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ire这么强势的性格实在少见,她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对Underwoods夫妇之间的感情,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我很艳羡他们的互相支持与陪伴,而室友觉得这对碧池太阴险,再甜也不值得喜欢。
个人感觉第五季编剧有失水准,Francis Underwood不再是内敛老道的阳谋智慧,而只剩图穷匕见的凶恶了。
很多人说三四五季都很糙我想说你新鲜感过了 看什么不糙?
这部剧还是很棒的,老戏骨的演技就是了得啊,不说话一个眼神,故事全在里面。
我在想是否要每期都写写剧评,以前有个老板 看纸牌屋治理公司。
活脱脱一个老板政客,当然你能想象这公司得有多乱,话说文化水平高到都看纸牌屋的公司其实不多吧,这员工都不懂你的套路,不按照你套路出牌,这公司也可以go to hell 了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即便是美国本土观众,看到的纸牌屋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到了30%,觉得很精彩;有的人看到了70%,觉得很精彩;有的人看到了100%,觉得很精彩;可是编剧也许想要表达的是120%。
当然,我们不排除有的人看到了140%,这属于过度解读了。
可能编剧也不是刻意安排的,也许就是巧合。
就像鲁迅先生说:我家门前有两棵树 ,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影视剧,能拍到纸牌屋这个水准,已经很挑观众了。
一般来说,像《权利的游戏》那种,话里有话,所谓金句迭出,这就是很好的权谋剧了,大多数人能看明白。
纸牌屋为什么要添加多维度,比如背景音乐起作用,选择的演讲地点起作用,时间顺序起作用,说明什么?
说明故事太复杂了,已经超出影视本身的表达张力了,作者难以用视频同时体现,那么多维度的内容,最后不得不到处打补丁。
多么天衣无缝的罪恶都会有一天会真相大白。
总有一个人会觉察到反常的蛛丝马迹,然后在你最放松的时候反将一军。
顶端的权力并非为所欲为。
也非一厢情愿为人民谋福利。
这个位置也会被控制,也会身不由己。
在上位的过程中难免需要他人帮扶,帮扶与控制混杂,难以避免,因为都想争权力。
前言说起美剧《纸牌屋》,地球人都知道它改编自Michael Dobbs的小说和90年代BBC同名英剧。
但除了保留了原作男猪脚的上位主线剧情,Frank Underwood是完全美国化的人物。
Underwood的名字来自民主党历史上第一位党鞭Oscar Underwood。
而他的人物塑造,按照编剧Willimon的说法,是由“两勺Lyndon Baines Johnson(LBJ)、少许查理三世(莎士比亚戏剧角色,也曾由Kevin Spacey出演)以及一丁点的杀人狂魔Hannibal Lecter调制而成”。
甚至FU的中间名J,小编大胆猜测可能就是Johnson。
剧中不乏编剧向LBJ致敬的桥段:
FU桌上摆着LBJ的传记。
FU的办公室挂着两张LBJ的照片。
一张是LBJ与参议员Richard Russell。
另一张是LBJ与最高法院大法官Abe Fortas。
两人在LBJ的政治生涯中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在本文后续连载中都会涉及。
LBJ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之一,在美国常被贴上“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善于操纵”以及FU挚爱的“无情的实用主义(Ruthless Pragmatism)”标签。
然而夹在肯尼迪和尼克松任期之间的他并不为人所熟知。
小编借《纸牌屋》大热之势,为大家梳理下LBJ的生平,还原下美国真实的政治风貌。
切记,现实永远比剧本精彩!
1908年8月27日,Lyndon Baines Johnson出生于美国德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镇Stonewall。
Johnson家族的一些成员是德州最早的拓荒和定居者(美帝版西部大开发),附近的小镇Johnson City,就是以LBJ的叔叔James Polk Johnson命名的。
LBJ也继承了家族的典型相貌,特别是一对招风大耳。
童年时的LBJ就显示出了爱表现的性格。
村里的小学只有一间屋子、30来个学生和一个老师。
其他孩子都怕他们高挑的老师,而LBJ却喜欢逗老师开心。
LBJ家算是村里的富农,母亲经常给他穿小西装、戴礼帽,与村里其他孩子的无产阶级穿着打扮反差巨大,但LBJ不仅完全不介意,还坚持要穿得另类。
甚至在黑板上写自己名字的时候,其他孩子都把名字写得很小,而LBJ全用大写字母,把名字写得很大,还占据了两块黑板。
班里同学在70年后还清楚地记得一块写着“LYNDON B.”、另一块写着“JOHNSON”的黑板。
5岁的时候LBJ一家搬到了Johnson City。
镇上孩子更多,而LBJ的行为也更加另类。
他总喜欢与比自己大的孩子交朋友,甚至必须要当孩子王,不然就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LBJ在偏僻穷困的农村能有较好的生活,得益于他的父亲Sam Johnson。
Sam年仅27岁就成功当选德州州众议员,并且连任五届。
看过《纸牌屋》的人都知道,美国的立法机构国会包括众议院(下院)和参议院(上院)。
除了内布拉斯加州,美国其他州的立法机构也都分为上下两院。
关于众议员和参议员的区别,本文后续将详解。
简单来说:参议员是黄金圣斗士,权力和地位都高于青铜圣斗士。
但偶尔也有弱逼...
众议员是青铜圣斗士,偶尔第七感爆发才可以与黄金圣斗士PK。
但也有少数很屌的:
在这样的家庭中,政治是居家常备话题。
Sam晚上经常召集孩子们进行辩论。
当他在家里与客人谈论工作时,LBJ经常把脸贴在墙上偷听他们的讨论。
从10岁起,LBJ就经常被父亲带去州议会,甚至跟随父亲去竞选拉票。
父子俩开着福特Model T从一个农场到另一个,挨家挨户与人攀谈、拉票。
Sam很受群众支持,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欢迎他们,大热天他们有冰淇淋吃、冷天有热茶喝。
LBJ在当上总统后回忆当年的情景,感慨道“真想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下去”。
那时候的LBJ,眼中满是父亲伟岸的身影,他的穿着,甚至说话和走路的方式都在模仿父亲。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12岁的LBJ就对朋友说:“总有一天,我会成为美国总统。
”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Sam深受民粹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认为政府应该为人民服务,帮助弱势群体,限制大垄断企业。
但这一理念在当时的美国并不被广泛接受。
Sam一直拒绝接受大企业的游说和贿赂。
仅靠做议员微薄的薪水(当时是一天2美元),并不能维持富裕的生活,因此Sam一直在投资房地产。
Sam一直梦想能恢复祖辈的大农场,当时棉花的价格一路飙升,他靠贷款购买了一大块土地种植棉花。
然而当地土地贫瘠,导致棉花收成不佳,随后到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又使棉花价格骤降80%。
Sam欠了很多债,不得不廉价卖掉农场,带着全家回到了Stonewall。
他试图去德州首府奥斯丁找一份工作,但由于他一直与大企业对立,得罪了很多人,没有人愿意接纳他,最后只能在猎场打打零工。
由于过度劳累,Sam疾病缠身,家境每况愈下。
向来衣冠楚楚的一家人,因为没有钱送洗衣服,只能每天穿着又脏又皱的衣服。
在贫穷封闭的小镇,当一个人有钱时,他是人们羡慕讨好的对象;当他穷困潦倒、甚至无力还钱时,人们对他的态度也就截然不同了。
LBJ一家就这样从高富帅、白富美沦为了屌丝和村民的笑柄。
LBJ与父亲的关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曾经视父亲为偶像的LBJ开始经常与父亲争吵。
13岁的时候,LBJ离开家去Johnson City求学。
年幼的他显示出了洞察人性的本领。
有一天父亲打电话让他来奥斯丁,说要给他买身西装。
他料到父亲会给他买身便宜货,就提前一天到了奥斯丁,找到一家商店并试好了一套价值25美金的高档西装。
他还教售货员第二天该怎么表演。
第二天他和父亲来到商店,售货员装作不认识他,给他推荐了昨天试好的西装,完美合身。
父亲骨子里带着骄傲,不愿被看做贫穷和小气,于是咬牙给他买了。
LBJ还非常擅于讨好成年人,特别是妈妈们和奶奶们,LBJ知道她们喜欢听什么。
当别的孩子想要什么却不敢开口时,他们就让LBJ开口帮他们要,而LBJ总能马到成功。
尽管如此,LBJ仍然无法摆脱那个早已沦为笑柄的姓氏。
他很快就从一次沉重的打击中意识到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1924年春,LBJ与同学Kitty Ross相恋。
在当时的农村,16岁的孩子恋爱甚至结婚并不新鲜。
然而Kitty的父亲是镇里的首富,且与Sam一直不和。
所以当一位年近30的中学校长Krause向Kitty的父亲提出想追求Kitty时,尽管那个年代老夫少妻受人诟病,Kitty的父亲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禁止女儿与LBJ约会。
若干年后,Kitty与Krause分手,嫁给了另一个父亲认为很有前途的青年。
但后来该青年一直在Kitty家里的商店工作,毫无发展。
LBJ当上总统后,邀请Kitty夫妻来华盛顿,还带他们乘坐总统的豪华专机——空军一号。
(很励志有木有!
)
20年代的美国在柯立芝总统提倡消费的政策影响下进入了一个繁荣时代。
到20年代末,美国城市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减少至48小时,人们有了更多休闲娱乐的时间,将近一半的人口拥有汽车、收音机、吸尘器和洗衣机等消费品。
然而消费的促进是建立在过度信贷的基础上,这和次贷危机如出一辙,也为之后的大萧条埋下了伏笔。
而在LBJ的家乡那样的农村,人们仍然每天从早到晚工作,生活在贫困中,看不到任何希望,连当地的医生和律师也因为无生意可做而远走他乡。
LBJ和同龄的孩子一样,也迫切想要离开家乡去看外面的世界。
但对父母的憎恶使他不愿意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外地读大学。
他选择了去工地修路,然而从小娇生惯养的他必然无法适应炎炎烈日下的重体力劳动。
很快他便与几个朋友一起跑去了加州,在一个亲戚的律所里打工。
LBJ一度对法律产生了浓厚兴趣,想考取律师执照,但没有大学学位的他没有资格参加考试。
两年后,他在失望中回到了家中,自暴自弃的他开始与镇里的青年混混们为伍,到处闯祸,还曾被警察逮捕过。
一个周六的晚上,LBJ和朋友去参加舞会。
在场的多数农村男孩都穿着简单朴素,而LBJ却穿了一件法式绉纱衬衫,还偷偷戴上了父亲的闪闪发光的袖扣。
舞会上,他看上了一个已经有伴的女孩。
在争抢女孩的过程中,他很快被女孩魁梧的男伴揍倒在地。
LBJ一遍遍爬起来,再一次次被放倒。
人们很快找来了警察,但当地警察一直对LBJ这帮混混不满,只是在一旁围观,甚至阻止LBJ的朋友去劝架。
因为身体瘦弱,LBJ打架从没赢过。
但以前打输了他总能很快忘记伤疤,继续谈笑风生。
而这一次,他在回去的路上一言不发。
也许是因为他认清了一个现实:在这个农村小镇,身体力量是衡量男性的唯一标准,他永远不可能出人头地。
第二天早上,LBJ告诉父母,他想去读大学了。
一周后,他去了西南德州州立师范学院,一个当地唯一的三类学院。
大部分来这个学校读书的孩子并不是因为学校有多好,而是因为学费便宜。
即使学费便宜,LBJ仍然需要做兼职工作来维持生活。
靠着父亲做议员时与校长相识,他得到了一份清理垃圾的工作。
校长Evans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LBJ发现他喜欢聊政治,而LBJ从当年常跟随父亲去议会的经历中得知了很多政治八卦。
在与校长经常攀谈的过程中,LBJ逐渐开始帮校长做一些取报纸之类的跑腿差事,后来得到了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打扫教室和走廊。
在这个小学校里,这种“高薪”工作通常是留给体育特招生们的。
再后来,LBJ成为了校报的一名编辑,年幼时练就的讨好长辈的本领有了发挥的空间。
除了当面阿谀奉承,他很快把校报文章变成了吹捧校长和老师的载体。
校报内容通常要通过老师的审查,但不久后,负责审查的老师就发现LBJ的文章完全不用审查。
然而他在同学中的名声并不好,一方面大家厌恶他对老师的阿谀奉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喜欢吹嘘自己的家庭和背景,而且不惜编造谎言,甚至在被揭穿后,他也好不尴尬,第二天接着吹嘘。
虽然LBJ得到了多份兼职工作,但依然无法满足他的消费欲望。
他甚至借贷买了一辆汽车,以致于他不得不暂时中断学业,接受了一份去墨西哥裔小学支教的工作。
LBJ读大学绝不是出于对父母教育理念的认同。
父母希望他学习知识和艺术。
但目睹了收受贿赂的官员每天酒池肉林,而想要造福一方的父母却穷困潦倒,巨大的心理落差使LBJ内心充满了对权力的渴望。
一年后重返校园,他掀起了一场“政变”,而他的政治才能也开始崭露头角...未完待续...第一时间看连载更新,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的关注是作者续写的动力。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五季整体评价第二部分:片头曲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第五季整体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季人物角色转变分为几个点:1.克莱尔由第二季的贤内助,变成第三季的搅屎棍,第四季的和下木总统的勉强合作,到第五季的野心摊牌要当总统这就是克莱尔的眼高手低,能力和野心不匹配,论作恶程度夫妻俩半斤八两都不是什么好饼,但是下木起码占一个能力和野心可以匹配的地步,夫妻俩为什么可以相互利用,仔细想想是一个剧情设定在作怪,就是美国民众喜欢claire讨厌政客frank,至于为什么喜欢claire不知道,也许是让观众脑补希拉里,但是希拉里是有一个莱温斯基事件危机公关加成的,claire没有,所以这个剧情设定说服不了我。
claire的特点是只要利益和自己一致,那么她就会起作用,下木要爬上总统之位的利益和自己一致那么她就不会使坏,当利益和自己不一致哪怕并不和自己利益冲突,只要不顺着她来,一定扯后腿,但是你顺着她来,她又做不成什么正经事。
你去想前四季剧情,凡事她自己牵头的事,她信心满满要捞点政治资本显示自己很有用的时候,那次不是搞砸了。
2.为什么下木总统的对手,一季不如一季?
美国大选,除了各种形式的拉票和演讲,对于竞选团队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对方的丑闻,以及掩盖自己的丑闻。
一个人做到了能参选美国总统的那一步,背后不可能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找到对手的问题,掩盖自己的问题,你就能赢得民心。
民心其实是很容易操控的,越是捧的完美无瑕的人,在丑闻一出之后,摔的越惨。
3.下木总统的最后觉悟,认为权力在于白宫之外,这一点属于败笔的败笔为什么我认为这一点非常的失败,因为这一点完全的毁掉了下木总统铺垫前四季的努力和成果,观众会有一种感觉?
哦?
感情你拼死拼活,在政坛打拼了几十年,现在才明白总统职位没意义?
那你之前干了个寂寞?
下木让位克莱尔完全是剧情需要的结果,这一点非常不喜欢。
总体来看,第五季不如第二季夫妻合力对抗外敌,也远远不如第四季的故事,Clair跟小说家的戏份,确实都懒得看,太无聊。
但我也能理解编剧的意图,还是希望给她或说两夫妇,保留一点点人性的成分。
如果完全一路都是杀伐决断毫无人情味,人物就不够丰富立体,观众也可能会反感。
小说家包括早期出轨那个画家,不止是生理安慰,也是一种心理疏导的出口吧,毕竟整天泡在权谋当中,即使是他二人也都想有点放下戒备的时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片头曲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纸牌屋》第一、第二季的片头差别不大,这里的截图都来自第二季的片头)华盛顿是一座完全属于政治的城市。
住在这个面积不足180平方公里的“特区”的人们,似乎都或多或少和政治沾点边;他们脸上的表情也都似乎和这里的建筑物一样肃穆,让人觉得无法亲近。
这里不是纽约,不是旧金山,也不是西雅图,很少有影视作品在这里取景,毕竟这里实在不是一个发生浪漫故事的地方。
严格来说,《纸牌屋》也不是一部关于华盛顿这座城市的剧集(事实上由于实地拍摄太过困难,《纸牌屋》的拍摄工作大都是在附近的巴尔的摩进行的),但至少它的片头是平日我们在其他影视作品里难得一见的华盛顿全景。
所以,想了解华盛顿吗?
就先从《纸牌屋》的片头开始吧。
我们将按照《纸牌屋》片头的顺序,带你用十分钟在华盛顿转上一圈。
也许看完了这篇,会让你对“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这句话有彻底的改观。
又或者,看完这篇之后回头再看一遍《纸牌屋》,还会有另一番滋味从罗斯林远眺华盛顿
《纸牌屋》的片头从华盛顿全景从远眺开始,远处的方尖碑就是哥伦比亚特区最高的建筑华盛顿纪念碑,为乔治-华盛顿而修建。
华府有限高令,大部分建筑物都不高,天空十分开阔。
《纸牌屋》片头中有多处远眺的镜头,不少都是从与华盛顿隔河而望的罗斯林(Rosslyn)的视角出发。
宾夕法尼亚大道宾夕法尼亚大道(Pennslyvania Avenue)。
因为它连接着白宫和国会山,也就成了大型游行示威的主战场,因而得名“美国大街”(America's Main Street)。
画面最尽头的便是国会山。
T街远望T街(T Street)和R街(R Street)。
华盛顿特区的城区由法国设计师皮埃尔-查尔斯-郎方(Pierre Charles L'Enfant)设计,带有浓郁的欧洲启蒙时代城市设计元素,即讲求理性。
因此城市的规划、街道的命名也非常规矩,城市被分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区,除了一些以美国州名命名的主要街道之外,华盛顿大部分街道以数字(南北向)和字母命名(东西向,按字母表顺序排列)。
T街尽管完全和“上层社会”没有关系,但这里的联排建筑也是华盛顿的地标之一;R街则更加混乱,我们初识佐伊-巴恩斯(Zoe Barnes)时,她应该就是住在这一带。
T街标志性的联排房屋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雕像
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Winfield Scott Hancock)雕像。
汉考克在南北战争中担任北方联邦军的将领,也曾经是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将军纪念地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General Ulysses.S.Grant)将军纪念地,就位于国会山脚下。
格兰特将军也就是南北战争中北方联邦军的总司令。
这里恐怕是《纸牌屋》片头中出现最频繁的地方了。
格兰特将军纪念地处的石狮,在之后还有出现
比尔-克林顿大楼
威廉-杰斐逊-克林顿联邦大楼(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Federal Building)。
也就是比尔-克林顿大楼啦,现在这里是美国国家环保局总部的所在地。
不过,这座大楼是在2013年才被冠上了克林顿的名字的。
最初这里是国家邮政的总部。
1971年美国的老邮政系统被现在的美国邮政署取代,邮政总部也从这里迁出。
1985年,这栋大楼被命名为阿里尔-里奥斯(Ariel Rios)大楼,以纪念这位卧底特工的英勇表现。
2013年7月,这栋大楼才被正式命名为威廉-杰斐逊-克林顿联邦大楼。
比尔-克林顿大楼
国民军联盟纪念碑(GAR Memorial)。
GAR是Grand Army of the Republic的缩写,是属于参加过美国内战的所有老兵的一个组织,1956年最后一个成员去世,国民军联盟也由此解散。
国民军联盟同时也是美国最早的利益团体(advocacy group)之一,推行了一系列为组织内的黑人老兵争取民权、为老兵争取津贴的活动。
约翰-马歇尔公园约翰-马歇尔公园(John Marshall Park)及约翰-马歇尔雕像,位于司法广场(Judicicary Square)。
约翰-马歇尔(1755-1835)是第一位对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首席大法官。
任期内马歇尔对马伯利诉麦迪逊案的判决赋予了最高法院宪法解释权,确立了“司法独立”,奠定了司法权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中重要、甚至近乎崇高的地位。
约翰-马歇尔像
Woodward & Lothrop百货公司大楼Woodward & Lothrop百货公司大楼,又称为Woodies Building. W&L是一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百货公司连锁,也是这里的第一家百货公司连锁。
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破产关门。
格兰特将军像站在更远处拍摄的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将军纪念地,那位骑在马上的自然就是格兰特将军像。
安那考斯迪亚河安那考斯迪亚河(Anacostia River)。
它的名字来源于最初居住在这里的美国原著民。
安那考斯迪亚河从前的污染非常严重,现在已经有所好转。
不过这座城市的藏污纳垢有没有好转,我们可就不好说了
国民球场国民球场(Nationals Park),美职业棒球联盟成员华盛顿国民队的主场,我们从画面里隐隐可以看到亮起的NATIONALS.
新闻博物馆画面的左侧是华盛顿的新闻博物馆(Newseum),位于宾夕法尼亚大道上。
尽管华盛顿的新闻博物馆从各个方面都绝对在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但片头中却连个正脸都没有,不过这倒也和《纸牌屋》中媒体人的身份地位相对应。
10街与G街交叉口这里是西北区10街(10th Street)与G街(G Street)的交叉路口。
这里一直颇为忙乱,唐人街就在边上(H街和I街)。
依然是格兰特将军纪念地依旧是格兰特将军纪念地,我们从这张里能看到旁边的国会。
画面下方的雕塑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战争纪念碑这张图的视角似乎是从阿灵顿国家公墓出发,美国军政界最高荣誉者们大都葬在那里。
画面下方那个不打眼的雕塑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战争纪念碑(Marine Corps War Memorial),以二战美日硫磺岛战役中,在硫磺岛插上第二面美国国旗的六位士兵为原型。
硫磺岛虽然只是一个小岛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美日两方在这场战争中都伤亡惨重。
联合车站正面联合车站的正面雕像,是不是颇有守护神的意味。
和欧洲很多大城市一样,华盛顿的中心火车站联合车站也是华盛顿最重要的地标之一。
这里也是美国铁路局总部的所在地。
肯尼迪艺术中心画面中发着光的建筑物就是肯尼迪艺术中心(John F.Kennedy Arts Center),在美国地位崇高,也是美国第一座动用联邦资金修建的艺术表演场馆。
正如开篇所说,华盛顿不是一个发生故事的地方,但这里拥有的历史感却是绝对的独一无二。
美利坚合众国建国以来所有的光荣与伟大都在这座城市有迹可循,同时它也默默记录这这里所有发生过的罪恶。
有些人把这座城市当成一个最大的法庭。
可惜公平与正义,似乎从来不是、也永远不会是它真正的审判准则。
华盛顿从来不会去审判任何人,它能做的,只是伫立在那里,默默观察,默默记录。
还剩一集已经可以评分了(并没有不负责任🙂) 我觉得这季并不比之前任何一季差啊!
不知道为何系列最低分,剧情bug每季都有,比如第一季给总统写了封信总统就说来你当总统吧,也可能越来越进阶无底线的夫妇俩让观影变得困难(越是真实越难以接受),对手方面康威就不提了(跟编剧关系不好没走心编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角色),高级玩家mark和Jane绝对的亮点,也让剧情更reasonable,毕竟木下棋牌室光他夫妇俩人也凑不成一个局啊。
我可以算是这剧集的最忠实拥趸之一了,即使是很多人不喜欢的第三四季,我也觉得编剧独具匠心,魂魄还在,而且还不时有惊喜。
但是,看完这季之后,我也不得不承认这剧确实彻底崩坏了。
首先,从人设来看,这季的“反派”——也就是下木总统的敌人们都太弱了。
金童康威多了一个PTSD的设定,再加上年轻气盛,可以说是自己把自己给打败了。
木下做的黑客入侵和利用恐怖警报干扰投票,更像是肮脏的小把戏而不是前几季中的阴谋甚至是阳谋。
一个垂死之际的挣扎,需要的更像是狠,而非智谋,这显然与前几季木下总统智谋与决绝完美结合体这一设定有很大背离。
究其缘由,还是反派太弱,不但突出不了木下的特点,反而将其衬托得低了好几个层次。
至于后半季另一个反派罗,则更小儿科了,与tusk相比简直隔山隔海。
一个拼命要弄死木下议员,手里的资源是众议院和调查委员会,手段也不过穷追猛打,最后发现一切尽在木下掌握,因为一个艺名就被木下拿住。
这个设定真的是不能更弱了,有何资格可以称作木下的敌人?
新加的人设里,最耀眼的无疑是JANE和USHER,然而就连两个人也没讲明白,也许这种遮遮掩掩是为了下一季的发挥空间……不得不说其实两个人的角色定位有些重复,都是能量极大背景神秘的高手,usher角色是管仲,而jane则是古希腊戏剧里的 de ex machina,也就是在戏剧矛盾解不开时突然从舞台上降下来一个神,把一切解决……好处是能把故事讲完,缺点则是没有铺垫太突然不是高级的故事。
两个人在后半季帮木下夫妇摆平各种问题,jane负责肉体消灭和外交,而usher负责众议院参议院政治关系,其实两个人完全可以合二为一。
而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和矛盾也非常乏善可陈,碰撞火花也仅限于在Clair互相说对方很危险这一幕伏笔。
而新加人物的失败甚至还影响到已经存在的第三主角doug的人物设定,doug在这一季变得可有可无,存在感极弱。
第一季doug为了木下可以做一切事情,第二三季因为良心谴责和因此导致的酗酒短暂迷失了自我,但最终通过自我救赎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第四季则再次证明了自己对于木下夫妇是不可替代的总管家。
木下对于doug的信任甚至可能超过了clair。
而这一季,本来应该doug做的事情,都被管仲usher和jane分去大半,剩下的无非是顶锅,收拾残局等等。
我一直认为导演对于doug的刻画力度仅次于木下,甚至高于clair,人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特别好,但这一季,伴随着整部剧的崩溃,doug人物上的精彩也一去不复返。
其次,剧情的设定上,完全没有吸取前面的优秀经验,反而把前几部的缺点集合,打包放在第五季里。
我曾专门写了篇影评说“坛城沙画”那样的神来之笔,但是,这季里,编剧的灵性消失殆尽。
一切事物进化最高的最高层次一定是向着宗教,艺术,神学和哲学。
因为进化是向着未知的未来,是向着领先于现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明天,一切于现在的我们过于先进的事物都是以神的形象出现的,而宗教和哲学以及艺术可以具体化这一神性。
坛城沙画于无声里将政治和两个人的关系刻画得天人合一,将政治和羁绊上升到一个哲学甚至艺术的高度,曾经达到那么一种高度的剧集,续作却又沦为这些勾心斗角杀人挖坑的小把戏,可叹可悲。
第一季木下杀人本身就是一个败笔,因为其上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一个大阴谋家自己动手杀人这个剧情发展显然不理想,即使为了突出木下心狠手辣也过于用力过猛。
而这季竟然在白宫里把国务卿推下楼梯,这已经不是扯淡了,这是真正的Deux ex machina,编不下去了才会这么写吧。
结尾一切报社的料都是木下自己爆的,因为他终于领悟了权力的真谛,不是在白宫,而是在白宫之外。
一个身经百战的老狐狸,通关爆自己的料而让自己总统之位不保,还可能身陷囹圄,而且还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clair的豁免权上,这种设定的失败程度,简直和前面把clair刻画成圣母那几集有一拼。
甚至在这季里,木下都说过除非万不得已,他不会信任任何人任何事,而在前几季中,木下也贯彻着这一信条,从没有将自己的权力和身价性命交给过任何一个人。
这一设定贯穿着木下的整个政治生命,他不信任承诺,甚至也不完全信任忠诚,只信任交易和抓住对方的把柄,因为控制这些人性的弱点的难度远远小于信任高尚的品质。
第五季这一剧情相当于推翻了木下的人生观,无疑是为了克莱尔当女总统这一目的设定服务的,甚至可以说,编剧先在脑子里构划了克莱尔对着屏幕说“it's my turn”这一幕,才开始编前面的剧情,而罔顾了人物的性格对剧情的影响,这显然是极其失败的。
最后,就像一个曾经有辉煌过去的老人,纸牌屋第五季的姿态和架势与前几篇其实一直都在,冷不丁一看还是那个纸牌屋,似乎什么都没变,甚至每集结尾的留白还让人有点儿小激动,但仔细想想,但缺乏精彩的剧情和逻辑正确的人物支撑,不过是形式大于内容。
当内容小于形式,则一切都显得空洞,演员演得依然精彩,却像是一幅幅传神画,而电影和电视剧,最重要的还是故事,故事讲不好,木下夫妇,只能沦为白宫里的模特而已。
《纸牌屋5》在5月30日一次放出13集,延续了Netflix一贯的作风。
第一季拍摄的时候,美国正在进行2012年大选,到了第四季,美国2016年大选如火如荼,政坛老手希拉里和脱口秀政客川普的各种段子也在中文互联网时有传播。
而到了现在的第五季,希拉里落选,川普大帝已然登基。
《纸牌屋》用一种戏剧的方式夸大化呈现了美国政治的种种阴暗面。
《红楼梦》里讲:“贾府上上下下,只有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
”那么可以说,在《纸牌屋》里,华府被黑得连干净的石狮子也没有。
就是这样一部彻底暗黑到底的政治剧集,竟然让现实中的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成为它的粉丝,在推特上几番推荐。
《纸牌屋5》一开篇,下木总统就川普上身,闯进国会,打断正常议程,以反恐名义要求国会投票对哈里发国开战,脸皮厚到议员们和议长哄都轰不走。
前几季虽然影射美国政治,但下木总统很难和奥巴马扯上关系,如今美国知识界、文化界与华府之间处于一种剑拔弩张的关系,好想看川普在推特上写剧评。
川普上身的下木总统一部美剧到了第5部还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关注度,关键在于它满足了中国人的政治窥阴癖。
中国人喜欢谈论政治,但只限茶闲饭后,古人讲:“邦有道,则庶民不议。
“一部权谋大戏《琅琊榜》也是满满的理想主义色彩,《纸牌屋》无疑是这种国民爱好极佳的YY替代品。
这个一直执着于书写“今上本纪”、关照美国政局的政治剧该走向何方?
且先回顾一下前四季剧情。
1、升级打怪:下木总统升职记《纸牌屋》如此出彩,和男一号凯文·史派西出神入化的演技密不可分。
史派西在剧中的名字叫Frank Underwood,中国观众喜欢用特色的直译称之为“下木总统”,类似于著名导演、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被中国观众称为“东木”。
也有剧迷指出 Frank Underwood这个名字的缩写F.U.和Fuck You的缩写重合,而这句“语气助词”似乎也与主人公“佛挡杀佛,魔挡杀魔”的人设契合。
海报突出了FU的缩写第一季的开篇令人印象深刻,Frank帮助一只被车撞伤的猫实施了“安乐死”,并且气定神闲地说道:“痛苦分两种,一种让你变得更强,另一种毫无价值只是徒添折磨。
我对没价值的东西没有耐心,这种时刻需要有人采取行动,或做一些不好的事,但也是必要的事”。
这个情节设置和道白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暗示了第一季的结局:没有利用价值的议员Russo被Frank干掉。
第二季一开始Frank就把第一季中有过合作但开始坏事的小记者Zoe推下地铁,权力背后的罪恶和阴暗令人倒吸一口气,第二季大篇幅和中国有关的情节也令剧迷津津乐道。
下木总统金句迭出“权力就像地产,位置是重中之重。
你离中心越近,你的财产就越值钱”,在第一季当中,借助本剧经典的“打破第四堵墙”风格化处理,下木总统对着观众侃侃而谈。
整个《纸牌屋》系列,其实是主人公不断向权力中心靠近的过程,堪称下木总统的升职记。
应该说,《纸牌屋》的前两季是最精彩的,在这两季中,主人公从众议院多数党党鞭这样看起来很蹩脚的权力位置,一步一步上升为最高权力持有者——总统。
在这个过程中,Frank尽展主角光环,一路过关斩将,政治手腕老练到令人拍案叫绝,单“厚黑”二字,已很难涵盖这个人物的邪恶和魅力。
2、最佳拍档:下木夫妇的“契约式婚姻”前两季主题词为“夺帅”,后两季则是“守成”。
Frank的总统之位源于前任总统“禅让”,从副总统直接过渡上位,他没有经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选,后两季的主要故事围绕着下木总统连任争夺战展开。
而第三季故事的过渡性质太明显,编剧在铺垫下木夫妇二人的裂缝和罅隙,权力争夺也没有出现之前大张大合的跌宕起伏之势,相比之下略显乏味。
可能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第四季在“戏剧性”方面大为发力,从开头不久的总统刺杀到结尾的“恐怖直播”,都满足了观众对于一个暗黑系政治剧的所有想象和期待。
在《纸牌屋》中,Claire和Frank这对夫妇称得上绝配,两人同样的冷酷无情,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同时充满野心,权力欲极强。
两人的结合建立在共同的志趣和三观之上,二人关系像战友而非情侣。
在Frank登上总统之位之后,一直扶持他的Claire也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给丈夫作陪衬的第一夫人。
她好不容易拿下了驻联合国大使的职位,却因Frank为个人竞选考量被撤掉。
不甘心在政治上作为丈夫附庸的Claire一气之下丢下Frank回到娘家,决心凭借自身实力参加竞选。
当Frank的政途陷入全面危机之时,编剧采用了“天降神兵”的技法,放出总统遇刺的大招,已经濒临离婚的下木夫妇又重新走到了一起。
尽管Claire打消了公布离婚的决定,但是Claire却对Frank的生死没有多大挂念,甚至巴不得他不再醒来,这样她就可以继Frank在白宫的政治遗产,毫无羁绊地参与最高权力的角逐。
Frank昏迷之时,Claire没有像普通夫妻一样陪伴床头,而是以“垂帘听政”的姿态行使最高权力,她对玩弄权力的兴趣明显多于相濡以沫的夫妻情义。
昏迷幻像实力撕逼,暗示了夫妻关系的转变被Frank压抑已久的Claire终于在丈夫遇刺之后,在政治游戏中小试牛刀。
一方面通过遥控代总统行使最高权力,成功把中国拉入美俄外交危机之中,另一方面,在和俄国总统的斡旋中,强力把国务卿架空,自己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
在第四季中,之前充当配角的Claire在各个方面都对Frank形成了压倒之势。
Claire借助母亲的病逝,成功赢得了竞选副总统的契机,以Claire的野心,很难永远屈尊于丈夫之下,下木夫妇“相爱相杀”是第五季的看点。
Claire和Frank是政治上的盟友,甚至为了经营权力放弃了生养孩子。
两人在性关系的开放也令人大开眼界,之前的几季剧集中他们都默认了彼此之外存在的性伴侣,甚至有和侍卫一起3P的场景。
而在第四季当中,为了修补和Claire的关系,下木总统竟然当面表示不介意Claire和介入两人关系的作家长久交往,他认为那位作家可以给予妻子自己无法做到的体贴和情感交流。
上个世纪,哲学家萨特和波伏娃提出并实践了“契约式婚姻”:双方结为自由情侣,相互信赖互不欺瞒,但是双方都有爱其他异性的权利……没想到这个前卫的理念竟然被下木夫妇这对政坛双煞再度实践。
3、统治之术:民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
在第四季当中,下木总统可谓危机四伏,不仅仅在施政方面不断受阻,更面临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挑战,而之前在权力之路做下的手脚也开始露出破绽。
《纸牌屋》中的美国政坛被彻底黑化,连以刚正不阿标榜、希望重振朝纲的女总统候选人也在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考虑过重金收买Frank的黑材料。
这一切被下木总统识破后揶揄为:你终于也变成了和我一样的人。
下木总统对于政治的理解尽管剧中充满了利益交换,充斥着黑色和灰色人物,包括被下木总统杀害的女记者Zoe,通过肉体交换新闻线索动机也不单纯,《名利场》杂志也沦为政客拉选票的宣传工具。
在第四季中,紧追下木总统各种劣迹不放手的报纸主编是难得一个正面角色。
总统刺杀案件之后,一方面让步入败局的竞选有了翻盘的机会,另外一方面,记者出身的刺客留下的遗书又是下木总统新的隐忧。
面对国务卿的疑虑,Frank半开玩笑半是威胁地亮起了匕首,作出要灭口的姿态,昔日政治盟友瞬间面露惊色,尽管虚惊一场,多半心有余悸留有胆寒。
ISIS兴起对世界的影响也被编剧写进了剧情,故事结尾一位极端组织追随者绑架了一家美国人,威胁总统要谈判。
危机四伏,良心记者面对面的逼问,Frank气定神闲,称他“想搞个大新闻”。
“整个国家正在受到恐怖主义的重大威胁,你却在这里拷问我?
”“独裁者们用的也是这套逻辑”,也许这段对话给了Frank破局的想象力。
当一个群体长期处在一种不安和恐惧氛围当中,对威权的呼吁就会随之到来,这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而本来考验政府治理能力的恐怖主义威胁正好可以转移国民注意力,成功化解之前的种种危机。
而Claire则同时领悟到这个道理:既然受够了收买人心,那就开始攻击人心。
于是,他们刻意升级了恐怖主义,刺激绑匪杀死了无辜的民众,并让斩首视频肆意传播。
在剧集结尾,白宫上下也坐在一起看恐怖直播,所有人都被镜头刺激做出回避的姿态,下木夫妇则正襟危坐,似乎是在享受。
镜头拉近,两人突破第四面墙,说出第四季最令人冰冷刺骨的台词:我们不对恐怖低头,我们制造恐怖。
关于第五季的剧情走向,或许第一集的这段情节是个暗示。
“我希望你死,而她当上了总统”——难道下木总统真的会被“欲求不满”的夫人夺权?
嘿嘿,笔者也刚刷完第五季第一集。
文/杨文山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斯文侃山(culturestudies)】
几年来断断续续将《纸牌屋》追到第五季,瞅着第六季封面上独自坐上铁王座的克莱尔,她脸上那副刻薄傲慢的面孔着实让人爱不起来,再回想其靠着背刺出卖下木不断上位的行径,心中涌起的厌恶感使人对剩下的第六季失去了继续追剧的兴趣。
相信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下木的离开实际上就已经宣告了《纸牌屋》的完全终结,其余的续作要么是狗尾续貂,要么就是胡说八道。
五季以来,观众们提心吊胆的跟着下木亲历这一路的艰辛,迎接着在攀升过程中四伏的危机,亲眼目睹着下木采用欺骗、恐吓、甚至痛下杀手等手段不断攫取政治权利。
虽然下木最终如愿登上丑国权利的顶峰,但其所面临的局势一直危如累卵,常常是刚按下葫芦又紧接着要应对立刻浮起的瓢,下木在激烈的政治争斗中沾满了血腥和污点,使其不得不在第五季终时被迫辞去丑国总统大位,让克莱尔接任以换来法律上对下木的赦免。
很显然,志大才疏的克莱尔这次又不负众望的选择了背叛下木,从剧透中可以看出,其此次狠辣的出手会让下木的肉体和政治遗产完全灰飞烟灭。
纵观全剧,下木无疑是个十分纯粹的坏人,但凡世间能被称为恶事的行为下木几乎桩桩亲力亲为,为了一己之私杀人越货只能算作稀松平常,丑国的国家利益也从来都是被下木作为交换政治权利的免费筹码,在下木与康威竞选落于下风时,下木更是毫不犹豫直接将丑国拖入战火,利用民众对战争的恐惧来助其翻盘。
可下木的魅力就在于此,你明知道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恶棍,明知道由他这样的人引领丑国对丑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此处应有兔子的真诚掌声),可这依然无法阻止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喜爱,甚至希望其在做尽坏事后仍能够永不下线。
究其原因,我想首先应该是得益于演员凯文.史派西精湛的演技,他形神俱现的演绎了一个如大汉忠臣曹丞相般的美版治世之能臣,并完美的复刻了曹丞相鞠躬尽瘁的一生,逼退平庸的美献帝沃克,靠着阴谋和欺诈赢得选举控制朝政,倒行逆施改共和为家天下传位于妻子克莱尔。
其次,《纸牌屋》有着不同于其他剧集的独特设定,下木时常会打破第四面墙,直接穿过观众和演员之间的虚拟墙与观众直接交流。
而在作上述交流时,下木会抛开政客惯用的虚伪套话,用大白话的方式与观众一起吐槽这个荒诞的权利世界,让观众可以一窥下木的真实心理。
但是,就在我们在试图观察下木的内心时,不察觉间又被下木使用其极富煽动力的口才隔着屏幕给彻底洗了脑,让观众们不由的时时处处的站在下木的立场上为其辩解。
另外,下木出身寒微,烂赌酒鬼的父亲、赤贫的家庭、靠着倒插门起步等人物设定让人不由心生同情,第四季中已经贵为丑国总统之尊的下木,在丈母娘家仍被母女两人各种鄙夷的态度便可见一斑。
丈母娘和克莱尔对待下木尖刻傲慢的过分表现,实际上都在反复提醒观众,下木起初以凤凰男的身份进入克莱尔家族必定一直饱受屈辱。
还有,下木的一生是不断遭受背叛的一生,除了赤胆忠心的狗哥、米查姆,下木的背叛者前仆后继,雷米、佐伊、罗素、杰姬……,这当然跟下木自身低劣的人品有关,但被身边人反复捅刀子的滋味也着实让人同情。
这其间,前总统沃克的背盟对下木尤为致命,下木参政以来便一直扎根在国会,不是按照传统政客通过行政体系步步晋升,即通过公开的竞选市长、县长、州长,其最缺乏的就是曝光率。
沃克未如约将国务卿职位交给下木的背叛行为,实际上就是给下木的政治生命直接封顶,让其未来已无上升可能。
因此,下木为了获取更高的政治权利,除了对沃克总统反戈一击已经再无其他选项。
这样一来,观众对下木在其被背叛后做出的种种恶行又多了一分无奈的同情,增添了些许适当的理解。
很遗憾这部神剧因凯文.斯派西的丑闻而潦草落幕,至今我仍很庆幸没有观看第六季编剧为强行完结设置的拉垮狗血式结局,而是果断选择在第五季末完结本剧,成功保持了对《纸牌屋》这部神剧的美好印象,同时也给下木尚未被交代的未来命运留下了富有想象的留白。
坑越挖越深,死越作越大。第一季看完时原本以为这剧最多三季,现在看来是奔着十季去了。基本上现在就是你大妈已经不是你大妈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感觉啥也没讲还是得接着看的一季。
哈哈,美国人都这么打交道的?用得着你的时候低身下气,用不着的时候不屌甚至一脚踢开?
已经变味的屋子。
必须承认这一季看得不怎么认真。整季都是套路,危机-药丸-出招-反胜,招术除了转移视线就是杀伤封口,平均三四集一次。核心团队内的争斗和协作没什么张力,副线进展缓慢,新人无所作为。现实中唐床破的戏很难超越啊。额外收获:男性的奶头有点可爱,以及女上式出现的比例远大于其他。
2017.06.04-12 这还和政治有多大关系?
一部旨在刻画美国政治反面的剧,绵亘了整个美国大选的过程,从奥巴马拍到了特朗普,并最终在现实政治的奇峰突起面前,沦为彻底自说自话、黯然平庸的作品。
感觉编剧被川普上台给弄崩溃了,拖了一季才让克莱尔上台。终于到她的turn了希望不要太快结束。ps.细心的我发现总统女士的口红是细管小羊皮
下木那段密室基吻看硬了…… ps: don't cheat on my wife.
本季编剧os:卧槽现实竟然都这么荒诞了我要赶紧写点狗血剧情超越你!选举结束后的部分也太抓马了,仿佛变身政治肥皂剧。
失去了前几季的各种惊喜,更多的是不合常理的剧情、人物性格行为,感觉乱七八糟。克莱尔竟然让一个非嫡系的人去掩盖自己杀人的秘密,开什么玩笑,这是赤裸裸的送人头啊,不要挟你才怪。
最烂一季,忍着无聊看完……下一季不打算看了~
烂尾很正常。平常心平常心。至少演技全都在线,在中国这样的局面得一群所谓的老戏骨来撑
一场对美国现实的无脑意淫
cancel spacey倒也不必铺垫大半季
我居然不知道美国宪法还有这么扯淡的第十二修正案。这不就是拼众议院多数党吗。
人设蹦了,剧情也蹦了,脑残粉看完都语塞了
看够了,争斗局限在了一个小圈圈里面,绕来绕去有些无聊。。。
乱
死人太多显得不那么高级,身为两位幕僚长的粉无比气愤。
对第四季的评价是「弃不了剧就想问问啥时候完结」,对这季的评价是「弃了」。难看得无以复加,每个主角都又弱智又莫名其妙,每个配角都极尽无聊之能事,每个手段都又强行又低级。见好就收是个好品质大家应该学习。我们看剧并非要求编剧智商一直在线,参考越狱第五季,你总得好看啊你是个美剧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