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电视剧我给一星,社会的环境导致他们整天不思进取,喝酒打架,拍婆子,他们自以为很牛逼很出色,可是他们在电视,在当时实际的生活中并没有给年轻人起到好的榜样和让人能感到正能量的东西。
最后拍了一部电视剧确实血色浪漫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青春有可多拍的,但却不是你们这些红卫兵完主的主旋律!
如果还要我写诸如《记寒假的一件事》之类的作文的话,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将看完了《血色浪漫》视为整个寒假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整个除夕之夜,我都静静地坐在电脑前看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只是在放烟花时出去瞅了一眼,更不用央视的晚会了。
记不得自己何时曾为一部电视或是电影哭过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大礼堂里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接下来就是这一回了。
我丝毫不为主人公曲折多坎的爱情而流泪,仅仅艳羡钟跃民年少时候那段充满激情的经历,一次一次地为那些单纯得只剩下理想与热血的日子而感动。
这样的日子,我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见过,后来又在《幸福象花儿一样》里遇见。
毫无例外,所有的故事都离不开主人公的美好恋情,但是这一次,钟跃民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他在陕北插队时甩了已参军的高干子女周晓白,因为他遇上了会唱信天游的秦岭;但他离开陕北去参军而后又转业,十几年后才与秦岭重逢,但除了爱情,一切都不复从前;他在等待转业分配时遇上了高玥,两人一起卖烧饼,经历了许多,女孩死心塌地象嫁给他,但直到故事的最后,我们仍然无法得知二人是否如她所愿。
从追到周晓白到离开高玥,钟跃民的爱情长跑似乎在剧中结束了。
谁都想知道,钟跃民这样一个人,他到底爱的是谁?
有朋友说电视剧的前半部比后半部要精彩。
我想,那是因为前面的更能体现那种带着血色的浪漫,而后来的世事变幻,不仅是血色消逝了,而且钟跃民亲手扼杀了自己种下的浪漫。
在我看来,钟跃民本质是个追求自由的人。
他对艺术有着一种几乎与生俱来的悟性,那次在家里对柴可夫斯基音乐的赏析征服了周晓白的心,而与秦岭的对歌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她。
无论是高雅的欧洲古典音乐,还是充满乡土气息的陕北信天游,都不是那个火热年代的产物,你可以说钟跃民骨子里头透着一股叛逆,但显然不止这些。
艺术从根本上体现的是对现实的超越,而不仅仅是反叛。
反叛意味着对现状的简单否定,而超越则是对于否定的再一次否定。
这一点在钟跃民身上得到的形象体现,无论是父亲被隔离,还是自己插队到陕北,以及后来的卖烧饼,他从没有抱怨过什么,反而生活得很有激情。
这种激情我们可以从那个特定的年代里找到,但是钟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将激情保持下来。
因而,他从不向生活低头,不屈服于成规,在陕北他乞讨,在部队演习他敢于打破常规,回城后他卖烧饼。
在钟的眼里,生活从来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要从中寻找某种乐趣。
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自由的追求。
以此来看钟跃民一生中的三个女人,周晓白的确很爱钟跃民,但两个人的个性不同;秦岭最后嫁人了,但她才是钟的真爱;高玥爱他最深,对他最理解,算是这场爱情角逐中最具悲剧色彩的女人。
钟曾经煞费苦心地追求过她,但周晓白身份一开始就注定了她是个受人宠的公主,希望将自己的好心强加给钟跃民,而这恰好是钟跃民的性格所不能容忍的。
秦岭与钟跃民在黄土高原的那番谈话,让我觉得她在某些方面比钟跃民要更彻底,她的气质,她的仗义,唯有这样的女生才是钟所向往的。
可惜,天不遂人愿,秦岭远嫁他国,也带走了钟跃民在这平凡生活对自由的最后一丝希望。
因此,高玥的悲剧注定了无法避免,尽管无论怎么看她都无愧一个好妻子,好媳妇。
看一场戏彷佛在品味他人的人生,而评一部戏则更多的是在诉说自己的心情,诸如激情、梦想、愤懑、忧愁。
钟跃民到底爱谁的问题,难道不是在扪心自问吗?
我到底在追求怎样的生活,又期待怎样的人出现?
2006-02-16
当《和青春有关的日子》还叫做《血色浪漫2》时,索性想看看老大的样子,在一家书店看到《血色浪漫》原著,完全找不到北,对白和人物跟《青春》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心想这盗版书都盗进新华书店了,够狠。
有机会看了《浪漫》碟版,还是不能从《青春》里走出来,虽然《青春》快结束时,为了几块破石头磨叽了快十集,好歹还是有力量勾引着看下去,让你心甘情愿守着那些沾着血腥的爱恨,大哭或大笑。
而《浪漫》,一个男人,被几个女人爱着,心高气傲的高干子弟、才华横溢的女知青、逢场作戏的女秘书、死了都要爱的纯洁小妹子……第一个他躲着,第二个他忍着,第三个他享用着,第四个他耗着,反正耗到最后总还有一个死守着的。
请问哥们儿,好玩儿么?
有意思么?
坚持就是胜利,至于是大获全胜还是阿q自我催眠,在爱里根本完全行不通。
而这些角色跳跃着舞动着,仿佛随时都在提醒你,哈罗,别睡,不过是场剧。
迷上了父母那一代的青春时光,迷上了陕北的信天游,迷上了侦察营,这一切全是因为钟跃民,全是因为这一部《血色浪漫》。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部早已播过的电视剧,第一次着急地在网上看完这还是头一次,因为我总是很想知道,到底谁跟了钟跃民。
这样一个特定年代里的特别男人,身上总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能陪着他一起过日子的人,一定也很有个性,我料定她不会是周晓白,也不会是秦岭。
痞性不改,却有情有义(那是对朋友),钟跃民这小子让人又爱又恨,想想也只有这样的男生才能让周晓白彻底地坠入情网吧?
两个年轻人在那个血色年代,被彼此身上异己的气质所吸引,纯洁的爱着。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什刹海旁的大树下,两个人用纯洁的灵魂爱着吻着,真希望他们能一直这样,就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的结局。
可是,渐渐的,我意识到,他们两个并不能长久,因为晓白总想让别人按照她的意志办事,换言之,晓白喜欢控制别人,可是跃民偏偏是那种喜欢自由无拘无束的那种。
这样深刻的矛盾,即便是没有秦岭,他们也很难天长地久。
总是在晓白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虽然我老公不是钟跃民,但是我想每一个男人都不喜欢被控制吧?
这是我在看完后得到的结论。
爱可以改变一个人,实际上当人们坠入情网的刹那,他的生命轨迹就已经被改变。
但是,不要以爱的名义让对方失去原有的个性,因为这样的爱是毁灭性的。
它会毁灭人的个性,会让人的灵魂失去原有光彩,而使得人生黯淡。
肯为你改变,说明他爱到了极点,不为你改变,却未必不爱你。
只是前者爱得似乎懦弱,被爱者爱得似乎自私。
婚姻中的人是需要改变的。
有人说过,婚姻就是两只刺猬冬天里取暖,靠得太近会被对方的刺扎到,远了又会太冷,所以得每个人拔掉一半的刺在贴在一起。
所以完美的贴合显得那么遥远而不可及。
爱上他,想要生活在一起,双方难免要改变一些,从这个角度说来,婚姻是摧残人性的。
所以,晓白要的安稳的生活,钟跃民是不可能给的,他受不了一丝的约束,也不会为她而改变。
曾经一度,我十分不理解跃民,甚至有些恨他,替周晓白,不喜欢他的“始乱终弃”。
可是现在我懂了,他爱晓白,真心的爱。
正是因为爱她,他才会让她寻找她所需要的,而不是把青春耗在他的身上。
因为爱她,所以当晓白结婚时,他会醉,当晓白告诉她要好好和海洋过日子时,他会失落。
承受这样的痛苦——相爱却又不适合在一起的痛苦,也实在是为难了他。
最终的结果是高月和她走到了一起。
这是一个懂他的女孩,肯为他放弃一切的女孩。
在她那里,钟跃民可以自由自在,可以肆无忌惮,高月不会给他任何压力,能让他始终保持着那一种“在路上”的状态。
看似无所求的高月,却赢得了这个理想主义化身的男人。
不要再让你的爱人以你的意志而改变了。
当维纳斯没有了断臂,她还是世界珍宝吗?
爱,不等于改变。
《血色浪漫》最后一集,宁伟眉心中枪倒下的那瞬,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像被塞上了块大石头,堵得慌,头开始剧烈地疼了起来。
低潮的暴躁期,在钟跃民的好口才中度过了,在宁伟死时结束了。
每次心情低落的时候,就是我谋杀电视剧的时间,懒得出门懒得与人交流工作之外的东西,放着电视剧,做着自己的事情,“听电视剧”就是我最主要看电视剧的方式,上次谋杀的是《流星花园》,上上次是《大明宫词》,再上次是《金枝欲孽》。
长大后的宁伟出场,向地痞脑袋上砸了一个酒瓶的时候,我瞥了一眼,很像一个人,他死时,就很想打个电话过去问问那人在做什么。
“天生的杀手”,钟跃民对他的评价,心狠手辣,要是做黑道,肯定是把好刀。
他没什么机会做黑道,谁让他在部队待了好几年呢?
他做黑道的时间就是越狱后的那小段日子,杀的还都是坏人。
而他在军队里,临提干因管了把街头的小事,本是做了好事,却被勒令复员,答应妈妈争取提干的诺言没有实现,只好在前门开了家小饭馆。
比起宁伟,钟跃民的委屈算个P啊,他的委屈,他的别扭和不舒服都是他自个乐意,自找的。
“你今天的境地是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他对宁伟说。
是宁伟自己走出来的么?
他自个愿意做个杀手啊?
让我想起了一个长辈要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军队系统,我的朋友说:“老糊涂。
”此时的军队已和当年的可大不同了。
就军校里,当年我同学的同学,还是河北某地儿的黑社会老大呢,照样混部队。
现在在部队里最先学会的可能就是走关系送礼了,从部队大熔炉里出来的,这方面可比不得,人情世故不是一般地懂。
“就是谁都看不上,老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嘴皮子不是一般地厉害。
”那位长辈这样说自己的女儿,并且说她周围的同学朋友也都那样。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你看老三届的钟跃民他们不都是那样么?
骨子里透着傲慢劲。
“你最爱一个人,那就是你自己。
”张海洋说他,说得一点儿都没有错。
现在全天下都是钟跃民了,都爱自个,都觉得自己是根草,他考虑的他思考的他的想法就是对的,别人不管什么情意,在他眼里都是粪土,“送他金子都得求着他呢”,周晓白唯恐钟跃民不肯去她找的地方上班,假装和张海洋没有分居,却被一眼看穿,钟跃民不乐意地甩甩膀子走了。
二十年,《血色浪漫》讲述了整20年的故事。
钟跃民在那个时候是另类,特别的,要活在当下就是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没法找出来。
作为80年代出生的我,对那段历史不是很清楚,我老爸也不是生活在北京,没有做过知青也没有进过部队,只是爷爷被关过牛棚。
看了这部电视剧,因为太流畅了,所以难免会将它错认为真的是历史。
不过管他呢,任何历史都是人记录下来,才能流传,本身就透着股主观劲儿,多来几本好的书好的影视作品,我们的视野就能多角度化了。
钟跃民的扮演者刘烨,是我非常不喜欢的一个演员。
记得在四、五年前,我在sogo还是中友的楼上泰式餐馆吃饭,听见隔壁很喧哗,定睛一看,那不就是谢娜么,沙着嗓子在逗乐,因为谢娜当时是刘烨的女朋友,我就捎带着脸她也一起鄙视了。
直到今年快乐男生,才发现原来谢娜还那么可爱啊,此时已经传出她与刘烨分手的消息,以及与张杰张小包子恋爱的绯闻。
不知道刘烨本人是不是那样一个喜欢“在路上”的人,所以演起钟跃民来那么得心应手,演的非同一般地好。
不过即便谢娜与张小包子的传言是真的,看着这两人,也比看着谢娜和刘烨赏心悦目多了。
最近“河蟹”比海蟹还畅销,风声四起,我的blog没有备份没有备案,要是一不留神被河蟹了,还没地方找去呢,我也只好转战日记本,练习练习荒废了十年的书法了。
最近练习写字的愿望强烈,谁愿意收到现实版书信的,我们做笔友吧:)不知道什么能永久留存,黑胶唱片能保存多少年?
CD能保存多少年?
网络能安全多少年?
书能保存多少年?
铅笔字迹能保存多少年?
毛笔字迹能保存多少年?
钢笔字迹能保存多少年?
万一人人都有台计算机,书法这个东东还会不会在世界上存在了?
永远是什么?
就是钟跃民的那个作劲儿,更古至今,从来没有泯灭过,不作,猴子都变不成人。
生命在于折腾,所以爱作便一定要作个够,作够了,入土了,就安生了。
花了两个通宵再加一个上午,我终于看完了血色浪漫。
一部电视剧,第一次让我在午夜看得哈哈大笑,笑着笑着,泪水就扑扑落下,笑容从嘴角倏忽而逝,肩膀抽动。
这和悲伤无关,而更接近于像一种叹息,或是迷惘。
作为老三届,钟跃民们本来就是经历多样,生活曲折的一代。
而钟跃民那种在路上的生活态度,很大程度上为这种曲折多样推波助澜。
他选择他所爱的路走,他选择他所爱的人爱,但没有一条路走到黑,不想走了就拐弯;没有一个人爱到死,无法爱了就离开。
结局说他去了可可西里与偷猎者周旋。
尽管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高明,但我想这是不是暗示着以他不妥协的态度无法与这个俗世磨合,只能回归以一种勇士的方式历世。
很难界定这是喜是悲,这是他喜欢和选择的方式,是他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路。
然而为什么我会感到凄凉。
秦岭啊秦岭,独立地令人心疼的秦岭,我在她身上分明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
最大的不同只是,我剔除了她最大的优势:信天游,美丽。
――秦岭如此的女子,尚没有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中求得足以支付自尊的傲然正气,我就可以了吗?
是不是意味着我会在一个挺早的时候就被带入历史之轮滚滚前进的车辙……或许,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总是以为自己个性而不尖锐,总是认为自己的生活会与众不同,可是,到头来,大家都是普通人,过普通的生活。
那些普通中的不普通,是需要勇气才能开掘的。
秦岭幸运,遇到了爱她的超级好男人楚良。
尽管她不够爱他,尽管她的心里曾经承载着无奈,歉疚和凄惶――可是这并没有什么关系,她还是嫁给了他,回归到普通人的思维轨道,也许只有如此她才会得到幸福。
这样一个冷静而智慧的女人应该会明白:什么是实际的,什么是精神的,什么是可以带来幸福而什么只有永恒的怀念。
爱一样东西不一定要据为已有,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失去。
跃民,“思想上的飘泊者”;秦岭,何尝不是。
而我们自己的思想,又该找一个怎样的水草天堂来栖息?
http://www.xtyou.com/Index.html信天游
以不断快进的节奏 《血色浪漫》,也多多少少花了几天的时间。
这是为数不多的几部我打算完整看下来的电视剧,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名字吧。
血色浪漫,也许浪漫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血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的印入生命里。
有时,一些人看透了一些风景,识破了一些蒙蔽,不甘心于被别人安排人生的宿命,他们站在很高的地方,带着纯粹的信仰开始飞翔。
这种飞翔在没有人的地方,注定孤独,但却自由,但却浪漫——他们不害怕失去,因为他们不需要抱紧什么。
他们不注重结果,只享受过程。
他们永远不能安定,他们一直在路上。
于是——他们爱过去不曾停留,一路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他们和现实的安定摩擦,留下痛苦的痕迹。
他们一直在寻找永恒的自由,一直一直,永远得不到满足。
这也许就是浪漫的代价吧。
也许世俗的生活在掌控着一切,和它有多大的不同,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削足适履的走进去,渐渐麻木,世俗会给你平静的生活,和大多数人一样,重复着一个个雷同的日子。
他们对此心有不甘,他们不断抵抗,撕破宿命的伪装,直面心底的浪漫。
最后哪怕会因此毁灭,也了无遗憾,因为沿途的风景早已欣赏,已不在乎路的尽头指向哪里。
我羡慕他们。
很早就看了这部连续剧,只是没有看全。
这几天花了些时间把它认真地看完了。
虽然更喜欢看电影,但是在电视剧中,喜欢的也有一些。
可是这却是我第一部专门买回DVD来认真看的。
我想,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一部有灵魂的电视剧。
---它几乎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
因为它的特别。
可以说,在中国的电视剧史上没有一部所内在的东西和这部所相同。
说到知青生活,有太多的电视剧了,大多都是反映着一种生活的变迁和当时纯朴的爱情和生活,却没有这一部能够像这样的大跨度和丰满的角色。
说起角色,除了主人公,我竟然可以再回忆出近10个人物,而且都栩栩如生,性格丰满。
就像黎援朝吧,总共的戏份可能也不过就三五集,但是却会让人无法忘怀。
一开始的出场肯定就因为他的帅和气派,20年后,又在他身上找到了太多现在人的影子。
我想,之所有几乎所有的人物都可以在我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应该就是因为他们的鲜活。
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不免都要讨论个没完。
说通俗的,我记得当时大家都曾经不断地在讨论着钟跃民到底爱谁?
说深层的,又有谁没有因为看了这部电视剧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虽然我们也许都仍旧循规蹈矩,仍旧走着自己的路,但是,老一辈的人在这里找到了他们的回忆和梦想;我们这样的人,懂得思考了人生的路。
钟跃民是在路上的人。
这样的人很少;他又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在路上的人,这样的人几乎没有。
郑桐和秦岭都说他是一个重过程的人,甚至在他自己都还没有发现的时候。
直到看到他以后,我才知道,什么叫作真正的重过程。
想想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个个都嚷着重过程,其实都不过是一种赶时髦或是对功利心的掩藏。
什么叫重过程?
重过程的人没有成功和失败的量度。
而我们都有。
在钟跃民看来,在街头买煎饼和当侦察连连长没有任何的区别;睡山洞要饭吃和山珍海味当老板没有区别。
四者不过是四种不同的生活状态。
他说了:在我眼中,没有区别。
他也做到了,丐帮帮主和正营级别的卖煎饼小贩。
而我貌似的重过程,却都能在失去什么,失败什么,没有得到什么的时候怅然所失。
他让我明白了到底什么是过程,什么是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当我们都以为自己是特别的时候,其实只不过都是一种形态的不同种样式罢了。
女生大多都会很关注钟跃民的爱情。
三个女人,都没有真正的结果。
周晓白我很喜欢,尽管她的优缺点一样明显,但我好像从她的坚持上看到了什么;秦岭,怎么说呢,每次别人问我怎么看她的时候,我都回答不出来。
她是一个非常特别非常聪明的女人。
我敬畏她,嫉妒她,看不懂她。
而高月,论智商,论才貌,他都是无法和前面两个人相比的,但是她却聪明地掌握和钟跃民之间的最好距离,因而也许会是等到幸福的那个人吧!
也许在爱情里,关于纯粹爱情的,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力量。
因为我们都有太多的纬度。
李奎勇:要不说你比我强呢?
钟跃民:不是,因为我比谁都脆弱,所以必须强。
你现在病了,所以琢磨事了。
我早病了,早就琢磨事情了。
以前咱怕被人欺负,所以打架下狠手。
现在怕受伤害,所以拒绝。
我觉得高玥是三个喜欢钟跃民女人中最聪明,最具智慧的一个,且是命中注定最适合钟跃民的一个.她没有晓白的霸道(喜欢安排别人的人生),没有秦岭的现实与理智的可怕,更重要的是她两都是注重结果的人.而高玥则不同,表面上看她挺傻的,挺单纯的,其实是聪明人装糊涂,其实此女生具有很高的情商--智慧.虽然晓白和秦岭都了解钟跃民,但他们并不理解钟跃民,但高玥理解.这叫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以看出高玥也是注重过程的人,从她弃高考而从军可以看出,更能从她一直等着一个没有结果的人看出.高玥和种跃民是一类人.他俩想往高想往低谁也拦不住.但为什么一个等一个却跑呢?
我觉得是因为男女的社会教化不同,从社会文化角度看,从男女从小的性别教育看,造成了此局面.且高玥没有钟跃民的气魄,也没钟跃明聪明.理解万岁.
一直说,我写不出来。
我写不出来钟跃民。
钟跃民在我心里。
我怕我一写他就走了,他就走样了,就不再是那个与众不同的、特立独行的他了。
然而我还是写了。
只写几个片断而已。
希望我写完了,他还是我心中的那个永远的钟跃民!
钟跃民的笑容 说钟跃民的笑容,当然是意指钟跃民面对生活尤其是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期的态度。
无论是得意、失意,无论是成功、失败,永远是高高兴兴地投入到每一段生活,认真地感受、乐观地接受、积极地改变和创造。
即使是讨饭,也是认真地、投入地、甚至是有点高兴地考虑如何能提高讨饭的水平。
很多人都从钟跃民乐观的生活态度中学会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积极。
就像思思说的,钟跃民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使自己能够轻松的面对很多人生的困难。
经常想,人的一生,说起来不过是宇宙洪荒中的一个连闪电都不如的瞬间。
哪一种人生的状态不是一世人生呢?
然而,生死荣辱,能看穿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洒脱?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钟跃民不过是实现着多少人实现不了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人生理想吧!
钟跃民的眼泪 钟跃民几乎不流泪。
钟跃民有着比一般血性男儿更加坚强的神经系统。
面对人生困境,他只有笑容。
高高兴兴投入每一场“游戏”,是钟跃民喜欢挂在嘴边的语言。
无论何种处境,都是人生的过程和收获。
面对生离,他不流泪。
一次次地向敬重的老父辞行,一次次跟心爱的女人分离,一次次跟要好的兄弟告别。
难过也好,痛苦也罢,他有的永远都是大丈夫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
他从来没有眼泪。
即使面对生死,他也不流泪。
抢救李奎勇,他着急,不流泪;狗娃死于贫困,旁边郑桐在痛哭,他把大大的手掌狠狠地拍打在门框上,他难过,不流泪;手足般的满囤牺牲了,他伤心他舍不得,他把一串串子弹射向天空,大声叫着满“满囤,你不要死!
”然而,他也不流泪;忍痛为自小如兄弟般的宁伟送行,他的痛苦如此深刻,几乎可以把他击倒,可是他也没有眼泪;奎勇终于死于贫困和疾病,回忆着奎勇的一言一行,他难过得话都不出来,可是他还是没有流泪…… 然而,钟跃民是流过眼泪的。
那就是在他听陕北民歌的时候,他专注之下,竟然感动地留下了不轻易的男儿泪!
在钟跃民的心中,任何人的生死荣辱都比不上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淳厚陕北民间艺术所代表的厚重,那里面有几千年来无数人的心血结晶,有所有的人生悲欢离合!
有人说钟跃民冷酷。
说他有比石头更加硬的心肠。
然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钟跃民是大气的。
我看到的是一口感情的深井,以及只有在井喷时候才能看得到的深情!
钟跃民,是真正参透了人生的悲天悯人的行者!
钟跃民的终极理想主义 钟跃民是一杆理想主义的旗帜。
在这一点上有着我无比佩服的坚定。
人们经常会感叹,往往走着走着就会忘记了自己本来想要干什么。
人生也是如是。
在生活的洪流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最初的单纯,最初的人生追求。
尤其是当今的社会背景,用一句物欲横流、人云亦云来形容应该并不过分。
多少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都会被物欲所驱使,慢慢地忘记了自己刚开始的追求。
当我们在生活的磨难和失败中一次又一次低下自己的头颅,一次又一次更改着自己的人生蓝图时,我们早就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那些从“想不通”到“想通了”的一个个过程中,我们终于被改造成了随波逐流的体制下和社会化的奴隶。
钟跃民是终极的理想主义者,是永不妥协也永不言败的标杆。
不接受父辈的荫蔽,不接受爱人的安排,不接受社会的不公正规则,更不屑于社会的传统价值评价标准。
他忠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自由和尊严,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
他的高贵的头颅从来没有在现实面前低下。
不能不说的是,如果宿命论是客观的真实,那么钟跃民从一出生就有了高出普通人很多的社会背景。
就如同理想对于他来说是人生的目的,而对于李奎勇、吴满囤等人来说则只能是水月镜花一般。
然而最难得的是,钟跃民对于这种基于出身而带来的不公平,有着超越于阶层本身所没有的清醒和冷静。
他情感中最大的悲伤,不是自己的沉浮,不是感情的缺失,其实是宁伟、李奎勇等人的不幸命运!
他最终选择了离开,也是因为看穿了这个社会不容于自己理想的肮脏和不公。
当我们随波逐流的时候,钟跃民如岩石一般为我们坚守了一份理想的阵地。
钟跃民的爱情 理解了钟跃民对于人生和理想的追求,再回头看钟跃民的爱情,便有了一笑而过的意境。
小白是美好而单纯的,然而接受了小白无异于接受了社会的不公正,接受了“要你做馒头你就是馒头,要你做面团你便是面团”的命运,跟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并无二致;秦岭无疑他是喜欢和欣赏的,可惜了秦岭虽然有着相似的灵魂,然而却最终摆脱不了生为女人的软弱和现实――这种软弱和现实其实也是几千年历史积淀下的产物;高月作为一个“侠女”形象出现在钟跃民的生活中,即使不能够完全切合于钟跃民的理想,但是多少给了喜欢钟跃民的人一点慰籍――毕竟还是有人陪伴在钟跃民身边的。
有人说不理解钟跃民等于不理解哥伦布。
我觉得这话说得有点道理。
这种宁愿放弃家庭、放弃故土、放弃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挣脱旧大陆一切束缚,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未知世界的人,他的内心肯定也没指望被俗人理解。
所以说钟跃民根本不属于女人。
爱情不是他的生活,只是一个部分。
他不是为爱情而生的,便不会为爱情而牺牲。
我倒是宁可看到他老死于山林,见不得他暮朽而终老于床榻。
既然选择了探索者和自由者的道路,既然有着旁人无法企及的坚定,他必然会忠实于并且只忠实于自己的理想,直到生命的尽头。
你见过钟跃民么?
你见过钟跃民么?
有很多人自告奋勇说,瞧!
我就是像钟跃民一样的人!
的确,钟跃民很容易给人一种误解。
凡是不负责任、凡是玩世不恭、凡是游戏人生的人,都大言不惭说自己就是钟跃民。
然而,他们看到了钟跃民对女人们的辜负,看不到钟跃民对社会承担责任的气量和胸襟;他们看到了钟跃民打架时的勇猛,看不到钟跃民作为军人和作为普通公民的忍让和宽厚;他们看到了钟跃民的嘻嘻哈哈的外表,看不到钟跃民对社会和对人生的严肃思索。
钟跃民是一种理想的化身。
我们当然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这样的人,完美的再现。
然而,钟跃民就在我们身边。
当我们经历了1001次的失败,还是能够放弃物欲的诱惑,仍然能够抬起我们高贵的头颅时,当我们伸出手去帮助因为出身的不公正而无法正常生活的人们时,当我们为了理想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时,当我们笑着面对人生的一切困境时,我们清楚地知道,钟跃民就在我们的灵魂里,他从来不曾远去!
有一段时间,一直喜欢这种有色彩感,岁月感的电视剧。挺棒的
好像还是听学校老师说起才去看得
还成
really like it
喜欢刘烨和孙俪
大院子弟的浪漫,贫民子弟的血色。
结局有点扯吧 哎 宁伟啊宁伟
太捧着男主了,挺直男的
看了这个电视剧,觉得我们这代人没有什么青春。
莫名其妙
当时看的荡气回肠。喜欢宁伟。
年龄不是问题,化妆才是问题
真的有这么美好吗?那个年代?
书比较好看
一般啦··
教会我理想,又重新提醒了我什么是爱,觉得自己开始捆绑他,开始计较,开始索取和期待回报,开始担心他小气吝啬,我觉得自己很俗很恶心打心底鄙视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意开始想要对他更好,是啊,只想爱的别无所求心无城府,以他要的方式来爱他,我要做最适合他的女人这辈子他最忘不了离不开的女人
起初我觉得自己是高玥,最后我才发觉自己其实是钟跃民。也太死磕了,哪有这么自我感觉的人呵。
刘烨和孙俪真惊艳。现在看来台词剧情冒着俗气傻气及虚伪。以前喜欢过的剧,就别再翻出来看了。越看越减分,个别角色演的太次比如高玥。
刘烨这角色什么鬼,杰克苏直男癌
有关文革的我怎么都这么感兴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