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玩过帝国的都知道。
冬天的骨头,描写的就是这么一群都市人看来老土的美国农民。
别忘了,美国之所以成为现在的美国,就从这些农民开始的。
他们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枪,有大大的皮卡,有自己的组织,除非自己签字愿意放弃,否则,谁也别想拿走。
当外敌入侵的时候,谁会拿起枪保卫自己的财产?
有家才有国。
有些时候想想.这个世界真的是很奇妙,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做出自己的选择,但在有些时候我们却可能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而这无法做出选择的事情最有可能的是什么呢?应该就会是我们的血缘承袭,是我们的出生高低,是我们和家人之间那割舍不了的叫做亲情的感情.人到底需要有多坚强,需要经历过多少事才会去选择原谅伤我们最深的人,学会去不追究这个人,学会去维护这个人,学会在这个人莫名失踪后去承担起很多人都逃避甚至担不起的责任,学会去仍然相信亲情即使这所有的伤害,这所有本不该发生的事都是拜自己的父亲所赐,学会即使前方没有多少亮光也坚定向前方走去,学会,学会太多本来不应该是一个女孩在17岁时就该学会的东西。
在《冬天的骨头》里,当那周围的世界太压抑,太特殊,太艰苦,太困难,贫穷,饥饿,拮据,犯罪,毒品就徘徊在那片树林里,就徘徊在邻里社区间,甚至就徘徊在自己的家里,那幢小小的木屋里的时候,亲情就像阳光,但却是灰色的阳光,是微弱的灰色阳光,就是当温暖的阳光想要透过那一扇扇被太多灰尘杂物覆盖的窗户给里面那未知的地方带去他的温暖,带去他的关心时却好像总不能满满带进去让人充分感受到一样,温暖是有,但好像总是不能照亮,暖和所有角落的阳光,当他射进来的时候,总是会带着那一点点漂浮在那混沌的空气中的灰尘,有点呛呛的,而那阳光就好像爸爸的弟弟,自己的叔叔“泪珠”一样,虽然这阳光一直都会有灰尘相随,但那带出的呛呛的温暖却是那么地暖心却也是那么地感伤。
任何东西,任何感情好像都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但在多莉看来,亲情不会,也不可以,虽然自己的父亲不是个称职的父亲,是个制毒吸毒的人,是个把自己的栖身地都可以抵押的,做了太多坏事和糊涂事的人,但是在我看来多莉没有真正去怨恨过自己的父亲,或许是会有些无奈,或许是会有些彷徨,或许是会有些无助,也或许恨过,怨过,但她明白现在不是大哭大闹的时候,因为自己是顶起整个家的那个人,她不能倒下,不能屈服,因为自己还有家人,还有年幼的弟弟和妹妹,还有妈妈,还因为她是个仍然相信亲情的人,她相信在这个只有自助才能存活下来的环境里,是不可以去依靠别人而活,是不可以去祈求别人的帮助,而存活是唯一的目标和信仰,但自己可以或许也可以去相信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族,以及之间该有的亲情,或许亲情和存活就是她的信仰,而多莉把亲情放在了第一位,,她把自己对亲情的这一这信仰尽自己最大的力给与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也因为这个信仰,她低头了,她勇敢了,她只身一人去寻找,她独自一人去追寻,为了一个自己也渴望的答案,为了一个能继续维持这不易生活的理由,她低头去寻求自己朋友和自己一直对其有恐惧感的叔叔的帮助,尽管她是一个那么自尊骄傲的女孩子,她勇敢去走向那个势力庞大制毒家庭的地盘,尽管此时她是那么恐惧,那么害怕!!
为了亲情,多莉往前走了,她也知道自己必须向前走,她受伤了,她被狠狠毒打甚至到了要被杀死灭口的地步,她亲眼看着自己父亲那早已冰冷的双手被粗暴切下丢到自己怀中,她哭了在那艘有其他人的小船上,是因为她没有预料到自己伸进冰凉湖水中拉住自己父亲的双手是为了肢解他们,她哭了在已经没有清醒意志的母亲面前,是因为她没有想到寻找父亲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对自己伸出援手,因为那个时候她以为友情和亲情都背叛,抛弃了自己,就像自己不知所踪的父亲一样。
多莉在那个冬天好像不再感到那么寒冷,因为有了内心的坚强,因为有对亲情的笃信,多莉用她的执著,用她那颗相信亲情的纯粹的心改变了很多的东西,而她所相信的亲情,所信任的家人没有让她失望,泪珠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她,帮助她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自己那已有了宝宝的闺密违逆了一直不敢违逆的丈夫给她开来了那张自己之前没借到的车,虽然最后泪珠还是要去为自己哥哥复仇惹出很多麻烦,虽然前方仍然有太多的未知,但感觉好像在那影片的结尾的阳光灰色少了好多,变地耀眼,闪耀了好多,那冬天仍然没有过去,但因为有着亲人,有着好似冬天骨头般坚韧的心智和灵魂,伴着那幽幽的歌声,多莉或许可以比以前多一些安慰,多一些自信地向前走,但亲情,那灰色的阳光,虽然它不那么闪亮,虽然它不那么耀眼,但它随时都可以在自己寒冷时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呛呛的温暖,或许这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你去过冬日的北方农村,体会过干裂的凛冽的冷风吹过面颊,你一定懂得此刻我的感受。
记忆里最后一次回老家,就在这样的一个天气里,那不是我亲脚踏上的土地,而是在影像里。
北方的黄土地就那么赤裸裸地暴露着,空气干得没一点水分,刮过脸颊似乎就是一道伤口,爸爸就站在这样的天气里送葬,看着像纪录片一样的影像,我早已在电脑前泣不成声。
如今这一幕又重上心头,是因为一部叫《冬日的骨头》的电影,影像里浓厚的西部片风格以及山地生活气息都让人顿生原始力量,生活的残酷之感扑面而来,虽凛冽但深刻,一击即中我们疲软的生活。
从片名不难看出本片要表达的主题,冬天的骨头,又译冬日风骨,后者更接近主题但稍显文艺。
冬天里的骨头坚硬冰冷,貌似铿锵有力但其实骨头在冬天是最脆弱的,易折。
这也意味着Ree一家人的生活并不会一帆风顺,Ree也仅仅是个小姑娘,她在面对强大的男权世界时仍会无力。
开场一首乡村民谣带出了Ree一家人的生活,弟弟妹妹天真玩乐似乎并无难事,但渐渐我们看到Ree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养不起马儿只好交给邻居,等着别人送来过冬的食物,这一切都因为家庭顶梁柱父亲的不在场。
面临牢狱之灾的父亲失踪,房子家产将被收掉,母亲因曾经受到刺激精神恍惚,弟妹还小,自己当兵的计划似乎也要无疾而终。
Ree的生活已经到了快崩溃的边缘。
但詹妮弗·劳伦斯扮演的这个姑娘一出场就有着一张倔强冷硬的脸庞,极少微笑极少表达情感,直到她要做出是变卖家产还是坐以待毙时,才在母亲身边流下了眼泪。
影片上半部的主线是寻找父亲以免房子被收,而下半部变为了查找父亲的死因,证明他的死亡以保住房子。
两条线索的顺利过渡和行进不仅得力于剧本的张力,更有各位主配角的全力发挥。
影片各个人物难得的保住了一部影片该有的冷硬风格,每个人都在这个轨道上有条不紊地前进,无一掉份儿,更无一出戏。
从Ree找寻的各家亲戚叔叔到牵扯命案的狠角每个人出场脸上既写明了风格和独特,那场生日宴上的民歌演唱加上镜头扫过在场每一位的镜头冲击力十足,又冷静克制不动声色。
17岁的Ree如同任何一位美国英雄一般独闯虎穴、拿枪保卫弟妹,执着地寻找父亲,而这一切如果换为一个成年男性可能感染力会下降大半,因此本片的女权意识也彰显无余。
这也是我喜欢本片的一大原因,在劳伦斯那张坚毅冰冷的脸上我看到更多不输任何美女的美丽。
戏剧魅力一向来自于反差,在家庭中她早已接过父母责任承担起成年人该担当的一切,而在政府部门那里,她却仍然只被当做一个未成年人看待。
这便是生活的残酷,当你以为自己仍是躲在父母背后的小姑娘,世界一切的残忍卑鄙冷酷与你无关,其实你早已身陷世俗洪流,无处可躲。
你发现自己必须站出来迎接一切,好的坏的,没有人可以帮你,父母亦不能。
这时的无奈艰辛委屈酸楚都只有自己知道,就好像Ree被关进车库遭受毒打,你以为她可能就死于乱棍之下了,结果还是挺过来了并且面对着他们,毫不退缩。
很多时候,人并非主动前进,而是被世界被环境被事件推着往前走,那时迸发的勇气有时候是自己都不能想象的。
也许Ree就是拥有了这股蛮劲才使得毒打她的人上门来给她指路,这一转折虽然无说服力,充满投机色彩,但不可否认我们需要这样的结局,我们需要这个姑娘站起来面对生活,我们需要坏人也有所忏悔好人终有好报。
于是,叔叔流露出温情,一家人坐在木屋前弹起了歌儿,从未出现在影片中的阳光和温暖这时候在心里涌现。
不知为何看完本片,我对亲情的感触竟比看完《唐山大地震》还要强烈,想要好好拥抱亲人,想要跟他们坐在一起,谈笑、吃饭,或者默不作声,仅仅是享受冬日午后的慵懒。
片中有两次Ree站在成排的衣服和鞋子前踟蹰徘徊,一次是事件正一团糟时一次是事情解决之后,这是她的生活,不论何时她都要抉择、前进。
我们亦是。
想去看书,在电影里有太多东西只能看到个影子,绝对有更多东西可以挖。
演技很好,女主角和男配角。
剧情不是跌宕起伏但节奏很好,一步一个脚印。
独立电影这样下去实足有看头。
美国密苏里州奥萨克山区的冬天在黛布拉•格兰尼克的镜下充溢着北欧气味,就像随处可见的芬兰小镇,清冷孤绝的氛围,灰暗寒冷的景致,密林深处的开阔地有一间简陋而不失雅致的红顶小木屋,木屋旁有供孩子玩乐的圆弧型蹦床,不惧人的松鼠先生到处寻找搭窝建瓴的材料,附近可能有个农场,有几匹高瘦的枣红色骏马……然而,《冬天的骨头》绝非浪漫的北欧童话。
17岁的Ree独自承担着生活的重压,紧缺的物资,少不更事的弟妹,精神崩溃整天喃喃自语的母亲,缺席的父亲不仅给不了Ree保护,还即将带来对于这个家庭可谓毁灭性的打击:身为毒贩的父亲把旧屋抵押作为假释保释金,如果在限定日期内无法出庭,Ree家人赖以生存的旧屋就将抵押充公。
为了保有家人最后一丝尊严,Ree踏上了寻父之旅……格兰尼克一开始就将Ree置于以家庭氏族式制毒贩毒闻名的“奥萨克山区”前景之中,这意味着Ree不仅要与冰冷庞大的“毒品网络”抗衡,还面临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考验,在蛮荒之地决定着Ree的命运的是无数双翻云覆雨手。
无论是父亲的兄弟“泪滴”,合伙人小亚瑟还是各种表兄堂兄都无法给出Ree想要的答案,当威胁欺骗和暴力接踵而至,Ree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她的父亲已经遇难。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成为Ree坚持下去的唯一信念。
整部片以Ree的视角作为主线,父亲的去向存亡作为故事的隐线一直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格兰尼克这部女性主义题材电影在Ree的视角所见之处都安排了每个家庭中的女性角色出面,要么充当隐在背景中的男性角色的保护伞、跟从或是帮凶,甚至是打手。
最后同情心的爆发和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帮助全是女性角色完成的,男性在整部片中要么缺席(Ree的父亲)要么无能(Ree的叔叔泪滴知道父亲被害的真相而试图隐瞒,甚至恫吓Ree终止寻找,在Ree退无可退的坚守下,完成沉默-出手保护-还击的自我救赎,身为女性的Ree是救赎之源)要么冷漠(Ree找已婚的旧时朋友借卡车寻找父亲,朋友的丈夫冷漠的拒绝了。
其后朋友偷车来帮助Ree,女性更富同情心)要么弱小(Ree的弟弟试图保护姐姐而被呵斥噤声,谁也无法保护势单力薄的Ree),回到Ree本身,她在整个事件中都未曾扮演受人同情的柔弱角色,她是掷地有声的寻找父亲而非恳求他们给予父亲的下落,镜头始终与人物保持着距离,离间着观众对于女主角代入式的心理认同,无论从人物塑造还是情节铺陈,都避免将Ree置于被同情的地位上,她只是从容的面对命运光临并时刻准备还击。
Ree的软弱也从未在男性角色面前展现,她朝妄图欺骗她父亲死亡真相的表兄大吐唾沫,在警官面前承诺一定会找到父亲,只有在母亲面前,她极度崩溃的恳求母亲帮她一次,就这一次。
男权世界试图掩盖的真相:他们憎恶父亲向警官的告密,而杀害了他,对于她而言只不过是“我并不关心我父亲是怎么死的,是谁杀了他,发生了什么,我只要保住我们的房子。
”在已丧失的生命和能生活下去的依傍之中,坚强的Ree选择后者。
“冬天”这一环境背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目睹了Ree在荒原上艰难寻找父亲的身影,不仅给了Ree身体上的寒冷,还让她感受了人情的刺骨寒冰,长期贫困生活催生的罪恶蛰伏在奥萨克山区看似平静的日子里,冬日的蛮荒景象,遍地的贫瘠,未开化的何止是土地?
幸好还有冬日暖阳照射在Ree坚毅的面庞上,她要以自己的方式带父亲“回家”。
Ree在众多女性亲戚的帮助下,在冰冷的河水里找到了父亲的尸骨,强忍着心头的悲痛锯断了父亲的双手。
——必须要锯断父亲的“双手”,Ree才能活下去,必须要失去男性世界的庇护,女性才能新生。
在蛮荒粗犷的美国南部乡村,人性的冬天始终遮盖不住喷薄而出的女性之光,注:《冬天的骨头》在2010年获得了美国独立电影奖和圣丹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等各项大奖,女主角詹妮弗•劳伦斯赢得多项电影节影后提后。
黛布拉•格兰尼克又一部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影。
(该文发表在亦庄时讯11月11日第六版上)
俗语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特别当家里的长辈不靠谱,弟妹不给力时,处于中间阶层的不幸孩子尤其如此。
关于不幸家庭的孩子艰难成长,挑起重担的影片已经贼多贼多,而其模式也基本被挖空殆尽,要想在故事上出新往往比较困难。
所以,如《冬天的骨头》这样的影片,还是倒霉孩子,还是艰难的生活,但是,在此之外,还结合一丝悬疑的神秘,阴冷的氛围,倔强的情感,片中主人公,女孩儿芮的故事依然于看似俗套的剧情中给人一种特别的印象,以及冬天的温暖。
芮所处的状况非常考验人的耐力和神经,母亲患病,父亲则因为制毒成为警察追捕的常客,大部分时间处于不见踪影的状态。
她要照顾生病的母亲,更有弟弟妹妹二人需要她的照料,对于父亲,她似乎没有了感觉。
然而,生活的操蛋之处就在于,你不找事儿,事儿要找你,芮的父亲在出庭前又不见了,而如果他不在出庭前现身,他们居住的屋子就要被收走,显然,这对于这个要照顾三个人的17岁少女堪称灭顶之灾。
于是,少女寻父记成了本片的故事主线,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寻父之旅并不如我过去看过的动画片《咪咪流浪记》一般,是充满温情的高唱“我要我要找我爸爸,去到哪里也要找我爸爸”。
芮与父亲的亲情,早已随着父亲的隐身与招惹的麻烦,而渐渐淡化,或者说埋藏于心底,艰难的照顾家庭的她,早已没有精力去体会什么亲情,她需要的是生存下去,为了生存而寻找父亲。
而生活的艰难在本片随处可见,阴冷、肃杀、空旷,影片从始至终都是一副冬天萧条的景象,一如片中人们的生活,这样的氛围让影片时刻带着令人紧张的节奏,仿佛围绕芮随时可能出现严冬寒风般锋利的不幸。
芮的寻父之旅还透着一丝神秘,从她去求助叔叔泪滴开始,到求助其他曾经与父亲有过来往的人,无不给予她冷漠的对待和生硬的警告。
芮的父亲仿佛是一个当地的禁忌话题,没有人愿意提及,没有人敢于提及,更没有人希望有人打听他的下落,哪怕他的女儿。
芮的父亲的生死未卜,和芮的执着寻找,在加上她在这个过程中惨遭殴打,几乎丧命的过程,让整部影片于生活化的情感路程之外,又带上了探案故事般的抓人线索。
而将两条线串接在一起的,正是芮的坚持和为了生存的坚韧,曾经在《燃烧的平原》中有不错表现的詹妮弗•劳伦斯,这次担当主演,成功的演绎了芮这个角色,性格非常鲜明,而且她的性格,完全融入了环境,美国南方的冬天,结合她的生活背景,让人感觉她的性格就是那样的自然真实,无论她坚毅的眼神,卑微的乞求,绝望的哭泣,都令人动容。
不光是芮,美国南方风格浓郁的本片,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有着一种凌厉的一面,同时又带着柔和的一面。
在艰难的生活下,特别是带着犯罪背景的生活下,每个人都谨小慎微的遵守行规,都必须刻意的隐藏自己内心的柔弱,克制对一个寻父女孩的同情。
但是,有些情感不是冬季的坚冰所能埋藏的,泪滴刻意粗暴的警告侄女不要再找麻烦,但是当侄女遭遇危险时,也依然要挺身而出。
而女孩的坚持,也融化了一些冰冷的行规,渐渐地,转机到来,虽然芮父亲的命运其实早已有所揭示,但是,当芮触摸冰冷的湖水中的骨头时,那种寒冷的感觉,也通过一个女孩情感的震颤被带入到观众心中。
《冬天的骨头》是一部情感鲜明而又模糊的电影,它透着生活的艰难,父辈为了生存挺而走险,而留给孩子们的却是更加艰难的生活,让一个女孩承担家庭的重担;它透着绝望,一个女孩仅有的可以依靠的房产即将被剥夺,一个男人被无情处以私刑却无人可以拯救只能任由尸骨隐于冰凉的湖底;它透着冷酷,无人愿意为了一个女孩的痛苦而将自己卷入危险,甚至为了自身利益可以反而将一个不幸的女孩推入危险。
不过,从影片的点滴细节,还是可见冬天的温暖,当泪滴将前来求助的女孩拒绝驱逐时,恰是婶婶给了她一丝安慰和资助,而芮的好友也时刻站在她身边,给她帮助与鼓励,而邻居胖大嫂更是不时给予芮一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
而当芮不顾生命危险的坚持下去时,那些看似冷漠,甚至狰狞的人们,在冷漠中又透着不忍,在粗暴中也透着恻隐之心,最终,他们也都给了这个女孩可以给予的帮助。
终于,芮触摸到了冬天冰冷的骨头,却迎来的冬天温暖的转机。
那尸骨象征着过去,已经腐烂埋藏于湖底的过去,但是,我们常常要坚实的触摸和感受过去的本来面目,才有决心告别过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这个倔强而坚毅的女孩,终于引来了她应有的生活的回报,生活依然艰难,未来还有些迷茫,不过,看了芮的寻父之旅,没有什么刻意的励志和煽情,你也能感受到芮带给冬天的希望。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9e6b8357afec099a61e128a.html
平实沉闷到甚至乏味的一部电影,因为劳伦斯的演技而绽放出亮点。
父亲贩毒逃亡,十七岁女主上有疯妈下有弟妹,为保住房子踏上寻亲路。
电影充斥着浓浓的求生意志,于绝境中泛出的坚韧与漠然,平静到死的气质。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背负重担,冷静理智的与毒贩交涉。
生活逼着我们成为最坚强的模样。
“永远不要张口去向别人讨要东西。
如果别人愿意给你,你不要,他们也会给;如果别人不愿给你,即使是求,人家也一样不会给。
”自尊,是在绝境中支撑下去的最坚韧的理由。
两星给电影,一星给大表姐。
分割线的内容开始会有剧情透露。
其实简介已经把整部片剧透出来了,这部电影单纯就是讲这个过程和一些细节。
以下评论纯粹个人观点和猜测。
========================================================1,Ree的责任感,聪明,贯穿整部电影。
我认为这两个词是关键词。
2,电锯声达到整部片的高潮。
3,因为Ree的责任感,聪明,uncle 泪滴,警察,保释员,R年轻时的好友,地区老大们,打R的女人们等等,对R的态度都有明显的转变,并且都给予帮助。
其实这部片也是主要讲述这些人态度的转变和对R的不同影响。
4,小鸡代表新的希望。
5a,开始泪滴因为害怕,对R明确表示无论如何也不想知道杀害他兄弟的凶手。
其实他知道,泪滴和R在路上被警察拦住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也知道是那警察出卖了他兄弟。
5b,我在3说过,因为R对他们所有人都有影响,他对自己兄弟被害的想法有了转变,决定要报仇。
6,泪滴告诉R他知道凶手是谁,R开始犹豫,她那时候才开始真正的考虑自己要不要知道,但是泪滴没给她充足的时间考虑。
7,泪滴要去报仇,R也知道他要去报仇,那时候她就决定不要知道谁是杀父仇人了,所以泪滴走的时候让R保管吉他(那个是吉他吧?
),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一定能活着回来。
最后纯猜测:泪滴半夜拉R起来到了一个大酒吧,大BOSS告诉泪滴整件事前后,包括警察是他们卧底的事情,但是大BOSS把事情交给小弟去办理的,所以不知道尸体在哪。
小弟不愿意告诉泪滴尸体在哪,一怒下斧头劈车,小弟立马通知警察关于泪滴知情的事情,然后警察拦泪滴,警察自己也理亏不敢和泪滴硬拼。
寒冷的冬天;踩在碎石和雪地上的清脆的渣渣声;美国北方 (也许就是阿拉斯加);社会底层,生活的不易;勾心斗角,冷漠,阴暗的角落,干枯,冰冷;影片最后,却鲜明的对比出了人性的温暖,关怀,再冷的气候也冰冻不了人心。
温情,暖流--是我喜欢看这类片子的现实存在,我能感触到的,就是这两个词语,我喜欢看这种片子。
这片子看得让人甚是揪心。
给我的感觉有点像盲井,虽然类型完全不同,大概是类似的背景设置给我的遐想。
电影很简单(也很短),讲的是南部密苏里州的美国山区农村,17岁少女REE独自抚养12岁的弟弟和6岁的妹妹以及精神问题的妈妈。
整个电影就是围绕着REE寻找她们的父亲Jessup——失踪多时,因为制毒被警察通缉,但是在交保之后没有按时出庭而是消失不见——而展开的旅程。
随着电影的展开,观众知道了Jessup并不只是一个瘾君子罢了,他是整个家族生意中的一份子。
以凋敝、落后、肮脏的美国为背景所凸显出来的是在长期的贫困环境之下催生出的罪恶纠结着这家族的纽带和传统的人情。
REE的故事不仅仅在于她要去接近一个个善恶难辨的邻居和亲戚们,更在于她要在互相隐瞒和暧昧的人际关系之网中找出通向真相的道路。
但是她几乎一无所有。
她唯一拥有的就是退无可退的决绝和无所畏惧。
REE的塑造是这个片子最大的成功。
名不见经传的Jennifer Lawrence把一个内敛而坚毅的山里姑娘带到观众面前。
非正常的家庭造就了非正常的人。
砍柴、打猎、料理家务、喂马,REE什么事情都做。
在将近赤贫的环境下要不就随波逐流要不就早就非常人的坚强。
当警察找上门来说”你老爸要是下周不上庭,你们家的房子就得被拿去抵押保释金“时,她就回了一句:”我会找到他的。
“她一一摆放那些多少都有些不正常的亲戚们打听父亲的下落。
被奚落、恐吓、威胁都没法改变她的心意。
她既不装腔作势去唬人,也不期待别人的怜悯。
”Don’t ask for what’s not offered“ 她这样告诫年幼的弟弟。
她坚信同理心和亲缘是她在这冷酷社会里获取父亲下落的唯一方法,哪怕等待她的是一个可能同样灰暗的结局。
REE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破案故事。
那些亲戚的形象扩散在影片中出现位数不多的公共场所中。
酒吧里打牌的人、拍卖场上的商人、无名的农夫,他们就是我们。
克制的镜头没有过度渲染敌意和暴力,这还是一个建立在血缘和公理之上的熟人社会。
各自心里暗藏的秘密和揣测是不能说出口,也不会写在脸上的。
影片中好几次出现了情节的跃进让我有点糊里糊涂,看完之后再想才理解局中人其实并不需点破,反而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观众强化了这个社会关系的说服力。
这部片子典型的叫好不叫座,全美只有80多个影院放这片子。
农村题材同样没有号召力?
可能。
在美国农村题材似乎是个不讨好的话题,只是在诸如浪漫喜剧诸如《Do You hear about Morgan’s》或者《Proposal》中作为心灵家园或者大都市的反面。
鲜少成为电影中的被严肃对待的大背景,《冬之骨》提供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契机。
原文:http://www.makzhou.warehouse333.com/2010/07/17/2389/
没看懂谢谢
女主角一个人挑起了全家的重担,非常不容易。入选奥斯卡毫无争议
太隐晦了,一般观众看不懂啊。整个画面充满的冷漠和寒冷,骨头代表着倔强,果然很电影名字很符合内容。
悬疑在哪呢?惊悚在哪呢?真看不出来哪里好看!!!!!!!!!!!!!
其实还不错,但是对一部从片名就可以推知故事的片子来说,实在刻意煽了
故事很不错~最后面对凶手的选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很棒~
Essential Killing (2010), MicroVersion
一部对我来说 恰逢其时的电影
Cold & Hard.
听说是拿红一拍的,摄影还不错的说啊。
一个小姑娘的寻父冒险之旅。击破冰山的铿锵玫瑰。
无聊
完全云里雾里,被影评给骗了……
最近看了两部小萝莉故事的电影,《大地惊雷》和这部,美国这地方真穷,故事还是偏文艺,判断的标准,可以多加一条,看结局是什么?一部电影的结局真的太重要了,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难道不重要吗,不为什么,就这样啦,这就是文艺片。
导演克制的手法极没水平,反而突出了詹妮弗·劳伦斯的“非表演”,去年拿女主,有三分是靠这片
擦
果然凛冽,恰如其名,卑劣的家族也有人性的光辉;演员给力,相当用心的电影
特么的再也不看名字带骨头的片子了,前年可爱的骨头和去年冬天的骨头,通通恶心死我了。
好强大的萝莉……看到拿电锯锯手的那段,我浑身起鸡皮疙瘩……
冷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