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的脸就是他的全部”,这是漫画家出身的意大利天才导演费里尼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着,并深为认同。
脸作为人的借喻,自古便有。
古时的面具、塑像、肖像画无不以脸为原型,并作为人的指代获得认可。
及至现在,大众调侃这是“看脸时代”,或者“刷脸”盛行,都在说明脸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如果换了脸,这个人还是他吗?
这里涉及自我认同和他者认可的问题。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同,无非由镜像建构起来。
这是自我意识的建构,终此一生都在反复指认这种认同。
对自己的喜好或厌恶,从脸开始。
那喀索斯对自己的脸在水中的映像产生迷恋,从而发展为“自恋”的代名词。
这是为何化妆在某种程度上让人心情愉悦的原因。
愉悦来自于自我认可,同时美的指向收到他者认同的影响。
我们都在以某种社会约定的美概念来评判脸,从而发展为自我感觉。
自恋的反面便是自卑,这是由脸没有被他者认同导致的。
整容是同样的道理,通过修整不被自己(他者)认可的部位重新获得自我认同。
2.由此看来,脸与自我在大多数时候都等同了起来。
如果某天醒来,看见镜中的自己乃是另一张脸,会发生什么情况?
恐怕会引发精神危机,因为自我认同产生了断裂。
这是佐藤祐市的《深红累之渊》 探讨的话题,两位女孩通过换脸改变了命运。
渊累外表丑陋,嘴角有一道深疤,即便演技精湛,仍然感到自卑。
丹泽妮娜面容优美,在舞台上风光无限,已是当红女演员。
渊累通过母亲留下的口红,发现变脸的奥秘:涂上口红再与人接吻,脸会瞬间发生对换。
通过这种方式,渊累多次寄居别人脸中,登上舞台。
经纪人羽生田(浅野忠信饰)找到渊累,希望借她重现她母亲渊透世的舞台风采。
作为渊透世的忠实信徒,羽生田有些走火入魔。
当他发现渊累可以与丹泽妮娜通过“接吻换脸”后,怂恿对方继续发展演艺事业,断然抛弃丹泽妮娜,导致后者失足死亡。
一开始,渊累对此有很大的排斥。
但随着丹泽妮娜完美之脸获得的“他者认可”,导致她不断找到新的自我。
于是光明正大地当起真正的“丹泽妮娜”,和男导演上床,出席盛会,与丹泽妮娜的母亲拉拢关系。
3.脸,在此成为着重探讨的话题。
电影证明了人通过脸获得自我认可这一心理学设定。
“接吻换脸”这个设计的厉害之处,可以让“变脸”在瞬间发生,从而超越了一般情况通过整容或科幻等手法换脸的老套设定。
这对于两位年轻的女演员也是非常大的考验,需要在瞬间切换到几乎对立的个性,用对方的话语和行为表达自己。
土屋太凤和芳根京子做到了,而且效果非常好。
电影另外一处厉害地方在于,加入表演这一元素。
渊累通过舞台表演获得自我认可。
我们都知道,表演扮演另一个角色,是用自己的身体去表达别人,这与“换脸”的概念如出一辙。
对于渊累来说,不仅在实体层面获得了丹泽妮娜的脸,同样在内心世界,她也不断去模拟生成对方,这是通过舞台表演实现的。
在舞台上,渊累真正逃脱了丑陋、自卑的自己,变为她想成为的任何人,从而获得成功。
佐藤祐市的《深红累之渊》 如同一份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文本,在真实与虚假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
这是虚实影像的美妙之处,真为假,假亦真。
电影不正是在真假上做文章的艺术吗?
我对日本漫改电影向来信心不足,这部“深红累之渊”也不例外。
只是因为挺喜欢原作漫画,不免对真人版有几分好奇,于是几乎不抱什么希望地找了来看。
话虽这么说,“深红累之渊”其实算得上是漫改电影里比较优秀的一部作品了。
如果我之前没有看过原作的话,这部悬念与反转迭出的电影在评分上还会更高一点。
只是我毕竟已经看过了漫画深知原作内容有多精彩细节有多丰富,经过重新整理浓缩的电影版在剧情上显然要比漫画版薄弱许多,对我而言也不具备未知的吸引力,所以在观看此片的时候也就更为关注演员的表演了。
事实上这部电影成败与否本就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两位女主角的演技实力。
记得刚得到真人化的消息时我可是为两位女演员大大捏了一把汗。
根据剧情与人物设定,累和妮娜性格截然不同,在表演功力上更是一个天一个地,两个人需要不停互换身份,这就意味着两位演员在演好自己的角色的同时还要复制出对方的演技伪装成对方的角色,同时还需要演出剧中剧的角色,负荷显然要远胜于一般的剧情片。
更要命的是累是个天生的演员,演技力在原作里被称为如有神助,角色背后的这个人火候不够的话,不仅违和感满满,还会陷入尬吹的尴尬境地。
出乎意料的是,土屋太凤与芳根京子这两位年轻演员的演技着实不错,我自然不能要求她们有堪比奥斯卡影后的功力,但她们能够将累与妮娜各自怀有的恐惧痛苦悲伤,对彼此的嫉妒恨意表现得恰到好处,可以说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甚至到最后高潮部分爆发出狂气的一面堪称惊艳了。
和原作一样,“深红累之渊”的主题相当深刻。
两位女性,一个拥有天赋才华,一个拥有天赐美貌,她们既羡慕对方又憎恨对方,既想离开对方又不得不彼此捆绑在一起依靠在一起才能在舞台上获得立足之地。
将两个人牵连在一起的道具是一只拥有不可思议力量的口红,这个被商家宣传为能够增加女性魅力的小小化妆工具,这点颇为值得玩味。
互换容貌的早期阶段,累阴沉自卑,妮娜轻浮得意,累仿佛是靠着妮娜的光彩才能苟延残喘的寄生藤,是被他人用来往上爬的踏脚石,然而借着妮娜的美貌才得以一点点融入社会的累不再甘心仅仅作为影子活着,她要亲手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属于舞台的“丹泽妮娜”,于是累与妮娜之间的界线开始变得朦胧不清,身份模糊混淆,随着剧情的展开,越来越难以说清楚究竟是谁活在谁的阴影之下。
如果说妮娜的容貌是进入舞台上敲门砖的话,累的才华则让这张美丽的脸更为光芒万丈。
妮娜开始陷入失去自我被剥夺身份的恐惧,累则被对舞台的狂热贪念一点点吞噬。
一边蚕食着对方的美丽与人生,一边将自己的良知与人性一点点褪去,最后化为了与她所饰演的莎乐美一样疯狂的怪物,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她才能将这个角色演到极致。
只是一个人即便同时拥有了美貌与才华,一旦走到不择手段的极端,也就如坠深渊再也回不来了吧。
电影的最后即呈现了这样一个结果。
累与妮娜为各自的欲望所毁灭,一个曾妄图借他人获得名誉与地位,最终却被夺走了容貌身份乃至生命;另一个则戴着他人的面具彷徨于世间,变成一个沉沦于舞台的戏疯子,迷失在鲜血中。
这样的结果真的好吗?
电影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一切都是当事人自己的选择,一切都留待观众自己去判断。
仅仅是换了个脸,就体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自信和优越感。
丑陋的才累拥有的,突出的执念。
想变成完全不同的自己的执念,是她的秘密武器。
好像演戏这种东西有的人就是演的出来,有的人就不能。
演技都是慢慢学的嘛。
妮娜就是,没有代入感,很轻浮地用表情在“作”角色,与其说演的是角色,不如说是凹既定的台词在矫揉自己。
这个导演好装逼啊。
看得出来有时候没有什么好严肃的他还是一副紧绷的脸。
以前我代入角色模仿的就是这种人吗?
qio得马得。
这种人完全支撑不起来,是虚伪的人好吗?
代入一个角色的方法不是通过他说的话假装是自己说的去揣测。
必须站在第三人角度旁观,观察这个人去揣度为什么这样说,动机是什么,这种硬干货才能真正让我们认识到他是怎样的人。
毫不动脑仅想凭感性去“模拟”一个人,偷工减料,像鹿先森乐队想用过剩的情感去超越音乐理性层面的东西一样,做出来的东西。
算是走捷径强行掩盖掉自己的短板,而且是必须的技能,偷工减料。
情感也打动不了人。
“现在的你内心深处没有隐藏着什么的神秘感”这个导演耍女朋友要求还真的是高呢。
终于懂了那个经纪人的意思“你知道最令观众动容的时刻吗?
赝品超越真品的时候。
”以假乱真,仅仅五个月的时间,足以发展新的人生了,真正的妮娜成了冒牌货。
累的母亲,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吧。
渊这个名字,也不是她真正的名字,是继承的别人的吧。
看着舞台上那个是自己,又不是自己的人的人生,意识到她的人生已经被剥夺了。
累也从开始纯洁的姑娘,变得有心机。
莎乐美。
感觉是个很有趣的东西哦。
“被对渴望之物的异常执念所支配”,虽然没有体会过,但生活中,对爱情,一些不甘心,留恋,稍微加强一点,就是所说的,对渴望之物的异常执念。
演员,这是个好严苛的职业。
“给我再入戏点。
”莎乐美为了得到心爱的男人不惜将其杀死,这样的故事也必须像自己使其发生的一样入戏。
真的是。。
工作上,被导演狂骂一顿后,其他人下班的下班,也没有人来关心。
这是现实的,职场吗。
太可怕了,职场。
她自己也知道,不是自己脸,的虚假吧。
她这么反抗,是讨厌被虚假包裹的自己吗。
自信与优越感。
我用一夏的眼睛,完全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仅仅是,换了一张脸。
物理上的脸。
就能带来这些,不同的感受。
人真是脆弱。
原来刀伤不是天生的,是反抗嘲笑自己的同学时被割的。
她也就是生下来,不漂亮而已。
不到丑的地步。
现在人对自己要求都这么高吗?
成为莎乐美的同时,激发了她所谓对渴望之物异常的执念,爱和疯狂。
“你抱着的,是不惜杀死也要得到的爱人的头颅,多一点爱和疯狂。
”下一秒就是她体验所谓“不惜杀死也要得到的爱人的头颅”的感觉,抱着妮娜的头颅。
太可怕了!
这就是电影有趣的感觉吗?
终于get到了,好开心!
妮娜懂得,只要能做自己,能和父母在一起,拥有自己的人生,即使面相丑陋也毫不在意。
天台上两女主的对峙,真是,我见过得真的撕逼。
太激烈太热烈了。
是武勇的男生没经历过的场面。
而累,则选择彻底背离自己。
她拒绝和母亲牵手,其实她是对她这样无法直面真实自己,逃避,选而夺走她人人生的自己非常不愿妥协吧。
她仍然上台前回望了她一下,可见不到她,此时的她显得有些孤独,也有那么点理解的惺惺相惜。
可是自卑给她的压力太大了,自信和优越感对她的吸引太大了。
这一幕换的真好。
把莎乐美亲吻约翰的头颅,一下子换成累亲吻妮娜的脸。
这种异剧呼应,真的是,双重打击。
一遍遍充满爱与疯狂地叫“我吻到你的嘴唇了哦,约翰”,然后抱紧他(她),就像一遍遍爬也要爬回去,也要亲吻那个躺在卧室里,可以给她美丽容颜,一天虚假自信的女孩。
这个舞台华光下的背面,跟她的母亲如出一辙。
虽然她看不起母亲那样用卑鄙营生,靠夺取她人人生生活的人,但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步步,也走到同样的,境地。
这是个悲剧故事。
不能做自己,自己的人生被别人操控,真正的妮娜在尚有奄奄一息的时候,轻声但绝望又恳切地连续,强烈要求:殺了我!
就是个被强大的自卑,和自己不认可自己操控的女主,通过操控别人的人生,来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操控。
也是一个被操控的,可怜的肉体呢。
可惜后半段剧情反转得也不多,和前半段交代的,我们预想的差不多。
本以为后半段会有什么另外的含义和惊喜推出呢,可惜没有呢。
片尾曲好听。
剧情真太弱,看似反转,却没有一个地方出乎意料之外。
像在看世界奇妙物语一样。
也甚至有一些情节让人感觉很多余,像是在拼凑电影时长一样。
例如女主的母亲出场。
漂亮的那个女主心态变化太不合情理了,明明一个跋扈得不得了的傻白甜,突然变成受伤心机深成的绿茶,人物性格怎么可能这么极端啊,刻画的很不好。
这样的题材拍成电影感觉题材剧情本身太弱,拍成小短片还有意思一点。
还有就是日本人的演绎方式和中国差太多,看着很不适应。
颜值即正义,看脸时代,人人都在为“脸”而焦虑。
在这个“速食”时代,美貌是快速降低沟通成本,获得阶段性成果的捷径之一。
人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冒出这样一个想法:要是我有她那张惊世骇俗的脸,我是否也能获得成功和关注。
美貌陷阱自古有之,古希腊神话中,有人看着倒影在水中的自己的美貌而出神、沉迷,在自恋中化为一尊石像。
美貌是恩赐,但有时候美貌也是毒药。
日本新片《深红累之渊》就讲述了颜值焦虑下,两位年轻女孩“换脸”的故事。
影片根据松浦达磨的人气漫画改编而来,原作至今累积的发行量已突破250万册,在日本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双女主设定,以及两位人气正旺的年轻女演员。
95年的土屋太凤经过多年演技打磨,终于摆脱了青春片的既定人设,在影片中有了质变的突破。
作为行走的男神收割机,这个95年的妹子拉足了“嫉妒”,不少影迷感叹“流水的男主,铁打的土屋太凤”。
多年的演艺生涯,让他先后获得日本电影学院最佳新人奖,还有最佳女主角提名。
片中另一位女主角,97年的软妹子芳根京子也是风头正盛的人气偶像。
凭借该片,她拿下了日本电影学院最佳新人奖,对稍大一点的土屋太凤发起了“挑战”。
《深红累之渊》中,两位妹子都需要塑造“双重人格”,在不同的性格之间来回切换,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各自的人物性格还会发生“弧光”逆转,层次丰富的表演是影片最具看点的地方。
影片讲述一个奇幻的“换脸”故事。
渊累(芳根京子 饰)外表丑陋,脸上有巨大的伤痕,性格自卑,但因为演员母亲的缘故,继承了精湛的表演的天赋。
母亲留给她一只带有魔力的口红,涂上它之后,亲吻对方,就可以和对方互换容貌,但效力有限,吻一次只能维持12小时。
另一边,女演员丹泽妮娜(土屋太凤 饰 )小有成就,但因为疾病困扰,事业开始走下坡路,继续调整状态,赢得新的表演机会。
她的经纪人羽生田(浅野忠信 饰)迷恋过渊累的母亲,打算把渊累培养成新的演技之神,于是他怂恿渊累借用魔力口红,得到妮娜的美貌,走上演员之路。
渊累需要美貌走出自卑,舞台的聚焦效果也令她神往;妮娜为了让自己重拾荣耀,也暂时原意献出容貌,两位女子由此达成默契,开始了“换脸”生活。
可随着渊累事业的飞速发展,不断取得令人惊讶的荣誉时,两人的关系陡转直下。
演技日渐成熟的渊累不但夺走了妮娜的容貌,而且还开始侵入妮娜的生活,与妮娜爱慕导演发展恋情 ,与妮娜的母亲修复关系。
处处被动的带着渊累伤痕明显的脸处处碰壁,体验到人情冷暖的她无意间发现了渊累母亲的秘密,惊恐之余她终于看清了经纪人羽生田的内心算盘。
原来,她不过是被羽生田看上的祭品,渊累的母亲通过囚禁她人的残忍手段获得了美貌与事业上的成功。
现在,羽生田准备复制其成功之路,把她当做渊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而逐渐沉迷美貌与舞台的渊累渐生邪念,不断黑化,准备走上母亲的道路,完全占有妮娜的美貌和生活,彻底取而代之。
《深红累之渊》除了在演员选择上颇具亮点,在叙事上也值得肯定。
它着重表现了“脸”给人带来的改变。
一方面是优势,同时也伴有代价。
获得美貌的渊累从自卑走出,却陷入欲望的深渊。
舞台上的被关注,耀眼的明星光环,让她如坠云间,美妙的眩晕令人上瘾,欲罢不能。
她从只借走对方12小时,但最终希望彻底占有,让影迷看见了欲望的危险,以及由美貌引发的杀戮。
越是没有收到过关注的人,在得到关注后更容易走火入魔,踏上危险的不归路。
影片的后半段,用戏剧《莎乐美》进行了结构和主题上的互文。
而《莎乐美》的主题就是对肉体和容貌非理性的极度迷恋和崇拜。
在王尔德的笔下,少女莎乐美因为爱而利用了希律做出允诺,杀死了约翰,而莎乐美亲吻了死去约翰的头颅,完成了她的爱,毁灭爱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
莎乐美对约翰执拗的追求,为爱而不惜将爱人置于死地,以及最后捧着约翰头颅那惊世骇俗的一吻,折射出莎美乐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心理。
影片里,饰演莎乐美的渊累,通过学习戏剧,完成了自我认知的完全黑化。
无论是莎乐美还是换脸的渊累,都是为了一己私欲,为了满足她内心对爱和美的疯狂无忌的追求而染血双手。
影片希望通过人物弧光的打造,映射小说戏剧中莎乐美和情人约翰的病态关系。
片尾高潮的独舞,让渊累的灵魂和妮娜的身体完成了合一。
影片在多重叠影的镜头下,暗示了两人灵与肉的结合。
渊累彻底占据了别人的身体,在舞台上大获成功。
观众都在担心影片的高潮时刻,渊累又变回了自己,在舞台上露出自己狰狞的脸。
可走火入魔的渊累早已不在乎,最后如梦似幻的结局到底是梦还是真实留给观众自己去揣摩,渊累在疯狂中已经达成夙愿,得到了久违的关注和荣耀。
《深红累之渊》在高潮时刻的处理,让两人之间的身份焦虑抵达张力的顶点,就是想让观众明白,占有只能是一时,而且在占有时我们永远无法克服掺杂其中的焦虑。
我们伪装成他人,终有露馅的一天,我们如履薄冰,我们甘之如饴。
这就是颜值带来的,难以抗拒的诱惑。
结合当下大众对于整容的疯狂渴望,影片有了更多可以解读的空间。
有了一张并非自己的脸,我们就可以改变自我,变成梦想中的她人吗?
看完影片,我相信你会得到答案!
电影刚开始的阶段二人的人设是,累—自卑、懦弱,妮娜—嚣张、跋扈!
而随着二人不断的换脸,累不断的迎来人们的欢呼、也不断的收获着自信!
到电影结尾阶段,二人的性格几乎是完全置换过来,可见颜值带给女人的自信真不是一点半点!
这也是各类美颜相机大行其道的原因!
不过,原来公司的HR经理,容貌上看真的是满脸青春痘,但丝毫不改其自信的发言和行事!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容貌对人的影响,也要看其内心的强大程度!
在“整形”大行其道的今天,拥有一张完美的脸,似乎就意味着获得了通往完美人生的门票,好看的人如众星捧月般享受着名誉,金钱,荣耀,好看的人可以被原谅,可以被理解,更加可以被认同。
去年的一部日本悬疑片《深红累之渊》就让红颜秀影大开眼界。
影片由松浦达磨畅销漫画《累》改编而来,土屋太凤和芳根京子饰演双女主,目前在豆瓣上获得了7.6的口碑评价。
妮娜是正当红的偶像演员,拥有一张近乎完美、精致的脸蛋儿,如果仅仅只是演演偶像剧,妮娜的演技足够够用,要命的是天使脸蛋儿的妮娜拥有一颗想当实力派女演员的野心。
最近,妮娜参加了自己崇拜的青年男导演的最新作品《海鸥》的试镜,面对挑剔敏感的年轻导演,妮娜的演技成了最大的绊脚石,而经纪人羽生田找来了一个蓬头垢面,脸上有一道疤痕的同龄女生,女生叫渊累,母亲是知名演员,自己却因为长相丑陋一直受人排挤。
面貌丑陋的渊累却继承了母亲的表演天赋,也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只金色的口红,只要抹上一点,亲吻对方就可以交换面孔,妮娜被渊累的这项特异功能所震撼,喜出望外的凭此获得了《海鸥》的女主角,并获得了导演的青睐。
每到晚9点的钟声敲响,渊累的口红魔法就会失效,渊累就得返回住所和妮娜交换面孔,时间一长,妮娜凭渊累的精湛演技步步高升,受到国内知名大导演的点名出演,而妮娜和渊累两人的间隙也日渐凸显,妮娜嫉妒渊累的演技,渊累则羡慕妮娜的美貌,两人互为镜像,都为自己所不得的事物苦苦所求。
渊累获得了美貌后,演技如虎添翼,节节胜利,获得外界一致好评,原本消极厌世的渊累,因为妮娜的姣好面容和自己的独特气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推崇,这使得渊累不愿离开妮娜的皮囊,甚至,渊累想借妮娜的皮囊和心灵相通的导演谈恋爱。
无欲无求的渊累因为妮娜的脸,想要的越来越多,一开始是吸引导演的野心,随即发展成想吸引观众,被所有人捧在手心,近乎癫狂的渊累与正在饰演的莎乐美奇妙融合,最终不惜牺牲妮娜的肉身,满足自己的渴望。
交换面孔对于渊累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小学,她就曾经和学校里最美的女孩交换面孔,得到自信和自豪感,站在舞台中央扮演公主,那是渊累第一次体会到美丽的魔力,也在那时候渊累内心就埋下了恶魔的种子。
而妮娜则在日复一日的交换游戏感到了自己不可控的人生轨迹,虽然自己越来越有名,但自己却只能藏身于这具面目丑陋的驱壳,而自己想要的一切都是渊累在享受的,妮娜只是空得到了一个称谓,妮娜越来越感到了渊累的膨胀和入魔,即便想逃离渊累也已经于事无补。
拥有好皮囊的妮娜,桀骜不驯,不可一世,原本是那个最可能成为恶魔的人,可被旁人排挤打压的渊累,却抢先一步夺走了恶魔的种子,成长为那个恶魔,渊累和妮娜交换面孔的同时,也一并把妮娜那颗虚荣贪婪的内心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
美貌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给人带来了希望快乐,然而美貌也正如所有美好的东西,容易被侵蚀和腐坏,当人人以美貌为第一要素,评价一个人最核心的部分是美貌,那一切就会变得本末倒置而那些被美貌所遗弃的人自然会为了获得美貌肝脑涂地,最终被执念所吞噬。
渊累的走火入魔最开始来自于对温暖情感的向往,她渴望温馨的家庭关系,向往倾慕她的恋人,向往对她和善的陌生人,渊累第一次和妮娜交换时,曾感叹原来好看的人也会被大家所关注,这种关注则是善意的,温暖的!
和自己面孔丑陋时人们那种避让不及带些害怕和厌恶的关注完全不同。
而在表演中,妮娜的楚楚可怜和娇艳欲滴让渊累的演技如鱼得水,拥有妮娜面孔的渊累因为自身的变化而获得了自信,自信让她在表演时无所畏惧,展现出最强有力的自己。
而妮娜所恐惧的不是名气,而是自己这副赖已生存的皮囊不为自己所控,所以妮娜才会紧急叫停,即便演技烂,不被重视,至少妮娜还可以靠自己那张甜美的面孔获得母亲的宠爱和男生的垂涎,朝野心跨出一步的妮娜想要收回那只脚,却被贪念所遏住,动弹不得。
妮娜和渊累的故事像极了那个午夜十二点急忙赶回家的灰姑娘辛德拉,辛德拉因为水晶鞋和精致服装获得了王子的喜爱,一旦褪去这些外在的,辛德拉没有信心去打动王子,童话里辛德拉和王子获得了爱情,幸福的在一起了,而童话从来没有说如果王子看到的是一个蓬头垢面,穿着女佣服的辛德拉,他还会不会被打动。
《红渊累》给了这个童话故事一个残酷的注解:幸福只属于好看的人!
渊累的人生中没有丝毫的温暖,冰冷被同学嘲笑戏弄的童年生活,被姨母视为眼中钉的家庭生活,以及成年后一无所有,孤独等待死亡的漫长人生,而同年的妮娜则享受着一切渊累所憧憬的,母亲亲手做的炖牛肉,演不好也能被原谅,铺天盖地的影视剧邀请和广告代言,妮娜并不比渊累努力多少,就获得了渊累所无法企及的一切。
渊累的人生讽刺是“看脸的社会“,在高呼着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所有人不得不被颜值所绑架,内在最终要通过外在表露,没有让人驻足的外在,又如何吸引人去了解内在了?
太忙太急的都市生活,三秒定人品,外貌就是人品!
那些不自知的恶念被歧视,厌恶,谩骂,讥笑激发出来,最终让丑陋的人有了丑陋的内心。
正如《胜利即正义》中台词所言:“丑八怪也不是一开始就讨厌自己的,丑八怪也想喜欢自己的身体的,可身边的人让我无法喜欢,我又能怎么办了。
”颜值优于一切,反射的往往是越来越多丑恶的内心!
END -往期文章回顾豆瓣8.6,终于有部日剧,敢探讨这个敏感话题了!
几只鸡换取一个女孩的时代,依旧没有过去!
奥斯卡最佳、年度最佳,战争与自由,不朽的电影话题!
被Netflix买下版权的TVB《铁探》,凭什么?
豆瓣9.0,烂番茄100%,这部“鬼剧”太搞笑!
双女主的演技真的棒,土屋太凤在这里的造型太美了以换脸展开的剧情,“累”的自卑压抑,“妮娜”的自信狂妄,以及两人越陷越深之后“累”的疯狂执拗和“妮娜”的恐惧不甘,欲望对两个人的侵蚀演绎的十分到位。
在生活中,长相平凡或丑陋的人受到的来自世界的恶意会更多。
相比外貌出众的人,他们获得的机会更少,受到的歧视也更多。
累的童年都在欺凌中度过,养父母看不起她,小伙伴欺负她,邻居把她当怪物,像她这样在人生前十几年遭受了无尽恶意的人来说,这支口红就是她用来向恶意开战的武器。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当它得不到满足就会让人痛苦,可一旦得到满足又会滋生更多欲望。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过去,有自己的野心和欲望,在现实面前有太多陷阱,抉择可以让你实现愿望,也可以让你坠入无尽的深渊。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一支口紅, 可以增添女性容顏, 亦可以是交換靈魂, 誘發妒嫉、佔有的潘多拉盒子。
穿上黑色衣裳女子淵累掛上一張怨毒的臉, 親朋出席亡母十三周年忌日只是給足亡母淵透世臉子, 對坐於一旁臉頰留有一道腥紅傷痕後人不聞不問, 偶爾有的亦是好奇心旺盛少年那張瞳孔擴張, 彎下腰子, 視角從下而上帶著訝異、獵奇心境盯著蓄意利用波浪長髮掩藏疤痕少女。
她不像小時候遭同學圍堵嘲笑其恐怖樣貌遭受的強大壓迫, 她早已習慣旁人那像目睹怪物的驚訝目光, 其怪自敗, 她不會逼迫他人看其那道深邃創口, 她的身體、影子已經像是她愛穿的黑衣隱沒於太陽與月亮交接的時空。
然而, 她流著母親舞台燦然生輝血液, 只需一個機會, 她體內光芒會耀眼於雨夜暗巷, 懾人心魄。
母親生前知心好友羽生田觀望了累, 發現她是可造之才, 並帶她見演技了無寸進的丹澤妮娜(Nina), 臉容姣好舞台劇女演員欠的是堅毅, 以及對演繹角色複雜情感的拿捏, 妮娜的美, 演技不堪遇上臉頰留痕, 但於冷言冷語, 嘗透百感交集成長的累, 外觀秀逸對內心七情, 糅合鑄造方成百鍊之金, 抹上嘴唇的煙紅不分美醜, 均可均勻塗在各自唇瓣, 紅唇一經觸及對象嘴唇, 身份、性情可以十二小時轉移, 要成名, 單憑紮根演技可以吸引欣賞皮相不及內涵的知性觀眾, 可惜人觀臉孔為先, 再知其性為後, 如要廣納群眾, 既有花容月貌, 配上精湛演技更是錦上添花, 口紅撮合了身懷抱負未能抒展二女, 交換身份付上的代價是用情猶甚, 自身漸遭利慾的蠶蝕。
一旦脫下黑衣, 換了白底繽紛波點裙子, 披上妮娜皮膚的累脫胎換骨, 不再是那個怯生生的小妮子, 縱使她以妮娜身份面試《海鷗》舞台劇女主角演出稍為過火, 但其表現可人的演繹總算說服了導演及一眾演員, 回家倒在沙發休息的累完成了面試懶於言語, 接電話的是換回原來身份的妮娜, 她知曉能夠擔綱女主角相當高興, 她實現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女主角夢, 她可以披上那張破損的臉, 躲在家中, 她真實的臉孔肉體, 即使累占據了, 妮娜還是可以成名, 她看不到, 卻能夠借用累的身體在舞台觀賞有如鏡子倒影演出, 她這刻心情是怎樣的呢?累儘管在舞台忘我發揮, 名成利就終究歸於觀眾眼前妮娜, 累只是用完即棄的人, 累深明其理, 她的情感宣洩, 只能借助深夜, 戴上耳筒, 看著母親的螢幕獨白, 未敢悲鳴, 懷念母親, 以及同為演員的共鳴情緒經珠淚傾瀉。
《莎樂美》是愛恨交織的舞台劇目, 彷如命中註定, 累厭倦了扮演妮娜, 她得到了導演鳥合片刻的愛, 她明白導演愛的不單是漂亮外表, 最令他深陷其裡的是他在妮娜身上找到替身累獨有的神秘感, 累得不到的愛借莎樂美就算得不到的愛亦要毀掉, 鮮紅燈火下的累吻了變了妮娜的頭顱, 累不能毀了妮娜, 妮娜也不能放棄累, 二者同生, 未能共死, 她們仿如兩生花, 獨孤不長, 同理連枝。
Patrick Chan寫於2019年11月6日
实际上这个电影我没完整看完,最开始我是看漫画原著 然后看了不到一半发现有真人版就去搜几分钟解读剧情那种,发现了电影最后的舞台剧《莎乐美》。
我第一次看《莎乐美》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很怪,带着日本诡异的恐怖风,加上最后亲头颅的剧情,太怪了。
但看了第二次,就真香了。
女主表演得太好了,不管是演技还是跳舞,带着那种邪魅,时而单纯天真,时而恶毒狠辣,太吸引人了。
必须承诺,不是剧情吸引得我,是女主演技吸引了我。
所以这个电影我给了五星,全给两位女主。
然后我又去看了舞台剧原本的剧情《莎乐美》,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编剧乱编的,这剧情太诡异了,后来发现是王尔德写的,那个舞蹈本来要脱七层纱(类似脱衣舞),然后改了和风,就没脱衣服。
剧情是讲述公主爱上了先知约翰,几乎每个人都爱公主,唯独约翰不爱公主,还厌恶她,公主发现他太特别了,然后就爱上他,甚至专情于她的侍卫长死在她面前 她都无动于衷,一心想亲吻约翰,但被约翰拒绝了。
之后通过给杀夫仇人的继父献吻,砍下了约翰头颅,亲吻约翰,最后被继父赐死(毕竟太变态了)。
她在最后说,吻是苦涩的,为什么呢,是因为爱情是苦涩的还是因为血是苦涩的(大意如此)太病娇了。
但也太美了。
就像王尔德说的,美而不道德。
我一直以为后期矛盾是口红用完了,没想到这支口红可以用两辈子的。。。双女主演技都好棒啊,日本的小花是真的可以
有那么点变异版《黑天鹅》的味道,其实故事内核设定并不新鲜,这个呈现方式有点意思,可惜两个女主后面性格转换太快了,省略了很多心理细节,且很多点都抓的不是很准,最后爆发不足。
对戏魔上身、交换身体的初级演绎,就是个普通的惊悚故事,几个关键剧情点都不满意,下手太轻啊。真假口红诡计想起来就想笑,硬设定太多懒得吐槽了
土屋太凤颜值最能打的一作,真的需要对比才有伤害值。双女主演技炸裂,最后一幕想起黑天鹅来。
虽然两个女孩子有点辛苦,感觉要演“两个人的两种状态”合计每个人都要演“四种人”.但不是很稀奇的技法。
bd
谷阿莫
一般吧,想看蛋娘换脸的故事和蛋娘和女儿之间的故事都没有……日本人真的觉得土屋是大美女吗…不过这部土屋演技还可以
我哭了。。。我觉得累披着乱糟糟的头发仰着有伤痕的脸都比妮娜光滑的脸好看一百遍。。。。妮娜的脸和演技都不行啊。。。换了之后好出戏。。。
不错了,能剧表演的套路,到这个地步,已经火力全开了。整个电影没有陷入原作的坑,节奏全部修改,变得更加紧凑,很有黑天鹅那部电影幕后的感觉。
有很多没交代清楚的地方,戏份被高度集中在两位女主角身上,但完全不妨碍本片的精彩,芳根京子和土屋太凤用演技实现了完美的无缝切换,近年看过的最佳漫改。
原著漫画好看太多了,主要是土屋演大美女真的是毫无说服力啊……
孙红雷之渊?
一开始以为长得好看最重要,后来觉得打架狠最重要,最后我发现脑子好最重要
最后的舞台剧真的很惊艳!
5.5/10。漫画故事中二中居然带点深刻。这种大女主的戏如果两位女主演技差就会整个毁掉,看得出导演和演员都很用力,可能就是没有天分吧。有尝试戏中戏还不算太垮,我就感动了。
连芳根京子的演技都能吊打tao
结尾装睡和换唇膏那个反转必须吐槽,全片就莎乐美那段表演是挺有爆发力的,母亲的地下室那里应该还囚禁着那个真身才有意思,结局又完全没有交待丹泽有没有死,一切都看似用精分去解释。
病娇疯批美人谁不爱呢,两个人的演技都炸裂
自去年12月末代皇帝以后19年第一部看到郁闷悲伤令人沉思的电影。我真是说不出观感。感情被欲望吞噬,交错复杂的感情。我爱你到底是皮囊还是爱我自己?你能满足我的欲望,而我的欲望是你。多想像你一样变得漂亮,受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