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二号陪审员

Juror #2

主演:尼古拉斯·霍尔特,佐伊·达奇,梅根·米杜赫,托妮·科莱特,梅兰妮·哈里森,艾德丽安·C·摩尔,德鲁·谢伊德,莱丝莉·比伯,海蒂·纳赛尔,菲尔·比德隆,塞德里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二号陪审员》剧照

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1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2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3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4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5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6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13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14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15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16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17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18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19二号陪审员 剧照 NO.20

《二号陪审员》剧情介绍

《二号陪审员》长篇影评

 1 ) 善变是人类的本底之一,政治是说服欲望的唯一。

拥有如同《十二公民》的部分架构,追求的却不一样,一个追求公平真相,一个追求内心平静,一个只是斗室内的唇枪舌剑,一个却有外部因素的推波助澜。

所以,一个是法律赋予可能存在的胜利,一个只是法律为政治服务的意义。

因为受到外部影响,其内心从自我怀疑到自我不肯定到模糊确认的男主;可能是罪犯,但又可能不是罪犯,到最后不是痛苦而是怨恨看着新陪审的罪犯;想借铁案升职,却怕冤假错案成为职业污点,最后成功升职后又想借男主给自己再上一层楼的检方。

三个角色,扑簌迷离,真真假假,结果大家自行判断。

(正义和真相对普罗大众是无价的,对政客和其政治服务时,却是有价的。

 2 ) 老牛仔有表达,但不多

这是现年94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第43部电影。

94岁,也就是出生于上个世纪1930年的老人,在这部电影里依然表现出顽强的掌控力,无论是剧情、节奏还是视听效果的把握、理念的表达,都工整且克制,从头控到尾,不像现在的很多晚辈导演们,拍着拍着就飞了。

按照王晶在圆桌派里说的,一部电影能不能成,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导演心里就有数了。

对于一部已经起飞的电影,导演很可能就是在片场演戏,给投资人信心,毕竟几百号人靠他吃饭。

就像87岁的雷德利斯科特还在《角斗士2》里歌颂勇敢、友爱、仁慈这些正直的品德,在这部《二号陪审员》里,老牛仔讨论的也是很传统的主题:真实和正义。

在我们的概念里,正义的必然是真实的,但这部电影里展示的并非如此。

如果追求极致的正义,男主角的家庭、检察官的执政生涯甚至地方上的治安状况都会跟着受到影响,这时候让一个无辜的人背负罪责反而是最小的成本,虽然对于他和他的家庭来说这近乎是毁灭性的。

作为忠实捍卫美国传统道德的保守派人士,老牛仔在他以往的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都是固若金汤的观点,是非黑白如刀劈斧凿一般分明,但这一次提出了辩证的看法,让人觉得94岁的年龄非但没有拖累他的身体,也没束缚住他的思想。

不过他是借主角之口表达的这个意思,他自己依然躲在摄影机的后面。

多说一句,男主角在片中真的就是工具人,老牛仔的传声筒。

和老牛仔化繁为简的表演功力相比,年轻的尼古拉斯霍尔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影片的结尾,老牛仔还是给自己抛出的这个辩证想法做了个决定性的答复,而且是通过一位名为faith的女性,这也算是小小的“政治正确”吧。

作为拥有人类几乎最完美司法体制的美国,法庭戏已经拍了不知多少部,在几乎每一部片子里陪审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像《十二怒汉》、《失控陪审团》这样的片子更是直接将镜头对准陪审团。

老牛仔见证了法庭题材电影的发展史,必然知道该怎么拍才能另辟蹊径,《二号陪审员》抛弃了紧张的剧情和抓马的表演,将镜头聚焦在主角身上,用返璞归真的手法娓娓道来,有一种品尝陈年佳酿的从容感,当然,浅尝而已。

主线集中,毫不发散,讲完即止,极度克制。

也正因如此,这部片子显得四平八稳、人畜无害,你很难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什么获得感。

放在伊斯特伍德的作品序列里,它并非多耀眼的一部电影。

只不过老爷子年事已高,看一部少一部,且看且珍惜。

所以如果你喜欢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近些年来有社会表达的那几部片子,如《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萨利机长》,那么也可以看看这部《二号陪审员》。

如果你对这种需要沉下心来才能进入它的叙事节奏的电影不感兴趣,那么大概也不会喜欢这个片子,建议不要浪费时间。

 3 ) 三个审判拍出九分电影,《二号陪审员》东木老先生完美谢幕

这是最近几年来,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之一。

我给它9分,甚至可以更高。

以下有剧透,以下有剧透,以下有剧透,以下有剧透,以下有剧透……

这部电影的核心是“审判”,全片有三个审判:一、本来整个故事核心剧情就是对赛斯的一场审判。

男主角身份是陪审员,也就是说他参与了这场审判。

看这部电影,一定要清楚一个基本事实:赛斯是无辜的。

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通过男主的一个回忆,揭示了赛斯根本就不在现场的事实。

这个关键情节放在最后,一方面是戏剧性的需要,但并非仅仅为了悬疑设置,更多的是让观众清楚并理解一点——男主和所有人,最终一起,把一个无辜的人关进了牢房。

另外,要提醒观众注意的是,从头到尾,所有人都已经预设赛斯就是凶手。

这场审判从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如果不是二号陪审员的努力,官司很快就会以赛斯被判终身监禁结束。

男主在最后和女主检察官的交流中,说了一句“真相有时候并不符合正义”,大概意思是如果大家都认为赛斯是凶手,皆大欢喜,对社会没什么坏处。

相反,要追求这个真相,才会不断消耗社会资源(女检察官一直以这个为理由拒绝辩护律师的一些要求,也得到了法官的认可),最后鸡飞狗跳。

赛斯的审判,以他终身监禁告终。

男主逃脱了制裁,女主赢得了竞选。

二、男主面临的审判——既审判赛斯,也被自己的良心和女检察官审判。

推动整个故事并且赋予戏剧张力的,绝对不是庭审过程和所谓悬疑,而是男主的内心挣扎。

男主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曾经酗酒,堕落过——出车祸,被判社区劳动——被当时的教师后来的妻子接受,相爱,获得新生——妻子怀了双胞胎,幸福爆棚——流产,痛不欲生,再预产期那天回到了以前常去的酒吧(有细节表明,他是那常客)——碰到了赛斯和女朋友的冲突,但他沉浸在痛苦中,挣扎在酒精的诱惑中——大雨中开车,目睹赛斯回头,撞车,下车看,什么也没看到——心里有愧,偷偷摸摸修理了车,后来还打算卖掉——老婆怀孕后,布置了儿童房间,但同时他被抽去当陪审员——在法庭上突然意识到被害人可能是他撞的——他在审判过程中试图引导无罪释放(因为他目击了赛斯并不在场,而大概率是他撞了人)——他的导师加律师告诉他,这场审判不可能罢休,赛斯被释放,就会继续追究下去,他有高度危险——黑人老哥的话,让他相信赛斯本来就很坏——他改弦更张,别人也不再坚持,做出了赛斯有罪的审判——他和女检察官交流,隐晦地讲出了自己的理由——女检察官上门,用她的眼神对他良心进行了“审判”。

(顺便说一句,这么复杂的心路历程,东木缓缓道来,抽丝剥茧,一点点呈现给观众,这种功力,令人叹服)

电影里有一个重点:人会不会变。

黑人大哥说,坏蛋总是坏蛋,是不会变的,男主说我就本来很糟糕,但我变好了。

但讽刺的事,他最终还是自私地把赛斯这样一个无辜的人推进了监狱,所以,他是不是最终还是那个“坏”人呢?

当然,男主本身并不是一个天生坏人,他甚至很有道德感。

如果他是个十足的坏人,电影开始阶段,陪审员投票,全票通过赛斯就直接被判了。

那是什么令他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坏人”?

很复杂。

有自己的原因,也有整个社会其实并不在乎真相,只在乎“程序”的原因。

从警察到法官再到检察官甚至到证人,每个人都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但大家只是认为罪犯已经在那了,真相显而易见,没有人愿意往前多走一步。

同时,男主身边的每个人,几乎都在“鼓励”他撒谎。

他的妻子、他的导师、那些不耐烦的陪审员们……就是这样的氛围,激发了人性幽微深处的自私、脆弱,一步步让男主做出最终选择。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男主的酒!

我看了两遍电影,没法确定男主是不是喝下了这杯酒。

我倾向于他那晚还是喝了,因为进车厢后,他失控到车钥匙都拿不住。

酒精令他曾经堕落,而整个社会的漠然,其他人的自私,是一杯引诱他再次堕落的苦酒。

故事最后,他内心何尝不自省不愧疚?

屋外警车驶过,他眼神里写满了恐惧和忧伤,正是良心不安且害怕的写照。

结尾处,男主却得到了一次审判——女检察官用一双坚定的眼睛审视他,就像一个严厉的法官。

三、女检察官的审判女检察官参加这场审判的背景是,她在竞选地区检察官,并且她的主张是保护女性反家暴。

这个案子就像为她量身定制。

背景交代,打赢官司,她的支持率就可能反超。

她自己也认为这个案子事实清楚,毫无悬念。

最后结果,她赢了案子,赢了选举,但输了良心。

一开始,她和所有人一样,并没有真正关心过赛斯是不是可能无辜。

直到那个退休警官质问她,她才意识到,她和断案的警察以及公众们,都太“自以为是”了。

所有人都失去了追寻真相的动力,他们对自己的制度和体系有种迷之自信,认为把流程走好就可以解决这种显而易见的罪犯——可笑的是,她和法官都经常提到“资源不足”,想来罪犯太多也是事实。

她是检方,最终把赛斯送入了监狱。

但她动摇后,曾经去拘留所见了赛斯——她说了一句重要的话,大意是:我要看着他的眼睛,问问他到底有没有这么干。

眼睛是什么?

心灵的窗户、代表灵魂啊。

她是信这个的。

所以,再最后,她如法炮制,这么看着男主的眼睛。

此时,既是对男主的一种“审判”,也是一种对自己良知的审判。

电影到此戛然而止,并没有说最后女检察官会不会重审此案。

按照男主隐晦的说法,你要重新翻案,那就等于说自己曾经尸位素餐,自己打自己的脸,会丢掉自己的前程。

但我想,东木老人还是愿意给这个世界留一点希望。

如果,电影止于这次两人之间的谈话,以女主一个苦笑结束,那结局真是一片漆黑。

但既然女检察官选择登门拜访,我想,那说明她内心深处还是相信她老师的那句话:Justice is truth in action。

这部电影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包括美国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我觉得,令它成为杰作的,仍然是对幽深人性的展现和剖析,是对朴素“正义”“真实”这些理念的守望和坚持。

这部电影,接近两小时,紧凑、简洁、精干而毫无冗余,人物鲜明、细节丰富但又圆融为一体,仅仅这种不温不火又充满戏剧张力的电影叙事表达水平,就足以令我拜服,更何况,电影对人性世界的幽暗体现得如此有深度,但又如此冷静中饱含悲悯,这是大师中的大师,才能创作出的杰作。

老先生以此片落幕,完美!

 4 ) 观影笔记

故事简介:在佐治亚州萨凡纳,作家Justin Kemp(Nicholas Hoult)被迫被征召为陪审员参与一起知名谋杀案审判。

案件涉及一名女子Kendall死亡,其男友James被指控谋杀。

随着审判展开,Justin发现自己可能与案件有关,他在维护正义和保护自己之间挣扎,同时影片展现了检察官Faith Killebrew(Toni Collette)、辩护律师以及其他陪审员等不同人物的复杂动机和道德困境。

观者吐槽中:一如老头子导演一贯沉稳且聚焦风格,伊斯特伍德大大着重于人物及其困境之上,风格务实朴素。

他通过展现角色的道德复杂性来营造悬念,而不是依靠表面的惊险刺激。

例如,在Justin不断挣扎是否要坦白的过程中,观者的心也随之悬起,这种紧张感并非来自于外部的惊险情节,而是来自于角色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在画面呈现上,影片保持了简洁和专注。

虽然没有华丽的视觉效果,但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法庭和陪审团审议室等场景的设置,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使观者仿佛置身于案件的审判过程中。

这种沉稳的导演风格,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诠释角色的复杂性和深度。

但是,影片在剧情逻辑上存在一些瑕疵。

一些情节如陪审团选拔过程显得不太合理,部分真相揭示也较为可预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故事的可信度。

另外,陪审团审议场景的节奏较为拖沓,这可能会降低观者的参与度。

在这些场景中,剧情的推进速度较慢,缺乏足够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影片的结局虽然巧妙地包裹了情节,但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争议而非解决问题。

结局的答案不够清晰,留给观者更多的是思考和讨论的空间。

对于一些观者来说,他们可能希望看到一个更加明确的结局,而不是一个充满争议和不确定性的结尾。

 5 ) 在这个利益当道的时代,你是会选择虚伪的正义,还是残酷的真相?

《二号陪审员》在94岁的东木大爷的作品序列中不算是优秀的,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但不得不说东木大爷还是稳的,个人特色依然很鲜明,用传统温润的笔触抽丝剥茧地讲述一个平静水面之下暗流涌动的故事,整个作品都相当的工整。

本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满”, 感觉东木大爷想探讨的有很多:陪审制度的缺陷, 人性的挣扎, 立场的差异……仿佛东木想把所有的他能想到的元素都塞到这短短的两个小时之中,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很多主题只是浮于表面,大概率是因为时长受限,也并没有办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了……整部电影更像是东木给观众抛出的一个问题:在这个利益当道的时代,你是会选择虚伪的正义,还是残酷的真相?

这个问题便是整部电影的核心,男主也不是什么正面角色,而是一个内心饱受挣扎的“罪犯”,他在一年前的雨夜发生了事故,他以为自己撞的是一头鹿,直到一年后他作为陪审团之一出现在一宗案子的法庭上,他才惊恐地发现他当年大概率撞的是一个人,他才是真凶,于是他想要去拯救那个无辜的嫌疑人,但又不想失去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他发现他根本无法两全,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以其中一段剧情为例,在陪审团中,他据理力争,想要去为嫌疑人辩白,又得保证自己不会暴露,他的努力也确实有了结果,原本一边倒的有罪,变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

这一段剧情活脱脱是电影《十二怒汉》的翻版,然而后续的发展并没有像《十二》那样为无辜者洗清了冤屈,东木反其道而行之:男主逐渐发现很多人的立场几乎是根深蒂固的,他们认为像嫌疑人这样有前科的人就一定是罪犯,或者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想赶紧回家带孩子,并且他的异常也开始逐渐被陪审团其他成员怀疑,所以最终个人情感还是战胜了内心的良知……正义真的就是真相吗?

而真相又能代表正义吗?

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困境,甚至或许压根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细思极恐的是如果最后男主真的选择了内心的良知,结果就一定是最好的吗:男主的家庭会破碎,女检察官的竞选会泡汤,社会会引起巨大的动荡,女孩的家属又会认可这个结果吗?

……但或许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 正义的天平始终摇摇欲坠,所谓真相或许只是我们最想要看到的那个真相罢了,当然,东木也没有一黑到底,最终女检察官在内心挣扎之后选择敲开男主家的房门,也算是给观众留了一丝希望……这是东木大爷的最后一部作品了, 质量如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最让我感动和敬佩的是老爷子坚持真理的精神和不忘初心的态度,如今还有导演愿意用最传统的技法认认真真的讲一个故事,把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带给观众,也让观众自己去思考。

别说是年轻导演,对老一辈导演来说能做到这些也实属不易了。

 6 ) 观后感

还是很有意义的,引起了我对“道德正义”和“程序正义”的思考任何东西都无法凌驾于“正义、真实”至上,无论是哪一方的利益,都应当在“真正的真相揭露后实现正义”,正义是真实之后的解决态度,如果是意外,无论是男主还是他人,都以“意外”的准则处理,如果是谋杀,就以“谋杀”的准则处理。

在此之前,应当不愧对自己的去追查真实;在此之后,则是各自做好自己应做的,应负责的。

所谓“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复杂的就按照《各自的事情应当去做的》去做”“于是我们回到检察官助理坚信的一句至理:justice is truth in action,我认为最贴切的译法应该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而所有人:法官,辩护律师,检察官助理,陪审员都无意或有意的遵循了程序正义的原则去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7 ) 负罪感真的能抵过正义吗

好压抑的片子,整个片子节奏挺好的,也让不懂法院流程的观众很快能get,当双方没有实质性证据时候,通过13位与案情毫无关系的人来给出判断,有一个很值得深思的地方就是陪审团只能通过警方法院提供的证据来判断!

霍尔特演的真好,单纯无害的眼神里都是惊慌和委屈,看的观众很心痛,最后一幕也给观众很多联想!

 8 ) 相对主义

我不确定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并不觉得好看,因为主角处在一个怎么做都不对,什么不做也不对的立场,看片等于陪着受了一场煎熬。

终于一切都结束时,他又抽抽着去挑事……但也许,让我经历这些就是导演拍片的目的。

看电影时,大部分人都处在催眠状态,只要主角不赌不吸不打老婆,就会自觉的站在他立场。

不管他干了勾当,只要不违背朴素道德观,只要他的目的是安稳度日,我就会站在他一边,因为那也是我所期望的。

当然做为一部电影,我会对体验有更高的期待。

比如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让被冤枉的人免罪,实现良心上的救赎。

主角和我想的一样,他不满足苟着脱罪,还想要救人于水火。

但其胆小,犹豫,反复,模凌两可,等同于什么也没做的救助行为让人看着牙痒。

最终他还是回归到了保全自己,却已经留下了一长串的痕迹。

概括的说,主角和作为观众的我都是伪善的人,至少我们对善的要求是相对的。

当威胁到我们基本生活时,善会被缩小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圈,并加上现实的各种限制和约束,来为我们的行为增加合理性。

在摆脱电影的气场后,我才意识到,到了最后主角并没觉得自己是坏人(也许有但看着不像)。

我并不觉得是因为主角有着高超的心里建设水平,这应该是大多数人拥有的天赋能力。

我是否也像主角一样,无意中对他人的人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创伤?

我不知道,既然是无意的,又怎么会知道呢。

有没有可能有意地做过些什么,却因为道德观的相对性而卸下了该有的愧疚呢?

我会试着弥补吗?

并不喜欢这部电影,但不可否认,这是部能让人有所触动的电影。

 9 ) 二号陪审员|东木老爷子还没退休谁也别想退休

据说,这是东木老爷子的最后一部导演电影,但是谁知道呢,这老爷创造奇迹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再借个500年,也不会让人意外。

有意思的是,像东木这样的老爷子,咱恨不得老爷子一直干下去。

但有些人,死乞白赖的想着延毕,但恨不得赶紧早点回家该干嘛去干嘛。

这次,老爷子再次探讨了“庭审”这个话题,绝对是把“庭审”有拉高了一个档次,这种隐忍而决绝,罗大头再怎么表演义愤填膺也拍马追不上的感觉。

故事开始,只不过是一对小夫妻,眼看着就要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节奏,偏偏此时男主接到了“陪审员”的差事,男主是一万个不想去,妻子也是一万个不想老公去。

这事儿,在咱这里有的是办法,在“资格审查”时,表现稍微差点,基本就被刷了,这世上,像削尖脑袋往里挤,除非有高育良书记的内部指标那绝对得“考”(哪怕是台面上的过场),但如果你想出去,那简单得多了

老外的案子,基本都有一个“协商解决”的过程。

此时,控方和辩方已经见了个面,大家都是老同学,谁还不知道谁啊,控方此时正忙着竞选,一旦胜出,直接可以拥有自己的专属车位立马解决停车焦虑,只想着尽快解决这个案子。

而且,这个案子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基本就是走个过场的事情。

但是,辩方不这么认为,这个案子还有太多的疑点,按照疑点归于被告的原则,这事儿不能轻易认罪。

此时,控方一脸的不解,你特么一个公辩,就拿个苦劳的钱,你卖什么命啊。

看在老同学的面儿上,给你再让点。

但是,辩方律师是个轴货,决定死磕到底。

案子,说起来也简单。

就是俩小情侣在酒吧吵架了,男的曾经混过江湖,性子比较暴躁,在酒吧就动了粗,但只是摔了个酒瓶子而已。

然后俩人吵吵到酒吧外,此时,大雨倾盆,月黑风高。

女的就是要走,男的就是要拉,结果,撕扯得更加严重。

最后,还是男的放弃了,你要走就走吧。

事后,男的也开车走了。

结果,第二天,女的被发现躺在山谷,死得透透的。

遇事不决问监控。

但好死不死,此时的监控,也恰如其分的坏掉了。

就这么个事儿,现场法医和叔叔们都经过妥善调查,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目标锁定江湖男,已经是铁案一桩。

然而,巧合的是,男主忽然发现,案发当晚,自己也在现场。

其实,按照陪审员原则,男主应该提出异议,正好回家陪老婆生孩子。

但是,此时男主选择了不说,甚至还“混进了”陪审团。

这个……动机有点不纯啊。

剧情交代,当晚男主开车,确实撞到了东西,但男主下车看了半天,没发现什么,于是开车离开。

是的,那个受害者究竟是不是被男主撞下山的,这个谜团,老爷子不到最后,不会告诉你。

但,男主此时第一时间找到了自己戒酒会的律师,详细说明了一下当时的情况。

律师告诉他,你有酗酒的历史,出现在酒吧,然后肇事逃逸,你说什么都不会有人信的,如果坦白,绝对牢底坐穿。

男主,想着家里头的老婆孩子,犹豫了。

所以啊,这做人不能既想着要良心,又想着做坏事儿,既然做了婊子,就彻底放开。

你这边又想要快乐,又放不开,这到底是要搞哪样呢?

此时的陪审团其实已经有了结论,12个人里头,10个人选择了支持检方,一个犹豫,一个觉得不对劲。

这个觉得不对劲的,就特么是男主。

这种“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心路历程,被老爷子很好的展现了出来。

而犹豫的那个,是JK。

本来他无可无不可,既然有人提出疑议,他也正好就说一说。

这一说,原来JK曾经是退休叔叔,这办案过程,过来人看得清清楚楚。

哎,这糟糕的陪审员制度,一下漏了俩“害虫”。

其实,打官司这种事儿,完全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检方占据绝对的优势,不仅是财力方面(反正是花的纳税人的钱),而且在“潜规则”方面,也享有巨大优势。

而作为辩方,除非被告是个有钱人,能在财力和势力方面游刃有余,一般人就律师费这块,就得当掉底裤。

如果没钱,那只有请法援了。

故事里头,老外的法援绝对有职业道德,而……不说了,咱这边基本都是大老爷早就定好了调子,陪审员还能在庭上说半个字,那岂不是反了天了。

其实,这个案子,一开始控方并没有在意。

但是,经不住老同学三番五次的说道,再加上自己这么多年的从业经验,控方其实也很快发现了这案子的蹊跷。

但是,这个当口,可是竞选的关键时刻,如果,因为案子影响了竞选,这个……所以,必要的时候,选择“划清界限”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既然法医和叔叔都依靠不上,那检方自能自己出手,谈不上为案子什么,主要就是对得起自己,检方是可以容忍自己犯错,但绝对不能容忍自己被欺骗的。

案子的关键,是有一位目击证人。

当检方找到目击证人,详细问了一下经过后,检方知道,这案子,完了。

所以,现在都强调物证的重要性,而人证,只能作为参考。

人,很多时候都是“自以为是”的。

故事里头的目击证人,只是个孤独的老人,因为目击,找到了丢失依旧的“被需要”,所以,在叔叔有意无意的诱导之下,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已经完全不清楚。

故事其实每每在“翻案”和“盖棺”之间徘徊,老爷子“玩弄人心”的技巧几乎已经出神入化。

陪审团为此争论不休,想要替江湖男脱罪的,男主是妥妥的主力队员,一度曾把2:12的比分拉到6:6,不过,在JK身份暴露被踢出局之后,男主已然有了自己的决定,甚至,在踢JK出局这事儿上,男主也起到了“若有若无”的作用。

好吧,终于“盖棺”了,江湖男判了个终身。

男主此时竟然还“良心发现”的跑到了宣判现场,看到江湖男牢底要坐穿,男主此时内心备受煎熬。

这一切,都被检方开在了眼里。

这个“还是很负责”的检方,曾经调查过男主的妻子,当时的妻子脱口而出做了伪证,回来后还成功“诱导”了男主串供。

不过,事已至此,男主已然没那么害怕了。

毕竟,检方现在想翻案,可得掂量掂量自己刚刚到手的“专属车位”。

是的,老外拼死拼活,也就能挣个专属车位罢了。

咱这边,早就配了专属司机了,停车的事儿,压根不用理会,你即便是停在红绿灯路口,也没哪个不长眼的小交警赶上来说半个不字。

这狗屁的专属车位……,不要也罢。

其实,回过头来看这个故事,确实存在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

让一帮不懂的外行,来左右案子的性质,这完全是瞎胡闹,这样玩下去,法官哪里还有什么权威呢,他们躲在三步一岗的办公大楼里头,不就是想要这种权威体现么?

而这种制度的缺点,简直肉眼可见,背调都没做好,竟然敢这么浪费纳税人的钱。

是的,这个制度确实不完美,甚至有很大的漏洞。

但,人家愿意承认。

而且,人家认定,这个不完美的制度,已经是目前最好的制度了。

咦,这帮家伙没到咱这里来进修进修么,最好的制度摆在这里,你们不学习,还在那里阴阳怪气,这就是你们的不对了。

 10 ) 寻求真相即为公道

“寻求真相即为公道”Justice is truth in action.神赐给我心情平静,让我能接受无法改变的事物,让我有勇气改变我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也让我有明辨是非的智慧。

努力就有效果“你知道该怎么做!

只有见不的光的秘密有伤害人的力量。

”确认偏差他们没有恶意,只是一群人想做对的事情,却忽略了自己做错的地方。

每个人都该获得机会Everyone deserves a chance.敬酒司法系统,虽不完美,但这是最好的制度了。

纪实犯罪第二选择,就是最完美的嫌疑犯往往不是凶手。

感觉起来讨论的越多,我们知道的就越少。

“人是有可能改变的”“我是巴士司机,每天都看到同样的人,他们永远都是那副摸样。

”“我很乐意帮忙,大家都很慷慨,容我这么说,能再次被人需要,感觉真的很棒!

”“就你所知,这是你们在陪审室做出的判决吗?

是自由且自愿做出的,现在仍然不变的判决吗?

”我们信靠上帝!

《二号陪审员》短评

本片既是一部法律惊悚片也是一部心理之旅,其风格与十二怒汉非常相似,但后者代表了美帝当年绝对的法律自信,而本片在其基础上加上变量使悬念源于个人利害关系和道德困境。主角本身是虚伪的,简单地挣扎其实行为依旧是想逃避的,想利用现今普遍的利己主义价值观来获得所谓的救赎,其实不过是心理安慰而已。老爷子把这个道德困境交给如今的观众来选,某种意义上这是和信奉利己主义观众的合谋,以其经典而微妙的手法挑战观众质疑自己的价值观,即你愿意冒多大的风险为真相而战?你会为了做正确的事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吗?而检察官角色大放异彩,她的野心掩盖了应有的道德判断,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她的性格正在经历一段平行的旅程体现了一种不同的道德沦丧,在政治野心的驱使下对定罪的不懈追求凸显了她无情的一面,并为检方增添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因素。

9分钟前
  • 有谁共鸣
  • 较差

紧张到要我命。全程uneasy到胃现在都还绞成一团。这个噩梦曾出现过在我往日偷偷犯点小错之后。我怀疑噩梦和电影在echo的是我某个前世可能真的偷偷犯过人命大罪。不然怎么解释我为何能共情到这般程度。

12分钟前
  • 力荐

电影叙事还是一如既往流畅,不算是最好的阶梯那类,没有那么尖锐强劲,很温吞白水,对老爷子电影生涯,应该是最后一部了吧,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的期待值完全大过了影片。

13分钟前
  • Wqingiu
  • 还行

全方位的无聊,找不到一丝丝亮点的电影

16分钟前
  • REX
  • 较差

陪审团里都是什么牛鬼蛇神啊…不敢想咱们国家实行陪审团制度得有多少冤假错案还是一星吧…太一般了

21分钟前
  • 厌火城主
  • 很差

东木最后一部电影,很难评价,觉得它好但又感觉差了点意思,可能真的是因为导演真的老了的缘故吧

26分钟前
  • chj
  • 还行

东木的最后一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致敬了十二怒汉,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让主角在法律和私情上选其一。可惜剧本欠打磨经不起推敲,伟光正的主旋律结局也令人失望

29分钟前
  • 德拉诺尔
  • 还行

男主全程磨磨唧唧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以为最后还能有个大反转

33分钟前
  • Callvados
  • 还行

炒冷饭...《十二怒汉》几个普通的陪审员,各个戏精上身。片尾加了点新鲜的料,男主和女公诉人,忧郁的神情,刻画得不错。3.5星

34分钟前
  • bugz
  • 还行

尼子看起来有两米高。又被美到了。

36分钟前
  • Clément
  • 较差

东木爷爷还是厉害的,行云流水的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的别有洞天,不管是处理群戏还是对几个主人公的刻画都很在线,颇有当代版的《十二怒汉》的意思?小尼子这个角色作为整部电影所有矛盾点的集中,表现的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真的是不如几个配角。

38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一本正经但陈词滥调的右翼电影

40分钟前
  • EnWaffle
  • 还行

陪审团辩论部分并没有期待的高潮迭起精彩十足。主要的挣扎在主角和控方女律师上,陪审团其他人前期有些铺陈,黑人大哥和亚裔学生都有特写镜头,让人以为会有什么重要作用,后期着墨不足就会成为小摆件一样的存在。不过东木先生可能只是想写这2号陪审员一个啦。功力不减,从开篇似乎是明了的答案,到后来越来越模糊的真相,有很好的故事性和一如既往的东木先生的硬朗扎实的关于人性的探讨。不当成十二公民那种诠释制度的东西看还是有点意思的。

45分钟前
  • 许多熊
  • 还行

看真实车祸现场,车撞飞人会掉一地装备,现场一看就知道,而且掉落的位置是护栏正下方,我都怀疑她能不能掉下去,如果是泄愤不会把人杀了丢旁边沟里的,男主曾经是黑帮成员,这种案子也能审到一年后的万圣节,男主家人侠,检察官竞选关键点,buff叠满了

48分钟前
  • 内心再无光明
  • 很差

依然很稳很好。这种和体制相关,并且个人心里纠结的电影似乎是他喜欢的。好看,最后结尾的地方也巧妙。喜欢看

49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推荐

如果不是故事讲的还可以,就没有什么可看性了,尼古拉斯演的还不错,我印象zoe的演技没有这么拙劣的啊,在这个片子演技真的劣质😅

52分钟前
  • pizzali死胖子
  • 还行

老爷子确实老了,这片子像是白开水,尽管还是伊斯特伍德的形态,但温润中彻底丢失了剑拔弩张的刺激。这既不是讲犯罪的惊悚片,庭审戏节奏也不紧凑,更没有真正探讨尼子的角色面临的心灵困境,慢吞吞地磨到结尾令人感到些许失望。

57分钟前
  • 竹和
  • 还行

3.5是审判真相还是审判良知老东木收官之作突然回勇旧采石场路就是二十年前的神秘河它一遍遍审判着我们的内心深处

1小时前
  • 马小不_
  • 推荐

3-

1小时前
  • Forêt
  • 还行

很复古的故事片,刚开始设定一个极端的戏剧冲突,然后慢慢化解,结尾峰回路转,悬疑感十足,get到了妮妮的演技,差点看哭

1小时前
  • 阿廖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