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有部叫《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火的不行,大街小巷都流传着那句台词:“如果你爱她,把她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把她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虽然那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没去过纽约。
20年后,我们很多人知道纽约啥样儿了,知道美国啥样儿了,那儿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就是个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算靠谱的地儿。
所以,很多人想法和《北京遇上西雅图》一样,如果你爱她,把她送到西雅图,如果你恨她——嗯,把她留在国内吧。
我最喜欢《北京遇上西雅图》的一点,是影片传递出来的正能量:爱情恬淡又甜蜜,生活平静又积极,你爱我,我爱你,我们一起走下去。
喜欢这一点,是因为知道在中国写个正能量的剧本儿多么难——国内的朋友们为了结婚,不得不拼命买房,反过头来,为了买房,又不得不排队离婚,还有比这更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剧本儿么?
每个真爱的故事都饱蘸鲜血,所以,贵国电影源于生活,但从来没有高于生活,都是低于生活。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薛晓璐导演是个非常善良又聪明的导演,她心怀善意拍了一个现实题材的《海洋天堂》,无论创作还是市场都诸多掣肘,转型商业的时候,只好找到了一条折中的路,就好像我许多善良又聪明的同学,好好读书天天向上最终放弃什么大理想,出国安安静静做了份平静的工作。
错过了变革的大时代?
有时候想想,对个体来说一点儿也不是损失。
还好有了薛晓璐的绕道而行,我们才有了一个规矩、有趣味又积极向上的正常的电影,我们才可以像看美剧那样在华语电影里琢磨生活中被忽略了的小趣味,才可以让自己被生活鞭笞得麻木的神经又舒展开来。
伴着西雅图宁静的日出、日落,看着吴秀波和汤唯的琐碎生活,跟他们一点一点从生活的泥潭里挣脱出来,找到自己内心的平和。
要连电影都办不到,那算是真没救了,这世界总得有点东西,让人相信幸福由勤劳创造、爱由心底滋生、干戈总能化玉帛,才对吧?
帮助薛晓璐完成这个小梦想的,是吴秀波和汤唯。
我最开始并没觉得这对组合会有什么化学反应,看完电影才觉得的确是不错的组合。
吴秀波和汤唯都是那种看上去没有攻击性的演员,《北京遇上西雅图》这样的小品,是最适合他们发挥的空间。
在电影并不激烈的剧情里,吴秀波和汤唯努力不着痕迹地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汤唯从焦躁的、虚荣的富豪情人变成踏实的、从容的单亲妈妈,吴秀波从懦弱的、匍匐的软饭主夫变成进取的、强韧的单亲爸爸。
然后,他们就在一起了。
他们让我们忘了小三和阜外医生的标签,把两个如现实中你我一样龃龉而并不那么可爱的人变得值得同情和尊敬,也把一个美好得很难相信的故事变得生动、有趣、甚至真实。
《北京遇上西雅图》当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电影,它只是做成了一个在正常价值观社会里很小的梦。
但,这就很难了。
固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用移民解决所有问题,但它至少使你在某一个时刻,可以跳脱出日常生活,白日梦地想想,毕竟还是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憧憬和展开。
还好此身未老,无奈仍在原地,只能抬头呼吸北京的空气。
我是没所谓西雅图的雨了,只能想:下雨也好,天晴也罢,没有雾霾,就是好天儿。
说实话,若不是汤唯长了一张人畜无害的脸,电影开头十分钟我就掀桌走人了。
女主角集齐了所有我讨厌的性格特质:没文化,嘴欠,爱炫耀,公主脾气,还特不拿自己当外人。
她一开口那句:“你妈没告诉你要守时啊。
“让我恨不得一大嘴巴抽过去。
当然,这都是伏笔。
一出场就善良美丽终成眷属的故事那是童话,不适合糊弄观众。
有铺垫才有转变,才有戏剧性,才不至于让人由爱生妒,由妒生恨。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半小时女主角扒开光鲜的外套,露出”人生赢家“背后的心酸生活:未婚妈妈,小三上不成位,内心空虚,有钱没人陪。
于是当看到她在夜店边喝酒边哭诉的时候,我先前的屌丝心结终于得到了舒缓:该,叫你丫作(一声)!
后来她又接了几个电话,对北京的财主男朋友显露出一种低声下气,求而不得的卑微姿态,到这儿我才勉强接受了编剧的设定。
原来那个一掷千金的土大款只是为了报复,原来她的盛气凌人只是一种自我保护。
在同情心爆发的前夕,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既然这个北京财主除了钱什么都没有,女主角为之流血流泪到底是为啥?
当然,这个问题到影片结束也没能得到解答。
回到主线,与女主角活蹦乱跳,大哭大笑的生活方式相比,男主角更像一只不紧不慢的老式钟表,生活在一种内在的稳态中,细心体贴是他的优点,寡言无趣是他的宿病。
先不提一个死皮赖脸打探人家隐私,除了花钱就只会西红柿炒鸡蛋的女人的可爱之处,男主角爱上女主角的动机实在难以捉摸。
再加上他永远用一种客客气气,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每个人(包括前妻),这样的男人好是好,但实在有些窝囊。
总之,这是一部看似戏剧性十足,实则异常老套的爱情片,男女主角在巨大的反差中相爱了。
此后的情节顺理成章,男主角对女主角百般呵护,两人共筑爱巢,女主角不得不回到财主男友身边后,却发现自己心里放不下的是男主角。
结尾的处理编剧花了心思,没让女主角直接回美国和男主角相会,而是给了她两年时间自力更生,这一笔算是把女主角不学无术的二奶形象挽回了大半。
大团圆安排在又俗又丑的帝国大厦顶楼,三首向旧式爱情片致敬的配乐响起,也算是皆大欢喜,心满意足。
贬的人说这部片子三观不正,褒的人说这部片子勇于挑战世俗,其实没那么严重。
不过是消费主义时代的一道佛跳墙,大乱炖罢了。
抛开二奶,拜金女,同性恋这些花里胡哨的噱头,这部片子简单地迎合了一切人们想在爆米花电影里看到的元素:金钱,励志,爱情。
搞笑,催泪,致敬。
它就像是个脸蛋漂亮,头脑简单的姑娘,喜欢或者不喜欢,纯属个人爱好。
虽有些浅薄经不起推敲,却是你周末的夜晚最好的一个伴儿。
总而言之,这种片子也从不奢望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它想要的不过是我们为它的摇尾讨好而埋单。
在这种程度上说,倒也蛮可爱的。
《北京遇上西雅图》虽然看上去轻松温暖,背后蕴藏的几个现实问题还是很严肃的。
混得轻松自在的小三:文佳佳怀孕了,要去美国月子中心养胎生子。
这个没有任何经济负担的小三大大咧咧、出言刻薄,性格乖张。
虽然此间男朋友事业出现经济危机,但很快走了出来,并离婚把她迎娶回家。
观众一般会对电影女主角有认同感,然而这个小三转正的励志案例实在让人意难平,尤其是影片热映过后,带动的美国生子热潮里,谁知道有多少正室多少侧室,这让原配们情何以堪。
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影片对小三的批判是微弱的,对拜金主义的批判倒是色彩浓烈。
前期的文佳佳有富豪男友支撑,大肆挥霍蔑视一切,任何事物都企图花钱拿来优先供自己享用,而不惜将道德礼仪踩在脚下。
男友的突然失踪让她瞬间变成穷鬼,落魄的窘态极大的讽刺了先前的嚣张。
而吴秀波饰演的FranK,在菜市场几块钱买条鱼就很满足的举动,则温和的提醒了文佳佳和观众,轻松的生活比较舒服。
故事的结局,文佳佳最终放弃空虚的富豪世界选择了恬淡的FranK,去追求志同道合的快乐,也算倡导了正确的世界观。
影片于2013年上映,赢取了7亿多的高票房,直到2016年才被另一部8亿的片子打破了这个国产爱情片高票房的最高记录。
电影很多,好片很少,期盼导演们继续产出更多优秀的国产爱情电影啊!
1.薛晓璐虽然有大明星,但《北京遇上西雅图》完全是编导一体的薛晓璐主导把控的纯女性化视角电影。
导演将她对女性的认识,以及她对女性眼中男性的认识统统塞到了这部爱情轻喜剧当中。
在“接地气”成为了政治正确的中国电影圈,这种类型片也必须和现实紧密相连,虽然去美国生子这个设置堪称巧妙,完美结合了社会现实和异国情调,但我对这种两头讨好的做法向来不感冒。
因为其结果必然是两头不靠,这种看似接地气,事实上却完全脱离现实的剧情,更显其虚伪。
现实是一坨冻住了的屎橛子,又硬又臭,脱离现实的美好故事是一锅鲜美的心灵鸡汤,非得把这两样搅到一起,就成了一坨粘稠的屎汤。
剧情就在这样的黏黏糊糊下进行下去,让我感到非常疑惑的是,为什么身为电影学院教师的导演居然把片子活生生拍成了四集连续剧,叙事和节奏完全是国产家庭剧的风范。
拖沓程度让我在电影院真切地以为片长至少有三个小时。
而且身为文学系教师的导演,写台词的水平也并不高明,角色说着说着就要往中心思想靠,角色总是不假思索地吐露心声,不把想表达地说得透彻清晰一览无余誓不罢休。
如果这就是所谓作者电影,那大概都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作者吧。
事实上,作为爱情轻喜剧,观众本不要求角色的合理性,文佳佳从极品变得独立坚强的转变再突兀都能接受。
观众要的只是对男女主角必须在一起的强烈共鸣,以及不断错过却终于在一起的美好结局。
可一旦有了现实的联系,起码对于我这种观众而言,就难以跟得上导演现实和幻想的无缝转换,要煽情的时候我还在想不合理的剧情。
2.文佳佳之前在影院看到了预告片,都是汤唯骄横跋扈没心没肺的地方,觉得她的表演简直就是灾难,浮夸到了业余的地步。
而影片的前半段也证明了并不是预告片制作者的责任,汤唯确实演不好这个类型的角色。
而后半部分奇迹般的恢复正常也从侧面证明了角色转变的不合理。
文佳佳走的是一个小三从良的范式,从道德素质都不高的漂亮坏女人,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创业的单亲妈妈,实在是太标准的设置了。
这就是所谓女性视角,从“男人的附属品”,到独立的人格。
爱情观上也从依赖男性,变成平平淡淡是真,对我好几十年如一日给我买豆浆油条。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有多扯淡,只是文艺作品的俗套而已。
事实上,独立前的文佳佳在经济上和情感上都依赖老钟,所以她成为正室之后轻易的放弃也有些难以理解——她跟老钟是有感情基础的。
有意思的是,独立之后的文佳佳也不可能满足于一个家庭妇男型的老公。
甚至可以说,frank前妻的今天就是她的明天。
导演也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有多么不可靠,所以给frank安排了在美国当医生的归宿,两个人才足够分量相当。
剧情的后半部分,文佳佳还是变成了一个明媚的女子, 不再害怕,不再卑微,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
3.frank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真正的loser, 他们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而放弃了自己的人生。
frank就是这样的真卢瑟。
虽然我真的很喜欢吴秀波温柔敦厚的表演,甚至也觉得他在剧中的着装非常有品味,但这个角色真的并非什么好男人。
显然,文佳佳对于他的masochism的定位是很准确的,显然他沉浸在前妻的虐中不可自拔,有的做法真的不是用nice就可以解释的,你可以说他圣母,但他其实很享受这种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恋的快感。
更加难以理解的是,作为一个知名的心脏外科专家,居然可以为了女儿的教育放弃工作。
这种为了子女放弃自己人生的做法让我深恶痛绝,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当你放弃一切只为投入到子女的人生中时,某种程度上也是绑架了子女。
我们当然要爱自己的孩子,但爱要用自己的一整颗心,而不是放弃自己的整个人生。
影片里女儿摆了文佳佳一道,导致她差点被遣返。
事情解决之后,frank丝毫没有批评险些闯下大祸的女儿,反而是对文佳佳大发脾气。
这种溺爱法,显然父女的关系是病态的。
这种病态的关系,现在好像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他们显然是把女儿当女朋友去爱了。
Frank这种loser,虽然专业水平很高,但他欠缺的恰恰是男人最需要的勇气,无底线的退让和放弃,这不仅仅是一个男人不该做的,也是每一个独立的人不该做的。
这不叫爱的奉献,这叫放弃自己。
而且其实frank并无任何会爱上文佳佳的理由,不过其实也不需要理由,正如文佳佳的自夸,这样的女人,只要想迷住一个男人,她就可以。
4.总结当然,在国产的这个类型里,本片真的算最好的了吧。
起码是一些会演戏的演员演了一个还算过的去的故事。
配角什么的也有点意思,海清的借精生子T这条倒真是不错,属于对女性观众的无死角覆盖。
只是她那个P伴侣,实在太过极品,让人家T受罪生娃就不说了,这么久好像也没来看过她。
言归正传,我看的是周三下午场,100来人的厅居然几乎坐满了,可见大家对这片儿的追捧和好口碑。
我上面的有些吐槽,也许都可以用市场喜欢来解释。
的确,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不过显然我们还在穿一双白色回力球鞋就是追捧对象的时代。
讨论这部电影的人说的废话都太多了。
无论这部电影夹带了多少电视剧即视感,无论汤唯的演技到底应该是什么流派处于哪个段位,无论二奶和吃软饭的搞对象有没有撼动你那吹弹可破的三观,说到底,我觉得大多数人对爱情的认识还是没能领会到那点最本质的东西——我心甘情愿,一直在你身边。
这是一部不浪漫的爱情电影,单是从海报上就传达出一股浓烈的喜当爹气氛,没有电光火石没有鲜花蜜语,男主角太呆太老拖了个酱油瓶,女主角太贱太闹还挺了个大肚子,更要命的是电影进行到四分之三处的时候,二人还丝毫没有要搞对象的意思,这就导致大部分抱着享用浪漫爱情喜剧片而进场的观众由于太捉急而昏昏欲睡。
这也是一部极度浪漫的爱情电影,男女主角由于各自身份原因不可能抱着谈恋爱的目的而相遇,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在长时间的相处相知后,逐渐从相互内心中滋生出来的,其过程中建立的了解理解和信任,则是一般爱情电影中极少能刻画出来的。
我们看惯了俊男美女干柴烈火欲望纠葛门第世俗爱恨激荡,可能我现在已经不算很年轻,看多了那些只要你愿意豁出去实在是唾手可得的所谓激情,而这种能被岁月洗练而来的温情,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直到文佳佳被接回国的那一刻,仿佛才明白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Frank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倘若没有这一出,二人之间原本那清汤寡水的友谊也未必能熬成这般的老火高汤。
那些说三观的都歇了吧。
电影中确实刻画了一个二奶,在我看来这就是对社会问题的忠实折射,不存在认同或者宣扬的意思——记得有个很有意思的段落:文佳佳数着自己包包,揶揄自己什么都没有,除了包。
影片最后主角再次相遇,似乎是偶然,也会是必然,不是在此时,自然有它时。
王家卫老师说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蓦然回首,无论何时何地,那个珍惜你的人自然就会在那里。
END
故事与传统爱情片不同之处就在于,一开始就把男女主人公的缺点和弱点全都暴露了出来,从而引出后来的风波则顺理成章。
吴秀波为了得到老人的房产处心积虑,一步步达成自己的目的,最后被老人一句“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说的无地自容。
汤唯跟上一部一样,命运还更悲惨一点,先后遇到了三个男人,毫无担当的北大才子,觉得什么都能用钱买的情场高手以及吃软饭的儒雅诗人。
其实她自始至终都能比较好的控制情感,输了100万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被亲了一下就是屁大点事。
唯独面对王志文的时候,被一句你太让人心疼了俘获了内心,最后惨败收场。
1、写在前面TL全是四星五星,各种推荐,都给打到8.1分了。
我就纳闷了,这片子咋就那么好看呢?
到底哪好看了?
就是看男女主的颜吗?
那没必要拍成电影啊,做个ppt就行了呗。
或者说拉拉桥段戳中了各位的G点,然后就都穿戴整齐去打五星了。
但问题是你前两年不是还恐同吗?
见人拍个拉片都激动成这样,陆川拍基片时怎么都没动静?
2、汤女神与碧池汤唯真是勇于自黑,接片子一点都不讲究。
团队给运作了那么久,终于成女神了。
电影一出场,一下子变杨幂。
一副杨幂打扮上了飞机,看到四十分钟左右发现果然演了个杨幂。
完全无法理解汤唯为什么接了一个这么碧池的角色,而且话这么多。
女神在文艺片和闷片里不说话,那叫女神气场;女神从头到尾叨逼叨+自以为是的卖萌,这叫二百五。
聒噪得简直有一种电视剧《仙剑3》里雪见的即视感。
更让人无法直视的是,Lenovo的植入广告。
谁他妈见过小三用国产平板电脑打电话的?
整部片子看下来,我完全没感觉到“汤唯很美”、“演得很有神韵”、“很用心,演得确实可以贴上小三的标签”。
影评第一页的好评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你们黑杨幂的时候语文老师都死了吗?
汤女神演碧池怎么可能有神韵,汤女神从来都是走无口路线的好么。
《晚秋》里也是语言不通,装个哑巴女神范妥妥的;本片也是语言不通,被一个演婆媳矛盾肥皂剧的女人喷出翔。
当然,片中的碧池形象一定不能从头到尾的碧池下去,这不是美剧,这是要骗粉丝钱的国产电影。
于是编剧在夜店给汤唯设定了一个形象的转变。
转变是这样的:碧池——碧池——陡然暴怒——变身被社会迫害的黑木耳——公知范——呜呜呜。
真的不只是枪手们语文老师死得早,或者以女神的演技根本驾驭不了这种碧池戏。
片子最后,童话故事匆匆结尾,我都怀疑是不是傻逼编剧写着写着没烟抽了。
女神居然开网站去了。
谁能告诉我连英语都不会的女神怎么独自开网站?
难道又找了个码农当备胎吗?
在纽约楼顶见到大叔时,一如既往的面瘫。
只可惜对面不是玄彬,所以女神不是安娜;对面也不是朝伟,女神更不是佳芝。
女神你只是杨幂而已。
3、吴秀波演frank说实话以前真没看过这人演得任何片子,唯一看过的是一个DELL的广告。
他在里面自己问自己,我为什么红得这么晚?
这个槽这会先不吐,写影评得就事论事。
大叔出场的形象与故事要求很贴切,但服装还是有点问题,这人演的是卢瑟不是痴汉。
而后,老鼠这个信息出现,我一直以为后面会有什么交代。
也许是编剧去买烟了,于是就没有然后了。
那为什么选个老鼠拍呢?
选个仓鼠不是更小清新一点吗?
你要是拍个猫,那豆瓣的文艺女青年和基佬都要争先恐后地跪舔了。
演技部分无话可说,吴需要做的就是带上胡子出来半死不活地念台词就行了。
朝伟哪里不如他了?
然后才给色戒7.7分,王宇直就这么遭人恨吗?
另一个重要角色,吴的女儿,演得更是单薄,而且处在可以卖萌的年龄又丑得卖不成,还不如找个莫小贝来演。
警局里那段更是中二得一发不可收拾,实在想不通最后骑自行车打酱油的白人小娘炮是怎么看上她的。
而且编剧在这里再次犯傻逼,剧情都无力到需要一个孩子犯中二病来推动了。
这个角色总结起来就是空洞虚假,从医生身份到性格特点。
刮掉胡子简直就是个给大叔控YY的充气娃娃。
4、拉拉海清演了一个把头发染成浮夸的白色的T,她坐在沙发靠背上流羊水。
然后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
作用只是给电影增加点话题性而了。
而片子里其他配角都一样,甚至连话题性这点左右都没了。
5、婚纱店的gay他是例外。
6、致敬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我就想问,那些鼓掌致敬的傻逼们,你们真的看过《西雅图夜未眠》吗?
《北京遇上西雅图》,没有“拜金女”,没有“软饭男”。
在这里,“小三”只是一种身份,“落魄”只是一种处境。
文佳佳初遇Frank,傲慢,任性,但却孤独。
她要买最漂亮的衣服,要住最好的房间,会和其他孕妇争吵。
但她也要独自面对陌生的生活,照顾腹中的孩子,等待远方的老钟——那份不知何时才会到来的关怀。
Frank初遇文佳佳,老实,木讷,但却失意。
他不懂浪漫,不会甜言蜜语,他只会无处不在,无微不至。
对于他来说,生活是缺乏成就感的,不论工作或是爱情。
女儿聪明乖巧,妻子事业有成,但他为了家庭只能与医生的梦想遥遥相望。
幸运的是他们的关系没有停留在表象和偏见,在共同经历过各种喜怒哀乐之后,改变在不经意间发生。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加了解自己。
文佳佳的勇敢和善良,Frank的细心和承担,在不知不觉中打动彼此。
爱情不是依附,爱情是各自坚强独立,再努力走到一起。
Frank,一个少有的,爱到不起腻又暖人心的男人。
他贴心,温柔,却不爱心泛滥。
他有原则,有理想;对于女人,他更愿意默默关照和承担。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但爱不是苛求,爱是帮助对方做得更好。
其实,你已经遇到了你的文佳佳或者你的Frank。
明明就是个标准毁三观影片。
就目前这个分数来看的话,豆瓣er的三观都在哪里??!
就说情节吧,女主是个标准小三,抱定主意不跟大富结婚,但是一定要给他生个儿子。。
因为真爱。。
奇妙的是还能和大富的老婆混的不错。
在标榜着自己肯生孩子有多么伟大的情绪下,以一个白富美的外形,搭配着村姑的内在,跑来美国生儿子。
在美国过着挥金如土,骄纵不羁的生活之时,女主还不忘跟男的都搞好关系,跟女的都成为敌人。
然后,咔嚓!
大富据说被判刑了。。
女主瞬间变成温柔贤淑,人见人怜的小白羊了。
于是乎,跟男猪很奇怪的产生了感情。。。
俩人天天搞暧昧,男猪伺候女主坐月子。。
跟个老夫老妻木两样好么。。
你以为会要这么以一种奇怪的歌颂从良之后会遇到真爱的结局结束么?
图森破大富tmd派司机来接女主啦!!
女主故作忧桑的跟眼中带泪的男猪。。。。
就拜拜了您呐!
和着属于在逗你玩对么!
回来北京以后,在大富装修的如同紫禁城一样的家里,我们女主的情感得到了再一次升华人家带着儿子自己跑出去创业了综上所述,这是多么自尊自爱,坚贞自强的一朵女子啊!
再说男猪,就是一原本在国内当着著名心脏病外科专家却来美国当月子中心司机的窝囊软饭男。
不好意思,伤了粉丝们的心了,那我改,是一个温暖如春风拂面般的儒雅帅大叔,为了女儿的发展,放弃了国内中产阶级的生活,毅然追随劳模老婆来到美国带孩子。。。
然后老婆就看不上他了,把他踹了,,,诶?
怎么那么像那些打小三帖子里的原配们的道路设定??
反正就是一个各种没脾气啊。。
前妻结婚,还帮着拿婚纱,为了前妻体面出席婚礼还得打扮漂亮。。
还得把之前自称是他的命的女儿让前妻领走。。
以为要能成新任老婆的女主跟大富走了,还得帮着拿包送别。。
不行了,我真心想戳死他!!!。。
这是病,得治啊。。。
总之这奇葩的情节,狗血的人物设定,以及女主用力过猛,矫揉做作;男猪如同肾虚一样的表演之下,我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除了能看看人物的服装搭配以外,真心已经无处着眼了。。。
拜托水军行行好,为了和谐的三观,别再给这片子打高分了行么,算我求你们了!!!
一个人在外面孤苦无依真的是挺可怜的,不过像文佳佳那样的也算口才比较好,比较实力也算是挺厉害的,可以保证自己不被欺负也是蛮不错的。
有时候真的也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一些事,一切的相遇都会有它的理由,认真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还是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有的相遇也并非偶然,然后更要善良,用心地生活
感觉一上来的那段情就是至少动机不纯洁的而且是不能选择的
这几年国内的电影电视剧是不是都这么拍 大家自行脑补一下 ————一个拜金女 然后 她变了!
比不二情书好看,被吴大叔打动了
流畅精巧,女性导演致敬用心,好看。西雅图、纽约外景拍得很美。一个人看这个片子会有些伤感,被微微打动了两次,开怀大笑三次。见到有女生看哭了。吴秀波的内敛细致的“收”,汤唯的跋扈热情的“放”互成优势,映衬很好,她真不是女神就是一爽朗的邻家姑娘,喜欢。薛晓璐第二部导演作品四星推荐。
第一部感觉比第二部好,美国的月子中心看起来也没有多好,汤唯成功颠覆了大家对拜金女的印象,最后找到了真爱,虽然是皆大欢喜但是我觉得有点三观不正
波叔好帅,第一次知道老男人还能有这么大魅力
不抖机灵,不耍贫嘴,让人物说人话办人事,认真做故事,认真做结构,认真做桥段。我希望这部电影成功,因为它的成功会比《失恋33天》之类的成功意义大得多,因为它靠的是电影语言和节奏的精准,体现了中国浪漫喜剧类型片的觉醒和进步。
平庸的爱情故事,而且剧中某些人物的三观接受无能。
sb国产片
这么烂的片。。。
大概是《单身男女》之后最好看的国产爱情片了吧,不装逼,不碎嘴,张弛有度,起承转合都很自然,对于很多新鲜元素运用也很到位,过亿不成问题。。另外,信不信吴秀波绝对会成为GAY圈,女人圈最受欢迎的大叔。
汤唯演的小三,大家就看到温情浪漫。要换成杨幂演,这片铁定被喷死。这就是豆瓣,长相决定命运。3星半。
音乐,动画,设计都不是中国人做的,可惜
就是个挺普通的故事,感觉有点被捧过头了
功夫是一板一眼,浪漫也到位了。人物和情节推动太差了。
故事很赞,很多细节都很到位。但觉得没大家盛赞的那么好,可能是大家难得遇上稍微用点心的国产商业片吧。另外,汤唯表演痕迹太重了。 #真不是我妒忌她- - #
主演喜欢
无法理解价值观扭曲成这样的片子,如果是要表达“知错能改,女人当自强“的主题吗?那对不起,对着汤唯这长脸,实在无法体会其精髓;如果说是要弘扬爱情,那片中表现的,也无非是两个落魄的人处久了之后的互相靠近。还好,现如今的片子总能找很多让人怀念的客串艺人比如这里的李绮虹和金燕玲,仅此。
看到小辣椒了~
波 叔 又 演 医 生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