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一首年轻的沈青写给年轻的丽娜的诗镇楼,根据剧情发生地,诗略有修改。
风雨 风的后面是风,雨的前面是雨,我的心里是你。
走过鸡鸣寺的路,看过玄武湖的云,眼中的还是你。
在骄阳下城市的路边,我会遇见你,你会遇见我,这不是偶遇,这都是费尽心机的相逢。
女人是要赞美的,收到这样诗的丽娜想必心动了。
多年后,中年少女丽娜在酒吧突遇小白的强吻,为什么没有恼,反而心情如夜空里的火树银花般大好,就因为小白替代了沈青的赞美。
蝴蝶兰也是需要赞美的,每天要对她说话,赞美她,她才会开花。
这是聂老师教沈教授的。
我觉得这对女人需要赞美最好的暗喻。
有人说沈教授碰一个爱一个,渣男!
这可能是本剧评分不高的原因。
但碰一个爱一个不就是晴天爱晴雨天爱雨嘛!
这句很有意境的话是剧中孙子多乐说的,他说是奶奶托梦告诉他的。
我想这是作者编剧导演借多乐之口想告诉观众的,男人嘛就是要晴天爱晴雨天爱雨!
第三位出场的吕原同志,我觉得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亮点。
连护士长是为儿子的房子苦,聂老师是因癌症复发而遁,乐阿姨竟为了身后墓地而嫁。
只有吕原同志,勇往自前,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获得了沈教授全家,甚至亲家的好感。
在这个情绪普遍容易丧的时代,身边太需要这种友情了!
刷剧《我的后半生》看完了。
里面退休的文艺工作者,经常搞合唱活动。
几首歌都很好听。
还录了一段。
剧中总是过中秋节。
印象中至少过了三次中秋节。
文艺气氛很浓,引经据典,随处可见。
尤其是文学教授遇到女科学家,对待文化极其认真较真,沟通方式是互写文章发表评论,互怼。
一个字的读音都能发几篇文章。
最后的离别信也很感人,文字优美,充满诗意。
有两条线,一是男主角沈教授的相亲经历。
经历几段相亲,开始都很美好,但因为各种奇葩原因,最后都没走到一起。
但每一段都很耐人寻味,真情实感,有滋有味。
第一段要房子,第二段身体生病,第三段有友情没感情,第四段婚礼当天被抢亲。
不过第四段弹幕区网友惊人地意见一致,都支持抢亲男友黑豹,太有男人味了,这一点我也赞同。
一是男主儿子儿媳之间的矛盾,儿媳丽娜父母之间的矛盾。
故事把丽娜和她妈妈塑造成两个得理不饶人的形象,感觉有点过分。
其实她们俩人是非常清醒,且明事理的人。
好象是把所有家庭主妇的缺点集一身,树立典型,激化矛盾。
而他们的老公,典型的中国闷骚男,遇事不理不管不沟通不负责。
看着无辜,实则可恶。
丽娜夫妇大吵一架,丽娜爸爸出走跳河把矛盾激化到顶点。
化解的方式竟然以牺牲三剑客老苟为代价。
唉,太让人悲伤了!
老苟为了救丽娜爸爸突发心脏病去世。
然后所有人,好像都醒过来了,矛盾瞬间瓦解,丽娜和妈妈说话也不再咄咄逼人。
男主也像突然活明白了。
老苟生前录的一段视频,太感人了!
朴素的语言,包含着他对人生的态度,热爱生活,豁达开朗,睿智。
大结局是,所有人,包括几段相亲前女友都聚在一起共唱一首新歌敬酒歌。
36集的剧,4个女友,果然是每位女友瓜分9集时长。
第18集,科学家聂老师下线。
沈教授喘息了半集。
第19集,第三位女友来了。
第三位女友吕老师扮演者丁嘉丽,1959年生人,今年66岁,上戏科班,金鸡女配、影后,学会奖,金狮奖,华表奖。
她在豆瓣有一千七百人关注。
看见弹幕说她和孙红雷的事,就用deepseek查查:下跪求资源、忘恩负义、决绝分手、公开指责、女主学佛、男主走红,各种戏码。
我不知道网络信息的真假,但我有自己的评价。
人生有打不开的心结时,学学佛也好。
有些人暂时不需要学佛,比如我,什么心结暂时都打开了。
孙红雷1970年生人,今年55岁,跟我同岁,他在豆瓣有一万八千人关注,是丁嘉丽的十倍。
丁嘉丽孙红雷于1999年因合作话剧《居里夫人》相识,彼时,丁40岁,孙29岁。
孙红雷的老婆王骏迪,1985年生人,今年40岁,在豆瓣有两百人关注。
我现在有七人关注,我能不能超过她?
丁嘉丽前夫胡广川,豆瓣简介说他原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后来下海经商,因为经济犯罪而被判处无期徒刑。
他有三人关注,我超过他了。
今后跟朋友喝酒,我可以吹牛B:“我比丁嘉丽的前夫关注度还高!
”丁嘉丽与胡广川的孩子胡琳娜也收录在豆瓣里,她演的《手术直播间》有6.8分,她是1987年生人,今年38岁,比王骏迪小两岁。
丁嘉丽的第二任丈夫为一名大学讲师,育有一子宋新棋。
该段婚姻也离了。
宋新棋,送您一个新棋局。
他在豆瓣里,导演过电影《尿不出来》,片名好玩,6.2分,及格了,不错。
丁嘉丽出演,帮儿子,义不容辞。
宋新棋是1992年生人,今年33岁。
豆瓣有意思,把前夫前妻前男友前女友之类,也要算在家庭成员里,这会让很多人不爽吧。
有的人的人生,如白开水,寡淡,比如我。
有的人的人生,波澜壮阔,比如豆瓣明星们。
我现在要照顾独居老人,还要照顾被搞成太监的小猫咪,老伴也还在老骥伏枥。
等老伴退休了,等我没有刚性任务了,我或许会陪老伴出去逛逛,法兰西,英吉利,阿美利卡意大利,住酒店,吃自助餐,坐旅游大巴,买弱智旅游商品,我或许会买一台智能电动车。
或许什么也不会发生。
我其实不喜欢旅游,我更爱躺在床上举着手机看电影。
《我的后半生》的大结局如同一曲悲喜交织的交响乐,以三位老人与年轻一代的命运交织为谱,奏响了关于生命、尊严、爱与和解的深刻思考。
剧中三幕直击人心的场景,让我在泪水与震撼中,窥见了人生最真实的底色。
第一重泪光:老苟的葬礼——生命的豁达与无常
老苟的葬礼是全剧最令人心碎的片段。
这位豁达乐观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以一段自述视频消解死亡的沉重:“不要放哀乐,要笑着送我走。
”他将房产留给陪伴自己的“小田震”,众人合唱《干杯吧朋友》,而刘得宝的失声痛哭,既是愧疚,更是对生命无常的顿悟。
老苟的离世充满戏剧性:他因救人而心脏病发,却未等到自己的速效救心丸。
这一结局充满黑色幽默——最洒脱的人最早离场,而困于面子的刘得宝却活了下来。
老苟的葬礼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生命的两面:一面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洒脱,另一面是“明天与意外不知谁先来”的残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尊严不是他人眼中的体面,而是坦然接受命运的无常。
第二重泪光:沈卓然的婚礼——老年爱情的幻灭与尊严
沈卓然与乐水珊的婚礼被李黑豹“抢婚”,众人齐唱《萍聚》的场景,是黄昏恋最无奈的注脚。
沈卓然追求爱情的勇气令人动容:他四次相亲,从连亦怜的算计到乐水珊的幻影(与前妻容貌相似),每一次都试图填补丧偶后的孤独。
然而,子女的干涉、现实的利益纠葛,最终让他的爱情沦为一场空。
婚礼现场的《萍聚》歌声,既是告别的挽歌,也是对“曾经拥有”的释然。
沈卓然的结局折射出老年人情感的困境:他们渴望被理解,却在亲情与爱情的夹缝中进退两难。
当他最终选择住进养老院时,何尝不是对现实的妥协?
这一幕让人反思:社会对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是否过于冷漠?
第三重泪光:沈家的散伙饭——家庭关系的救赎与成长
沈卓然在散伙饭上对刘丽娜的认可,是全剧最温暖的高光。
他说:“不管你和沈青未来如何,你永远是我的女儿。
”这句话不仅是对刘丽娜多年付出的肯定,更打破了传统家庭中“血缘至上”的桎梏。
刘丽娜的成长是剧中另一条暗线:从被丈夫冷落的家庭主妇,到创业成功的独立女性,她最终以一碗面的温情与沈青和解。
这种和解并非妥协,而是彼此放下控制欲后的真正接纳。
她的故事揭示了婚姻的真相——爱不是捆绑,而是给予对方呼吸的空间。
尾声:人生的答案在泪水中浮现《我的后半生》的结局没有廉价的团圆,而是以“不完美”的真实打动人心。
老苟的葬礼教会我们敬畏生命,沈卓然的婚礼拷问社会对老年情感的包容,而刘丽娜的觉醒则呼吁女性在家庭与自我间寻找平衡。
最终,这部剧的泪点不在于煽情,而在于它撕开了生活的伪装,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圆满,或许正是学会与遗憾共存,在破碎中拼凑出新的希望。
正如老苟所言:“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未曾好好活过。
”而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当下,在爱与尊严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后半生”。
剧里的刘得宝被老婆宝琴使劲欺负。
刘得宝的扮演者周野芒老师是这部剧的演技担当。
周老师和张国立老师的演技,碾压剧里其他所有明星,这部剧如果单给他俩的演技打分,能打个高分,可惜他俩被编导硬塞进来那些剧情拖了后腿。
周野芒老师在另一部8.1的高分电影《爱情神话》里饰演老乌,老乌号称:欧洲国宝——索菲娅·罗兰是他的女朋友。
索菲娅·罗兰何许人也?
她的影届成就大家自己豆瓣。
她有门亲戚也很厉害。
索菲娅·罗兰的妹妹玛丽亚·西科洛,嫁给了贝尼托·墨索里尼的小儿子罗马诺·墨索里尼。
贝尼托·墨索里尼,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
罗马诺 ·墨索里尼,爵士乐钢琴家。
就是说,索菲娅·罗兰是大独裁者幺儿的大姨妹。
咱大中华有娥皇、女英共嫁舜帝的古老传说,被视为“姐妹共夫”古老文化的源头,还留下古老俗语“妻姐妻妹,合适就睡”。
老幺儿睡没睡咱不知道,咱就问宝琴一句:看你还敢不敢欺负法西斯独裁者老幺儿的大姑子的中国男朋友?
担心人家派冲锋队把你突突了。
2025年3月31日,开始追这个剧,看来又要给腾讯视频充回钱了。
剧中刘丽娜扮演者梅婷,1975年生人,今年50岁。
华表奖得主。
刘丽娜的妈妈宝琴扮演者许娣,1958年生人,今年67岁。
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
刘丽娜的爸爸刘得宝扮演者周野芒,1956年生人,今年69岁。
梅花奖得主。
演过林冲。
刘丽娜的老公沈青扮演者佟大为,1979年生人,今年46岁,怪不得弹幕说梅婷和他有姐弟感。
上戏本科。
沈青老爸沈卓然扮演者张国立,1955年生人,今年70岁,剧中沈教授也是70岁。
梅花奖、百花奖、金鹰奖得主。
今天最想查的人来了:沈教授女朋友连亦怜扮演者杨童舒,1975年生人,今年50岁。
梅婷同岁。
剧中护士长估计在48岁左右。
杨童舒很像我的一个高中同学。
没办法,漂亮就是战斗力。
对了,沈青还有个妹妹,沈黛,扮演者王真儿,1988年生人,今年37岁。
南京财大毕业。
跟闫妮一样,学了财经当了演员。
对了,沈教授还有个前妻乐水珊,扮演者邬君梅,1966年生人,今年59岁。
邬老师第1集就领了盒饭,deepseek说邬老师单集的片酬是20万,但她在第1集里的出镜时长实在太短,不知道能不能拿20万。
另外,乐水珊挂掉,照片上墙,据说按行业惯例,邬老师可拿个吉利红包,但deepseek也不知道是多少钱。
王蒙老爷子的作品,如果找到免费的渠道,要看看。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不到人间,怎知人间值得?
虽然《我的后半生》被很多观众诟病,但剧里这个章节中,沈教授与聂老师这段恋情让人看到真正知己一般的碰撞,诗意与浪漫的极致,印象极深的一句话:谢谢你聂老师,是你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辽阔。
在人生暮年,得一知己如此,真是夫复何求?
沈教授对于每一个对象也都是真诚以待,纵然有时候优柔寡断,又多愁善感,却不让人厌恶,也绝非为老不尊之流。
聂老师的告别信非常打动人心,人生不仅仅需要爱情,更有那么多的责任,是无法不管不顾地去爱,这是成年人老年人的无奈。
告别信原文:卓然君:展信安。
千言万语,一到笔触纸上,便缩回去了。
事已至此,我还能说些什么?
事已至此,你还愿意听我说些什么?
我曾经想起你长大的地方,看那里夜晚的星,是不是和你的眼睛一样明亮。
我曾经想去你读书的地方,看那里挺拨的树,是不是和你的性子一样正直……我能吗?
我不能……我本想说,愿陪你看余生灿烂,不惧死亡……但,我是自私的。
我只能跟你分享那些得意欢喜的事情,病痛衰老,我自己留着品尝就够了。
我不愿意你看见我消瘦下去的容颜,只想你记得我尚且健康的模样。
不辞而别很抱歉,我和儿子去国外了。
以信代酒,从此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此别过。
只一句,请你相信,我孱弱的晚年,因为一些和你相处的日子才有了诗意。
对了,那句念白,我想好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来人间,怎知人间值得。
”你觉得好吗?
祝君如意,勿念,勿回!
当黄昏恋照进现实:在《我的后半生》里看见爱的勇气与生存的重量张国立饰演的退休教授沈卓然站在相亲角的那一幕,像一枚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观众心里激起的涟漪远不止于“老年人谈恋爱”的猎奇。
这部改编自王蒙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的剧集,用轻喜剧的糖衣包裹着现实的苦核——当人生进入后半场,爱情究竟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
当暮色中的身影试图拥抱温暖,社会与家庭又该如何回应这份勇敢?
一、当银发族叩响爱情之门:打破年龄框架的情感叙事剧集最动人的突破,在于撕开了“老年人不该谈爱情”的社会规训。
沈卓然在发妻离世后主动走进相亲市场,这个举动本身就充满反叛性:他拒绝成为子女眼中“安稳度日”的符号,也不愿困在“丧偶即孤独终老”的宿命里。
与护士长连亦怜的“病床暧昧”、和女科学家聂娟娟的灵魂共振、同工会主任吕原的性格对抗,乃至对酷似亡妻的乐水珊的情感挣扎,四次截然不同的情感经历,构成了老年人情感世界的多棱镜。
这里没有浪漫化的“黄昏恋滤镜”,而是真实到近乎残酷的细节:沈卓然为追求连亦怜笨拙地学做“520爱心面”,暴露的不是老来俏的可爱,而是独居老人对亲密关系的生疏;聂娟娟因癌症不告而别时,两人未说出口的“再见”,比任何煽情台词都更戳中人心——原来成年人的离别,从来都伴随着生命倒计时的钝痛。
这些场景让观众意识到:爱情从来不分年龄,老年人对情感的渴望,本质上是对“被看见”“被需要”的本能追求。
二、婚姻市场的镜像折射:爱情背后的生存博弈如果说年轻人的婚恋是“风花雪月”,老年人的相亲则更像一场精打细算的“生存谈判”。
剧中,连亦怜提出“婚前房产加名”,吕原要求“婚后掌管财政大权”,乐水珊的“情感补偿式索取”,看似是“算计”,实则是弱势群体在现实压力下的自我保护。
当爱情与房产、医疗、养老等生存议题捆绑,婚姻便成了一场充满博弈的等价交换。
这种现实性最刺痛观众的,是它撕开了“养儿防老”的传统神话。
沈卓然的子女表面支持父亲再婚,背后却对遗产分配耿耿于怀;孙女对爷爷恋爱的调侃,暗藏着年轻一代对老年情感需求的隐性忽视。
剧集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现了一个残酷真相:当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完善,老年人的黄昏恋往往承载着“抱团取暖”的生存刚需,而子女的态度,不过是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
三、悬浮与真实的拉锯:在争议中触摸现实肌理《我的后半生》的争议,恰恰源于它对现实的“部分坦诚”。
一方面,剧中对老年相亲角的魔幻化描写(如大妈们对“教授”头衔的趋之若鹜)、女性角色的扁平化塑造(控制欲强的吕原、恋爱脑的乐水珊),难免让观众诟病“对中老年女性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沈卓然与聂娟娟关于生死的对话、老苟去世后孙宝琴的一跪,又精准捕捉到了老年人面对生命倒计时的尊严与苍凉。
这种矛盾性,或许正是现实的投射:我们既需要打破“老年人谈爱情羞耻”的偏见,也不得不承认,在性别平等、代际沟通、养老保障等议题尚未完全破局的当下,老年婚恋注定是一场带着镣铐的舞蹈。
剧集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而在于让年轻观众第一次认真凝视父母辈、祖父母辈的情感世界——那些藏在皱纹里的心动、躲在退休金计算后的忐忑,从来都不该被一句“都这把年纪了”轻易打发。
爱是终身课题,无关年龄刻度当沈卓然在剧中说“爱情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时,镜头扫过他书桌上与亡妻的合照。
那一刻,观众忽然明白:后半生的爱情,从来不是对过去的背叛,而是对生命的致敬。
它让我们看见,即使在布满现实荆棘的路上,人依然拥有追求温暖的勇气;即使历经失去与伤害,心依然能为某个人重新柔软。
《我的后半生》或许不够完美,但它像一面粗糙的镜子,照见了我们对老年群体的忽视,也映出了每个人终将面对的生命课题。
当我们学会尊重父母的情感选择权,当社会开始构建更包容的养老环境,或许“后半生”才真正称得上是“人生的新开始”——无论70岁还是20岁,爱与被爱的权利,都该被温柔以待。
(
首先,先说男主他爸,所有女性都仰慕我,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广场舞大妈,还是女护士长,还是退休科学家,还是女化妆师……相亲我不用去大家都争先恐后想嫁给我,仅仅因为我是对亡妻好的、退休的大学教授。
其次,老苟。
风度翩翩,合唱团我带的超好,所以我遇到了即使比我小很多但特别爱我的妻子,我的婚礼上和葬礼上随便说几句深情款款的话就让所有女性为我流泪。
再次,男主,我工作好,是家庭中流砥柱,家里有全职贤妻,职场上有魅力女合作人,妻子离不开我,合作人也对我有情,但我为了家庭最后不得不和合作人说拜拜。
最后,亲家公,我窝囊全部都因为我的老婆太强势,我没有一点自由,我虽然没本事挣钱但我也想拥有尊严都怪我的强势老婆,我去寻求自杀,我的老婆离不开我终于对我马首是瞻。
还有男主那个儿子,剧情不多不展开细说了。
还有,这个剧有在刻意丑化女性角色首先,男主老婆,因为一个男保险推销员(可能不是这个职业,忘了),亲了我一下让我心花荡漾,之后就鬼迷心窍一直听他的建议,导致投资失败。
其次,女主他妈,一直插手管这管那,最后还把自己老伴逼到自杀,只能一直认错悔不当初。
还有护士对男主他爸一见钟情,到谈婚论嫁时才知道是为了给儿子一个保障,一个多年的离婚护士长,为了给儿子一个保障,找了一个老头结婚。
后来那个主动去她家的大妈更加无厘头……😅不懂这个故事的价值观,全剧只看到了恶臭。
评分5.4,我觉得4.5都高了。
呸!
看了乐子吧,我边吐槽边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我觉得给七分合理:1.立意好,一堆年青人撒糖玛丽苏的恋爱剧,有谁关心一下老龄社会下老年人的黄昏恋?
2.演员演技在线,国立老师天生就是个文学系的老教师,梅婷负责喜感,而佟大为把对于老爸在老妈去世后不久就步入爱上护士长时的失望但还要小心翼翼地在妹妹,爸爸和老婆三方中拿捏平衡的长子责任感演得很好3.对于喷老先生第二春的我不能理解,苏东坡在爱妻病逝痛苦写下江城子之后不久也扶正了第二位夫人呀。
老先生是觉得护士长善良体贴而付出了真心和情感而且也在开始时得到护士长的回应的相信是爱情的,直到后来白莲花护士长露出了实际的一面…老年人就不配拥有第二段爱情?
就不能寻觅真爱了吗?
连神鬼叨叨的台剧还打了八点几分,这豆瓣上五点几的评分,是怎么回事。
我们这代人也会老去,等我们六七十岁爱人离去后情感陪伴也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价值观不敢苟同,但是真实的可怕
中年夫妻,老公职场精英,高知妻子在家做家庭主妇,本来平静幸福,到了40+,却出现事业和情感双危机,妻子又重新回到职场,这个戏码看太多了。丧偶老年人追求晚年幸福,这个题材倒不是很多见,也挺值的创作,但剧中为了制造戏剧冲突,各种莫名其妙的设定实在让人无语。老头高级知识分子,在老年婚恋市场抢手的像当红流量小生,大妈们的倒贴太莫名其妙。如果说护士是为了给儿子一个未来的保障,提出房子改名的要求,虽然要求过分但还算说得通,但后面的大妈为了死后能合葬而择偶就无厘头了。
好剧!关注老年人丧偶后的生活,贴近生活,各种人物刻画的也很真实。打低分的基本不到30岁,还看不明白这里面的事,家长也都是70后估计,另外收起这权那权的,关心一下进入社会后自己的人权问题吧。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有困境有矛盾有家长里短的琐事,但更多还是家人朋友间相互帮助,看得还挺暖心的
真实的可怕,现实比剧里还要“更上一层楼”
男人是不是七老八十了老伴过世都还要再找一个女的照顾自己衣食起居。。真可怕。。这是传递的什么价值观?!
一整个上头,剧情真实又搞笑,杨童舒还是太强了,她这次的连亦怜又把我给骗了,温温柔柔的样子看着真的完全不像坏人
鸡零狗碎,狗屁倒灶,即奇葩又现实
换个班底蹭热度,能好到哪儿去?
看了一集 每个人都在说 说了八百遍要给刚丧妻一年的老爷子找个伴儿 你的后半生主要是开启第二春?没别的事儿干了?
凑合,葬礼和被抢婚后的合唱挺戳人
剧情悬浮,善良的护士长突然就变成了图房子过户的势利小人,还很多莫名其妙的加戏咖,女儿儿子各一个潜在出轨对象。但是很喜欢刘丽娜目送父亲送鱼后返家,有很多话想说出但也只是踮踮脚多看几眼,想起目送里那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体制内退休的丧偶大爷,相亲市场香饽饽。
还没播看见这个简介就知道是老年d癌终末期了,从导演到编剧都得癌真是不多见,恶不恶心呢?看下导演和原著作者的过往作品,莫名就懂了,不就是有冤大头愿意为两个d癌患者的究极yy买单吗。。呕,呸,tui!!!!
如果换个名字,看剧也没那么尴尬和承前启后
南京话好亲切,妈妈看得很开心。亲家母和玉兰都很好,girls help girls,老太帮老太。
分数太低了,明明是部很好的电视剧,戏剧性和生活感融合得很好,情节设置整体轻快幽默又很现实,再猝不及防地刀那么一下,转折设置突然却也合理,演员刚开始也不太懂为什么要选梅婷和佟大为,并且在妆造上也看着不搭调,等看完全剧,就明白了,演员选得很好,全员演技在线,编剧一定是细腻且有阅历的人,个人觉得至少8分
老头相亲、黄昏恋,还是挺新颖的题材,尤其与老龄化社会联系紧密,不知道有没有搞个政府资助啥的。老沈的四个相亲对象,最喜欢吕大妈,虽然控制欲强点,但还是很善良很直爽很勇敢的,是最接地气最适合一起生活的人呀!这个单元也是最热闹最好看的!尤其宝琴和吕大妈一起叽叽喳喳闹闹腾腾。但最喜欢的女性形象是彭阿姨,该努力努力该放弃放弃,执着但无执念,豁达且通透,有岁月静好也有市井烟火。以及,这到底是男频戏,老沈和沈青真是亲父子,男人至死是少年,花心的少年……
不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