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棒。
在一个由人、狗、机器人组成的家庭中,成员之间如家人般相处,三个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着三种互不相通、难以揣摩的情感,人与狗之间比较常见,科幻电影看多了人与机器人之间也不难理解,而机器人与狗之间就是个全新的领域,也不是全靠想象,本片借助了人来打通这第三类情感。
但作为桥梁的人仅仅存在了很短的时间。
故事背景是世界末日,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汤姆汉克斯设计制造了一个机器人并训练它,以便其爱犬能在其死后仍被很好地照顾。
这电影让我相信末日根本就不存在。
无论到什么时候,只要有爱,世界就能迎来新起点,只要有家人陪伴,就不必对死亡抱有恐惧。
唯一的缺憾是机器人和狗之间无法繁衍后代。
所以这个电影的结尾仍是比较绝望的。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芬奇》中的狗狗Goodyear由Seamus希默斯扮演,希默斯是一条在北加州一处流浪者营地外发现的混种犬。
一个当地救援组织联系了训犬师,说希默斯可能有成为狗狗演员的潜力。
当时它大约一岁。
汉克斯说:“希默斯不仅仅是一只狗。
它看起来是另一种受过训练的人。
”Goodyear,好年,就是自信、乐观、希望、美好、快乐,多好的名字
听朋友推荐的时候还以为又会探讨什么定义智能之类的话题,但是看完全片发现其实重点并不在此,还是在讲人文。
机器人感觉就是个功能性的角色,最主要因为它很多重要设定都没讲,情节需要有它就有了,主角和它的互动也更多地在体现主角对往日的怀念、最后愿望的追逐、烦躁与自责等等情绪,次之才是机器人智能成长的过程(它学习开车的方式也很不机器而是像人)。
它声音从滑稽到少年音的变化也很像大力士小朋友慢慢长大哈哈哈哈哈(此处突然想起肌肉哪吒)。
全片最让我共情也是我觉得最明显的主题是珍惜当下,环境、亲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等等。
最后主角死在路上机器人替他达到,感觉是一种传承,我还以为会是人类的挽歌的时候又说可能还会有别的幸存者,看来导演还是想传达曙光希望哈哈哈。
感觉全片确实一贯如此,从一开始的配乐就比较欢快,中途险恶但也有机器人贡献各种奇怪的笑点,整体有一种严酷冷峻的事实下乐观积极的态度,就像Jeff最后说的,“还有没有其他人不知道,但只要去看看”(大意如此),只要立刻去行动,一切都还来得及改变~总的来说很不错,意外看哭了还糊在我的睡眠面膜上[捂脸]。
就很神奇,汤姆汉克斯好像有缩短时间的能力,不知不觉两个小时没了……上一次看演员这么少的电影,还是汤姆汉克斯的荒岛余生,他跟一个排球演了两小时。
这一次他幸福多了,有条狗还有个机器人还有个机器狗,一家四口末日求生。
中间没有特别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但是画面每一帧都挺美的,像是简简单单给你讲了个旅行的故事,很羡慕欧美人对狗狗的爱,都末日了,也没把它当食物,平等亲切又美好,希望有一天我们也有这样的环境。
片中没怎么出现人,但是对人性的刻画又很深刻,自私贪婪阴险狡诈的人,苟活于世不择手段的人,心怀希望寻找明天的人,都有,不能一概而论吧。
我老婆哭的挺惨的,男女视角真的差好多,我觉得末世有他们这个状态,也还可以了,我的感动是淡淡的,有悲伤有温暖,总的来说就是很好看。
就真的很奇怪,看完觉得好像也没有看什么,两个小时就没了……
这个片最大特点就是看了和没看一样,当然我是因为看见豆瓣高分满怀热情观影所以没有中途睡着。
但是即使中途睡着我也觉得不会影响看剧情(如果有的话)。
故事情节我感觉写个3-5段话就能写完,高考作文如果是写科幻电影剧本大纲的话我感觉用这个片上能拍上下集。
剧情比较弱的情况下基本上就看演员演技和导演对科幻的理解,是不是有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我并不是说汉克斯演技不好啊,相反他演技很好。
问题是电影只有他一个人,你如果坐着看一个人絮叨俩小时怎么也会烦。
外加一个比较弱智的机器人是不是更烦?
这是人类本性造成的,并不是汉克斯不好。
另外值得点评的是电影里的唯一的一只狗也不太灵性。
除了嚎,捡球,就是嚎。
那么就是最重头的,导演对末日科幻的理解,是不是逻辑自洽,是不是有创意,是不是能吸引观众 我想这块导演可能太大意了,或者太托大了,或者并没有专心设计。
总之里面实际上没有太科幻的内容。
2个小时的独角戏,关键点比如末日的原因等等都是寥寥几语带过,内容也没任何特殊的地方(反正就是告诉你地球毁了,还有一个都是人类自己作的)。
自主意识的机器人机器狗都是高度工业文明的产物(尤其这种几天不用充电还能卖苦力的机器人我觉得特别厉害)。
老哥还弄了个专门扫描纸质书的仪器来给机器人灌故事,请问导演你知道世界上有个叫电子书的东西麽?
最不太理解的是,老哥最开始的地方,气候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老哥开启了末日模式可以理解。
但是最后幸存者(不能说剩下的人了)跑到了xxx大桥(不透露剧情不说名字了),都花开四季了,还四处无人,是不是有点讲不过去了?
合着大家都喜欢躲大楼里玩躲猫猫不愿意跑外头过正经日子?
所以你看,虽然他剧情很弱,但是还有硬伤。
这就有点不太能说的过去。
只能说明一点:欧美的导演们已经不知道再怎么拍科幻片了。
沙丘拍的再气势磅礴也就是人海战术砍大刀的水平。
当然能坚持看两个小时不睡觉已经很厉害了,为自己点个赞!
本想给两分的想想老哥拍的挺不容易给3分了。
这个片,拍的是真累!
想了想,再补充几点1、老哥造机器人的原因是为了老哥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想给狗子找个保姆结论:老哥如果把造机器人的精力稍微回收一下,往南找找,就会发现地球上已经存在了适宜生存的地方,狗子没人照顾也能活。
造机器人必要性其实没那么大2、老哥之前待的地方,看地图基本上全清空了。
然后老哥守个风电塔电力有了好说,可是老哥开的这个重型卡车可是油耗子。
那玩意没一个固定加油站可供不起。
时间看老哥这种情况也不短了,所以油从哪来?
然后老哥守在风电塔的原因除了有电还有要造机器人。
不过个人说,有这样相对恒定的电力供应,大概水也还可以,干嘛不种点东西呢?
嗯学理科就是这样不好,达不到导演想要的文学性
这是一部关于亲情和信任的电影。
芬奇亲手创造了杰夫,如同他的孩子。
他小时候不懂事,很顽皮还会闯祸。
你会非常生气并呵斥他,而他会很委屈。
然而你必须收起你的粗暴,非常有耐心的抚养他。
他会不断的成长,越来越能干。
在这个过程中,和你的信任也在慢慢的建立。
终于有一天你将离开这个残酷的世界,而你生前所留恋的一切(狗),将交给你的孩子。
当芬奇和杰夫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
汉克斯是个伟大的演员,向他致敬。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让我有流泪的冲动了...这个拥抱将成为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银幕时刻之一,芬奇行将死亡的绝望和令人怜爱的可怜杰夫。
故事不落俗套不陈旧,依然还是那些人生的道理,但是与时俱进非常的舒服精彩的故事,吸引人的观感一样都不落下。
他们怎么就有这么好的演员,怎么就有这么好的电影,怎么就有这么好的故事?
杰夫创造出瓦力之外又一个非常惹人怜爱的机器人银幕形象,所有创作者都应该问自己:你的人物有杰夫那么惹人喜爱吗?
汤姆汉克斯是一个非常非常珍惜羽毛的演员,有一部算一部都是精品,也给所有演员做了一个好榜样。
“你已经可以跟我说出金门大桥上有多少颗铆钉,用了多长的绳索,桥有多高,但是只有当你站在上面,看到它的美,听到悬索在风中歌唱,这是一种体验...一种人类的体验,不只是想象,而是生活。
”笔记:在人类的道德和规则崩塌之后,芬奇在一个机器人身上延续人性的率真和生机勃勃。
世界毁灭了,人性却得以重生。
流媒体时代电影也越来越故事片化,导演存在感越来越弱,故事的大数据感越来越强,优点是故事片回归到了“讲好一个故事”这件事本身。
末日片+公路片,总是能巧妙和精彩地去考察人这种物种的存在价值和生活意义。
一般末日片我们会看到两种常规的叙事模式:活下去,或者是,逃出去。
但逃出去也同样为了活下去,so归结成一种也行。
但是Finch这部片不一样,我们一开始就知道男主身患重疾,而且显然命不久矣(Jeff还只是个头的时候问芬奇:when are you absent,双关,一是出门的不在,二是病逝的不在),而且新增机器人第四守则“照顾好狗狗”。
影片开头就把片子以非常反常规的方式定调好了。
主演人物杰夫要死去,主演狗狗Goodyear🐶要得到照顾,主演机器人🤖杰夫要成长。
徐徐展开这段公路之旅,芬奇对杰夫的“教育”和“培训”除了一些字词如“模范我的动作”之外,看不见一丢丢“机器深度学习”的体现,最多的就是开头制造杰夫时的录入书本“灌输”知识。
我们看到的基本像是一个暮年老者在最后的岁月教导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孩,“我知道你昨天才出生,但是你要学会成长了!
”狗狗是芬奇全部意义和价值的所在。
他成为懦夫的那晚,也是他见证人类已经彻底没有信任徒剩暴力和邪恶的时候,不是太阳耀斑灭了人,而是人灭了人。
而狗狗是简单和纯粹的(正如机器人一样),保存狗狗表面上是放弃人这种人心复杂物种从而向其他简单物种建立联系,在不同物种的关联中,这个地球和大自然似乎还没“末日透”,还有一些曙光;但更深处的还是回归到人对整体人类的希望本身,人对狗的关爱是人对人的关爱的必然延伸,或者在末日的语境里,对生命本身的呵护才能让人走出彻底毁灭的深渊泥潭。
但非生命的机器人呢?
我们可不能忘记终结者和Hal900那代表着阴谋和灭绝人类的红色凝视之眼。
“机器之眼正在凝视着你the big red eye is watching you”在本片里,区分生命/非生命不是从有机体/机械组装的角度的,而是从精神和意识角度的。
眼睛是灵魂的窗口,杰夫和另外的机器小车都用“眼睛”来强调了他们的“纯洁心灵”。
更重要更重要的是,杰夫继承了芬奇的衣钵,影片最后我看着杰夫开车载着狗狗驶向金门大桥,不就只是换了一具不一样的“身体”的芬奇在开车罢了,芬奇用杰夫的“眼睛”看到了雄伟的金门大桥。
人还是有希望的,人在跨物种的联系和羁绊中重新开辟了自我救赎的空间。
P.S.这部影片的立意水平,也许正是切中如今世界人-非人(人-机、人-其他生物)边界高度模糊的哲学景象而开展的。
想到了《钛》,在人-车-赛博人之间是没有边界的。
此片不是硬科幻类型,只是用末世、科幻的外衣来讲述了一个比较俗套的关于人性的故事。
我觉得与2009年的《末日危途 The Road》有些像。
网上经常能看到一句话 “用核武器把***炸回石器时代”,这句话其实是有严密的科学逻辑分析的,不是为了吓唬人而纯编造出来的。
冷战时期,美国大量研究核战的后果,结论之一就是大规模核战其实是不会把地球给炸没了的。
相反,地球还会存在,只是地表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比如核污染(不是核武器爆炸造成的,而是因为核战会造成核电站的核泄漏)、气候异常、地貌改变、水源污染或枯竭、生物系统崩溃等。
核战本身可能还不会导致人类大量死亡,但后续的环境变化却肯定会导致人类大量死亡,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其实是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一旦发生持续的长期的变化而人类无法适应,必定会出现大量死亡。
人口数量减到某一个数量级,人类社会组织就会崩塌而无法重新组织。
幸存的人类要么小群体聚居在一个地方,形成一个又一个的聚集点,要么就散落在大环境里随机死亡。
绝大多数的知识技能会随着个体的人的死亡而消失,人类社会的文化、科技、生产等成果,绝大部分是保留不下来的,也无法传承,基本上幸存的人类就是回到了原始社会部落的组织状态,生存物资和工具方面可能会稍微好些,但会很随机很不稳定,因为再生产、工具制造及维护的能力和水平大幅度倒退。
至于原始社会阶段部落之间的厮杀、抢掠,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吧(可参照台湾高山族、北美印第安、非洲部落)。
大量的末世题材的影视作品,都是建立在这个冷战时期的科学推测基础上的,而不是文艺工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回到这部电影,整个环境设置是没有大问题的。
不管是因为异常强烈的太阳耀斑,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从影片所展现的来看:1、臭氧层基本消失,生物体系也就无法生存和运行,人类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威胁,人类幸存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几何式递减。
影片中所展现的地表环境,单个人的生存概率微乎其微。
芬奇因为是科技公司的员工在基地工作,依赖基地的物资侥幸存活下来,但也得了辐射病可能还有其它疾病(比如长期饥饿、营养不良等引发的)。
2、现代通讯体系完全毁坏,幸存的人没有办法彼此联络。
就算你找到一处可以生存的地方,一来那种情形下你是否愿意与不熟悉的其他人分享这有限的生存资源,二来你都没法办告诉其它地方的其他人这个消息。
3、交通工具缺失。
芬奇是因为在基地,所以才有重卡和房车。
影片中有不少路边废弃车辆的镜头,说明就算有幸存的人类,也会因为没有远距离的交通工具而无法迁移。
加之恶劣天气频发,长途迁移的风险很大,死在路上估计也是大概率事件。
在这种环境下,幸存的人类要想恢复之前的现代社会,短时期内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自然环境恢复正常之后,也是需要很长时间来慢慢发展的。
人类历史号称200万年,而形成社会组织撑死也不过1万年,已知的人类文明最长是5000多年,我们现在生活的状态则150年不到。
那这200百万年里的至少99.5%的时间里,人类在干什么?
没事干发呆吗?
闲情逸致数星星吗?
奋发图强创造文明吗?
不是啊,人类是在拼命生存啊,绝大多数都挂了,极极极极极极少数幸存下来适应了环境,才成为我们的祖先,然后一代一代延续着才完成了后面那至多0.5%的时间里的事情啊。
当Finch抚摸着狗狗死去,他将所有关于善的念想留给了一部机器和一条狗,他说“你们玩吧”。
当机器比Finch的同类更值得托付,电影的整体基调里就有了一抹摆脱不了的灰色。
但Finch对人类的看法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拒绝、惧怕、唾弃人,另一方面他却要Jeff花时间搞懂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构成了本片的张力。
Finch的价值立足点有点类似于二战之后的某种反思思潮:作为一个物种,人类是有罪的,单个人作为它的成员都因此而蒙羞;但Finch这个个体,除了蒙羞以及有罪,他还试着接近可以为人类进行辩护的东西——他独自承受人类的苦难和希望。
在Finch死后,电影里没再出现过任何一个活人,这意味着当Finch的奋斗结束,人类整体的悲剧已经不再能够超过Finch这个个体所承担的悲剧。
Finch个人的末日早已注定,他因风暴而不得不展开旅程,但如果计算Finch生命所剩的天数,就会发现时间少得可怜,这是一趟名副其实的Death Marching,只是Finch带上了他最后希望——Jeff。
因此,如果想要在感动和感叹之余更深地理解本片,就需要明了:到底Jeff的“成长”的内涵是什么?
Jeff首先必须是一个“好”机器人,只是它还需谨守“Rule 4”,这是一条看起来是专为狗狗而设的规则,但如果把它放入上下文以及全片的背景中来理解,就会发觉它隐含着Finch对世界的悲观:在他身故之后,狗将要与之相依为命的对象,不再是人类。
由此电影旋即展开了围绕Rule 4的困难,而其中最难以克服、也一再被Jeff提到的是:狗狗并不喜欢自己,并且原因在于它还没能懂得并获得“信任”。
此处若以某种评价人工智能的眼光来看,以“信任”对一部机器进行图灵测试的金规则也是颇有道理的,而另一部揭示了信任的反面——欺骗——的《机械姬 Ex Machina》几乎可以作为本片的暗黑姊妹篇:机器会撒谎意味它提供的信息有了真正的属于它自己的目的——为了掩盖真正的动机。
一想到机器有了自己不愿被人类知晓的动机,名副其实的“不可告人”,觉得毛骨悚然。
那么信任呢?
有意思的是,《Finch》这部电影似乎在说,信任与欺骗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两个概念,也就是说,并不是一切信息全然公开,所谓“没有秘密”就会带来信任。
为了说明这点,以下将结合电影来做一些说明。
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a,Finch讲的那个关于信任的故事;b,Jeff研究狗狗的语言;对于a,Finch其实讲了个完全没办法让Jeff这个机器脑袋明白的故事,Jeff在听完故事之后忍不住提问:老大,你说的故事恰恰说明了你不信任你的团队啊,你怎么说是信任呢?
对于b,Finch告诉Jeff这么做事徒劳的,“不存在狗语这种东西”,只是“它还不信任你”而已。
a+b,这对于Jeff来说就有了根本的挑战性,说它具有根本,那是因为a、b两条其实意味着:明白信任就要能适应矛盾、理解不一致信息,能在在非分析、非语言、非(线性)逻辑之外获得另一种理解,换言之:成为人,或者说拥有人类的心灵,因为“我们人类就是充满矛盾”。
机器人能行吗?
不能。
但在Finch来看,能。
为什么?
因为Finch那个关于信任的故事最初是关于他自己的,他提到了一个把整个团队困住了的难题,他说这个问题有它的特殊性质——“不是团队所认为的硬件的问题”。
注意“不是硬件问题”。
因为机器人按照它的逻辑电路的设计——“硬件原因”——来看,是不能学会“信任”的,但Finch能解决这种问题,如何解决虽然没说,却特别提到他是独自一人解决的。
严格按照Finch所说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人类的集体有一种倾向,他们最终会将难题都指向“硬件”问题——指向物质、外部;其实面对难题,唯有独自面对,它的性质才能转变,变成是内部的、心灵的、属灵的。
到这里为止,Tom Hanks本人的一贯命题已然出现:属灵的尘世遗民如何获得在世安顿,且听他在电影中一开始的哼唱:
因此,《Finch》的全部谜底就在这里:对凡人灵魂的拯救,对高于凡人的东西的礼赞。
我想起在《阿甘正传》中片头飘落、又在片尾处高飞的羽毛,多年以来,如出一辙,令人感佩。
好了,现在的问题就剩下Jeff到底能不能做到了。
继续看到:c,Jeff是个超级好的模仿者,一个excellent prentice。
d,Finch死了。
关于c,Jeff的表现可以让任何一个带过孩子的父母都会由衷地感叹:孺子可教也!
怎么不是呢?
任何教育总是不断地矫枉过正。
比如,要孩子学会诚实,我们其实不可能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说“你有时候得撒谎,有时候要诚实”,那孩子就乱套。
我们其实总是先告诉孩子:诚实是绝对的、是好的;然后,再慢慢地让他看到谎言在生活中各种场合的“合理乃至优质的存在”。
孩子若是能整合得好,他就“成熟”了。
Jeff正是这样的存在,他的机器脑袋很神奇,一方面,他能100%地理解和执行所获得的第一条命令,另一方面,他又能整合接下来获得的与第一条命令有矛盾的指令,关键他还似乎了解如何“视情况而定”。
这当然是让现在做AI的工程师们掉下巴的事,但在电影中一切又很合理,毕竟归根到底,Finch对Jeff的命题是这条:看着我,学着点。
连Finch一边开车一边咳嗽都模仿的家伙关于d,d很感人。
但在此处的分析语境中,它是对“看着我,学着点”指令的终结,否则只要Finch还在,Jeff就会执行“看着我,学着点”,现在Finch没有了,Jeff就迷茫了,但惊人的一跃突然就发生了,它的萌生的一句自问,让它成为了他。
“惊人的一跃”说出了信任发生的条件,它不是撒谎的反面条件:人不是通过排除一切问题、获取一切信息来信任他人的,任何基于过往经验、能力胜任度、方法有效性的判断都不会带来“信任”,当信任真的发生,人需要危险的一跃,对未知敞开自己,正如Finch说的,我们是在完全没法预料的场合里,通过自己的行动才真正认识自己。
所以,信任的发生需要理由,但与其说理由,从本片来看,不如说更需要契机、体验。
Tom Hanks的观点,最终趋向于某种道家式的玄妙,这在西方非此即彼的思维中真可算是人中翘楚,而这也许正是Hanks本身所参透的真谛。
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Finch给Jeff输入的资料,除了电影已经明白展示出来的“世界之书”、“狗狗美容大全”、“旅行车指南”……还有一本一晃而过的“自我防卫技巧”。
这本书的存在,意味着Finch对Jeff的初始期待和设定只是某种保守的目标,最多只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式的保卫者,但是后来他大概意识到那是远远不够的:要成为狗狗的照顾者,Jeff不仅仅需要首创性(initiation),还需要真正具备人类的心灵——简而言之:在矛盾之中体会善。
最终,Finch的死引发了这个目标的实现。
当他让开,狗就把球交到了Jeff手中,Jeff最终在非语言、非线性分析的、由死亡这一标志着人类生命中的终极矛盾的顶点处,在那个场景下,获得了狗狗交给的网球。
Jeff,这个与众不同的机器人,同时也接过了Finch抛过来的无形的球,相信、盼望与爱,但基调是悲悯。
Finch留在世上的最后的话,其实是这么一句:“不,不”,这是他对狗狗说的,意思是“你下来,你跟Jeff玩,去玩……”,但他其实也是对Jeff说,意思是:“它是你的狗了,我放心你照顾它了”。
……
我思忖着,这世上,说到底还是有某些独自进行着、善的人,他们发下致广致大的愿,然后奋勇地精进。
在不同的时空里,人类这种就算被毁灭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物种,由这些人一路支撑着。
剧情太predictable了,而且身为灾难片没有任何紧张感
jeff的内心太细腻了 开心到跺脚 委屈到抱胸 小心翼翼的探头探脑…
对这个故事来说115分钟的时长显然太长了,拍成一个几十分钟的短片专注于讲末世下的人机狗的温馨不如更合适。看完就觉得这是一部为汤姆汉克斯打造的电影
资源名Finch。末日,荒凉,龙卷风,沙尘暴,缺水和食物,躲避其他人类。汤姆汉克斯真的老了呀。机器人三原则:第一条: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第二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令与第一条相矛盾。第三条: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上两条相矛盾。人工智能机器人以什么为动力?
拍成20分钟的短片我会给5星,活生生拉成两个多小时真的折磨演员折磨观众
你们想多了的同时想少了 :) 这片就是讲了一个人工智能特温暖,完成了一个孤独的人类所期望的一切的故事。没讲啥道理,就是个洗脑片,让让大众从情感上放下对AI的恐惧,甚至产生好感。完美切合了当下人类缺乏互信的孤独,和对可信懒不还嘴伴侣的需求。
我是传奇➕超能查派 但是又不一样,还挺温情的。
看完后莫名的心情低落…有同感的吗?抑或只是时也命也?
芬奇与狗与机器人,更像是一部“末世科幻家庭片”,思考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家庭的组成。借助机器人杰夫学习人类行为的过程,展现一个“孩子”的成长。以教杰夫学习和照顾爱犬的方式,芬奇将自己年少时缺失的父爱以别样的方法给予了“孩子”。 故事简单温馨,甚至有些老套,但也是不妨碍这片是一部别具一格的科幻片。
电影世界里的机器人,我最爱的是瓦力,现在又多了一个谢夫。
真的好无聊...一个无聊版的《我是传奇+火星救援+荒野生存》...看完整部片子我都没有建立起对finch的强烈共情...很多地方都不明不白的,比如那个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反派...
这个拍短片也可以的没必要拍两小时吧…………
他们拥抱的时候杰夫的脑袋垂在芬奇肩膀下的胸前,我总觉得是孩子对父亲尊敬不舍又依赖的姿势。
少儿片?
看了跟没看似的
甜腻
讲的什么垃圾玩意,莫名其妙
不难看,但是看完也属于“大可不必”的那种感受,狗狗很可爱我知道,人间不值得但偶尔也值得这我也知道,汉克斯演这种角色基本上更是可以闭着演了,但8.4分也是吓人,一点插科打诨+一点温情,感觉这种狗片一年能拍80部。
与其说是芬奇护狗的故事,不如说芬奇想保留人类最后一丝底线,这底线是不要成为因为饥饿就杀人的怪物,失去人性只会掠夺的禽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机器人模仿留下来的关系,这种细腻与感动,正是数据时代、电子化、大疫情背景下残留的“温暖”。
一段陪伴的结束,另一段陪伴的开始。这只小狗,有最爱他的两个人,芬奇和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