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演纳兰容若的时代一去不返,钟汉良也在玛丽苏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大概玛丽苏可以保持高龄“体面”。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看其他帅哥下海,当纳兰容若变成油腻大叔,印象中只剩下情怀。
时间的残酷就在于让白月光倒退,变得不忍直视。
什么一生一代一双人,胡静当年说这句话的时候肯定想不到十五年后公子不再世无双,一心惦记给小姑娘谭松韵“体面”,世事无常,什么都能出现。
曹寅评价纳兰:“生就一副奴才的命,却长了一颗做人的心。
”戏说康熙遍洒狗血的《康朝秘史》,这句一出,倒令看剧的我,心有戚戚焉。
记不起是何时喜欢上了这个词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
人皆云眉目如画,我却第一次见到,一个人的名字也可成为一首诗。
而这个诗化姓名背后的词句,一首首,亦如一个个梦,令人难以忘怀。
当年迷恋的是外化的美丽,如今心痛的是内在的悲哀。
多情公子,绝世才俊,原本比任何人都有资格有本钱做个逍遥神仙。
可最后的最后,三十一岁的风华年月郁郁而终,一生中让人铭记的不是人人艳羡的家世,也不是扑朔迷离的情史,只是暗含诗句中的苦楚。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苦。
相思相望不相亲,是苦。
满腹才华报国无门,是苦。
举世皆浊我独清,还是苦。
这世上自有可以寻找的快乐,可是他却选择了痛苦。
这也许就是名垂千古的代价?
——————————我是抒情的分割线——————————————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会抒情了。
即便是看着纳兰同学被虐得死去活来打算好好写一篇文来倾诉一下内心澎湃的情绪……可是……可是……唉,难道真的已经过了loli的年纪?
好吧,既然是《康朝秘史》的评论而非纳兰词的评论,那就说说剧吧。
秘史系列之前只看过《孝庄秘史》,印象还是很美好的。
但自从尤导让马景涛同志把大清三位皇族演了个遍,顺便让我看到邬倩倩女士演完了马景涛嫂子接着演妈再接着演他太太之后……我真的要崩溃了……幸好幸好,这次不是马先生继续演康熙(一开始还真有这等谣言传出把我雷得不清),要不尤夫人要升格成为他祖母了……其实看到一半左右我就在怀疑此剧名是否有误,因为这分明是一部华丽丽的《康朝情史》嘛——还不止是康熙一个人的情史。
又话说这里面的男一真的是夏雨同学么?
为啥剧里的两大女主死心塌地爱着的反而是那个所谓的“奴才”纳兰性德呢?
这也许是史上最郁闷的炮灰男主之一了。
夏雨其实演得还是不错的——不讨好也得怪编剧,塑造出这么一个反复无常阴晴不定时而幼稚又时而神奇腹黑的康熙(还有很强烈的虐人爱好),同时又把一边作对比的纳兰才子描绘得天上有地下无的痴情且命苦。
殊不知这等历史戏说剧的观众主体就是广大女同胞,这不是存心让她们怀着深沉的母爱泪眼朦胧地HC那风度翩翩温柔俊美的纳兰公子么?
更不必提大隐隐于市的庞大同人女群体——恭喜钟汉良同学,继《逆水寒》之后再次成为了小受代名词……在这个《赤壁》《鹿鼎记》乃至《少年包青天》《三侠五义》都能耽美一番的年代,本剧简直提供了无数可供挖掘的绝妙素材:——“朕能征服天下,不信征服不了你!
”——“你这辈子休想离开朕身边!!
”——“朕是怕你把青格儿(女主)看的比朕还重要!!!
”我真的不是同人女……真的……所以女主又一次被忽视了,正如《逆水》里的江湖第一美女息红泪——看过戚顾王道文的童鞋们请告诉我到底谁是江湖第一美人(无数人的呼喊声响起:“当然是顾惜朝朝朝朝朝……”)以及顾夫人晚晴——再请诸位告诉我到底顾惜朝是谁的夫人(再次的呼喊声:“当然是戚少商商商商……”),不过相比起来,青格儿和惠妃似乎待遇好一点——大概是因为康熙不够美型?
瀑布汗……在此郑重声明:历史上纳兰的真爱其实是剧中那个没出来几回但总是一脸委屈哀痛的卢蕊小姐啊!
我们的编剧大人大笔一挥就让纳兰死在他夫人前头去了(如此一说那些悼亡词又从何而来?
)。
戏说果然还是戏说啊,君不见鳌拜老先生都被翻案成为政局牺牲的大忠臣了……所以看剧也无非是这样:抛开一切,放下执着,找到一个可以HC到底的对象——然后,在心中塑造一个经典。
就比如说,《康》剧虽然够狗血够白烂,我偏是看上钟纳兰了……如何?
这样看剧才欢乐
考试前天整整的近两天看了这部剧,片头和片尾就已经差不多说明了这部剧的来意,这部片子不想拍些什么江山社稷,史诗大制,很多情节一眼就可以看出不合理,一代帝王绝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片子似乎在为鳌拜洗白,其实我也一直觉着我们对于鳌拜的认识全来自于史官他人之言,真实的鳌拜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
令我佩服和惊喜的是导演可以拍出这样的片子,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来解释那个令人激情澎湃的年代,这一切本就是秘史。
片中看似男二的纳兰好似成了主角,我对纳兰不了解,只知他满腹才华却英年早逝,我不知道历史上的纳兰是怎样的,但钟汉良演的这个纳兰似乎就为我构造了一个真实,有血肉的纳兰,或许历史并非这样,但那有如何,本就是戏说何必当真。
最后说一句,最开始我以为这样风格另类,在历史剧中难得一见的片头和片尾是为纳兰和惠儿写的,直到看完全片才知这天造地设的一双,这在心里一万次呼喊的一双人是谁。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这样的青格儿和这样的纳兰叫人心疼!
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都是那样的人物,却和历史相差十万八千里。
要不是冲着钟纳兰,打死也不看!
善始善终,当恶搞剧看完罢了。
看《甄嬛传》看腻了的情况下,无意间瞥到此剧的。
相对于正剧《康熙王朝》以及后宫戏《甄嬛传》,《康熙秘史》正处于其间,有正的部分,有很扯的部分,曹寅和纳兰给康熙当御前侍卫,话说真的很扯,就跟韦小宝那般。
除了没想到夏雨也能演康熙以为,最令我眼前一亮的该数此剧演出了不一样的鳌拜了。
最初的鳌拜印象,大概属于金庸笔下的《鹿鼎记》了,小桂子和康熙如何制服那个可恶的鳌拜真是大快人心,鳌拜真是万恶不赦!!!
绝对的奸臣!
然而此剧却很巧妙地描绘出一个铮铮铁骨式的好汉,真的很配满洲第一巴图鲁的名号。
不是康熙智擒鳌拜,而是鳌拜为主甘愿受死,承担千古骂名。
我只能说,此剧编剧功力真的不错,此种转变,叙述起来自然合理,令我叹为观止。
其實在很早以前就看暸這部<康熙祕史>,隻是久久不能忘記的是劇中的那位納蘭公子.于是決定再看一次.第二次看,還是會讓我淚流滿麵.納蘭的忠心,納蘭的坦誠,納蘭的癡情...無可否認,雖然劇中情節有所虛搆,但是鍾漢良所詮釋的納蘭無疑是最好的.以至于讓我忘記暸真正的歷史.隻是記得納蘭和青格兒,記得他們之間至深至純的感情.若不是惠兒成暸康熙的妃子.若不是他們隻能相思想望不相親.若不是青格兒的執着,真心.也許故事的結侷就不會這樣,也許,這部戲就不會這樣催人淚下..隻是遺憾的是結侷不是太完美,不僅僅是因為納蘭先于青格兒的離去.人生中總是有太多的遺憾.沒有辦法輓囬最后,是應該坦然的接受,還是?看到最后青格兒囬憶他們在一起的時光,雖然波折重重,但,是美好的.也許,我們也會看到我們想要的答案吧隻是納蘭,在這部戲裏,我看到的是他深深的無奈.對惠兒的無奈,對皇上的無奈,對青格兒的無奈,還有對父母的無奈看到的是一個痛苦的納蘭,'但同時也是一個情深義重的納蘭.青格兒說:"他視真情為人間聖物,視坦誠為生命"...這也是對納蘭最好的詮釋
钟汉良最符合我心中纳兰容若的形象了。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这剧其实挺狗血,各种虐。
不过为了钟汉良还是坚持看完纳兰公子cut。
喜欢的词人被喜欢的演员所演绎,是影迷的幸运,可惜小哇演技确实欠点儿火候。
惠儿,青格儿演得不错。
唉,“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如果按《西风独自凉》的内容演一部小哇主演容若的影视剧就好了,不过又恐落了俗套。
每次青格儿喊纳兰公子,都会很感动,胡静这部剧演得真好,声音也好。
可惜,美好如他俩,也只能怀念曾经拥有了。
刷完康熙秘史,再怎么不想去想,也无济于事。
公子已然深入我心,这么晶莹剔透满腹经纶仙风傲骨的人儿,真的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过吗?
一个纳兰公子,一个林姑娘,一个史书中一个小说中,都是咳出了血,早早丧了命。
也许人的一生只能说一定量的真话,是这个世界的真话极值,谁若是早点达到极值就要离开去往另一个世界了。
这个戏除了钟汉良谁都记不住,因为钟汉良的纳兰容若,这辈子每次看到纳兰容若这四个字心都好痛“………………………………………………”…………………………………………x…………………………………………………………………………………………464546464573464645464649464554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狗血淋头的电视剧。
比较佩服编剧的无敌创造力。
但是就是这部狗血电视剧,却塑造了无比出彩的钟纳兰。
可以说,钟汉良的纳兰是这部戏的唯一一个闪光点,虽然剧本与真实的纳兰毫无关系,但小哇竟是活生生的演出了纳兰的神韵气质。
只为公子,只为小哇
喜欢此剧只因一人,钟汉良饰演的纳兰性德。剧本台词有很多不足,但基本上算差强人意,满足自己YY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
为鸟钟汉良看滴
四大名捕时的追命到康熙里的纳兰,钟汉良最有魅力的几年,少年气十足
这部剧让我爱上了纳兰,从此心中的纳兰就是这个样子,感谢这部剧塑造出这样经典的钟纳兰。
五星给纳兰,简直刻画地深入人心
胡静真好看
对纳兰容若难以忘怀,不得志,唉!
改叫纳兰秘史,删掉康熙戏份,才是这戏的精髓。
有纳兰,才有四星,情节有点扯。
啊!纳兰容若!
为了钟纳兰俺也要给5星啊啊啊啊啊啊啊!
两天时间没日没夜看完 只为你 钟汉良的纳兰性德 完美到无以复加
只想說納蘭活了過來。不用說石小群,一般人都會傻傻分不清鐘漢良和納蘭容若。鐘漢良本就有著容若的溫潤,他沉穩內涵。
小时候觉得还挺好看的,现在想来一般
我的纳兰!
好吧,我很二~
就单纯鳌拜成为了一个正面人物,这部剧就是烂剧!!
看了导演 吓了一跳
青格儿好美,这版的纳兰就是我心中的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