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The Father,爸爸可否不要老(港),父亲(台),老父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奥利维娅·科尔曼,马克·加蒂斯,奥莉维亚·威廉姆斯,伊莫琴·普茨,卢夫斯·塞维尔,阿耶莎·达尔克,罗曼·泽勒,雷·伯内特,阿德南·昆迪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剧照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2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3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4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5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6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3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4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5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6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7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8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19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剧照 NO.20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剧情介绍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以重复加碎片式的感官叙事手法,讲述了年迈且身患疾病的安东尼(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饰)正在面临一项艰难的人生选择——是搬到养老院还是接受女儿寻找的新护工。在这个过程中,安东尼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场奇怪的时空之旅,错乱的记忆和时间线交织出一段段匪夷所思的故事,而一个个陌生又熟悉的人也让他陷入迷茫。 影片根据法国小说家兼剧作家佛罗莱恩·泽勒的舞台剧《父亲》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红色手提箱约翰·卡朋特的郊区尖叫那年,我们的夏天阳光照射如影随形省港大营救里长与郡守猪肝倒是热热再吃啊信使99个家同居人是猫体操公主第一季美人鱼是真实的隐侠之关阳镇梦里回到昨天穹顶之下第三季道高一丈圣诞夜奇迹灵魂伴侣神刀御厨娘漫长的告别悄然之星灼眼的夏娜香烟与咖啡天边的孩子极速阻击逃路双雄别挂电话我们都是好孩子凹凸双雄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长篇影评

 1 ) 万字图文解析《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故事秘密(下)

文字较长,自己整理浓缩了一个讲解视频,有兴趣可以看看:【《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解析|记忆、时间、空间交错的故事艺术-哔哩哔哩】https://b23.tv/69vs0001.完整故事解析场景_序:安妮前往有记忆问题的父亲家,她因为与保罗恋爱要出国到巴黎不能照顾父亲,劝父亲接受家里安排护理照顾,父亲因为坚信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而拒绝安妮。

最后安妮无奈离开。

影片一开始,安妮提出自己要去巴黎,会将他送去疗养院

00:08:05无论是安东尼的脑海还是观众的视角,这里的时间是“一开始”。

而这里的客观时间线,是安妮即将前往巴黎,并将安东尼送往疗养院。

地点是安东尼家中。

注意看看以下细节,影片开始00:04:18处,讲述的是安东尼赶走了护理“安吉拉”

00:04:18容我插一嘴:后续00:19:15处,再次印证了导致安东尼被转移到詹姆斯住处的重要原因,就是赶走了安吉拉

00:19:15而在影片01:16:58处,劳拉来到安东尼面前,安东尼认为眼前的人不是“劳拉”(我们也可以自然脑补安东尼污蔑劳拉偷了自己的手表而赶走了她)

01:16:58接下来的画面,安东尼便已经坐在了疗养院的病房床上,安妮提到“第一次和我一起住(...first time you came to stay with me)”的原因是因为和护理安吉拉闹翻

01:20:12(影帝忧郁的眼神中一滴眼泪挂在碧蓝的眼睛上就是不掉下来,这演技真的是神了...)利用“相似叠加”来理解这里:安东尼曾经的现实1:赶走了护理安吉拉-被安妮安排新的护理-离开自己的公寓-去往詹姆斯公寓安东尼曾经的现实2:赶走了护理劳拉-被安妮告知要去巴黎-离开自己的公寓-去往疗养院安东尼的混乱的脑海中(也就是观众看到的):赶走了护理安吉拉-安妮要去巴黎-还以为在自己的公寓带着安东尼混乱的认知前提下,后面的场景就很容易理解了场景_1.1:安东尼在家中意外相遇陌生人“保罗”,“保罗”声称自己是安妮的老公,且这个房子是保罗自己的。

安东尼很迷惑。

此处声称“保罗”的男人,实际上是男护士比尔的脸。

00:14:25这里印证了为什么说“故事发生时间是安东尼在疗养院期间”——如果没看过比尔,怎么会联想得到比尔的脸呢?

同时,这里“保罗”的名字,是安东尼将安妮给自己讲述的“保罗”,其名字挂在了安妮前夫詹姆斯身上所以这个男人=“保罗”的名字+“比尔”的脸+“詹姆斯”的肉体以下这个男人称作“保罗_比尔”...安东尼问“保罗_比尔”安妮不是才说要去巴黎吗?

00:15:44在安东尼脑海以及观众视角这个问题合情合理,但作为詹姆斯视角,无疑会认为安东尼又犯病了...场景_1.2安妮被“保罗_比尔”的电话叫回家中,安东尼发现不认识这个安妮的脸,“保罗_比尔”消失,安东尼开始产生自我怀疑“保罗_比尔”拿着口袋进入厨房在此暂时消失,实现小转场

00:20:42这个安妮实际上是女护士“凯瑟琳”,以下称作“安妮_凯瑟琳”接下来两段安东尼与“安妮_凯瑟琳”的对话,信息量爆炸

00:20:42这里所描述的是客观时间,是安妮与詹姆斯离婚“5年后”照顾安东尼期间;而场景1.1是安东尼在詹姆斯家中期间这里直接通过一个小转场,从“詹姆斯家期间”跨越到了“安东尼家期间”,让观众直观“看到”了“阿兹海默”患者脑海中看似合理但时序拼接错乱的混乱画面。

安东尼在卧室中带着怀疑问“安妮_凯瑟琳”,这里难道不是自己的公寓吗

00:25:20别看就这一小段对话,配上演员奥利维亚短暂的笑中带怜欲言又止表情。

其传达信息的层次相当丰富:1. 第一层-观众视角:安东尼脑海中,由于前面“保罗_比尔”说这里不是自己的家,所以安东尼提出疑问,“安妮_凯瑟琳”欲言又止,潜台词“可怜的老家伙,这里是詹姆斯家,不是你的公寓”2. 第二层-疗养院视角:安东尼在疗养院病房中,面对凯瑟琳时也问过相同的问题,而凯瑟琳欲言又止,潜台词“可怜的老家伙,这里是疗养院,不是你的公寓”3. 第三层-安妮视角:这一层是最精彩的!

通过客观时间线梳理,我们知道曾经安妮与詹姆斯离婚后,她将父亲接回了安东尼家中继续照顾他。

安东尼因犯病,在自己家中问出“这是自己的公寓吗” ,作为女儿,潜台词“可怜的父亲,这里就是你的家,你连自己的公寓也分不清了吗”忍不住点赞 场景_2.1:安妮请到新的护理劳拉照顾父亲,安东尼一开始看似友好与劳拉见面,最后当面粗鲁拒绝。

这让安妮郁闷不已。

我们把时间记录为:初见劳拉_白天_见劳拉开场交代了为什么场景1.1中安东尼在厨房对中蓝色的塑料袋一脸茫然。

因为这是安妮买回来的

00:12:20 场景1.1的开场

00:25:56 场景2.1的开场通过安妮和劳拉的对话,强调了此时并不在安东尼家中(He WAS in a flat not far from here)

00:27:38安东尼礼貌地口吐芬芳

0:32:35同时因为安东尼指出“是女儿想偷走自己的房子”,“我要死也死在女儿之后,不是她继承我的遗产,是我继承她的遗产”等,这让安妮陷入深深的焦虑忧郁之中

0:36:20接下来就看到了渗人的一幕——安妮潜进父亲房间看似掐死了他

00:36:56画面被保罗招呼安妮的画外音突然打破,实现了场景的切换。

同时视听剪辑以及演员的表演给出了“刚才的画面纯属想象”的暗示

00:37:01这里的理解有两层空间:1.安妮视角:①自己如此关心父亲,父亲不领情不说,还恶语相向,真是气得想掐死他;②自己是真的关心父亲,有的时候真想结束他的生命,从而结束他的痛苦(这个思路看过《飞出疯人院》的小伙伴一定非常了解)。

2.安东尼脑海视角(观众视角):我就感觉我女儿要抢我房子,可能随时想掐死我!

场景_2.2:安东尼记不起安妮丈夫保罗,在保罗家中侃侃奇谈并误以为保罗的手表是自己的,保罗忍无可忍,斥责他“你打算在这里逗留多久”我们把时间记录为:初见劳拉_傍晚_晚饭前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又声称“保罗”,却带着一张新脸的男人

00:37:36此时的“保罗”=“保罗”的名字+“詹姆斯”的脸+“詹姆斯”的肉体我们称他“保罗_詹姆斯”从安妮与“保罗_詹姆斯”对话中我们得知劳拉第二天上班

00:37:10从安妮和安东尼对话中,我们得知在当天见过劳拉后还去过一次医院(医院情节在下个场景)

00:40:30在安东尼不断向“保罗_詹姆斯”旁敲侧击表示“你手上的手表是我的”后,“保罗_詹姆斯”愤然问出“你打算在这里逗留多久”

00:45:50(这句话说完后,镜头便切到了下一个场景。

导演此时还藏了一手,需要在后面的故事中才能看到)这一段主要通过展现安东尼“不认识眼前的保罗”“一直在说自己更喜欢小女儿”“一直旁敲侧击保罗手上的手表”,以铺垫“保罗_詹姆斯”对安东尼的不满,为后面这对夫妻的分道扬镳起的具体的原因铺垫。

场景2.3:安妮陪同安东尼见医生,医生侧面表示安东尼病情不简单。

而安东尼和观众一起,开始有意识到病况的严重了。

我们把时间记录为:初见劳拉_下午_见医生从头至尾,安东尼一直强调“安妮说要去巴黎”而被各种反驳。

00:47:25这里实际上是安东尼记混了,举个例子:曾经的现实:安妮说要去纽约-但没有去成(这里“纽约”纯粹是举例用)曾经安东尼脑海:以为安妮要去纽约-但忘了安妮去没去-安东尼被反驳当下的现实:安妮说要去巴黎当下安东尼脑海:以为安妮要去巴黎-但忘了安妮去没去安东尼的回忆中,将“纽约”和“巴黎”搞混,记成了“以为安妮从头至尾一直想去巴黎”安东尼坐在医院听到了医生和安妮讨论自己的病情

0:48:08 场景2.4:安东尼在晚饭时,通过听到安妮和保罗的争论,更加确信自己的病况不容乐观。

同时安妮需要作出艰难的决定:是否将安东尼送向疗养院我们把时间记录为:初见劳拉_晚上_吃晚饭安东尼走到饭厅门口时,正巧撞见“保罗_詹姆斯”和安妮在讨论说自己病了

0:53:37从安妮和安东尼的对话中,我们明确这个晚饭当天与初见劳拉这天相一致

00:54:20从“保罗_詹姆斯”和安东尼的对话中,看得出他对安东尼非常不满

00:55:59下面这个小情节设计得相当巧妙趁安东尼去厨房端鸡肉空隙,安东尼向安妮抱怨为什么不把安东尼送去疗养院之类的,并激动地指出安东尼病了。

00:57:41而安东尼所瞧见的这一幕,与他刚走到饭厅门口时完全一致,无缝衔接在了一起。

佩服导演编剧的小妙手!

安妮此时要做出艰难的抉择:选择听从丈夫的把安东尼送去疗养院;还是选择依然留着父亲自己想办法照顾他通过完整的故事我们得知:此时安妮选择依然自己照顾父亲,而这个选择的代价,就是与安东尼离婚。

这个场景的末尾,导演巧妙的利用与之前安妮掐死父亲那一段相同画面,切到了安妮抚摸安东尼脸颊的画面。

从而暗示:安妮没有选择抛弃父亲,而是继续照顾他

00:59:07这里必须补充一下:在客观时序中:1.安东尼意识到了病情的严重-2.安妮选择照顾父亲而离婚-3.离开公寓但在安东尼脑海中(观众视角):1.安东尼意识到了病情的严重-2.安妮选择将安东尼送往疗养院-3.离开公寓同时,在整个场景2当中,故事讲述的时序是初见劳拉当天:“1.白天_见劳拉-2.傍晚_晚饭前-3.下午_见医生-4.晚上_吃晚饭”而实际的客观时序是:“1.白天_见劳拉-2.下午_见医生-3.傍晚_晚饭前-4.晚上_吃晚饭”导演这么处理的意图也非常明显:让观众和安东尼一起,找不到时间。

场景2过渡场景3时,安妮拿出医院留下的名片,暗示安妮决定将父亲送往疗养院

00:59:00 场景3.1:首先说,整个场景3设计精妙得有点过分了!

安东尼发现自己家中布局发生了非常明显且奇怪的变化,在劳拉照顾过程中被中途前来的“保罗_比尔”扇巴掌,唤起他曾经初见劳拉那天被“保罗_詹姆斯”质问的夜晚。

这一段变化和跳转非常明显,但却非常合乎情理,如果说之前导演把信息藏得非常深。

那从这里开始,导演开始将“同时发生在3个地点”同时通过场景3.1、3.2、3.3渐渐浮出荧幕上:1. 疗养院2. 詹姆斯的家3. 安东尼的家4. *医院(略微夹杂着一些特征)疗养院特征:安东尼早上醒来,但穿的是疗养院的病服,明确表达安东尼身处疗养院

01:00:45安东你走出卧室,听到安妮打了声招呼。

发现房间布置太不熟悉了,如客厅中央的画没了

01:01:59这里对比下疗养院的大厅,中央是黑乎乎的电视屏幕(安东尼家和詹姆斯家中,客厅都有画)

1:21:59黑乎乎的电视屏幕对应墙上消失的画,非常巧妙詹姆斯家特征:上图01:00:33詹姆斯家门口特征;对比下图00:02:20安东尼家门口特征;

医院特征:安东尼发现面前的家具不认识,问安妮“这些是哪里来的”

01:01:37我们需要接受这个观影习惯(即“相似叠加”):1. 现在在疗养院,安东尼以为在自己家,问“这些是哪里来的”2. 曾经在詹姆斯家,安东尼以为在自己家,问“这些是哪里来的”3. 即使曾经在安东尼在自己家,他也因病情原因,问“这些是哪里来的”当然,这些椅子是安东尼曾经医院里,潜意识里留下的印象

0:47:09在医院场景相似空间位置的椅子在一系列询问过后,出现在眼前的是护理劳拉,安妮消失

1:02:19疯狂错乱就对了短暂寒暄后,安东尼称劳拉像自己的小女儿露西;劳拉此时松口提到了露西的事故。

得知露西在多年前因事故去世了

1:04:55观众此时正渐渐得知小女儿露西行踪的真相,对于安东尼也是这样的劳拉发现安东尼并不记得这件事,所以欲言又止开始对安东尼嘘寒问暖。

安东尼发现了端倪告诉她不要小看自己,自己记忆力好着呢

安东尼一直坚信自己没有任何问题,越是这样,最后得知真相瞬间才越有山洪爆发般的爆发力在和劳拉相谈甚欢时,“保罗_比尔”出现在劳拉身后,安东尼很紧张

1:07:26“保罗_比尔”说出了与之前情节一致的话。

1:08:12

0:45:50无论理解此刻安东尼身处疗养院还是詹姆斯家和劳拉在一起,共同点是:他发病了,回忆到了詹姆斯质问他离开那一夜“保罗_比尔”边问边指责安东尼耽误了他妻子的爱情,一边一巴掌一巴掌地打在安东尼脸上

1:08:56镜头一转,安东尼哭得像孩子,安妮到父亲身边安慰

1:09:09但客厅中央没有画框,以及安东尼身上身着的病服,都明摆着“安东尼正在疗养院痛苦着”从“保罗_詹姆斯”站在一旁以及房间的布置,我们自然知道此时衔接到了场景2.2“初见劳拉_傍晚_晚饭前”这里安东尼被扇巴掌,可以如下理解:1. 安东尼在詹姆斯家,被詹姆斯指责后犯病,大哭不已2. 安东尼在疗养院,和男护士比尔交流中,男护士比尔有过扇巴掌行为,大哭不已3. 安东尼在被劳拉照顾时,本聊得笑嘻嘻的突然发病,大哭不已在安东尼眼中,无论是比尔还是詹姆斯,都不是真正关心他的人,甚至还都对自己有过伤害,所以脑海中会把他们看作相同的伤害自己的人而远在巴黎还从没见过面的“保罗”,是个纯纯粹粹的挂名背锅侠...接下来,安东尼误以为现在还是早上。

观众很能理解,因为这个场景一开始安东尼刚早上起床

1:09:39如果安东尼正身处詹姆斯家初见劳拉的那个夜晚,以上的话意味着病情非常严重...镜头切到“初见劳拉”这个夜晚,安妮和詹姆斯一同经历了安东尼极为严重的犯病现象

1:10:34又回到安妮必须作出抉择的那个时刻:父亲病情都这样了,是不是该选择把他送到疗养院?

接下来的镜头,便是人去楼空的景象,同时暗示在深夜,与后续场景衔接

1:11:11

1:11:16这里有精妙的3层表达:1.曾经现实:在詹姆斯家,安妮选择继续陪伴父亲。

作为詹姆斯,你父亲都这样了,咱俩日子还过个什么?

离婚。

人去楼空(詹姆斯家)。

2.现在现实:在安东尼家,安妮在单独照顾父亲5年无果后,选择将父亲送往疗养院。

人去楼空(安东尼家)。

3.观众视角:在“保罗”家,安妮是在安东尼“初见劳拉”那个发病的夜晚,选择将父亲送往疗养院。

人去楼空(观众表示已经傻傻分不清楚现在是在谁家)。

观众随着电影进展自然进入“相似叠加”的错误认知中。

还有比这种设计更有代入“阿兹海默”感受的吗?

我的上帝啊 场景3.2安东尼梦到自己看到小女儿露西事故后在医院奄奄一息。

醒来后发现前来照顾自己的劳拉自己根本不认识,郁闷回房安东尼睡梦中听到露西的呼唤从而半夜惊醒

1:11:30从侧廊走向杂物间,打开杂物间的门,里面居然是医院

1:12:29看到病床上奄奄一息的露西

1:13:16镜头突然切换,是安东尼早上起床洗脸的时候

1:13:42这里镜头很有意思,观众一直和安东尼处在相同视角,思绪已经完全混乱,谁不想洗个脸维持下清醒呢?

(我感觉这可能也是编剧对自己写作过程中的深刻回忆吧...)导演又和场景3.1厨房里相同的镜头下,让安妮说出相同的台词...

1:14:17安东尼打开杂物间,发现并不通往医院,只是杂物间而已

1:14:30作为观众和安东尼,这个行为背后的意义十分合理。

但对于不了解安东尼脑回路的人,看到安东尼打开杂物间门,蹭蹭又不进去,那实在是十分诡异...安东尼来到厨房,和安妮对话中可联系到这天是“初见劳拉”的第二天

讲道理,看到现在,这天具体是哪天还重要吗?

安东尼已经无数次将时间、空间、人物空间疯狂重组。

单独看都合理,拼在一起就不对了。

结果进来的是女护士凯瑟琳的脸——新人物登场“劳拉_凯瑟琳”...

安东尼和观众一起,再也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回到房间

01:17:47 场景3.3安东尼已经被送往疗养院,安妮与安东尼告别。

安妮进屋与陪安东尼,对话中提到“第一次和我一起住(...first time you came to stay with me)”的原因是因为和护理安吉拉闹翻

01:18:20观众此时还以为安东尼在自己卧室,可镜头一转我们才发现,导演又偷偷切换了场景,此时不是安东尼的卧室,而是在疗养院的病房中。

01:18:49还记得影片最开场吗,安东尼刚赶走安吉拉、安妮提到要去巴黎...

首尾呼应可以玩儿得这么巧安东尼已知晓自己在疗养院,难过地问安妮会去哪,安妮说会去巴黎...

01:20:06观众视角:之前安东尼一旦提到安妮会去巴黎,就会被周围反驳。

所以当这里安妮提到要去巴黎时,观众和安东尼都会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理解。

客观时间线视角:1.安妮与詹姆斯离婚——2.安妮单独照顾父亲——3.安妮因正版“保罗”决定去巴黎——4.安妮送父亲去疗养院此时安东尼最后的防线全线崩溃,问安妮的妹妹、也就是小女儿安妮露西在哪,然后二人泪如雨下。

1:20:15我们一直跟着安东尼的视角在经历安东尼所经历的记忆痛苦,此时的眼泪包含着非常丰富而复杂的情感:1.表面上:二人对妹妹去世的怀念所产生的伤感泪水2. 安东尼:①安东尼真的又再次忘了露西去世的事,但他想她了,想让她陪着自己的思念泪水②当自己问出露西在哪后,自己完全意识到并承认了自己的病况,却无可奈何的痛苦泪水③作为男人所有的尊严的支撑倒塌。

承认自己老去,只能在疗养院作为病人的身份,再也没有亲人陪伴,度过孤独余生的绝望泪水3.安妮:①眼睁睁看着父亲问出体现病情的问题产生的同情泪水②眼前的父亲病入膏肓,自己对父亲的手足无措、无能为力的无奈泪水③还想陪着父亲,但这次真的不能再陪伴他。

剩下的日子,其实已经失去自己父亲的伤感泪水安妮走出疗养院,也许,这是最后一次见到还能认出自己的父亲。

1:21:07曾经无论是自己还是父亲,都带着希望的面具。

而现在,希望已然残缺不全,逐渐凋零,唯一剩下的,就是等到它最终逝去。

场景4(结局——真相):安东尼真真切切在疗养院中,所有真相水落石出这个场景没有任何幻觉和错乱,我们看到的是安东尼当下的生活现状安东尼在疗养院卧房,消瘦得让人心疼。

看起来好像在想什么(脑海在想什么,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一切)

1:22:05安东尼找不到手表,第一反应喊安妮

1:22:58观众此时已处在客观真实视角我们看到安东尼正身处在疗养院我们同时可以轻松地推测,此刻安东眼中所看到的,是自己还处在那豪华的公寓中门外走廊,是护士凯瑟琳正在与其他病人交谈。

1:23:11在正常观影顺序下,此刻观众和安东尼也都还不认识眼前这个女人安东尼记不得自己在哪,记不得之前发生了什么。

反而询问安妮在哪、眼前这个女人是谁、在这里干什么

1:23:35凯瑟琳表示她已经照顾他几个星期了

1:24:10当安东尼向凯瑟琳提到劳拉时,我们会感到非常无奈。

你现在所说的,全是混乱记忆中想的内容

1:24:29凯瑟琳与安东尼讲安妮现状的真相

1:25:29男护士比尔登场,看懵安东尼,也看懵观众

1:26:21这才是“保罗_比尔”的真身对于每天都见到的人,自己却不认识,安东尼防线再次彻底彻底被击溃,问出了“我究竟是谁”这样的问题。

也就这么一瞬间,安东尼又忘了刚才护士说看望自己的是女儿,他记成了是“妈妈常来看自己”...

1:27:51这样的痛苦,安东尼像婴儿一样,呼唤起了自己的妈妈

1:29:05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不是生命离去之后。

而是你知道生命还在,但它与离去只差一步之遥。

你感受不到它存在的温度,却能清晰感受到它在渐渐凋零

1:29:35凯瑟琳是个暖心的护士,在安东尼最后的时光,给与他最后的温暖

1:31:50镜头移向窗外,是正郁郁葱葱的大片绿叶,象征着茁壮与生命力,但却与安东尼这片枯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32:32这一幕鲜艳的绿,安东尼很快就不能再看得到即使看到,他也会记不到对他来说,生命的意义已然变得杂乱无章,脑海中再也没有所谓清晰与正确剩下的,只有在风烛残年之际,与生命最后可能接触的点点滴滴,相依为命。

02.总结优秀的电影,就如《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一样有这样的魅力我们坐在黑暗的影院之中,等待着一场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刺激我们体验一个虚构的世界,却照亮我们的日常现实如果说电影是一种娱乐,那她也是那个鼓励我们,去运用我们的思想,宣泄我们的情感去欣赏,去学习,去增加生活深度的朋友我们终有一天老去,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保持年轻我们终有一天失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忘记重要的经历让我们在这场时间游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向着最蓝的天空伸展出最精彩的碧绿!

能读到这里,我想对你说...

 2 ) 算不清的日子

纪念在纽约看到的第一部电影。

尽一份小小的心意希望电影院能撑下去。

期待纽约电影节。

看完电影我是被恐惧包裹着离开电影院的。

不知道安东尼做过多少功课,他的表现力把我活生生拽回了那段我不是很想要回忆起的日子。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一个叫institution, home, nursning home,随便你想怎么叫的地方。

电影里时间不停的切换,虽然一开始有些迷惑,但过了不久我就猜出来他已经不住在自己或者女儿家里了。

他的固执,他的自尊,在迷惑和恐惧中切换的眼神。

情绪转变拿捏的太好,就像那些前一秒还沉浸在快乐中的老人,下一秒就会忽然与周围一切为敌。

有的遗忘明明是福气,但还是有迹可循,没能完全忘掉。

在寻找那些慢慢丢掉的记忆不知道是不是像被困在一个万花筒中。

那个我曾经工作的地方,就用这个片子的契机,让我记录下来她们曾经的样子吧。

记忆那么脆弱。

虽然只有十个月的时间,但足够我痛恨又可怜那个地方。

虽然它在悉尼最美的海边,一间屋子押金2015年就要要一百万刀,但我依旧希望自己能有个机会了结自己。

有一对老夫妻,丈夫97,妻子94。

老爷爷我已经不记得名字了,但是老奶奶叫Marcie。

俩人腿脚都不错。

老爷爷头脑贼清楚,记得每周二是医生固定来的日子,自己的车还放在停车场里,虽然不开了,但还是偶尔下去发动一下,感受一秒的自由。

Marcie脑子有点糊涂,偶尔认得我,偶尔会忘记我。

后来Marcie摔了一跤,就像最普通的故事,被送去医院,股骨骨折,术后第一天就被医院扔回来了。

我们没办法,努力康复,但毕竟人力有限,后来伤口发炎,送回医院,几个小时后又被送回来了。

过了没几天人就走了。

后来老爷爷从双人房被调到对面的单人房。

每次路过他的时候他都呆呆的。

不再跟我说故事,好像抽掉了半条命。

Patricia,应该是这个名字吧。

帕金森不知道几期了,走路一直受限,最困扰她的是半夜想起来上厕所,因为freezing总是很难从床上坐起来。

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她身上,陪她练习如何起床,如何站起来不摔倒,我离职的那天她拉着我的手说,我给了她很多自由,还给了她很多尊严。

当时我没忍住在ins上po了我俩的合照。

竟然成为了那份工作中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Mary,大概是和电影里安东尼最像的人。

养老院底层有一个需要刷卡+按密码才能进出的区域。

里面全都是aggressive的病人,有暴躁类的dementia,有精神分裂症。

护士们也是每个膀大腰圆的。

每周五有两个人来陪他们唱歌跳舞,希望音乐能安抚她们内心的不安。

里面有个很瘦很瘦的老太太叫Mary。

是那种笑起来很可爱,但是暴躁起来需要好几个人才能拦住的老奶奶。

有一次也是半夜起床上厕所摔断了股骨,送去医院做了个手术也没康复就回来了。

那时候的人心真险恶。

因为骨折没法走路,mary安生了不少,居然有一个护士因为这样照顾她比较轻松,一直阻碍我给她做康复,每次我带她练习如何站起来的时候都在旁边冷嘲热讽。

还有一个爱吃梦龙的老爷爷,做过二战的飞行员,后来当了汽车的机械工程师。

因为妻子去世之后伤心过度,住进了养老院。

当时我刚学开车,跟我说过很多保养车的事情。

最可爱的是当时梦龙搞活动,有些冰淇淋棍子上会有a free one的标志。

他就攒起来全给我了。

跟我说反正他也出不去,就让我拿去换了自己吃。

为我的体重做了不少贡献。

后来他女儿把他接走了,我真的感觉好欣慰。

Alyssa,可能是黑暗时期的一束光吧。

当时等绿卡等的心力交瘁,想脱离这个工作但又没办法进医院。

Alyssa跟医院的合约刚到期,不得已来了我这边。

帮我准备面试,每天跟我说不要留在这边消耗自己的意志,给了我很多信心和勇气。

后来她面试到了新工作就走了,不久之后我也走了,再后来我听说她去学医了,一直没再见过她感谢她帮我圆梦。

希望她一切顺利。

希望她和她女朋友有了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个阴谋论贼多的老太太,后来搬家的时候发现还有一本她的书我没有还给她。

一个从小家境优渥的富家公子,老婆特别漂亮,还经常来看他,看着他一天天变成不认识的人,无法想象她的心酸。

还有一个叫Yvonne的老太太,眼睛瞎了但是特别喜欢可爱的东西。

还有一个每天睡到十点多的老爷爷,真羡慕。

还有一对百岁夫妻,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收到百岁证书的那天很开心。

想了半天,最后能记起来的一对couple也想不起来名字了。

她俩在养老院相遇的,也是黄昏恋了。

除了几个是夫妻其中一人住在养老院,另一个经常来探望,如果丧偶或者两个人一起在养老院,很少见到有子女来。

不知道为什么,记得很清楚。

所有的这些人。

She was someone's special one, he lived a life worth celebrating, they had their stories, but no one really knows what it is anymore. No one is there at the end to witness it. All the story is gone. We're here and then we're gone.

 3 ) 是谁在时间隧道的尽头,望着我

“安东尼,这名字不错。

”当《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的最后,83岁的英国老戏骨安东尼·霍普金斯喃喃念出这句台词的时候,身为观众的我们已经很难分清戏中人与戏外人了。

40岁的法国剧作家弗洛里安·泽勒在构想将自己的舞台代表作改编为电影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演员人选就是安东尼·霍普金斯,为此他甚至将原剧本中男主人公的名字由安德烈改为安东尼,并决定拍成英语片而非法语片。

然后,他就鼓起勇气把电话打给了霍普金斯,邀请他出演自己的导演处女作。

据说霍普金斯当即问他:“在电影里用他的名字和真实出生日期真的有意义吗?

伟大的演员当然不依靠这样浅白的代入方式入戏,导演的野心直指观众——他需要霍普金斯付出的是勇气,利用自己对疾病和衰老的恐惧,将观众拖入现实和虚构之间的混沌地带——有多少观众看完电影就赶紧跑去翻老爷子的近期访谈,确认他依旧精神矍铄、头脑清晰,莫名地松口气。

回到《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这部作品原本是泽勒创作的话剧“家庭三部曲”(另外两部是《母亲》《儿子》)之一,该剧2012年首演于巴黎,在世界多个国家演出过,获得过莫里哀奖、奥利弗奖与托尼奖等欧美戏剧界最具分量的奖项,也巩固了泽勒作为最成功的法国中生代剧作家之一的地位。

故事的灵感来自于抚养他长大的祖母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过程,它为剧本注入真实个体经验,十分打动观众。

但将一部已经广获赞誉的话剧搬上大银幕,也并非易事。

泽勒初执导筒,就以6项奥斯卡提名、4项金球奖提名的傲人战绩一跃成为本年度颁奖季的大热门。

“通常人们在改编戏剧时,得到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增加室外场景,让它更具有电影色彩。

我决定不这么做。

”他在访谈中提到了哈内克名作《爱》的影响,“我们完全可以只对准一个公寓,两个人,形象地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避免过多的戏剧化。

泽勒倒是相信他的观众深受电影视听语言训练。

首先电影版的叙事选择完全从父亲的视角出发,来表达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眼中的世界:安东尼总是搞不清身在自己的公寓还是女儿女婿的公寓,搞不清这里究竟是诊所还是养老院,不确定自己的手表有没有丢,有没有被偷,近乎偏执——这里的隐喻无疑指向老人对身处的世界一点点失去掌控,时间、空间的维度正在消解……其次,影片尝试通过剪辑来传递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迷茫无助,一切足以让每个产生共情的人感到惕然心惊,因为这也意味着观众也随之滑向不确定性的深渊。

“我相信观众是聪明的。

我想让观众觉得他们像是在迷宫中,试图弄清楚它,试图理解它,好像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体验——体验失去方向感意味着什么。

”泽勒在室内布景上大花心思,虽然是单一场景,却不断在公寓环境、视角中进行微不可察的转换,创造出宛如大卫·林奇《穆赫兰道》般的迷幻感受:房间中充斥着门、走廊,在房屋布局、家具摆放中形成大量的对称构图。

随着老人意识的混乱,家具会变得不同,有时候是位置,有时候是颜色。

影片开头处摆在客厅的小女儿的画凭空消失,只在墙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印记,候诊室里的塑料椅子,有一天竟然极不协调地出现在装饰温馨的家中;甚至走廊尽头的那扇门,今天打开是通向医院病房的,明天背后就变成普普通通的储物室。

正如导演期待的那样,“它让人如此不安,就像一个拼图,其中一块不断丢失。

”那种对陌生人入侵自己房间的恐慌,对所属权的争夺,颇有荒诞派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味道。

影片还通过其他视听手段进一步渲染了第一人称视角的迷茫和恐慌。

比如公寓装潢有相对鲜明的冷暖色调对比,它暗示着安东尼脑海中被混淆的自己的寓所和女儿的居所;在相对暗沉的室内,利用比较单一的光源勾勒出人物清晰的轮廓,具有表现主义的布光色彩;电影配乐出自意大利作曲家卢多维科·艾奥迪(他也是《无依之地》的配乐),他秉承“少即是多”的原则,甚至刻意淡化音乐在影片中的存在感(除了几首以无源声响出现的鲜明咏叹调,代表着老人耳机里的声音),泽勒感到十分满意:“就像一根小提琴的琴弦,或者一些非常脆弱的东西……我就想要那种非常谨慎和微妙的感觉——近乎沉默。

”以上种种标配,让电影一开始就像一部悬疑惊悚片。

除了父亲和出演安东尼女儿的奥利维亚·科尔曼,其他演员大多扮演了两个角色身份:马克·加蒂斯一会儿是女婿,一会儿是养老院的医生,奥利维亚·威廉姆斯一会儿是大女儿,一会儿是养老院护工,伊莫珍·普兹扮演的私人护工,也被老人反复提及长得像他小女儿……我们只能大概拼凑出一些真相:小女儿深得宠爱,却早早身故,大女儿多年来照顾老父,在亲情与爱情的折磨中心力交瘁,父亲的阿尔兹海默症越来越严重,迫使大女儿最终决定将他送到养老院,托付给专业人士照顾。

全片自始至终都缺少一个可靠视角,遑论线性叙事,是否略显故弄玄虚?

对跟随安东尼混乱视角的观众而言,如果头十分钟就发现自己深陷迷宫,看完全片还是没走出迷宫,那么你会回过头来怀疑,是不是在十分钟的时候就停下脚步算了?

这当然是一种观点,但我觉得仔细捋下来,整体叙事还是有演进的。

更何况真相破碎,但残留的情绪却十分真实:大女儿安妮在面对父亲毫不掩饰对小女儿的偏爱时的复杂情绪,在是否将父亲送到养老院这个问题上的坚忍与挣扎;安东尼总是试图表现出自己对一切尽在掌握,却越来越频繁地暴露出内心深处对自我的怀疑,对大女儿的依赖、自责,那句颤抖着的“I feel as if I'm losing all my leaves...the branches and the windand the rain”将风烛残年之时的恐惧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剧终之时,老人的情绪崩溃,哭泣着找妈妈的一段堪称“伟大的表演”,毋庸置疑地把观众的注意力强行从拆解叙事迷宫,拉回到感知情感内核上,那种情感的彻底宣泄,让我们再度凝视公寓中那条幽暗的走廊,宛如时光隧道,是来处,是归途,也是尽头。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哭,无缘无故地在世上哭,哭我。

此刻,有谁在夜里的某处笑,无缘无故地在夜里笑,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走,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死,无缘无故地在世上死,望着我。

——里尔克原文刊于“北青艺评”

 4 ) 史上最凶狠“汉尼拔”,83岁再突破饰演痴呆老人,这演技太神! 史上最凶狠“汉尼拔”,83岁再突破饰演痴呆老人,这演技太神!

安东尼·霍普金斯那张小脸,总会不自然让人生出一种邪魅之感。

精神的小眼,看似和蔼,却并不是笑里藏刀,而是能带来仿佛酒后两小时才起后劲般的延迟恐怖效果。

这正契合了他的代表作《沉默的羔羊》中的那个汉尼拔的特征,狡猾、变态、张狂,还有吃人不吐骨头一般的凶狠,没错他在影片中确是一个被警方通缉的食人恶魔。

难以想象,凭借在该片中仅16分钟的表演,54岁的安东尼便斩获了第64届奥斯卡影帝的殊荣,并且是有史以来获奖者中出镜最短时间纪录的开拓者与保持者。

因为汉尼拔的角色太过深入人心,获奖之后还发生过不少趣事。

有一次霍普金斯在高速公路看到一位妇人的车子出了问题,好意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结果却被对方报警说有人要吃她。

而在某次颁奖典礼上,主持人还端出了一只羊脑让他品尝,尽管有些不悦,还是礼貌性的吃了一口,引得下面的观众大呼过瘾。

在汉尼拔之后,霍普金斯又演绎了多个经典角色,比如《燃情岁月》中慈祥的父亲威廉,《尼克松》中的尼克松扮演者,美剧《西部世界》中神秘莫测的罗伯特博士,当然还少不了《雷神》中的众神之父奥丁等等。

在“汉尼拔”之前,霍普金斯几乎已经走进了演绎事业的死胡同,“汉尼拔”之后他又为自己打开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成为好莱坞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演员之一。

时隔29年之后,83岁的霍普金斯又摩拳擦掌的带来一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再次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做宝刀未老的演技派大师。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这部影片如果光从字面去理解,你会以为它可能是奇幻或是科幻类有关时间概念的片子,其实不然。

影片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剧情片。

霍普金斯饰演的安东尼是一位已到耄耋之年的老者,但老并不可怕,可怕是记忆的逐渐混乱乃至消失。

因为患有阿兹海默症,安东尼的大女儿又要前往伦敦生活,不得已安东尼被送往了养老院。

由于内心的倔强与不甘,安东尼构筑了一个异想中的世界,在这里他将自己包裹,仿佛他依旧强大、独立,可现实却又不断冲击着他的伪装,直到“一丝不挂”的被击败。

他的大女儿安妮屡次带来保姆,以照顾她的起居,这件事引起了他的巨大抵触,他的内心仿佛有一头雄狮,努力咆哮努力捍卫的他的尊严。

他还未老,他还很健康,他不需要被照顾。

可接下来的一个动作,却毫无保留的扯开了他的掩饰。

当大女儿说出要去外地生活,如果他不能接受被保姆照顾,就不得不去养老院生活时,安东尼内心脆弱的一面完全暴露了。

“如果我没听错的话,你这是要抛弃我,我可怎么办呢?

”言语中他依旧故作镇定,可眼神逐渐焦躁不安,甚至如同一个孩子一般的吸吮起自己手指来,这是内心极其缺少安全感的表现。

随即在女儿走后,怪事开始频出。

一个自称是大女儿丈夫的陌生男人出现在了公寓,安东尼质问对方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自己的公寓。

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一直都在这里,而你安东尼才是搬进来的的租客。

紧着有人按门铃,又出现了一个陌生女人,他又质问对方这是怎么回事,自己的大女儿安妮去哪了,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就在这里啊,父亲。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但你如果猜测以为这是一部悬疑片,那就大错特错了。

安东尼开始觉察到更多的不寻常。

睡着之时,他突然有一阵幻听,好像是女儿在叫他。

待他走到客厅,却听到了大女儿与老公的窃窃私语。

“把他送进某个机构里,养老院,这样对他更好。

”“你为什么要现在说这些,明天那个女孩就要来上班了。

”“不管她做的多好,那一天都会来的,他已经病了,安妮。

争论伴随着争吵,安东尼无意听到了真相,但随即两人的谈话也因为他的出现而中断。

剧情发展到这里,观众显然已经明白了故事脉络,老人不愿承认的现实,已经变本加厉的冲击着他的心理防线。

但更严重的还在后头。

在大女儿不在时,她的丈夫就多次咒骂他要恬不知耻的在别人家赖到什么时候。

更有一次,直接对他扇起耳光来,他哭泣着让对方住手,直到大女儿赶来。

显然他的心理防线就要决堤,那些数不尽的细小裂缝已经合并成巨大的裂缝,再多的修补也只是徒劳。

影片不仅用插叙、倒叙等表现手法来表现安东尼记忆的混乱,还不断切换人物样貌与场景色调,来对比老人的两种状态。

比如女儿与女儿丈夫的外貌,在他清醒是大女儿与她前夫的样子,在他混乱时是养老院医生与护士的样子。

而公寓的色调,则是时暖时冷的变换,安东尼高兴时,其色调是暖色调,反之就是阴郁的的冷色调。

影片中共有三处场景,一是老人自己的公寓,二是女儿的公寓,三是养老院的房间。

安东尼不止一次强调这公寓是自己的,可还是不知觉的发现了公寓的环境的变化,墙上画变了样,椅子的摆放位置变了,从自己的公寓逐渐过度到养老院的场景摆放。

色调也是由暖变冷,隐喻着自己防守的失败。

在安东尼状态好的时候,面对大女儿带来的保姆,他义正言辞的拒绝。

还说以前的保姆偷了的他的手表,所以被自己赶走。

片中安东尼视手表为命,显然也是在隐喻他想挽住时间的流逝。

直到大女儿带来了那个名为劳拉的保姆之后,安东尼却突然变得开心起来。

并起了强烈的表演欲,喝起了红酒,跳起了踢踏舞。

还说劳拉特别像自己的那个总喜欢傻笑的小女儿,还自言自语说小女儿几年没有来看自己了。

安东尼的内心想接受这个小女儿形象的保姆,可是他又不愿意认命的被照顾。

于是他又开始反击,他说这个公寓是自己30多年前买的,大女儿被那个男人带坏了要离开他......他还拿大女儿出气,说自己并不爱她。

矛盾终究是得到一些化解,他卸下了一些防备,接受了被小女儿样貌的保姆照顾的事实,满心欢喜的等着第二天劳拉的到来。

听到门铃时他甚至有些慌张,让去开门的大女儿不要丢下他一个人,他要换下睡衣,体面的见劳拉,大女儿连说没关系,随即打开了门。

可走进门来的并不是熟悉的那个女孩儿,而是另一个名为劳拉的中年护士,他又质问大女儿劳拉在哪呢?

大女儿却茫然不知他说在什么。

可后续的镜头我们又发现,原来小女儿早就出车祸死了,这个保姆正是以他小女儿的形象幻化的。

在无法抗拒的背后,大女人离开他,他又企图忘却小女儿的已死的事实,渴望为自己保留最后的一丝温暖。

在片尾,在养老院的狭小房间里,护士劳拉安慰着可怜的安东尼,观众终于认出这个护士就是影片开始自称是大女儿安妮的那个女人,而随后打开门询问状况的医师就是扮演女儿丈夫的人。

为了抵抗记忆的衰退,他把这两个人想象成敌人,是他们要把自己从公寓赶走。

只是越是反叛,越是体现出这个老人的无奈与心酸。

“我感觉自己的树叶都掉光了,我想妈妈,我想要回家。

”随着安东尼病情的加剧,他尽心构筑的世界终于还是崩塌了,他幻想中的独居公寓,大女儿的照顾,小女儿形象的小保姆的照料,还有悠闲的听着交响乐的片刻......全部都消失不见。

一切的一切都消散了,一个痴呆老人苦力挣扎终究是徒劳。

而就在窗外,那颗枝繁叶茂的树与老人的内心世界的凋零形成对比。

原来安东尼已经在养老院住了好几周之久,每天都会周而复始的询问别人是谁,自己是谁,我在哪儿之类的话,而劳拉每次都会不厌其烦的解释一遍。

看到这里,难免心生一些悲凉,父母终有老去的一天,如果他们逐渐变得不再认识儿女,不再认识自己,他们该以何种心态面对自己,女儿又该以何种心态照料他们呢?

霍普金斯以83岁的高龄,将一个不愿接受现实,却又不得不面对真相的垂危老人的肢体与心理特征演绎的入木三分,让人泪目。

我想我们是应该向这位演员致敬的,感谢他奉献了这样伟大的演出。

 5 ) 我们终将老去——观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有感

当错乱取代有序当混沌取代清晰当陌生取代亲情当责任取代温馨当反复取代线性当梦魇取代记忆当无助取代勇气当黑夜取代黎明任时空来回闪烁任历史消散无形任世界了无意义任自我碎落满地在那个全景敞视的付费空间里你是否还会对那位返祖如婴儿般的老人忘情地叫一声“父亲”随后哪怕洪水滔天随后哪怕昏天暗地2021年6月18日晚11时4分草就于竹林斋

 6 ) 在时间面前,渺小而被动

光看海报和片名,就能大致猜到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

耳边经常能听到年轻多么的美好,把握好青春,透过电影表达出对那段岁月的追忆和缅怀,甚至成为了一种受追捧的“类型片”,但疾病和衰老却和死亡一样,被很多人视为禁忌,甚至会避而不谈。

没法自欺欺人的是这是所有人最终都要面对的问题,在时间面前,到头来都没法抗争或违背,唯有面对和接受。

这部《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虽不像哈内克的《爱》那般残酷和沉重,但流露出的忧伤和痛楚却一样能直击内心。

这部电影的场景基本都在室内完成,等同于一个局限的密闭空间或戏剧舞台(暗藏了些巧妙的小心思和意图),更考验的是演员的功底和剧情的构思,联想到波兰斯基的《杀戮》,都能被列入优秀范本的行列。

全片基本以父亲的主观视角出发,时间交错,角色换位。

一次次的确认,一次次的迷惑,一次次的推翻,观众的认知跟随着父亲,甚至可以划上等号,更能感同身受或者说一步步深入的了解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父亲的状态,将病症的特点以一种形(具)象、简单、有力的方式,让观众能更加直观和共情的体会。

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堪称完美,拥有强大戏剧表演能力的霍普金斯,通过扎实的台词和生动的表情,以及肢体语言,将这一角色刻画的饱满而富有层次感。

从一开始幽默而刻薄的话语,到后续的困惑和疑虑,再到最后像个孩子一般的无助和痛苦。

收放自如、由强渐弱的情绪转变,看不到一丝演的痕迹,两者合二为一,教科书级别的表演,八十多的老爷子神采依旧,宝刀未老。

这片没有多余的闲笔或过分的煽情,短小精悍,可以说是理性而克制的,加上歌剧的点缀,高大上的气息扑面而来。

比起死亡,更让人畏惧的是人在持续走下坡路的过程中迎接衰老所带来的疾病,身体机能的自然退化所需经受的折磨,对于现在老龄化严重的社会普遍现象来说,更是值得重视和关切的严峻问题,而至今无法攻克的阿兹海默症更是占有很重的比例,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

看《寻梦环游记 》时哭成傻逼,因为深切体会到遗忘的痛苦和忧伤,只要你记得,我就还在。

而记忆的衰退、错乱和混淆,到最后甚至连自己也抛掷脑后,对于家人和自己来说,都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很多人都说老去和死亡是最公平的,记得有位生物学家年老后得了阿兹海默症,毅然决然选择去瑞士通过安乐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一点犹豫,他直言没法淡忘一切像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要尊严赴死,也不希望成为子女的累赘和负担。

家里有不错的经济条件,的确能获得妥善的照顾,至少保有一定的尊严,但当看到片中待在养老院的父亲惊慌失措的寻找自己的女儿,靠在护士的怀里哭泣,无疑这也是中产阶级对待患病老人的常态,指责或理解,牵扯到现实处境与道德伦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绝对。

也有不少像电影《诗》的女主角尹静姬现实中的人生一般,因为患病,而得不到家人的关爱,甚至被嫌弃,更加令人心疼和唏嘘。

如何能治愈这困扰着无数人的疾病是医学界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想到了《猩球崛起》里的老父亲),也是很多个人与家庭不断挣扎和伤透脑筋的难题。

如何照料?

如何活下去?

生活的体面、曾经的荣耀,以及自理的能力、过往的经历,甚至连最基本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进一步的瓦解、恶化和逝去,生而为人的渺小与被动,如同一粒不起眼的尘埃,且容不得半点反抗,直到最终被时间吞噬,无奈而悲伤。

欢迎关注 | 公众号:yuchishangjiu

 7 ) 名场面

安东尼:额,我,我到底是谁?

凯瑟琳:你吗?

你是安东尼。

安东尼:安东尼。

凯瑟琳:是的。

安东尼:安东尼,这是个好名字,“安东尼”,你觉得呢?

凯瑟琳:这名字非常好。

安东尼:应该是我妈妈给我起的,呵呵,你认识她吗?

凯瑟琳:谁?

安东尼:我妈妈……凯瑟琳:不认识。

安东尼:她,噢……她……她……她有一双大眼睛,我现在能看到她的脸,她,我希望她能有空的时候来看我,你觉得呢,妈妈?

你刚才说她可能周末的时候偶尔过来。

凯瑟琳:那是你女儿。

安东尼:不是,我妈妈……我要我妈,我要我妈!

我想离开这里,找,找人来,来接我……凯瑟琳:嘘,好啦。

安东尼:不要,不要,我要我妈,我要她来接我,我……我想回家。

凯瑟琳:怎么了,安东尼?

怎么了?

安东尼:我感觉好像,我感觉好像我的叶子都掉光了。

凯瑟琳:你的树叶。

安东尼:是的。

凯瑟琳:什么意思?

安东尼:树枝、还有风和雨,我已经搞不明白发生的一切了,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这个公寓里的所有事情,我……我再也没有栖身之地了,但我知道我的手表在我的手腕上,这个我很清楚,我走的时候要戴着它,如果手表没了,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准备好去,去……凯瑟琳:首先,我们先穿上衣服,好吗?

安东尼:好。

凯瑟琳:我们穿好衣服,然后我们去公园散步,好吗?

安东尼:好。

凯瑟琳:公园里有树,还有叶子,然后我们再回来吃点东西。

安东尼:好。

凯瑟琳:然后你再好好睡个午觉,好吗?

安东尼:好。

凯瑟琳:如果你醒来后感觉很精神的话,我们可以再去公园散散步,就我们俩。

安东尼:好。

凯瑟琳:因为今天天气真好,外面阳光灿烂,我们要趁阳光好的时候出去,我们把握好时光。

安东尼:是的。

凯瑟琳:因为好天气总是转瞬即逝,不是吗?

安东尼:对。

凯瑟琳:那,我们把衣服穿上,可以吗?

安东尼:不要。

凯瑟琳:来吧。

安东尼:不要。

凯瑟琳:来吧,宝贝。

没事的,来吧。

嘘,放松,放松,你很快会好起来的,我保证,一切都会变好的。

 8 ) 通过空间线索理解The Father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并非悬疑片,但其中却有不少暗藏的线索值得留意。

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让我想起《生死停留》,两者都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构建一个幻象,再一点点击碎这个幻象,让真相浮出水面。

两部片子都利用不可靠的叙述者——逐渐失去意识的濒死者 / 阿兹海默症患者,设计了一个叙事陷阱,使毫无戒备的观众从一开始就进入虚假的场景,并对自己所见到的故事深信不疑;然而所有假象都一定会有破绽,会被真实侵入,于是细心的观众便能从蛛丝马迹之中发觉上当。

本片最重要的线索就是父亲所居住的“公寓”的变化。

片中父亲真实居住过的公寓有三个:1)父亲自己的公寓 2)女儿的公寓 3)养老院 片中影像展示的公寓也有三个:1)暖色调公寓 2)冷色调公寓 3)蓝色养老院 整部电影乍一看,以父亲在暖色调公寓开始,在养老院房间结束,仿佛是正序叙述的。

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影片或许可以看作双线叙事,一条线是正序——女儿视角,叙述了随着父亲病情逐渐恶化、神志越来越模糊,安娜无力继续照顾父亲,最终无奈决定把父亲送进养老院的一个过程。

而另一条线是倒序——父亲视角,描写的是已经患有重度阿兹海默症的父亲在养老院里产生的回忆和幻觉。

这条线的叙事是非常混乱和飘渺的,经常出现空间和人物的错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影片前80%的影像所展示的暖色调和冷色调两间公寓的神奇对映。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暖色厨房——冷色厨房

暖色客厅——冷色客厅

暖色餐厅——冷色餐厅 从三组图片可以看出,冷暖色调两个空间在布局和陈设上严丝合缝地对映。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难道是女儿把父亲接过来之后重新粉刷了一遍公寓?

或是女儿和父亲的两套公寓户型和装修几乎一模一样?

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电影向我们呈现的两个空间是主人公大脑里扭曲过的图像,并非真实环境。

事实上,只有养老院的影像是真实可靠的,而前面出现的父亲的公寓 / 女儿的公寓,都是父亲根据养老院的场景和自己的记忆拼凑出来的。

上图是影片开端父亲“公寓”的卧室,下图是养老院的房间,穿衣镜和装饰画的位置都一模一样

暖色客厅——冷色客厅——养老院客厅

暖色走廊——冷色走廊——养老院走廊 影片末尾父亲已经思维混沌到不记得自己是谁,这种情况下他只能依靠眼前所见的景象和支离破碎的记忆构建一个可以理解的“熟悉的环境”,来解释自己身在何处,并以此获得一丝安全感。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他脑海中的公寓同时有着养老院的格局和自己女儿的画作。

这个空间其实是记忆和现在、虚幻和真实的重组。

(看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父亲眼中的法国女婿时而会以医院男护工的面孔出现。

父亲的记忆正在一点点消逝,他已经开始记不清数月未见的法国女婿长什么样子了。

于是正如他按照养老院的环境脑补了自家公寓一样,他也按照自己目前最常见到年轻男性——护工的形象脑补了记忆中面目模糊的女婿。

他也曾一度分不清女护士和女儿。

) 但是如同前文提到的,假象总会露出马脚。

就像身处一个梦境,当你发现其中某个微小的不合理之处时,一切栩栩如生的梦幻就瞬间坍塌了。

这部电影中,虽然父亲的意识不断退化,但是作为清醒者的观众看到的场景却渐渐出现bug,以至于越来越接近真相,最终与现实合而为一。

比如开篇暖色的公寓在23分钟时变成了与养老院装潢相似的蓝色、父亲的服装从正装变成养老院的睡衣、小女儿的画作从墙上消失、养老院走廊的塑料椅子出现在女儿家里、走廊尽头原本应该是书房的房间打开门来竟然是杂物间……

上图是父亲主观视角(幻觉)——下图是客观视角(养老院)

画作消失,女儿说“你一定是记混了,我家里从来没有这幅画” 空间扭曲是恐怖片的老梗,这部电影通过安东尼的双眼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罹患阿兹海默症的老人可能时时刻刻都在面对这种周围空间不断变幻的恐惧。

《父亲》一方面打乱叙事,虚实结合,刻意制造困惑不安的观感,令观众切身体会阿兹海默症老人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又给出足够的线索和提示,使整个故事的结构严谨有序,不至于变成谵妄者的流水账日记。

安东尼·霍普金斯奉献了与影史上任何一位影帝相较都毫不逊色的伟大表演,全程不会有一秒钟让你想起他曾经是个吃人肉的(bushi)。

奥利维亚·科尔曼也塑造了比《宠儿》拉拉女王好上百倍的角色。

全白的阵容在今天的好莱坞可能难以收获应得的奖项,但是一定会在演技教科书上留下姓名。

同理这部影片也是一样,我始终相信“打动人心”才是电影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9 ) 关于电影的舞台感

1、这三部都是最近一年很有影响力的电影,《蓝调天后》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成就了演员(奥斯卡加起来三个表演类提名),《间谍之妻》成就了导演(威尼斯最佳导演黑泽清 )。

2、三部片子舞台感都很强,《蓝调天后》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则都有戏剧原作。

3、舞台感或者说戏剧基底对电影来说有利有弊,利在故事完成度和人物塑造有天然优势,弊端在舞台感的失真会破坏电影沉浸感,感觉假。

4、《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则没有这种舞台化的失真,反而能看到很多电影(视听)化的手法——时空的错乱和交叠,时间线的解构重建,到最后一幕拼合完整的人物心理侧写拼图,太巧妙了,但又不会有悬疑类型那种穷尽技巧后的另一种”失真“,反而会觉得叙事逻辑上理所应当。

黑色悬疑的观感而里头却是情感心理的内蕴,使得叙事在逻辑线索以外产生了延展性,这很奇妙。

5、换种说法即,一般悬疑类型观感差不多就到近几年西班牙人玩的那种穷思极虑,恨不得反转反破天,追求是一种编排上的爽感,故事本身没法”当真“。

《父亲》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剧情嵌套,悬疑的皮相下面是亲情,是时光不再的悲辛。

6、上麦基的编剧课的时候,他做过一个比喻:作品的维度要么基底很广高度不高,呈山丘状(如收割票房的大部分商业片);要么高度很高,基底就窄,成细长的山峰状(如大部分电影节文艺片)。

意思是能达至广泛共情的大多追求有限,多陈词滥调,而追求高深的又多曲高和寡,能兼者稀有。

《父亲》有一个很普世的内核,却又不空泛谄媚——这还是一个封闭空间的高设定故事,是同行们从拍学生作业起就开始追求的”花小钱办大事“路子,嫉妒啊

 10 ) 斯人已去,大树飘零

父亲在孩子年幼时是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大树,当他老了的时候,孩子就是父亲的根。

——题记世界上最可怕的事物,莫过于遗忘。

而阿尔兹海默症就是遗忘这种酷刑的集合体,得这种病的人往往会沉溺于自己的往事之中无法自拔,他的每一天,都过得好像是惊悚片。

在电影《被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导演就用其具象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一天。

在影片的开始,就是几个隐匿在角落的第三视角的镜头,

这种镜头带给我们极强的窥伺感。

伴着高亢的咏叹调和声乐,我们进入了安东尼的世界。

||在影片开始的音乐名为:”What Power art thou?”(什么是力量艺术?

),在这首音乐中没有被我们听到的最后几句话是这样的:”Let me let me freeze again/Let me let me freeze again to death.”(让我,让我再次冻结/让我,让我再次冻死。

)这没被导演完整播放的音乐或许就是在用一种含蓄的方式告诉我们在他心目中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状态或许就是在时间流逝之中逐渐被冰封,直至死亡。

这是一种巨大的悲伤。

||随着安东尼摘下耳机,这个影片的背景音乐戛然而止,我们得以从那样一种莫名悲伤的气氛中解脱出来,可以仔细观察这位隐藏在昏暗灯光下的老人。

(在这里要说一下笔者之前根本没看出来这居然是“汉尼拔”)或许这也是一种隐喻,告诉我们这部影片都只是老人脑海中的世界,这个世界伴随着老派的音乐和腔调,伴随着荒诞和不经,伴随着一个个连环相接的梦境。

在影片的前半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安东尼在寻找自己的手表。

在一开始安妮来到公寓的时候安东尼就认为上一任护工偷走了自己的手表,而后来他又说安妮的丈夫偷走了自己的手表,安东尼对于手表的热衷让我们不仅怀疑:手表到底代表了什么?

在后面他自己的一句话中给出了答案:

在他看来,手表就是时间。

其实笔者认为安东尼并非对自己患病的事情一无所知,从他尽量淡然地处理生活中莫名其妙出现的各种自己从未见过的人和事中就能看出他对于目前世界的状况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最起码他知道自己处在一个困惑的状态,这在他去看医生的时候强装镇定还开女儿玩笑就能看出来。

在他看来,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最重要的是时间,而手表就是时间的刻轴,若是没有了手表,这一切狂乱的生活会将他的精神扯碎,这也是他对手表极其重视的原因。

另一个他很看重的是他的公寓。

这是他和女儿们从小一起生活的地方,影片中并没有笔墨描写过他的妻子,或许早已离异,或许早已不在人世,从他两个女儿和他那样的亲密(大女儿安妮,小女儿露西早已去世)中就能看出他在她们幼年时和她们感情之深,那是真实存在的十分深刻的舐犊之情。

而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们还能从他和年轻小保姆见面时意气风发的模样中隐约看出他年轻时的幽默风趣有魅力,但实际上他现在就是一个怕女儿抢走他房子的老头儿而已。

在他女儿为他心力交瘁的时候,他却还想着女儿或许会害他,这让电影外的笔者也感到十分气愤,但是当看到他记忆错乱,感觉自己被女婿殴打泪如雨下的时候,简直要让人心都碎了。

谁又没有年迈的那一天呢?

谁又敢保证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不会有一天成为那样一个老人呢?

孩提时父母对孩子无比的耐心,但是当他们老了的时候,子女又是否能够有相称的那一份爱来回馈呢?

接下来,时间的概念越来越模糊,我们可以看出从最开始还能有那么几段相连接的长的故事到后来凌乱无绪的剧情,安东尼的病情应当是越来越重了。

最后,当他在养老院的床上醒来,一切过往的种种事件发生了堆叠,从房屋的相似摆设,那无数次掀起又拉上的窗帘,我们看到了或许整部影片的一切故事都是在这个小小的房间中发生的,一切都是安东尼的一个梦境,或者说是他阿尔兹海默症为他塑造的梦幻泡影,在荒唐的故事之下或许只有一个冰冷的外壳——他被遗弃掉了。

就像他说的那样:“老鼠终将离船。

”他的孩子离开了他,去追寻自己的生活了。

那一刻,一切手表,公寓都失去了意义,因为对他来说,他已经丢失了时间和自己的坐标,从此以后生活就是大海上的风暴,他只能自己驾着一艘小小的木船,在其中飘摇。

在影片中最多出现的一首曲子是歌剧《诺玛》中《圣洁女神》咏叹调,其歌词大意如下:棕榈树下的女子,戴着面纱,轻轻挪步,唱着歌谣。

这或许是安东尼年轻时和他妻子一起面对过的场景,而如今他却沉陷于自己破碎记忆的苦海,想要挣扎却只能抖落一地的枯叶,他失声痛哭,悲咽难忍,轻轻倒在护士的怀里好像一个婴儿,嘴里念叨着:我的树叶已经快落光了……

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男主人公最后化作婴儿死在女主怀里的场景:

随着时间流逝,记忆逐渐模糊这是最刺痛人的折磨,因为它不是一个干净利落的死亡,而是不断地将你生命的烛火吹灭,再点亮,再吹灭,又如西西弗斯的巨石一般直至终结。

影片中安东尼的悲伤就是源自女儿的离去,虽然有过争吵有过猜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安妮就是安东尼所有力量的来源。

斯人一去,大树飘零。

安东尼在安妮离开之后就像深秋的枯树,叶子开始片片凋落……所以,如果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老人,他们在缺少记忆的痛苦中徘徊,请多给他们一些耐心。

他们对你的所谓打扰其实也不过是院子里落下的梨花,扫过肩头,还会问:是不是走得太轻……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短评

居然把海报小图一直认成儿子……整部电影期待值以下,更像是演员的独角戏。剧本适合拍成国产电影,再配上孝顺这一冲突点绝对能成票房大军。

6分钟前
  • 甲鸟
  • 较差

这太难过了😫

8分钟前
  • 17950
  • 还行

2021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男主。其实电影化程度挺高的,几个场景之间的刻意混淆做得相当之好(这肯定是舞台剧给不到的)。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角度来写故事,也是非常有新意。表演和视听的完成度也很好。年度佳作。

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在消逝之前,我多想回到母体。

14分钟前
  • 还行

每年奥斯卡都要有一个贼拉老派的靠老演员往死里演的片子来占位……

15分钟前
  • 如喵
  • 较差

老年痴呆症的晚年

20分钟前
  • Simon
  • 较差

好看在哪。

21分钟前
  • Seven
  • 较差

7.4

24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涩大于苦,太多舞台剧的印记

29分钟前
  • 矫情的反面
  • 还行

微妙的镜头运动

33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推荐

看了10分钟就开始看表,15分钟就睡着了。

36分钟前
  • 流浪花椒
  • 很差

久违地看到几个英国人还不错

41分钟前
  • イカロス
  • 较差

5🌟给安东尼。从阿兹海默症老人视角看错乱的时间大概就是“我感觉我身上的叶子掉光了。”

43分钟前
  • Le Glaneur🦦
  • 力荐

导演病得不轻。

44分钟前
  • 硬搞
  • 较差

困在SB里的电影艺术,SB翻译的狗比片名和简介。剧本文本逻辑故弄玄虚堪称当代今敏,我甚至都看不出多少真正的对阿兹海默症老人的人文关怀!

45分钟前
  • Kill tcyxzmy
  • 较差

等我以后看懂了再来重新评 看的真的难受 如坐针毡那种

49分钟前
  • 奥利
  • 很差

拍的是时间的卷曲和缠绕,也就是时间感/辨识力的丧失,观众跟随父亲的线性时间迷失在空间里,以第一人称应接不暇地体会阿兹海默症患者世界的混乱。终于明白霍普金斯老爷子为什么说这次的表演“简单”了,不是单指他理解并进入角色的难度,而是说要用大道至简的演法去包裹极为复杂精巧的剧作:表演沉郁而并不张扬,使叙事结构更具说服力,而编导的掌控力也不遑多让,收放自如地抛出所有解释,于是二者相得益彰。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吧,最后落叶满地,无枝可栖,只得不断退守到对母亲的怀想之中。

54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好久没看到这样有“新意”的电影了——这里的“新意”是指纯粹利用镜头语言的技巧把受众代入虚实难辨的情境,在转场调度上复杂高级而不露痕迹,导演功力着实深厚;/人老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要面临各项机能的衰竭,这其中大脑的萎缩恐怕是最无奈的恐怖——尤其对于一个对生活尚抱有希望的强者,忽然世界变得陌生了,忽然亲人变得隔阂了,偶尔清醒时想拼命抓住这流沙般不停筛落的记忆,但更多时候一觉醒来脑中只有空空的精神荒漠,这多可怕啊,这多可怜啊。// PS. 安东尼·霍普金斯又一次奉献了超神演技,感觉这老爷子经典了一个世纪,那种能击穿灵魂的表演张力太震撼了!

56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老年痴呆症的视角,令人心痛,人老了就是个老小孩了。

59分钟前
  • 大约在冬季
  • 还行

恐怖片拍法

1小时前
  • Person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