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纯粹是一部噱头十足的电影。
如果是对时事新闻不感兴趣的观众来看,完全会是一种折磨。
片中没有任何实质性揭露,东一段西一段,充斥着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
看不出来阿桑奇究竟是在从事何种工作,也感受不到他处在何种险境当中。
尽管维基解密公开斥责此片是“不负责任、观点相反和有害的。
”但我们依然看不出来导演究竟想要表达何种立场。
Brave souls. 无论根据哪个版本,我都理解到了世界还是需要brave souls的,无论在哪个年代,对抗暴君的只要方式还是需要激起人民的愤慨,让人们理解到无知的可怕性! 这一点又何其难呢,总觉得自己只要做好应该做的就好,但是你所知道的如果是别人让你知道的,那么也就等于你什么也不知道去。
具有这样勇气的人还是少数,所是值得尊敬的。
没有国界,也就没有战争。
不少人期望看到一个技术天才,却发现自己看了一个骗子,有点常识好吗,这才是真相,真相就是这哥们本质就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一个企业家,创业哪有没谎言的?
本尼演的很好,很符合邪教教主的气质,不合群,超级自我,有感染力,大忽悠,太合适了。
还有就是这电影是书改编的,作者就是个骇客,技术狂年龄大了就会对技术什么的没啥可说的。
影片描写了“维基解密”创始人朱丽安阿桑奇的传奇故事,本片大部分在比利时拍摄。
片中大量描述他们创办网站的过程,前面拍摄的很混乱,几乎没有什么镜头可以吸引大家看下去。
看过本片后我觉得阿桑奇本人在片中其实并不是主角,反而丹尼尔是主角的感觉,丹尼尔是主角最好的朋友,共同创办网站的伙伴。
影片对他描写的很多,比如和女友的恋情还有他父母的描写,反而对应该的主角阿桑奇作大量的描写才对。
影片的名字第五阶层,寓意为贵族、中产阶级、新闻记者等,重要阶级的精英人士和阶层等,或者指科学家或工会。
黑客也成为了新兴的一股力量,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个时期是黑客振兴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成功是注定的。
时代造就英才,英才也需要实力。
翻滚吧,我们少年们!
电影刚上映的时候只见伦敦地铁站里铺天盖地的海报,看到一头白发的男主角脑海里蹦出三个字:阿桑奇。
不得不说,卷福哥惊人相似的新造型是吸引我兴致勃勃涌进影院观看这部片子的直接原因。
像我一样对英剧福尔摩斯印象深刻的影迷也许会因为同样的原因看到这部见仁见智的传记电影。
也正是这部影片,给了我想要奋笔写下些什么的冲动。
并不多见的拍摄方式,有点像Argos(《逃离德黑兰》)。
影片是根据和阿桑奇一起合办维基解密网站那哥们儿写的一本叫做《Inside WikiLeaks: My Time with Julian Assange at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Website》的书改编而成。
立场性很明显,最终大概是否认了阿桑奇。
非常巧妙地为美国政府扳回一些立场。
梦工厂出品,暮光之城的导演,这一些仿佛看起来并不协调的组合。
配上惊人的特效化妆,演员入神的出演直接撑起了这个惊心动魄的热点事件。
总的来说是一部非常冷静的电影,对于新闻政治不感兴趣的人算得上冗长(大概有两个半小时)。
节奏感有点《让子弹飞》的调调,高潮高潮高潮结束(也可以说有点飘忽不定没什么节奏),对我来说挺来劲的。
比较奇特的是,我分明没看出什么催泪的情节但当电影快结束的时候眼泪自己就掉下来了。
感觉像是身体自动对影像做出的反映。
跟《乔布斯》不同的是,虽然它也在讨论一个与众不同有点跟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可是尖锐程度和那种骨子里的异常绝对跟乔布斯不在一个量级。
可能是演员本身气质的衬托,看完对人物感觉奇妙极了。
就是那种你要么爱他,要么恨他的人。
很难去中立地评判。
最难得的一点是它讲述的是一个刚过去不久的新闻热点话题和人物,涉及面之广牵扯利益之多难以想象。
敏感话题、人物传记(且尚在世的人),真实事件,每一个元素都在给电影增加难度以及可看性。
记得到尾声的时候一个白宫高层类似希拉里身份的女议员有一段自述,她说,在她人生的这个时刻,她感到无比的困惑。
究竟历史会如何评判她所经历的这一场风波。
颇有一种超前感,视角独特且鲜明。
或许这也正是《The Fifth Estate》想要带给我们的,走出影院后的思考:一个人利用网络单枪匹马直面世界。
究竟是对人权的捍卫,还是个人主义的夸大。
所有的一切,留给我的是关于真相的困惑。
首先关于评分,电影本身是三分,很一般的电影。
多亏了缺的表演,给它加了两颗星,但是,缺的出场 太 少 了 啊!!!
所以怒减一颗星!!!!!!!
总合四星其次,其实传记电影我没有看过多少,看过的像《乔布斯》啊,《希区柯克》啦都不算什么好电影,这部也是。
也许因为是传记片要保持事实真相,少了很多drama;也许就是因为拍得真不好。。。
总之有生硬和错乱的感觉,常常都在神游,所以写了一篇神夏对比截图神游脑洞(应该算没有剧透)>http://www.douban.com/note/329205948/而再一想,《社交网络》好像也是传记电影??
那么《社交网络》真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传记片,原来传记片也可以拍的很好。。。
还有特效真不算走心啊,是故意体现出那种超脱真实的感觉还是怎样,老用那个空间说事儿,怎么有点像小学生用比喻句写作文。。。
最后,这个电影顾及到了很多方面的视角,把很多人的想法与立场都表现出来了,但电影本身却没有一个立场,所以感觉很分散。
我认为,a good story teller,总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视角或是观点。
而这部电影没有做到这点,它只是勉强地按顺序讲完了一件事,with 过长的开头和仓促的高潮与结局。
说到这部电影的无法剧透性,是因为没有什么好的剧情可以透,没有什么exciting的转折或结局可以让我记住并告诉他人。
也许解救线人那里算一个,但是与主线没什么太大关系;也许最后结局算一个,但是节奏不太对让我一直在出神,然后就到了独白那里,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总之本尼是电影一大亮点,大表哥也是小亮点啊(其实我是来看长相的吧。。。
)所有演员都演得不错,除了那个丹尼尔,真的 超 级 讨 厌 他啊!!!
以我浅显的理解视角来看,J以他的人生价值观在做意义的事,他成功了,他也引领了,他也很孤独。
他信任了桑,桑起初很是激动获得了真相的成就,有意义的事。
但是,桑和J在宗旨上起了冲突后,开始怀疑J,说J的坏话。
拿他对J的童年了解,家庭来分析他。
桑和J的宗旨没有对错,桑说的对,线人的生命和信任是最重要的,但是这段桑J的合作关系中,桑最后销毁所有的东西确实是背叛,而J说你被解雇了也很伤人,说桑是FBI也很偏激。
这不是一个谁错谁对的电影可能是因为本尼的一头帅气银发,再加本尼convincing的语调,像忽入神夏一样烧脑。
此外,电影又引起深思,权利掩盖了很多恶的事情,虽然看不太懂,但是感到颤栗,无辜的人死于阴谋。
真是个让人纠结批判的故事,让人纠结批判的情谊,到桑最后对J性格的臆断:only someone so obsessed with his own secrets, could have come up with a way to reveal everyone else’s. 我不同意,J并不是在以揭露其他人的秘密为快感的,J是认为自己揭露了不正义,告诉大家掩盖的真相,告诉大家政治的炮灰,无辜的人民不必死去而已。
卢平的话意味深刻,most story start at the beganing. 是一个新纪元,本尼演出了伟大的人的内心的孤独。
他的话非常inspired.
第五权。
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新闻产业横空出世,载舟覆舟,成为无冕之王第四权。
本片就是讲,WikiLeaks是第五权,朝阳产业。
在我看来很新奇的一点是本片的题材是如此的当代。
对当前的重大事件我很难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就好比,讲二战我就知道盟军是正义的,但伊拉克战争就不好说了。
对WikiLeaks和创始人Julian Assange,各方看法并没有盖棺定论。
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我仍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要得到一个完整的结论,尚需时日。
我可以接受电影以911为背景,讲普通人的生活。
但对还活着,并活跃着的公众人物用影片进行评价,我对其客观性和全面性就有怀疑。
也有评论说本片对Julian Assange的评论已显过时。
呵呵呢。
本片讲述了WikiLeaks发展的重大事件。
开始时比兴,先小打小闹让大家熟悉一下流程,之后迎来war log泄露的高潮。
切入点是被Julian迷倒的程序员Daniel毅然加入WikiLeaks,被伤透了心后掀桌走人。
所以也有人说本片堪比失恋的伤心情歌呢。
我觉得有趣的一点是影片里的矛盾在伦理层面。
精英阶层垄断信息,那我公布一切就是劫富济贫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
可是公布一切是不是也有其代价?
Daniel的观点是,你披露所有war log,你会弄死敌后特工的,你几母几啊!
Julian的观点是,不做删减改编是我们对信息提供者的承诺。
意见发生分歧时,两个人的做法都是找最高指示,在本片情景下即组织的最初目的——“要知道,我成立这个机构,就是为了xxx啊。
”两个人代入的xxx不一样而已。
这个逻辑倒很简单啊,只要跟公理攀上关系我的观点就不证自明了。
引用圣经或者语录是不是同一个思路。
实际上发生的事情是,全部war log还是被公布出来。
Julian Assange的观点是,并没有任何事实证明任何一个特工/信息披露者,受此影响遭到迫害。
他认为war log的公布,利远大于弊。
影片本身要给大家生动形象的展示反方论点,就拍了段在埃及工作的无间道受到war log披露的影响,演出一段极速危情,逃出生天的桥段。
我不喜欢这种安排,因为我觉得这种最后一秒钟逃脱的剧情完全是编剧想要操纵我的感情,摆事实讲道理多好,干嘛要哭闹和上吊。
最后想说片头的蒙太奇带感。
从石板上象形文字一直到报纸上“铁达尼沉没”,再到电视屏幕上推倒柏林墙,再到平板电脑上奥巴马夫人一袭白裙。
科技改变世界。
世事变迁,重大事件里当事人心跳却一直真实。
不管文字用哪种介质承载,薪火相传,才有了文明的今天。
当初听说这部电影是因为卷福,下载了看也是因为卷福,其中还有一点是因为维基解密,这个网站名声也很大,爆料了几十万份秘密资料。
看完整部电影,有几句话印象深刻,一是,给他一张面具,他就会告诉你真相。
这句话就是真理,在生活中不能随心所欲,于是在网络上宣泄。
你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脏话,到处不停的谩骂,但是他说的不是真相。
而是自己痛苦的喷发。
人需要一个面具,面具会给人安全感。
梁朝伟说自己喜欢演戏,那是因为他演的时候,不会把角色当做自己,可以在角色下面肆意的发泄压抑的情绪。
很多好角色也是戴着面具,一个是希斯莱杰演的小丑,惨败的妆,血红的伤疤,乌黑的眼,绿色的西装,看似混乱的举止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过去。
这个角色被他演的登峰造极,无人能出其右。
说说这部电影,我觉得看过的人很少,它不像一般电影那么吸引人。
如果你不看人物,单看电影里或者说真正披露的真相,by the way,里面爆料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单看这些机密文件的公之于众,也足够让人震撼的。
这部电影是根据丹尼尔的书改编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是维基解密的创始人之一,不过与朱利安阿桑奇不知为什么闹僵了,所以在书中把朱利安写的有点不堪,把它写成了自私的,名利心很重的,不在乎其他人的人。
在电影开拍前,阿桑奇就给卷福写了信,劝他不要接演这部不真实的书,所以在电影最后,卷福对着观众说了一段话,说你看到的不是真相,如果你想要知道真相,必须自己去追寻。
这段话也是导演为了显示自己没有用偏颇的观点来看电影,而做的一个解释。
这个世界有很多龌龊的秘密,维基解密披露了一部分。
你会发现,几乎不是政治就是财富。
最神秘的,也是最残酷的。
结论是,值得一看。
“没人会告诉你真相,他们只会告诉你观点,如果你想知道真相,要自己去寻找。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像公开课《公正》里那个两难的火车司机,在紧要关头,要选择哪条路,而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会有人站在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的至高点上把你骂的狗血淋头。
我想,这就是朱利安和阿桑奇的选择难题。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无法去评测谁对谁错,我们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做我们认为对的事。
看这部剧,我其实思考得更多的是关于隐私,我们在不面对公众社交的一面,都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想法和做过的事情,在电影里,大了说是泄密后人的生命,从小了说,是外交官在背后对别国领导人的评论被人知道后的尴尬。
我们能够容忍自己不想被外人道的东西公布在世人面前吗,像被扒光了衣服。
有一元论的人会说,你不做,谁能把你怎么样,可是,我们产的并不只是做的错事会被人发现而导致的道德谴责和法律上制裁,有时,只是我们自己会想想的可能龌龊但对别人无害的小心思,如果这些也都会不加节制被别人公布出来,就像在家里看A片被警察抓,这个世界还存在信任吗。
记得刘慈欣写过的一个短篇科幻,大概意思是有人发明了时间回放器,任何人都能看到你做过什么,不再有隐私可言,最终,这个世界再没有恶,但,人类的文明很快就灭亡了,因为,人类的文明本来就是建立在思想的多样性上,就像没有地狱做对比,哪能感受到天堂的快乐。
what the hell?!
拍得太乱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相不可能用电影形式告诉大家。以杀戮为代价的真相我宁愿不想知道。
该是有污蔑的成分(电影结尾有暗示),但本片作为一部惊悚悬疑片做的不错。有快节奏,有应景配乐,也有适当炫技。问题在于康伯巴奇的阿萨奇并不出彩。同时电影承载的东西太多,有对新闻业未来的想象,有对公平自由的追求,也有价值观冲突时的抉择,都只是蜻蜓点水。但是,电影始终支持着勇敢者的行为。
新加坡航空上看的,非常精彩!
想要逼格很高不想却是个ED
前半段簡直是又無聊又混亂,好在後部分塞入大量信息填補,是個流暢的電影,也是個被阿桑奇否認的真相
勿忘初衷
他是一个能颠覆世界的人吧. 看完这电影我似乎更喜欢计算机.. 电影里的 hacker真是太NB 了. 完完全全的偶像啊
Geek用的都是Thinkpad,记者用的都是Mac
人家一被子干过的事儿那么多你专挑最不风光的拍,人家长那么帅你非要化妆师把演员往最丑里化,梦工厂你这司马昭之心实在是太没品。【要不是为了那几个酱油真想打两星
阿桑奇应该不记得能力越大 责任也越大 反倒我大的容不下社会 成为反社会型人格了 不考虑特殊身份家庭们的处境 跟独裁有啥区别
有点空泛
BC爱演怪人 这次却演了个饱受争议并且还在世的人物 我想这并不明智。影片所呈现的只是某一观点想要呈现给我们的 政治性意味太强 拍得也乏味 说到底 其真相究竟如何不是当事人谁也不知道。权当是无聊消遣 看过就算了吧。
该突出的点没有突出 开始讲道德 康博巴奇演的太累了 导演想要的东西太多了
从别人口中得知的真相,永远是他们个人理解的版本。想要知道真相只有自己去了解,所以就是这部电影,一个理解的版本。电影本身很零散,想表达太多,反而有点无所适从。就看看Daniel Brühl和Dan Stevens就很满足。不得不说阿桑奇本人要比卷福帅很多……
一般
感觉剧情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电影是不错,可能翻译的问题也很大。很乱很晕。这片子最好看前先去了解一下维基解密的历史会比较好。
影片给人一种很杂乱的感觉.很多东西都没有理清楚.导演的分镜头做得很不好.不知道是不编剧的原因.明明是传记片的定位.拍出来却不像是人物传记.倒像是维基解密的发展史.丹尼尔对剧情的导向性过重.而不是作为一个视角来衬托阿桑奇的传奇色彩.影片除了表现维基解密的创举和勇气别无其他.人物符号化成为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