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意识到斯林少女明确的指出911之后美国当局变得神经质了吗?
就因为那女孩理解了劫机者想让世界聆听他们声音的想法还并不是理解和支持了他们这种方式,就因为她的房间布置的过于简单朴素不同于正常年龄的孩子的房间繁杂,甚至表达了她思想的作文竟然是她的校领导直接交给了移民局官员,就因为这样,就要把一个三岁开始在美国生长了15年的女孩扔到第三世界里去!
扔到垃圾里去?
那女孩的校领导也是受过相当的高等教育的吧,竟然武断的认为自己的学生是个潜在的恐怖份子或者说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安全!
为自保紧张到这种状态简直是失态是倒退,美国谈什么人权!
靠,想想吧,有一天你因为在豆瓣上讨论如何制作原子弹,你的发言全都表现出你是个"文艺青年"你还非得讨论为何六一过后的三天作为年轻人你就得少说话,就因为这些突然有一天你家门口就跟排美国大片时一样来一票墨镜男对你比划一下手里的一破铜牌,对你说,你要离开你的家人去罗布泊了!!!
其他所有的挣扎都是白搭,而且他们会护送你到去往罗布泊的飞机的登机口!
先别读了,想想看!
美国当局911后太敏感了!
人权方面有些倒退有些大清洗这才是该片要表达的,而且肯定是当年执政党的对立面支持拍的!
也正符合现在奥巴马的风格,谁让他现在绕世界的跟人道歉呢,让哈里森代替自己在世界人民面前抽自己个一巴掌,看,我们错了,人权方面我们倒退了,我们主动意识了且自省了,这多么高尚阿!
是羽化成蝶的冲动,还是凤凰涅槃的梦想;是积怨现状的爆发,还是信 仰自由的渴望……长久以来,一批又一批追求理想生活的人们,把重生的希望寄托于移民海外上。
美国,这个崇尚自由民主的年轻国度,这个素来声称以博大胸怀海纳各民族人群的国度,一度以制造“美国梦”的黄金神话,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人不顾一切的涌上朝拜她的道路。
好莱坞电影、一流的科研机构、大学、智库、强势的新闻媒体、精英和草根中根深蒂固的救世主思想、浓厚的宗教氛围、引领消费潮流的商品文化、活跃的创新能力与开放自由的公民……一切与“美国梦”有关的诱惑总是让人无法抗拒。
为了实现它们,一代代移民们为此栉风沐雨,用自己的经历书写着一部部厚重的血泪史。
2009年,南非导演Wayne Kramer带着自编自导的《Crossing Over》,再一次冲击着我们关注移民的视线。
他用一组生动的人物群像,入木三分的刻画出这个庞大群体的生存现状。
电影中,有因为涉及移民相关的煽动性而被FBI关注的高中女生,有墨西哥工厂的技术工人,有通过出卖肉体希望获得绿卡的女演员,有希望建立自己事业的勤奋音乐家,有因为家里一心入美国国籍而被卷入两种不同文化冲突的韩国少年,有因为孩子而被驱逐出镜的单亲妈妈……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只是一些和你、我一样的人,想以移民尝试着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他们有些受过教育,有些人则没有;有些人是因为逃脱困境,有些人则为了追求更高幸福……无论如何,为了换取合法居留这个“极乐世界”的通行证,他们在良善与道德、忠诚与背叛、地狱和天堂的边缘上苦苦挣扎徘徊着,与各自命运的判决做着一次又一次残酷而无望的抗衡。
Wayne Kramer借这一现实主义题材,揭开了当今非法移民的屈辱血泪史,为向往那片“自由之地”的民众塑造了还原现实真相的绝佳窗口。
电影绝不是怀旧与猎奇,它是全世界非法移民现状最真实的白皮书。
同样的思想冲击发生在看完韩国电影《北逃》的那一刻——那部把目光着重集中在绝望困境中渴望“逃北”却终于无北可逃的悲惨家庭的电影,让我看过之后感到无处逃遁的压抑。
美利坚合众国、欧洲、甚至韩国,一个个何其优雅高贵的国家名称,却蕴藏了一段又一段控诉无门的历史梦魇。
在这些国家“合法公民”酣然入梦的时候,数以万计的非法移民却正在某大洋或荒漠中,为偷渡而与残酷恶劣的环境做着艰苦卓绝的搏斗,为争取合法身份而痛苦地挣扎在灵与肉的十字架上。
每天都有人淹死在汪洋里,每天都有人埋葬在沙丘中,每天都有人惨死在国境卫兵的枪口下,每天都有人被追踪、被逮捕、被审查,被驱逐……这些看似追求正当权利的人们,就此永远失去了做梦的机会。
在电影中重温这一段段新闻上屡见不鲜的辛酸故事,仿佛瞥见他们眼中美国这片沦为地狱般的“自由乐土”。
那些原本心怀希望的人们,那些原本生活安逸的人们,他们在这形同囹圄的华丽荒漠上,度日如年地熬过生命中最惨痛的岁月,饱尝从肉体到精神的各种摧残,被迫忍受家庭破裂、身心俱损、灵魂堕落和永无休止的追捕逃难。
这些无法忽视的惨痛事实,使夜夜笙歌的纽约城笼罩了晦涩、阴暗的气氛,更使以《独立宣言》立国、标榜人权自由民主平等的移民国家蒙羞。
它将不时袒露其肌体上遭受人权践踏的耻辱伤疤,拷问世人的灵魂。
追本溯源,一个半世纪前就前赴后继飘洋过海来到旧金山湾的移民们,都是源于如出一辙的人类追求自由幸福的本能。
迄今方兴未艾的世界移民史,就是一部回荡于苍穹间的人类命运交响曲。
当《五月花公约》、《独立宣言》的光芒在新大陆张扬开人人生而平等、拥有不可剥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等真理时,一段段悲情历史为人类命运交响曲演奏着最具悲剧色彩的一章。
而每一个移民,便是那旋律里的悲怆音符,值得全世界人民共同回味与反思。
林肯总统说得好,凡是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应该获得自由。
先贤哲言,犹如为远远没到尾声的人类命运交响曲标明了一个严峻的主题——发人深省、余韵邈远,反讽着世界移民史上如影随形的愚昧、偏见与疯狂。
与此同时,在美东纽约湾屹立不朽的自由女神像上,铭刻着犹太女诗人爱玛·拉扎露丝那至今仍令人热血沸腾的诗句: 欢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可怜的人们。
把这些无家可归的饱受颠沛的人们一起交给我。
我为你们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 ……这一切看似那样乌托邦,但是这却并不是美国模式的乌托邦。
电影最后,在巨幅星条旗下虔诚宣誓成为美国新公民的幸运之人,与暴死在偷渡路上的墨西哥女尸,忽然形成一组突兀而扭曲的两格画面,静默无声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那一刻,我感到身体不由自主的战栗。
一方宽容的土壤才会孕育自由、活力和创造力,一个开放的社会才是自信的、有吸引力和真正意义上有凝聚力的社会。
请不要忘记,在那些经济强国繁荣与勃兴的过程中,移民始终功不可没。
如果自由女神是他们最后的精神信仰,请不要让这些虔诚朝拜她的人们,成为前赴后继的献祭者,悲惨的死在追寻其庇护的道路中。
哈里森·福特此番不再扮演孤胆英雄式的角色,相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边境检察官。
因此,我想这应该是福特第一次以略显老态的形象现身银幕。
然而这一人物形象却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雷·利奥塔也是老牌的帅哥影星了,代表作是其与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黑帮片《好家伙》。
雷·利奥塔在本片中扮演了一个不太光彩的角色:善于利用潜规则的移民官员。
剧情中,福特扮演的检察官几乎在每天都遇见不同类型的非法移民,他们几乎来自各个大洲。
也许这正是美国这个移民国家,以及她的各类合法或非法移民每天所经历的真实的情况。
电影《穿越国境》,当时看介绍就知道是好看,没想到比我猜测的更好看。
美国电影有个特点,即便他们拍获奖或有深层意义的电影都能拍的很吸引人,一般国家拍这类电影通常都会比较乏味。
电影的导演其实还是站在人性关爱的角度来看待非法移民和努力获得绿卡一族的奋斗、无奈和艰辛的问题。
下面有部分剧透。
中东女生没能理解美国的言论自由并非360度的自由,例如你有骂ZF的自由,但是你没有种族歧视的自由,如果你有理解同情恐怖分子的言行则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因为他们担心你的倾向性会导致你以后也变成一个恐怖分子。
女生的言论导致把自己的家庭分到了两个国家,在此表达下自己的观点,我同样赞成不管打着怎样的美名都不能成为袭击老百姓的理由。
大家在谴责美国霸道的时候请思考一下我们的某个省,ZF对他们够好了吧,高考加分可以生两个宝宝等,照样暖不住他们的心。
不过最后女生的爸爸偷偷送她们时,我还得感动的哭了。
韩国的半路移民少年跟混混瞎混,非ABC的孩子突然来到美国念书,刚开始很难融入,会出现很多问题。
在最后时刻那个警察刻意放了他一马,反而让他从此改邪归正了。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犯了刑事之罪还有清白归正的机会,所以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正道。
可能因为美国跟韩国的关系更好,不管是《迷失》还是《超感警探》,都有戏份不轻的角色给韩国人。
在美的华人常说犹太人之间习惯于互相帮助,这里的情节或许可以归为团结的一个角度吧……美国是个让很多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在没有获得绿卡之前,每个人都得担忧自己哪天到期被迫离开或被遣送,始终没有安全感,而且找工作、薪水、医疗等等,有没有绿卡那差别可是一个巨大的悬殊,于是各种故事便登场了。
宣誓的那段,我真心相信很多人真的会流泪,因为这个历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晓是怎样的艰辛……最后跑题一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孕妇到美国生宝宝,当各种人还在为绿卡使劲奋斗时,那个小宝宝以后回到美国就已经拥有了更安全的身份。
不过作为母亲,因为生子的经历会导致以后再去美国很容易被拒签。
电影的前半段还是挺不错的,基本上交代了每一个移民者的处境,每一个也合情合理。
后面的交代感觉没什么意思了。
犹太人蒙混过关,澳大利亚美女遣返,中东小女孩被遣返,我以为她要真的搞自杀式袭击了,墨西哥妈妈死在寻子路上,韩国人被伊朗帅哥救赎,但是伊朗家族一家即便都已经入籍了,但家族依然保守。
可能电影只是想客观的描述真实世界里最常见的结局没有啥象征。
但是观众看来是想入美国籍,要不就是有钱,要不就是运气爆表,美国不养穷人,不讲亲情,没有言论自由,即便入籍,伊朗人还是伊朗人,保守家族还是看不惯美二代的潮妹。
这就对了,本就没有天堂,无论到哪,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也不会有变,美国更加如此。
至于要说这样对不对,那自然不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为什么美国能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想要移民去的地方,在疫情后时代,如果你还认为是他制度先进,科技发达,其他地区的政府不作为,那只能说各有各的世界观了。
想起姜文的北京人在纽约,作为移民主题的作品,可能更能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在那个时代的欲愁酸楚。
就像《幸福重点站》里一样,美国的大门就在那里,很近,但就是走不进去;在《Crossing Over》中,或者家庭破裂,或者身心疲惫,有的人幸运地走进去了,也有些人被无情地踢出门外,但还有一些,孤独地死在国境的铁丝网边,被那扇自由却又苛刻的大门压死————梦想只是一种可能性,在它成真之前,很多人都会失败,可能有退路,也可能什么也没有。
音乐很不错。
欲望的代价。
最终亲情还是让位于未来更多的机会,不是吗?
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也挺好。
她的弟弟妹妹痛哭,但很快这种痛苦就会被更好的生活环境及其更多机遇带来的兴奋代替。
这个女孩永远的被抛弃了。
当然,她也是自找,不过年轻人嘛,谁还没点挑战权威、挑战大众的精神?
美国梦 确实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馅饼。
尽管移民局得全力非常的大,但是事实上移民手续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有漏洞可以钻空子的。
而美国是个讲求own和良心的国家。
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在想,如果这种事情放在中国,可能就不会是这样得有社会现实了,因为在中国没有关系,很多时候确实寸步难行。
尽管我不喜欢这样的题材,但是我觉得从意义上来讲,我是被教育的那一个。
情绪一直起伏着看完整个片子,这是一个准备黑到美国的朋友推荐的片子,他告诉我:忽略可怕的地方,那不是重点。
我明白了他这句话的意思。
对于想要非法留在美国的中国人来讲,移民官不可怕。
连抓取典型案例的影片都直接忽略中国人。
中国人在国外很老实很老实,会静静悄悄默默的融入到那个社会里面去。
就连澳大利亚,这个中国人也很想去的地方,当地人想要留在美国,一样要申请,合法履行手续,美国梦面前人人平等。
15岁的小姑娘,在课堂公然赞许人体炸弹,这是因为她曲解了美国言论上的自由。
客观的讲,全世界哪里都一样,如果你态度不够客观,过于偏激,总是会成为公众敌人。
小姑娘不明白,如果反过来,美国人三天两头去你的国家炸你的亲人,朋友,你还能站着说话不要疼吗?
真心一点不可怜她,毁了一家人的团聚,断送了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值得可怜的。
韩国男孩,被放一条生路,让他真切的体会到了加入美国的神圣。
两个孩子,两种人生,虽然都做错了事,仔细分析一下,上升到国家公敌,没有挽回余地。
墨西哥人是备受美国人歧视的,现在已经严重盖过当初的黑人。
国家不争气,全国人民一起跟着受世界的气。
咱国家,长点心吧。
这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我在这之际看到这电影,后天即将启程去陌生的城市,虽然之前去过,不过这次是去寻找我的一席之地。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都是想尽办法融入其中,那就是找到所谓的归属感吧。
那其中的辛酸只有漂泊的人才知道。
可是人不就是这样嘛。
能轻易得到总是很不屑抑或是迟疑是否.....宝贵的总是不那么轻易能得到的。
这个不错,福伯人真好,雷利·奥塔那条线最棒
美国移民众生相 感觉很真实
a liiiiittle bit like crash
移民版Crash,本以为不会再有触动,但看完全片还是有了感动。比Babel自然流畅,每个人的故事都有意义和力量,最喜欢被遣返的阿拉伯女孩和用自己的才华与机智获得工作签证的犹太帅哥。然后,福伯真的好老了%>_<%
移民偷渡问题嘛,看的毫无代入感……
我只是想寻找自由呼吸的空间,我只是想得到一个人应有的尊严,我只是不想再在垃圾堆中尔虞我诈的活着,我只是想以自由意志选择去虔诚的爱一个自由价值观的土地,即使死在自由朝圣的路上也再所不惜!失去了自由,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个所谓国家的谎言还能够束缚人们多久呢?
种族、文化、冲突、融合,多线叙事且相互穿插,无法不与《撞车》联系在一起,不过两片侧重点不同,《撞车》是内部矛盾问题,本片更像其前传;片子看得很难受,难道这就是寄人篱下的后果?!代价太大……“既然你主张宣扬正义,这就是需要付出的代价,只要有人想来,就该张臂欢迎!“伊斯兰女孩演技真棒
天堂与地狱到底相隔多远?天堂与地狱到底有何区别?人性和人权是什么,如何界定?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而活?...哈里森不老,很棒!
绿卡啥的,就是人为的制造歧视,这才是侵犯人权
又思想的片子
一堆陈旧的移民血泪史放到一块儿,几条主线一直并行高的整部影片支离破碎
电影的名字应该叫“绿卡”,通过几条主线探讨了拿到绿卡的意义、写的也是很多在美国非法滞留的人们的生活现状,墨西哥裔、非洲裔、亚裔、中东穆斯林以及外籍白人,他们都拼尽一切方法取得绿卡,争取更好的生活。
告诉你一个真美国
移民的各种苦涩
至少吸引我看到了最后,不同人物的平行线最后都有交集的一瞬间;看到里面澳洲三流女演员不惜手段想拿到美国绿卡,又看看自己在澳洲的境况,真讽刺。。。
三星半。很明显的模仿crash的痕迹,但是水准也被甩开几条街
美式价值观的成功输出
看了之后让人心里有些阴暗的电影,谁说国外就是天堂,这就是大家挤破头都要出去的地方吗?想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美国,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美国。
美国的法律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怪怪的,它一切都围绕人来走的,他们可以公然颂扬因为恻隐而放过违法行为,但是对人性中恶意的一面却毫不留情。当然我们的法律也很奇怪,可以杀人不偿命,只要你爸叫李刚。
2010-09-30,在美国拿个身份证可是不容易啊,要付出生命、肉体和骨肉分离的代价,犹太人、阿拉伯、韩国人、墨西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