇还是兰博,史泰龙扮演的永远是史泰龙。
这就叫做动作明星。
提到史泰龙和施瓦辛格等人,我们脑中浮现的永远是他们自己的样子,而且在脑中已经自动组合出了电影的大致剧情,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趋之若鹜。
在那个年代里,我们不需要新鲜感,我们只需要他仍然是他。
可是,似乎再也没有出现新的动作明星了。
杰森斯坦森一直在卖车卖手表卖手机,顺便和各种不入流的女演员玩绑架游戏。
岩石更是各种打酱油。
至于文迪塞尔,《速度与激情》那也叫动作片?
什么,你说亚洲动作片?
甄子丹?
呵呵呵。
“我回来了。
”施瓦辛格从驾驶室探出头。
“这架飞机老得能进博物馆了。
”“我们也是。
”布鲁斯威利斯和史泰龙相视一笑。
这两段台词又好笑又感人,简直令我热泪盈眶。
史泰龙一直是个聪明人。
(《第一滴血》的剧本是他写的)如果说现如今的好莱坞电影是贩卖奇观的老手,那么这部电影贩卖的是巨星效应和壮丽的英雄回忆。
我一直跟朋友说我今天是去电影院用眼睛采阳补阴。
看着这帮记忆深处的老男人扎堆出来彪血卖肉,表示哥依然很能打,这是何等激动人心!
“你有什么计划?
”“找到他,抓住他,杀了他。
”史泰龙面无表情却字字凿心,这种粗狂豪迈热血沸腾的纯爷们气息,真太久违了。
还纠结什么剧情?
当你看到史泰龙和尚格云顿扭杀在一起,你究竟还有什么不满足,要啥自行车?
最后吐两个槽:利亚姆海姆斯沃斯蛮帅的,但我还是更喜欢锤哥。
余男的嘴巴和屁股触感一定很好,但是看起来就不是那么美观了。
我写这玩意儿纯粹是用来暴露年龄的,无所谓了。
如果还有下一部,会有史蒂芬席格吗?
@施瓦辛格, 你丫是灰太狼啊,动不动就I will be back 不过看着州长,觉得好欢乐啊,我是剁么的想成为你的子民呀 只有something big 才配得上你啊@史泰龙, 大叔果然是大叔, 看起来好疲惫的样子,大叔只会拿枪打架果然不是擅长, 果真是个team leader,办事不含糊如果你能在最后亲我们家余男一下该多好啊@杰森斯坦森: 乃还是爱着大波性感妹, 大爷们的砰砰砰就好啦,谈什么恋爱嘛,你不知道5个里面就你最帅呀@李连杰: 小李子看来你上集里面就管说个子太矮了,要多分钱神马的,汉纸们都不带你玩了,而且英文就会那么几句,以后都是要混international的人,英语要学好啊 你看人家余男,就比你台词多@余男: 余男可以整个好看点的发型吗?
人家Maggie Q混好莱坞的时候可是一尤物啊, 最后居然还想勾搭一下史泰龙,人家果然没理你哎哟,脚的嘛,小李子跟余男能跟这么多骨灰级的前辈演戏就已经非常非常荣幸啦,就冲着这几个老爷们, 剧情神马的都不重要了,果断给起全五星啊
看到史泰龙、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斯三个人一起端枪扫射就值了,要不是余男就给5星了,结尾还想勾搭,人史大爷可是打炮专家,对手戏是莎朗斯通啊,【是《炮弹专家》好么,喂。。。【【蝙蝠侠、蜘蛛侠幸亏先上映,否则都要各减1星。。。【【【新全面回忆、谍影重重4是没指望超越了,再好也就3星。。。
就冲着这些影响了一代人的硬汉么,也得五分啊!!!
没意思
遭受100分钟耳膜轰炸只是为了看余男两眼
一队无需动脑的不死小强,了无新意,特效及格,廉价的动作群戏,只有雷神比较亮
卸任的州长再怎么念叨I'll be back也回不到当年终结者的时代了,这一群暮年硬汉互相自嘲忆往昔,满是情怀但也无奈现在已然不是当年了。中间差点睡着,其实槽点还少。。。
砰砰砰~~~
史蒂文·西格尔呢?难道得等3
拳拳到肉 枪枪渗血的标准动作大片(虐杀 断肢 割头 削头 胸口上穿个洞什么的 都能看到)配合最强正派阵容 节奏松弛有度 杰森斯坦森与史泰龙之间互相逗哏捧哏 布鲁斯威利斯和施瓦辛格一起玩起机场smart冲锋戏 足以毁灭世界的阴谋 不够份量的反派配置 稍头重脚轻的动作戏搭配(最开始那段着实亮眼)推荐
这电影好烂啊,但是一个名字加一星,史泰龙一星,杰森斯坦森一星,尚格云顿一星,布鲁斯威利斯一星,施瓦辛格一星
吐槽蛮多,看的好欢乐。。
哈哈,很2的片
余男真他妈多余啊,这什么死鱼脸啊。还得和史泰龙来几个莫名其妙的眼神,你妹的!
诺里士!
老头们各种明目张胆的怀旧
很一般的電影 應該比我大一輪的會比較喜歡吧
看老男人打打杀杀,如和老女人OOXX,不觉多爽,只觉沧桑。
一群打不死的大叔!
从头到尾不知道在干嘛就这么看完了还好我没正眼。
中年大叔玩儿突突,一突一个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