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疑自己在看的究竟是否罗卓瑶的作品,然后进一步怀疑当年入围金马奖9项提名是否台湾“教母”在幕后操作?
昔日作品中最尖锐的政治隐喻和身份认同主题依然存在,不过被挤压至一种可有可无的位置,至于女性主义和敏锐触觉则踪影全无,所有这些罗卓瑶作品中最标志性的元素统统让位于爱情浪漫情节。
而剧本的构造仍然无法让人满意,感觉像电影学院刚毕业的学生手笔,充满了稚嫩的幻想和虚渺的焦点。
一人分饰两角的袁泉算是唯一看点,不过某些场景的演绎感觉稍微过火,近似舞台剧的表演。
梦中的上海场景难得呈现出一派科幻的未来感,尽管这种新鲜感是稍纵即逝的。
是你无意间闯进了我的梦还是我对你的朝思暮想若我有一场美丽的梦不如就这样安静地梦一场时间也愿为我停下雨中的一曲探戈是我最终的夙愿我终日祈求的那一天实现在梦里逝去,却未曾失去这是一个完结却是我全部的生命当我醒着,却恍然如梦当我梦着,才是真正的活
假设最后梦中的女子没有死,她在吴彦祖的呼唤中苏醒过来了,那么电影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假设一:吴彦祖回美国,女1留在上海,他们写信联系。
可是吴彦祖突然发现他越来越多的在梦中梦见另一个女2,梦见她流着泪在卫生间对着P3说你哪怕梦见我一次也好。
他突然发现他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她。
而对于女1,也许只是对梦境的一种追逐,就像看一个魔术想要知道谜底一样。
假设二:吴彦祖留在了上海,他和女1一起吃饭、约会、散步。
陪伴她,照顾她。
女1还是经常和他提到她的男朋友,似乎这是他们之间唯一的话题。
他开始觉得落寞。
似乎能够理解他老是在女2面前提女1时女2是怎样的心情了,他突然想要见到她。
他开始找她。
假设三。。。
假设四。。。
每一种假设好像最后吴彦祖都该跟女2在一起。
不管他跟女1在梦境中是怎样的合拍,现实里,他只是在病房里见过她一次而已。
而女2,陪伴他一起寻找女1,他们拥抱过,亲吻过,她的音容笑貌是真真实实留给他记忆的。
那是可以触摸的到的温暖。
女1曾经在梦境中说,我怕我一醒来,就抱不到你。
她一醒来,也许就真的失去了。
梦境多美都不及温暖的一个拥抱。
我想所有人,都会选择屈从于现实的温暖。
明明是一部5分钟的MV就可以诠释的情节偏偏花了将近两个小时;就像一部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诠释的情节却偏偏拍成30集电视剧。
我们有时就是心甘情愿把时间任某些文艺精神病践踏所以是我手贱非要点开某些影视作品。
更因为我花痴为了吴彦祖才看的《如梦》一部只有MV剧情的文艺电影。
我真不好意思说这是一部大烂片本来就不喜欢袁泉一开始我以为袁泉是一只鬼更加受不了结尾二人的舞蹈所以台湾人有够装13的。
观看这片是在香港电影节的首映,隔了如此之久才来写影评(其实也不算篇负责的影评),可见本人的拖延症非同一般了。
(画外音:好吧,我是二班的)。
排队入场前,惊见Daniel携杨千嬅现身,内心澎湃不已,疯狂拍照之余,猛的发现从身边穿过的一席轻飘的身影竟是汤唯童鞋,气质好得出神入化,观影前已经飙升的肾上腺素让人更快的进入影片情节之中,华丽且美好的一夜。
进入正题。
《如梦》是一部带人入梦的影片,吴彦祖与袁泉在梦境中的话语,句句真实得深深扎入内心,冷色调的场景却虚幻得犹如只有梦中的自己才能进入一样。
“他死了。
”袁泉瞪着被泪水浸湿的双眼,虚弱得无法呼吸,故事从这里开始。
吴彦祖心心念念的寻找着梦中的那个袁泉,却意外在杭州遇见了一个长相一样的姑娘,美得似花儿一般,行为却大大咧咧如初始的儿童,无数次现实与梦境的交织都源于此,姑娘爱上了他,依然无怨的把他让给了梦中的她,他们落泪,他们起舞,都是在梦中才有的啊。
他找到了袁泉,她睡着了,很美很美,很弱很弱,他亲吻她,这一幕好似《睡美人》中的经典桥段,神奇有爱的心跳就这么回来了,其实故事在这里终结就已经很美了,导演还是有充满现实主义理想的,在由意念编织的抗争里,尘世间的一切都被渐渐腐蚀,如现实中每个人的内心一般,渐渐脆弱,无力,直至崩塌。
他抱着她,逃离这个芜杂的世界,而又能去哪呢?我想,爱的伟大是编剧最用力呼喊的一点吧,最终,他们在一起,于一片霓虹世界中,云淡风轻,花开花落。
故事并没交代这个姑娘来于梦境亦或现实,谁还在乎呢。
整部片音乐很美,镜头很美,人很美,风很美,呼吸很美,连一次次的触动都是美的。
在旁边两个小盆友看得昏昏欲睡的时候,我默默的擦着眼泪,看来,梦才是我的致命伤。
如果你还有梦,《如梦》会带来些许感同身受的慰藉。
今年姑娘我忙到连看片的时间的鲜少。
好不容易愿意拾掇些时间出来才看了这痴傻的电影。
原因?
吴彦祖呗。
不管他是否已婚,他还是他。
但!
为什么?
我忍不住打心眼里开始嫌弃他。
你看他日渐上升的发髻线,让我想到周杰伦先生盖了又盖又高又凸的高额头。
一个男人在我心里,秃头就是幻灭。
而他就这样毫不留情地啃掉我心头的花。
当然,这片子里他故意要扮演一个不型不潮不帅的衰哥,这我也能理解。
但我是再也不愿意听他说普通话了。
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不能再要求一个帅哥声线充满磁性还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能掷地有声地侃大山。
但,为什么在电影里,吴彦祖要这样撞击我本不反胃的胃呢。
我求求你吴彦祖,你还是练好肌肉,打好肉毒,给足我们一个可以顺利从上半身意淫到下半身的好男人吧。
好吧。
我又开始严格要求别人,宽容自己了。
“如梦。
”“如梦似幻。
”这片子侮辱了这俩词。
我想起《天龙八部》里的梦姑梦郎。
那才是经典啊。
梦了就睡了,醒了找到了就婚了。
一个梦,要美,要素就要单纯。
我看着片子里这几个主人公。
我整个人就爬满了鸡皮疙瘩。
男?
失眠症患者,每天对着电脑,他爹射杀了他娘再自杀,他跟着老祖母长大,长大了还养她妈剩下了的猫。
女一,坟墓里爬出来的垂死女人,死了男人,每天呢喃游荡,自小被遗弃。
女二,小笼包狂热者,面目狰狞动作夸张。
他们谁我都不喜欢。
当我看着女一和男在时间的无涯里幻灭的时候,我多乐啊,偏偏之后还这样那样地跳起了舞。
世界已经那么不美好了,为什么电影还要让我看到些乱七八糟的不美好呢。
好吧,或者只是爱装逼的我遇到了一部让我不愿意再装逼的电影。
实在是一装还有一装逼。
昨儿一小弟弟在车上说《哈利波特》这电影真是看得人蛋疼。
我想说,我没蛋,但这电影也看得我疼。
方令正、罗卓瑶,这一直是香港影坛不逊于罗启锐、张婉婷的又一对文艺档夫妻导演。
但相对于罗张二人过多关注移民问题和骨子里的精英情结,方罗夫妇却历来以执导话题文艺影片著称。
从暖得像一团火的《唐朝豪放女》到冷得像一块冰的《诱僧》,从一群痴男怨女的《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到一窝英雄美人《西楚霸王》,他们似乎对古代题材更加的熟稔,毕竟,罗卓瑶执导,梁家辉唯一一次在金马称帝的移民话题作品《爱在别乡的季节》,和《秋天的童话》、《八两金》是比起来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过他们夫妻移民澳洲后,也拍出了《遇上1967的女神》这样的网络绝版神作,所以,对时装片《如梦》,还是有小小期待。
如梦,从片名上我们就大抵能猜到这会是一部飘渺但却非常有诗情画意的电影。
果不其然,蓝色迷离光晕下的梦境里,清纯的女孩儿总是那么楚楚可怜、若即若离。
剧情的架构,人物的设置,活脱脱是波兰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那部《两生花》,袁泉分饰的两角分明就是法国女神伊莲娜·雅各布的再版,“你说冥冥之中会不会有另一个人和你一模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孤单的?
” 都是花样的少女,也是花样的年华,都是通过照片让她们的生活有了交集,伊莲娜·雅各布在剧中是是心脏病,袁泉在片子里则是遗传性大脑退化,这分别的四个角色都诠释了不同的两种生活态度和生命。
从小被父母抛弃的艾玲被收养在大城市上海,非常很自闭,总是觉得自己是被遗弃的那部分;依依生活在杭州的乡下,虽然父母早亡,也知道会有很大几率患上遗传绝症,但依然乐观、快乐。
她们有彼此的生命交叉,甚至在一个城市里会有微微的心灵感应,你心疼我也会心疼,你难过我也会难过。
同样是“遗弃儿”的邋遢宅男吴彦祖在梦里喜欢上了同类人艾玲,听她倾诉,陪她吃饭,一起许下在雨天共舞的承诺。
一段日子后,对艾玲的狂热始终难以压抑,吴彦祖终于在到上海出差的过程中觅到佳人芳踪,却结识到艾玲的另一面依依,在最初依依眼中,吴是个“假洋鬼子”,这样的有钱人空虚、寂寞,根本不明白普通人要辛苦的做着世界上各样艰难的工作才能苟延残喘的活着。
但随着了解深入,觉得他是一个专注、痴情并坚持的人,在斗嘴和捉弄中也慢慢喜欢上了他。
吴彦祖则游走在现实里活蹦乱跳的依依和梦境中沉闷压抑的艾玲中,想逃避,却无法逃避。
袁泉瘦弱的身板儿简直能被轻轻一阵风吹倒,吴彦祖也能轻轻地托起她在如梦如幻的雨天做出各种高难度的云门舞动作。
毫无疑问,袁泉很符合柔弱的艾玲这个角色,而在对依依的诠释中,并不鬼马的袁泉表演起来一开始还是有点过,但从在酒店那场打开淋浴喷头的戏后逐渐进入状态,知道听MP3时达到至高点,颇有点“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味道,比起《风声》里的李冰冰角色难度要大很多的,而常年活跃在话剧、舞台剧中的袁泉也是更加实在诚恳地在锤炼着表演技巧。
吴彦祖对MAX这个角色下了很大功夫的,从出道时的翩翩美少年到性格扭曲的官二代,旺角街头的杀手,新宿歌舞伎町的变态,吴彦祖一次次做着演技的升华,《如梦》对任何一个年轻男演员而言,都很难演。
戏剧冲突上没有女主角那样讨巧,幽闭、木讷的性格也很难让观众喜欢,尤其是那段7分钟的独自叙述更会让银幕下的观众难以一直专注,提名金马影帝而铩羽,至少从某个层面上证明他做到了,只是不是最好而已。
作为演艺生涯相对更长的男演员,他还年轻,他也很认真。
出演文艺片、结缘大导演,很少出演贺岁片,做导演,做监制,到结婚,在外形上和古天乐难分伯仲的吴彦祖更谨慎的选择了一条锤炼演技的道路。
好的电影不仅感动着观众,也会改变着观众的某种认识,甚至演员的人生态度,很明显也很心痛的例子就是《枪王》、《异度空间》之于张国荣。
吴彦祖和袁泉都曾坦言,或许是《如梦》改变了他们对人生和爱情的看法,所以,二人在最能赚钱的年华都选择了低调成婚,专心过自己的生活之路和演艺之路,祝福他们和他们各自的的另一半。
《两生花》中溢满了凄美和爱怜,《如梦》则给展现出难以捕捉的生命和爱情常态,和以往作品很不相同,方令正、罗卓瑶对做这部片子是有很大野心的,但从当初轰动的金马多项提名到空手而归,可以预见在几年后《如梦》只会存在于个别影迷的怀念中了,而到时,有谁还会记得还记得当时颁奖礼上女导演脸上那份无法确切捕捉的落寞?
当初是指着Daniel看得首映,结果电影出来的效果却让我和闺蜜大呼超值。
真得如导演所说,我们也随着主演进入了一场瑰丽的梦,即使电影散场,也未从梦中醒来。
人,似真得随着她也开始造起了梦。
其实,早该料到的,导演的名号虽不甚响亮,却有着自己独特魅惑的风格,就算真得拍起了爱情片,也改不了自己一贯的调调。
记得九十年代港片盛行的时候,屏幕上充斥的都是枪战,豪赌,以及无厘头,父母那时候对港片的偏爱,让我也跟着看了许多,那时候觉得热血沸腾,逗乐不已的东西,现在早已忘得七七八八。
倒是当时觉得难以下咽的,如今却爱得不行。
而这些影片的操刀手,在那时却显得有些另类。
徐克,王家卫,邱礼涛,陈果……以及罗卓瑶。
喜欢徐克把武侠拍得诗意暧昧,喜欢王家卫絮絮叨叨地讲叙一个不叫故事的故事,喜欢邱礼涛赤裸裸地展示着血腥和邪恶,喜欢陈果总是冷酷地描述着真实的香港。
可如今,徐克的刀锋不再锋利,王家卫想把自己的电影列车一直从美国公路开向中心,邱礼涛只是浸淫在数不清的港产烂片中,陈果销声匿迹地拍着地下电影,蓦然回首,却发现罗卓瑶,这个当时以大逆不道的情色片起家的女导演,看似转型拍起了爱情片,可骨子里的那份东西却没有改变。
说起来,这也得感谢她的丈夫,一个一直为她奠定美丽故事的人,其实,从那时开始,她的电影就有着无比动人的情节。
男人拍戏会把感性拍成性感,而女人拍戏则把性感拍成了感性。
这部电影,颇让我找到了某些欧洲文艺片的味道,却又煺不去导演自身的印迹。
电影的源头由一只猫的死亡开始,然后我们知道了有一个和自己的猫相依为命的男人,有一个需要不停看心理医生的男人,有一个固守着一个一寸见方的公司(如果那能称为公司的话)的男人,他的孤僻和木讷有目共睹,于是,在大家想知道他的故事的时候,他却闯入了另一个女孩的故事,在梦中。
有人曾作过比现实还真实的梦吗?
我有过,而且真像电影中那样,是连续的,好比一个故事。
可有人会对梦中的人念念不忘吗,我或许在某时会想起,但决计不会去寻找梦中人,并把未完成的梦在现实中继续下去。
这可能就是电影和现实的区别,这更可能是人和人的区别。
于是,当电影中的他错拿了她的照片,梦境消失,现实中的造梦却开始。
这是怎样一个固执奇怪的男人,就算人都有一个梦中情人,但想在现实中找寻的却太少太少,又或者他的故事让他傻傻地相信这个女孩是存在的,因为她和他一样只能在梦中释放。
再然后,他碰见一个长相一摸一样,但性格却南辕北辙的女孩,只是当她收其癫狂,扮起她来,连我都相信这就是那个她。
谁又能否认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甚至几个不一样的自己呢,扮起来像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有着那一面。
这两个本不会有交集的人,慢慢萌芽的爱情隐埋在两个人的退缩中,然后男人回去了,生活开始混乱,连梦中的女孩都再不出现,直到他下定决心选择另一个她,重回中国,却发现另一个真的她也不见了。
失落不是没有的,于是,当另一个她再次出现的时候,他说出了自己的故事,想和她重新开始。
只是,这个决定从一开始就多少带着点遗憾和推卸,因为在他心里,梦里的她还是如此重要。
真实的女孩走了,因为她其实有着一颗无比灵透的心,所以,即使心痛,最后还是给他带来了梦中的她。
这个她,此时却濒临死亡,于是两人合跳了一场舞,一场动人到无法用言语描诉得舞。
这是梦抑或显示,已无法分清,但谁又在乎呢,这场最后的舞带给了男人救赎,他明白了很多,不论是现在还是过往,放下的总该放下, 固守的角落更应该打破。
于是后来看见他满身清爽地坐在taxi上,面容疲惫却泰然。
我以为电影已经完结,可导演似是想要给他的爱情一个圆满,让他造起了另一个梦,梦的是另一个真实的她。
而这个梦不是逃避和心碎带来,只是想念。
其实不是太喜欢这个结尾,Max坐在车上,徐徐睡去,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最好的结尾。
就让一切都结束,不好吗,不论是睡梦中的梦,还是现实的梦,总该消散。
过去的,就过去吧,现在才最为重要。
有的时候梦境比真实还真实,现实比虚幻还虚幻,何必分得如此清。
人生,从睁眼开始,闭眼结束,不也是一个长长的梦,经历过,拥有过,就好,不必刻意要求,刻意挽留,梦里的不一定是假的,现实里不一定是真的。
梦中的就一定留不住吗,不,起码还有感觉留在心里:实在的就一定握得住吗,不,曾经再美好的也一样消失。
人生,似梦非梦,曾经触碰即是存在,曾经心动即是真情,曾经拥有即是永恒。
意外中拿到吴彦祖对话女大学生的电影票(感谢好心的洲洲转让~),从实习单位转了两趟车才迟迟赶到,还是错过了电影的开场。
于是坐在了剧场最后排的阶梯上,一边咬着我的煎饼,一边被身旁明显来看彦祖同学的MM的鄙视着。
看到的时候彦祖同学与袁泉同学在照相馆擦肩而过,但是他上了出租车之后才发现自己拿的是袁泉同学超美超文艺的照片。
场景一下子跳到了飞机上,彦祖同学激动了,要下飞机,惹得很大的动静,但是飞机已经开始滑行了,更加激动的空姐当然不会让他下飞机。
跟着彦祖同学起身的还有身后身旁的好些乘客。
难道是大家都预感要出什么事了么?
我想不通的只是为什么Max同学在出租车上不下车,而非要跑到飞机上了闹着要下机呢?
故事大体是说宅男Max同学做梦梦到了一美女袁泉同学,清丽脱俗,好不惊艳。
于是乎他又在现实生活中遇见了她,但不巧每次都擦肩而过。
最终见到的是大大咧咧颇具有乡村范的另一名袁泉同学,于是就邀请活泼可爱的袁泉同学帮他一起寻找神秘文静的另一名袁泉同学。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应该猜得到了。
就故事来说,导演很有野心。
综合悬疑,梦幻,纯情,抑郁,俄狄浦斯,弗洛伊德,神秘身世,帅哥靓女,跨国爱恋,名胜展示……所有他们可以糅合在一起的情节都放在一起了。
但是很多时候,愈是想说得多便愈是适得其反。
一部电影很有限,导演们又很不容易,什么都不想割舍,于是会让电影吸纳太多太多的东西。
无意中瞟到唯美的宣传海报,生生地印着“宅男春梦,玉女。。。
”什么什么的字样,让我煎饼都没吞下去。
太港式了这,就如同好几年前看到的香港翻译的片名《黑色追缉令》、《终极追缉令》、《火线追缉令》、《桃色追缉令》、《第六感追缉令》,谁想得到这些电影居然是《低俗小说》、《这个杀手不太冷》、《七宗罪》、《叛逆性骚扰》与《本能》。
导演是夫妻搭档,之前的电影都没看过。
号称亚洲最具争议的女导演罗卓瑶,看上去瘦瘦小小,弱不禁风。
现场互动的时候有人问为什么想要拍摄这样的一部影片。
她淡淡然的,说拍了很多英文的片子,想要回归一下中文的吧。
我向来偏好女导演,找来她以前片子的简介看了看,满满的都是妖气纵横的样子。
这部《如梦》反而更多是纯纯的,美美的。
适合那些相信梦到的事情就要去做,这个世界上一定还存在另一个我的孩子们去YY一下。
我感慨地想,如果这部电影是五年以前拍的,我应该会更加喜欢一些吧。
梦境的处理很难,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梦。
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是老塔电影里利用水与镜的处理。
当彦祖同学抱着死都不愿意睁开眼睛的袁泉同学在东方明珠的高层大厅里徘徊时,我们看到指到十二点的时钟出现裂痕,地板也如同地震般开始破裂。
蛮具有梦感的,只是不知道谁做的技术,多看了几秒就假了。
两人跑到空地上(估计应该也是个旅游景点吧,可惜我对上海不熟),开始梦中的舞蹈。
彦祖同学把袁泉同学立正放好,袁泉同学就开始倒,优雅地倒到彦祖同学身上,彦祖同学就帅气有力地接住,再次把她立正放好。
袁泉同学半眯着眼,可是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紧绷的,不然怎么可能倒出这样柔美的姿势呢?
彦祖同学完美的侧脸顺着袁泉同学完美的腰胸而上,两人深情地互视,然后就黑屏了……想必导演在设计这场戏的时候也是费了不少功夫。
如果这部电影是冲着欧美的甚至香港去的,那这段舞蹈戏就应该是床戏了。
知道内地的审核不好过,于是要改,要删,要唯美。
可是我看到的都是赤裸裸的情欲。
本来就是,大宅男好不容易在梦里头又见到了找了恐怕一年的情人,有什么理由只跟她在午夜的广场上跳一段莫名其妙的舞呢。
而且我最恨无端的逐格。
音乐那么缓,本来两个人的动作就已经放慢了,忽然来个十几帧的加速,节奏全然都不对了。
就好像我在电视台的实习,看着人家编导剪片子,为了节约时间于是把速度给调快,整个感觉就怪怪的,人还美名其曰,我这是特技,你不懂……就两个演员来说,都是感觉蛮好的人。
可是袁泉演得有点过,不论是那个清丽脱俗的梦中情人,还是活泼可爱的弄堂大妞,因为两者的性格差距太大,她也不得不把表演夸张化,摆脱不了的话剧的影子。
其实要拉开差距的不一定是性格,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双面维罗妮卡》说明一切了。
但是看着她睁大着凹陷的双眼和深陷进去的双颊,我也会觉得太瘦了貌似不是件好事。
吴彦祖已经不是十二年前的《美少年之恋》里面的他,微微有些皱纹,但是演得还是蛮真实的。
自我感觉这个角色对于他难度不是很大。
背景与其有相似性,对中文要求也不高,还可以跑跑纽约和黑妞419,回到上海又做做春梦。
我更喜欢他背着书包顶着鸡窝蓬头垢面到处跑的样子。
海报上做的太像哈利波特了。
在回忆小时候童年痛苦的回忆时,导演给了他很足很足的空间,整个特写给的都是他,让他一个人又哭又笑地飙戏。
但是这个,其实更多的是留给看吴彦祖的女fans们去看的。
单纯从电影叙述上来说,太拖沓,而且不真实。
电影放完了我的煎饼还没有吃完。
散场之后热情的fans们还围着彦祖同学的车久久不肯散去。
我还得赶紧赶回学校,连送给我票的洲洲同学都没能见上一面。
之后又恍惚。
今天在回忆这部电影的时候居然感觉这么这么轻,轻到我连结局都不记得了。
我是看到那一句“by the way 吴彦祖说英语比说国语和粤语都好听。
”的时候我终于决定我要写点东西。
首先是我想说吴彦祖说的外国话(貌似是例如法文??
)都比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要好听。。
香蕉人果然是…………>.<电影是……没在豆瓣上写过影评是因为自己写的影评根本不是影评。
我要说,我以前有个同学很像吴彦祖,为了这个问题我还好好地暗恋了他一下子的话……这叫影评吗……>.<最近是因为介绍电影给我看的人都很文艺导致我最近看的电影都很文艺。
所以最近都是面无表情的看完片子。
目无表情的电影的感觉是,貌似很严肃的时候我很想笑,貌似很应该笑场的时候我很想哭。
或者这有一个成语叫哭笑不得??
反正我是看着每次那个JAN生气然后跑掉得场景我都很想笑你需要每个离开的动作都要那么整齐划一么。。
不过这个不是主角我们就忽略她吧。
那就,袁泉吧。
我还在纠结。
当初貌似是在女报这种我搞不清楚在卖什么的杂志上看到这个人和这个名字,还要和周迅排在一起。
以是我也搞不明白她是个唱歌的还是个拍电影的。
不管。。
不过我还是觉得村姑型的袁泉比较正常。
每次梦里的场景都拍得很好很唯美唯独袁泉。
她时而低吟时而歇斯底里的样子让我看的毛骨悚然的。
拜托,我只是个在某个大山村里头,一个人坐在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刚刚千辛万苦才回到家的可怜高三生。
你这样吓我我承受不起。
至于村姑版的袁泉就很贴近我的生活了,连打工的工厂都这么有家的感觉。
不过,我是在怀疑,怎么说也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距上海一个小时车程也不至于差距这么大吧。
其实我也想对她说,回去吧。
她是他的梦,而他,也不过是你的梦而已。
如果可以,我希望躲在衣橱里,和我的猫在一起。
这是我说的台词。
吴彦祖说在衣橱里的时候没有带上他的猫。
但我想,如果在那个衣橱里面,连一只猫也没有,那是和这个现实世界一样的冰冷吧。
所以,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吴彦祖和他的猫的故事。
如果有梦,希望能遇见你。
这是个不怎么算是影评的影评。
明天7点,饮茶。
一颗星给吴彦祖进步的演技。袁泉...俄...可能是话剧演多了。除了文艺,没有其他标签可用。
很文艺!
还好是两个好看的人演的.....不然这片没法看下去
一向对台湾文艺片不待见 纯属为了吴彦祖
#金馬46# 关于梦的故事 毫无逻辑 浑然天成
剧情不敢恭维,但是吴彦祖很帅
没办法,必须打五颗星
很不错,有点意思。
叙事的结构不错,可惜节奏过缓,表演造作。
及其无聊的电影~
我們都會被失去的,帶走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在尋找這失去了的生命。
好假好假
我是被封面吸引去看的。。。袁泉看起来很不舒服。。。
一星都嫌多居然还有人给五星?!
我妈死了,猫也死了,但是都会过去的。
宅男遇见两生花。
没看懂
非文艺片爱好者就不要尝试了
文艺惨了!
这是文艺疯科幻片好吗?袁泉睁大眼睛好惊悚好丑,吴彦祖跳舞好雷,头发乱糟糟的宅男造型很可爱乃~梦里寻她千百回,竟然能凭着一个梦找到真有那么一个人,还双胞胎姐妹?扯,实在是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