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搜好多港剧经典,总是看到十月初五的月光这个名字,里面还有大仙,仔细搜一下,原来才知道就是澳门街,记不清楚多少年钱看过了,相对于天地三部曲来说,总算还稍有印象知道曾经看过,但是也许当时年纪太浅或者看的并不完整, 所以印象并不太深,也并不觉得这部戏会是那种经典款,和那些大制作比起来,这部戏真的算是太小儿科了,但是看了很多影评,打温情牌,却是赚足了泪水,张智霖因为文初的角色身价三级跳,而佘诗曼也因为这部戏开始展露头角。
张智霖在这戏里却是表现不俗,而佘佘的评价比较两级,很多人从这部戏开始喜欢佘诗曼,也有很多人正因为看了这部戏一直不喜欢佘诗曼。
而之于我,无所谓喜欢不喜欢,只是好心疼文初,觉得这样的结局对于看惯了大团圆的观众们来说真的很遗憾。
每每想起来,都会觉得很心痛。
但是又无可奈何。
文初的放弃成就了君好的幸福,况且即便是十二年后的今天, 我相信文初仍是对的。
如果司徒稍微坏一点,或者出什么意外,或许能够成就文初和君好, 或许这是大家都想看到 结局吧。
但是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假设。
这部戏真的很真实,但是却又很残忍。
司徒是君好最好的选择。
这部戏不同于那些大的家庭伦理剧,没有那么多的商战,和尔虞我诈。
只是展示给观众最最真实的小人物的生活。
很多人评价说看这部戏从头哭到尾,看过之后,觉得从头哭到尾到底还是很夸张,但是感动是一定的。
文初和君好一起的点点滴滴的画面,还有文初看到君好和礼信谈恋爱时的那种痛苦和失魂落魄,心都要碎了,文初有爱却不能说出来的那种痛苦,相信深深的伤着每一个人的心。
这部戏里有几个非常精彩的片段。
第一个,是君好生日的时候,文初和礼信分别帮君好买礼物之前,司徒问文初哨子都代表什么。
司徒问我喜欢你怎么吹,而晚上生日过后, 文初送司徒走之前,司徒用文初的哨子对君好吹出我喜欢你时,文初的失落。
好心疼,好讨厌这个时候的礼信,但是谁又能埋怨他呢。
第二个场景是娇姨发现文初喜欢君好时,骗文初去珠海要给他介绍工作的时候,文初一转头是满眼泪水,问娇姨是不是不要他了,他说他知道自己不能说话,配不上君好,向娇姨保证他不会喜欢君好的时候,觉得文初真的好可怜。
第三个场景是文初在做恢复训练时,在医生的诱导时第一个说出君好的名字时,可怜他君好永远却也不知道文初说的最喜欢的人是君好。
第四个场景,是看流星雨的时候,君好许的两个心愿,第一是希望文初哥可以说话。
第二是希望文初哥能说话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他喜欢她就像她喜欢他一样。
而文初为了成全君好,当着所有人的面说的第一句话是希望君好和礼信幸福,君好侧过脸去眼泪立刻留下来时的样子,好心痛哦,感叹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
最后再相见,已是五年后,君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而且过着有品质的生活,时尚,优雅。
这一刻,我相信文初觉得他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君好是幸福的。
当年所有的误解全部解开,再见面时伴着那首分分钟都需要你,在君好的哨子声中结束。
全剧结束。
不知道后面会怎么发展,似乎一切已成定局,君好有自己的家庭,有丈夫,有孩子,还能怎么样呢。
即便相信,文初和君好仍是彼此相爱的,特意重新看了前面关于哨子声的解释,三长,正式礼信跟君好表白时的我喜欢你,而文初仍带着伴随他和君好长大的哨子,好遗憾的结局。
人生总有很多遗憾,有时候放弃是最好的成全。
喜欢十月初五的月光这个名字。
听 你不断呼叫我 划破宁静我的心下堕在难过 讲不出爱没结果 口和唇紧紧闭锁 看 也一话都不说 害怕连累你一生日月 憾无缺 只差跟你曾遇过 给过你太多波折 宁愿没拥抱 共你可到老 任由你来去自如 在我心底仍爱慕 如若碰到 他比我好 只望停在远处 祝君安好 虽不可亲口细诉
很多年后重新完整地看了一遍,当年没看全的时候都有看哭得很厉害,本以为这次也会,但没想到结局没哭,中间文初和他妈妈重逢的那段却哭得最厉害,或许是因为长大了,觉得各种感情里,还是亲情最重最动人。
关于文初和QE的牺牲,我还是觉得,幸福是道很难算清楚的数学题,包含太多算不清的加减乘除。
君好去美国留学后的生活的确很好,可是那五年里,对母亲和哥哥的不理解,对他们的伤心也不会少,他们对君好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尽管他们是为了所谓的成全,他们觉得比起她日后的幸福,现在这些伤害微不足道,她们不曾问过君好更想要怎样的生活,她们也不真正了解这个共同生活了多年的人,她如此重情,怎是只重个人前途的人?
他们对幸福的不同标准和不同的算法造就了他们各自人生的遗憾。
当礼信告诉君好美国的大学已录取她,她说盼着那一天快点到来,那是在刚得知文初和海琳交往后,那落寞的表情,一看就知道她其实只想尽快逃离。
我之前记错了过程,以为文初是因为复声无望才放弃君好,今次再看才知,他已经恢复了说话的能力,却依然选择放弃,我觉得这是文初常年不能出声造成的惯性自卑,他明明已经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承担起一个家庭,却还是在礼信面前没有丝毫信心,将君好拱手相让,只能为他叹息。
君好是个聪明的女孩,或者说是狡猾的,她早就意识到自己对文初的感情,却不曾与礼信断得干干净净,她依恋着初哥哥的温柔疼爱,又贪恋着礼信的新鲜,如若她在意识到自己更偏爱文初时就放开礼信,让文初明白即使文初不面对她这份感情,她也不会选礼信,结局还会如此吗?
我想不会。
可是聪明如她,一直维持同礼信的情侣关系,文初拒绝了她,她就可以躲到礼信那里,反正自己爱的不在身边,还有爱自己的在身边给自己一份温暖,真的是很聪明啊。
蛮喜欢金胜的,“每个人都要为他做过的事负责”,这句话说得真好。
十月初五的月光,虽然最后的牺牲略感牵强,但反映出人生总有不完满这个主题,还是比很多剧现实得多,自然也残酷得多,因而才会在人心上留下一道划痕。
澳门街是卡其色和灰色的混合是家的底色祝君安好我把这四个字写在最前是为了怀念那些冷色调的家庭,无声的爱和每一个曾生活在澳门街里的人小人物的命运是不需要悲天悯人,生离死别的也不需要兵荒马乱,血雨腥风相反那些平淡真切而又熟悉的情感最最难以招架君好是众人捧在手心的小太阳小而强大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她的童年就似四岁孩子笔下的水彩在礼信出现以前她是完全属于澳门街的那里的人更加敢爱敢恨,更加大情大性纵然贫富观很浓,人们本质都是善良的只是大多反面角色为金钱面子所害,为情所迫,为爱而决绝整个赌场酒楼的背景里她清澈坚强不富裕的单亲之家长大仍快乐自足,健康积极小小的任性顽皮甚至几分强势却是一棵骄傲而充满希望的种子收获了三个人的爱她想爱一个人,却多爱一个人三个人的舞会终会成为一部分人心里的悲情戏码诚然看到剧集后半段君好的挚爱是文初可惜戏如人生现实是残酷而纯粹的文初给不了的幸福,惟有让爱我觉得导演是精明的直到落幕文初仍是天使般的人——大爱无言在澳门街,她的回忆太拥挤半阕忧伤半阕甜蜜但机灵俏皮,率真执着如君好最终是理智的天使般的爱撒上成家立业后的酸甜苦辣会是怎样一种味道文初的爱是戏里所有人都给不了的爱而他的“让爱”正是这段感情最深最痛最天使的升华礼信的爱对君好来说是高雅的也是快乐的你很快乐但不幸福标准的好男人,美好的未来是所有爱的原点和归宿经过再多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或许这种不完满的结局是生活里最真实的写照好在她不是不爱礼信好在文初的爱因离别更为隽永和很多人都能共创未来却不是和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份过去君好,将来的生活若仍旧笼罩着澳门街的气息不要悲伤那是分别的人给你的礼物是甜蜜的负担
宁愿没拥抱共你可到老 任由你来去自如在我心底仍爱慕 如若碰到他比我好 只望停在远处祝君安好 虽不可亲口细诉…… 真是太虐心了,前面看的《鱼跃在花见》和《水浒无间道》都比较轻松幽默,这部剧简直形成鲜明反差,不得不熬更守夜的赶快看完,不然夜夜难以入睡。
一想起文初看着君好与礼信谈情说爱时自己那万箭穿心的模样就难受,每次看着那么伤感的眼神心都碎了一地,唉一次次的看着他的眼神心碎,还要一次次再把碎了的心补起来继续看,再继续碎,纠结啊!
虐心啊!
祝君好真的越来越欠揍。
身陷三角恋,明明清楚两个男人对自己的情意,却就是搞不清自己的心意。
一会儿和礼信恩恩爱爱,一会儿和初哥哥兄妹情长,犹豫不决不说,还很懦弱。
我最讨厌她的,是每当文初故意对她强调“我喜欢你是因为你是我妹妹”时,她一边听了伤心哭泣,一转身礼信来了就又埋入礼信怀抱寻求安慰。
当看见文初和海琳亲吻后,转身跑去香港找礼信,表明在一起的心意,然后居然就上床。
我真的不知道她在上床时想的是温柔的初哥哥还是骄傲的礼信?
拜托,有点自尊好不好!
我真的很为文初和礼信不值。
同样都是很优秀的男人,喜欢这样的女人,说她见异思迁一点都不为过。
我可以理解她和文初自小长大相互陪伴20年,还没搞清他们之间到底是兄妹情还是爱情时,出现了礼信,勾起了她少女的初恋情结,但事情发展到后面,那样明显的,身边所有人包括礼信都跟她说,文初爱了你很久,她却就是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非要文初亲口说出才算。
说不出或说了别的就转身去找礼信。
这不是报复文初是什么?
枉自文初那样的呵护着她,宠出来这样一个不知爱情是什么也更不知亲情乃何物的人。
文初和娇姨为了君好的无牵无挂的幸福牺牲得如此彻底,她作为妹妹和女儿,竟然完全不信这两个朝夕相伴二十年的亲人,忘恩负义。
而她对司徒礼信,又真的会是爱情吗?
文初那儿得不到的,在礼信那里得到补偿,总算是平衡了她心里的那杆秤吧。
若说她到底是爱文初,还是爱礼信,她自己都分不清到底爱谁多一些,其实说到底,她爱的是自己。
她终究不想自己一场空。
什么手心手背都是肉,什么谁都割舍不了,我不信,坚决不信。
割舍一定会痛,但手心的痛与手背的痛,一定有差别。
三角恋的结果,终究必定有人受伤。
不是一个,就是三个。
如果是我,无法割舍一个,唯有两个都不要,干脆的解决,好过三个人纠缠。
伤害必定会有,但短痛总是一时,长痛却是一世。
文初选择了他自己一个人承受,尽管我不赞同他认为这样做就能给予君好最大幸福的想法,但我敬佩他的决定。
礼信也没有错,接近于完美,而他的决定也始终如一,他也相当通达,察觉到文初和君好的异样时可以开诚布公和君好说明:我尊重你的决定。
问题关键在于君好,在于她的犹豫不决和退缩,在于她的贪心。
她什么都想要,既要礼信,也要文初。
文初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很深刻的了解君好性格中的弱点,所以很果断的,替她做了决定。
虽然这个决定,对他自己而言是那样的残酷,每一次都像在心上剜肉一般,但他还是这样坚持了,没有犹豫,没有变。
文初的爱,已经远远超越了寻常男女的爱情,他的爱太高尚,太伟大了,太稀少了。
我爱你,不等于要拥有你,而是看着你幸福到终老,即便我只是在你身边稍作停留。
这样的含义,在文初的行动中彰显明确,在《祝君好》的主题曲中,也很明确,在我之前看的《鱼跃在花见》里,chilam给失忆了的胡杏儿留的言里,也有过。
当时我就对这话印象深刻,如今看着文初,一遍遍的听着《祝君好》,觉得他唱歌时都简直伤感的快要落泪,太令人心碎。
我其实暗自庆幸,是现在的我,看了这部戏。
如果是高中时看,恐怕不会有现在这般深切的感触。
一直在想,如果是自己,会选谁?
司徒礼信,天之骄子,几近完美,简直就是一道突如其来的炫目金光,晃得人如此耀眼。
文初,温暖,贴心,亲和,尽管学历不高,却极有天赋,且极其善良宽厚。
唉,现实社会,也许都会情愿选择司徒礼信,尽管对他的爱,或许只是一时错觉,一时新鲜,但优越的物质条件是真实的。
和文初在一起,放心,开心,生活简单平凡,却窝心温暖。
如果是我,会选文初。
对我来说,世间最大的幸福不是名利钱财,这些够用就好,最大的幸福,是拥有可以吵架可以驳嘴也可以恩爱,完全无拘无束的老公,是可以完全放松的幸福家庭,而不是借着男人可以有机会出国留学,拥有别人眼中的好生活。
我妈一直说我笨,说我傻,因为我当年干了件和君好相反的事,两个都割舍,自己痛的支离破碎,放弃了有钱的那个,尽管完全有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机会,因为始终觉得不合适,即使拥有再好的物质生活我也不会感觉到幸福;也放弃了那个爱我很深的才子,因为得不到祝福,我也缺少足够的勇气。
但我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就要自己负责。
所以,我相信,文初一定会遇到他可以携手终生的人,一定可以组建温暖幸福的家庭,就像当年我放弃的那个才子,他已经有了幸福家庭。
善良的人,上天一定会眷顾他。
而祝君好的幸福,其实,我并不看好。
她对礼信的爱,并不真诚,她对文初,还有超出亲人感情的挂念,尤其是知道文初故意和海琳拍拖之后。
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心真正的归属,就算有了完美老公,有了龙凤胎,还是犹豫不决。
这样的情况,很危险。
只愿文初,还是远离君好,心存曾经的美好,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吧。
为君好牺牲了这么多,应该为自己的幸福想想了。
无怪乎,《澳门街》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chilam扮演的文初,几乎全靠肢体和眼神表演,如此细腻真挚,如此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的其余爱情、亲情、友情也刻画得非常深刻,感人至深。
无怪乎,《祝君好》这首歌成为当年的十大金曲之一。
chilam如此用心的深情演绎文初,如此深情的演唱《祝君好》,真的,很赞,很赞。
再联想到chilam2011年的演唱会里,他说2000年时拍了《澳门街》,那时对已经恋爱近十年的袁咏仪说,若拍完这部剧,他的工作成绩有所提升的话,他们就互相携手走完人生的后一半。
那时听了很感动,现在再想来,其实chilam已经对自己很有信心了,他可以预感到自己拍的《澳门街》一定会有所成就,果然。
《澳门街》2000年播放时正值我升高三最紧张的一年,在那之前,大概是96年,我还在上初中,看过《天地男儿》就对张智霖迷得不行,还买了他的专辑来听。
当时就为了高考,硬是忍住没看,一直一直到现在。
为什么会现在看这部十三年前的剧?
换做我以往的风格怎么都不会,这次却真的,叫缘分。
闲时想找部TVB的剧来看,今年的一直没看到好看的一直很郁闷,在PPS里翻啊翻的翻到《鱼跃在花见》,看见张智霖。
本来没什么想法,就看到评分挺高,且看看先。
结果,看到chilam第一眼就惊诧万分。
想不到,96年看《天地男儿》一直停留在脑海中的罗子健,那张英俊帅气的面孔,时隔17年,竟然几乎还是那个样子,只是更多了分成熟男人的气质。
天,难怪chilam的昵称叫大仙,真的是,岁月如歌,我已从小女孩转为人妻人母,他也从大男孩转为人夫人父,时光却丝毫未在他脸上留下印记,笑起来仍是那么好看的酒窝,说话声音仍是那么好听。
外表还是其次,主要在《鱼跃在花见》里,我又见到了chilam细腻真挚的表演,勾起自己少女时代的美好回忆。
翻看百度,原来这十几年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拍戏,只是我不再关心而已。
错过那么多,就从《鱼跃在花见》开始,回头一部部看过来。
接着看了《水浒无间道》,看了chilam在2011年开的红馆演唱会,再然后,就是这部《十月初五的月光》。
所有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就像他在演唱会里唱的几首主演电视剧的主题曲,恍然发现,原来这个人,绝少绯闻,拥有帅气的面孔和幸福无比的家庭,拍的电视剧几乎部部经典却相当超然淡定的男人,已经陪伴了我将近20年。
万分感叹啊!
真的很巧,在我这段时间又很迷chilam的时候,他主演的《冲上云霄2》开播了,收视也一路飘红,他再次成为人气王。
之前我都不知《冲上云霄2》里有他主演,这次又能多部他的新剧看。
少女时代的偶像,以为已经淡忘,却发现原来还是那么的钟意。
有时这缘分,真的不得不相信。
最近因为电影版的续集上映让我知道这部电视剧,听说很经典,于是想找来看看。
从首播算算到现在也有15年了,网上资源真的不是很好找。
所幸优酷有全集,应该是网友上传的,感谢万能的网友,很多以前看过的电视剧有时候想起来去网上找根本不一定有。
话说回来,因为这部剧重新喜欢上了张智霖,进一部发现他唱歌也超级好听,最喜欢他的《祝君好》 《岁月如歌》 电视剧除了这部还有《谈判专家》 又重新看一遍快看完了,很喜欢里面那首歌《有关过关》 也是他唱的。
找了他上一些访谈节目的视频,感觉性格是那种话不多但是很有想法,有自己的个性,不喜欢受限制的那种人,感觉现在话多了,国语也有进步了。
忘了那年是一九九几年,只记得有个电视台每天都会播一集TVB的师奶剧《澳门街》。
戏中有张智霖、马浚伟,还有佘诗曼……那时佘诗曼还不是TVB的当家花旦,可崭露头角,戏演得出彩,时而叽叽喳喳的假小子,时而梨花带泪的哭红眼睛,不得不承认,演戏真是需要天赋。
剧情曲曲折折的让人欲罢不能,一放学回家扔下书包便第一时间跑去开电视机。
那时课业压力不轻松,只能趁着吃饭的时间看,幸好每天只播一集,并不影响课业。
演得热闹,老妈做好饭也同我一起看,常常心软为戏中人落泪。
有次接送放学的班车晚点,我急吼吼的回家开电视,正好赶上《澳门街》片头。
桌上摆好了菜却没见老妈,留了一张便条,【做了可乐鸡翅,自己吃吧】。
那便是第一次吃到可乐鸡翅:入口香甜浓郁,隐约又透着酱油的鲜。
就着电视剧,不知不觉狼吞虎咽了满满一盘,骨头堆成了座小山。
连盘底的汤汁都没放过,活着米饭吃的一干二净……从此有事没事便让老妈做这道菜,这一吃就吃了好多年。
出社会后,工作之便酒局也很多,偶尔会点这道菜,发现再好的饭店也做不出家的味道来。
上个月老妈回东北参加同学会,厨房初哥的我照着网上的秘籍,加上自己的领悟试着做这道菜,发现可乐鸡翅其实不难做。
一番手忙脚乱,厨房好像台风袭击过一样,满目疮痍,杯盘狼藉,可乐鸡翅少了点卖相,可是做出来的味道却异常的好,不知道算不算大彻大悟:天下的厨艺好像武功,一通皆通。
而做菜便要讲究一个心字。
为什么饭店做不出家的味道,只因为铜臭味太重。
而给自己所爱的人做菜,菜里便有一味心在里面,这是外面没有的。
马上就要飞了,车子载我经过你家门前,仿佛几年前一样,你会穿着拖鞋、拿着书笑眯眯地跑过来问我,今天想吃什么?
你家的阳台,绿藤有点黄了,你多久没回来了?
门口还是那家卖砂锅饭的大叔,他那个喜欢背着蓝书包的儿子长得好高。
小区依然宁静,时间慢得只像过了一天。
你家的猫猫还记得我吗?
每个城市都有一群小小的人物,每个小小的人物总有一些小小的故事,每个小小的故事背后都有抹不掉的情怀。
有谁留意,澳门街上那群炖奶店阿姨、海产店阿叔们的故事?
也许那个在官也街卖猪扒包的资深师奶也曾是葡京赌场叱诧风云的发牌手。
新马路、大三巴、渔港、妈祖、大炮台,我们都曾在澳门半岛上那个长得像圣母玛利亚的观音像旁静静等待一场流星雨。
19岁的生日,我在氹仔的黑沙沙滩许下好多好多心愿,那时候,梦想总是很多很多,多得像澳门上空的星星,随手可以摘下来,就是一个放漫天烟花的浪漫仪式。
我不知道大洋彼岸那头的月亮是否和今天这里的夜空一样明亮。
你会告诉我,比起梦想的那头,我们之间的距离不再仅仅是一道隔开两个人的关闸么?
—— “以后,你会喜欢别人吗?
”——“会,就像你也会喜欢其他人一样。
”多年以后,我经过你家门前,终于原谅你为我们作出的选择是为彼此好,尽管,十月初五的月光最最别离。
祝君好。
自小tvb电视捞饭,在十月初五的月光之前,真的不知道原来男女主,是会he的,原来君好是可以跟礼信一起的,毕竟tvb从来都是好人正义必胜,坏人无好下场的,两主角一定会在一起,但这跟主题无关,只是忍不住要吐槽下,用现在的话站错cp苦啊。
初哥哥和君好,一直以为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从哨子的暗号到失眠要背着来哄睡觉,美好的让人以为一切都不会变。
但礼信出现了,出身良好,有教养,有担当,确定是女婿的好人选,所以娇姨的天平倾斜了,文初再好,纵然是自己一手养大的,都比不上君好以后几十年的幸福,来得重要。
祝君好祝君好,当初起名是真心祝那无缘的人安好,现在也是真心祝君好能一生安好。
所以人性真的不能试探,当时不能理解娇姨的选择,现在看多了,也是寻常事。
时光滤镜加一星。
TVB剧《十月初五的月光》播出的时候,我大概10岁。
至今我对这部剧的印象仍比较深。
当时正是三年级的暑假,我在学校参加英语兴趣班。
课间我还把前天晚上潦草记下来的主题曲,重新工整地抄在原稿纸上——听,你不断呼叫我,划破宁静我的心下堕,但难过,讲不出爱没结果,口和唇,紧紧闭锁……兴趣班的同桌探过头来:“这部剧我也有看,好看!
”当年的TVB,有太多的爆款电视剧,在我们那个小城镇有着绝对优势的收视率。
我说:“你看!
这个歌词写的是初哥哥——哭,也一话都不说,害怕,连累你一生日月……你看,一话也不说,就是讲初哥哥不能说话呀!
”同桌附和,“是啊是啊。
”可我心里很疑惑,为什么主题曲是讲的初哥哥,还是初哥哥本人唱的呢,TVB的电视剧确实喜欢让男女主角唱的主题曲,但初哥哥不是主角呀。
兴趣班结束,表姐来我家玩,不可避免地我们又谈论起这部电视剧。
看电视就是我童年的最大乐趣,逮住一个人就得聊半天。
表姐比我大差不多10岁,聊起来她也很高兴:“这部剧的男生都好帅啊!
三个里面你喜欢哪一个?
”类似的问题,剧里女主角君好(佘诗曼)的好朋友就问过她:好羡慕你,每天有不同男生来接,前天是英俊公子哥,昨天是邻家哥哥,今天是帅气摩托男,你最喜欢哪一个?
这三个男生,对应就是司徒礼信(马浚伟)、文初(张智霖)、金胜(唐文龙),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喜欢马浚伟啊!
表姐也表示非常赞同,也觉得马浚伟最帅。
电视剧的结局,司徒礼信向君好示爱,要带她出国生活,但君好有点犹豫,心里放不下好姨和初哥哥,于是好姨假装开天价“卖女儿”,初哥哥假装谈恋爱,让君好安心地离开。
她和司徒礼信出国结婚定居,五年后带着孩子回来探亲,重遇亲人、街坊和初哥哥。
多么美好的结局!
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于是这部剧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都是非常美满的存在。
说起司徒礼信,我脑海中的马浚伟仿佛整个人都笼罩着一层光,穿着白衬衫,阳光帅气幽默,笑起来简直暖到心窝里了!
直到前几年,我看娱乐新闻,发现《十月初五的月光》要重拍电影,数一下原班人马——佘诗曼、张智霖,薛家燕,马上觉得不对,居然没有马浚伟!
怎么能缺了男主角!
我下班后急冲冲地和老公说起这事:TVB又要翻拍圈钱了,但男主角马浚伟居然没在里面。
老公一副看智障的模样:“马浚伟不是男主角啊,初哥哥才是啊。
”什么!!!
我记了这么多年的电视剧,居然CP都站错了?!
我和同事聊起这事,她一副捶胸顿足:“当年这部剧,君好没有和初哥哥在一起,你知道我们是多么遗憾吗!
”我至今仔细地想了很久,在我10岁的稚嫩思维里,我真的觉得初哥哥是君好的哥哥(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从衣着打扮到行为举止都很“哥哥”呀。
而司徒礼信,却是踩着七彩祥云的白马王子啊,出场自带TVB欢喜冤家的套路,马浚伟和佘诗曼也是配一脸啊!
现在却被全世界告知,原来我一直都认错男主角了。
无所适从,而且至今仍不愿承认。
电影版我是更不愿意去看,剧情更不会承认(还在开篇就给司徒礼信发盒饭了,过分!)TVB的好多经典的电视剧我近年来都重温了几遍,唯独这一部非常巧合地没有重温过,也不会打算再看一遍,就让君好和司徒礼信留在记忆里吧!
p.s.从《十月初五的月光》开始认识张智霖,还是喜欢叫他“初哥哥”。
另,为什么豆瓣把电视剧版《十月初五的的月光》显示为《澳门街》?
本来我只是循例翻一部电影来消磨周五的晚上,闯入眼帘的是《十月初五的月光》,今日大陆上映,好巧。
话匣子和思绪当然双双把持不住了。
TVB的日渐式微终于到这步田地,间或寻出一两部创收视纪录群众基础广泛的电视剧拍个电影续集挑逗一下观众早割断的神经(如果这也算电影的话),活活的二世祖。
真别说什么艺术什么怀旧什么致敬,不过是见着韭菜多,都想来割一茬。
港剧在我眼中大概就是小成本和快消品的代名词,无论经典或者烂头烂尾烂全身的,它也胜在这一点,观众不用攒够力气才去观赏,拖着地洗着衣服就把此地市民的家长里短观摩了一番,顺带着还能接受点儿公民意识或者专业教育,管他靠谱不靠谱呢,怎么说也够本儿了。
事已至此,如果编剧再不上心,真就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咯。
然而当年我们痴迷追剧时,它还叫做《澳门街》,至少国语版是这个名字,编剧非要说澳门才有这么单纯的情感。
一众年轻演员胶原蛋白饱满到哪里需要什么高级的服化道和打光特效,又怕什么逼仄的场景和俗气的情节,隔十多年去回看,照样青葱抢眼质朴暖心,真是,岁月静好。
结局是一如既往的老套,时光飞逝后,该事业婚姻如意的就双丰收,反叛鲁莽的就洗心革面,促狭蛮横的就自食苦果,温吞平和的就细水长流,每个人都有和谐的归宿,只余一人得遗憾。
偏爱这老套。
你看,一身套裙的君好在听到男声的《分分钟需要你》,怕是就确定了她的初哥哥,即便这是她第一次听到他的歌声。
而,一个缓慢的转身,不过是这两句似答非答的对白。
“——你好,祝君好。
——我好挂著你。
”“你好,祝君好”,这是最妙的道白,重复十遍,尚噙在主演眼中的泪水在我这里早消耗无数纸巾,我大概是心理扭曲了才不愿见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戏码,这样分离又牵绊,挺好。
被评为对爱的感知力极弱的我,一直不知道爱情里的爱,究竟是什么感觉,很久之后,才明白,爱是,想到一个人,心里堵得慌。
当年一直不明白TVB干嘛用那么优秀的三个男演员来陪衬一个既不好看又不会演戏却万千宠爱的佘诗曼。anyway,文初对青梅竹马的娇蛮女主无私宠溺也算是无可厚非,司徒和金胜的爱就似乎只是为了完成言情剧中的少女虚荣了。三个男人中随便哪两个在一起都很好啊~怡文也不错第十集打金胜骂君好都大快人心
特定时期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格外动人。
主題曲印象深刻,可是劇情我記得好狗血啊…
圣母妈、刁蛮女、让爱养子、自欺欺人三角恋 离谱评分剧情离谱到都不知道从哪里吐槽起 文初礼信喜欢君好也就算了 金胜也来凑热闹 大哥婚内出轨初恋女友 初恋女友甘愿隐忍等待 最后在那个年代未婚生子 最离谱的是为了让女儿去美国不想自己 QE上演“卖女”的大戏 救命 你觉得你女儿真的不会花更多心思想着你吗?对任何人都不是好事的这么离谱的决定 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文初一直让爱让到最后 难道没想过这样对三个人都不公平吗 君好并不会忘记 礼信也并不会获得全心全意的君好 简直是神经病另外 君好的性格真的太乞人憎了 怎么好意思在爸爸公司厕所跟爸爸现老婆说“是啊 我爸生日就是一直陪着我们”。。。。十岁小孩都比你成熟 什么公主病佘诗曼和张智霖的演技都不太行 导致君好更令人讨厌 文初像个呆子(会说话之后又很油腻
玛丽苏,关键佘诗曼还没有资本。。。
感动 再感动的电视剧
TVB的佳作,主题曲非常好听,来自张智霖的《祝君好》。
如今重温觉得好做作,讨厌祝君好。
歌好听,但对比了下剧中的男人和女人,让人不禁思考女性在家庭伦理剧中担当的到底是什么。
除了礼信,其他角色都很讨厌。女主真的好没礼貌,我都不知道三个男人看上她什么
“十月初五的月光”
狗屁编剧!害我在十年前哭了一次十年后的今天又哭了一次你的大结局怎么还不变成初哥哥同君好一齐!!好鬼死肉尺啊!!!!
演员是ok的 后面几集的编剧你失心疯了么?好受不了这种剧情 “我是为你好”难道是香港编剧特色?如果我是祝君好 如果一辈子不知道妈妈和哥哥是为了我的“前途”才骗我 就算有一千亿也不会开心 心里永远都有阴影 更不用说剧情与主题曲里的“咸鱼白菜也好好味”是明显矛盾的 难道真的让对方更有钱就能让你成为一个圣人么?什么鬼……
小玄子阿
张智霖各种帅...
祝君好……
十年了~~
在那个无线编剧还有追求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没有在一起的遗憾。
张智霖帅 澳门夜晚下雨的时候光溜溜的石砖路反射灯光 好美
居然叫《澳门街》……明明就是叫《十月初五的月光》!最记得张智霖演的哑巴。马浚伟挺帅,佘诗曼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