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纠细节,整个剧组真的是在侮辱张爱玲的经典著作,蒋欣虎背熊腰一点窈窕淑女的柔弱和知性都没有,刘嘉玲的霸气一副港姐大姐大的姿态,也完全没有顾灵魂深处的悲情,就连一向演大好人的郭晓东,在里面演祝鸿才猥琐得让人发笑,好像刚入表演系的大一学生,唉~无力吐槽,百分百烂片,真的怀疑这个导演是不是无脑啊,怎么选的演员,毁三观。
这种电视剧真的是很浪费资源,也是毁经典
处处站在道德制高点审视别人,为了自己的一点私欲搞得沈家乱七八糟,看不起自己的姐姐做舞女,看不起自己姐姐跟祝鸿才做生意,因为一个偷米的跟姐姐反目,是非不分,真是同情曼露,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家里一个绿茶婊妹妹,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奶奶,势利的妈妈,看完很希望顾曼桢被扔进水池那一集就死掉。
杨亚洲出品过《浪漫的事》、《家有九凤》等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加上以演技著称的蒋欣、郭晓冬,和大屏幕转投电视剧的刘嘉玲,怎么看这都应该是制作精良、自带热度的佳作。
可能是发行方不上心,本剧没什么铺天盖地的宣传,少数有缘人看过,给出了3.2的低分。
其实,在演员表刚刚曝光时,就有很多人唱衰,原因是刘嘉玲和蒋欣气场强大,说是制霸上海滩也不过分,却要演身世飘零姐妹花,大家纷纷表示不接受。
剧一开播,也是被吐槽演员本身、造型都太不搭。
其实要是我五十岁能有刘嘉玲这状态,做梦都会笑醒;只是硬要去演一个三十岁的舞女,还是比较违和。
和原著里各个角色最为贴合的,还要数97年许鞍华导演,梅艳芳、吴倩莲、黎明、葛优、黄磊和王志文主演的这一版。
这一版的演员找得很绝,几乎就是书里走出的人物。
梅姑演什么像什么,把为了养家,年纪轻轻就出去当舞女的大姐曼璐演得惟妙惟肖,凭借此角色获得当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她的样子和饰演妹妹曼桢的吴倩莲还有几分相似,两人演姐妹实在太有说服力了。
吴倩莲很符合原著中对曼桢的描述:她是圆圆的脸,圆中见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轮廓就是了,蓬松的头发,很随便地披在肩上。
当时红得发紫的黎天王,演起“沈世钧”来出人意料地熨帖,把那种喜欢又被动、善良、多思而犹豫不决的劲儿表达个十足十。
还有靠长相就稳赢的葛大爷,出演曼璐丈夫、曼桢姐夫祝鸿才。
......说他笑起来像猫,不笑的时候像老鼠。
他现在脸上一本正经,他眼睛小小的,嘴尖尖的,的确很像一只老鼠。
以及交际广阔、性格活泼的叔惠(沈世钧好友,黄磊饰);曼璐的初恋情人,后来喜欢上曼桢的豫瑾哥哥(王志文饰),基本上都是往那一站,人设就立住了,眼神、表情无一不是戏。
张爱玲辛辣而带着凉意的文笔,被许鞍华拍得极有厚度又举重若轻。
曼桢和慢热的世钧终于走到谈婚论嫁,曼璐年老色衰被祝鸿才打,借着曼桢来探病的机会,默许祝鸿才奸污了妹妹,并囚禁曼桢整整一年。
沈世钧过来找,被曼璐用话哄了去,不想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其实就在楼上。
淡淡的几幕过去,电影中人却换了人生。
曼桢生下祝鸿才的儿子,在医院借机逃走,沈世钧心灰意冷,早就在家里的安排下和别人成婚。
两人再次见面已是十四年后,在初遇的小酒馆。
面对着曼桢述说的种种,世钧又懊悔又难过,只是喃喃道:让我再想想,想想......曼桢飞快地擦去滚落腮边的泪水,惨然一笑:一切都回不去了。
他们这边是生离死别,隔壁桌却在热热闹闹地庆祝团聚。
镜头一转,又回到了十多年前,两人初识的冬夜。
年轻的世钧打着手电,仔细寻找曼桢丢失的手套。
天很冷,他不停地往手上哈气,神情却是热忱而兴奋的。
——就好像找到了手套,就能和曼桢长长久久一样。
每天一部电影 陪伴你的闲暇时光
前两天,闺密黄老师问了我一个致命的问题(我知道她是诚心发问):“那么,电视剧《情深缘起》和电影《喜宝》,哪个更可怕?
”我一下就愣住了……完全回答不上来!
我只知道,如果张爱玲泉下有知,看到《情深缘起》,一定会像喜宝一样大呼:“你害死我了!
”
“你们知道吗?
刘嘉玲版《半生缘》播出了。
”之所以是这样菜场大妈的口吻,因为这部剧删了十几集、又改了个名字叫《情深缘起》,悄咪咪在网络平台上档。
这跟当初主创大张旗鼓昭告天下拍了张爱玲小说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我看了几集,真是遍身槽点。
那些观众担心的“演员年龄大”“气质不吻合”“时代感不对”等问题全部存在。
但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改得跟张爱玲毫无关系。
变成“中年依萍、如萍姐妹在上海滩努力打拼”的故事。
女主曼桢一出场就是对着工友们演讲,熟悉琼瑶剧的人仿佛又看到了在战场上对着士兵演讲的新月格格。
沈世钧变成了恋爱脑。
他和曼桢普通的同事关系,也要改成他进厂子就要顶替掉她位子的“误会”。
刘嘉玲气场一米八。
张爱玲笔下顾曼璐出场就已经是人老珠黄门庭冷落,这里的曼璐是“百乐门”三届花魁,风光正胜。
结果曼桢自己工作都要不保了,还要求姐姐“清清白白做人”别当舞女,大家一起喝西北风。
更是三姑六婆一般自作主张安排姐姐和前男友张豫瑾相亲……整个故事都有一种琼瑶式的抓马。
也难怪,《情深缘起》的制作人何秀琼正是琼瑶的儿媳妇。
2003年那部由“琼女郎”蒋勤勤、林心如主演的《半生缘》也是何秀琼制作的。
那时候她就深谙如何将张爱玲小说改编成琼瑶剧了。
剧中林心如演的曼桢说那句张爱玲的经典台词:“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都需要琼瑶式地排比:“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回不去了……”苍凉,立刻变成了洒狗血。
导演王家卫也很喜欢《半生缘》,但他说:“《半生缘》是拍不了的,每个读者对它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像《红楼梦》一样。
对我来说,《东邪西毒》就是金庸版的《半生缘》,《花样年华》就是王家卫版的《半生缘》……”
张爱玲当年做编剧给桑弧写了那么多剧本,却没有改编过自己一篇小说。
据说《金锁记》已经改成剧本了,也没能拍成。
其实,第一部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影视剧是1984年TVB剧集《侬本多情》。
该剧融进了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心经》,还有一点点《倾城之恋》。
主演是张国荣和商天娥。
商天娥与刘嘉玲是TVB艺员训练班同学,而《侬本多情》是她第一部主演的剧集。
上排左起:曾华倩、吴君如、龚慈恩、刘淑仪、蓝洁瑛,下排左起:刘嘉玲、商天娥、毛舜筠但当时就被张国荣批评“摆款”。
商天娥解释说,这都是TVB高强度拍戏的结果,“十天里只睡得二十个钟头……拍摄期间我实在太累,有时他跟我说笑我也提不起劲,只随便答一句便算了,可能他因此便认为我摆款。
”后来两人冰释前嫌。
张国荣有次接受采访说:“以前拍《侬本多情》就和商天娥大闹过……唯一切已属陈年旧事,现在我碰见商天娥,也会点点头笑笑打个招呼。
” 这时的张国荣已经进军电影界了,1990年拍了王家卫的《阿飞正传》拿了金像影帝。
《阿飞正传》里张国荣就和刘嘉玲搭档1995年,张爱玲去世前给王家卫写过一封信:“家卫先生:很高兴您对《半生缘》拍片有兴趣……收到录影带,误以为是热心的读者寄给我共欣赏的……”这个录影带就是《阿飞正传》。
但王家卫并未给张爱玲写过信。
致信并想拍《半生缘》的其实是导演谭家明,甚至设计好了电影场景:“世钧到郊野大柳树下拾起曼桢的红绒线手套时,画面该是黑白的,只有那手套才是鲜红……”谭家明也是《阿飞正传》的剪辑。
但最终张爱玲写信给她的代理人宋淇说:“告诉皇冠(这就是琼瑶老公平鑫涛的出版公司,张爱玲一些小说改编权在他们手里,所以你也明白为什么何秀琼一拍再拍《半生缘》了吧)‘《半生缘》我不急于拍片……’” 第一位改编张爱玲作品的香港电影导演是许鞍华。
宋淇的儿子宋以朗说:“她跟我们宋家有些特别的关系,是我姐姐(宋元琳)的小学同班同学。
1984年她第一次拍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通过姐姐跟我爸爸取得联系,后来拍成了。
”
许鞍华(右立)在执导《倾城之恋》,左立者为副导演关锦鹏当时许鞍华在邵氏心生去意,为了还清片债,决定“快手快脚拿套平时很熟悉的小说来拍”。
男女主用的是之前在《胡越的故事》合作过的周润发、缪骞人。
开拍前,许鞍华和周润发还去宋淇家吃春卷,宋淇建议电影《倾城之恋》“应该是比较轻松的、时尚男女的、很文明优雅的表现,而不是深刻缠绵的爱情故事。
”许鞍华后来说:“我当时没有理解这些。
”
所以这部电影完全是失败的。
唯一卖点大概是周润发、缪骞人这一对曾经的明星情侣再次合作。
他们因演出剧集《狂潮》恋爱,但很快分开,分开的原因是周润发出身贫苦,缪骞人却是书香门第的女孩子,她和他聊文学,他唯一知道的夫子是漫画《老夫子》……缪骞人后来嫁给了执导《雪花秘扇》的王颖。
2009年,《倾城之恋》又出了一个电视剧版。
编剧是邹静之,张艺谋这次的《一秒钟》就是和他一起编剧。
《倾城之恋》找到他的时候,“之前我已经下决心封笔,不再写电视剧剧本了。
可我是‘张迷’,张爱玲的文字让我根本无法拒绝。
”结果一部2万多字的小说被“注水”成36集剧集,“前28集跟《倾城之恋》小说没关系,前17集白流苏跟范柳原没关系”。
主演是黄觉和陈数,陈数这样阐释白流苏:“我演的白流苏有很多新特征,性格就和原著不太一样,小说中的白流苏是那种先爱自己再爱别人的性格,而我们剧中的白流苏是大气而善良的……” 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将《怨女》搬上大银幕。
《怨女》这部小说,是张爱玲45岁时将23岁写的短篇小说《金锁记》给改写成了中篇。
夏文汐演女主角,其中有肺痨的男主由高捷饰演。
对,就是那个总在台湾电影演黑道大哥的高捷。
所以《怨女》里他就算搞得无比虚弱,你都觉得害怕,都觉得他下一秒钟就要掏出枪来杀人了……
《金锁记》在2002年也曾被拍成电视剧。
导演穆德远说:“原小说只有3万字……要变成20多集的电视剧……我亲自动手改了近10万字。
”
电视剧将曹七巧和姜季泽拍成了一对痴情男女。
当时就有“张迷”撰文:“刘欣扮演的女主角都不应该叫曹七巧,她应该像琼瑶的女主人公一样叫若尘、雨桐之类的。
”看到没,不光是何秀琼,我们电视剧改编张爱玲都是往琼瑶化的路子上走。
以至于演曹七巧的刘欣和演姜季泽的邵峰真的在片场谈起了恋爱,后来结婚了。
1994年,关锦鹏导演了《红玫瑰白玫瑰》。
这部戏的口碑不错,但张爱玲仍不喜欢,关锦鹏透露说:“是张爱玲的代理人宋先生告诉我的,当然,她亲口跟我说,我也接受。
”
关锦鹏也是一个“张迷“,后来他拍电视剧《画魂》,画家潘玉良身边并没有一个叫奥米的闺密,伊能静演的这个人物是关锦鹏根据张爱玲和炎樱的关系生造出来的。
《红玫瑰白玫瑰》的编剧是香港著名舞台剧导演林奕华,他大概也是目前将张爱玲作品搬上舞台最多的导演。
林奕华改编电影《红玫瑰白玫瑰》忠实原著到“搬字过纸”,将一些张爱玲文字直接打到银幕上,被某些人称之为“张奴”。
电影的选角也特别好,赵文瑄的男主,陈冲演了风情万种的红玫瑰,反而是之前以性感示人的叶玉卿演了苍白无趣的白玫瑰。
其实卡司数度易角,最早定的是林青霞、巩俐,后来是张曼玉、叶玉卿……
1997年,许鞍华决定第二次将张爱玲搬上大银幕,拍摄《半生缘》。
其实早在1992年 “田壮壮想拍电视剧《半生缘》,叫我拍电影……我没有buy这个idea,觉得田壮壮拍,我就不用拍啦。
”但最终田壮壮没有拍成,许鞍华再次启动这个项目。
相较于《倾城之恋》,《半生缘》是成功的,因为小说《半生缘》的内容比较生活化,而许鞍华就擅长拍摄日常生活。
另外,选角也意外地合适。
黎明饰演沈世钧,黎明特别适合这种深情又懦弱的男人。
吴倩莲演顾曼桢。
梅艳芳演顾曼璐,许鞍华形容“她一出场,连走路都走得比别人好。
”张爱玲写祝鸿才“笑起来像老猫,不笑的时候像一只老鼠”,葛优演他简直绝了。
2003年,电视剧《半生缘》原先的男女主是刚演完《情深深雨蒙蒙》的古巨基、林心如,顾曼璐是蒋雯丽。
但后来因档期曼璐换成另一位琼瑶戏演员蒋勤勤。
但一开始蒋勤勤并不想演,因为她觉得张爱玲将曼璐写得太“古怪”,“为什么在前半部分她能为弟弟妹妹而牺牲自己,到后来却毫不留情地出卖了自己的亲妹妹?
这样的‘变态’来得太不可信了。
”幸亏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不然这番言论遭到的炮火估计不会比现在的马思纯少。
但等蒋勤勤真的接手这个角色,又否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了。
还是幸亏那时候网络不发达,明星还可以随时否认。
而男主一度换成在电影《半生缘》中出演许叔惠的黄磊,最后定了谭耀文。
1998年,台湾导演侯孝贤拍了电影《海上花》。
《海上花列传》由清朝人韩邦庆用吴语所写,张爱玲将其翻译成白话。
《海上花》的编剧是朱天文。
朱天文的父亲、作家朱西宁也是最早的“张迷”,朱天文曾在文章中写他父亲战争时投笔从戎,“斩断种种,唯独一本书《传奇》,塞在背包里,到东到西……”后来朱西宁还有机会和张爱玲通上了信,晚年曾准备写张爱玲传记,但张爱玲回信说:“我一直尽量使我自己‘去个人化’,希望你不要写我的传记。
”张爱玲曾深爱过的男人胡兰成去到台湾,也住在朱天文家隔壁,“至去世,总共七年。
”所以,朱天文十二三岁就开始看张爱玲,早期文字受其影响很深。
后排:胡兰成,刘慕沙、朱西宁夫妇,前排:朱天文、朱天衣、朱天心三姊妹侯孝贤拍《海上花》,原本定的演员是张曼玉、梁朝伟、刘嘉玲这样影坛著名的绯闻大三角。
结果张曼玉辞演,“约都签了,她一听要讲上海话逃之夭夭。
”
刘嘉玲祖籍苏州,侯孝贤说:“她就不练台词,她是射手座,是反射型的嘛,她就到片场找我谈,其实是想‘混水摸鱼’。
”
张曼玉原本的角色换成日本投资方的羽田美智子,配音是高捷(就是上面说过的高捷)找来了后来在上海坠楼自杀的女星陈宝莲,“三小时配完。
”
早在《海上花》中李嘉欣和伊能静就同框了2007年,另一位台湾导演李安拍摄了张爱玲的《色,戒》。
和张爱玲同一星座的他起初注意到这部短篇是“看到小说结尾王家芝让易先生快走,我很震惊。
张爱玲怎么可以这样写呢?
我觉得挺不像她的。
”
《色,戒》的编剧王蕙玲和李安合作多次。
2001年她因为《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编剧奖的提名,顺便就去走访了张爱玲的美国故居。
当时她正在写《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剧本,后来这部剧由刘若英、赵文瑄主演,改名为《上海往事》。
改编《色,戒》,王蕙玲也借鉴了很多张爱玲本人的身世,“替王佳芝添加入她对父亲的爱恨情结,也找一些她对易先生这样的男人某种心理上的投射”。
电影中男女主在日本居酒屋幽会的段落,提到日本歌太悲,意谓日本将亡……则出自胡兰成著《今生今世·民国女子》一文中与张爱玲的谈话。
《色,戒》的成功和演员的合适也分不开,女主汤唯当时是个电影新人,李安形容她“有那个味道,现在内地港台很难找到这种气质。
” 男主梁朝伟为这部戏又清减出易先生的“鼠相”。
另外还有曾经的“红玫瑰”陈冲,“曼桢”吴倩莲的前男友庹宗华…… 然后就到了今年,许鞍华拍了张爱玲的《第一炉香》。
其实这个项目,《霸王别姬》制片人徐枫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想拍了,拟请王家卫导演,陈冲和尊龙主演,但版权问题一直没有谈下来。
到了2003年终于从皇冠买下了《第一炉香》的电影改编权,这时她想让侯孝贤来执导,演员名单换成了章子怡、吴彦祖和巩俐。
但侯孝贤拒绝了,他让徐枫还是去找王家卫,“他是上海人,他从小跟着妈妈,他妈妈喜欢打牌,带他去看老电影,他爸爸开夜总会。
所以他从小对上海有一个印象,不是真正的上海,而是有一个能够想象的上海。
这种感觉,华人电影里只有王家卫有,别人没有了。
你要我去学,我学不到,我们是乡下人,是野人,我只会拍朴素的电影。
”
2008年,关锦鹏也想拍《第一炉香》,还联系了陈冲,结果改编权在徐枫手上,又没能拍成。
这个项目兜兜转转还是给了许鞍华。
陈冲和刘嘉玲也曾合作有没有发现,张爱玲的电影,拍来拍去就这几个大导演?
甚至演来演去,也就这几个大演员能演。
那个拒绝了徐枫的大导演侯孝贤说:“张爱玲被电视剧拍坏了……张爱玲的情感非常幽微,还有上海那个时代的氛围,说实话,要拍我要费很大力气,光找演员就找死了。
电视人大胆地敢拍,我真是佩服。
”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
每逢有翻拍剧开播,我总能看到一种论调,又来毁经典。
我一直难以接受这种说法。
我向来认为,能毁的经典不叫经典,真正的经典无法被毁。
新《半生缘》的口碑大概率扑街,我一口气看了四集,做了两三页笔记,能出三四篇不同角度的文章。
比如接受过高等教育,性格坚强的曼桢被琼瑶剧降头,沦为智商不高傻白甜,泪腺发达琼女郎。
比如新《半生缘》中曼璐戏份增多,却没有提供合理的人物弧光,最典型的表现是完全不在乎曼璐的生物钟,大清早就精神抖擞搞事情。
比如,剧情推动一直靠巧合,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沦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玩偶。
看到这部槽点满满的剧,我甚至会想入非非,如果营销方用钱收买我写营销文,我该怎么办啊?
开出一个让我无法拒绝的砝码,我找不到好的切入角度吹捧新《半生缘》,那我岂不是要丢了一份赚钱的机会?
目前来看,这样想也是杞人忧天。
新《半生缘》扑街并非我喜闻乐见,我写文批评它琼瑶味儿太盛是对原著小说爱之深。
我反对因为它质量差,就把02版《半生缘》视为经典的做法。
直白一点说,我丝毫不认为02版《半生缘》是经典。
它和《情深缘起》一样,都是披着《半生缘》外衣的琼瑶剧。
对此,我就不详细论证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我的文章——《半生缘》改名《情深缘起》,琼瑶剧来袭,张爱玲不再。
和林心如版曼桢一样,蒋欣版依旧有浓厚的傻白甜倾向。
有人吐槽蒋欣太壮,不适合演曼桢,作为原著粉,我不太接受这个观点。
这话一听就是看了太多林心如版曼桢形成的刻板印象。
蒋欣的大骨架没毛病,因为原著中的曼桢本不是柔弱女子,她是力量型的女孩子。
曼桢被曼璐拉下水,给祝鸿才生娃。
如果是柔弱女子,面对这种情况直接崩溃了。
而曼桢始终不抛弃不放弃,想尽一切办法逃生。
她不像林心如版曼桢那么没脑子,逃跑被发现,直接撞晕自己。
被人抬起时,林心如还能违反人类行动规律,依旧能健步如飞。
曼桢会用世钧送的戒指贿赂女仆,希望她能帮助自己联系世钧。
尽管屡次失败,她依旧不抛弃不放弃,外出住院和同房的病人成为朋友,找到逃跑的机会。
张爱玲熟读《红楼梦》,也擅长用人名暗示人物性格。
曼有柔美之意,桢指坚硬的木头。
曼桢,顾名思义,有女性的柔美,也有刚强的一面。
曼璐嫁给祝鸿才以后,曼桢上班兼职两手抓,也要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她从来不是柔软的女子。
蒋欣的大骨架从一定程度上能让人相信她具备曼桢那种刚强的生命力。
原著里提到曼桢的相貌“她是圆圆的脸,圆中见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轮廓就是了”。
曼桢在剧中用的是黑长直造型,就是一张“圆圆的脸圆中见方”的脸型。
从外貌看,蒋欣比林心如更像曼桢,但不代表她能像林心如那样受欢迎。
两个版本面对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向,同样是剧版《半生缘》,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吃琼瑶剧那一套了。
值得一提的是,林心如版曼桢也好,蒋欣版曼桢也罢,她们都没有原著中曼桢的精气神。
在年龄方面,蒋欣版曼桢有明显短板。
蒋欣的年龄和曼桢的并不匹配。
曼桢和世钧相遇时,至少有27岁。
是不是不可思议?
总有人认为曼桢大约20岁。
根据原著看,曼桢确实至少27岁。
曼桢曾说自己父亲去世时14岁,姐姐在父亲去世后高中没毕业就下海当舞女,曼璐极有可能是17岁。
为啥说不是16岁?
张豫瑾在曼璐家住的时候正是16岁,后来两人才定亲。
张豫瑾和曼璐是同龄人,曼璐比张豫瑾大三个月。
就在曼璐世钧相识那一年,张豫瑾已经年过三十。
这也就意味着,曼桢父亲去世至少13年,由此可以推算出曼璐27岁。
新《半生缘》拍摄时间是2017年,蒋欣是1983年生人,也就意味着蒋欣34岁演27岁的顾曼璐。
这和角色年龄差别有些大,导致有些观众不能接受蒋欣版曼桢。
看了四集《半生缘》,我难以接受蒋欣版曼桢。
最大的原因是,她拿到一个傻白甜的剧本,演的是傻白甜型的曼桢。
蒋欣成众矢之的,很大程度上也在为编剧和制片人何琇琼背锅。
面对强势的何琇琼,蒋欣要么不接这部剧,要么按照何琇琼给的剧本,演一个傻白甜型的曼桢 。
蒋欣的错,是她没有爱惜羽毛,逆势而为接下这部剧。
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白,就以蒋欣的咖位和年龄(30+女性),她很难在影视圈实现挑戏自由。
名气就是话语权,影视圈从来就是看人下碟的名利场。
同样参演《半生缘》,刘嘉玲可以扮嫩演曼璐,国家一级演员吴冕却只能演顾曼璐的妈妈。
两人真实的年龄差只有6岁。
话说回来,新《半生缘》最大缺点是以何琇琼为主导的制片方三顾茅庐请刘嘉玲演曼璐,50岁+的嘉玲演年过30岁的顾曼璐,这确实有些过分了。
有意思的来了,蒋欣长着一张曼桢的脸型,却和刘嘉玲没有姐妹相。
在原著中,曼桢曼璐是年龄差只有3岁的双生花,两人相貌高度相似,对彼此的命运都有影响。
因为刘嘉玲和蒋欣没有姐妹相,《半生缘》的很多故事都不成立了。
比如说,沈世钧的父亲看到曼桢,就以为她是当舞女的曼璐,从而反对世钧和曼桢交往。
这也极大影响了曼桢和世钧的爱情。
琼瑶儿媳何琇琼请蒋欣和刘嘉玲主演《半生缘》,也能看出琼瑶剧影响力的没落。
琼瑶剧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有挑选素人演员做琼女郎的勇气,也没有了捧谁谁火的造星能力。
这从11版《新还珠格格》的表现就可见一斑。
何秀琼翻拍《半生缘》,不是《半生缘》离不开蒋欣和刘嘉玲,而是琼瑶剧需要蒋欣和刘嘉玲这种段位的明星撑场子。
有意思的是,这种选角不仅没有成为新《半生缘》的优势,却成为网友吐槽的重点。
中老年版《半生缘》,延迟一年多才悄然开播。
它已经没有叫《半生缘》的勇气,而改成了《情深缘起》。
时间久淡忘了《半生缘》,彻底当崭新的《情深缘起》。
第2集,有几段三个主人公内心独白,应概括整部剧情走向。
那个时代每个人都不顺遂,命运坎坷,悲欢离合,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都是实力演员,演的好、拍的精良,除了有几段配音不对口型但不影响剧情。
正沉浸在剧情中,继续追看……。
三个主人公内心独白,值得品味:曼璐:如果你认识以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练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曼桢:时代的车轰隆隆往前开,我们在各自的命运里,颠沛流离。
对于今日的境遇,我们无法选择如何生,却要决定如何活。
前面的世界,一定会有更加开阔的坦途吧。
姐姐,拉紧我的手,我们一起走向光明的未来。
沈世钧:上海滩十里洋场,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走走这里的每一条街道,似乎都听到它蚀骨般的心跳。
这万盏灯火的夜晚,提醒着每个远离父辈庇护的人,心中那璀璨不灭的希望。
看完前几集我整个人都不太好了,其实蒋欣是特别适合这个角色的,她甚至比梅艳芳和林心如更适合,本来是可以非常轻松就能驾驭的角色,但因为剧本的原因,演成了傻b。
嘉玲姐也算是有味道的女演员,我个人非常喜欢她的表演,但在这部戏里,我甚至觉得她并不是被迫做妓女的,她是自愿的,她甚至是喜欢这种做妓女的感觉,很难想象是什么原因让年过半百的,曾经的金像/金鸡影后演30多岁复杂的顾曼璐的,是因为家里四千万的古董花瓶需要护理费了吗?
我喜欢的两个演员,并且还是演技比较不错的演员,出现在同一部作品里竟然是这样的结果,除了失望,还有难看,真的很难看,难看到张爱玲想秽土重生,难看到你觉得于正都可以写的比这个强一点。
现在的国内编剧和导演水平真的有些拉胯,最近吃瓜,陈凯歌这样的导演口碑竟然都在扑街,让我不禁反思,我们观众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们资本还可以在文艺界做出多少屎来喂观众。
看完了,但是心里很不舒服。
顶好的一个剧本被改成这样,可惜了张爱玲的作品。
不知道策划者们是怎么想的。
演员选的太不合适了。
曼桢太魁梧,世钧和曼桢抱在一起的时候,可能演员自己都觉得好笑。
曼璐又那么霸气十足,连石会长都不怕,还怕一个祝鸿财吗。
以前看半生缘,会看哭自己。
现在看这个剧,老觉得搞笑。
魔改的《半生缘》,喜提3.2分,实至名归《情深缘起》本来说好的,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十八春》。
却不敢用《半生缘》这个之前翻拍过两部作品的剧名,临时改名,已经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开播之后,改名之举却让观众觉得“真赞”,说明剧组真有自知之明。
三个字:改得好。
直到大结局,看到顾曼桢和沈世君终于牵起了小手,走向新生活。
我们终于知道,《情深缘起》跟张爱玲的作品实在没有半毛钱关系。
万万想不到啊,就曼桢这个壮实的体格,祝鸿才还是大着胆子对她下手了,不过,他的下场更惨。
而在小说里,曼桢的父亲早逝,她都没有那么惨,毕竟,她的妈妈什么活儿都做不了,顾家还有当舞女的姐姐曼璐顶着。
她的人生,之所以走向悲剧,正是从被祝鸿才强暴开始的。
自从怀上了祝鸿才的孩子,她的人生,牺牲就是主题,追寻爱情,只能在梦里。
多年过去,有多少观众,还在为那句“我们回不去了”唏嘘不已。
所以,整部剧看下来,你就会发现。
大写的“格格不入”。
曼璐不像是为生活所迫的舞女,她竞选“花魁”,就是把做舞女当成事业了。
一出场,她一点都不在意能不能找个有钱人上岸,气场全开,把祝鸿才衬托得像个卑微的小跟班。
张爱玲曾说自己,“我只会写阿妈她们的事”,而能把阿妈她们的事,写得如此出神入化的张爱玲,作品中的人物,不可能如此俗气。
顾曼璐的吐血而亡,是那个时代的穷苦女性的悲哀,但顾家大姐姐,不是圣母心,她也会计较。
她对于妹妹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绝不是《情深缘起》中,恨不得自己能一直当妹妹保护伞这个样子。
事实上,一个家庭中,只要有兄弟姐妹,对父母能提供的资源的争夺,就无法回避,此乃人性。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开始,就有兄弟抽签,谁上大学、谁在家种田并照顾父母。
《大江大河》中两姐弟,就是以姐姐牺牲自己,成全了弟弟的学业。
而家中有两姐妹的,除非父母真正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不然姐妹俩互相攀比、暗中较劲的,都是常事。
《金婚》中文丽老师与她二姐常年合不来。
为什么张爱玲笔下这个角色,会有血有肉呢,因为曼璐虽然很疼妹妹,但那是出于骨肉亲情,但是她心底里,其实也会稍微嫉妒妹妹的,清纯、清白,可猜测她比姐姐有更美好的人生。
都是顾家的姐妹,凭什么曼璐她年纪较大,就得过得那么凄惨?
痛失初恋,流落风尘,无法生育,遭夫嫌弃。
而妹妹却可以跟心爱的男人在一起,妒忌,是出自于人性。
而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一般人无法完全扭转它。
所以这是悲剧的伏笔,曼璐不能生育,想利用妹妹为祝家续香火,所以她是帮凶。
真解是,临死之前,她会后悔害了妹妹,但如果时光重来,她可能还是这样的选择,毕竟,没有人能猜到自己能活到几岁。
服装方面,初期就太过华丽,舞女又不是真正的大小姐,服装应该是艳丽又造价不高的,攀上祝鸿才后,才渐渐有高档货上身。
一出场就有尊贵感,谁信你堕落是迫不得已呢?
而曼桢(蒋欣),也不像是被家人保护得很好的小白兔,身型体格,到后面给过好几次特写的裸色短靴,女主从第一集到大结局,都让人出戏。
特别是结局设定她在被侵犯后,却没多久就反转,看得人头晕。
既然曼桢能三下五除二地,就将祝鸿才捆在床上,再放一把火,将整个房子烧掉。
为什么她之前没有力气反抗呢?
下面这一段更是“琼瑶”式的煽情。
曼桢的画外音,随着火起而响起,“一场意外大火,烧掉了旧日的枷锁,埋葬了制造悲剧的旧世界,也让我浴火重生……我自由了。
”剧终于结局,观众们也自由了。
还有,她们的妈妈,也不像妈妈。
演顾妈妈的演员,只比嘉玲姐大几岁。
一般来说,女儿总是妈妈心头宝。
看到顾曼璐为了撑起整个家,而去当舞女,当妈的心应该在滴血才对,而《情深缘起》中的妈妈,对于女儿去挣快钱,好像很无感,平时里打扮得还挺标致。
祝鸿才也不是祝鸿才。
拼命打扮还是太帅。
钱是女人的底气,顾家如果原本是有钱人,绝不至于爸爸一去,就逼得曼璐牺牲爱情和前程去百乐门。
祝鸿才的人设是四十岁左右,他为什么能让曼璐产生想嫁之心?
不就是有钱嘛。
钱更是男人的底气了。
有钱的祝鸿才,到了曼璐家,就低声下气地,还对两位老太太下跪,祝鸿才又不是真心爱曼璐的,又一幅很怕曼璐的家里长辈的样子,顾家才是穷的一方好嘛。
不信你去细心观察一下,一个老人家,如果有几个子女,有的子女混得很好,有的则混得很差。
老人家对每个子女的态度是不同的,他们会对条件好的子女态度更好一点。
《巴哥正传》中,哥哥是经常出国公干的金领,能出钱,没空出力,他老婆更烦照顾老人。
弟弟和弟媳住在老北京胡同里,没钱又孝顺,结果,老太太能想出来,半夜三更儿媳妇粥都熬好了,她还要换饭菜这样的事。
因为当时贴身侍候她的是小儿子两口子,她觉得他们平时闲着也是闲着。
张爱玲的笔触是更刻薄的,所以她的《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回了娘家一开始还受欢迎,钱一旦被娘家人猜出,花得七七八八了,就恨不得她早点走。
总而言之,《情深缘起》是一部言情剧,不能深究,看就完了。
就在电视剧市场“烂剧”频出之际,又一部改编自国内经典文学、同为翻拍剧的《情深缘起》(原名《半生缘》)加入其中。
上线不到四天,这部剧的口碑走势,犹如近期被党媒批评的新版《鹿鼎记》——豆瓣327条短评中,清一色“一星”差评。
不出意外,这可能会是今年又一部豆瓣下三分的口碑烂剧。
《情深缘起》是根据张爱玲经典小说《半生缘》改编,由刘嘉玲、蒋欣、郑元畅、郭晓东等人领衔出演, 讲述上世纪三十代旧上海时期,一对姐妹花深受时代命运荼毒的悲惨故事。
从项目立项、到主要演员选角公开,再到正式定档播出,《情深缘起》一路走来,颇为不顺。
先是官宣的“刘嘉玲、蒋欣”两位演员遭到市场强烈不满,随后便是该剧的“播出难”问题,从早早被北京卫视买下版权,到今年5月传出播出、定档发布会召开完毕,到临时被撤档……再见面时的《半生缘》,已摇身一变成《情深缘起》,且集数由原来的50集被删改至48集,播出模式由昔日的台网剧,临时改为“空降”的全网剧。
命运之惨,无法言表。
然而,悲剧的命运亦无法掩盖大众对这部剧的愤怒。
如果说,二十多年前制片人何琇琼(琼瑶儿媳)打造“成功版”《半生缘》(蒋勤勤、林心如版)还依赖于精准独到的“琼瑶式”选角,那么二十年后的何琇琼、乃至于琼瑶本人,都丧失了当初的“视觉审美”。
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新版《半生缘》的失败。
作为经典文学IP剧的又一个典型失败案例,这部剧能够给到市场的启发有哪些?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经典文学影视剧,为何在新时代语境下,就丧失了原作独有的风韵。
《情深缘起》剑指“演员选角”,“没落”的琼瑶式选角对何琇琼略知一二的观众可能知道,何琇琼不仅仅是琼瑶多个儿媳妇中的一个,也是深受其“琼瑶文学”、被市场称为继承“琼瑶衣钵”的著名制片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琼瑶就与这位儿媳妇,联手打造了多部“琼瑶剧”,比如秦汉、刘雪华版《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以及《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多部作品。
98年后,琼瑶开始进军内地市场,她与儿媳妇何琇琼又联手打造出了红遍两岸三地的《还珠格格》三部曲、《情深深雨濛濛》、《一帘幽梦》等多部影视剧作品。
当然,这些作品中,何琇琼并非每一部作品都担任独立制片人,但在与琼瑶的不断磨合下,两人之间的默契,观众还是有所耳闻。
而琼瑶式作品,除了独树一帜的影视剧风格外,“演员选角”就成了其从业生涯中最大的闪光点。
那些年凭借琼瑶作品走出的“琼女郎”们,无不在两岸三地拥有着超高人气与知名度。
当红者,如内地四大花旦之一的赵薇,如今已为人妻的林心如等。
如果说琼瑶本人的“选角”眼光不行,是从2011年那部饱受市场争议的《新还珠格格》开始,那么她的儿媳何琇琼在这版《半生缘》中,则将其晚年时期的“看走眼”发挥的淋漓尽致。
《情深缘起》这部剧中,观众的负面苛责一半以上是出在演员身上。
暂且不提刘嘉玲、蒋欣两位女演员在剧中的演技成色,让50余岁的刘嘉玲出演原著中仅27岁出头的顾曼璐本就不够合理,加上剧中她与年龄已有37岁、一直被市场公认为“骨架大”的蒋欣,搭配出演姐妹,着实让人感到一股违和感。
“这不是顾家姐妹受难记,这是霸王姐妹花勇闯上海滩”、“顾家姐妹包养祝鸿才吧,蒋欣那大骨架哪里像是要被强暴”、“这是老了20岁版的《半生缘》”……网友们的言论不免有些过于苛责,可“演员选角”的失败,的确让该剧遭受到来自全网的口诛笔伐。
就更不提剧中被“偶像化”后的琼瑶式剧情,排比语句、贫困人家却依旧穿的光鲜亮丽的服饰,以及搭景过于简陋化的旧上海时期。
实际上,蒋勤勤、林心如版《半生缘》播出时期,也曾遭到原著党批判。
剧中对于原著小说中的重要剧情常常以“琼瑶式”剧情处理,譬如顾曼桢与沈世钧之间的初次见面,就被改编为“公交电车上女主忘了带钱”,这种略显偶像剧风格的处理手法,实则与张爱玲原著风格颇为不符。
但蒋勤勤、林心如,包括李立群在内的几位主演精湛的演技和贴合原著人物的形象,为该剧加分颇多,也成为不少8090后心目中的经典回忆。
“儿时被李立群老师恐吓的心理,至今仍历历在目。
”在与周边的朋友聊到该剧时,朋友们一致反馈道。
相比起原版,改名为《情深缘起》的新版《半生缘》,或许真的应该改名,起码大众不说,观众绝看不出刘嘉玲、蒋欣与饰演顾家妈妈和奶奶的演员,为“三世同堂”。
嘉玲姐你是欠网贷了吗?为啥要演这个玩意?仅有的两星给蒋欣的演技,看脸真的演出小白花的感觉了,但是不能有全身镜头,骨架大真的不适合这样的角色!好多我嘴上说看不下去的剧断断续续也能看完,但是这个真的看不下去了。
给个勇气分吧
买个ip,拍成鸟样,然后改剧名淡化ip,真是来自利维坦的折腾
人均老了20岁的《半生缘》。蒋欣和刘嘉玲演顾家姐妹最理想的状态是木婉清时期的蒋和《阿飞正传》时期的刘。最让人失望的反而是油腻又平凡的叔惠!他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为人圆通而不油滑,最大的特点是市井中的潇洒气!不然大小姐石翠芝也不会中意他啊!不知道本剧在审查部门经历了什么,上星变网播,《半生缘》不能叫,《十八春》不能叫,最后改成晋江小言的名字。倒有一点好,和张爱玲的关系摘干净了。
张爱玲气活过来了
还不错👍,蛮好看,演员演技很好
刘嘉玲还是很美的,演的还行, 将是太长了
婆婆在家里看这剧,我喵了几眼真的太辣眼睛了。这群人加起来年龄有300岁了吧? 蒋欣那个身材状如牛,刘嘉玲的脸僵的不能看。还有郑元畅,是被榨干了吗?台词剧情简直都烂到爆,编剧吃屎为什么还要喂观众吃?
小时候看林心如的版本跟着哭。现在看只觉得好矫情,是我变现实了吗
只是想吐槽一下沈世钧一个南京人一口台普太尬了
还好意思说30+以上的女明星没机会吗?
我全麻后收了两个亿看完了第一集
茉莉花差点给我送走
我,顾曼璐,百乐门大姐头,天生脾气暴!诚邀各位观众和我一起喋血上海滩!我,顾曼桢,爱工人、爱姐姐、爱妈妈、爱世钧!其实是有些粗制滥造的一部剧......但是刘嘉玲台词的调调我好喜欢。(两星半,我觉得演员有在尽力地认真演)
还行吧,能看进去,就是刘嘉玲岁数大了点,而且很像黑社会女老大
还好结尾给了点希望…
蒋欣很棒但是不适合曼祯
刘嘉玲扮嫩唱茉莉花真给我看惊了
像脱离原著放飞重生的顾家女儿们。
终于等到了人均老了20岁的《半生缘》。蒋欣和刘嘉玲演顾家姐妹最理想的状态是木婉清时期的蒋和《阿飞正传》时期的刘。但好在两位演员的演技还可以期待一下。最让人失望的反而是油腻又平凡的叔惠!他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是为人圆通而不油滑,最大的特点是市井中的潇洒气!不然大小姐石翠芝也不会中意他啊!不知道本剧在审查部门经历了什么,上星变网播,《半生缘》不能叫,《十八春》不能叫,最后改成晋江小言的名字。倒有一点好,和张爱玲的关系摘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