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过一篇《成人依恋量表(AAS)自测表(附答案及解释)》。
这两天在讨论各自的依恋模式,以及如何修复,跟大家分享下。
我拿一部前不久更完的剧做例子对标,因为讨论时,我们讨论了主人公,因为是几种典型的依恋风格, 剧中也讲了他们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
看过的应该会更有体感。
看文章之前,你可以先做下这个「经典爱情测验」:1987年,两位心理学家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爱情测验:《Whichest of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your feelings?
》其中有一条最具代表性的问题:
这个爱情测试的背后,就是这个非常经典的心理学理论:「依恋理论」——也叫「依恋模型」。
A:安全型依恋。
如果你选A,你是安全型依恋。
让我肥肠肥肠的羡慕呀。
B:回避型依恋。
C:焦虑型依恋。
随着心理学发展,发现还有很少一部分的人依恋风格不稳定,于是有了——第四种依恋风格「恐惧型依恋=回避+焦虑」,也叫混乱型依恋。
上图只是一个极简版的测试,在文末,我会分享一些更专业,免费的,依恋类型自测网站。
补充说明:依恋模式是非常经典的一个模型,一共四个类型: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恐惧型/混乱型依恋。
第四种是后期发展总结出来的。
比起人格,依恋类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更大。
拿《无所畏惧》人物做案例,可以更直观感受几种依恋类型:A:女主 罗英子,张全全 ——— 安全型依恋:B:女二 邱华。
—— 回避型依恋。
D:男主 陈硕 —— 恐惧型/混乱型依恋。
剧中没有明显的「焦虑型依恋」,因为男主陈硕是恐惧型依恋(回避+焦虑),能在他身上看到焦虑型依恋的特性。
A:安全型依恋。
——《无所畏惧》女主 罗英子,张全全。
安全型依恋的人,在情感中,是可以完全信任对方,依赖他人的,依赖和信任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们在情感上是单纯的,干净的,无防备的。
正如陈硕对罗英子有过一个点评:傻大姐。
(不是说安全型依恋的人没有心机,而是对应该的人是不设防的,她被老公骗,其实也是不设防的安全型的正常表现。
我觉得「傻大姐」是陈硕对她很高的赞扬。
但陈硕这张嘴,是不可能说出好话的。
)安全型依恋的人是可以凝听的,也愿意帮助另一半。
还有个特征是,安全型依恋的人,可以很自然的从对方身上得到支持(爱),从而从对方身上获取能量。
罗英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经常问邱华「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并且可以耐心的听,听后如果认同,她会站邱华并支持她。
对陈硕,她也是经常「骚扰」咨询专业问题,还经常拜托他做事情,陈硕因为官司出事儿后,罗英子也会主动找他询问缘由,并提供帮助。
另一个安全型依恋,张全全,他会主动联系喜欢的人,结婚后拉着邱华闲聊「你愿意跟我聊聊你的工作吗,说什么我都愿意听」。
其实张全全作为邱华的老公,他所表现出的,也是安全型依恋的特质。
安全型依恋的人,在自我评价的时候(评价自己的亲密关系),会认为在关系里他们是相互信任的、依赖的、安全的。
这在其他三种依恋类型中,是没有的。
安全型依恋,是所有依恋模式里,最健康,最理想的一种。
1、安全型依恋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是最高的。
2、安全型依恋最具备为他人带去幸福的能力。
与他们在一起的人,会有更高的幸福指数。
安全型依恋,是四种依恋模型里,离婚率最低的。
但是,安全型依恋的人,情感没有大起大落。
情感浓度不高。
网上你会查到依恋类型的占比数据:安全型依恋:50%。
需要注意:这是英国数据。
所以50%安全型你看看就行,我们这几代人里,绝不可能有那么多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人是稀有生物,遇到就不要放过。
没有国内统计数据,但我相信,安全型在我们这里是极少的。
在安全型依恋的成长中,特别是小时候,得到的是无条件的爱。
剧里罗英子和张全全的家庭,在经济基础上,殷实、可以支持孩子的一些小任性,张全全不听家里安排工作,追女生追到另一个城市,家长帮着他的职场之路;罗英子也有很充分的物质支持,并且辞职低薪,买车干净利索,有家里帮忙补贴。
在情绪价值上:稳定、理解、包容。
B:回避型依恋。
——《无所畏惧》女二 邱华。
很多人评论《无所畏惧》里的邱华太冷,机器人、没有人味,她老公全全的出轨是她造成的。
邱华,是非常标准的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一个特征「过度独立与过度边界感」:我「不需要任何人,也不想被任何人需要」,她坚持的「万事只能靠自己」,这是非常典型的回避型依恋的特征。
这几句都是邱华反复强调的台词,她也一直严格执行的。
甚至,他对她老公全全依靠父亲拉关系,往上爬,送礼等行为,都觉得无法忍受。
另一个特征,是「低安全感」,这是一种低配得感。
她有很多与罗英子的对话,都很直白表达了「你可以,但我不配」。
剧里比如:罗英子质问她,你被职场性骚扰为什么不离职???
邱华说,你可以,你还有家可以依靠,但我不能离职,像我这种没背景出来打拼的人,离职就找不到这样的工作了。
我怎么养活自己。
当罗英子被别人评价有「女性魅力」,在谈判时候很有优势时候,她表现了明显的羡慕。
当罗英子几次三番放弃挣钱和她谈「对钱无所谓」,邱华反对但是也表示了对合伙同伴的理解和支持。
她告诉罗英子,是因为罗英子就算欠债,还可以卖父母给她婚前买的房去抵债,没工资也可以靠家里人帮衬,甚至保姆钱都是家里给的,甚至欠债和拿着3000块工资还能买几十万的车,罗英子对话中有提到,父母在给他钱生活。
邱华说对比自己,工资是全部寄回家的,而自己靠几个信用卡互相刷过日子。
当罗英子和邱华喝闷酒,罗英子喝醉是有陈硕惦记和接的,邱华只能自己独饮,独自回到合租屋,回家还不能进门因为室友男朋友来了。
对她来说,谈恋爱是奢侈的。
这个肯定是罗英子无法理解的。
罗英子对邱华说全全配不上她,她告诉罗英子说,她不配有更好的人,最后,邱华选择跟全全结婚,是因为安全感,当然,肯定还是喜欢的。
她跟全全父亲谈话那场,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只是,她确实没那么爱。
题外话,她是喜欢男主陈硕的。
回避型依恋,慕强是有的,但是她自己也非常肯定,她配不上男主陈硕。
陈硕喜欢的是「有女性魅力」的罗英子。
当跟罗英子谈到陈硕追她,邱华也数次表示过,罗英子配得上,她配不上。
在回避型依恋的成长过程中,大多在原生家庭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成长经历:一种:可能情感一直被忽视,一直得不到回应。
渐渐无法感知情绪,也更不可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还有一种:家庭一直充满争吵、暴力,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一种成长为回避型,还可能成长为,用吵架表达,焦虑型。
成人会有明显的「过度独立」「拒绝依赖他人」的特点。
因为成长过程都是自己扛下了所有事情。
回避型依恋的独立,不同于一般的独立 ,类似孤僻。
有社交恐惧。
在亲密关系里也很难真正的依赖对方,也不喜欢对方过度依赖自己。
因为这类人从小情感得不到回应,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万事只能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帮你,他就是这样长大的,导致对自身的过度依赖。
伴侣的过度靠近,是不舒服的。
内心悲观和现实。
他认为人和人的关系是脆弱的,一切交往都以利益互换驱动。
在回避型依恋的世界里,没有的关系都是有条件的,都是利益交换。
在回避型依恋的世界里,没有无条件的爱,因为他们没有从原生家庭获得过无条件的爱,因为连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那么其他的任何关系,就更不可能是无条件的。
回避型依恋可悲的一点,他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的话,就没有人会爱他。
完美主义。
回避型依恋跟关注别人的负面评价,你夸他优秀,他觉得你是客套。
他挑剔别人,会关注伴侣的小毛病,但另一方面他更挑剔自己。
这些都源于回避型依恋的「不配得感」,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爱。
在亲密关系里,回避型依恋遇到的一切问题,第一选择是回避。
这是基于回避型依恋害怕麻烦,一吵架就沉默:不听、不理、不回复、不解决。
心理学术语:沉默效应,是一种防御机制。
这是源于回避型依恋会选择避免冲突,因为他不善于解决情感问题,遇到冲突就跑。
这是回避型一个非常典型的「防御机制」,这是他们的自我保护机制。
他们更倾向于躲起来。
只有伴侣有不追究,能翻篇的能力,他们才能从自己的洞穴走出来。
否则,你越追他越躲,追猛了甚至可能会消失,或者完全关闭沟通。
两性关系中的这种「自己的事自己解决」的行为模式根深蒂固,常常会使伴侣感到不被需要。
回避型依恋的对方,经常会陷入「我对他可有可无的」感觉。
回避型依恋这种「冷暴力」,常常会把伴侣打出内伤,有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非常恼火。
容易放弃感情。
回避型依恋的人,很怕情感上的麻烦,处理不了情绪 ,就处理掉带来情绪的人。
你要说分手他绝不挽留。
就算她很不舍得,他也不会挽回,他是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反而会内向攻击自己。
另外,回避型依恋的人,还有个最麻烦特征。
争吵时候冷漠,冷处理都是小事情。
是当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有所谓的「断崖式分手」,这是回避型依恋人的一个特点。
他们「解决不了问题」就通常会选择「解决带来问题的人」,因为他们擅长处理事,而很不擅长处理情感。
《无所畏惧》2的男主陈硕最后那一幕,他看着女主一句话没说,开车离开,这是回避型依恋的很明显的一种行为方式。
生活中,回避型依恋表现出的不解释,直接离开,断崖式切段。
可能是断联,拉黑,老死不相往来。
有数据表明,回避型依恋的离婚率,在四种依恋模型里,最高。
好的是,回避型依恋不滥情,宁可不谈也不会随便找个人。
因为回避型依恋放下防御其实是很困难的。
所以猛追的、情感浓烈的焦虑型依恋,往往与回避型依恋是一对。
回避型依恋情感浓度低。
但有个隐蔽的现象,刚谈恋爱的时候,回避型依恋的人,表达情感正常。
一般情况,这些都是通过学习来的,属于贪恋爱「行活儿」,照猫画虎。
但是进入日常相处,放松之后,真实的回避型依恋就出现了。
而且,在非情感中,比如工作,回避型依恋都很正常,甚至有的还非常e,这也是理性的那部分的学习成果。
朋友少不是回避型依恋,从来不主动联系才是。
离开家从不主动联系父母的人,可能是回避型依恋。
很明显的表现,跟父母不亲,这是心理学上的「失望性情感隔离」,是一种防御机制。
但这些也都不是绝对的,谁还不会遇到个对的人。
回避型人格和回避型依恋,是两个概念。
D:恐惧型依恋/混乱型依恋。
——《无所畏惧》男主 陈硕。
写这个类型的时候,我还挺感慨的,为什么?
你往下看。
恐惧型依恋的人,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看法都是消极的,既不觉得自己好,也不觉得对方好。
安全型依恋的人,觉得自己好,觉得对方也好。
回避型依恋的人,觉得自己不够好,对方好。
恐惧型依恋,他们有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同时,很强烈的认为他人无法依赖。
他们渴望被爱,但消极的,较低的自我评价,常会带来无法抑制的「被抛弃」的恐惧感,而这种恐惧会使他们回避亲密关系以保护自己。
表现出焦虑型的「不断确认被爱」,一个小小细节又论证自己深信的「你不爱我」,再确认,自我内部极度拉扯。
但,恐惧型依恋的人,与焦虑型依恋的人一样,爱一个人的浓度是非常高的。
可以无条件,全身心的奉献自己,拿命去也是没问题的。
剧里的男主陈硕,1500万给女主买房一点犹豫没有,最后为了证明爱女主,差点被关进监狱。
准备求婚仪式,大庭广众下求婚,安全型依恋估计难,回避型依恋基本不可能。
而这两季里,男主陈硕浓烈的爱的表达,就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
恐惧型依恋因为对自己和他人的消极,还会表现出,频繁换女男朋友。
影视剧里还有一位「恐惧型依恋」的经典形象——《老友记》里的钱德勒。
而且,扮演钱德勒的演员 马修,大概率也是「恐惧型依恋」。
童年不幸,长大爱逃避责任,害怕冲突,有压力就抽烟,爱讲冷笑话……马修·派瑞读这个剧本时候认为钱德勒就是自己:「我感觉就像是有人跟踪了我一年,偷走了我的笑话,复制了我的做派,翻印了我厌世又风趣的人生观。
其中的一个角色让我印象尤其深刻:不是我觉得我能演钱德勒,而是我就是钱德勒。
」注意他的用词:厌世,又风趣。
马修·派瑞与钱德勒的成长经历和性格心理,简直一模一样。
戏里,钱德勒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
母亲是情色小说家,父亲是拉斯维加斯变装皇后。
父母在感恩节晚餐上突然宣布离婚。
他不再过感恩节。
父亲和男佣私奔。
母亲出走搞事业。
他跟父母日渐疏远,甚至不愿承认父母的存在。
戏外,马修·派瑞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
母亲是选美皇后,后给加拿大前一把手皮埃尔·特鲁多当过公关秘书。
父亲是民谣歌手,后来勇闯好莱坞当演员。
他的父母两国分居,马修从小就要独自坐飞机,穿梭在美国与加拿大之间。
成长环境受过巨大的价值观冲击,缺少陪伴,被抛弃过,内心有巨大的被抛弃感,有巨大的不安全感。
马修有很多女友。
但,分手也挺快的。
马修和前女友茱莉亚·罗伯茨需要爱,但不相信爱。
接受不了对方离开自己,更无法承受被分手。
为避免终极苦痛,总是主动提出,提前离开。
恐惧型依恋的人,人前谈笑风生、幽默、会哄人、爱开玩笑。
恐惧型依恋的人,人后往往底色悲凉。
2021年,六人聚首《老友记重聚特辑》。
钱德勒的扮演者马修·派瑞最后一位到达。
那时候他其实已经病得挺严重的。
马修·派瑞在2023年10月28日在家中浴缸溺亡,他死于「麻醉剂氯胺酮引发的急性心血管过度刺激和呼吸抑制」。
老友记的粉肯定知道,钱德勒在剧里忽胖忽瘦的原因。
注:氯胺酮,一种具有致幻特性的全身麻醉药、抗忧郁剂。
由于它有精神活性,常被滥用。
R.I.P.Matthew Perry恐惧型依恋的人,爱情的浓度相当高,这个特征与焦虑型依恋是类似的。
焦虑型依恋的人,仿佛是为爱而生的人,他们在 爱里痛并快乐着。
——很作。
焦虑型依恋的人一恋爱就作,他们为什么会作?
因为想要被爱,想要确认你爱不爱他,怕你的爱变了,他们想要 很多很多的爱,当然,他们也会给你很多很多的毫无保留的爱,他们希望你也如此。
他要的是,你要把他放在情感里的第一位。
但是另一方面,焦虑型依恋的人极度缺乏安全感,总是担心被抛弃。
他们需要一遍一遍的确认,你是不是爱他,你的爱会不会变少,会不会消失,会不断测试你。
每一分,每一秒。
对方稍有犹豫或不耐烦,他们就会开始胡思乱想,觉得爱没了。
焦虑型依恋的人,在爱情中经历着极大的情绪波动。
一会儿感到无比幸福,一会儿又陷入深深的痛苦。
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验证伴侣是不是像自己一样深深地爱着对方。
看完行为特点,再看看四种类型的「爱情浓度」。
top1、爱情天花板:焦虑型依恋、恐惧型依恋。
爱是电,爱是光。
他不知道为什么爱你,但他就是无条件的爱你。
《无所畏惧》男主 陈硕总说,罗英子给自己下蛊了。
Top2、安全型依恋,60+。
不浓不淡,没有大起大落,但踏实。
你想要浓烈的爱,安全型的比较难。
Top3、回避型依恋,负分。
你进他退,你进多了,进猛了,他就缩进壳子了。
但是,回避型依恋往往吸引焦虑型依恋,这两种类型,经常是一对。
最后,来看一个实验,更直观了解不同依恋风格形成的原因。
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Mary Ainsworth,通过观察孩子(1-2岁)对照顾者依恋的方法,详细阐述了鲍比关于依恋的研究。
通常,在心理学范畴,会认为三岁之前,养育者的养育模式,对依恋类型影响最大。
完整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J411E7Ek/?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389df8e0cc9934493270243ed643e7a0、根据试验,结论,确定了孩子对照顾者的三种主要依恋方式:A:安全依恋的婴儿:母亲离开房间时,婴儿会心烦意乱,试图避开陌生人,但很快婴儿可以安静下来,继续安静的玩玩具,因为母亲与ta以往的关系,婴儿是有安全感的。
当母亲回来时,会主动奔向母亲,还会表现出明显的开心,见到母亲非常愉悦。
并很容易在母亲的安慰下平静下来,表明很容易重新建立安全感。
安全依恋的人,大多有充满爱和关怀的原生家庭。
照顾者过往普遍会给予婴儿充足的关心,很重要的是会对ta的需求进行及时回应。
婴儿哭泣时,母亲不会忽略ta的感受,更不会责怪ta的脆弱,会用拥抱让婴儿重新感受到安全。
婴儿建立的逻辑是,他人是可依靠的,依赖他们会带来幸福。
ta自信,充满好奇心,容易建立安全感。
通常不会有分离焦虑。
婴儿在感受到照顾者温暖的情感支持后,会将他们当作「避风港」和「安全的港湾」,拥有高的安全感,坚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而这种坚信,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好,而仅仅是因为你是你。
爱其如是,这就是安全型依恋。
B、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婴儿在妈妈离开时,没有任何反应。
心情不会受影响,与陌生人可以一起玩。
在妈妈回到房间后,也并不会开心,情绪几乎无变化。
全程表现出冷漠。
这是因为,母亲对婴儿通常缺乏关爱,缺乏耐心,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哭就任由哭,闹就任由你闹,不关心,不在意,常规「放养」。
母亲对婴儿少有肢体上的安抚,少有拥抱和亲吻。
有些家庭充满冷漠,还有一种,有的家庭会充满混乱和恐惧,父母会爆发冲突和争吵。
这种家庭中的成长的孩子,久而久之,放弃了「有人会看到我」的渴望,只能靠回避+抽离,让自己舒服点。
这样环境成长的孩子,实则有非常严重的不安全感。
这样长大的孩子看似非常独立,表现出「不需要任何人,也不想被任何人需要」,深信「只能靠自己」。
但背后隐藏的是对于情感的压抑回避,逐渐变成情感隔离。
C、焦虑依恋的婴儿:孩子在妈妈离开时表现出强烈的焦虑,崩溃哭泣,极度害怕陌生人,在妈妈回来后,孩子会试图接近母亲,但母亲接近他他又表现出抗拒挣脱。
在焦虑型依恋关系中,照顾者和婴儿的相处方式常是「阴晴不定」,不稳定,上一秒还在跟孩子开玩笑,下一秒就暴怒。
婴儿对照顾者会想要亲近但又害怕,会担心被抛弃,同时又害怕和照顾者接触。
此外,因为安全感缺失,婴儿往往会有分离焦虑。
最后 的最后,如何解决亲密关系里的问题:首先要意识到,在不同阶段,与不同的伴侣,每个人的依恋风格可能发生变化。
所以,请轮流、互相扮演「安全型」。
否则,要么接受,要么自己麻利儿的离开。
扩展阅读部分:美国心理学家Mary Ainsworth的依恋理论完整课程,可看网易公开课《艾斯沃斯:依恋理论》,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LHFS7N4FP&mid=SHFS7NESS、依恋类型的免费测试网站:
http://attachmentproject.com
https://quiz.attachmentproject.com/参考文献:Ainsworth, M. D. S., Blehar, M. C., Waters,E., & Wall, S. N. (2015). 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the strange situation. Psychology Press.Mofrad, S., Abdullah, R., & Uba, I.(2010). Attachment patterns and separation anxiety symptom. Asian SocialScience, 6(11), p148. https://doi.org/10.5539/ass.v6n11p148
文/茹金看完前六集,谈谈观感。
承接上一季剧情,从单个人物的职场、生活困境挪到更有普适性的职场和生活情境里。
当然,主题还是主打一个「明知不可为,却也为之」的「无所畏惧」。
第一季热播的时候,我也一直跟追。
因为男女主演员都是很喜欢的。
一个王阳,在《叛逆者》中相当出彩;一个热依扎,那可是《甄嬛传》中的拽妃叶澜依。
啜妮也在很多戏里做过黄金配角,演技扎实老练,很能碰出火花。
回看了一下之前写的回答,第一季的「无所畏惧」重心在于罗英子和邱华的律师成长。
罗英子被丈夫欺骗,通过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抓回前夫和小三,也在律所立了足;邱华隐忍多年的职场性骚扰,也因为罗英子的出现和一些相似案件,彻底从受侮的处境中独立出来。
第一季结尾在许建设的案子被人抢走,罗英子亲手抓回丈夫刘铭和抓到小三温莉。
第二季直接从许建设逃跑开始,同时,邱华也和家里安排的有钱人张全全结婚了。
婚礼上,梅老师突然对罗英子的拜托,直接导致夏舒、邱华、罗英子三人被开除良诚所。
开局很明显,还是两条线。
明线是三人组创新律所,接各种生活典型案子,如何在纷繁的律师界闯出一番天地;暗线是梅老师的陈年旧案的真相,当年到底是谁下的黑手,为什么要做这种有背道德、欺师背义的事情。
那许建设这条线有什么作用呢?
我的理解一是承接上季,有个交代;二是这个案子里涉及的犯罪和人物很典型。
马丽丽对许建设的利用、对何明的推锅和对金钱的无底限追求,很代表一类唯利是图的人;同时,这也是一个对于小律所来讲非常重要的案子,有钱赚还能伸张一定的正义。
目前来看,陈硕对罗英子的爱情攻势也很猛,可能为成为挖出梅先生案件幕后黑手的最大助力;罗英子、邱华和夏舒三个人也因为境遇的大变样,各有自己的成长和坚持。
上一季的傻白甜富二代夏舒在这一季的依始,经历了要回自己的车和被绑架两件大事,心性开始坚强了,已经可以适应普通生活了。
并且为了新开的律所倾尽全力奔波啦!
本剧关于事业,也关于生活,更关于人生中遇到各种难题时需要拥有的态度。
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1)看的时候很快乐很安心,因为最近也经历跟女主类似的事情,看2的时候回头看1看着她冲冲冲仿佛也在给自己加油打气。
2)我觉得这是真正国内女性角色多样化的进步,以前的剧(比如欢乐颂)里女性群像还在以爱情观/职业/收入(阶层)不同来体现女性角色差异,这部已经可以写出同一职业下在各种案情判断选择上不同女性角色之间的区别。
其实国内编剧会写这个的,只不过以前这些差别都安排在了男性角色们上。
3)看得时候想起以前追过的各种国外季播律政剧医疗剧,比如实习医生格蕾,比如金装律师 等等吧。
很快乐国内也有了季播剧。
如果真能一直播下去大概也会跟当年追国外季播剧一样会不断有关于烂尾/剧情崩/人设崩的争论吧。
但是格蕾我追了十几年了,剧情起起伏伏,人物来来往往,到最后也终于可以叹一句这才是人生吧。
只有脸谱化的角色才可以有一以贯之的角色形象,因为真人总是会变化/会往复/会更了解自己。
4)再写一个小小的大结局触动我的点吧,就是当最后一案明显是陈硕代入自己原生家庭创伤进跟英子感情的时候,英子没有去carry对方的伤痛而是说让陈不要代入。
我想20出头的我一定会说来来来让我来治愈你,但现在我也明白了个人心理/情感的成熟终究是个人的事,不要随便去试图救赎对方+carry别人的因果。
这两个人的故事里我看到了很多我过往感情的影子。
5)男女主下一季会如何?
大概要看双方演员片酬/时间能不能谈得拢吧。
文/茹金这个大结局太让人意外了,好像车快到终点了,然后换了一个目的地。
虽然结局有些莫名其妙,最后的案件也是呼应了第二季「永不放弃」的主题。
最后一个案子是一件探讨死亡、爱情、情感价值的案子。
先是母亲和儿媳争夺脑死亡人的监护权,再是儿媳要与脑死亡的儿子打离婚官司。
最后这两件官司儿媳这一方都输了,罗英子和陈硕也因为这两件事情感走到岔路口。
到底是要尊重爱人的决定,放手离开是爱?
还是努力维系爱人的生命体征,让其如「植物人」一样无意识的活在世上,是爱?
我个人觉得母亲和儿媳都没有错,一个是从亲情角度出发的爱,只要身体不消灭,就还有希望,世上没有绝对。
只不过太长时间的看护,费钱费时不说,也容易把活着的亲人消磨掉。
确定没有任何生还的机会,尊重当事人的遗愿,让他有尊严的离开,这当然也是爱。
这种爱往往还要背负「放手」的心理沉重包袱,会被那万分之一的可能压垮。
很长时间里,一想起当初「放手」的决定,就会折磨身心。
两种爱各有各的合理,也各有各的伤痕,所以才值得用三集的时间好好探讨,到底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就我个人而言,我早就和熊先生探讨过类似的问题。
其实最近这段时间,我也觉得自己有些陷入虚无主义的漩涡中。
生活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是我们的经历赋予生活不同的意义。
生命是一场体验的过程,对于任何人来说,是不可能体验所有生活滋味。
所以,即使我现在体验过的生活只是几种,但是我很心安,而且满足。
这就滋生了一种虚无的感觉,不想太努力,也不想太上进,只想好好享受当下的时光,感受当下的快乐。
我的想法是,如果有一天真的因为基础病发展到很严重的疾病,我会选择保守治疗,不想去做化疗这些很痛苦的技术治疗手段。
有质量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只是延长喘气的躯体在我看来也是没有必要的坚持。
当陈硕在法庭上借机向罗英子「表白」自己的爱情生命观时,我也是很感动,能理解他的心结。
陈硕说:“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富贵还是贫穷,不论健康还是疾病。
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不再想一个人。
这才是爱情啊,这才是婚姻啊!
如果爱情如此脆弱,如果我们的婚姻不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的世界上找到一个内心安稳的家,爱情,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要这个字,干什么!
”其实陈硕问罗英子的问题可以有一个合理的答案:“如果你想我维系,我不会放弃你;如果是我,我希望有尊严的离开。
”留下来的那个人最可怜。
生命的尽头并不是爱的消失,具体还是看个体的感受、个人的期望。
说回大结局之前的良诚所的「渎职」案和鼎薪状告许卓的「失职」案,为什么就点到为止不继续了吗?
除了几集的体量讲不清楚这两件事情外,还会拍第三季来展开说;另一个原因是到这一季来讲,主题讲透了。
「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硬刚到底,坚守法律正义,把玩弄法律的伪君子许卓打出了原形,还拥有只手遮天的大律所良诚所为自己的「疏忽」买单。
这不就是「永不放弃」的意义所在吗!
从最开始许建设伤人案的艰险到专骗老年人的虚伪,再到涉及利益、地位的心机争斗,第二季很全面地展示出生活里能让人忧又让人喜的各种现实因素。
看剧观人生,入股不亏。
图/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没有哪个词比“妈宝男”更博人眼球又适合形容陈硕的爱情观了。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电视剧对陈硕这样一个“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勤换身边小姑娘的花花公子为什么爱上一个28岁离异傻大姐始终着墨不多,甚至陈硕也在清醒自嘲是不是被下降头了。
大结局李沅案则提供了一个解释。
袁刚母亲崔为真清楚地知道儿子脑死亡已不可能苏醒,但仍想要耗费大量财力劳力维持他的呼吸和心跳,这种爱是非理性。
于是陈硕想到了自己父亲在母亲等待死亡期间的出轨,想为母亲也是为和罗英子的爱情辩护。
在这里,袁刚母亲的母爱和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共通的。
他爱罗英子什么呢?
正义但非理性,可笑但可爱吗 ?
但非理性的正义感也是无条件的不计较后果的价值理性,当非理性与无条件,正义与爱同义,罗英子身上就有了无条件爱人的能力,陈硕想要的就是这种爱。
“我希望你为我多做一点,多给我一点信心行吗?
让我知道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都不会放手,我们不会放弃彼此。
”你能给我非理性的爱,那我一定会理性筹谋,护你周全。
这看起来是霸总娇妻式的爱情,但同样可以用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他知道父亲出轨但理性让他不告诉母亲,想要她安心离开,他费尽心思帮罗英子或许不是因为他爱当舔狗,而是孩子对母亲本就该是宽容和不求回报的。
可是当陈硕在法庭上说出“什么是夫妻?
......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对方,让两条生命合二为一,成为一条更完整的生命”时,人的独立性、主体性丧失了。
即使对方想要有尊严地离开,他仍想强留对方的呼吸和心跳,他想要对方一句决不放弃的承诺,但如果他自己身陷脑死亡境地,理性或许会希望对方放弃,可惜那时他已经没有理性去决策,于是陷入这样的矛盾中。
陈硕的布置很感人但被李沅轻轻的一句“我还会再起诉的”戳破了。
无条件的母爱也会成为束缚自主的枷锁,在爱情中陈硕也缺了这一课,也分不清他对罗英子是真正的爱情还是母爱缺失的代偿。
虽然我喜欢看,但是不至于还要拍第三季吧!
最后两集不讲大家最期盼的案子,反而引进了一个新案子给男女主的感情制造矛盾。
男女主的感情历程已经很到位了,咋第三季还要给他/她们的感情进行升华。
要我说,最后两集把那两个所的结果展示一下,男女主高高兴兴在一起就得了。
第二季为第三季埋下的线:1.邱华和全全的感情会有风波,不觉得他俩会离婚,毕竟剧情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全全只是想体验一下被崇拜的感觉,毕竟他在邱华那里找不到存在感。
全全没有实质性出轨行为,他俩第三季应该会相互妥协和好。
2. 许卓以前干的事会被翻出来,很有可能是罗英子把许卓送进监狱。
第三次进监狱可出不来喽。
3. 良诚所,这个就有意思了,法不责众,梅先生以德报怨,至于他们整体的结果是什么,编剧想怎么编就可以怎么编喽,但估计是好的大团圆结局。
4. 男女主的感情,呵呵了,我看编剧还能怎么作。
5. 按规律,第三季也会包含一些近年来网络上舆论比较多的案子。
Ps.老韩演技真好,后面多给他点剧情吧。
陈硕为了追罗英子来到良诚所工作,结果罗英子、邱华、夏舒三人因为调查梅大梁被吊销律师资格证事件被辞退。
之后罗邱夏三人成立了英华所,陈硕也在良诚所翻看案卷发现铸成案存在问题(可能是导致梅大梁在另外一起强奸案中被陷害被吊销律师资格证的诱因)。
也正因此良诚所在茗山要起诉陈硕时与陈硕剥离,最终罗英子为陈硕代理胜了诉,也因此正式交往。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结局陈硕因为一个离婚案,在案子结束时对罗英子置之不理。
(这个案子,是因为脑死亡患者妻子在第一个案子与婆婆争取患者抚养权,妻子偏向遵守和患者之前的约定让患者体面的离开,而婆婆坚持让患者用呼吸机维持生命,但患者妻子败诉,最终决定离婚。
离婚案最终婆婆和儿媳意见达成一致,同意儿媳与儿子离婚。
)
很喜欢邱华这个角色。
而对于主角罗英子反而有些反感,业务能力不太行,还有些优柔寡断。
校园霸凌能赢是因为陈硕帮忙,陈硕被茗山诉侵占罪多亏了韩律师的录音。
第二季终于等到陈硕牵手罗英子了!
英子接他从看守所出来的路上情绪激动,陈硕在路边再次告白拥抱英子那一幕看一次感动一次!
真心地为陈无良开心啊(不过还是更爱看俩人一见面就斗嘴的样子哈哈哈)王阳老师叔圈天菜独一份的魅力无人能敌😎另外也不得不感叹,热依扎不愧是演过拽妃的女人,台词好好,和角色性格很贴,偶尔的搞怪小表情喜剧感满满,最喜欢的还是罗英子的洒脱真实不做作,英子下一季一定要带领瑛华所做大做强!!
网友的精彩点评分享- 律所曾经的王者于大梁,因一场精心设计的陷害而跌入深渊。
随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一场隐藏多年的权力阴谋正被揭开。
当梅先生向邱华道出当年实情时,一个出人意料的真相浮现:于大梁的悲剧,不仅是他人的算计,更是权力膨胀的必然结果。
而方丽虹与许卓这对"黑手"的真面目,也终将在历史的镜子前无所遁形。
真相往往藏在最不经意的对话中。
在这场与邱华的谈话里,梅先生终于卸下了心中的重担。
回忆起当年创办良诚律所的峥嵘岁月,梅先生的语气中既有骄傲,也透着几分追悔。
那时的良诚律所可谓是如日中天,在一众律师事务所中独树一帜。
梅先生和于大梁带着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律师,本该谱写出一曲法律人的华彩乐章。
可惜,权力这把双刃剑,最终伤了自己。
梅先生坦言,那时的她和于大梁简直是飘到了天上,把自己当成了不折不扣的"王"。
律所里的年轻律师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可以任意摆布的"附庸"罢了。
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让律所内部暗流涌动。
有意思的是,当年轰动一时的铸成案就是个典型例子。
梅先生不用所里的律师,偏偏要拉许卓入伙。
表面上看是想给这位刚从"二进宫"出来的律师一个机会,实则是在向律所其他人传递一个赤裸裸的信号。
这信号再明显不过:不听话的人,就别想分到好案子。
他们要让所有人明白,在良诚律所,谁能出头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心意。
这种赤裸裸的权力展示,无疑触怒了律所内部的某些人。
但梅先生和于大梁沉浸在权力的美梦中,丝毫没意识到脚下的暗礁。
他们以为这种敲打能让律所上下更加顺从,殊不知这恰恰成了他们日后倒台的导火索。
如今回想起来,梅先生似乎已经看透了一切。
那些曾经耀眼的光环,终究成了压垮他们的重担。
权力的傲慢让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警惕,也葬送了来之不易的事业。
权力的游戏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
在良诚律所这个大舞台上,方丽虹和许卓这对"黄金搭档"上演了一出精心策划的好戏。
这出戏的剧本写得可谓是滴水不漏。
许卓在铸成案中扮演了一个貌似无害的配角。
谁能想到,这位看似被梅先生提携的"好人",背地里却在织着一张巨大的网。
最绝的是找来了杨翠丽这个关键棋子。
这位杨翠丽在庭审现场的表演可谓是炉火纯青。
她声泪俱下地指控于大梁诱导她作证,这场戏码简直可以去评个奥斯卡了。
当时的情形,就跟演电视剧一样精彩。
而这一切背后,方丽虹才是真正的导演。
她和许卓这对"塑料姐妹花"配合得天衣无缝。
但凡是个明白人都知道,许卓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掺和这趟浑水。
这位"二进宫"出来的律师,肯定是拿到了一笔让人无法拒绝的好处费。
毕竟谁愿意白白得罪于大梁这尊大佛啊?
要是哪天杨翠丽反水,指证许卓设局陷害,那许卓可就要凉凉了。
说白了,方丽虹一定是给出了一个让许卓无法抗拒的诱惑。
这场局布得可真是绝了。
于大梁和梅先生一倒台,方丽虹立马就整合了良诚律所的各路势力。
这操作,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权力交接。
铸成案结束后,良诚律所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方丽虹此时已经稳坐钓鱼台,成了实际上的"话事人"。
这波操作,不得不说确实高明。
用一个案子就搞定了两个对手,还顺利接管了整个律所。
这种商业大片都不敢这么演啊!
而许卓这个"工具人",想必在暗地里也没少捞好处。
这种把别人往火坑里推的脏活,没点甜头谁愿意干?
现在看来,这哥们儿当时可真是赌对了。
说起对抗方丽虹和许卓这对"狼狈为奸"的组合,罗英子和陈硕可谓是踩了不少坑。
许卓这个老狐狸可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把罗英子招到身边,表面上是给机会,实际上是在玩养在身边好监视的把戏。
这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得可谓炉火纯青。
更搞笑的是,罗英子这个憨憨还真就像个没事人一样。
说真的,这智商确实有点令人着急。
反观陈硕这边,那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方丽虹为了盯死陈硕,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先是派自己的侄子方睿去监视,结果闹了个大乌龙。
这位方公子倒好,直接被陈硕的人格魅力给征服了。
摇身一变成了陈硕的"迷弟",这反转也是没谁了。
方睿对陈硕十分崇拜,而老韩这位真小人将有限的友情全给了陈硕,这让方丽虹感到很不舒服。
方丽虹一看这招不行,又派出了老韩这个"真小人"。
没想到这位老江湖也被陈硕给收服了。
把仅存的那点江湖情义都给了陈硕,这操作简直让方丽虹想捶胸顿足。
这下可把方丽虹给气坏了,脑袋都大了三圈。
看来只能和许卓联手对付这个"难啃的骨头"了。
他们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只要搞定陈硕,区区一个罗英子还不是手到擒来?
于是乎,一场针对陈硕的阴谋就这样开始了。
最终,陈硕还是栽在了这对狠角色的手里,被送进了大牢。
说起来陈硕也是够倒霉的。
要不是认识了罗英子,他基本上能躲过剧中大部分的倒霉事。
这可真应了那句话: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
看来陈硕真是欠了罗英子八辈子的债,这辈子来还了。
许卓与方丽虹定会携手针对陈硕,一旦陈硕被击败,罗英子便不再构成威胁。
许卓设局让陈硕进了监狱,陈硕运气真不好。
若他不认识罗英子,本可避开剧中的许多麻烦。
难怪有人说,陈硕上辈子可能欠了罗英子很多。
当年的良诚律所,于大梁和梅先生恃才傲物,却不知权力之下早已暗流涌动。
如今真相大白,方丽虹和许卓的手段虽然卑劣,但于大梁的遭遇也并非全然无辜。
这场职场悲剧,最终成为了权力与欲望角逐的典型案例,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本来只是在电视上随便看看,结果被吸引到第一次超前点播想看到结局……本剧有太多有魅力的角色了,很多人都不是一个平面角色,而且立体的人,就像老韩,有缺点也有闪光点,他在这一季里贡献了太多可爱的笑点,最后提供关键证据也真的很帅。
无所畏惧在群像刻画上真的还不错。
邱华总是冷静清醒,情绪稳定,犀利地点拨英子的感情问题;夏舒成长蜕变,完全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律师;方睿认真善良,无论事业还是感情都对师父忠心耿耿;老薛更是不用说,是英硕最好的红娘,阿硕最好的大哥;方律也真的是很优秀的女性领导,期待她能够东山再起……虽然许卓我是真找不到优点,可能是脸皮厚吧。
每一个案子也历历在目,调查的细致,庭审的针锋相对,都吸引着我每天准时追更。
但是最打动我的还是男女主,陈硕表面圆滑精明,但是从第一季提到的一块钱案子到这一季进看守所的倔强,我觉得他本质和女主一样其实都是勇敢的理想主义者,他有自己绝对不后退的底线。
陈无良也不是真的无良,印象很深他在第一季质问证人之前小声道歉。
所以,英子更外放一点,更无所畏惧,更“正义”,这样的性子深深吸引着陈硕。
他本人也是不用多夸的优秀,温柔聪明专业能力好表面爱和女主逗嘴背地里偷偷帮忙的帅哥。
所以看到结尾也格外难过心疼,他们都是很好的人,很爱对方的人。
童年不同的经历塑造了不同的性格与价值观,导致了如今的分歧。
可是他们不同的选择,都是出于彼此最真挚的爱。
英子热烈张扬,在被羡慕的家庭里成长,我相信她有强大的爱的力量治愈陈硕缺失的安全感。
除此之外,本剧的演员也真的很好很好,从采访中能看到他们对角色深入的理解,以及对角色的爱。
王阳和热依扎老师的演绎真的特别精彩,让陈硕和罗英子每一次的互动都真实生动。
好不容易历经七十多集在一起,磨合的过程又要这么痛,第三季可不可以给英硕一点幸福甜蜜的剧情啊。
早日开拍吧。
导演真不错
梅先生扣一星!一大颗星!都什么年代了还先生!然后,罗英子不好陈硕雅痞那一款,好装装的油腻心机虚假老男人许卓这一款??虽然现实中应该没有陈硕但是遍地许卓。在许卓面前罗英子那个夹子音和委屈小女人表情,脑子瓦特了吧!太不符合人设了吧!扣星!看到现在前后最好的人设就是邱华了,头脑清醒,认知到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无论婚姻还是事业,都在努力争取自己能够达到的有限的自由,许卓什么重义轻利的虚假人设和路数,她一眼就看明白了。
比第一季好一点,但也没好多少,还可以。可以看。比如整部剧最大的人设问题,女主。比起上一季好一些,但是这季也一样反复横跳,还是男主好。最后二三集硬是为了第三季而弄了另一个案件,我是期待第三季,但是为了第三季铺垫,一堆事情没交代,徐卓,良城,还有男女主应为最后一个案件感情又出问题,真是强行第三季。
最烦圣母婊了,还要道德绑架合伙人。但凡邱华不让着点罗英子,早掰了吧。
为王阳看的。第二季里的陈硕人设更丰满,层次更细腻,人物成长弧光很完整。王阳演得真是越来越细腻。
虽然角色们工具属性有点强,但大女主戏看的舒心。
豆瓣怎么还没开分儿啊?昨天中央八放完了最后2集。这是挖了多大的坑呀!还好几个!其实直到陈硕和罗英子确定男女关系那集都还是不错的,值得一个4星。但最后的结尾太无语了……只能降到3星了。就像他们说的,还是好好拍案情吧别谈恋爱了。者电视剧和真实恋爱一样,都是没挑明之前最美好。角色么,还是比较平分秋色的,各美其美。哎哟当年的文艺电影专用小生黄觉,转眼就成了虚伪壮硕大叔了。1也有一搭无一搭看过,总体比起目前国产电视剧,绝对算上乘之作了。昨天大结局,听说制片人的姐夫还让姆们家长辈给点评一下呢哈哈!TV。
叫女老师先生的现代糟粕烂剧怎么配拍第二季的
真的很少给剧打这么低分 编剧纯纯有大病恶心观众 还有都第二季了 罗英子越来越倒退了 就这样还想搬17楼呢 直接自己去做公益吧 邱华就应该去铜钱所那挣大钱 别再被这白莲花带到沟里了.....
最后两集的案子,典中典的赵冬苓风格:所有人徒有情绪的偏执,连一向冷静的陈硕也陷入这怪圈。梅大梁的案子很精彩,屠龙者终成恶龙。所以还是别拍第三季了。
花了26大洋,花了10多小时;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结束,可是这样结束不是拿个石头锤自己的脚吗?
感觉比第一季好看,第一季小三剧情全部快进,这季虽然也有好多高血压瞬间,但是演员演的是真的好。
2025.2.13
热依扎能不能多接点戏啊,爱看!
C。依然是有漏洞但看得上头,演员演得很生活化,无聊时就会一集一集看下去。
一开始的节奏实在太慢了,受不了。但是后面很好看,越来越精彩!
历经两个季72集男女主角终于拥抱了…
第一部还算合理,第二部就离谱,感情线真是莫名其妙。
看霸凌的案件看得七窍生烟 外行人都觉得是不专业到夸张的程度 编剧疯了吧
第二季结尾没个结尾,案件有些交缠且离奇,拍的有些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