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颜色》这类电影就像是日本机场免税店里出售的甜品手信。
包装精美,颜色清新,卖相一流,味道甜美。
如果你的经济优越,父母健康,事业顺利,每日里面向大海出暖花开,这种电影就是你可以作为优渥而无聊的生活中的下午茶。
日本的创作者似乎特别擅长和喜爱创作这类作品,例如《花与爱丽丝》《鲭鱼罐头》等等等等。
看来精致点心无论是他们的胃还是他们的精神世界的都是刚需。
只是这种精致淡雅的日式甜品不一定适合我国人的口味。
因此我判断票房不会超过4000万。
如果说《你的颜色》是白色恋人巧克力饼干,那么《哪吒》《热辣滚烫》这类电影就是麻辣香锅和街头烧烤。
因此我国的观众大概只在相亲或emo的时候才偶尔需要精致的点心装点门面、烘托气氛。
我们还没有那个时间和习惯每天享受精致的下午茶。
毕竟做了一天的牛马,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公司,大部分时候还是撸串加扎啤过瘾。
回到电影本身,我觉的在此类小清新电影里《你的颜色》真的很一般。
他的题材非常类似一部满岛光出演的日剧《四重奏》,也是几个学音乐的人偶遇之后组建乐队的故事,也有一间漂亮的的房子给他们免费使用,几个人也都是才华并不出众的普通人。
只不过《四重奏》是四个成年人,而《你的颜色》是三位少年。
相比之下《你的颜色》就显得特别寡淡,主创为三个人设置的人生困境太过轻巧,每个人最终走出困境的过程也太过草率,即一场演出解决所有矛盾。
相比之下《四重奏》里的四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就要复杂很多。
主创还刻意的回避了三个少年的爱情部分。
两女一男的组合,却始终保持为纯洁的友谊。
这怎么看都不符合现实,毕竟少年维特的主要烦恼就是爱与性的求而不得。
电影的的名字是关于颜色的,影片开始抛出的核心概念也是颜色。
即寇子可以看出每个人的颜色。
很遗憾的是影片在剧情和视觉表现上,都没有把颜色这个概念执行到底。
寇子一上来就看到两个朋友一个蓝色一个绿色,这代表她能看到别人的不同性格,然后呢?
这样的颜色或性格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又如何作用于剧情的?
影片并没有表现。
寇子眼中有一个独特的世界,她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颜色。
这本身非常适合用平面动画来表现。
本应该是一场关于色彩的视觉盛宴。
但可惜的是影片只在开始一小段表现出寇子眼中独特的世界。
后面就没有了。
尤其是最后一场演出的重头戏。
本来应该是全片的色彩视觉高潮,我期待的是梵高一样的色彩的幻境,可等来的却是平庸的舞台写实正反打,所谓颜色仅仅舞台后面的彩色玻璃,甚至连分镜也只是无聊的平行剪辑。
RGB三原色无法被其他任何颜色混合而成,同时它们又可以通过不同比例的混合,得出其他所有颜色。
三位主角分别代表三原色一种:日暮窦子——红色,作永君——蓝色,影平路易——绿色。
以三原色为棱镜,折射出青春期个体在情感、自我与社会性之间的光谱。
别期待剧情,当成一场“给眼睛做的心灵按摩”就好。
虽然只是把三原色这个概念融合了一下,终归还是语言表达强过影像表达,不算我会完全享受到的片子,但是这个概念做得不错,也值得看一看。
算三星半的四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三原色的隐喻体系:从个体到社会的光谱重构红色:情感能量的觉醒与混沌(情感)红色作为可见光谱中最具穿透力的颜色,在片中象征未经社会规训的原始情感。
女主角日暮窦子(日暮凸子)佩戴的红色耳机不仅是听觉屏障,更是情感护盾,暗示其对外界情感的防御机制。
当她逐渐敞开心扉时,红色灯笼的液态光斑化处理,隐喻情感能量的“相变”——从封闭到开放的量子跃迁,呼应青春期情感的混沌与觉醒。
蓝色:社会规训的晶格结构(社会)蓝色(470-485nm波长)被用于构建数字化都市的冷色调场景,如摩天楼的玻璃幕墙形成布拉格衍射装置,将个体存在标准化为光谱信号35。
影片中的制服纽扣、工牌等蓝色元素,象征日本社会集团主义对个性的调制作用,体现社会性对个体的结构性束缚。
绿色:自我认知的过渡与脆弱性(自我)绿色(蓝黄混合)在片中代表平和而脆弱的自我状态。
男主角影平路易的绿色象征其放弃音乐梦想的妥协,既是成长中的个体性缺失,也是社会期待与内在冲突的具象化19。
绿色与蓝色混合为青色,暗示个体在社会性框架下逐渐被同化的过程。
2. 色彩混合与团体性的生成:从分裂到融合影片通过三原色的混合设定(如红+蓝=品红、三原色混合为白色),隐喻个体在团体中的动态平衡。
乐队成员的色彩交互形成“化学作用”,例如三人合作演奏时,色彩融合为纯净的白色,象征个体差异在协作中达成和谐。
这种设计呼应了山田尚子一贯的主题——人际交流如何创造多样性,同时保留个体独特性。
此外,成年人的“稳定金色”与未成年人的高饱和度色彩形成对比,暗示社会化过程中自我特质的消磨。
主角们通过音乐打破隔阂,在团体中重构个体色彩,既是对抗成人化规训的抵抗,也是青春自我认同的完成。
3. 视觉与叙事的双重实验:美学与叙事的张力视觉表现:光谱的诗意解构影片以柔和的粉彩色调与细腻的摄影技巧著称,如通过腿部动作的镜头语言传递情绪变化,或静态空镜营造宁静氛围。
科学猴工作室的作画质量与牛尾宪辅的配乐(如歌曲《Amen, I’m Going Somewhere》)将色彩与声波结合,形成视听联觉体验,强化了“用声音表达颜色”的设定。
叙事局限:动机与深度的失衡尽管视觉表现惊艳,但叙事节奏的松散与角色动机的模糊成为争议点。
例如,女二作永君退学的背景缺乏深入交代,男主路易的塑造单薄,导致三原色的象征体系未能完全融入情节推进。
教会学校的设定因文化差异可能削弱观众共情,部分情节(如乐队组建)显得仓促,削弱了情感共鸣。
4. 青春叙事的哲学延伸:存在主义与量子隐喻影片通过色彩设定探讨了存在主义命题:个体如何在观测(社会凝视)中维持本真性。
窦子的“颜色视觉”能力象征对他人本质的观测,而这一行为本身可能导致情感波函数的坍缩(如创伤记忆的固化)。
最终,主角在阳光中看见自我之红,完成从“他者观测”到“自我显影”的认知跃迁,呼应量子力学中观测者与被观测者的辩证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喜欢日吉子老师。
在社会这个团体中寻找自我,在看他人的过程中看自我。
寻找自我,这是一个过程,享受就好。
愿你我都在路上。
(其实一定在路上!
没有更好的路,现在就最好了~)
2024日本动画片《你的颜色》,豆瓣评分7.0,IMDb评分7.2,于2025年2月21日引进国内上映。
不是我的菜,没看出来有多精彩,就是众多年少青春故事中的一个,影片无论是故事、节奏、情感都没触动到我,可能是我已经五十岁了,几十年来看过太多太多青春电影,无法被这种角色十多岁的故事所打动吧。
不过影片并不难看,只是没有触动我,我只能说不是我的菜。
我看电影有个习惯,边看边在手机记事本中记录感受,给过后写影评做了参考。
而本片看完后,我一个字都没记录下来,也就是本片让我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哪怕是槽点也没有。
本片不是烂片,如果是烂片,我会写出很多槽点。
但也不是好片,如果是好片,我会写出很多感受。
所以本片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没什么感受的动画片。
乐队一出来我就想到了《轻音少女》,后面一查,果然是同一个导演,风格很特别呀!
前期看得挺不投入的,到最后两女孩子不去码头送行而是在途径点奔跑呐喊为朋友送行,我一下就懂我的不投入了。
长久以来,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动漫,热血中二都是男生的代名词,所以当我看到这些肆意洒脱随性敢为的举动在女生身上出现时,我才会觉得不对。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就不再纠结于什么“弯恋直、直恋gay”的无脑单箭头了,青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得劲就行!
”可惜看它时我已年过三十,在最该率性而活的年纪选择了为他人着想,显得一路这么长大的我太过不为自己而活;也庆幸不是在年过四五十后再看它,因为最好的时机是年前,但次好的时间是现在。
曾经认识一位朋友,满头青白掺杂的发色,三十多岁看起来像二十多岁,说话慢慢吞吞的男孩子,最有意思的是他的外表,几年都没有什么变化,他好像是冻龄了,或者说他好像永远都是二十多岁。
后来,在一次聚会的尾声,面对一些朋友的好奇,他寥寥几语讲述了缘由。
在他上初中的时候,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病,这种病情在他母亲一脉的家族中以无规律的方式延续,并且无法被治愈。
无奈之下,当时的他只能休学,不久之后就发现头发成了青白相间,刚开始还染发,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和别人一样,但是经常染发毕竟有害健康,后来索性就由它去了,至于年龄感,医学上给出的解释就是笼统的“病变”。
父母当然都是尽量保护我,我也尽量接受自己吧,对于十几岁时的过往,他的语气很平淡,还是能够听出很多艰难。
儿童时期的孩子看起来都是上天的赏赐,进入青春期以后命运迅速岔开,世俗的颜色开始浸染。
很多时候,被渗透颜色不是自己所愿,或者说自己也看不清身上的附着物,清澈变成混沌。
抗拒或者接纳,几年或者一生,寻求和解。
最近被朋友安利了一部在入围了上影节的日漫电影,高中少女凸子性格开朗天然,同时她有一个别人不具备的能力,能够看到别人内心的颜色,痛苦、喜悦、幸福等等,别人内心的感受都会以具体的色彩形象出现在她的视觉中,但难过的是她一直看不到自己的颜色。
解药的出现是学校圣歌队的纪美,一袭美丽的蓝色把凸子立刻吸引住了。
可是正当凸子想要与纪美有更多连接的时候,突然得知纪美退学了。
费尽周折,凸子终于在街角书店找到了打工的纪美,邂逅了同样喜欢音乐的少年路易。
于是,蓝色的纪美,绿色的路易,看不清自己颜色的凸子,三人一拍即合成立了乐队。
三人在小岛的教堂训练写歌,对彼此诉说心事。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三人都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有所隐瞒。
在敞开心扉的过程中,凸子决定把看见的颜色写进歌曲中,把三人的心绪谱成音符。
惊喜的是,最后乐队不仅在学校庆典上成功演出,三人也和家人老师坦白了内心。
因为这段友情,凸子终于看到了自己的颜色,一团粉色,虽然微弱,也是闪闪光亮。
其实,内心的颜色一直都能看得见。
只是我们很多时候不能接受那个颜色,就像生活中的那个朋友,近乎金发的青白和冻龄的外表,有人羡慕有人流言,难的是他一直都无法完全接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电影的结尾,凸子因为音乐获得宣泄,接纳了自己,看到了内心的颜色,坦诚了自己的颜色,并且慢慢喜欢上了自己。
凸子的袒露不仅是开放的姿态,更是包容和勇敢。
日式的动漫电影一直都很擅长讲述少年心事,电影的制作者却往往是一群成年人。
这也是人生经历的映照,少年时期的阴霾,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才能变得清晰、淡然,用艺术的方式收获圆满。
音乐作为本片的一大特色,先导片已经俘获了一大批粉丝。
放出的几部预告片都是色彩明亮,洋溢着明媚的气息,导演山田尚子之前指导的几部影片都有鲜明的音乐元素,打分均是中上,这部《你的颜色》更是集聚了多种演奏风格。
据悉,《你的颜色》八月份在日本本土上映后,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将会陆续排片,暗暗期待期待国内早日定档。
少年时代的友情是治愈一生的良药,青春的羁绊在轻盈的音符中缕缕蹁跹飞走。
音乐做为载体,连接了少年的心灵。
明亮的色彩治愈心情,女性的温柔治愈情感,愿每个成年人都能通过这部电影,在回望少年时代时获得治愈。
距离山田尚子导演上一部大银幕作品《声之形》,已经过去八年了,这次可谓不负期待。
拿下上影节最佳动画,果然有魔力!
色彩、故事、立意方面齐发力,描摹三人的友谊,还有音乐制作人牛尾宪辅的live渲染,十八年没参与过动画配音的新垣结衣的加盟,让我得以在影院感悟真实的青春羁绊和懵懂倾诉,真的很美好!
我很喜欢电影里一些生活化的表达:一起蹑手蹑脚去上卫生间,穿闺蜜的衣服,喝闺蜜喝过的谁,躺在闺蜜的腿上休息,给对方买玩偶。
就在最近我的闺蜜给我送了一只粉嘟嘟的猪,虽然物理距离远,但心与心很近看到可爱的事物,怎么能忍住不和闺蜜分享呢?
我的闺蜜也是善于捕捉生活闪光之处的很有艺术才华的女生,希望她也能看到自身的色彩而且,我注意到女主窦子和永君的色彩合起来看,不就是“自古红蓝出CP”?
借用刘烨老师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磕(嗑)到真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另外我真的好想说,这部电影真的是女性友好作品啊!
不仅是极致细腻的情感表达,轻盈浪漫的色彩美感传递,动人的音乐旋律,连主角设定都那么打动我!
不再是以往的高挑美少女,我们的窦子看起来是微胖的,和我一样有一些可爱的雀斑,裙子也是中长裙的样式,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
可就是这样得刻画,让我感觉更有生活实感,更加亲切感人。
平凡的我们,拥有了友谊,音乐,梦想,就会变得闪亮起来!
“如果有人约你去看电影《你的颜色》,那TA一定是想告诉你:‘我的青春,全部都是你的颜色’!
”我是热烈灿烂的红色,ENFP,我的青春也有梦幻忧郁的蓝色,温柔平和的绿色、像日吉子老师一样包容温暖的橙色当然还有很多缤纷的色彩,我一直相信色彩本就是有温度的这不仅仅是通感,还是我们切切实实的生活体悟电影将这种感受巧妙传达了出来,我们在这部年度必看治愈佳作中领悟到了青春的光辉,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感情导演说:“《你的颜色》是一部看完能让大家产生思考的电影,我这样理解,朋友那样看待这种讨论也是一种观影的乐趣所在。
”好朋友不一定要什么方面都是一样的立场啊,也不必强求是一样的风格。
两个人有差异化,这样相处起来也是有很多乐趣的。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观点,希望未来能和好闺蜜一起观看这部好听又好看的温柔治愈电影!
其实如果纠结叙事的话,就说明已经没有进入这部动画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山田尚子,非常惊喜,整片本身处于一种轻叙事重情感,重日常轻戏剧性的氛围中,全片就两了3个年轻的孩子因为音乐相识然后完成了一场演出的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但如此简单的剧本,却拍的非常有生命力,我不认为强情节强戏剧性就是讲好故事。
把一简单,普通的事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来也是讲故事呀,每次面对人物的那种虚焦,加上明亮的画面,让人能够非常好的感受到那种喜欢或者说欣赏一个人时的那种心跳加速,浑身毛孔都被打开了的那种高潮感,而且对于音乐本身的描写其实很到位,即使你不懂音乐也能感受到音乐是如何一步一步创作出来的,很有趣。
几个主角现在聚光灯下展现着自己的颜色,那一刻都太耀眼了,男主角美的像是从天而降的天使。
最后每个角色享受着音乐给带来的体验,非常过瘾。
这部片是比较偏文艺的动画电影,画面和色彩都相当的绚丽,但整个故事的节奏非常的平淡和缓慢,全片基本没有什么激烈的冲突,大多数时候是在无尽的日常对白中往下发展的,所以不喜欢文艺类电影的可以Pass了,因为它需要你能够静下心来感受画面,才能从画面中感受到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如果没对这个电影的类型有个概念就观看的话,十有八九你会在主演们柔弱的对白声音底下越看越困,最后沉沉睡去,而很不幸的是我就是此类观众,所以在我眼里,这部片唯一令我印象深刻的点就是那色彩斑斓的画面风格了,看完全片后仿佛是看完一个为最后的那三首原创曲目而打造的超大型MV,剧情其实就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青春期少年通过组建乐团来寻找自我的故事,但是导演过于文艺的表达方式让我感到略显失望,不过豆瓣此片的评分居然这么高,果然豆瓣还是文艺青年多阿。
剧情讲的是女主是个天生能看见其它人性格对应的颜色的人,但却始终看不清自己的颜色,因为这种特意能力,便被大多数人视为怪胎,所以女主在之后的生活种也逐渐封闭自己,但有次她在学校中看到了一个身体散发着蓝色,长相非常漂亮的优等生女二,让女主瞬间对她产生了一种仰慕之感,但因为女主的内向性格,所以一直只敢在远处默默的观察着女二,直到女二突然退学,至于女二为什么要退学呢,是因为她虽然是优等生,但她知道自己的内心和性格其实完全不适合呆在这样一个对学生规矩颇多的教会学校,因此便决定选择了退学去另谋出路,在外面找了份图书馆的工作来挣钱,不过她迟迟没有把自己擅自退学的事情告诉对自己充满期待的奶奶。
女主得知了女二的工作位置后,也照常跑去那里默默的观察她,最后女主终于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决定上前去和在弹吉他的女二搭话,正巧同样仰慕女二的男主也来到这里找她搭话,三人便在巧合中现场组建了一个小乐队,这里还是有必要讲讲男主的情况,男主是个医药世家,所以家里人只让他拼命学习医药相关的知识好继承家业,但他内心其实一直有颗不敢像家里人展示出来的音乐梦,由于他每次来图书馆都能看到女二在弹吉他,所以他也是和女主犹豫了好久才决定在这一天和她搭话,就这样三人一拍即合,相约组成个乐团并定时来练歌。
之后电影花了很大的篇幅在讲我在前面提到的这三人各自在生活上的矛盾,她们三人也在一次次的练歌中感情越来越好,最后三人分别分享了自己内心中一直存在的那个心结并互相鼓励对方,这时女主教会学校的老师得知女主组建了乐团,便邀请女主的乐团在学校的纪念活动中参演,之后三人就开始不停的练歌,最后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演出,演出完毕后,三人也自此化解了一直困扰自己的心结,女主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颜色是红色,并决定不再在意其他人的目光,走出自己封闭的内心世界;女二也决定把自己退学的实情告诉奶奶,不再隐瞒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男主在满足了自己的音乐梦后,互相告别后便踏上了大学的行程,影片结束。
在剧情介绍部分,我个人如果有理解错误的地方欢迎各位友邻在评论区指正!
设定很有趣,女主角可以通过颜色来感知别人。
有些人类是能够通过其它感官方式来感觉信息的,比如像康定斯基探讨过的那样“看到”声音或“听到”颜色。
但你要是觉得这是一部探讨通感的电影那就是想多了,“以色识人”这个设定并非故事核心,只是女主的搭讪技巧,故事真正讲的是三个青少年的友谊,没有误会、没有争辩、没有紧张关系、没有琐碎的嫉妒、没有酸臭的爱情,一部彻底“可爱”的电影,尽管暴露了仅凭可爱撑100分钟片长的支绌和疲乏。
《你的颜色》从设定到剧情再到音乐,都异常简单,也许这就是它的意图所在,这既吸引人,又令人沮丧,除了片尾的最后五分钟,全篇都在一种过家家的稚气情境之中,不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还让你对巴望出点事的期待心生疑愧,羞愧自己成人的泥脚印弄脏了这块纯真的花园。
不过,全片禁欲风放在女主教会寄宿学校的背景中还是自洽的,代庖一下,它怕是在强调:在宗教之外,艺术创造同样可以建立交融和抚慰人心。
那么疑惑来了,这样的故事背景是怎么过审的?
删减了5分钟的引进版情节不会断裂?
故事可还连贯?
女孩们无因的反叛可还有逻辑……真是操碎了我的少女心~
看了很多差评,在没有任何期待的情况下,我走进了电影院,坐在了《你的颜色》前。
第一幕我就被深深吸引。
简单跃动的钢琴曲,舞蹈室和把杆旁练习着芭蕾的小小女孩们,包括连身形还保留着幼儿的圆润这种细节,脚上按着节拍交错着练习的脚位,一瞬间就把我也拉回了我的童年,无数个周末在舞蹈室一二三四节拍里的午后。
是的电影一开头,扑面而来的细腻,几分钟不到我已经流下眼泪。
女主窦子,圆乎乎的脸,短短细碎的刘海,从小能看到别人身上代表的颜色。
在其实日本不常见的保守天主教寄宿制女子高中上学,被有魅力的黑发女生小君身上的蓝色深深吸引。
意外的在白猫堂旧书店和闪耀着绿色的海岛少年路易凑到一起悄悄组起了乐队。
是的,这部电影没有什么主要的剧情,它就像一个女生的生活随笔,像轻盈的散文感性的记录。
剧情绝对非主打。
甚至去年我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都还以为是美术相关的题材。
看不到自己颜色但是能看到别人颜色的窦子,我真的非常有共鸣。
因为非常细心的在观察别人,到了不自觉忽略自己的程度。
甚至是能在看到男生的第一瞬间就知道,小君和路易彼此想要认识很久了,而主动说出组乐队的话。
窦子真的是我很喜欢的角色。
没想到音乐是这个电影的主要题材。
好像日本很多影视作品都喜欢组乐队的题材。
然而这一点我也好有共鸣,因为我也很向往组乐队。
就像电影里一样,一起做着喜欢的音乐,一起和朋友留下共同呆在一起的时光和回忆。
虽然目前没能实现,我也会去参加每一次学校的乐队演出做观众去感受。
之前没看过山田导演的作品,但是几乎每一个细节我都能共感,并且感叹这真的是独属于女性作者的细腻。
人物美术真的特别好,高矮胖瘦脸型全部都不一样的角色各有魅力,就像现实中一样。
音乐更不用说,牛尾这次的配乐也是把整部动画都烘托到了最有氛围的感觉。
包括三个人的乐队的歌曲我也好喜欢,让我想起在大学听到学生自己做的歌,佩服的不行,充满了能量。
动画制作非常有魅力,人物的形态动作描绘得很强。
作画也是全程高质量到最后,完成度惊人。
最喜欢男生路易说的那句话“当时鼓起勇气向你们搭话真的太好了“。
多么希望我在日本也会收获这种情感。
其实还有很多感慨的地方,虽然没有什么核心跌宕的剧情,却给了我无限想象和回味空间。
包括继承家业的话题,学业的话题,还有在一个严格压抑的环境下做出的对宇宙畅想的歌曲这些都很有意思。
最后曾经害羞的说着我不是很会跳的窦子在花园里跳完了当时的那支芭蕾舞,终于看清了自己的颜色。
真好。
谢幕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从头哭到尾,纸巾都湿透了。
真的是很美的作品,甚至让我也充满了能量想要去创作。
想要去感受。
3一丝微妙的压抑
对标群体的“作者式”动画电影
3.5星,超绝治愈的作品。
插画电影,真成了纸片人,完全立不住,结尾演出仿佛梦回《琳达!琳达!》,但整部作品难以望其项背;音乐真的是牛尾宪辅做的吗...太一般了...;「颜色」的概念也没玩好,即便有作画的加持也只留下了蜻蜓点水的印象。
各个方面都做得非常浅,而且结尾被拉太长了
理解能看睡的人,毕竟这已经不是一部动画电影了,而是山田尚子的心意。从宫崎骏到村上春树再到山田尚子,功成名就以后的他们,不再追求那种大众化的作品,而是追求“私人化”,私电影和私小说,路人难以接受在所难免,因为这是他们创作生涯的总结。
山田尚子太懂如何用日常的时刻、生活细微的感知,去制造情感共鸣。淡水彩画风在银幕上铺开,整个人被拉入一场流动的梦境。从《利兹与青鸟》《轻音少女》再到这部,少女音乐题材更进一步,暗藏的情愫、难言的悸动也依旧动人。任由无法诉之于口的“好き”,谱成一首告白的曲子。很喜欢两场戏,一场是当窦子终于看清属于自己的红色,自我认知觉醒;另一场是海岸边奔跑着告别,丝毫没有伤感,因为青春的故事,远未完结。
拒绝过度戏剧化,蓄意为之的平淡,故事的处理极具普通生活质感;但,确实太淡了。
怎么说捏……就……开心是开心,治愈是治愈,美是美,但是这个故事怎么就捏吧到一起的我不知道啊……撑死三星半,导演太可爱了加到四星!
属于那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甜水动画,似乎贫穷但作画还算精致,一个听着就没意思的故事果真讲述得也大抵无聊,作为题眼的“颜色”两字并无真正寓意,仅在片中不知所谓得被反复提出,好在两位女主还算讨喜,哪怕歌唱得一般至少黑长直的人设总是可以一战的。
好无聊的传教。
?
26thSIFF第五场。意义不明、元素杂糅、金玉其外的偏题作文。临近片尾时几处关于とつ子自身颜色的点题桥段,就有如接近考试结束时急着交作文的中学生一般急迫而狼狈。然而试问とつ子那理应作为叙事核心的看见他人颜色设定,在画面以外,对于其角色弧光的构建、对于整个故事的成立有任何贡献么?另两位两位主要角色紀美、路易的塑造也称得上扁平,尤其是后者种种动作神态,让人不免怀疑主创团队在这个剧本中塑造男性角色的笔力。相比起剧本,本片的音画固然称得上不错,然而也远未优秀到掩盖一切缺点的程度——牛尾此次表现平平,全片几乎没有贡献出有记忆点的bgm;live的作画、摄影乏味无奇,作为一部剧场版动画很难让人说出它的观感要好于同样2D手绘live的一系列TV动画。
太太太太难看了,漫长的一个多小时,作者到底会不会讲故事啊?电影节奏懂吗?到底想讲什么啊?取一个你的颜色这个名字是想蹭新海诚的热度吗?
8/10,如果山田尚子去玩摇滚会是怎么样?第一次觉得演出能够盖过剧情,这应该就是神一般的饺子吧!
画风真的好美,好喜欢,也很可爱,女主萌萌,女儿太漂亮了,我也很仰慕这种清冷美女,看了心动,男主感觉人设没立住也没太get到,就是画面夸夸吧。
山田尚子还是很擅长描绘思春期的迷茫、伤感、纠结与浪漫,反正比起汤浅全都一转热爱与拼搏肯定要细腻得多。电影里有大段不知道该说压抑还是平淡,感觉全都不对,最后只能形容为画布上的空的部分,在颜色交织之前,这部分的存在很多所有角色都很温柔,所以实际上不存在激烈的冲突,但每个人的故事又能留下深刻的划痕。君大概是喜欢过路易的,但在最后只是挤出肺部所有的空气大喊再见,我觉得这就很青春啊
长崎取景地
【2.5】设定是鸡肋的,“坦诚”是苍白的,表演秀的热闹是想当然的,影片所有的思路统统打了结。在这里,《利兹与青鸟》那份犀利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尺度艺术彻底消失,创作者挥霍无度的善意与温柔,不仅淹没了剧作理性的判断,也把本该由观众发出的情感投射拒之门外。
恰到好处的可爱永远看不厌,歌,其实可以更洗脑。#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011@宛平6.16// 半年之后院线上映删了5分钟,特意修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