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蓝色大门

藍色大門,蓝色夏恋,Blue Gate Crossing

主演:陈柏霖,桂纶镁,梁又琳,仇政,明金成,林贤能,黄江丰,是元介,姚元浩,游智炜,翁桂邦,夏绍虞,陈梦萱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2

《蓝色大门》剧照

蓝色大门 剧照 NO.1蓝色大门 剧照 NO.2蓝色大门 剧照 NO.3蓝色大门 剧照 NO.4蓝色大门 剧照 NO.5蓝色大门 剧照 NO.6蓝色大门 剧照 NO.13蓝色大门 剧照 NO.14蓝色大门 剧照 NO.15蓝色大门 剧照 NO.16蓝色大门 剧照 NO.17蓝色大门 剧照 NO.18蓝色大门 剧照 NO.19蓝色大门 剧照 NO.20

《蓝色大门》剧情介绍

蓝色大门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高中生孟克柔(桂纶镁 饰)与林月珍(梁淑慧饰)是无话不谈的好友,月珍告诉克柔,说自己喜欢上了一个叫张士豪(陈柏霖 饰)的男生,便常常要求克柔帮她接近张士豪,帮忙认识他、帮忙传递情书。没想到张士豪以为喜欢自己的是孟克柔,所以也常常借故接近她,跟她在一起。传递情书的事,被张贴出来,原来林月珍是以孟克柔的名义给张士豪写信,孟克柔非常生气而从而跟林月珍的关系疏远了。另一边厢孟克柔极不愿意承认她与张士豪之间是恋人的关系,可是张士豪已深深喜欢上她。孟克柔想跟男生接吻,因为她想清楚一件事,原来她心里,喜欢的是另外一个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万能发型师摩登家庭第三季亲爱的房客一条叫王子的狗钻石王牌Endro~!加点浪漫金属口红结城友奈是勇者第二季初三那年神探驸马请接嫁决战星期天白夜侠日不落酒店鲁邦三世PART4贞伊夜半凶铃殉难者鹡鸰女神百烛游戏外科医生奉达熙密战无声第十一个妈妈局中人鬼打墙破裂老炮儿深海长眠乜代宗师窗边女孩眼中对街的屋中女子

《蓝色大门》长篇影评

 1 ) 我他妈的也是一小清新

作为一位充满了希望和前景的台湾导演,易智言的锋芒只是闪了几下就歇了。

过去拍电视剧的钮承泽一跃成为了台湾电影新一代拓荒者,而风光一时的易智言现在连边儿都沾不上,竟然逆向回去拍电视剧了。

眼瞅着魏德胜钮承泽与戴立忍这般苦主都熬出了头,年纪不小的易智言的未来还有可能么?

未来不知道,但易智言的过去烙印在了蓝色大门上。

张士豪穿着花衬衫穿过台北的大街小巷,男子气的小镁骑着车在后面追逐,43岁的易智言是怎么体悟到如此情怀的?

于ucla毕业的易智言似乎相当关心时下台湾的年轻人,电视剧集《危险心灵》算是台剧的一朵奇葩,全片充满着电影式的点到即止和浓郁的人文关怀。

这一切的由头还是得从《蓝色大门》说起,一个中年大叔观察着一个性向迷茫的少女和一个健康向上的青年,火花在一点点的出现,这个40多岁的中年大叔内心的小清新爆发了,大叔写出了这样的词:“由于你善良 开朗 又自在 你应该会更帅吧”大叔你太牛逼了!

和其他所谓的台式青春片不同,《蓝色大门》不是以同性恋作为重点,亦少有自恋狭隘的少年心理,整部电影洋溢着干净的正能量。

张士豪用像水一样的纯情溶解了一颗盛夏中冰冷的少女之心。

全片镜头叙事简洁干净,音乐起落伏贴切应景,看起来相当天衣无缝。

之后出现的《盛夏光年》《夏天的尾巴》……诸如等等电影,没有一部比得上这部电影的电影语言干净,因为他们迷恋用同性恋与忧伤这样的小命题做文章,却从来不知道《蓝色大门》是用最后的爱情与豁然开朗诠释了最平凡简单的年轻。

电影中孟克柔也有过迷惑与烦躁,但那些都化解在海边的音乐节,张士豪的笑容以及体育老师喝过的矿泉水瓶里。

通过看易智言的几部戏,发现他的戏有两个特点:有舞蹈情节,喜欢用重复的对白制造戏剧氛围。

舞蹈这方面,林月珍与孟克柔的起舞只能算是粗糙的开场,之后的《恋爱地图》与《危险心灵》中,易智言都对这种动作方面的轻快美感带有相当大的热情,这也无怪乎简单的骑单车,在许多电影中都经常出现,但易智言却能在《蓝色大门》中拍出不一样的感觉,他想到用花衬衫的飘扬来衬托氛围,不具备相当敏感的动态意识,是一定拍不出来的。

《蓝色大门》中亦有相当多重复又重复的口白,但却不显得唠叨,另有一番味道。

特别是大陆人听台湾人说话,重复更显得和撒娇一样嗲气十足。

《危险心灵》中易智言的重复口白亦越演越烈,其实这种方法旨在弱化对白的技巧性,从而加强生活质感,这点上相信易智言本人是有所考量的。

所以《蓝色大门》中许多的重复对白也俨然成为了经典——例如张士豪的自我介绍。

多少年后,男子气的孟克柔淑女了起来,言行变得规规矩矩;阳光的张士豪变成了大叔,颓废和阴沉起来;而导演大叔却消失了踪迹,据说他现在在教书。

大叔,请继续振作起来,让你的敏感进行得更彻底点吧,多拍点好戏呗?

曾几何时,我每每观看您电影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小清新起来。

那是一种纯净的连装B都装不出来的力量。

 2 ) 兰色大门里的青春

看了大概6遍了吧.我实在太喜欢片中的钢琴曲了,简单的主旋律跳动的音符,偶尔紧张,时不时的快活。

好象看见穿过大树枝枝桠桠的仲夏的太阳光斑,星星点点地落在白色衬衫灰色短裙,在白色球鞋,在老屋绿树上。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女生与一个男生及另外一个女生的感情故事。

"这么一说,真是要大煞风景。

其实它的情节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明白,导演并不为让我们拘束于故事之中讨论同性异性之爱,我想他要说的应该是那个年龄中对似是而非的连自己都捉摸不定的感觉的困惑。

好象刚开始学习走路的BB,明明想往东,手脚却不听使唤,狼狈地掉了个头朝西。

我想就是这种感觉,只不过在16,17岁时想把握的是感情。

月珍喜欢上了975班的张士豪,却又不敢自己去说,便央好朋友孟克柔去问张的意思,没想到张士豪喜欢上了孟克柔,而孟克柔喜欢的是自己的同性朋友月珍,这就是所谓的戏剧冲突吧,导演真是高明,不再扯进类似低劣电视剧中一个又一个的冲突,弄出个情节曲折的感情故事。

因为这是17岁的电影啊,单单这样的小矛盾已经把片中的三个人搅得心神不宁。

孟克柔说"我对月珍很好,什么事都帮她。

"她告诉小士她喜欢的是女生,可是她又问小士,问体育老师要不要吻她,因为她想如果过了吻男生这一关,她就能喜欢男生了。

真是矛盾呀,最后她终于鼓起勇气吻了月珍,月珍却连她的解释都不要听,起身跑开。

小士却没有这么多的心事,有点傻地重复着那句“我叫张士豪,天蝎座,游泳队,吉他社,我有什么不好。

”后来孟克柔自作主张地安排他和月珍约会,气哼哼反复问“你什么意思,你什么意思,你什么意思?!

”多么可爱的大男生啊。

两个主角演这电影的时候应该都算本色演出吧,桂纶镁清新自然舒服,陈柏霖帅气洒脱自在,加上那首frente的“accidently kelly street”,整部电影散发着ANNASUI果味香水一般的味道,酸,甜,喷上一种叫做“不可明言”的神秘喷雾,余味缭绕,由着个人咂摸。

已经走过这个阶段的人都会为着他们的窘迫而菀尔吧。

结尾,小士意外地说了一句挺深刻的话“总会有什么东西留下来的吧,留下什么,我们就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是啊,等真到了能够象孟克柔的妈妈说“就这样就活过来了”的时候,再想起这种一去不复返的慌乱和笨拙,会闻到记忆中的青春的味道。

 3 ) 青涩的小步舞曲

三位少年的萌动三段没有结果的苦涩曲折 却是一段完美的成长你是否还记得自己那青涩的小步舞 虽然步伐凌乱 虽然神情拘谨 虽然身体僵硬 却又那般投入执着当时光逝去 所有都已沉寂 你已成为那挥洒自如的舞者 此时 是否还记得那个曾经与自己共同笨拙的伴侣 也许你早已无法清晰的忆起 只有那模糊的情绪和身影凝结在心底的某处 呵呵 请不要过于自责 因为在我们的脚本里 除了自己 都是配角......

 4 ) 嘿!张士豪,请帮我记得那些我不想变成大人的样子。

陈柏霖前天拿了金钟奖,凭着去年打入无数女生“愿望清单”的大仁哥。

他能拿奖,我自然很高兴,起码蛮大程度的弥补了李大仁走红的时候我小小的不爽。

就是那种:本来你可以安安静静的喜欢的人,一下子变成了全民情人……满世界都喜欢。

好像你那种早他们50步的优越感就消失了。

高中毕业的时候看的《蓝色大门》,在此之前我几乎没好好看过台湾电影,侯孝贤杨德昌这些名字也只是报纸上电影板块的符号而已。

后来很多年以后,慢慢地积累变多,被很多的角色感动过,可是再也没有一个像16岁的张士豪那样影响过我。

我叫张世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 ,我还不错哦,那你为什么要我吻你?

看吧,没有什么三句话交代不完的人生,你?

我?

我们。

我失落的时候,和我的好朋友说:之后我喜欢的人,好像都有一点像张士豪,不是外表,也许是一部分性格,也许是笑起来的样子,也许只是某个小动作。

不过这种话,如果让我妹听到,一定会笑掉她的大牙,换来一句:“像个毛线啊!

我姐就是矫情”嗯,我好爱我妹,她真是我最好的朋友。

那好像是2006年,高考成绩不好,对未来充满了沮丧、迷惘和胆怯。

喜欢一个人,他知道,却假装没有。

电脑里反复播放着《独自等待》和《蓝色大门》,当时并不晓得,那个夏天,也许正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

然后就是2011,诸事不利的本命年。

打着名正言顺的旗号任性的旅行,花钱,瞎嗨。

玩不动的时候,就抱着笔电对着柯景腾、王小贱和李大仁百无聊赖的消磨时间。

今年夏天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的踏上去台湾的行程。

梦想中的垦丁、恒春和彰化……一。

个。

都。

没。

有。

去。

到。

其实那些我都不觉得遗憾,但是当我站在西门町热闹的街头,叫同事帮我拍下传说中的六号出口,忽然就很想看一眼师大附中的那扇蓝色大门。

和善耐心的台湾导游给了我详细的路线和交通方式,但是依然对我千里迢迢去找一扇门的意图非常不解。

因为我在临行的前一天交了辞职信,这是一直以来都很想做,但是需要做很多考虑,下很大决心的事情。

台北是一座很抚慰人心的城市,东西好吃,人也礼貌热情。

仿佛只要一杯啤酒就可以烦恼尽消。

但当时冒出的胆怯又仿佛回到了毕业那年的夏天。

想要去看一眼那扇门,也许只是想要16岁的张士豪给我一点鼓励,就像他说的:看见了什么,就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不管怎么说,得奖都是好事,值得高兴。

恭喜你,李大仁;谢谢你,张士豪;而陈柏霖,我想我会一如既往的喜欢下去。

因为虽然人生无法回头,但是感觉有这样一个人,就好像随时都能去拥抱那个偶尔脆弱、厌倦成熟却一直不得不往前走的自己。

 5 ) 蓝色大门——第一口蛋糕的滋味

飚泪看完《蓝色大门》。

我一动不动,就想这么苟延残喘的再在胶片上余留的一些青春的余温里待着。

一并祭奠那些在青春的岁月里酸涩绽放的花朵儿。

其实故事的背景很简单,三个孩子,在导演所构筑的一个成年人暂时缺席的世界里,悲着他们的悲,笑着他们的笑。

一边抹眼泪一边打算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想象力已经不够用了,一定要列出一些关键词,才可以勉强涂鸦的纪录下什么。

我很伤心,原来,我离那扇蓝色大门已经越来越远了。。。。。。

关于“蓝色大门”。。。。。。。

在影片中,蓝色大门的概念在片尾孟克柔平调的那段话中被带出。

——“于是我似乎看到多年后,你站在一扇蓝色的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你仍然有几颗青春痘,你笑着,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

你点点头。

”这本是一部关于成长中的琐碎而甜蜜的烦恼的电影。

它不用很多花招或者噱头,仅仅用简单干净的背景,光芒万丈的微笑和这样一些寥寥落落的文字,就已经把我完全打败。

首先——蓝色大门对少年来说是一扇通往成长的大门,是一道隔绝成年世界和少年世界的门。

那道门不远不近。

你无论是不是愿意,却都要慢慢逼近那道门,然后走过它,进入成年人的世界。

在这个层面上,导演在电影中所构筑的世界是一个几乎蓝色大门以内的世界,所有的成年人几乎缺席,在这样的世界中,三个孩子的原本只有考试,升学,运动,素色制服,饭盒,沙滩,清碧的蓝天的世界,因为三个人感情上的相遇,于是使那段记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丝颤音。

其次——蓝色大门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道已经走过,而且不可能第二遍走过的青春的门。

在影片中,其实不是完全没有成年人的角色的。

唯一的两个被模糊化的成年人,一个是体育老师,一个是孟克柔的妈妈。

在片尾的孟克柔的独白中,她说——“三年,五年,或是更久远久远以后,我们会成为什么样子的大人呢?

是体育老师?

还是我妈呢?

”其实,今天的体育老师可能曾经是当年的张士豪,今天的孟克柔的妈妈也曾经是当年的孟克柔或者杜月珍。

他们在那些青春的日子里撒欢儿,烦恼,心慌,蜕变,成长,和今天的那三个小家伙一样。

但是他们跨过了那道蓝色大门,于是,他们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履行成年人的义务和责任。

获得成长,丧失青春的所有好的与不好的东西。

在这里,导演设置了一道大门所隔绝的两个世界的人的互相探索。

少年想探知大人的世界,比如,孟克柔很平淡的问妈妈:爸爸走的那些年,你是怎么过的。

而大人也同样渴望探知少年的世界,比如,孟克柔妈妈很隐晦的问孟克柔:你是不是失恋了。

这里出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对峙,两个世界的互相打探和观望,没有得到的和已经失去的。

同样珍贵。

最后——蓝色大门对于孟克柔又标志着她关于爱的标准定义。

这部电影很多时候被归类为同性恋题材的影片,我决定看到一次就吐一次口水。

孟克柔一直喜欢着杜月珍,她拒绝张士豪的表白,一方面因为她不能因此而伤害喜欢着张士豪的杜月珍,另一方面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喜欢男生。

于是在爱的定义上,孟克柔是游移并模糊的。

蓝色大门更象征着一个成年人的道德背景下的关于爱的标准定义。

孟克柔知道这个标准定义,并且试图纠正。

影片在最后也没有揭示孟克柔最后的纠正有怎样的结果,但是,她努力接近着这个标准定义。

关于三个少年角色。。。。。。。

影片中的三个少年人物都自我认可自己身为蓝色大门内的人的身分,他们渴望成长,又惧怕成长,三个人都如此,但是个别又有不同。

孟克柔是一朵倔强开放的略有些潮湿阴暗的花朵,也娇艳,但是沉默着,她对爱以及长大的理解在这三个人中最深刻;杜月珍更像一个没有心事的孩子,她的一点可爱的小心机和她对爱一个人的迷糊定义让这个角色悬浮在第一人称以外,始终作为故事发展的背景材料;张士豪这个角色我最喜欢,他身上那些少年的勇敢和阳光,在那个夏日的午后配着那件棉织的花衬衫,自行车,碧澄的天空,和一个回头的灿烂笑容把有关青春的所有定义定格在那一刻。

对待各自不同的成长道路上面临的障碍,他们倔强而单纯的表达着悸动与挣扎。

他们站在大门的这一边不安的张望大门的另一边。

三个角色中孟克柔的角色是心理层次最丰富的一个。

她喜欢杜月珍,也喜欢张士豪,她的境地是选择谁都不符合自己与别人的要求。

选择张士豪?

杜月珍会伤心。

选择杜月珍?

自己又明明喜欢张士豪,而且,她不可以喜欢女生。

我喜欢出演孟克柔的桂纶美,没有一眼瞄准的美丽,但是她嘴角淡淡的微笑和眼神里透出来的倔强,让人过目难忘。

影片的结尾其实是开放式的,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只是在孟克柔的那段话中关于三个人在蓝色大门重逢的约定,和最后出现孟克柔在画板上歪歪扭扭的写着:“我是女生,我爱男生”的镜头。

他们还会在成长的荆棘中相遇么?

孟克柔会喜欢男生还是女生?

张士豪是不是还会一脸流光溢彩的微笑?

杜月珍是不是还很可爱的爱谁就收集谁喝过的可乐瓶?

我们不敢想,答案太多了。

青春以及一些有关青春的小道具。。。。。。

不记得是谁用过的比喻,说是人生的河流中,有一个渡口,就算你离他远去,可是你却总想不断靠近它,这个渡口就叫做——青春。

这个渡口从来不动,移动的是我们。

我们无可奈何离这个渡口越来越远。

所以,青春永远不老,老的只是我们。

青春甜如蜜,吾愿常采撷。

青春醇如酒,吾愿醉不醒。

——这是泰戈尔的青春。

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统靴和化妆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

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着他们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

——这是米兰昆德拉的青春。

如果,你十七岁,你想的只是能不能上大学,不再是处男,尿尿可以一直线的话,你该是多么幸福的小朋友啊。

——这是孟克柔定义的青春。

好似无暇的美玉,一晃就可以照见惨绿少年的眉眼。

在影片中出现了一些有关青春的小道具。

开头的时候喜欢张士豪的杜月珍不厌其烦的收集张士豪的小物件:篮球——上面好像还有张士豪和人赛球时的硝烟味;周记本——张士豪的字——写的好丑哦;原子笔——张士豪的,如果把这杆笔写那个人的名字写完,他就会喜欢我;。。。。。。

开头的时候,张士豪蹬着自行车穿着蓝色的花衬衣在屏幕上惊艳的闪过。

那件随风飘曳的蓝色花衬衣,于是深深的叫我着迷。

一些我喜欢的场面。。。。。。

整部电影的叙事节奏很得当,我一般很怕看拖沓的电影。

特别是为了一个小高潮的煽情不得不堆积大量的镜头在情绪的铺排上,再怎么用催泪的音乐,演员再怎么歇斯底里,我都会按快进的。

我也很恶心导演把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场景拍的过于省胶片——但是,在导演都把电影往2个半小时,3个小时拍的大背景下,这些情况一般不多见。

这部电影我就觉得不错。

不拖沓不粗略。

一些场景我很喜欢。

杜月珍和戴着张士豪头像的孟克柔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跳着舞。

那么快乐。

可是你却可以看到孟克柔的表情却很不搭调的有些冰冷。

这为后面揭示,孟克柔喜欢杜月珍做了铺垫。

在游泳池孟克柔和张士豪的一张遭遇战,张士豪虎头虎脑的有点得意的问:根本就没有杜月珍吧,是不是你喜欢我?

当时张士豪微微眯着的眼睛,咧着的嘴角和得意的坏笑,真的是太可爱了!

说到这里,我想提下,那些青春期的偏执,就好像上面那个镜头里,张士豪不断重复着那句话,一遍又一遍的。

电影的前半部分,张士豪一看到孟克柔就机械性的做自我介绍:喂,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

孟克柔为了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喜欢男生而不断重复那句话:你想不想吻我?

张士豪在知道杜月珍确实存在后,赌气的冲着孟克柔一遍又一遍叫着:你到底什么意思啊!

这些重复不但不叫人觉得台词苍白,反而妙趣横生。

尤其是张士豪的那句:“喂,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

”可爱的天崩地裂。

孟克柔和张士豪有很多戏的背景是在充溢着车流的马路上,两个单纯的孩子,骑着自行车,一前一后赌气似的比着快慢。

背景的车流被符号化了,在一个街口过去,他们都被那背景的符号化的车流所湮没,这里的象征意味是,他们终于要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融入成年人的世界,符合成年人的标准,遵守成年人的规则。

在湮没的那一瞬,两个人互相看着。

谁都不说话。

虽然我闭着眼睛,也看不见自己,但是我却可以看见你。。。。。。。

这是孟克柔最后说的话,她闭着眼睛,看不见自己,因为她需要在走近蓝色大门的时候对自我重新定义。

其实不仅是孟克柔,张士豪和杜月珍。

所有需要跨过蓝色大门的孩子都要在跨过的那一瞬,自我重新定义。

蜕变。

进入新群体。

成为体育老师或者孟妈妈那样的人。

远离青春。

长大成人。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咬着手指甲飚泪看完这样一部讲述夏日午后的青春琐事的电影,叫我有点懊恼。

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跨过了那道门,连点感觉也没有的。

敲字的时候在听王菲的《催眠》。

“第一口蛋糕的滋味”这句话简直就是为这个电影量身定做的。

第一口蛋糕的滋味,味道怎样?

当时少年时品尝蛋糕的你才知道。

我们已经长大?

我们也正在长大。

我们也闭着眼睛,我们也看不见自己,但是我们却可以看见那些曾经和我相似成长着的人儿。

站在一扇蓝色的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几颗青春痘。。。。。。

笑着走过,身后,蓝色大门戛然紧闭,再也不对我们开放。

 6 ) 站在青涩年华的边上

《蓝色大门》已经下了很久,然后就象忘了收的衣服,一直挂在电脑的某个空间,到昨晚才把它找出来看了。

17岁的我在做些什么呢?

记忆有些模糊,但那时的我有和月珍同样的单相思,克柔类似的怪脾气。

我默默地用眼睛追随我的“张士豪”的身影;用心灵感受他所有我所能猜想到他的感受。

家里的窗等成了想他的门。

他也许知道,也许不过只是装成不知道。

直到我把这种感情完全转换成兄妹之谊,再也不为他伤感。

这是数年后的我。

现在我长成什么样了呢?

长成那个不论面对什么都麻木地对自己说“就那样就过来了啊”。

任何情感与灾难或者不幸,在时间的长河里都只不过沧海一粟。

当时不知道该怎样才能熬过的绵绵无期的绝望,最终也在多年以后被忘记了过程,一切就是那样就过来了啊。

青春期里总有着太多“为什么”。

总是会像张士豪那样白痴一样不停地问“为什么啊”“什么意思啊”。

成人后的我是不会问“为什么”的。

我无法再死皮赖脸地挖掘一个我用意志就能感受的的心意。

敏感如我甚至能用对方语调准确说出答案。

不问为什么,也许永远失去了得到对方解释的机会,永远失去了和解的机会,带着猜测,象两粒被吹散的流沙,各自哀怨的飞回寂寞的世界。

每个人都曾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带着无邪的青春笑容,用飘扬着的衬衫一角,翩跹着跨越记录曾经的秘密和青涩的蓝色大门。

以后,也许3年,也许5年,也许很多年,那道门就像道分水岭,让我们只能伤感地站在青涩年华的边上,回忆我们永久消逝的青葱岁月。

 7 ) 那曾经逝去的青春飞扬

当初恋升华成青春的经历时,往往内涵也就丰富了,影片很干净的剧情,少量的语言,但意蕴却绵长,从片中想到自己,因而产生共鸣,那时候,是多么的单纯,却还揣着小烦恼。

台北的街景让人暖心。

市民风俗、小资情调,在这个大环境下演绎一些青春的小事,无关风雨,只与蓝色大门有关,友谊、爱情、依恋,在青春年华中,我们留下什么,便会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有时候,在那一刹那便长大了,懂得保护自己,不去伤害别人,知道负起责任,不会为小事闹心,虽然变得更加现实,但也免去了“无用”的烦恼。

偶尔安静下来,也是会渴望,有那么一个人,站在蓝色大门前等着自己,共同回忆着年少,携手推开那扇通往“成熟”的门。

真的还在吗?

真的会有吗?

 8 ) 蓝色大门:给青春的纯净礼物

  路口的绿灯亮起来,张士豪的自行车轻巧地冲出车流,迎风疾驰,花衬衫猎猎飞舞。

就在那时候,水一样的钢琴声淌出来,流动在绿意盈盈的台北夏天,流动在孟克柔关于蓝色大门的旁白里:三年,五年,或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

  这个夏天简直叫人嫉妒。

天那么蓝,海那么清,风那么柔,年轻的人们那么漂亮美好,符合我们对青春的一切经验或者想象。

  ——这一切真叫我既开心又难过。

        [一]纯净海滩  像所有那个年纪的好朋友一样,林月珍和孟克柔翘体育课跑到树荫下聊天,幻想,并在体育老师过来的时候一起装瘸。

林月珍给孟克柔看自己偷偷搜集的有关张士豪的一切;叫她戴上自己偷拍张士豪的照片扮演他;叫她跟她一块去偷看张士豪游泳;叫孟克柔去帮她表白,却在知道答案之前跑得无影无踪;叫孟克柔去帮她送信,却在她给张士豪的信里留了孟克柔的名字。

  这执著而胆小如鼠的青春。

  你想干嘛?

  我是游泳队吉他社的,长得还不错啊。

我有什么不好。

  你到底想干嘛?

  就是追你啊。

  这简单而淳朴热烈的青春。

  林月珍一遍又一遍地用张士豪的自来水笔写他的名字,以为等墨水写完,他就会爱上自己。

  张士豪每天都到孟克柔家开的水饺店吃夜宵,吃完总要对着孟家阳台,假想孟克柔在那,说,我吃饱回家了喔。

    我想,孟克柔和张士豪感情最美好的时候并不是那一吻(尽管那吻非常美好),而是在纯净海滩上一块听歌踏浪,害羞地牵手,说些有的没的。

  我始终记得《晃晃悠悠》里那个叫陆然的人,以及他梦想中的纯净海滩。

十七八岁的感情,就像那个海滩一样,纯净透明,无可挑剔,几乎是这世上最美好的东西。

  可是这东西我已经没有掉了。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掉了。

不光是没有掉了,就连当初是否有过,也是值得怀疑的一件事。

  所以蓝色大门更像是安慰我们的青春。

它几乎屏弃了所有与美好无关的干扰,只让青春定格在那个美妙的夏天。

它的这种单纯干净,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怀着美好愿望的礼物,献给我们每个人记忆中、或者梦想中的青春。

      [二]青春记忆总是与自行车有关  自行车几乎穿行在蓝色大门的每个镜头中。

我特别喜欢片尾他们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互相追逐的镜头,肆无忌惮,快乐得像两只滑翔的小鸟。

  青春记忆似乎总是与自行车有关。

这青春期的恩物,它轻快而无拘无束,却满载了我们所有的欢喜忧伤。

米兰坐在马小军的自行车上穿过白杨树大道以示纯洁之爱;卫红奋力地蹬着自行车,车后拖着一顶降落伞,风把伞撑得满满的,仿佛一朵巨大的花;小贵和小坚轮流在北京城里骑那辆十七岁的单车。

  初中时候喜欢一个温柔好看的女孩子,但是一直没曾说过,也不知道她的心思。

毕业前班级郊游,大家说好是男生带女生。

于是早上我特意跟同桌换了那种28寸的老自行车,和几个男生一起骑到她们面前。

她在她们里面,却好像看不见我的样子。

我那么着急,生怕别的女孩子跑过来;又偏偏开不了口,在那么多姑娘们面前招呼她一个人过来。

  可是一切都顺理成章。

她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不用说,就默默地走过来,轻盈地跳上我的后座,仿佛之前商量好的一般。

那一霎那的感觉,如释重负,又特别得意,像极了孟克柔为躲开体育老师而跑过去拉张士豪的手时,后者在同学面前掩饰不住的得色。

  那一整天,好像骑得再远再快也不觉得累,就希望能一直那么骑下去,风清日丽也好,倾盆大雨也好。

  十年过去了。

我想,也许我该打个电话,问问她是不是还留着我送给她的画。

      [三]留下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样的大人  我们每个人都以为我们不会成为自己不希望变成的那样。

可是到后来我们总是忧伤地发现,象许多别的人一样,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许多初衷也忘记许多心愿,我们已经势不可挡地成为了我们本不希望的那样。

  就像那个体育老师,他的从前,何尝不可能就是张士豪呢。

  今天我们的所有模样,都是由那些青春沉淀而来。

那时候最好的和最坏的东西,都留下来了,刻骨铭心,无可磨灭。

      [四]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我热爱孟克柔,热爱桂纶美。

我热爱她的讲义气,热爱她的眼神,热爱她的笑容,我甚至特地去找《地下铁》里她的镜头。

但是我最热爱的还是她的港台腔——  体育馆表白后,林月珍却不见了。

“月珍……月珍,林月珍,出来啦!

”  去找那个在孟克柔桌上写“恶心”的女生算账后,林月珍说,我还以为你要打人呢,孟克柔说,“胆小鬼……”  这些话简直跟蓝色大门里的配乐一样的好听。

作为在台湾海峡附近生活了五年的胡建仁,我必须坦白我的这种热爱,哪怕因此得罪全天下的姑娘。

  前几天骑车回家的时候,偷听前面两个放学的中学生说话,一听之下,登时呆立当地,久久没能回过神来。

  其时甲生问乙生,哎那你是哪一年的。

答说,九三年的。

那你比我小啊,我九二年的。

  九二年,九三年,仿佛就在昨天。

那时老夫还是一个玉树临风的初中生,拼命发育,正要开始乱搞男女关系。

一不留神,当时还没有的这两个人,竟然也已到了这把年纪,并胆敢骑在我的面前,妈的,真是情何以堪。

  ——就在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我身后的蓝色大门已经永远关上了,无路可退,无可挽回。

  P.S.对于此片,我唯一奇怪的是,除了最后的旁白并没有别的地方提到过蓝色大门,什么是蓝色大门,为什么是蓝色的。

我的新鲜公号

 9 ) 青春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尽管周围疯狂地长满成熟,依旧会开着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看到《蓝色大门》,耳边不觉响起张艾嘉的那首《爱的代价》,“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有一丝温暖的惆怅。

故事的一开始,就是一个美丽的白日梦。

操场边,两个女生,阳光明媚,暖暖地投在身上,洁白的校服上写满青春,对未来的迷醉涂在微仰的脸上。

“太阳很亮,很温暖,后来,后来我老公就推门走进来,他是那种……他,他是那种……”柔柔的台湾腔响起,将少女的心事缓缓道出,欲语还休,所有的羞涩绽放在笑容中。

林月珍所暗恋的张士豪无疑是大多数女生眼中的理想情人。

会弹吉它,喜爱运动,帅气、阳光,笑起来坏坏的,总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不过,外表的张扬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慌张。

其实,他也不过是个不知道怎么对付女生的小男生了。

影片里用重复来表现他的单纯、自信与不知所措。

“其实根本就没有林月珍对不对?

是你自己想认识我吧?

”“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

”“我吃饱回家了哦。

”“那你为什么要我吻你?

”“我们这样算是分手了吗?

”没有花言巧语,也没有甜言蜜语,只有青春的单纯与固执。

那时的一切都是简单的。

只有多年以后,我们才会迷惑“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并希望获得时光穿梭的力量,让一切重新来过。

那时,爱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

只是,那样的时光却只能回忆了。

蓝色大门很好地勾起了这种回忆,它有意无意地滤去了课业、考试和父母的唠叨,只留下课堂上的小纸条、死党的悄悄话、朦朦胧胧的感觉这样一些让人愉悦的青春碎片。

所有的快乐都在放学后随同我们一起回家。

我们也曾偷偷地用目光追随过那个她(他),我们也曾骑着自行车穿行在风中,任衬衫飞舞,我们也曾和好友分享秘密,想办法让对方出糗,然后闹做一团……在清脆跳跃的钢琴声中,我们的回忆踏着单车穿行在台北的夏季里。

然而,最使我们为之心绕的是空气中无时不在的朦胧的感情。

林月珍小心地走到张士豪身旁,偷偷地冲孟克柔摆摆手;晚上,她拉着孟克柔去游泳池听张士豪游泳。

“看什么?

什么都看不到啊!

” “我可以听他游泳的声音。

”暗恋就是这个样子,只要能够听到他,感觉到他,就心满意足了。

月珍还喜欢收集一切与张士豪有关的东西:篮球、球鞋(他的脚好大)、周记(他的字好丑噢)、喝过的宝特瓶、泳镜、原子笔,宝贝样的收在一个大纸箱里。

“喜欢他那么久,就只能偷偷扒他的照片,拣些他的le se(垃圾),我是不是很没用?

”暗恋的忧伤不仅在月珍的脸上,也爬满字里行间。

此时,孟克柔带着脸谱与林月珍一起起舞的片段仍然停留在记忆里:青春随着音乐律动,像两头可爱的小兽,自我、自由而不张扬。

前一刻的自由自在把后一刻的忧伤衬托的无孔不入。

而更加忧伤的可能是孟克柔,这个一直在偷偷喜欢林月珍的倔强女生,一个一直告诉自己“我是女生,我喜欢男生”的女生。

此刻,她独自神伤,无言以对,眼神里写满落寞。

“我要回家了。

”孟克柔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她有着纯净的面孔、单纯的眼神,倔强而清冷,但笑容绽开,她又显得青春、阳光。

一个单纯而又复杂的女生,不要说对情窦初开的小男生,即使是对怀念青春的我们,也是相当有杀伤力的。

林月珍对于张士豪的暗恋是可以表达的,即使她在情书上写下的是孟克柔的名字,而孟克柔却只能压抑对月珍的喜爱。

因为她觉得,“我是女生,我(应该)喜欢男生”,而“告诉她,我们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所以她不得不将爱人的情书投递给自己的“情敌”,不得不忍受张士豪的跟踪和固执的追求。

是的,对于这样一个不知道对嘴喝水算不算接吻的小女生来说,她怎能分得清自己对月珍的感情是友谊还是爱情。

怎能知道自己会否接受异性的追求。

所以,她想知道和男生接吻的感觉,甚至去找了无辜的体育老师;她拒绝了张士豪,将月珍介绍给他,却在之后骑车回到原处寻找他们的身影;她飞快地亲了一下月珍,期期艾艾地准备向她表白;她终于忍不住去看了张士豪的游泳比赛……影片由此带上了一丝青春的伤感。

爱情、友谊、同性、异性,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这些,不也正是我们曾经经历与疑惑过的。

当林月珍满怀期望的问:“我们可以交往吗?

”一句“对不起”浇灭了她的笑容。

楼上的平台,她将纸箱里的宝贝一件件的处理掉,用一把火燃烧了她的爱恋。

当她又踩灭火,从灰烬里找出一些记忆的碎片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叶蓓《在劫难逃》里的一句歌词:“所有照片早已烧成了灰烬,可那些回忆怎么点也点不着。

”是的,青春的记忆,是会跟着我们一辈子的。

当克柔望着士豪的背影,Frente的Accidently Kelly street响起的时候,克柔仍在问自己:“小士,看着你的花衬衫飘远,我在想,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克柔最终推开了青春的大门,拥有了自已对未来的幻想。

结局并不圆满,但仍有希望,至少我们可以拥有那样美好的回忆。

日子如水,就这样悄悄的流过。

再回头时,你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那些纯净的天喜爱的人,那些独自爱恋的喜悦与忧伤,那些得知有人喜欢自己时的暗自得意,那些悄悄交换的眼神与移动的车轮,那些在风里飘摇逝去的简单岁月,那些曾经做过的白日梦……

 10 ) 在蓝色大门前面,我们看到从前的她和他

在蓝色大门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初恋。

陈柏林饰演的张士豪,是每个青春期少女都会喜欢的那种男生,干净帅气,笑起来有深深的酒窝还有一点点坏坏的味道,天歇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善良开朗又自在。

我想陈柏林就是在演他自己,因为他的笑脸那么真实。

林月珍的爱恋,是每个女生都会经历的爱恋,喜欢他那么久,却只能偷偷拍他的照片,收集他的垃圾,是不是很没用?

我想起,那年夏天开始,我偷偷喜欢的那个男生,我记住了他家的地址,他的生日,他的电话号码,他的车牌号码,他的单车的颜色,还有他的笑脸,他坐在车上轻轻叫我的名字,三年,喜欢他三年,却一直都只是为这些小事而欣喜和流泪,一直到今天,七八年过去了,我几乎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可是再次与他说话的时候,我却还是轻易地记起来,生日,地址,号码,单车,模样。

这样的爱恋一辈子只要一次就够了,因为你真的不会忘记,就在那个角落,一辈子都会为他保留的一个角落。

孟克柔对青春的困惑,执着,隐忍,是我们十七岁时都会有的心情。

也许那时我们骄傲地甩头就走了,也许我们表情安静,也许我们淡淡地笑着,也许我们轻轻推开了,也许我们自由自在地踩着单车飞奔着,但是我们的心里波涛汹涌,我们在心里拼命挣扎着,我们心里流泪了,我们学着放弃,我们学着重新站起来。

青春就象这部电影的基调一样,清新,干净,干脆。

而这些是再也找不回来了的,真的真的回不来了。

就像我看着孟克柔和张士豪踩着单车飞奔的时候,就像张士豪吃完水饺说,我吃饱了回家了的时候,还有林月珍安静地听着喜欢的人游水的声音,笑着说我们可以交往吗,还有孟克柔和林月珍在树荫底下闭着双眼想着未来的时候,我想我再也回不去,回不去那样的时候,那样的心情了。

十七岁只有一次,走过了就回不去了。

难过的时候我们总是这样想的,就是这样活过来的,好期望能快一点看到那一天哦,然后后来就真的发现,我们忘了是怎么活过来的,但是我们真的活过来了。

我们留下了什么,就变成了怎样的大人。

虽然我闭着眼睛,我看不见我自己,但是我却可以看见你。

《蓝色大门》短评

=。=又是一个我不是特别感冒的青春经典片 吉他社游泳队~

3分钟前
  • 颜颜
  • 还行

最为简单,最为暧昧。这部电影贴上同性的标签当然是不公平的,它只是借用了同性的身份而表达爱的流动和结果。张士豪和孟克柔都渐渐去接受失恋,学会失恋。恋或许不用爱如潮水,刻骨铭心,但只将其放置于爱意不达的默契境地,坦然而回味也足够了吧。

7分钟前
  • Y oung
  • 力荐

一个女生喜欢男生,却让喜欢着她的小T帮忙追男生,结果男生爱上小T,小T变直的故事

11分钟前
  • 蘑菇™不开花
  • 推荐

懵懂青春的第一次心跳,那是一片纯净的蓝和稚嫩的绿。

14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二十几年前的青春电影,仅仅用80分钟就能讲好一个故事。不需要加入任何车祸、绝症、堕胎、滥交、出轨等狗血元素,不需要塑造一种悲情的原生家庭或者校园暴力背景,简简单单的几个角色,就这么立住了。孟克柔这个女主太特别了,从没见过这么反传统反直觉的青春片女主,桂纶镁的气质简直完美匹配,清冷又秀气,看起来劲劲的像一棵青竹。

19分钟前
  • pxmaez
  • 力荐

“于是,我似乎看到多年以后,你站在一扇蓝色的大门前,下午三点的阳光,你仍有几颗青春痘。你笑着,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你点点头。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虽然我闭着眼睛,也看不见自己,但是我却可以看到你。”

23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好喜欢克柔的眼神啊,我的青春怎么没有这么羞涩过

27分钟前
  • elvita
  • 力荐

电影所阐述的青春期的懵懂和清纯以及每个人成长回忆里的蓝色大门都不错。。就是表达方式太台逼了,闷骚,装逼。。

29分钟前
  • 暂无昵称
  • 较差

越发感觉:一段感情,没有表白出来,就很难有好的结局!然而很多感情就是在复杂情况下变得难以启齿!唉!关键的是“勇气”?还是“用情有多深”?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意外看得痛哭流涕!-2013.08.01 —— 简单,纯粹,平凡,有趣……这是他们真实的青春,里面也有我太多的回忆。-2014.04.05

3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钢琴曲不错,青春故事,不过无聊。

39分钟前
  • 金小神
  • 较差

认识了你,就再不可能是幸福的小朋友了。除了颜之外看不出好在哪,不停的BB无内容的废话,和刚认识不久的女同学谈奇奇怪怪的恋爱,没搞懂这样的男生哪出色了。明明主人公除了爱之外对于未来无思考,非要整些个什么“留下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样的大人”,何必呢。

41分钟前
  • 山不见
  • 较差

看不懂,汗。讲述得显得乱了点。

44分钟前
  • 采薇人
  • 较差

这片根本不是同片,是决对的正常导向,,小镁和年轻的陈柏霖太逼人了根本没注意到女二的存在,以及看得出来小镁是喜欢男人的,,,,

45分钟前
  • 蓝抑郁剂Lily
  • 还行

盛夏是一个容易暴露性向的季节。PS.篮球场那根柱子好可怜……

47分钟前
  • 零用钱的凌
  • 还行

这是一个:“我”喜欢你,你喜欢他,他喜欢“我”。你以为“我”喜欢他,把“我”当情敌的故事。错了性别的爱,注定是悲剧。如果说这是一个错误,最错的是“我”。“我”不该爱上一个喜欢男生的你,更不应该让他爱上一个喜欢女生的“我”。

50分钟前
  • Ada-傲娇少女幂
  • 较差

青春也许就是这样吧,不经意的一眼也还是能够望见人群中的他,总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和遇见美好。愿所有的你都能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她。

51分钟前
  • 美神经
  • 推荐

人非人,花非花。紅顏易老,英雄遲暮。青春就那麼短短些許日,珍惜難得的你愛亦愛你的情人、朋友,哪來精力顧及其他那麼多人的感受,我們走過的每一寸土,偶爾回過頭時,不要滿是荒蕪入眼。

52分钟前
  • 大旗
  • 还行

一点也没看懂……我离17岁太远了……

55分钟前
  • 阿云云
  • 很差

初看那会儿还是上大学的时候,20岁左右吧,但却并没有被这个青春的故事打动。这么多年过去,今天忽然心血来潮再次重看,还是没有被打动。与初看相比,略微有所不同的是,终于get到了陈柏霖的动人之处,另外很喜欢人物一次次重复来重复的台词,比如“是不是根本没有月珍这个人”“我叫张士豪,游泳队吉他社,长得还不错”…

57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还行

看过不喜欢,单一张图画出来或许很美,编制成一个电影很单薄,台湾影人喜欢这种隐晦的艺术,恼人

1小时前
  • 卡塞尔少年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