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了最巅峰,1995年日本GDP5.45万亿美元,美国GDP7.64万亿美元,日本GDP达到了美国的71.34%,占全球总GDP的17.64%。
当时日本的工资也比美国高得多,这正是这部影片的背景环境,也是杰克、萨曼莎这些来自美国中部的青年奔赴东京的动力。
当然90年代末,这种局面很快急转直下,新崛起的世界老二被老大痛扁,从此一蹶不振。
最初被剧集吸引因其是同名纪实文学改编,且以美国人视角观察日本社会,最后坚持看完是因为喜欢日本演员的群戏,对感兴趣的知识点翻了些资料,考据的乐趣盖过了刷剧。
谈三点:一、日本黑社会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HEI社会合法化的国家,这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渊源,也是二战后日本国家暴力机器无法全面有力地对社会进行管理,所以HEI社会才有生存的空间。
历时多年,这些暴力团也在逐渐演变,逐步从事合法经营,还做些迎合民众的公益事业,形成了与警察共生的社会生态模式。
日本HEI社会历史非常悠久,比如山口组就有数百年历史。
也沉淀出了一套独特的黑社会文化,这是异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外在的一些组织规则、活动仪式,也包括特别的着装和纹身等符号。
内在的是一些心理层面的东西,包括崇尚暴力,对组织的忠诚和兄弟之间的道义,特别是成员对组织的心理依附感,因为大部分成员是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同的非主流人群,他们从同类中寻求归属感和认同感。
看一些资料说现在日本HEI社会已经走向没落,我估计随着社会的进步,HEI社会的未来可能会去暴力化,转化成一种普通的社团组织。
我翻的一篇文章里说,山口组的最高行为准则是维护传统价值和日本民族利益。
国际贩DU集团曾以几十亿的利益诱惑其接受海LUO因和可KA因,来代替日本本国DU品安非他命。
但是他们拒绝了,而且发现有偷运海LUO因入境的情况,还会报告警察。
这个当然有他们保护自己DU品市场的用心,但也体现了其维护民族利益的准则。
还有个事挺有意思,说日本的福冈县黑帮组织很多,政府为了劝导年轻人不要误入歧途,曾在2006年耗资制作了多部反黑帮电视剧。
遭到黑帮的集体抗议,他们在请愿书里抗议ZHENG府,说这样批判黑帮的剧,过于抹黑HEI社会人士,这对于有家庭的部下是一件难受的事情。
对于毫无罪恶,目前接受正当教育的黑帮子女来说不公平,恐怕会因此在学校受到欺负。
《东京罪恶》对90年代日本黑道生活做了挺生动的描摹,包括各种大哥纹身大赏,也能看到组内成员同吃同住,一起打麻将的场景,还有怎么收小弟,怎么调教小弟之类的,最基层的小弟就是给老大擦鞋,切葱煮味增汤,“连老大的味增汤都煮不好,怎么派你去收账啊?
”还有切小指谢罪这种戏码。
横向比较的话,北野武的《全员恶人》对黑道生活的描摹更为血腥直接。
二、人人都爱佐藤这部剧片头和第一集是很惊艳的,可惜剧情有些匠气,前面几集节奏太慢,有太多没用的枝杈,包括波丽娜跟牛郎,采访户泽的毒瘾记者这些故事线都意思不大。
两位老外男女主太不讨喜,通观下来,是日本演员的精彩演技支撑我追完,几位叔爷大佬举手投足抬眉侧目都是戏,一个对镜凝视的赤裸背影都是戏戏戏。
大部分观众喜欢佐藤这个角色,长相有辨识度,有点“丑帅”的意思,演员演技也好,张弛有度。
人物刻画立体,能够清晰地看到他的自卑、挣扎,对出人头地的渴望,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呵护。
加上从床上爬起来给女友做饭的桥段,简直就是给女性观众喂糖,不得不爱。
但所有这些情节,就像吃“吉野家”,放几朵菜花、几块胡萝卜都有标准,不难吃,能吃饱,没惊喜。
三、昔日东京少女报社女主编居然是菊地凛子,我看了几集才认出,之前看过她的《巴别塔》《挪威的森林》,挺喜欢,看似柔弱的外型但倔强坚定的眼神,对于观众来讲,演员彷佛也在跟着她的角色成长,我恍惚有种错觉,就是看着她从倔强寡言的东京少女长成了忧郁悲伤的直子,步入中年后又变成了干练沉稳的女强人。
剧中她对后辈杰克说的那段话,“需要有人去纪录真相,一砖一瓦的搭建真实的咨询墙,当这墙够高的时候,改变就势在必行。
”不再像年轻人那样非黑即白,铮铮铁骨的硬来,而是如流水般随形就势,润物无声地去改变,真好。
大概就是这些吧,这剧我应该不会追第二季。
这个烂俗的名字,看第一眼99%会觉得是个虚张声势的烂俗故事。
先贬后夸,不在意缺点的直接跳过。
【缺点】
1. 前期铺垫太长。
前五集虽然偶有乐趣,但基本都在丰富世界观,铺垫各角色的性格和身份。
导致本剧早期口碑落差大,看剧喜欢设定和细节的观众表示满意,而只在乎剧情进度的观众看不下去。
但如果你撑到了第六集,节奏马上高歌猛进,每集都高密度地把前面的包袱和冲突抖出来,让你充分体会到剧本的优势。
2. 男主尴尬。
很多人吐槽“北美刘浩存”的男主演技,确实不咋地,其他的配角都比他出彩。
而且当剧情中的主角光环出现在这样的形象和演技中,多少有点出戏,比如他多次接触女性的武器都是靠脸而非专业能力,这些设计都像是为了美化演员而非角色本身。
但好在还是适可而止了,没有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的程度,这点下文会详述。
3. 时代还原偏刻意。
剧的时间在千禧年前后,能看到很多处导演对年代还原的设计,比如walkman随身听,比如老式的超薄塑料耳机,街机厅里的《VR战警2》,当红的后街男孩,以及当时全民讨论的《黑客帝国》。
这些东西如果给00后看,也许觉得还原的很好,但80/90后这些最熟悉99年的观众,会觉得插入的很硬,过于符号化,为了还原而还原。
但这个确实比较模糊,不是这个年纪的流行青年估计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所以只算作半个缺点。
【优点】
1. 后期爆发力强。
第六集开始节奏大步突进,各种角色冲突频繁爆发,现在看一集想下一集,幸亏我耐心好没有弃剧。
俄国剧作家契科夫曾说:“如果你在第一幕写过墙上挂着一把枪,那它在第三幕就必须要响。
” 现在,不仅你看过的枪响了,你没注意到的枪也在响!
2. 剧情合理沉浸度好。
它不是套个黑道皮肤的主角爽剧,而是真的处处在点题,各种铺垫和细节告诉你东京到底怎么罪恶,且这种罪恶牢固地绝望地压着男一男二这些普通青年,白道黑道都在随时把他们吃干抹净。
他们并不能做些什么就能改变这种现状,主角并不是龙傲天,不是吃了尼卡果实的锁血路飞,不光能力不强还经常犯错,很符合他的年龄和性格设定,这也是我说虽然有捧男主演的做法,但问题不大的原因。
3. 尊重题材。
美国主角参与日本扫黑,90年代的亚库扎,这些很容易让人想到雷导当年电影《黑雨》。
我曾很担心他就是第二个《黑雨》,因为那部电影的剧情让我感到恶心。
完全的米国龙傲天自嗨片,日本的内部问题不能靠日本人自己解决,只有白人干探有脑子,日本警视厅都是吃干饭的,甚至硬汉高仓健在里面只能演一个瞻前顾后甚至有点小男人的角色,简直是把美国殖民地这层窗户纸摆到了明面上来羞辱日本。
导演对自己拍的题材不尊重,能看到的只有傲慢和私货,日本人讨厌《黑雨》,就如同我们讨厌真人版《花木兰》和《尚气》。
但好在《东京罪恶》没有这么做,你不看导演团队,甚至以为这就是一部日剧。
故事里真正的英雄不是男主而是渡边,男二也不是男主的陪衬,他有着足够的戏份和塑造。
剧情着力反映的是日本当时的问题,而不是男主自身的问题,所以男主再怎么作妖也坏不了这锅粥。
(搞笑的是,尚气就是本剧导演拍的,这水准差距有点大。
)
4. 男二足够好。
男主败掉的观众缘,都能靠男二捡回来。
虽然是玩笑话,但男二着实令人惊喜。
简单来说,故事分为黑白两条线推进,男主跟白线警察打交道,男二的剧情展现黑道世界的暗流涌动,所以他才是故事直接表达东京罪恶的视角,并且男二的设定是个半路出家的黑道,身上还有对安稳生活的追求,对地下产业无道德底线的不认同。
他总是通过相信自家的生意是可以接受的,一切罪恶的源头是敌对的户泽组,来让自己的价值观与黑道身份能和谐共存,但他注定走上的是一条血海无涯的路。
男二这个角色的意义,就是作为观众自己在黑暗时间的视角,演出观众面对这些罪恶时的愤怒、畏惧和对人性的失望。
难得的是,他都很自然地做到了。
男二这个演员之前不知道他的名字,但认得他的脸,刚看的时候我就说这不是《全裸导演》第二季那个对老大忠诚的王牌打手么?
他演黑道还真是演出手感了。
顺带一提,女主也挺败观众缘,不是演技问题,是她的角色太不讨喜,一个对男人极尽利用的物质女,让男二对她数次失望。
观众越喜欢男二,也就越讨厌女主。
有时候,男二不光帮男主捡好感,还要帮女主捡。
5. 演员为角色服务。
这看似很本分的事情,但现在却越来越变得稀有,主流变成了只要抬出几个有咖位的主演,一部戏就无需再努力了。
哪怕角色是如此空洞,反正作品卖的主演们的名气,即使本作的菊地凛子和山下智久也有过这样的黑历史(还有比《环太平洋》还空洞的女主角吗?
)但这次,这两位的表演对得起他们的名气。
这次的角色只是角色,没有什么偶像包袱,不去刻意强调正面形象,山下智久直接演一个烂人。
他们接住了角色在这部戏里的使命,描绘了这座城市黑白面的里罪恶,堪称敬业。
(山下智久把一个逼良为娼的牛郎产业在自己身上演活了,也可能因此败掉了一部分路人缘)。
目前剧集已经播到70%,月底即将迎来第一季结局。
这部看似HBO搞噱头的作品,实际素质却给了我扎实和严肃的印象。
这群美国人不只是光给东京扣个帽子,而是真的了解它曾犯下的罪。
(挖个坑,有机会可以再写一期现实中的日本地下世界,来告诉你为什么这些东西需要被揭露。
)
大概是奔着渡边谦看的,但哇去!
开头几集描述的菜鸟新人进入日本职场的戏份都好真实啊!
一个老外在日本职场的日常生活工作,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不禁让我回想起了自己在日本的学习生活的时候。
不过我当时的工作生活环境肯定没有男主这样精彩、复杂、紧张、充满了暴力与血腥气息。
可确实也有很多类似的场景,例如职场整体的氛围、上下级关系、同事之间的相处模式等等,都太有代入感了,拍的非常真实。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部剧主线的切入点,很特别,由一名老外的视觉看日本新闻职场与警察和黑社会,很棒的故事,这个完全可以给更多星!
当然了,不论男女都有三角区前面之外全露的戏份,看了太多清汤寡水的本土剧,突然看到这个真的感觉刺激哈哈哈哈😂还有,这些日本演员,特别是老一辈,英文水平真是不错啊。
那个黑社会小哥演技也很棒,外形也很符合角色,很厉害的新人呢。
嗯,还有山p特别出演吗?
竟然演了一个牛郎,还是很渣那种,笑死😂。
本文来自公众号:天天追吧近期关于亚洲本土的题材似乎成了一个大热门,于是各大流媒体平台开始发功。
风头正盛的Apple TV+播出了韩国剧《弹子球游戏》。
HBO不甘落后,把宝押到了日本,和霓虹本土的WOWOW台联手制作了新剧《东京罪恶》。
东京罪恶Tokyo Vice
电视台HBO MAX 集数:8一周时间在豆瓣拿下了8.2分,和Apple+的《弹子球游戏》相差无几,不过似乎在热度上稍逊一筹。
烂番茄新鲜度84%,不错的成绩。
美国这边派出了90后演员安塞尔·艾尔高特担任主演,安塞尔曾凭借出演《星运里的错》一举出名。
安塞尔193cm的身高和样貌,在这部全是一群日本同事的剧中格外显眼。
而日本这边更是派出了曾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日本影帝渡边谦,看过《哥斯拉》对他一定有印象。
日本曾经的大众情人伊藤英明。
还有日本的顶级男演员山下智久。
最顶级的还是本剧导演迈克尔·曼。
从处女作《大盗独行》再到《最后的莫希干人》《借刀杀人》,还有不得不提的神作《盗火线》。
现在的他早已成为犯罪类型片的大师,该剧也是他久违的作品,居然还是在HBO的小荧幕上,就冲这点这剧就可追了!
《东京罪恶》的切入点非常特别,不是我们常见的警察、小混混、卧底或大佬,而是一个新闻记者。
该剧故事发生在1999年东京,整个世界正在向着千禧年迈进,那也是日本黑帮全面衰落前的最后一个巅峰。
男主角杰克是一名东京转学生,从密苏里大学转到了日本的上智大学。
杰克一直向往进入全球排名前列的报社——明调新闻东京本社。
为了自己的目标他一直非常刻苦,兼职做英文老师;教完课再去学习合气道格斗武术;吃拉面的时候学习「气候学」知识;晚上睡觉前还要了解当地社团结构……但他在考试当天犯了个非常愚蠢的错误,没有答考卷背面的题。
不过他的竞争对手太菜,靠着只答了部分答案的答卷就通过了笔试。
明调新闻报社从未录取过外国人,除非他真的非常出色,很显然杰克就是这类人,于是他有惊无险的被录取了。
但入职后的他过得并不顺利,受到同事们的排挤。
就连公司聚会也要他做酒水服务员。
加入公司的杰克逐渐发现自己梦想中的报社,并不是一个可以“实事求是”的地方。
报社只是工具罢了,只是按照警方提供的“情报”撰写。
与其说是报道真相,不如说是“官方宣言”。
这让他感到绝望,不仅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怀疑。
但杰克并没有放弃,开始另辟蹊径,寻求警察的协助等等。
通过杰克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1999年辉煌的极道文化和东京社会的黑暗面。
第一集是由迈克尔·曼的华丽开场,不知后面的导演会将故事怎样续写。
但如此阵容也足够承担我们的期待喜欢极道片的可千万别错过!
本文来自公众号:天天追吧Get解锁追剧新方法!
喜欢追剧的都关注了。
赛伯朋克画风,电影级别质感,美国记者在日本调查烧脑罪案,这几个元素一组装,完全就是我的菜。
前不久上线HBOMax的《东京罪恶》更新完毕,带来了一个好故事,也留下不少待填的坑。
看HBOMax《东京罪恶》感受极道文化,来【蜜糖商店Metshop】稳定拼车~公众号关注:【蜜糖好剧精选】满足你的个性化追剧需求
本剧改编自美国记者杰克·阿德尔斯坦记录的东京警视厅辖区内各事件第一手资料的同名纪实文学。
90年代末,杰克每天都会进入东京霓虹灯下的阴暗世界,这里一切都并非表面呈现那样。
东京扫黑组的警探Hiroto对于杰克来说有着父亲般的地位,他帮助杰克在警察和犯罪世界之间那条纤细且不稳定的界线上前进。
真人真事改编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看点,主角杰克,在东京学习生活,梦想成为明调新闻的一名记者。
他不仅要突破语言难关,更要面对一种全然不同的文化制度环境。
为了工作,杰克需要特殊的信息渠道,不得不在日本警视厅、黑帮组织成员、陪酒女等各方势力之间频繁交涉,通过他的视角,全剧也揭开了东京,这座繁华大都会底下,暗潮汹涌、物语横流、黑白混沌的真实面貌。
日本有相当多合法的黑社会组织,因为利益纠葛,不断爆发纷争。
几起案件中,都有黑帮的影子,警方却漠视无为,新闻界也全然不提,这让杰克的新闻理想也遭到冲击。
对罪恶的无视和容忍背后,是来自全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漠视。
相当多日本人,放弃对社会、对公共议题的关心与参与,佛系回归自己的小世界,无人倡议,无人改变,这里成了罪恶的温床与包庇场。
警探Hiroto对杰克照顾有加,他看到杰克与黑帮的接触,一直提醒他近墨者黑,不要陷入太深。
杰克与黑帮小弟佐藤成了朋友,被黑帮大佬当成座上宾,游走于黑白之间,杰克还能坚守公正报道的初心么?
《东京罪恶》中也时时体现美日文化的交织碰撞,能给观众一些程度的科普,也使得全剧的氛围不至于太过沉闷慢热,观众在一松一紧的剧情中跟进,观感更佳。
文化碰撞在人物塑造层面也能更真实,更立体。
《东京罪恶》作为一部犯罪题材的美剧,它层层叠叠的剧情之中,呈现出的是一个近乎畸形的社会景观。
东京超级大都市,现代化程度高,骨子里又无比传统。
看似开放,又极度保守,在这种压抑的文化背景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沦为罪恶的帮凶。
合拍片,不是新鲜产物,我们自己也有过不少合拍作品,文化交融的水土不服是个大问题,常常使得成品沦为炫技却空洞的大片。
把合拍片从单纯的视觉奇观转变为有内核有韵味有深度的好故事,《东京罪恶》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可供后来者参考的成功案例。
HBOMax《东京罪恶》全季8集可看,稳定合租【蜜糖商店Metshop】即刻发车!
公众号关注:【蜜糖好剧精选】满足你的个性化追剧需求相关文章:HBO高分必看的4部经典老剧,剧荒请收藏
美术和摄影是不错的,经典西方视角下的迷幻东京。
然而开场引人期待的视觉效果后面呈现的却是浅薄的人物塑造和缺乏剧作力的故事叙述。
可以说是精心制作、拧巴而成的工业作品了。
看得出这不是一部以编导为核心的剧作。
当然,如果是的话还是这个效果,那就更让人悲观了。
在这部剧中,日本除了美术元素以外,是没有被看见的。
西方观众若是妄图通过这部剧理解日本人是不可能的。
当然,被吸引去日本旅游是可能的。
几乎所有日本角色都是西方主角的背景板。
女副主编只在开局硬气了三分钟,后面就直接全方面蔫了。
诺大的东京死气沉沉到仿佛唯独缺了这么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西方热血青年来搅局、来打破、来改变。
我只能说这个设定或者说视角真的是傲慢到轻佻。
剧中的几个西方人各个坦坦荡荡,日本人则各个畏畏缩缩或者猥猥琐琐。
黑社会除了排场大一些、扮扮凶狠外没有任何作为。
相互之间的打斗看不到任何像是成年人的斗争。
政客除了在宴会上打打酱油外没有任何戏份。
两个头目一个因为在性方面不行而格外敏感易怒,而她的情妇只得和我们年轻高大健康的金发男主眉目传情,浅跳贴身热舞;一个成天压着嗓子说话装深沉,结果因为切葱小弟没把葱切好破防。
至于年轻一代,上完床之后就逐渐“爹味”,关键时刻掉链子,毕竟是被森严等级制度规训的人,害得我们的女主还是得找我们无畏无惧的金发男主帮忙。
西方人真的能看到东方吗?
我想是可以的,虽然很难。
但显然指的不是这部剧。
日本的异域情调只是为主角们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
虽然这部剧在一些服化道上的安排还是比较用心的,但是想要刻画出更生动和深刻的异域文化和社会,显然不是光靠提升摄影技术能够做到的。
虽然不是花美男,但是很男人,又有点儒雅,打人像是疯子,对女主像是舔狗。
男主不要横插中间。
佐藤还给女主做饭,还帮女主打人(前一秒低头认错,后一秒bangbang两锤)。
忠犬人设,小狼狗,编剧不要给写死好不好。
男主反而显得有点弱,运气好,一直不被混混搞?
干事非常危险,现实中的记者和警察应该发现背后水深离得十万米远吧,毕竟一不小心就被威胁了。
看完了第6-8集,最后3集开始紧凑起来。
但是几重翻转后,还是没想到故事居然是大阪的黑帮占据上风。
既把伊藤英明扮演的黑警察老老掌控,也把渡边谦扮演的好警察威胁到位。
回顾起来,男主女主两个西方人都不令人讨喜,前者幼稚可笑,多次被黑帮和黑警玩弄;后者高级绿茶,自以为可以在黑帮和记者间游刃有余,到头来栽在了山下智久扮演的烂牛郎手里。
倒是几个日本配角演员表演到位,渡边谦扮演的正直警察,丑帅的黑帮混混佐藤,还有双方的黑帮大佬,角色定位都比较在线。
即使是山下智久演的黑心牛郎,至少也是黑得彻底。
看完了第4-5集,第4集,主角终于见到了黑帮老大,距离他解开进一步黑帮的关系又向前了一部。
他的女编辑上司也协助他进一步探索了逼人自杀拿保险金的高利贷公司。
第5集,剧情终于开始加快,千原会的一个干部因为背叛被逼跳楼,一个和黑帮勾结的银行经理也自杀。
但看到这里,感觉主角还是太嫩了,一方面挺自私,只为自己的报道着想,另一方面,对于黑帮、普通人却有着比较幼稚的想法。
和黑帮交换情报,和高级夜店女郎撩骚,看来吃得教训还不够。
看完了第2-3集,男主角终于和名叫片桐的高级警官搭上了线,获得了些内部资料,开始和黑帮有了进一步的接触。
但所谓黑帮的故事无外乎就是关西来的黑帮要抢关东派的地盘,也是老生常谈了。
《东京罪恶》,Ansel Elgort和渡边谦主演,HBO出品。
根据一位在《读卖新闻》担任过罪案记者的美国记者纪实文学改编。
故事的第一集节奏过于缓慢,讲述名为Jack的记者如何通过考试进入新闻社,成为该新闻社的第一位外国记者。
他在东京跟随警察见到了2起死亡案件,原因应该都是高利贷引起。
但警察都不肯承认是杀人事件,因为承认凶杀但又破不了案会降低破案率。
但是1小时过去,对于案件揭露基本推进不大。
本集里还出现了一个混混警察,扮演者是伊藤英明。
对比一下剧集和小说。
本剧的开场是一个序幕,也是一个闪前。
由安塞尔·艾尔高特饰演的杰克·阿德尔斯坦在由渡边谦饰演的片桐警探(在小说中,这个角色叫关口)的陪同之下进入一个包房内同帮派分子进行某种谈判。
带头的那位告诉杰克,他们知道他正在写一个关于他们老大户泽的报道,他必须停止,不然杰克和他的家人的安全可就不好说了。
这段开场和小说是一样的。
不过在剧中,户泽要到第3集才会正式出场。
以及整个第一季也没有明确告诉观众杰克正在写的到底是什么。
(接受采访时主创也直言要到第二季才会再回到这个序幕式的场景中,非常奇怪的做法)在这段威胁之后,剧集迅速回到了2年前,开始从头讲述杰克自己的故事。
而在小说里,杰克很快就道出了这个“故事”的来由。
后藤忠政(也就是剧里的户泽)是后藤组的组长。
杰克·阿德尔斯坦知道他在2001年前往美国进行了肝移植手术。
可是,像后藤这样的人,是不可能通过正常途径进入美国的,中间一定有问题。
于是他花了很长时间对此进行调查。
收到风声的后藤找到杰克,威胁他停止调查。
于是就发生了上述的事件。
第一季虽然经常展现出户泽身患重病,但对具体情况一直讳莫如深。
在结尾处,户泽对情妇美智子说,你以为我很快就死了,但我向你保证,我会活得好好的。
随后他开心地登上了一架早已准备好的飞机。
如果剧集接下来的改编和小说走向一致,那么,这架飞机就会飞向美国。
而杰克接下来的调查,不仅会涉及到户泽的秘密,同时还会触碰到他与美国的交易。
这就不仅仅只是东京罪恶了。
不过,这个首尾呼应的结构感在剧集中体现地并不明显。
第1集名为“test”。
序幕中的对峙是一次测验。
之后年轻的杰克参加《明调新闻》(对应现实中的《读卖新闻》)的记者考试是另一次测验。
最重要的还是各位主要角色依次登场:片桐,杰克的红颜萨曼莎,报社中的女领导咲,小混混佐藤,还有隐藏的黑警宫本。
除了佐藤,其余几个重要角色或多或少都可以从小说中找到对应。
片桐对应关口。
都是之于杰克堪称父亲般的警探角色。
能力强,但因为性格处事原因,都处于警局的边缘。
都有两个女儿,杰克都爱带着冰淇淋去他家拜访(为什么带冰淇淋是因为同事告诉他冰淇淋就像是特洛伊木马,会让他一定能进到对方家里。
如果被拜访的警探不在家,可以说冰淇淋会化掉,需要放到冰箱里去。
如果对方在家很有可能会收下冰淇淋并请你进去坐坐,而且如果他家有孩子,孩子们会很喜欢冰淇淋)。
萨曼莎对应海伦娜。
都在歌舞伎町工作,在非工作时间都爱穿黑衣,骑摩托车,和杰克关系紧密而暧昧(萨曼莎的很多特点承袭海伦娜,但身为女主角,萨曼莎和海伦娜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宫本有些像是“异类警察”和野矢的混合。
都爱让记者请他吃饭,喜欢外国女人。
菊地凛子饰演的女上司咲对应浜谷。
剧集中引用了文本中浜谷的一个生动的事件。
有日本人打电话到报社,杰克接起电话。
对方听出杰克是外国人,开口骂人,让杰克的上司来接电话。
于是浜谷过来,结果对方仍然不满,浜谷回应说,今天上班的不是外国人就是女人——搞不好还是外国女人,说完就把电话挂断。
浜谷后来因为坚持为智障人士奔走惹怒了报社的上层,被贴上了惹是生非的人的标签,遭到打压。
不堪重负的浜谷后来选择自杀。
这让杰克大为震惊。
在剧中,咲也并不开心,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剧里也不动声色地提到她的弟弟有精神方面的问题,她也不想让报社知道此事,也算是再次加强了她与浜谷之间的联系。
(只出现了几场戏的川上奈奈美其实也对应了小说中一个有名有姓的女子。
杰克均在和两人忘我运动时接到了工作电话,对方不仅不松口还奋力运动,只能让杰克勉强应对)另一个重要角色,在第2集里登场的千原会头目石田,对应的是住吉会的二当家金子直哉。
剧中,石田通过杰克揪出叛徒的段落就是出自文本中金子让杰克帮忙。
不过,剧中的叛徒是久米(也是小混混佐藤的大哥),他投靠了户泽,是户泽想要搞垮石田仍出的钉子。
而小说中的叛徒是住吉会的四当家斋藤。
斋藤散布谣言说金子已经和警察合作,他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他和金子本身就长期不和,另一方面斋藤在做迷幻药的生意,但金子则是反对。
因为金子的大哥中村年轻时染毒,后来对此深恶痛绝。
在剧中,户泽一直在做毒品生意,久米认为这才是帮派未来发展的方向,而石田出于道义,绝不染指毒品,导致了久米的背叛(剧集的处理,很有《教父》的影子甚至包括后来的暗杀,诸位帮派头目的谈判,都可以明显看到教父的影响)人物们纷纷出场后,很快杰克就迎来了贯穿整个第1季的事件,调查高利贷公司和帮派组织之间的关系。
在石田的帮助下,杰克发现了东京诸多高利贷公司背后的黑手就是户泽。
不过在小说里,关系就复杂很多。
这里有一位剧集中没有提到,但文本里非常关键的角色,梶山进。
按照杰克的形容,梶山进就是日本当时高利贷王国的帝王,是主犯。
他从2000年起就在日本全国建立了1000多个高利贷业务网点,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
为了弄清楚梶山进的来历。
杰克找到了他的一位警察线人,也就是野矢来帮忙。
野矢告诉他,梶山进是一个帮派分子,他猜测此人是隶属于后藤组。
后藤,就是指后藤忠政。
这也是杰克第一次听到关于后藤的事情(剧集里杰克初次知道户泽是因为帮派火并)。
不过,梶山进的情况并不简单。
他一会在后藤组,一会又代表了山口组下的另一个五菱会。
但野矢怀疑梶山进和后藤忠政关系不一般还因为梶山进经常出入拉斯维加斯的两个赌场,而那里也是后藤经常去的地方。
杰克在帮派中的一个线人也告诉他,日本警方之所以一直没有找到梶山进的赃款,是因为他的钱其实不在日本,而是在拉斯维加斯。
他在那里洗钱。
梶山进之所以能进出各种高档赌场,成为vip客户,则是仰仗于后藤忠政的影响。
也是通过这个线人,杰克·阿德尔斯坦知道了后藤竟然能够进出美国,在美国进行肝移植手术这个秘密。
在梶山进之后,杰克开始着手调查后藤忠政。
在文本中,杰克通过在歌舞伎町工作的外国女性了解到她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贩卖到日本被迫从事色情行业。
他让海伦娜帮助他去六本木调查一下一个他听闻的组织国际演艺协会。
经过调查,海伦娜告诉他,这个组织就是后藤组的一个幌子(应该说就是相当于剧中的吉野),杰克赶紧让海伦娜不要再继续,但为时已晚,从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收到过海伦娜的消息。
海伦娜的失踪让杰克备受打击,但也让他更加卯上了后藤。
通过他的关系网,杰克调查到,后藤为了能进入美国,答应联邦调查局会提供详尽的山口组成员,关联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的名单,同时,他还会提供关于朝鲜的一些情报。
当时的联邦调查局对朝鲜的一些事非常感兴趣,而后藤忠政开出的价码相当有诱惑力。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
联邦调查局允许后藤入境,后藤自己搞定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给他做肝移植手术(据说是通过纳谷宣雄的介绍,纳谷宣雄的儿子是亚洲足球先生三浦知良)。
在对后藤忠政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后,杰克·阿德尔斯坦准备将这些材料整理成书出版,这也彻底惹恼了后藤。
后者动了杀心。
杰克的线人冒险将后藤的计划告诉了他,还提到了日本著名导演伊丹十三的遭遇。
出身演艺世家的伊丹十三既做演员也做导演,导演代表作《女税务官》,《民暴之女》等,因为其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批判,并且对日本黑道多有贬低否定之意,从而惹恼了对方。
据说1992年导演的《民暴之女》让后藤忠政相当不高兴。
后藤组里的成员攻击了伊丹十三,他深受重伤。
1997年,伊丹十三被拍到和年轻女职员的照片,为证清白伊丹十三跳楼自杀。
不过杰克的线人告诉他,伊丹十三导演的死,和后藤组是有关系的。
回到剧中,《东京罪恶》第一季并没有讲述那么多的内容。
杰克在调查多起高利贷受害者被逼自杀,高利贷公司收取高额保险金事件时,他接受了石田的帮助,知晓了这些是户泽的“生意”。
同时,萨曼莎的好友波丽娜因为欠债被带去吉野。
杰克和萨曼莎在调查之中发现所谓吉野就是户泽的一条船。
在那艘船上发生各种罪恶的交易。
在杰克,萨曼莎等主角身边发生的越来越多的罪恶事件,其幕后黑手都在指向户泽。
杰克的调查引来户泽的警觉,他派出手下恐吓杰克,杰克还收到了录有波丽娜在吉野遭遇的录像带以示警告。
不甘心的杰克找到片桐,决心反击。
第一季在此戛然而止。
提一下佐藤这个角色。
相比于其他角色,佐藤可以说是剧集原创度最高的一个角色。
他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混混,原本是久米的小弟,但在帮助老大石田拉拢杰克获取信息,久米背叛,户泽刺杀石田他奋勇救下老大等事件之后,佐藤在千原会的地位扶摇直上。
相对于杰克固定的发展轨迹(毕竟有着真实人物的原型),佐藤的未来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
在第1集结尾的千原会仪式里,他展现出了对帮派极强的认同,但随后的很多细节让我们看到佐藤的内心并不像他外表希望展现的那么坚定。
身为帮派分子,他被家庭拒绝。
爱上萨曼莎,却也因为帮派分子的身份而使这段感情面临许多波折。
久米大哥的死虽与他无关,对他冲击极大。
尤其是在结尾部分,佐藤让刚加入千原会的小弟回家,别再涉足黑道,这些都显露出,虽然佐藤的身份地位在不断提高,但是他的内心却越来越挣扎。
最后佐藤被千原会里的另一个小弟刺杀倒在自己的车门口,生死未卜。
其实,不论是人设还是结构,佐藤身上的套路感是很强的。
但是在一众业已定型的人物中,他是唯一一个处于变化中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真正体现出剧集视角的角色。
HBO Max已续订《东京罪恶》第二季。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2/01/09/all-due-respectAdelstein 有意把自己塑造成英雄,游刃有余地穿梭于三教九流,给自己编写传奇、作风浮夸,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谜。
他斗鸡眼,常被霸凌,因为眼睛问题他不能开车,这一点对美国高中生来说也挺耻辱。
但是后来因为犯罪新闻的报道他有了声望,他雇了之前是黑帮小头目的专职司机,对方有 9 个手指和很多纹身,虽然不想跟对抗goto的人扯上关系,但实在是找不到工作。
他很聪明,五年时间,学习日语并进入了读卖新闻社成为该社第一个外籍记者。
他不说假话,有严格的纪律:警察的消息就只能在监管体系内传递,不能给黑帮;黑帮的信息往往是为了搞对手,所以可以给警察。
他通过勾兑信息和利益,游走于各方。
他曾帮助一个曾在外企工作后来全职加入帮派负责三个对冲基金的黑帮成员联系自己的老婆(他老婆在他加入黑帮之后走了,还带走了孩子),不知道是以什么作为交换的,不过在东电核电站泄露之后,该黑帮人士提点Adelstein看看那个帮助东电处理核废料的公司,后来a写了报道,说明是黑帮给东电提供设备、处理垃圾…a触犯到黑帮核心利益,会被打,也有收到死亡威胁。
发出威胁的GOTO写了一本自传,“Habakarinagara(with all due respect)”,充满自我彰显的使命感、荣誉感、勇气、骄傲。
黑帮是真爱惜自己的名誉和形象。
Adelstein跟一个日本商业记者结婚,有两个小孩。
但是他抽烟酗酒混灰色地带,自我毁灭式的生活日常损害健康,也损害了婚姻,也损害了职业。
他声称是读卖新闻不敢发goto的新闻,所以辞职,而有同事说他是个骗子,报社也被搞得很惨,还有人说他是cia的调查员。
在刊发了 goto贿赂美国医生插队移植肝脏的报道后,Adelstein收到了死亡威胁,并被fbi保护。
很多人认为外国人身份保护了Adelstein,但是goto的发言人觉得这些威胁就是日常不用在意。
Adelstein得了肝癌。
他信佛,信因果。
信义理yiri。
Adelstein为了获得好故事,可以做任何事,不违法就行。
日本黑帮扩张于二战期间,物资匮乏期间,他们发展了黑市,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交易生活必须品的地方。
战后日本重建,黑帮开始涉足房地产和公共事业。
他们会用手段让银行批贷款,作为回报为银行提供一些保护,并帮他们催收其他债。
黑帮也经常做慈善。
很多黑帮在 80、90 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扩张期间发了大财,现在还做金融比如对冲基金之类的,有黑帮成员在外企or投行。
在任何地方,政治人物跟黑帮扯上关系就会断送政治生命,但是在日本,黑帮和政界有公开记录的交往。
黑帮曾支持一个外交部长竞选日本首相。
黑帮其实会避开涉及普通市民的犯罪,因为在现代法治社会里,有“犯罪的形象”已经足够威慑了。
如果帮派有人犯上,就会切小指道歉。
黑帮有一些自己的做派/行事风格/底线,他们被oyabun 教导,黑帮也是一种表演:when you’re a yakuza people are always watching you,Think of yourself as being onstage all the time. It’s a performance. If you’re bad at playing the role of a yakuza, then you’re a bad yakuza.日本当局和警察不太好战,主要是黑帮的犯罪很少涉及普通人,以往他们杀了人,一般都是杀了敌对方黑帮,他们会到警局自首,警局会关他们两三年——杀掉一个黑帮,跟杀掉一个普通人不太一样;黑帮自己的冲突,当局和警察倾向于不管。
警察觉得黑帮对社会有点子用的,比如违法犯罪的少年,日本社会也不知道怎么安排,一般就被送去黑帮。
前几年,警察出动清缴黑帮活动之前还会知会黑帮一声,出于尊重。
但现在不会了。
新一代的黑帮也有很大变化——以前黑帮不搞毒品、不偷不抢(哈哈),因为这很让人看不上。
但现在黑帮没有这样的guts了。
很多黑帮在日本经济回落之后,不知道怎么生活了。
黑帮特别擅长把谋杀做成自杀。
在黑帮,得肝癌是一种勋章——抽烟酗酒、不干净地吸毒、纹身都会导致肝癌。
梅赛德斯奔驰s600 是黑帮标配车款。
看看人家男主在日本一年学的日语,再看看你🤪。除了第一集有点西方视角的做作,后面渐入佳境。男主和女主来自保守老美家庭,到了东京仿佛坠入花花世界。关键他俩活得比日本人还日本人,大概是勤奋吧,一个勤奋的揭发东京罪恶,一个努力当妈妈桑。比起常在欧美露脸的渡边谦和菊地凛子,在这个剧里中规中矩,不知道是不是角色的原因。其它日本演员,黑警察小明、黑道小弟佐藤、自恋的反派黑道大佬户泽,这些配角简直大放异彩。这部剧大概是杀死比尔、迷失东京过后,看到的欧美的最好的日本题材影视作品。
第一季讲了个啥啊我请问,越到后面越是美剧那个臭长智障味,先不说白人对日本文化的猎奇滤镜问题,一帮影帝后级的日本演员跟二流美剧演员搭戏这合理吗?所有说英语的都演得矫揉造作。不过毕竟我就是喝美剧这口狗血长大的,samantha jake sato的塑料大三角味道竟然还行,可能也多亏笠松将帅得太突出 (又在恋丑
渡边谦5星
无聊且乏味,男主各种格格不入,撑不起剧情
十分可惜,比起书来差很多意思。日本角色使用的语言对表演牵制很大,瞎搞。只有S的演员让我觉得在看美剧。男主选角大败笔!一张怎么看怎么适合蒙大拿乡村爱情故事的脸,或者中古史剧总之不配当代摩登。
网飞有外来者,HBO有东京罪恶,作为极道文化爱好者可以说非常心水了,又加上主角异邦人的身份,这种民族文化的冲击交融,让我着迷。迈克尔曼可是导出过盗火线的男人啊,相信他吧诸君!
居然还打算第二季?Samantha很可能是我看过片子里最讨厌的女主。
画面很有电影感,很美!开头结尾没闭环,怨念!
和最近看到的糟糕剧集混了。。这是《义理/耻》和《华灯初上》的混合体。
改了很多原著的内容,剧版为了更加紧凑把很多有趣的细节和出场一瞬间但对男主事业至关重要的人物都去掉了,尤其是反映男主性格特点的部分,这就导致了看过书的人会觉得剧版塑造的形象不够深刻。但也补充了一些细节,一些书中没有讲的关系。剧情进展如此之快却又毫无章法,几乎没有什么调查取证的过程,反倒拍了一堆原创的私生活、根本不存在的女主、美国价值观之类的很典型的二流美剧风格,特别是各种日本人羡慕美国,但原著里很明显是仇美(毕竟90年代,刚经历过广场协议)如另一个高赞评论所说的“想到哪拍到哪”,一切没能力解释的问题全都一股脑的塞到下一季(然而根本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季)而且这部剧超级喜欢手持怼脸拍,难绷。
男主这种屌丝外教看不下去。而且这片一看就是老外拍的眼里的日本,导演把啥西方人可能会喜欢日本元素buff都巴不得叠满,但全是素材串烧的感觉,毫无深度。另外男主太丑。
应有尽有,但节奏略慢。
Tell me why, Ain't nothin' but a heartache,Tell me why, Ain't nothin' but a mistake,Tell me why, I never wanna hear you say, I want it that way
质量在线。
能看到日方主创的深度参与,“外人”的处境和微妙心理也非常到位。最绝的两段一是车里谈论后街,二是带老同学逛东京。世纪末的极道凋敝与全球化浪潮剧烈碰撞,日本的变与不变被赤裸展现出来。
每个部分都在自说自话,日本背景终究还是没有想要深入的欲望,角色和整个走向都逐渐平庸,很是失望。最后一集也实在太水了…
主线讲jake的调查就够了,凸显外国人与东京yakuza的不协调,可能更好
非常糟糕的改编。原作是作者在读卖新闻与NGO人权组织工作十多年的一个阶段性回顾与总结,有身为一名外来者对日本里社会的观察,洞明,讽刺,乃至改变。但本剧呈现的,依然是西方猎奇视角下,刻板的一幅东京世相风情画,一个愣头青总想搞点大新闻。原作中涉及到跨国人口贩卖事件,本可以刚好与当下的东南亚诈骗网络事件呼应,很遗憾没拍出来。如果光只想呈现杰克安德尔斯坦人生最高光的某几个时刻来贩卖故事性,原计划改编成电影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一个西方杰克苏
刚开始还可以,探索霓虹东京,到后面直接干成了失踪案,还玩三人行,啥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