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赵德胤
主演:王福安,吴可熙,赵德富,郑梦兰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缅甸语言:年份:2013
简介:兴洪与妹妹从缅甸偷渡至泰国边境,妹妹却被人口贩子拐走。来到曼谷後当导游助理的兴洪,却遇上洪水成灾而生意惨淡,他决定重返边境贩卖毒品原料盼能赚钱赎回妹妹。缅甸女子三妹为了得到台湾身份证替人蛇集团工作,一心梦想着新生活的她,带走兴洪的妹妹完成了贩运人口的任务,但身份证却仍遥遥无期……详细 >
导演直觉真的很好,而且贵在特别诚恳,比起大陆这几年出的几个潜力新人厉害导演来讲,更稳且不装b,早期到后期的脉络都一直很清晰,后劲儿很大。非常期待他以后的作品。
35南特电影节。上一部片子Midi Z讲述一个归来的故事,这一部讲述了一个离开的故事。虽然未在缅甸取景,但导演想要表现的是改革后的缅甸现状,偷渡、贩毒、贩卖人口……这些非法的交易在边境的光天化日下进行,但每个人却都着实是为生活所迫。影片有意地模糊纪录片和剧情片的界限,情节尚可,结构稍混乱
shumay组织的观影会,第一次在Cornell电影院里看电影。打开了一个世界,泰国、缅甸华裔,一种难以挣脱的困窘人生吧,长镜头使用的非常多,而素人出演最大的问题在那个戴墨镜的黑社会老大,其余都还挺好的。
如片名,穷人·榴莲·麻药·偷渡客,这些听起来有点遥远的事物,只是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
分不清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独特的魅力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可能是经费有限,技术不行,其粗糙程度确实有些过分,但同时这种粗糙质感更拉进了与观众的距离,就像快手抖音一般,更加贴近真实与生活。整部片将四个相互联系的故事打乱顺序,重新拼接组合成这部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穷人:穷人与以人易物。榴莲:导游与职业发展报告麻药:下层毒贩与葯头陷阱 偷渡客:人贩子与身份证,摩托车与坠毁飞机,榴莲糖和冰可乐,那架坠毁的飞机早《天注定》很多年,也早《绝地求生》很多年。导演用残酷的人道主义关怀,冷静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穷人 偷渡客代表下的边境上的边缘人的故事。
哎呀 有点喜欢赵德胤 调调超对/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像纪录片 文本和镜头都像 /阿富和几个妓女演的太好了 就像隐形摄影机拍下的人 吴可熙云南话有点吃力 怎么都像个演员 最差的还是黑道大哥 / 这叙事顺序只是从中间剪掉然后调换前后而已吧…
剧组太穷了吧
笑死。一直聽到攝影師的呼吸聲。寫實到不得了。
作为侯孝贤的几位80后门徒,赵德胤早年的电影,不但有侯味,也有明显的评奖电影计算,KTV、民俗展示、民间智慧老三样不一而足。本片的最大优点,是那种滇缅泰苗边境地带刀尖舔血的迫近感扑面而来,这种粗糙感,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也有自然派电影的明确追求。但,作为他的早期作品,本片的完成还是有诸多不足,男女主角线分线叙事的生硬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必须把一名专业演员丢进一群素人演员中所造成的整体表演违和感,最大的问题还是本片力求的纪录风格与叙事剧情片之间还是有割裂,导演处理纪录片素材的方式,是在里面安插剧情片的钩子,但反过来这些钩子都钩花了原来纪录片的质感。有一股生猛,确立导演叙述的边缘人及地理环境母题,确立赵德胤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毒品、犯罪与角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这部电影的主要意义。
看这种电影才叫奢侈
第一,纪录片式与长镜头的美学风格,这几乎成为赵德胤影片一以贯之的风格。第二,影片的后半部实际上才是故事的开始,导演巧妙地甚至是无痕迹地缝合起整个故事,而实际上却是倒叙。第三,华人也好,中国人也好,他们的离散再次成为影片的一个极为鲜明的主题。第四,阿洪和妹妹分别以不同形式或偷渡或被贩卖到泰国,再次显影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暴力对个体的裹挟或者席卷,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地区的穷人被资本化为商品。第四,妹妹需要赎金,哥哥在一声枪响的同时画面显示为黑屏,这是一个最令人痛心的人物命运的结局。
技术太粗糙了吧,找不到一个像电影的镜头,这年头随便拿个摄像机上街拍一通就是电影了嘛,至少考虑一下构图什么的吧。
拿不到台湾身份证哭那里我狠狠共情了,我也想哭……
写实的故事场景,人类的渺小,永远不知在那个地方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故事,不管咋样,活着就是最好的!
边境电影
向宇学生打卡,如果我有罪让法律制裁我,而不是在期末周先看一遍再二倍速看一遍,真的很难看🆘
能把緬甸的諸多問題那麼信手拈來又不煽情地用極低成本講成故事。馬上變成粉絲
开场的几秒很强 问题还是想说的太多 通过大段与影片无关的对话展现缅甸人民的生活
4/10。被烧焦土地的特写、妹妹被抓回来时路上一架冒着黑烟的坠毁飞机,如同穷人的命运一样,无望的移民心愿和无根的身份凭证(不惜残害同胞,拐卖同乡也搞不到台湾的身份证),使得人物与现实的抗争出卖灵魂、出卖亲情,片中阿富和兴洪围坐着吃放,长镜头记录下丰盛的食物和街边两人吃榴莲的过程,结尾兴洪无力赎回被卖给人蛇团伙的妹妹,能做的只有平静地叮嘱她要默默忍受打骂,告别的话语马上被催促声打断,临别之时还和妹妹分享一碗米粉,亲情让位于生存之欲(果腹)。幼稚、沉闷,带有廉价的伤感主义,聚会演唱的粤语歌、读杂志上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诸如此类表现全球化的无序、对穷苦命运的评论,都非常不自然,以庸常的生活图景根本不可能体现出底层的顽强斗争。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导演直觉真的很好,而且贵在特别诚恳,比起大陆这几年出的几个潜力新人厉害导演来讲,更稳且不装b,早期到后期的脉络都一直很清晰,后劲儿很大。非常期待他以后的作品。
35南特电影节。上一部片子Midi Z讲述一个归来的故事,这一部讲述了一个离开的故事。虽然未在缅甸取景,但导演想要表现的是改革后的缅甸现状,偷渡、贩毒、贩卖人口……这些非法的交易在边境的光天化日下进行,但每个人却都着实是为生活所迫。影片有意地模糊纪录片和剧情片的界限,情节尚可,结构稍混乱
shumay组织的观影会,第一次在Cornell电影院里看电影。打开了一个世界,泰国、缅甸华裔,一种难以挣脱的困窘人生吧,长镜头使用的非常多,而素人出演最大的问题在那个戴墨镜的黑社会老大,其余都还挺好的。
如片名,穷人·榴莲·麻药·偷渡客,这些听起来有点遥远的事物,只是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
分不清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独特的魅力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可能是经费有限,技术不行,其粗糙程度确实有些过分,但同时这种粗糙质感更拉进了与观众的距离,就像快手抖音一般,更加贴近真实与生活。整部片将四个相互联系的故事打乱顺序,重新拼接组合成这部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穷人:穷人与以人易物。榴莲:导游与职业发展报告麻药:下层毒贩与葯头陷阱 偷渡客:人贩子与身份证,摩托车与坠毁飞机,榴莲糖和冰可乐,那架坠毁的飞机早《天注定》很多年,也早《绝地求生》很多年。导演用残酷的人道主义关怀,冷静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穷人 偷渡客代表下的边境上的边缘人的故事。
哎呀 有点喜欢赵德胤 调调超对/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像纪录片 文本和镜头都像 /阿富和几个妓女演的太好了 就像隐形摄影机拍下的人 吴可熙云南话有点吃力 怎么都像个演员 最差的还是黑道大哥 / 这叙事顺序只是从中间剪掉然后调换前后而已吧…
剧组太穷了吧
笑死。一直聽到攝影師的呼吸聲。寫實到不得了。
作为侯孝贤的几位80后门徒,赵德胤早年的电影,不但有侯味,也有明显的评奖电影计算,KTV、民俗展示、民间智慧老三样不一而足。本片的最大优点,是那种滇缅泰苗边境地带刀尖舔血的迫近感扑面而来,这种粗糙感,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也有自然派电影的明确追求。但,作为他的早期作品,本片的完成还是有诸多不足,男女主角线分线叙事的生硬感,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必须把一名专业演员丢进一群素人演员中所造成的整体表演违和感,最大的问题还是本片力求的纪录风格与叙事剧情片之间还是有割裂,导演处理纪录片素材的方式,是在里面安插剧情片的钩子,但反过来这些钩子都钩花了原来纪录片的质感。有一股生猛,确立导演叙述的边缘人及地理环境母题,确立赵德胤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毒品、犯罪与角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这部电影的主要意义。
看这种电影才叫奢侈
第一,纪录片式与长镜头的美学风格,这几乎成为赵德胤影片一以贯之的风格。第二,影片的后半部实际上才是故事的开始,导演巧妙地甚至是无痕迹地缝合起整个故事,而实际上却是倒叙。第三,华人也好,中国人也好,他们的离散再次成为影片的一个极为鲜明的主题。第四,阿洪和妹妹分别以不同形式或偷渡或被贩卖到泰国,再次显影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暴力对个体的裹挟或者席卷,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地区的穷人被资本化为商品。第四,妹妹需要赎金,哥哥在一声枪响的同时画面显示为黑屏,这是一个最令人痛心的人物命运的结局。
技术太粗糙了吧,找不到一个像电影的镜头,这年头随便拿个摄像机上街拍一通就是电影了嘛,至少考虑一下构图什么的吧。
拿不到台湾身份证哭那里我狠狠共情了,我也想哭……
写实的故事场景,人类的渺小,永远不知在那个地方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故事,不管咋样,活着就是最好的!
边境电影
向宇学生打卡,如果我有罪让法律制裁我,而不是在期末周先看一遍再二倍速看一遍,真的很难看🆘
能把緬甸的諸多問題那麼信手拈來又不煽情地用極低成本講成故事。馬上變成粉絲
开场的几秒很强 问题还是想说的太多 通过大段与影片无关的对话展现缅甸人民的生活
4/10。被烧焦土地的特写、妹妹被抓回来时路上一架冒着黑烟的坠毁飞机,如同穷人的命运一样,无望的移民心愿和无根的身份凭证(不惜残害同胞,拐卖同乡也搞不到台湾的身份证),使得人物与现实的抗争出卖灵魂、出卖亲情,片中阿富和兴洪围坐着吃放,长镜头记录下丰盛的食物和街边两人吃榴莲的过程,结尾兴洪无力赎回被卖给人蛇团伙的妹妹,能做的只有平静地叮嘱她要默默忍受打骂,告别的话语马上被催促声打断,临别之时还和妹妹分享一碗米粉,亲情让位于生存之欲(果腹)。幼稚、沉闷,带有廉价的伤感主义,聚会演唱的粤语歌、读杂志上托尔斯泰写的穷人,诸如此类表现全球化的无序、对穷苦命运的评论,都非常不自然,以庸常的生活图景根本不可能体现出底层的顽强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