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言
The Testament,Haedut
导演:阿米查伊·格伦伯格
主演:Ori Pfeffer,Rivka Gur,Hagit Dasberg,Orna Rotenberg,Emanuel Cohn,奥里·雅尼夫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奥地利语言:希伯来语年份:2017
简介:45岁的约埃尔是大屠杀研究方面的国际专家,他花了超过15年的时间努力研究纳粹在奥地利和匈牙利消灭犹太人的方法。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他偶然间发现了一些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暗示他的母亲生活在假身份之下。他确信这是一个错误,但他越深入研究,就越怀疑他母亲的犹太身份。这是关于一个人愿意冒一切风险去寻找真相的故事。详细 >
通篇希伯来语,没有翻译,太费劲了
#Venice2017# 片名应是[证言]。极为成熟老道的讲究剧本,大屠杀的数据库(耶路撒冷的,德国的,红军档案馆的),执拗的主角与自己机构和奥地利人的对抗,历史-记忆的关系,最后对自己身份之谜的挖掘。片中幸存者/见证者的证言颇似[浩劫],极有感染力。
2017年威尼斯地平线入围;每一段巨大的历史伤痛都是由个人伤疤组成的。最值得赞赏的,可能是影片对于一位历史学家“挖掘”历史过程的真实呈现;最动人的,必定是主角的妈妈当年的自述和如今的沉默。
#SIFF2018 以色列佳片pick一下。对圣经发源地一直有种敬畏和向往。犹太人屠杀的话题第一次深入,故事片亦像纪录片,铺垫部分略沉闷但之后渐入佳境,男主母亲没有过多台词,透过零星采访片段才是她内心的真实流露
premise那么灵 拍得什么鬼样子
故事性太差了,又不甘心作纪录片,还以为挖出一个什么大瓜
三星半。从今天起做一个打分苛刻的人
看简介还以为跟伊戈扬撞梗…身世之谜过半就解开,接着走的是探案路子,一路剖开大屠杀后各种遗留问题,从“战争从未结束”再到“历史与未来孰轻孰重”,作为首作内容之广、探讨之深令人惊讶。衡量信仰的资格,重要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所做的事。万人坑被找到、毒气没有生效——这不就是神迹么。
#SIFF2018#Truth is absolute @2018-06-18 10:17:51
一个笃定的人出现了身份认同的偏差,母亲的死既是迷茫的结束也是更加坚定的开始。不是犹太人的母亲愿意被认可为犹太人并为此付出生命。她说“我想在死之前成为新娘,可我不是犹太人”,而他说“来吧,我们是天作之合”
看的时候想起两三部类似题材的电影 竟然连叙事的处理都多少相近 一切都在表面 包括最后的正义 没有触及更深的感受。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以色列电影。看电影了解到了法西斯的恶行对犹太人的影响有多么深远,看电影也让我知道了犹太男人的小黑帽是怎么戴到头上的,要知道,我一直都有一个疑问:那么小的帽子为什么不掉下来?
耻辱,愧疚,让知情人缄默。死亡,让真相消逝。若命运使我必负重前行,我选择背负真相而不是秘密。无论好坏,为过去画上句点,然后才能向前。在追寻大屠杀的真相和主角身世的真相中,都贯彻着执着的信念。所有大屠杀的电影里,这部不是最震撼的,但依旧有触动人心之处。
拆掉身份的牢笼,让自负无以为器,他人的力量便会流进来和你融汇为一体
SIFF2018 06 SFC上影#“真相不属于你我,真相是无条件的,只有肯定与否认。”又一部寻求真相的影片——大屠杀的真相,自我身份的真相,现实的真相。“就让大屠杀活在记忆之中”:这或许不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释怀。男主则反其道奋力斗争,让人以为最终会是幻灭。沉稳而又充满感染力的影片! @2018-06-18 12:55:22
要么接受它,要么矢口否认:这就是男主寻找的绝对真相。以事实为切入点,把纳粹大屠杀和犹太人的身世求证结合在一起,很扎实的剧本,配合幸存者的证言显得格外厚重(重到有点不适应了...)
有,但都没有开掘下去,情感也没有得到释放。
几乎隔绝了所有商业元素 纯粹且安静 如果觉得苍白 那去了解下历史和宗教 再来看一遍 感受下真相和真相碰撞的力量
历史很残酷,尤其对那些不应该死去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SIFF2018第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