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要吃饱,就很幸福了。
金句1、想象力是可以创造美好,但是,事情的真相,跟你想的往往不太一样,别人告诉你的,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用自己的眼睛和智慧去看事情,去寻找真正的原因和答案,因为心灵的眼睛,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2、醒来的时候,总是不确定自己是谁,躺在那里。
我是谁啊,我是什么时候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你知道自己的人生想要什么吗?
你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干嘛吗?
3、为什么童年可以这么开心?
因为孩子们都是用心的眼睛在看事情呀。
4、「钱或许真的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得存点钱,总有一天会用得上的。
」我根本啊,就一直按照我妈希望的路走,我一点都不快乐,还想要自己养小孩。
时代变了,每个人被期待该走的路却还是没变,我觉得我应该选自己想走的路。
主题曲——《幸福路上·蔡依林》那个当初的我,现在好吗你失落在,哪一次搬家但每次太阳落下,依然往上爬新的枝丫,来自旧的伤疤以为幸福,不在这在别处总是满足,别人要的满足一路追逐,原来是我怕和自己独处我又是谁,我却说不清楚成为了你理想的人了吗那故事后来,有什么留下但每次太阳落下,依然往上爬新的枝丫,来自旧的伤疤也许幸福,不过是种自如是一段路,不必通往何处也许幸福,本来没有路,要一步一步是一首歌,是裂缝的光束是一首歌,有泪水的温度送你一份爱的礼物,我祝你幸福无路你在何时,或是在何处莫忘了我的祝福
影评如果日番是专业水平,那这部的水平就是初级水平。
影片于2018年1月5日上映,也就是说动画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该片的画风跟日番差的却不只一个等级😔。
音乐、故事、内容都是欠缺的,如果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东西,为什么要花大成本做成电影呢?
而且这些内容也已经很大众化了,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很难引起人们的共鸣,除非影片讲了大家共同的回忆。
嗯,这部片子应该是属于台湾人的。
故事开始还是挺吸引我的,探讨哲学问题,但看到后面发现,其实整理成金句就可以了,影片好像也没有其它的了。
真正比较吸引我的是主题曲的2段话:“你失落在,哪一次搬家”,“一路追逐,原来是我怕和自己独处”。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慢慢能体会其中的滋味了。
综合来看,主观评分 6.0,面对有台湾回忆的观众,主观评分可以给到 7.0。
最怕有人情味的电影,感动是家常便饭——幸福路上最近看到第20届台北电影节中有一部获得台北电影奖 百万首奖,最佳动画片,观众票选奖的动画片,而这部人气动画片竟然是台湾本土的,引起梵叔的注意。
给人的感觉,台湾动画都不怎么出名,电影也是以文艺见长,看豆瓣的评论,更有搞笑的网友说,台湾动画再不得奖,就没人做了。
这部电影开始看的时候,一看画风,着实很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但是仔细看下去,你会发现,其实背景更加的细腻,背景的商店名称,社会上的标语,都一一画上,把那个年代的背景勾勒得更加细致。
故事的背景是发生1975年4月5号的台湾,那也是主人公小琪 (桂綸鎂 声优) 的生日。
那天也是蒋介石离世的日子,标志台湾的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向比较开明的方向发展的起点,但是具体该如何改变呢,当时谁也不知道,变革总是伴随着不安动荡。
小琪六岁那年,全家都搬到新北市幸福路生活了。
故事是双线发展,明线是,中年的小琪,收到外婆离世的电话,特地从美国赶回台北奔丧。
现在的小琪也不幸福,日复一日的上班族生活使她厌倦了,美国的丈夫是丁克一族,很害怕小孩,偏偏这个时候小琪已经怀上了,她谁都没有告诉,打算离婚后,自己回台湾独自抚养。
满怀心事的小琪,回到家中却是看到年迈的双亲,害怕自己的打算会增加她们的负担。
殊不知,父母只是简单希望小琪幸福,怎么都好,小琪常常见到离世的外婆,口头禅就是能吃饱就是幸福咯。
暗线是,时常会穿插小琪的小时候的回忆,下飞机见到父母时,回忆起全家刚刚搬来幸福路住的日子,见到老同学,回忆起第一天上学尿裤子的女生庄贝蒂和爱捣乱的男生许圣恩。
回去奔丧的时,回忆起外婆来台北家中做客的趣事,也想起到外婆家求学业高中的趣事。
贝蒂是一个美国混血儿,一头金发,常常被嘲笑,没有父亲,妈妈在台中打工说存够钱就接她一起住,现在寄宿在卖槟榔的表姐。
许圣恩,家里很穷,常常帮忙家里当圣童,忽悠街坊邻里挣点小钱补贴家用。
没过多久,就退学混社会了。
外婆,是一位很慈祥的老奶奶,有点小迷信会点小法术,但是内在很明了,知道真正的起作用是人心。
在小琪考试不好的时候,会弄点小祭台,作一场小法事,帮助小琪找自信。
当小琪真的考好了,电话报喜的时候,外婆说,其实不是祖灵的保佑,而是你自己相信什么,你的人生就会是什么。
通过回忆,和再次遇到成年后的贝蒂和许圣恩,小琪也许明白了幸福其实就是和家人一起粗茶淡饭吧。
其实故事还有一条线,就是政治线,揭示了那个巨变动的台湾,对于这点批评的网友很多,这里梵叔想说,大可不必对这点吹毛求疵,因为这是一部文艺作品,它想尝试透过那个年到揭示什么是幸福,描述到政治环境是很正常的,而且作者也没有什么很明确的政治倾向。
这部作品看完更多的是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个体在那个时代不知道怎么选择而不安,一切都是为了小小的幸福而已,之所以不安是不知道哪个是最好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需要本片免费高清资源,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梵高影视梵高影视 拒绝烂片
二零一八年瑞士洛加诺电影节,欧洲首映。
导演坐在我的前排,谢幕时她转头,我们俩两双乌晶闪烁的眼睛相击。
今天准备重温一下,顺手搜了豆瓣评论,有点惊讶,有的豆友说剧情单薄,有的说导演太感性只讲自己,有咸味鸡汤的感觉。
或许是留学经历能让我对这部片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共鸣。
随着主角的成长,越陷越深,影片结束我进洗手间啜泣了十多分钟,过了半个月我就回国了。
如今再回味,感慨普通女孩儿干干净净的成长其实就是这样,如果讲导演感悟太多导致影片显得剧情单薄鸡汤过咸,也是正常的,毕竟人到中年,很多俗事变得不再新奇,人生其实也不会有太多俗事跌宕起伏才是我们向往的真水无香与花好月圆。
坦然回忆坎坷,共鸣自然沉浮于双眼。
在我的感动中,在导演的影片里。
这是一部导演为自己而作的作品,所以同作为真水无香和花好月圆的向往者,值得一赏。
/出十
幸福路上,幸福正在路上,幸福就在路上。
如果到处去找幸福,从台湾跑到美国也不一定就能找到。
如果就停留在一个地方,幸福也许可能会自己出现。
但是悲观失望,否定幸福,或许幸福也就离开了。
小琪一家搬到了幸福路,感觉从此就会走向幸福,但是剧情还是比较贴近现实,他们一家还是平平淡淡,甚至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小琪上学一开始成绩并不好,最开始是由于没有交补习费,结果老师都不透题给她,和她一样的还有金发碧眼的但又是在台湾土生土长的白人女孩庄贝蒂,以及要帮爸爸当乩童的许圣恩。
后来小琪又迷上了爱情小说不能自拔,成绩也一般般,但是就在那时候她发现妈妈带她去求人的不易。
后来也是在阿嬷的鼓励下,相信自己,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但是面临高考的时候,家人一直想让她学医,她在那种政治环境下竟然也觉得应该读文科更能肩负拯救社会的担子。
但是后来她才发现,现实总是啪啪打脸。
自己学的东西没啥用处,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找到工作也是被某些政客利用,现实的社会并没有改变多少。
甚至她参与的那些运动并没有改变底层人的生活,最明显的就是他爸爸,受了工伤也没有多少补助。
她去了美国,以为那就是她从小到大梦想的所在,能见到圣诞树,能有自由的空气,更加皿煮,但是事实上还是被打脸。
有恐怖袭击,所以她才正好有机会过去。
去了之后,工作也并不如意。
梦想中王子拯救公主的剧情更没有出现,遇到一个白人相识相知相恋,本以为会幸福圆满,结果由于价值观的不同,生活产生太多分歧,最后正好因为她阿嬷去世的缘故,她也就回到了台湾。
发现只有爸爸妈妈能完全的包容她,那里才是幸福的起点和终点。
想到了一个小故事,小狗问她妈妈,幸福在哪,狗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小狗就追着她的尾巴使劲跑,却一直原地打转还追不上幸福的尾巴,然后等她坐下来,幸福的尾巴也就陪伴在她身边了。
再看庄贝蒂,金发碧眼,美国人在台湾留的种,然后就跑了,所谓的罗曼蒂克。
结果她妈妈也是很辛苦把她抚养大。
她由于与周边人的不一样,其实也是从小受到异样的目光对待。
长大之后,或许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或许因为从小缺少父爱,婚姻总是失败。
最后,只是安定下来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就好。
小琪的父母也很辛苦。
她妈妈搬到幸福路之后,为了小琪的未来也是拼尽全力,各种打工,为了帮小琪上补习班,接各种兼职,在幼儿园烧饭,后来还靠捡垃圾补贴家用。
他爸爸虽然找了工厂的工作,但工资并不高,还寄希望于买彩票中奖发财。
后来很老了退休了,还要去干保安补贴家用。
好在小琪的家里很温暖,特别是还有一个阿美族的阿嬷一直给小琪很多鼓励,做人以及幸福的道理早就说给她听。
小琪的爸爸妈妈也特别爱她。
一家人很开心,一家人在一起就最好。
其他的政治梦想那真是虚无缥缈,无非是给人当了垫脚石,做了一颗小小的棋子。
有人批评这个动画,政治味太重,其实我倒觉得是反过来讲的,动画虽然提了很多这方面的,但其实是反对普通人去参与,参与了就太傻。
比如小琪的表哥,眼睛都变成色盲了。
比如小琪自己,做了很多当时觉得很对的事,结果没有改变社会的现状,只是给某些投机者上升提供了舞台。
特别是阿扁,那真是最大的投机者,造势让自己上升到最高位,却没实现为普通老百姓谋福利,自身却利用职权贪污腐败。
������&
幸福是什么?
看到这个电影题目第一时间想问的就是这个问题,《幸福路上》啊,是啊,走在幸福的路上,那什么又是幸福呢?
我想,每个人心中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
电影所带给我的“幸福”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亲情、友情以及社会。
真的是特别羡慕林淑琪这样的女孩,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着浓浓的父母爱的家庭下长大,羡慕这个随时随地充满着想象力的女孩,在一个充满着爱的家庭下长大,所以也是一个毫不吝啬爱的女孩,把爱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结识了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贝蒂。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温暖的,伴随着小琪的想象力,电影一直在温柔的慢慢展开叙述着这幸福一家子的关系,随着社会动荡,电影也慢慢趋于阴冷一些,小琪也终于长成了一个充满着成长青春烦恼的女孩。
这里提及的电影中提到的影射社会问题的情节,你看啊,人的一生不就是在跟着社会一起成长吗,虽然看的过程中感觉跳到社会情节这一方面会有点突兀,这也是比较多评论诟病的一方面,不过,我个人认为是挡不住那些让我感动的那一方面的。
写一篇文章如果把它当成任务来完成的话,这篇文章写的应该很糟吧。
整整半个月没有把这篇文章写下去,还写什么幸福呢,这就感觉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吧。
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可以是那个给自己立无数flag的人,却也是那个永远都做不到的人,这说出去多可笑啊,也不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人生就是这样啊,就是给自己下定无数个决心去改变他。
你看啊,林淑琪,长大之后的林淑琪,走进社会之后的林淑琪变得再也不是那个永远充满阳光笑哈哈的女孩了,因为我们啊,每一天都是烦恼的被社会推着走着过着这每一天都重复的日子,离开家乡,前往美国,是她为自己做出的努力,为自己做出的改变。
可是啊,仅仅做出一次改变,生活就可以开始变得顺风顺水了吗?
就能没有困难了吗?
那我是真的很羡慕这样的人生啊。
战胜一个困难挫折,又会马上迎来下一个困难挫折,你问,上帝啊,你替我关上一扇门时,还要为我打开一扇窗,我很感谢你,可是是不是一开始就不要把我那扇门关了呢?
这个时候的林淑琪就特别想她的姥姥,每个人在自己最难受最困难的时候想到的那个人,一定是在自
关注微信公众号:隔夜说动漫(ID:geyegz),每天推送有趣且有深度的动漫内容。
就在上星期,第55届金马奖颁奖典礼终于在台北落下帷幕了。
作为一名影视作品喜好者,隔夜君很高兴看到那一位在暑期档席卷了数十亿票房冠军的《我不是药神》的主演“徐峥”夺得了金马影帝一奖。
同时也相当庆幸的看到那一位依靠网剧出道 ,并一直以喜剧为身份标签的“屌丝男士---大鹏”,凭借他的《吉祥》,成功揽获到了最佳剧情短片奖。
不过作为一名动漫自媒体创作者,隔夜君在这期内容中就不过多给你们评说上述两部作品了,在下面的内容里将会着重对本届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获得作品进行解读,区别于上一年获得此番殊荣的《大世界》---一部通过一袋100万的款项故而将数人命运都牵涉进来的人欲腹黑作品。
今年的这部获奖作品却是走向了另一极端,用温情的画面和片中人物的点滴成长,循循善诱的给我们重现了台湾宝岛在过去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历程,不可不谓是对台湾民众的丰厚馈赠。
究竟这部作品的魅力几何?
不妨看看隔夜君于下方的解读吧---《幸福路上》
《幸福路上》这部动画讲述了一位名叫“林淑琪”的女主,囿于婚姻关系陷入僵局以及嫲嫲去世故而一人独自回到台湾省的“幸福路”故里。
在这趟回家的旅程当中,林淑琪看到了家乡迥异于往日的巨大变化,也适逢上了许许多多旧时日的好朋友,并在这个过程中逐一逐一的回想起了旧时日的记忆。
再加上父母的体谅和支持,最终林淑琪也成功在生活的氤氲中走出来了这样一个故事。
你们知道为什么这部动画的名字要叫做《幸福路上》吗?
在刚刚窥见到这一片名时,隔夜君更多想到的也就是这部动画试图给我们诠释“如何觅寻到满载幸福的人生道路”的方法捷径。
然而待到隔夜君将整部动画都看完之后,我却惊奇的发现最初的那一假象实在是错的离谱透彻呢。
事实上《幸福路上》这部动画就是在试图去捋清哲学范畴的三大意义难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往哪里去”。
而通过林淑琪的成长历程,我们也得到了一个甚为精巧且充满哲理的回答:幸福是没有永远的,但只要不放弃对幸福的追逐,那就依旧能够呆留在幸福路上。
具体到动画内里---小时候林淑琪的学业成绩并不怎样,甚至还时常遭到势利眼老师的批评和罚站(没有去老师家补课的孩子都会受到的不公平对待),但她却依旧能够在交心好友的携伴下拥有了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时光。
再到了中学时期,林淑琪在家长的期盼下选修了理科课程,不过林淑琪的成绩可真是糟糕透顶了,从而也使得老妈拼了老命的打工去为她赚取补课的费用,直到最后幸亏嫲嫲的鼓励,成功的入考到了名牌大学里头。
而到了大学的时光,林淑琪算是彻底的摆脱了父母的束缚(不仅放弃了父母愿望的医学,而且还积极的投身到大学生社会活动当中)从而获得了自由而快活的四年时光。
然而,待到毕业之际却又囿于没有知识的积累和一技之长而陷进了碌碌无为,对人生未来的迷惘当中。
但颓态也仅仅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罢了,就在某一机缘巧合下,林淑琪得到了表哥的帮忙,从而到来了美国进行进修和工作,并在这片国度结识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后续的事情在上方的内容概述中也有说到了,两人的婚姻囿于对后代子女的养育观念出现了严重分歧,故而陷入了僵局。
庆幸的是,遍历了这一起起落落反反复复的人生历程后,女主也终于醍醐开窍,明白到了“人生无常是常态,祈求一劳永逸的幸福只是贪念作祟的道理“,安详地与父母一同生活了下来。
对于这样的剧情主旨,隔夜君是不吝爱惜之意的。
原因就在于它并非定位为一种特效良药,试图让人一经吞吃就能够马上得到痊愈的效用。
毕竟我们都清楚知道,所有立竿见影之妙招,事实上也仅仅属于“促就精神片刻亢奋”的刺激之法罢了,与同近几年来备受质疑和嘲讽的“成功学”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相反,在《幸福路上》这部动画里,导演先是借由女主的成长历程给我们揭露了“人生无常”这么一个现实,继而又通过剧中众人无论身陷何等的囹圄也都能够再度绽放笑容光彩的故事,起到了驱导人们奋力前进的作用。
这种观念的传达是完备,不仅塑造了女主一人来表达,携伴在女主身边的其余人物角色也一样历经了这样一个跌宕过程---比如女主的金发闺蜜,她不仅自小就失去了父亲,长大后还曾两度遭受到坏男人的抛弃,独留下自己一人去抚养两个孩子。
而对于女主的老爸老妈,他们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也遭受到了自家父母的抗拒从而不得不做出搬家私奔的举措,但到了生活下来后,两人却又时常因为观念上的分歧大吵大闹。
老爸甚至还囿于一次工伤从而做出退休修养的决定并且流连于彩票博彩当中,让家人的财政收入不得保障。
而老妈则在女儿飞去美国之后就捡起了垃圾,密布堆积在家里的空间里。
初咋一看,这都是一些悲凉和让人气愤的事情,然而在他们始终留有且洋溢的幸福氛围里头,上述的这些事情又似乎变得温馨而幽默,深刻而真实。
如果你们也曾看过隔夜君于前段时间解读的《宣告黎明的露之歌》和《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这两部经由汤浅政明创作的动画,那也应当会萌生出“内涵相似”的感觉---
在汤导的这两部动画中,我们得到的昭示是“不要被人生的舒适区给束缚住了,在有限且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推进中,沉迷闲逸终会把人带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可以看到,同样点名了现实的残酷处况“时间无情流逝”,也同时倡导我们要孜孜不倦的打破舒适区的束缚,如同《幸福路上》所呼吁的“不间断不放弃对幸福追逐”的道理一般,都是相伴一生的而非一劳永逸的指导思想。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最近奥斯卡评审委员会公布的“第91届最佳动画长片大奖”的入选名单中,汤浅政明就凭借上述的两部动画一举摘拿到了两枚入场门票,而《幸福路上》这部刚刚拿到金马大奖的台湾动画片,也同样得以与上一届摘获此等殊荣的《大世界》一同入选奥斯卡的初赛咯,这无疑就是对这部动画质量价值的绝对认可呢。
另外,在文章的开头隔夜君也和你们提及过了,这是一部馈赠给全台湾民众的作品,展现了台湾在过去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兴衰变化。
是的,区别于已经足够精彩的“从女主个人成长历程所昭示出来的生活哲理”,这部动画还在其中插入了相当丰厚海量的台湾变迁史---比方说女主诞生的那天就正好是“蒋公”逝世的那一天,相伴着在外面街道上哀鸣迎送的群众们,医院产房的门口可谓是一派欢愉场面呢。
随后女主到来小学接受国语教育时所弄出来的啼笑皆非事情,以及玩伴徐圣恩装神弄鬼去让民众拜求到六合c的开奖数字,这些事情应当都是台湾民众记忆犹新的呢。
之后,在女主和其表哥的一次相处中我们也得知到了表哥因为窥探了不该看的书籍从而遭受到了逮捕和拷打,致使己身弭患上了色盲症(反应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强约束)。
再到后来,在女主进入大学之后,也就是蒋经国去世不久,台湾就似乎进入了空前的为追求言论自由而大行其道的局面,各处街景都能够看到学生游行示威的情况。
再再后来就是1999年发生“921大地震”了, 虽然女主所在的台北所受到的灾损并不严重,但遗憾的是其中位于新庄市的“博士的家”却有3栋大楼倒塌,45人死亡,而看过这部动画的朋友应当都知道,女主儿时的玩伴徐圣恩,恰恰就居住在这栋楼房里面。
之后来到千禧年,我们也能够零星的从场景背景中看到各任台湾领导人的前后登台,以及后续的一些舆论事情。
动画最后一幕便是女主老爸老妈在电视面前为myj的落台争吵的场面...另外,相伴着时间的流逝,女主所在的幸福路也从过去的破败腐臭的河道,变成了后来干净整洁的水流河道,再到最后栋栋摩天大厦拔起而起的状况。
即便隔夜君也仅仅拥有零星的台湾记忆,但也依旧能为这种沧海桑田的变迁触动感慨,那又更何况是那些在这片宝岛地域上生活了数十年之久的居民呢?
对了,在文章的最后有一点事情不得不提。
或许某些大陆民众在服用这部动画的时候会因为某些画面和词句而感到不舒服,但隔夜君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体谅一下,毕竟客观陈述历史事件是少不了会掺杂进这些画面的,也恳请你们一定要看到赞扬歌颂的另一面---也正因为这些要素存在,所以这部动画能否在大陆上映也是一件为之的事情呢。
不过不管怎样也好,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上《幸福路上》这部国产动画吧。
第一次观影台湾的动画长片,本来更多是出于好奇,想看看对岸的动画创作,结果看得五味杂陈,好些情节感同身受:只会方言讲不好国语的长辈,小学课本里的“伟人”故事,教室里挂着的标语(“勿忘在莒”“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开补习班学生不去就刁难学生的老师,在街上“维稳”的大队宪兵,想让孩子学医一再叮嘱孩子不要太牵惹“政治”的妈妈,女主人公年少在家时只想出去闯到国外了又直想家的纠结与矛盾,每次回国和儿时记忆里相比面目全非的家乡,每次回家叨叨絮絮问找没找对象的亲戚,年纪渐长舍不得儿女远行的父母和外婆... 这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地熟悉(至少与我而言)... 突然有一刻真觉得,对岸的那个民国也好台湾也罢,原来大家的经历是如此地相似。
看海报,本以为是一部针对少儿的动画,其实完完全全是讲给成人的故事,实在是一部出乎期待之外的作品。
剪辑和美工当然还有提升的空间,但个人还是推荐的,能聆听对岸另外一个华人世界讲述他们的故事。
BTW,对白大段闽南语听不懂,只好看法文字幕... 个人觉得电影可以给个副标题: 《我在台湾长大》。
幸福是什么?
看到这个电影题目第一时间想问的就是这个问题,《幸福路上》啊,是啊,走在幸福的路上,那什么又是幸福呢?
我想,每个人心中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
电影所带给我的“幸福”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亲情、友情以及社会。
真的是特别羡慕林淑琪这样的女孩,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着浓浓的父母爱的家庭下长大,羡慕这个随时随地充满着想象力的女孩,在一个充满着爱的家庭下长大,所以也是一个毫不吝啬爱的女孩,把爱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结识了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贝蒂。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温暖的,伴随着小琪的想象力,电影一直在温柔的慢慢展开叙述着这幸福一家子的关系,随着社会动荡,电影也慢慢趋于阴冷一些,小琪也终于长成了一个充满着成长青春烦恼的女孩。
这里提及的电影中提到的影射社会问题的情节,你看啊,人的一生不就是在跟着社会一起成长吗,虽然看的过程中感觉跳到社会情节这一方面会有点突兀,这也是比较多评论诟病的一方面,不过,我个人认为是挡不住那些让我感动的那一方面的。
写一篇文章如果把它当成任务来完成的话,这篇文章写的应该很糟吧。
整整半个月没有把这篇文章写下去,还写什么幸福呢,这就感觉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幸福吧。
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可以是那个给自己立无数flag的人,却也是那个永远都做不到的人,这说出去多可笑啊,也不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人生就是这样啊,就是给自己下定无数个决心去改变他。
你看啊,林淑琪,长大之后的林淑琪,走进社会之后的林淑琪变得再也不是那个永远充满阳光笑哈哈的女孩了,因为我们啊,每一天都是烦恼的被社会推着走着过着这每一天都重复的日子,离开家乡,前往美国,是她为自己做出的努力,为自己做出的改变。
可是啊,仅仅做出一次改变,生活就可以开始变得顺风顺水了吗?
就能没有困难了吗?
那我是真的很羡慕这样的人生啊。
战胜一个困难挫折,又会马上迎来下一个困难挫折,你问,上帝啊,你替我关上一扇门时,还要为我打开一扇窗,我很感谢你,可是是不是一开始就不要把我那扇门关了呢?
这个时候的林淑琪就特别想她的姥姥,每个人在自己最难受最困难的时候想到的那个人,一定是在自己内心柔软深处最依赖的那个人,是像山一样可以一直依赖的人。
但是啊,人这一生啊,最不能做的就是太依赖一个人,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你依赖的那个人会在那一天忽然离开你,然后你就会发现,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想想,把自己的生活寄予在一个人的身上去活着,这本身就是一件这么冒险的事,这可是拿自己的一生去赌去冒险的一件事,要是输了,不仅什么都没有了,这剩下的日子自己能好好过吗,还会有幸福可言吗?
为什么要把自己置于这么冒险的位置呢?
明明换一个角度,就会是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啊。
本来是想好好写幸福的,不知不觉,又开始越来越丧了。
生活中,是一个会把自己所有的快乐都带给身边的人,不想看到大家那么伤心,所以是一个甘愿扮演小丑角色的人。
小丑说,小丑是最难扮演的,哪怕哭,也一定要笑着哭出来。
电影里有一个情节,家里的人因为过节杀了小琪最爱的小鸡煮着吃了,小琪很难过,姥姥却对小琪说:“人要活下去,就是要吃,既然这只鸡被牺牲,所以要好好把它吃完,这样才是尊敬它的生命。
”人要活下去一定不能紧紧的惦记着一个地方不松手,你要朝前走啊,这一路没有人会帮你,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解决。
幸福是什么,幸福真的就是自己放过自己。
放过自己,放松心态,努力的朝前走,往幸福的方向一直一直走,走在前往幸福的路上就是幸福路上啊。
在one上看到过一句话:忘记从来不是一件可以彻底完成的事情。
记得是常态,忘记才是偶尔。
心是不可逆的人,人和事只要来过,便是永远住下了。
所以有时候只要能短暂忘记一小会,就已经是命对人最大的仁慈。
来自颜卤煮。
学会忘记吧,学会放下吧。
小琪 (桂綸鎂 聲演) 生於蔣介石逝世當天,成長過程正是台灣社會經歷最劇烈轉變的時期。
小琪六歲那年舉家搬到新北市幸福路,為了滿足父母期望,她力爭上游,但也許幸福本來就沒有捷徑。
她一步步走上當初沒預期的路,到美國工作、結婚,走到人生的瓶頸,因外婆去世,重返老家,回首童年過程中,慢慢思索自己走過的路:「長大了,我有成為理想中的大人嗎?
」
林淑琪自小是一个敏感的小孩,她很容易悲伤,也很容易快乐,她会做恐怖的噩梦,惊惧不安,又能在阿嬷的引导鼓励下变得勇敢,摆脱烦恼。
渐渐地,随着长大,她发现幸福看似很容易实现,却并非想象的那样。
她得到期盼已久的电子手表,却不是她渴望的红色;她为劳工权益呼喊,她爸工伤住院厂子才赔了一万;她面试记者,老板只问她政治色彩和对猫的态度;她憧憬的美国,对她无端歧视;她渴望的婚姻,丈夫和她各种理念不合...她在追逐幸福的路上奔跑,迷茫、失落、惊慌,哭了痛了累了,回到家里歇息,才发现,原来幸福就在家中,不在路上...
又来信仪威秀,看动画片,浓浓台湾腔调,浓浓政治味,on happiness road ~road to happiness ~
@2018-11-21 20:38:49
節奏受不了,配音蛋疼(呈現出與桂綸鎂一致的XX),但概念與企圖,導演的六年級生自述,應成話題。鴿子隱喻,飛不遠,終究歸巢。超現實比例。集體記憶的召喚。楊德昌式知識份子內省,「以為可以重來」的幻覺。工人家庭子女,不走醫生改唸文組。小丸子畫風,卻反療癒、反海螺小姐時空。《夏日紀事》。
想象的有点儿多吧,女主配音感觉嘴里含了水
最后就回到了最大公约数上,家庭团聚上来。就没有表达嘛。
還行,講訴台灣的時代和政治變遷,但畫風不討喜
如果是真人,感染力应该会更强。
好丧的片子,看人生的角度好丧,确实受不了
什麼是幸福?吃飽喝足就是幸福
第一次看台湾动画,还是在马德里看的,不得不说拍的十分幼稚,但是听到小镁的声音很开心啦
人生越长大越知其苦,不若和相亲相爱的家人在一起,吃饱穿暖,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杂乱无章。/ “好像空气都是自由的”,台湾也做到了吧。
“你相信什么,你的人生就会是什么”。因为我本身对台湾历史还蛮感兴趣的,就看了一下,特别特别喜欢小琪小时候的那段讲述,可爱又富有想象力,画风也很好看。放飞的鸽子,等不来同伴的回信,梦里的美国,倒塌掉的博士楼,还有终将回去的幸福路,更愿意把影片的内核理解为成长的残酷和失去,以及每个人都终将找到自己的归途。似乎有一些政治的隐喻?受限于自身知识的狭隘很多没有意会到,也不太喜欢,大可无视掉。不过很多事在大陆作品里不容易看到就是了hhh结尾那一块有点混乱,结束的还有点点仓促,小遗憾。
戒嚴後期的台灣人生活,時間從戒嚴、解嚴後的獨台會抗議、台灣第一次DPP 執政到2014年的運動,還有以前流行的「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俗語在主角身上發生
画面色彩美而清新
在东城风景住的时候,我记得,晚上看这个动画很台湾
内容很多但是又都讲不太明白,有人的成长和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台湾时代变迁和审美观念的呈现,另外还涉及一些政治敏感议题,如此多的主题包罗在一部动画电影中,导演显得能力与野心难以相匹配。
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描绘出台湾近40年的社会变迁,渗透着对家庭和身份的思考,承载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这是一部具有剧情片体量的动画长片,做成动画的形式,具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很难得的台湾本土类<麦兜故事>动画,虽然略为粗制,温情又残酷的现实童话,真实得就如邻居家的故事,中正病逝、戒严、学运、南投大地震、9.11事件、小人物看四十年人文政治的沧海桑田,追随着每个时段定义不同的幸福,却总与幸福总发生偏离,但也一直在幸福路上。
这叫我的少女日记,大量的旁白,絮絮叨叨很无聊。配音也很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