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叶问2:宗师传奇

葉問2,叶问2,Ip Man 2,Yip Man 2

主演:甄子丹,洪金宝,熊黛林,黄晓明,樊少皇,郑则仕,敖嘉年,杜宇航,达伦·萨赫拉维,释小龙,任达华,郑家星,陆梅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10

《叶问2:宗师传奇》剧照

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2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3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4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5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6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3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4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5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6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7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8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19叶问2:宗师传奇 剧照 NO.20

《叶问2:宗师传奇》剧情介绍

叶问2:宗师传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叶问(甄子丹 饰)携家眷来到香港,艰难度日。叶问开武馆宣扬咏春拳术,但无人问津。某日,黄梁(黄晓明 饰)登门拜访,比武之后,甘愿携一班兄弟,拜在叶问门下。黄梁因故与洪拳门下斗殴,结果被捉。叶问来救,却巧遇昔日对手金山找(樊少皇 饰),两人冰释前嫌,却不想被洪拳掌门洪震南(洪金宝 饰)拦下,以致众人被警察(郑则仕 饰)拘捕。洪震南提醒叶问,欲在香港开武馆,必须接受各大门派挑战。于是叶问单刀赴会,最终与洪震南对决,不分伯仲,叶问因拒绝缴纳会费,而遭到洪门寻衅滋事,以致武馆被关。背地里,洪震南替英国警察操持华洋比赛,但始终未有报酬,深感不平。拳击冠军龙卷风来到中国,在比赛现场中侮辱中国武术,打伤中国拳师。洪震南挺身而住,血溅现场。为了中国武术的荣誉,叶问接受了龙卷风的挑衅,为民族大义而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两个小洛特立花登青春备忘录第二季青春野蛮良医第一季拜托了!大侠这就是英格兰因子8号守护猫娘绯鞠第100个新娘肇事逃逸俘虏终极突破疯城记第一季逗爱熊仁镇致命失职谁杀了莎拉?第二季金科长狂热偷天换日在盛夏等待特别篇越狱特别篇:最后一越交火碎梦老爷车平摊公寓第一季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亡灵召唤我的平凡爱情疫情惊魂高斯电子公司明日香工高进行曲

《叶问2:宗师传奇》长篇影评

 1 ) 叶问2

真的很不错 比叶问1 里的打斗场面更多 最后打过英国佬的那一霎那 感觉很兴奋!

 2 ) 三问《叶问》2

为啥老是自居弱者 电影里的外国人一挨揍,电影院里就有人鼓掌,还大叫“好!

”。

虽然说揍外国人让人解气,可心里还是挺为我们感到不值的。

“中国人打败外国人”是我们喜欢的戏码。

霍元甲打,要看。

陈真打,要看。

苏乞儿打,也要看。

看过叶问在第一集里打还不过瘾,现在到了《叶问》第二集了,还是要看得很。

那边美国人喜欢看“美国人打败外星人”的戏码。

美国人用高科技武器打败外星人,拯救了无数遍地球人;我们这里只是用肉拳头打败地球上的外国人,挣的只是一口气。

这笔帐怎么算我都觉得不划算,似乎人家的比我们境界大。

而且这种境界,还在渐渐拉开。

不管是“中国人打败外国人”还是“美国人打败外星人”,其实都是“弱者打败强者”的模式。

但是美国人早就看腻了“弱者打败强者”的童话了。

于是出现了“外星人打败美国人”的故事。

比如像《世界大战》那样的,美国的现代武器根本不是外星人的对手,美国人几乎就被外星人打败了,地球几乎就被外星人征服了。

最后拯救世界的不是美国人,而是地球上的“污染”。

被外星人打败,美国人无所谓的。

但是能想象中国会有这样一部“外国人打败中国人”的电影吗?

受不了吧,为什么受不了?

就像阿Q不能让别人说自己头上的疮一样。

其实也可以这样编剧,中国人几乎就被外国人征服了,幸好中国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外国人呆不下去了,中国“逃出生天”。

还有一种“外星人打败美国人”的故事,比如《第九区》。

这回干脆让外星人扮演起了弱者,然后外星人起来反抗强大的地球人。

打败地球人,逃出生天。

啥时候我们也当回强者。

我们挣了口气,外国人挣了啥 整部《叶问2》,其实反面角色严格的说只有两个。

一个是贪婪的洋警司,一个是脑残的洋拳手。

洋拳手不加掩饰地鄙视、污蔑、挑衅中国人,是个毫无教养的洋流氓,一看就欠揍的那种。

但是他也就是一个粗人,更坏的是那个洋警司。

洋警司以权谋私,无恶不作,能欺压中国人的地方他从不放过,而且整个比武闹事的事件也都是他一手挑起的。

一看就不得好死的那种。

最后,洋拳手被叶问揍趴下了,可是洋警司呢?

他是被英国人自己带走的。

所以这部电影虽然“中国人打外国人”打的很热闹,可是最后主持正义的还是英国人。

君不见,洋拳手的脑袋被叶问夹在裤裆里狂捶,可那个裁判就是不停止比赛,估计拳击规则里完全伏地才算击倒,身体一部分没有伏地就不算击倒(洪金宝就是这样死的)。

直到叶问放下洋拳手,裁判才呼地冲上去读秒,最后还宣布叶问获胜。

这个裁判不偏不倚,只忠于规则,果然公正。

君不见,最后叶问絮絮叨叨说了一大通难懂的道理,还要有人同声传译。

可台下一干英国听众正襟危坐,没一个开小差、打哈欠、挖鼻屎的。

最后还要起立鼓掌(当然有一个愤然离场,权当他是实在叶问说的太久,他上厕所来不及吧),果然绅士。

君不见,由于肥波检举揭发成功,洋警司被洋警察们自己带走,临走时还声称“你是我们英国警察里的败类”。

(这时观众好尴尬,鼓掌好还是不鼓掌的好?

)洋人在洋拳手和洋警司身上丢的面子全都找回来了。

果然法治。

据说叶问在香港没有和英国人打过架。

这个故事是编出来的。

那么为什么要编这个故事?

就为了让中国观众YY一下“中国人打败了外国人”?

叶问打败了洋拳手,充其量挣了口气(就是所谓的尊严),那么英国人挣的是啥?

为啥叶问话那么多?

叶问的故事其实很老套,先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然后再把人家打得惨不忍睹。

一言以蔽之——“奥特曼模式”。

只不过“叶问”撑得长一些,铺垫得足一些。

多少年来,来自M78星云的奥特曼家族为了地球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怪兽进行了坚持不懈、毫不妥协而又卓有成效的斗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只不过每次战斗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往往被怪兽揍得满地找牙之后,小红灯一亮,开始发飙。

只是奥特曼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聋哑人,他几乎不会说话,仅凭眼神与人类交流。

每当打败一个怪兽之后,他表情凝重,没有一句话。

拍拍身上的灰尘,伴随着一声坚毅有力的“ZHA!

”一跃而起,消失在天空之中。

#走的酷酷滴。

# 相比奥特曼,叶问却有很多话要说,全然不顾已经鼻青脸肿。

好像过去的动画片,结束之后出来一个人物,说今天的节目告诉了小朋友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无非要团结友爱,不能说谎云云。

整部电影,通过洋警司和洋拳手两个反面角色,一直在煽动这样一种情绪:洋人是欠揍的,洋人是不得好死的。

但是后来的洋裁判、洋绅士和洋警察也说明了人家也不都是流氓,也是有讲道理、负责任的人。

中国人也不能陷于一种被迫害后的复仇妄想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白人出来中和一下情绪。

于是,叶问讲话了,听了半天,总结了一下中心思想:打架是不对的。

那何必打呢?

以后能不能别打了?

 3 ) 這針過期雞血還能再打多久?

托ED2k的福,總算跟上祖國人民的步伐看了《葉問2》。

甄叔前些年去了好萊塢又回來,在打片上總算修成了正果,要說重振了大中華地區的功夫片也不過份。

尤其是和洪老爺合作的幾部片,從《殺破狼》、《導火線》到《葉問》,綜合格鬥是打得拳拳到肉,傳統武術也練得一絲不苟,煞是好看。

《葉問》作為中國武術一代傳奇,本身又是李小龍的授業恩師,當然大獲成功,甚至都有引得其他片商眼紅以致慫恿廣電打壓一說。

頂著前作大賣的光環,《葉問2》的陣容就更為華麗了:洪老爺不單祗繼續擔任武指,也將有跟甄叔對打的戲份;除了洪老爺的洪拳,其他各門各派也都有跟詠春對決的機會;秉承前作優良傳統,本作也會繼續展示葉師父以一當十的絕技……怎麼看都覺得跟前作相比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鐵桿擁躉,當然得要第一時間一睹甄叔的風采。

然而——嗯,“然而”之後才切入正題——這片就讓我大失望了。

雖然打戲都差強人意,但是這劇情也太雞血了吧?

即便是對於看打片從來不顧情節只看打戲的我,這劇情也太雞血了吧?

雖然我都能想像——後來也從祖國人民那裡求證到了這一點——葉師父絕地反擊車翻了英國拳王的時候,每個場次的觀眾必定都會熱淚盈眶地起立鼓掌,同時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心中激盪著無比崇高的愛國情懷……“愛國武術家痛打白人大力士/拳擊手”的段子自清末開始流行至今已經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了快一百年了,如果單論其中所包含的那種美好願望的話,就我所知甚至能追溯到“李太白醉草嚇蠻書”那個時候。

其中心思想是:蠻夷韃虜每過一段時間,就能通過基因突變生個把能人異士出來,要么就是會拽幾句文,要么就是能打幾手拳,總之有那麼點能在蠻夷中鶴立雞群的功夫。

然後這些變種蠻夷就被送到天朝上國來挑戰,不是出言不遜,就是設台打擂,一言以蔽之,找抽得很。

英明神武,勇敢勤勞的天朝人民當然不能容忍這種目中無人的自我炒作行為,於是乎毫不客氣,派出我國的各種高級人才,彈指間,強虜灰飛煙滅,保障了天朝社會的充分和諧。

不過,“李太白醉草嚇蠻書”和“霍元甲怒打白力士”細究下來,內涵其實大不一樣。

李白所在的盛唐之時,當真是四夷賓服,萬國朝宗,在國際上橫得跟現在的美國一樣,羞辱個把外國使節就是日常娛樂。

霍元甲那時候呢?

外憂內患雙管齊下,官修歷史都寫道:“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人民便盼望一個“大救星”,哪怕只是在精神上出口惡氣也行。

這個時候四處羞辱中國武師的蠻夷力士和霍元甲的出現,簡直是歷史的必然,充分迎合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自然是大快人心,有詩為證。

從此,“愛國武術家痛打白人大力士/拳擊手”的敘事模式就定了下來,愛國青年打了這針雞血,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恨不能自己在街上拖一個洋人過來痛毆一番而後快。

常言道“SY強身,YY強國”,YY不死人家,自己高興一下總行吧?

但是這種先為人羞辱而後再報復的情結,已經不是盛唐時候那種睥睨天下的自信,而是蛻變成一種家道中落的自卑了。

這樣的一針雞血打下去,見效倒也迅捷,只是這種偽高潮來得快退得也快,最後留下的還是骨子裡的自卑感罷了。

前年的《霍元甲》、去年的《蘇乞兒》、今年的《葉問2》,無不是這針百年雞血屹立不倒的明證。

怕的不是雞血,哥對雞血免疫。

可怕的是以後拍電影還繼續走這路子,功夫片就算是毀了。

各位打片導演行行好,以後還是繼續拍熱血暴力警察打犯人吧,別挖那廉價感動的墳了……是為記。

零散吐槽:金山找在《葉問》港版不是被日本人一槍了結了麼?

香港同胞看的原來是鬼片……彭總對此的評論是:我們看《終極無間》不也是個平行空間科幻片麼。

葉太太喜得貴子都不想打擾問哥練拳,我不禁想起了那些為了正常教學秩序都不去參加父母葬禮、不去醫院看自己病重孩子的模範教師們。

其他模範事蹟請大家自行補充。

沒想到釋小龍已經長成一個不說我都認不出來的龍套角色了。

其實編劇想說外國人不光打不過我們,而且還無腦。

從始至終堅持戴拳套比賽說明了這一點。

聽到那歐巴桑反复問問哥“葉師傅今天還是沒收到徒弟呀”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趙先生你又來建設國家呀”……

 4 ) 气节仍在,略逊于第一部

因为发现叶伟信导演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决定去看他导演的《叶问II》。

前面的戏比较一般,看的时候总觉得没有第一部镜头流畅干净,而且黄晓明的表现不是很上路,跟第一部的樊少皇、任达华没得比。

还颇为抱怨,镜头晃啊、没黄飞鸿好啊什么的,可到后来我只一心希望叶问能把那个外国人痛K一顿。

最激动的地方就是叶问回忆里那句“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

”看的时候哭了。

问哥那种淡定从容让人在剧情紧张的时候有安心的感觉。

洪金宝真是身手灵便,戏也很稳。

任达华、樊少皇戏太少了,但都很不错。

特别最后佛山四小龙那里逗死了。

那个拳王,有些不够瞧,叶问打他费那么大力气,说服力欠了一点。

总之,打老外,有民族气节,尊重武术。

这样的电影题材很多人都会喜欢,更是我这个动作电影迷的大爱。

希望这类电影继续下去,不要被《无极》、《十面埋伏》那些囧里格囧的动作大片所代替啊!

 5 ) 大英雄,小男人

《叶问2》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虽然故事稍显平淡了些,但是扎实的人物塑造和漂亮的动作戏相当出彩,使影片整体水准较之第一部有增无减。

作为国产电影的续集,又是以和洋鬼子打擂这样的滥桥段来作为核心剧情,确实有太多理由让大家表示质疑,但是《叶问2》最终还是成功突围,一路稳妥走到最后,得到观众的一片掌声。

我个人觉得《叶问2》能够出彩,几乎一半原因是得益于人物塑造上,延续第一集,续集里依然坚持不遗余力地将叶问的形象往寻常人的路子上做,一个谦虚、谨慎、善良又顾家的男人,而不是动不动就出头的莽撞英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场黄粱问他,能不能一次打十几个人,他说,最好不要打架,黄粱逼问,要是真有十几个人要打他呢?

他说,跑。

但随后我们就在鱼档的戏里看到了叶问以一抵众的场面,武侠里,以少林为代表的各路英豪,也常常会教导弟子,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持强凌弱云云,但是都不如这一个“跑”字来的真实、舒服。

故事上,虽然新意无多,但是节奏控制的比较好,那么多场打戏,完全没有给人情绪断裂的感觉,人物态度的转变也都四平八稳,不突兀。

唯一的缺憾是,打擂之前叶太生孩子,这桥段有点俗得令人发指了。

再有就是影片的台词很精准,除了郑则仕“爆料”一词引来一阵并无恶意的大笑,片中鲜有与年代脱节的雷人词汇出现,更难得是,作为一部很“慷慨激昂”的片子,片中台词处处收着,将说教的意味降到了最低。

叶问传授黄粱关于中国武术的要义,完了问他明白吗?

到了黄粱这边,不是若有所思、郑重点头,而是滑头地接了一句:我在想。

大家一笑,大义隐于幽默之下,完全没有粘腻的恶感。

尤其擂台结束,叶问的访问,干净利落,既契合了人物本身的气质,又没有因为刻意强调而将之前积蓄的感染力削弱,棒。

影片的重场戏有叶问和洪震南的圆桌比武和与英国拳王的擂台赛,相对于前者比较单纯的动作戏,后者因为情节过于常见而更难处理一些。

霍元甲、黄飞鸿,中国观众对于民族英雄痛殴外国佬的故事个个耳熟能详,但是叶问打败英国拳王的那场戏还是具有极好的感染力,因为叶问那一刻并没有被神化,洪震南被打死的镜头交叉剪辑进来,表明他更多的是出于对人的敬重和惋惜而出手,而不是空空大义,当他一番陈词之后,一干英国人起立鼓掌时,还是有人甩身离去,这些细节都很真实,使人而为人,方能动人,此话非虚。

最后说一下表演,不得不说甄子丹的表演真实越来越纯熟,把握角色的能力也超越了一般武打明星的水准。

我个人看甄子丹,总觉得他是个戾气过重的人,板起脸来扮酷耍帅,演狠角色都不费吹灰之力,要演一个慈眉善目的隐世高人,还是有难度,不过这样的担心被证明多余了,即使在片尾看到叶大侠真身,你也不觉甄子丹的形象与之相差太多,至少气质上,很贴近了,我以为,在甄子丹众多影片里,叶问一角,或可垂名。

 6 ) 叶问——你的伟大我永远都懂

虽然说知道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虽然说知道电影中的格斗套路一直都是坏人先占优势然后好人反败为胜,但每每看到正义胜利的那一刻,激动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近代历史中伟大的中国武术人:霍元甲、黄飞鸿、叶问、李小龙……还有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探索武术的真谛,力行民族的修德,在暴力之中弘扬一种非暴力的人生态度。

你认为分胜负重要,还是回去和家人吃饭重要?

勿以为选前者的就是真男人,勿以为选后者的就是假女人。

恰恰在一种柔性与母性之中,你能体会到克己与包容。

从前练功,清晨五时,必在操场等待师父与师兄弟。

童年的时光,天真淘气爱玩,追求一种好胜心,追求一句师父的称赞,追求一套拳完整流畅,追求一套剑行云流水,追求练会侧空翻,追求每天练完后吃一顿可口的早饭然后去上学,追求六年如一日的痴迷以至于在上初中时还念念不忘师兄弟们。

大学时也练过,但终觉时间、精力和身体之间的矛盾性,最后慢慢变胖,变慢,变瘦,变无力。

但还是常常会去拥抱一种醉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构想一个江湖,江湖中有一个我,我将经历一个如何传奇的故事,在一个怎样的背景之下。

理想或者说历史都有一种魔力,一种不断激励人的力量,也会渴望开着武馆,回家淘米洗菜,帮邻居晒被子,照顾失忆的朋友,尽管现实中你的生活可能是一种很平俗的状态。

大师和高手的区别可能不在于拳脚,而在于其一拳一脚之中是否饱含哲理。

追求气息,追求内外合一,实质都是在追求拳路与精神的统一,一招一式是否伤人,伤人到何种程度,何时致人毙命,何时留三分力,你能懂的即是武术,你不能懂的即是理想。

 7 ) 叶问是种形象

看完《叶问2》8个小时之后,我对男友说,咱们再把《叶问》翻出来重看一次吧,他变得有点困惑,反过来问我,你为什么保持激动这么久?

仔细想来,不是因为甄子丹长得漂亮,打得漂亮,不是因为叶问其人其事激动人心,统统不是。

甚至,同样的故事,冠以其他人头上,我也会激动依旧。

叶问的形象满足了我长期以来的精神诉求:越是真正的高手,大隐于市,越是最为低调平静的那个人。

当太多人将自己的生活重心设计为展示的时候,我们以所谓地位、金钱占有量作为成功的标志,却不再静下心去评判自己是否还有真正的幸福感。

占有再多的物质意义何在?

除了挥金如土那一瞬间可以拥有短暂的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快感,之后则是无尽的虚无。

满室仓惶还不如一贫如洗。

而叶问的形象,即使最窘迫的时候依旧觉得挺拔。

在叫嚣的周遭中,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强大,却不会刻意展示,那样的光芒才让人折服。

对于这个世界,时常觉得疲惫,觉得与世界的绝大部分交往依旧构成困难,觉得自己笨拙无措。

叶问的形象,叶问形象产生的共鸣,至少让人心里觉得温暖,原来那么美好的向往依然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领袖。

 8 )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一《叶问》其实不该有2。

虽然电影很精致,无论50年代狮子山下的风情,还是武打场面的气势;无论是对人物微表情的精彩演绎,还是导演对观众民族热情的火辣挑逗。

虽然丹哥的叶问,依旧人淡如菊。

尽管挥去了“锦衣”的华彩,一袭长衫掩住了美胸,但爱煞他淡定的眼神宛若静水流深,还有打架时酷酷的表情,让人觉得被他揍上两拳是多么幸福的事。

故事设定在1950年,47岁的丹哥演绎57岁的叶问,虽然青春焕发的脸上,没有写上岁月的痕迹,但那种中年男人的负重感,却渗在眉宇之间。

虽然洪爷的武打设计很精彩,光是“圆桌比武”那场戏,就值回票价。

如果说《杀破狼》中展示的是技巧与力量的碰撞,丹哥和洪爷二度交手,演绎的是传统武学的内涵,丹哥的刚柔并济和洪爷的渊停岳峙,一派宗师风范。

然而问题是,这还是叶师傅他的人生吗?

二据说《叶问I》的主题是生存,《叶问2》的主题是生活。

影片在“生活”二字上,确是下足了功夫,以至于标签化的痕迹随处可见。

比如,叶问说的“胜负重要,还是和家人吃饭重要”。

比如,金山找说的“有了老婆孩子,人就安定了”。

比如,洪振南垂死之际说的“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就为把叶问逼上擂台;而在打倒英国拳王后,叶师傅很“贾君鹏”地说了一句“我想回家”……《叶问》的兴盛,让我们见证了一个普通的武师,如何在银幕上崛起为民族英雄。

周清泉吼出一句“霍元甲、黄飞鸿、叶问、我,佛山四小龙”,是点睛之笔。

这既是自嘲,因为打洋鬼子的桥段,即使大小脑结构跟腿毛一样简单的人,都明白怎么回事;也是自矜,因为又一段银幕传奇,就此拉开序幕。

要说起来,人家霍师傅真打死过俄国大力士,黄师傅也真当过广东民团总教练;论生财之道,霍师傅有精武门的招牌,黄师傅有宝芝林的买卖,绝不会像叶师傅那样穷得叮当响。

叶师傅的真实人生,就是住天台、收徒弟,打拳既是爱好也是工作。

如果叶师傅为了钱而打擂台,走杰克•伦敦《一块牛排》的路子,或许更能深化“生活”的主题,但观众肯定会不爽。

不为民族大义打洋鬼子,谁会买票看一个宅男洗菜做饭过家家?

我们就好这一口,最爱看揍日本鬼子,至于英国佬,我们还有八国联军时的恶气没出呢。

三在50年代的香港,学拳是为了生活还是生存?

这是一个问题。

叶问不好意思向徒弟要学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他不明白自己能给徒弟带来什么。

除了型男如李小龙能去拍电影,叶师傅的其余工作,恐怕就是给洪兴社输送“陈浩南”了。

片中叶问那些徒弟,多是边缘少年,掏出的学费也就是两块、三块的零票,让人怀疑这是武馆还是希望小学。

他们的理想肯定不是成为“叶问2”,洪振南才应该是他们的偶像。

人家洪师傅名为教拳的,实是卖鱼的,拜他为师,就等于找到了卖鱼这项很有前途的职业,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大把的钞票拿,也难怪叶问开业8天无人问津,而人家却有200多个弟兄跟着吃饭。

洪师傅一手抓市场经济,一手抓武林事业,两手都很硬。

想开馆的武师,要给他交管理费,不然就砸场子,逼得办希望小学糊口的叶问,找上门去耍了一次横:“拳我一定要教,钱我是一定不给!

”一副弱势群体要命一条的架势。

同样身怀绝技,洪振南比叶问成功的多,人家解决了200多号人的就业问题;而叶师傅却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这些,是比“生活”更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据说《叶问》还有3,这既让人期待,又觉得担心,不知道哪国的洋鬼子又要倒霉。

张爱玲有段轶事:有个粉丝觉得自己的情感经历特丰富,想无偿提供给张爱玲当素材,张拒绝了,说自己“不喜欢乱碰他人的人生”。

因此,电影虽好,但不是叶师傅的人生,何必强加给他老人家?

叶师傅最让人可敬的,是富贵时不骄奢淫逸,贫贱时能泰然处之,一种大隐隐于市的胸怀。

影片中,最让我心动的,是丹哥一身长袍,坐在椅上,脚边一只竹壳水壶,一旁矮凳上搁着茶杯;叠着腿、微弓着身,手指夹的烟卷飘着轻烟,淡淡的眼神若有所思……我相信,这才是多年后,这部电影让我记住的理由。

【题外话】1、《精武陈真》还没上映,又听说丹哥已开拍《关云长》,丹哥这两年真是马不停蹄。

《叶问》的成功,是丹哥的厚积薄发,虽说接下来的沈重阳、青龙,丹哥总能给人惊艳的感觉,但连续的井喷,丹哥还能走多远?

希望丹哥的关云长,不会只是胡子加长版的青龙。

2、影片中几个人物的微表情,令人叫绝。

●叶问开馆8天没人上门,练武场成了邻居三姑的晾衣场。

这天三姑扭了脚,叶问帮着晾衣服。

黄粱在楼下揭了叶问画的小广告,冲到天台,只见坐着竹凳的三姑,就半信半疑地问:你是教咏春的?

三姑摇着扇子,傲然点头,频频微笑,那宗师的范儿十足,突然扯着嗓门喊:叶师傅,有人来拜师啦●"圆桌比武"那场戏气场很强大,但最绝的还是罗冯二师傅的精彩表演。

先是练猴拳的罗师傅,未开口先眨眼,那眼睛眨得人心头鹿撞,我要是叶问,早笑得掉到桌子底下,罗莽师傅在TVB这些年真没白混。

再是《功夫》里演过"地残"的冯师傅,一套婀娜多姿的美女拳法,居然被他一本正经地打出来,我老觉得他华丽丽的转身是个大破绽,可一脚踹之桌下,大家觉得呢?

《无锡日报》:http://www.wxrb.com/szb/wxrb/html/2010-05/09/content_490554.htm【真情链接】《锦衣卫》:丹哥的美胸 & 薇婶的眼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83103/

 9 ) 不同时代的英雄们与“白日梦”

不同时代的英雄们与“白日梦”——从《叶问》系列看电影对社会心理需求的迎合弗洛伊德认为,在梦中,我们的过往记忆、创伤刺激、白日经历等残片混合在一起,经过一系列无意识的加工之后,糅杂在一起,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中得到实现。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不难发现,电影,尤其是如今的主流商业电影,与“梦”本身有着非常相似的特征和功能。

事实上,早在电影诞生初始,便有人提出了电影就是梦工厂的说法。

我们在电影中所观看到的故事,所获得的满足和快感,恰恰来自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和匮乏。

通过一两个小时的观影活动,我们的缺憾得以补足,由此心灵得到慰藉,尽管仅仅是个美妙的幻觉。

唯一不同的是,与梦的无意识相比,电影是人们有意识的造物,因此,它更加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可以说电影是一出美满的“白日梦”。

自从卢米埃尔兄弟拍出第一部电影,短短的百余年间,电影迅速覆盖并取代了许多传统艺术的基本功能和社会位置。

成千上万的人义无反顾的钻入电影所编织的“白日梦”中,获得教益,获得日常生活的信念和价值,获得生活的方式与时尚的信息,祈求从心理上逃离日常生活的繁琐与痛苦,遗忘世界的苦难与不公,从而进入正义永远战胜邪恶、爱情永远征服死亡的完美世界。

于是,电影院成了跨越种族、国籍和文化的“教堂”,在电光幻影之间,人们进入一种集体的典仪,获得宣泄和抚慰,享受安宁与独处。

然而,大众的心理缺憾和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成功的电影恰恰就是踏准了这样的节拍,适时的送上最符合时代心理的“白日梦”,填补缺憾、满足需求,因而为当时的大众所接受,收获不菲的票房与口碑。

《叶问》和《叶问2》这两部从本质上讲并不太出色的影片,就是因为符合了这一规律,造就了成功的典范。

《叶问》获得第二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过亿的票房,以及《叶问2》目前不俗的表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纵观香港功夫片历史,几起几落,其每次勃兴,都无不与迎合了当时的社会心理需求有莫大的关系。

【马永贞】60年代至70年代中上期,是香港制造业的成熟期和现代工业发展的全盛期。

那时的香港人大多数都把全副精力用于奔忙事业和拼命挣钱,因此单打独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为大佬的个人英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宠儿,而为人们炮制一个乌鸡变凤凰的“香港梦”则成为那个时期电影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在那个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影院的观众也以男性为主,因此,用男性的阳刚来适应占统治地位的男性观众的心理需求的香港功夫电影迎来了一个高潮期,其代表人物有张彻、胡金铨和李小龙。

以张彻的《马永贞》为例,山东小子马永贞独自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打拼,虽然在社会底层做苦力,但因为身怀绝技,逐渐成为上海滩知名人物。

有了声名之後的马永贞逐渐迷失了初到上海的本性,开始变得飞扬跋扈,并崛起成为大上海一帮势力。

然而,猛虎终归山上丧,他也逃不过人在江湖、利字当头、惨遭厮杀的宿命。

那时的香港已逐渐由传统的农业文明背景下的“集镇”,发展为现代工商业文明的“都市”。

它的强烈的世俗化、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影响了功夫电影的价值取向及其发展流变。

马永贞不再是老粤语武侠片中老成持重、行侠仗义的君子,而是年轻气盛、快意恩仇的“现代”青年。

他的卑微出身和奇迹般的成功,无不令坐在影院里那些正在拼搏的年轻人们欢欣鼓舞,极其有效的预支了他们对于成功的喜悦。

同时,对于那些在经济大潮中业已获得利益的人群来说,马永贞后半段的经历,则迎合了他们的迷茫与思考。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面对诸多利益诱惑,他们为了自己的目的,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或者干脆说是为了向上爬,而难免以个人的欲望取代了正邪之分、是非之别。

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道德与欲望、集体与个人的碰撞之中,这些人难免会产生一种无助的茫然感。

马永贞的成功映照了他们的现实,同时马永贞失败也让他们寻求到了一种虚拟的赎罪感,如同在教堂中做礼拜一般一吐为快。

人最恐惧的就是未知的不确定感,当电影为他们展示的最终结局出现在眼前时,他们的恐惧随之消失,得到的是一种确定的释然。

同时,马永贞的失败也为他们敲响了一记警钟,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提前警醒,可以让他们有所警觉,最终安然度过,从而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正是因为恰如其分的迎合了时代的需求,《马永贞》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将第16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收入囊中,同时成为香港电影里程碑级别的巨作,最终启发了一整个时代的香港黑帮电影。

“马永贞”这一银幕形象也从此家喻户晓,他身上所具有的个人奋斗、迅速暴富、违背既定规则等等特质,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标签。

【黄飞鸿】80年代至90年代初,当年埋头打拼的香港人都已获得了不同的成就,开始走入中产乃至富豪阶层,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和鲁莽,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和理性。

他们开始关心更加宏大的主题,比如国家、民族等等,加之殖民地文化的影响,使得这样的思考更具复杂性。

同时,男性在获得自身成功以后,开始需求感情的慰藉,追求美和浪漫。

因为经济独立,很多女性也已不再是男性单纯的附庸,她们走上社会,并且越来越多地涌入影院,成为不可忽视的观众。

这个时候,香港的不少功夫片导演便适时地随之转型,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一个个成功、有产、心怀天下的男性形象,同时为加强女性地位,又为功夫片增加入情感成分,因而大获成功,成为香港功夫电影的又一高潮,其代表人物有袁和平、徐克、成龙、李连杰等。

以徐克版“黄飞鸿”系列为例,黄飞鸿是个成功男士,拥有自己的产业——宝芝林,兼任当地民团教头,与黑旗军的林永福交情颇深,在佛山当地拥有着相当的社会地位,同时,黄飞鸿与十三姨的情感也经营得风生水起。

可以说,这样的人物设置,完全符合了当时主流观众的心理需求。

其实以黄飞鸿为主角的电影早已有之,从1949年香港拍摄的第一部《黄飞鸿传上集之鞭风灭烛》开始,如今已经有100余部“黄飞鸿电影”问世。

每部电影中的黄飞鸿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或是个严谨的老人,或是个顽皮的少年,或是个唯唯诺诺的闷瓜,或是个气度不凡的圣人,但无论如何变化,黄飞鸿终归是个武者、侠士。

到了90年代初,这种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徐克操刀的六部《黄飞鸿》,将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真正推到了“侠”之大者、一代宗师的地位之上。

徐克版“黄飞鸿”秉承了“黄飞鸿电影”的内在精髓,但又完全再造了一个全新的“黄飞鸿”形象,并使之成为经典。

相比关德兴版那个行侠仗义的严肃长者,徐克的“黄师傅”则处在青壮年,举手投足间没有了原本那个代表传统父权文化的权威形象,转而以另一种潇洒利落的风姿彰显他的“新一代”王者之风。

相比成龙创造的欢乐英雄式的青年黄飞鸿,徐克的“黄师傅”则又多了成熟稳重,时时彰显一代宗师的气质,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儒家之侠,正邪分明、忍而后武。

徐克有意突出了黄飞鸿所处的时代背景,在这个内忧外患的社会转型期,黄飞鸿面对时代变化会有思考,面对愚昧落后的民众会有痛苦,面对新科技会有茫然,而面对爱情又会有无措。

黄师傅不再是个只会好勇斗狠的青皮,而是一个处在社会变流中愿意思考、企图改变的中产阶级。

他不再只是悬壶济世,而是忧怀国家,将原来的修身习武、为民除害提升到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民族矛盾及国家存亡的高度之上,多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厚重感。

虽然历史的局限注定他的眼界是狭小的,但他的人格和心境却使他本能地选择一条光明正确的道路,他对责任的承担也许是被动的,但一旦承担了就义无反顾,他也许无法改变社会,但却绝对是一个时代转变的见证者、参与者。

徐克版的黄飞鸿揭示了香港与内地之间无法割舍的历史,并深刻地探讨了属于香港人的历史情结以及那个时代人们所期待的人格境界。

徐克版“黄飞鸿”从青年时代转向壮年心态的经历,迎合了香港的社会发展阶段,引起了普罗大众的共鸣,难怪连关德兴本人看后也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当年仅《黄飞鸿》第一部就狂收3000万港币,荣登年票房前十名,同时还获得了第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的最佳导演奖,真可谓是名利双收。

新“黄飞鸿”身上所拥有的有产阶级、反思、理性、忧国等标签,成了那个时代香港人的写照。

【叶问】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政治和经济上的差异所产生疑虑和担忧在逐渐消除,香港人对自己的身份、文化寻求认同的心情则日益迫切。

因此,渗透着浓浓乡土、家国的意识,彰显民族精神的电影作品,更能迎合此阶段香港人的心理需求。

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香港人还是内地人,均感觉到来自西方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侵入压力,这样的痛苦也需要一种途径来进行消解。

于是,在《叶问》及《叶问2》中,便不再有黄飞鸿那样对义和拳的反思和对中西关系的探究,转而变成了二元化的简单对立,在击倒外来的日本武士和西洋拳手的一刹那,国人集体释放抑郁胸中的苦闷。

在宣扬民族精神,迎合时代背景的同时,电影也在进一步的迎合大众的个体需要。

这个时代,集体主义开始让位于个人主义,于是影片便同人们探讨起在一种民族的或更为普遍意义上的正义和个体伦理需求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个人应该如何选择?

在民族危难到来之初,叶问并没有想担当正义,他只想在乱世中保全家人,生存下去。

但终究覆巢之下无完卵,叶问被推到了一个历史的也是他个人生命的风口浪尖,他必须用他的功夫,为生存而战,为妻儿而战,为朋友而战。

也许观众会将他的行为理解成为人性尊严和民族正义而战,但这都不重要了,叶问已经成为一个英雄。

而叶问走上英雄之路的心路历程非常丰满,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个体性情的真人,让他做出既合乎历史也合乎人性的选择。

这一刻是一个普通人生命中的光辉一刻,它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更为接近真实的人性因而感人至深的英雄主义。

如果说我们这个时代是缺乏英雄的时代,不如说是缺乏真实可信的英雄的时代,以往的“高大全”形象已经败坏了大家的胃口,使得一个个英雄形象变得那般虚假,因此遭到人们的抛弃。

但这并不证明我们不需要英雄,其实人们永远在期待一个英雄的出现。

只不过,这个英雄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从石缝里蹦出来,不是高高在上俯视着我们的神,他首先应该是我们当中的一分子。

从这点来看,叶问爱妻、无不良嗜好、整天努力在外扒拉钱养家、并不像惹是生非,怎么看怎么像当代大多数工薪、小白领、小资的生活写照,小人物们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其实并不是无能,而是为了自己对家庭那点小小的责任。

明崇祯年间,如果皇帝不搞驿站大精简,如果不裁掉一个叫李自成的小驿卒,那么历史上也决不会有“闯王”这个人物了,所以不要把大家逼急了,没准里面就藏着张问、李问什么的。

马永贞、黄飞鸿、叶问等英雄,与其说是电影工业制造出来的,不如说是不同时代的人们从自己内心中呼唤出来的。

电影人只是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将人们渴望的形象以技术手段投射到银幕上,使得这些“白日梦”看起来如此真实可信。

当然,制造“白日梦”同时也是个技术活,影片获奖大卖并不一定能证明是你的活儿好,手艺上叶伟信要向张彻和徐克多多学习。

参考文献:戴锦华 《电影批评》蔡洪声 《香港电影八十年》陈墨 《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与衍变》孙雁冰 《剑啸江湖侠客梦》陈捷 《叶问:个体伦理、民族正义与历史选择》

 10 ) 上位的甄子丹,回家的叶问

甄子丹应该说运气不算太好,成龙和李连杰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个外形,气质,武功俱佳 的人一直作为一个二线武打明星在香港摸爬,抑或做些幕后工作。

所以当能出演《英雄》里的一个配角时,都被传出得意忘形的新闻。

如今,新人换旧人,当前面两位大哥已经主要出现在电视里的慈善场合时,丹哥也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被大家推到功夫之王的地位,而回报自然是与之匹配的吸金能力。

群像的十月围城也好,量身的锦衣卫也罢,甄子丹都是票房的保证。

甄子丹没有李连杰武术上根正苗红,没有成龙成家班的集体智慧,但他一直是个能打,会打的硬汉,上位后,对武打动作的创新,也不愧于新的功夫之王。

强调格斗,实用的武打作风,让挑剔的观众一再得到感官上的惊喜。

导火线,十月围城,都有些里程碑式的武打场面。

而叶问第一部的短拳也一时成为标志。

说说叶问:叶问1和叶问2从整体上说,其实不能说是有所超越的武打电影,我其实还一直沉迷在袁和平,李连杰打造的《霍元甲》中大气的武打场面,虽然它表述的意念稍有老套和装*,但那些精致,漂亮,大气的武打动作和镜头表现,的确能真正诠释中国武术,代表中国功夫片之美。

叶问这些方面就没有什么超越了,大部分应该是导演的问题,特别是叶问2,有洪金宝作为配角,我觉得电影还可以拍的更好一些。

当然,甄子丹诠释的叶问,是成功的,与霍元甲不同,它如同叶问本人一样是内敛的,有中国传统的文人气质,对家的眷恋,对原则的把握,不再是从仁上去看武术,而是从做人方面,体现中国的传统美德,这是甄子丹演绎的不同,而铮铮铁骨也在关键时刻,第一时间能准确表达,所以甄子丹的叶问,很迷人,很让现实的女人迷,让现实的男人模仿。

打完了,回家。

本片开始的情节没有什么大的冲突,都是些想得出结果和过程的桥段,但笑点却不少,生活化的大师让人亲切的笑,而发福的释小龙,比较2的黄晓明,以及如洪金宝那句经典的对着已然有肥胖症的儿子说,最近吃的少了,多吃点。。

满场大笑,真是有爱。

还有打了鸡血的外国裁判,讲一句我就想笑。

前面的2/3,完全是搞笑片,功夫是点缀。

但最后的决斗的桥段,也是比较老套,但导演还好,义无反顾的把反角塑造到想冲上银幕的可恨,把叶问塑造如此科学的淡定与坚毅,不禁让人血脉膨胀,期待无比,所以虽然知道结果,知道过程,还是被导演中招。

最后的叶问赢了,接受采访,也是亮点,他没有感想国家,先是say大家好,然后讲了句和武术名族无关但的确不是很装的话,最后,说,回家。

很完满,文气,潇洒,平凡的叶问。

最后,儿童版的李小龙的出场,是想让大家知道叶问其实是nb到是李小龙的师傅,也是搞笑,也是,,可能还有叶问3吧,ps我想不通为什么找熊黛林演叶问的老婆,眼大无神,演技一般,不惊艳,无气质,也许是因为第一部她就是叶问的老婆吧,那第一部为什么是叶问的老婆呢,因为她是郭天王的对象?

ps叶问2中也有类似1中林家栋的角色,就是可爱的郑则仕。

哈哈。

ps本片作为商业片很不错,值得去看,有的笑,有鸡血。

《叶问2:宗师传奇》短评

为何老打洋鬼子啊。

9分钟前
  • 夯奔走
  • 还行

如果《金鸡》代表了香港市井文化的深刻面,《叶问2》就再一次展现了它的浅薄面。如果《叶问1》仍然有诚意的话,那么《叶问2》就是以这种浅薄为套路的商业片——这种套路,香港电影玩儿得太熟了。

13分钟前
  • 瞎子
  • 较差

负责2的人着实很出彩啊!

16分钟前
  • 小雨
  • 较差

各方面都差了太多

19分钟前
  • 双一
  • 较差

塑造的叶问憨憨的,还时不时抽口烟。。。洪老大怎么看都像个气球,飘来飘去,又趴掉地上了。。。释小龙没被给机会啊。。。黄晓明越来越好了

24分钟前
  • karen
  • 推荐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的G点始终如一。

2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较差

叙事模式没有突破

26分钟前
  • summer
  • 还行

甄子丹太帅了

29分钟前
  • forfaen
  • 力荐

十多年前精武门霍元甲打洋人 十多年后换了个人 还是一样的东西

32分钟前
  • 豆沙包
  • 还行

贵在中和 不争之争

35分钟前
  • 推荐

39分钟前
  • 虫虫吃豆豆 || MY WAY
  • 很差

洪金宝的儿子好2啊

42分钟前
  • 一灯
  • 还行

都这么多年了,还是霍元甲那套,俩武术大师从冤家对头到惺惺相惜,然后来一帮蛮力的老外跟中国人打擂,哐当死了一个大师,剩下那个在片尾十五分钟左右报了仇。编剧你敢走点脑子吗,有点新鲜的好吗,中国人就非要通过打洋人才能找到点民族凝聚力?!要不是因为就剩一个甄子丹能看的话再也不想看这些破片

46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较差

一直这么鸡血下去行吗?

50分钟前
  • 冯正气
  • 还行

导演不错,当然和特定人群及过往历史比。角色塑造太那个,太哪个?我也说不上来。就是看准了国人的自卑和奴性然后无限YY并美其名曰民族自豪感勾得你小鹿乱跳甚至死大们还会和配角们一起起身鼓掌的那个。说到配角,这是亮点,比如洪胖家的小儿,中英精通的裁判及台下的解说。导演很聪明啊。

51分钟前
  • Bobing
  • 还行

木有高科技,但是依旧比钢铁侠打的刺激!

56分钟前
  • 大师兄
  • 推荐

意淫强国呢

60分钟前
  • Breeze
  • 较差

加強愛國情操. with chase in Oaks

1小时前
  • 饲养幻想
  • 还行

2010-4-7感谢爷爷~。一颗星扣给胖黑释小龙等人在内的一干配角和配角们那些太过时髦儿的着装。。。。。。

1小时前
  • ich
  • 推荐

甄子丹演叶问,黄晓明演2

1小时前
  • Jokery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