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会有这么一个感觉,会在合适的时刻看到合适的书或电影。
尽管有人把这种现象解释的和你在嘈杂的声音中听到你最想听到话一样,但冥冥之中老觉得不是,我老觉得我到了非看这个电影不可的时候,就会有一部电影摆在我的面前。
最近遇到了很多新的事情,而且每天要走一个小时的路,这段时间我可以想很多。
我最近在想的就是,对我们来说,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这部影片拍的有一种平凡的特殊,特殊是因为他的视角不像其他电影那样,各种衔接啊,镜头啊都做的很好,这部电影好像就是一个人拿着摄像机,随意的拍一样,电影中还会有镜头的抖动;影片里面也仅仅出现了几个人物。
但对Ben的描述却又让我觉得很亲切,我甚至觉得自己身上有不少他的影子,我们一样有着爱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有着看似稳定的事情在做,一样有时候会迷茫,会不自信,会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想要干什么。。
可能这就是没有信仰的人的通病。。
Ben后来去旅行,找到了最能感动他内心的东西,但遗憾的是他只剩最后一周了。
难道我们的一生就是遗憾吗?
如果不是剩下最后一周,Ben会这样去追求他想要的东西吗?
对于我们来说,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疯狂一把吗?
而如果真的去了,如果去的时候不像Ben一样是最后一周,那么接下来的生活又将会怎样。。
人生可能就是这么个遗憾,你不到最后的时刻你没有机会体会到你的梦想,但你真的觉得要到最后一刻了要追求你的梦想的时候,你却到了最后一刻了。
这么说可能Ben又是幸运的,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顾忌,也就这样顾忌了一辈子。。
所以古人才会说出,朝闻道,夕可死也。
片子里还有很多细节,虽然不能说有什么样的道理,但却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开始Ben离开多伦多,这样护士小姐避免了一场交通事故;在农场遇到妇人,聊天之后这个妇人碰巧去城里碰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
透露出来的思想就是,只要你在追求你想要的事情了,你的思想在了,说不定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帮到别人了,而并不是说一定非要专门去做这件事才算是帮别人。
所以,相信你相信的东西,做好你认为该做好的事情,就不算浪费时间。
如果你明知道这件事你不会好好做,但你还是在做,那就是在浪费时间了。
其实想一下我的生活中还真有很多这样的事,明明自己已经在抵触,但或是因为道义,或是因为枷锁,又不得不这样来做。
如果真的像影片说的那样,把每周都当做最后一周,说出所有的秘密,实现所有的梦想就好了吗?
那么一周后不就没有秘密和梦想了?
印象最深的三个片段:1. 在公路上摔倒,仰天躺在路边,Tyler却因此看到了另一片天空,就像这次旅行本身的意义一样,如果不是癌症,他不会走出自己的生活,不会审视曾经走过的路;2. 在丛林的篝火边,Tyler问Tracy,生命如果只剩一周你会做什么,Tracy说:做现在的事,我只活在当下,3小时前发生的事和明天将要发生的事都和我无关。
无疑,这个影片中境界最高的人非Tracy莫属,颁奖。
3. 未婚妻追了来,问他什么时候回家,他说还不想。
问他到底想要怎样,他说这是我一个人的事,和“我们”无关。
不得不说,“真爱”实在是个很经不起推敲的词,或者说是事情——就算是求婚,也可以是把结婚当做a fallback position, a safe choice。
西方人对求婚这个过程(不说婚姻)那种严肃和真诚的感觉因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大打折扣,原来也不过如此啊。
刚刚看完《one week》,讲的是男主角在片子开头就被告知身患癌症,而且已经到了晚期,他拒绝接受治疗,反而决定起程去旅行……(关于剧情不多说了,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看,不想提前知道情节的话就别往下看了呵呵)Ben的旅程再次点燃我离开的念头,但是,就像那位自称得过癌症的旅人的问题一样,自己也会这样问自己:“你要去哪里?
”然后回答:“西面”“那具体的目的地呢?
”“没有”“so,这是一个只有方向没有目的地的旅程?
……”“……”没有答案,因为他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换句话说,他的目的地就是他的答案,他找到答案也就等于到了目的地。
Ben的另一个问题也很经典,他问“你怎样知道自己在爱里?
”旅人回答:“你这么问,就说明你还没在”……这问题我敢说很多人都问过,至少是想问,我自己就有过这个念头,当然一百个人可能会给出一百个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心不同,所以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所以只有自己去体会,没有标准。
Ben的旅程始终是以他自己的视角进行,被医生宣判“死刑”时的心理活动、旅程中不断闪现的记忆画面、还有他对前来找他的未婚妻所说的话:“这不是关于我们两个人的问题,这只是我自己的问题……”他的犹豫与迷茫在这一刻完全暴露,互相的不理解也找到了根源,一个是一相情愿的以两个人的视角看问题,而另一个则始终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向前迈,他的求婚也不过是因为没有不在一起的理由而做出的连自己都不肯定的决定。
当被问到什么才是他想要的生活的时候,他立刻转身指着高山蓝天说:“这个!
这才是我想要的!
”语气那么的肯定。
当婚姻与独立生活的路口摆在眼前的时候他义无返顾的选择了自己的生活,那表现就像个孩子一样固执与纯真。
可影片最后,Ben结束了旅程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可见他其实是清楚的,自己躲避的不过是一个不确定的状态,并不是生活本身。
他爱家人,爱生活,爱生命,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积极的态度,“奋斗、寻觅、追求、永不放弃!
”在旅程之前他就曾对他的学生们讲过,旅程的意义不过是再次证明而已。
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宛如新生,可以自信地面对曾经不敢面对的事,他不仅再次写书,而且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在电波中与听众分享。
除了Ben的旅程这条主线以外,还有几处支系情节设置的也很有意思,比如因为Ben的爽约而躲过了火车出轨灾难的女护士、比如因为受了Ben的影响找到了人生挚爱的女牛仔、比如一直珍藏Ben所拍摄照片的沙滩情侣,这些人物或事件表面看与故事没有一点关系,发生的事也都是在与Ben形成交集以后的延续,但是这恰恰说明了Ben存在的意义,因为有他才改变了这些人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就像轨道一样错综复杂,有时平行有时交叉,也许刚好会因为相撞而改变了原有的路线,也许因为改变了路线而错过了本该有的交点。
生活就是这么的不确定,这么的充满了未知,每个人的存在都变得很有意义,就像花了一晚上看个电影接着就想写点东西整理个思路,而你又刚好看到,谁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我们在改变着,同时也在被改变着,这其实很好。
很少看完片子还会一口气写这么多东西,应该是因为题材很对我胃口的原因吧,确实是为数不多的有冲动想再多看几遍的电影。
上午去上海影城看了这部。
其实翻翻这次电影节的几百部电影,我只早早的订下了这部的票,以为会有很多人去,结果上座率都不足一成,而且大爷大妈太多年轻人很少。
可能是因为上午场吧,不知道另外几场会不会好些。
今天去看这部电影的人有几个能真正看懂它呢?
那些荒诞的情节他们都笑不出来,真的不知道他们到底怎么了。
电影的内容之前看简介就知道了个开头,一个癌症病人的一周。
真的去看完,才明白原来是讲的一个人解放自己的心路历程。
当然这种题材的电影很多,套上公路电影这种类型片也很难再突破,所以真正吸引人的还是JJ的表演。
很自然的想到了非诚勿扰,北海道的美景更鲜艳,而秋天的加拿大则更空灵。
类似的治愈系题材,冯小刚真的是浪费了那部电影的前半部分,再加上葛优这个被定了型的影帝,看着就是不觉得舒服。
换做one week,JJ的表演更能贴近人心,无论是开始一段的荒诞,到中间的莞尔,以及最后的平淡与希望,如果换一个男猪也许这部电影就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了。
再对比一下fringe,科幻电视剧总是需要演员演得很用力,JJ当然也不例外,我还是更喜欢电影里的他。
每个人都在寻在自己的grump吧!
“对于那些弥足珍贵的清晨时刻,那些从静好岁月中,领悟到的点滴,你会拼命想留住它们,生活黑暗时,它们能带来光明希望。
而那空无的大道理,看似深奥的生命真谛,则虚假惑人。
”当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感悟到电影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什么...一个人真正需要的一定是自己内心所倾向的..如果连自己的内心都无法满足的人却始终以他人的意愿压制自己的精神世界,那算是白活了,,因为太累..一切来自大自然,最神秘不过大自然,最适合我们憩息的也不过大自然,我们来自大自然也该去向大自然。
跟随自己的内心,你就能体会大自然的美好,人心的本真本来就是纯粹的。
追求你所想要的生活,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其实和陪伴自己的爱人坐在柔软的沙发看无聊的泡沫剧都比坐在跑车里炫富来的美好。
当然 这也要看你想要的生活了..真想打自己一耳光,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然后为之努力,有方向的去努力。
我喜欢美好而阳光的朴实生活,和爱人一起努力的生活着。
我觉得过好现在就是最好的。
活在当下
充满了加拿大🇨🇦元素的电影,随处可见都是加拿大的国旗,出租车🚕上都有。
多伦多熟悉的街景,多大的照片,主角买摩托车的地方很像我居住的bathurst st.导演应该是爱加拿大爱的深沉,才会借路人之口说“u live in the most beautiful country of the world”哈哈。
叙事很慢很平静,在昆明人在囧途的晚上一边喝酒一边看,问我男友愿不愿意跟我去加拿大,哈哈。
和女友sam的纠葛,在意她吃饭吧唧嘴,让我想起woody allen的《纽约的一个下雨天》里边,男主的朋友也介意未婚妻笑声太魔性。
如出一辙的介意和黑色幽默,哈哈。
自然风光真的治愈人心,and I certainly miss toronto already.
借着电影《2012》,加之这几个月诡异的天气和频繁的地震,大家交谈中不乏2012式的调侃,常常是“没两年了,该享受的快享受吧!
”,“要是今年6、7月份还冷,我立马把房卖了周游世界去”,“别管吃的东西有啥不健康的了,口味喜欢就成,没两年了。
”,当然,这只是调侃,大家依然要在美食和健康间纠结,盯着房价焦灼,要真六月飘雪了也只能加上几件衣服而已,卖房?
疯了啊!
所以,世界末日看起来飘渺,但是个人的末日却没准就会出现,在电影《最后一周》中,一上来就是一段追问“当你得知你只能再活一天,一星期,或一个月的时候,你会做什么”,而片中的主人公本•泰勒正是以自己的实践阐释着生命中最后旅程的厚度,没有奇迹,却更多引人思考的内敛情怀。
面对生命即将终结的现实,选择说多也不多,所少也不少,可以选择自我了结,多的只是死的方式;可以选择治疗,多的只是不同的治疗手段和药丸;还可以选择活在当下,这样的选择下常常发现有太多未了的愿望。
本没有专门写下遗愿清单,却以旅行的方式去追寻余生和一生的意义,欧美文化中,“在路上”总是一种探索和成长的姿态,本于是在一段旅程中开始人生最后的旅程。
在自感来日方长的日子里,我们常常对于自己心中的愿望缺乏足够的行动力,哪怕它其实只需要你做出很小的努力,很浅的突破。
如同文火加热的锅中蛙,渐渐的丧失对生命热度的感知,任生命消失,永远的想着“等明天”、“等时机成熟”、“等明年年假”、“等后年婚假”、“等儿子长大后”、“等儿子结婚后”、“等退休后”,渐渐的发现自己已经做什么都力不从心。
“锅中之蛙”是比“井底之蛙”更悲剧的命运,井底之蛙看不到,而如果看到了,眼睁睁的看着愿望远去却是更大的悲哀。
当本决定不管未婚妻对摩托的反感,驾车远行的一刹那,他就开始了赶超生命的突破,他不愿躺在病床上等着一个永远看似在明天的治愈的愿望,而是享受余生的每一天。
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和一个偶遇的女孩的对话,女孩活在当下的生活状态深深的感染了他,两人那感受当下的性爱温情动人。
面对最爱之人的生命即将消逝,爱他的人又该做些什么呢?
这常常是个涉及伦理的复杂问题,不顾一切的救治常常是第一反应,这已经成了文化传承的自然反应,一种“爱”的表现。
是的,站在不同亲人身份的角度,为求最爱的未婚夫、儿子、兄长活下去,这难道不是一种爱的表现吗?
然而,有时候这种爱又充满了一丝让人不得不承受的强制性,本的选择被认为过于怪异,荒诞,让亲人流泪相劝,这带给本的无疑是一种纠结的压力。
提到这个话题,我想起了美国电影《这究竟是谁的生命》,片中,一位车祸中全身瘫痪的男人肯,顿感人生如此继续的无力,他其实很乐观,一直积极的面对生活,开朗的大笑,感染着医院的每一个人,但是他也冷静的感到,作为雕塑家,全身瘫痪到手都无法动弹对于他来说是怎样的一种被剥夺感。
所以,他并未直接冀望安乐死,而是希望离开医院,让自己来抉择自己的生命如何继续。
而与很多类似情况不同的是,他的恋人恰恰最懂他,没有哭喊的求他活下去,而是深深的懂得,这才是爱人最想要的生命形式。
这部影片中,极力“阻挠”主人公的恰恰是医院的大夫们,特别一位主治大夫,对于寻死的病人感到不可思议,他坚持认为病人是神经处于抑郁状态,不具备自我决策能力。
正如肯后来所说,这些医生的“阻挠”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医德,他们是很好的大夫,却不是能最懂他心的大夫,主治医生带着良好的出发点,但是对病人的关爱却依然带着强制的力量,以至于到了后面,他几乎是以战斗的姿态和病人离开医院的愿望对抗,善良的动机也慢慢走样,以至于要靠法律来评判。
“这究竟是谁的生命?
”,这是个看似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对于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来说,生命常常不属于自己,他们的生命要承载亲人的爱、医生的医德、社会的关怀,这几乎成了传统的,一代一代往下模仿和学习的流程,它有好的一面,给了生命末期的人一种选择,一份爱的支持。
但是,它有时候又是一种压力,面对这种压力,希望平静离去的肯的呼声老是被当作不正常的精神宣泄,希望远行的本的抉择被当作一时冲动,一些病人哪怕有过一丝想静静离开人世的念头,面对亲人敖红双眼的努力,也只能忍着不断加深的病痛“与病魔作斗争”。
在《最后一周》的后段,本的未婚妻也坦承了自己的心理,那种爆发式的求本回来接受治疗的动机,多少也是缘于一种社会效仿,怕放任未婚夫活在当下,会被社区看作一种失责。
活在当下是一种洒脱和不留遗憾的生活态度,它其实本应是生命还很长的更多人可以体会的美好,但是,恰恰又是余日不多的冲击才能尽情体会的奢侈。
《最后一周》末尾一段味道醇厚的男声的独白令人感到温暖和感动,“还没说出的秘密”、“还没表达的爱意”、“还没看过的乐队”,等等,多是多么平凡的小事,只需一点点活在当下的行动力就可实现。
努力活在当下,同时理解和尊重身边的人为了体会当下的生命温度而做出的抉择,为他们祝愿,也为自己。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42d1c03dca4bdacb9e3d620d.html
有没有信仰都要珍惜此刻的时光,因为之前的不再回来,之后的还未到来!
所以佛曰活在当下!
意义在于发现么?
在于经历吗?
在于探索吗?
在于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历经千帆皆不是,倦鸟归林,爱依然在故乡守候!
活下去的理由是有人爱着你,让你难以割舍!
舍身崖下都是拿不起却放下了的灵魂,红尘万丈却了无牵挂,走遍世界尽头却无人召唤也就一了百了了。
如果要问为什么要活着,我想说爱是人活下去的理由和支柱!
如果没有爱的世界就会崩塌!
毁灭!
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天、一周,或一个月,你要做些什么?
你的救生艇会是什么?
你有什么秘密要说出口?
你想看哪支乐队的演出?
你想要向谁示爱?
你想要实现什么愿望?
还有哪家异国的咖啡店值得你前去一尝?
还想写本什么样的书?
——《最后一周》这部由加拿大导演麦克·迈克高文执导的影片,不仅是一部关于生死的哲思之作,更是一次对人性、爱情与自我发现的深刻剖析。
影片以乔舒亚·杰克逊饰演的男主本·泰勒为中心,构建了一个关于生命最后一周的假想情境,引导观众深入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影片的剧情围绕着本·泰勒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只有一周的生命剩余时间这一情节展开。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不仅让本感到绝望和无助,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然而,正是这样的绝境,促使本开始了一场自我救赎和自我发现的旅程。
他选择了逃避现实,购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独自踏上西行之路,希望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找到一些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在旅途中,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故事和经历让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理想。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竟作家梦,也开始思考自己与未婚妻萨曼萨的关系。
在班夫国家公园,萨曼萨的出现更是让本陷入了情感的纠葛。
她希望本能够返回多伦多接受治疗,可是本拒绝了。
本说他就不想成为病人,他并不是放弃斗争,而旅行就是他所选择与病魔作斗争的一种方式,旅行也是他觉得目前最应做去的事,他要去寻找他想要的答案。
本还说,当他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最先闪过他脑海的是他要取消婚礼,他百分百确定不想结婚了,也不想工作了,什么都不想做。
是啊!
有多少人结婚、工作是能由自己自由地选择呢?
本最终选择了继续前行,直到他终于找到了旅行的真正意义。
影片最后说的那段话就是本文开头的那段话。
这不仅是对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所有人的一次深刻提问。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一周或一个月,你要做些什么?
他的连续提问让我们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的短暂和珍贵,我们应该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
生命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去度过它。
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留遗憾,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说了好多次,要做真正的自己,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想、说、做好像不是一码事,行动起来真的好难,或许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开关,某个人、某件事在某个时候触动了那个开关,我们才会真正地去行动。
那“某个时候”又是什么时候?
电影:《最后一周》国家:加拿大上映:2009导演:麦克·迈克高文主演:乔舒亚·杰克逊、莲妮·芭拉班豆瓣:7.9====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144部:《最后一周》-over-
No one can say with any amount of certainty what Grumps actually look like. He is hard to pin down that way. However, a good rule of thumb his father always believed. You definitely know he when you see him.这个世界上,无知的人不知道Grumps的存在,挣扎的人知晓却是害怕丢失现在而妥协了自己,勇敢的人放弃了那些客观的世俗的标准,也就是大多数人执着的道路,寻找发现生命中的Grumps。
也许那个Grumps只是那一刻的,生命不限于那些静止的世界,静止的道理。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一直在寻找,怀疑,得到,怀疑,舍弃。
然后继续寻找。
你看到它的一刻你便心领神会了。
沿着时间轴走过,途中标记了生活的坐标。
I asked a man when I was on the road,"How do you know when you are in love?"He told me "if you have to ask, you are not."爱的感觉是神经上过多释放的多巴胺,生理与心理反应的交织。
如果此刻恋爱的你不会问你爱不爱他,请你珍惜这时刻。
即使不爱了,也留住那最好的时光。
And so, inexplicably happy to be alive,Ben tried to recreate one of those moving moments, the kind where the hero dancers, uninhibitedly finally able to symbolicaly throw of the shackles of convention,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a pop song.很多时刻让我记住了生活的欢愉。
伴随着那些流行歌曲,电影片段,一个街角,某个人的某句话,也可能是一个眼神。
男主角想到自己还不会跳舞便很无趣地止住了自己看似愚蠢的行为。
外在会不会束缚住自己,那个时刻究竟可不可以重现?
“爱在回忆里总是那么明白”如果爱是这样唱的。
侯孝贤眼中“最好的时光“是哪一段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的,也只有在辜负浪费之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
走过后,时常回首,我们的Grumps也许在反复咀嚼的回忆里面。
落入矛盾的过程和结局。非常矛盾。导演不知道要说什么样的故事。过程无聊。结局尴尬。
没意思,反套路了,一般这种主角患绝症时日无多的电影后面都得有疯狂荒诞的剧情,这电影倒是很平淡,咋死的都没说。
打死伪小资和伪小资的装逼者们
加拿大公路片,风景不错。活在当下这个主题,也许只有当人们面对死亡时才能真正醒悟?
旁白太多,风景还行
如果你的人生只剩下一天,一周或是一个月,你会怎样度过?我想走远点去看看这个世界。总是会抱怨生活,总是到了尽头才发现能够笑着从容面对一切有多重要。明天有限,此刻务必珍惜!
真舒心看着
一般
珍惜人生,很好的音乐
骗纸! 这哪是什么公路片! 明明就是一个男人婚前恐惧离家出走遇上了一个又一个比老婆更有共同语言的女人的故事
what a beautiful country, and those beautiful songs, and such a idiot.To strive,to seek,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在CCAV6看的 还不错
独自上路,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男导演最好都趁早意识到中年男人的私人叙事真的非 常 无 聊,更何况这还是一位发达国家的中产白男。老师上课当教材放的 太难看了我还以为是他自己随便拍的没想到豆瓣有条目
生命有终点,旅途无止境,上路吧,拍下用一生来回忆的风景。
风景好熟悉 计划roadtrip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辆摩托车,它可以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美丽的加拿大,美丽的女主角,动听的原声音乐,很棒的公路片,趁活着去远方吧!
MB不放歌会死吗
好长的M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