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要去好好看一场美帝主旋律「决战中途岛」前,偶然发现的类似主题日本电影。
原本只是抱着信手拈来随便一看的心态,没想触动如此之深。
当然给出如下众多正面评价前,还是要一说艺术加工、刻意美化是客观存在的。
1、山本五十六其人,一生参与多次重大战役却只赢了珍珠港一阵,但仍被尊为海军奇才(据说素有秉持不暗杀敌国统帅原则的美军,尼米兹在考虑到日本已无更优秀替代者果断下了命令)。
但谁又曾想当初他是坚决反对过日本加入三国轴心。
可能这就是军人的天职吧,尽最大能力判断对祖国更好决策,但面对大势不可违时,毅然投身战斗舍身忘死。
被刺杀后身中两弹致命伤,仍端坐拄刀死去,这也是完全符合事实的。
役所广役可谓将山本演的入木三分,唯独可能的缺憾是可能儒雅有些过头,作为一个著名赌徒的山本,相信不是每场战役都能谋论如此周全再发起;2、大日本帝国海军,犹如烟花般绽放过在战争长河中。
缘起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大获胜利(在这不得不提个人对覆灭于甲午海战的北洋水师的无限遗憾)。
除了以长门武藏大和一众为代表的巨大战列舰,山本入主联合舰队后推崇的航空战大力发展了航母群与舰载机。
但也正是历史的胜利让日本分不清战斗和战争的区别吧,以孤注一掷决战的战斗态度面对每一场战争,注定败于国力经不住拖长时间的消耗。
看似强大不可一世却最终败于缘起秉持之道,令人唏嘘!
不可否认,山本是二战战犯、甚至在任职期间授意轰炸过上海。
但现在日本本国立场看待这个军人,确实充满着在生活中的魅力和在军事上的悲情,或者他正是符合日本菊与刀传统文化的最典型性代表吧。
最后也想借此表达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对祖国海军的殷切期盼。
历经过去的伤痕累累,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现代化海军的守护,愿拓万里之海疆、扬国威于四方,祝祖国海军越来越强大。
本剧秉承的观点无非是海军派不主张对英美作战,欺负中国就行了。
陆军派则希望趁着德国的东风跑马圈地,完成明治以来占领中国、印度、东南亚的既定目标。
所以对比之下,像HelloKitty一样温和的吃播老人有啥子坏心眼呢?
你没看一群媒体抬起屁股就换主子了吗?
不也活的好好的。
你要说本剧有什么在这之外表达的,或者说刻画的,无非有几点。
第一,日本国内无论如何斗,对外都是凶残的。
比如秀吉时代,无论大名们如何不对付,都兴高采烈去抢朝鲜国。
幕末的血还没干,“官军”与“贼军”就又扛起枪,去祸害邻居了。
第二,作者刻画的山本,吃西瓜🍉,吃水馒头、吃柿饼,吃甜粥,吃面条,反正是吃吃吃。
给人的感觉这货不被美军击毙,也得被糖尿病折腾死。
第三,战后的媒体、企业一拍屁股,以前的发战争财啊,掳掠劳工啊,鼓吹战争啊,屁事没有了,为啥,俺们已经是米国皿煮籽油的斗士了,以前的,你说啥,我听不懂。
1884年4月4日小“山本”出生了,这年他爹五十六岁就给他取名五十六,本来他不姓山本,这段就省略了.........为啥说这个小日本一出生日本的国运就开始兴隆了呢?
因为这一年另一个日本人访问了法国舰队观摩了西方的坚船利炮对一个天朝大国外科手术般的打击过程,这个人就是东乡平八郎,这次访问为他日后操刀甲午海战扫平了心理障碍。
1894年小山本10岁甲午战争爆发,天朝惨败,朝鲜沦陷,日本崛起。
他爹在他腿上划了12刀告诉他成年了。
1904年山本20岁日俄战争爆发,刚毕业的山本参加了对马海战为天皇贡献了两根手指。
沙俄战败,日本雄踞东亚国运鼎盛。
山本也平步青云军衔节节攀升。
物极必反,当日本的扩张野心像气泡一样膨胀,越过太平洋碰到了对岸时这个气泡就到了破灭的时候了。
在美国学习工作过的山本是清醒的,日本不是美国的对手。
但他决定不了日本的战略,只能跟着更加嗜赌成性的日本高层一起把国家命运放上赌桌,结果把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两代人数十年的一切战果都赔光了,印证了那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名言。
山本冬天炸了珍珠港美国人第二年春天就炸了东京,这一天是1942年4月18日,山本想不到的是他的生命从这一天就开始了365天倒计时。
1943年4月18日他的座机被美国飞行员击落,死后日本加速灭亡。
作为军人死在战场是种荣誉,由于死得早战功大罪责少历史评价相对好,由于死得早不用目睹联合舰队覆灭原子弹爆炸是一种幸福。
由于死得早不用上绞刑架是一种幸运。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说对于二战日本战犯们来说投胎要趁早。
类似的片子,《虎虎虎》。
《中途岛》至少日美演员联合出演啊。
这里连一个美国演员都没有,真省。
片子中对56有美化,其实也难免。
儒家文化影响下总是有一个万能的领导(皇帝)统帅全局。
就是想拍出 56大爷谈笑间米英鬼畜灰飞烟灭的感觉。
其实野蛮的战争哪有这么电影中这么干净镇定呢。
其实结成轴心,日德两国也没怎么好好配合。
不如美英一条裤子穿的挺合身的。
比如都是轴心,德国对苏动手对日隐瞒,日本对美动手也对德隐瞒,结果没有集中最大力量先解决重要敌人。
反观美英,战略决策统一,先联合解决德国,再收拾日本,甚至不惜联合过去是意识形态仇敌的苏联对付德国。
可见,无论再好的战略,日德两国还是各自为政,也就难逃被个个击破的下场。
难得的一部近代日本战争片,没有回避日本是战争的发动者这个问题,更美有回避国内是如何对战争狂热的问题,当然山本死的早,所以要说他的事迹,这些问题都不能回避,但以现在日本国内右翼明显抬头的社会氛围来看,这片实在难得了。
很多人说这片在美化山本,我还真没看出哪里美化了?
很多人受国内的样板戏影响,以为敌人就一定是个恶魔,对我们坏,对自己的人也一样的坏,不可能是一个慈父,一个好的上司,一个好人。
应该检讨的,难道不是这些被洗脑的同胞吗?
还有人说美化山本是个和平主义者,片里山本一直都是反对与美国开战而已,没有说反对整个战争?
哪里是和平主义者了?
看片不认真吧。
我觉得,这类的战争片,才是日本当下最值得拍战争片,直面自己是战争的发动者,了解是什么把日本送上战争的道路,而最后沦落为美国的占领地,应该尊敬的英雄是谁,而又有谁是不值得尊敬和供奉的。
而那些譬如“萤火虫之墓”和“永远的0”这类片还是不要拍的好,误导自己不说,还增加邻国对自己的仇恨,有何益处呢?
本来我想打五星的,但战争场面实在太寒碜了,所以扣了一星。
很好的一个题材拍成了一部四不像实在不应该。
就影片整体来说,还是继续日本电影简(que)洁(fa)明(shen)了(du)的结构,山本,海军,民间这三个主要层次被用相对简陋的方式串联在一起。
除了山本本人外,对海军的刻画分为——他的已经退役的私友,也就是崛海军中将(跟他一起吃西瓜的那个)和米内海军大将,但这两人的形象很淡薄,无论是角色本人还是山本与他们的互动都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以及山本的同僚,也就是他的参谋部人员,包括那个传奇色彩的黑岛龟人大佐,除了时不时歇斯底里大吼几嗓子外也没见到有什么出色表演。
南云吃饭时落泪这段倒还可以,但显得太造作。
至于山口帅哥不知道出来是什么意思?
表示山本失败全是因为有南云之类的猪队友?
丝毫解释不通,只显得影片结构脱节。
对民间人士的描写略好一点。
其中点出了报界为了销量而不顾国家命运的胡作非为,以及普通老百姓对战争的狂热态度(这点与历史并不相符)。
但是串联显得很业余。
总编的跟班常去一家小酒馆,于是这个小馆子的顾客就被拿来作为民间舆论的代言人,就连画面背景也都是大同小异,这种处理放在学校戏剧团还差不多,放在一部严肃的商业影片中实属儿戏。
到了中途岛之后,导演越发不会拍片了。
镜头里的山本显得百无生趣,除了吃还是吃(其实整部影片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山本一直在吃吃吃),感觉他以前就是个吃货,现在干脆成了一个不好好工作混吃等死的颓废分子,这到底是要表达什么?
拍这个片肯定不是为了黑山本,但就是要黑,这黑得不知所云,也够失败了。
总之这片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比如山本的职业生涯,个人的情感世界和与家人同僚的互动,报界和民间自己对战争的责任,战争是如何在海军这一方面打输的,等等等。
因为主次不分,层次不明,作为连接各情节的衔接剧情又作得十分业余,所以把很好的题材拍成了烂片。
估计又会有人要话我喺卖国贼了,但很抱歉,山本就喺我最崇拜嘅军事家,尽管佢一手导演上海大轰炸,亲自策划偷袭珍珠港。
才华喺唔分敌我嘅,否定敌人嘅闪光同否定敌人嘅黑暗同样可悲。
电影开篇就提到佐“二﹒二六兵变”,喺大陆,我哋嘅学生对呢个名词几乎无人知晓,但佢却喺如此深远咁影响佐我哋嘅邻国,甚至远远超过“卢沟桥事变”,影响佐呢个世界。
我一直重复一个问题,歌德曾经讲过“德国人天生就喺哲学家”,但一个天生就喺哲学家嘅民族却喺一个狂人嘅带领下启动人类历史上最可怕嘅战车,如同南京大屠杀嘅主角喺我哋一直认为谨小慎微,企业处处高呼要以人类幸福为己任嘅日本人,难道呢一切仅仅喺笼统咁概括为因为呢个民族突然疯了么?
历史嘅一切都来源于环境,脱离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当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嘅当天,整个大和民族几乎都不约而同咁向住皇宫跪拜痛哭,可见呢场唔喺由一小撮阴谋份子发动嘅战争,而喺整个大和民族共同参与嘅战争,正喺嚟源于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同23年关东大地震嘅双重灾难迫使日本走上佐咁样一条激进嘅不归路。
但喺如此一种全民狂热嘅环境下居然还能够冷静分析就显得非常难能可贵。
有人话喺寻常嘅环境下做出不寻常嘅嘢只喺优秀,而喺不寻常嘅环境下做出寻常嘅嘢先算得上喺卓越。
正如施佩尔之于德意志,日本海军有山本,陆军有石原莞尔,虽然佢哋反对对美开战嘅声音最终被狂潮淹没,但身为民族一员,更作为一个军人,佢哋都唔可能喺呢一刻话我唔捞啦就算,男人要负起佢嘅责任,当战争无法避免,我哋只能够尽自己嘅绵力去保护自己嘅民族,而参战就喺其中最直接嘅选择。
山本固然喺历史上留下非常不公嘅恶名,但同石原莞尔一样,佢哋都坚定支持对华开战,对美妥协,确实,呢个喺最正确嘅战略设定,亦喺我最认同嘅日本可以夺取战争胜利,同时又保证最大利益嘅根本。
如果讲石原导演“九﹒一八事变”喺出于佢内心野心嘅展露,山本带领联合舰队航向大洋则确实源于佢对自己民族嘅爱,呢种委屈、悲伤同无奈,只能够凭一句“常在战场”聊以慰藉。
再次唁处境雷同嘅阿尔贝特﹒施佩尔。
对敌人无条件嘅否定绝对唔喺爱国,作为被侵略者我仇恨山本,但作为军人我敬重山本,只有彻彻底底了解敌人,明白敌我嘅差距,我哋先终于会有一日成为中国嘅东条英机去灭佐日本,敌人唔喺只用嚟仇恨嘅,敌人喺用嚟学习嘅。
本片从玉木宏饰演嘅东京日报记者第三者角度叙述佐“二﹒二六”之后山本嘅余生,颇客观,注意,电影从嚟冇讲过山本主张和平,佢只喺强烈反对同实力远超日本嘅美国开战,但佢一直坚定支持灭亡中国。
从我嘅角度睇,电影异常精彩,单为一睹“山城”、“金刚”、“赤诚”、“嘉贺”、“苍龙”、“飞龙”,还有“大和”嘅倩影就已足矣,但对于冇深入钻研过该历史嘅童鞋,估计闷如嚼蜡。
因为上述原因,唔推荐,但出于个人感情原因,考虑收藏。
日本对战争的反思,只是因为他们失败了,选择错了对手,和美国开战,并不等于他们认为和中国开战是错误的!
故事结尾,点出日本人要多看看世界,多思考,是因为他们要清楚自己的实力,以及世界其他强国的实力,不要轻易和强大的敌人交手。
潜台词里,如果是弱小的国家呢?
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侵略,再次拔出屠刀!
这也符合现在大多数日本人认为的,是美国人打败了日本,而中国人还是他们的手下败将!
从小就为电影、动画里笨笨的坏人揪心。
眼看着他的同僚一次次犯下蠢行,山本却无力回天,我是五内俱焚啊...片中山本一派满是孩子气,又要提前通牒以全武士气节,又要追打美舰以保海军颜面。
南云一派则是帝国罪人,让我想大喊你为什么不切腹...山本司令官也是,力排众议亲自坐镇赤城不就没事儿了吗...另外为什么海军都是吃货啊,山本的柿饼真知的豆
微博玩多了,就很难系统成文,恶果自尝。
所以只能把微博上几个散乱的感想统合统合,姑且也算一篇长评吧。
昨晚56完食。
感想一:某人果然如之前所传,台词很少(不过旁白巨多)。
真藤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历史的旁观者。
在与56接触的过程中,他隐约感觉到国家走在一条危险的道路上,但质疑的想法被碾灭在上下一致的狂热好战氛围中,直到濒临战败,人们才听到他微弱的声音,“媒体的任务难道不是报道真实吗?
”感想二:香川照之饰演的报社主干宗像就是真藤的对立面。
作为狂热的主战派,与人微言轻的真藤不同,他有操纵舆论的能力,利用手中一支笔,高举引导国民的大旗,美化自己歪曲真相的行为。
即使在真实的战场上日本早已一败涂地,他仍死不悔改的用自己的春秋笔法,粉饰出高歌猛进的假象,直到一切无可挽回。
感想三:56与和他的同士之所以反对与米国开战,反对结成德意日三国同盟,是因为他们是国际通,他们了解的真相是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到的,而不是通过被阉割、被编辑的宣传资料获取,然而面对被蛊惑的全体国民,他们的声音与真藤一样微弱。
感想四:56里有一句台词,是由柄本明说的,大意是鼓吹战争的那些人凭的只是毫无根据的狂信。
什么是毫无根据的狂信呢?
大概就是真藤常去的小酒馆里一位常客说的:从元朝攻打日本开始,日露战争、日支战争……日本全都战胜了!
这种建立在过去的盲目自大吧。
感想五:战争是什么?
当开战前期,战场是在遥远的中国大陆、新加坡、缅甸时,战争不过是日本民众的谈资,学者眼中促进经济的良方,报纸大卖的话题。
别国的国难家破人亡,在他们眼中不值一提。
直到空袭警报在东京上空响起、身边的人陆续入伍、配给日益困难、城市变成废墟。
全体造的罪业,必须全体偿还。
感想六:全片的结局,是战后生还的真藤站在一片废墟中,反思国家和国民是如何走到了这个结局?
而原本大肆鼓吹战争的宗像,仍然作为报社主干在主导着舆论,不过他鼓吹的重点已经从“打败美国”改弦易辙为“与米友好”“在米国的领导下重建民主日本”了。
历史在不断重复,一切都没有改变。
感想七:在日推上,不断见到有观影后的日本人发推说,结局画蛇添足,没有必要。
但是56完食后,我觉得,这个结局才是全片的升华,是主创人员对现实的叩问。
是被有意识操纵的舆论牵着鼻子走,一起毁灭?
还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自己独立去思考?
不能直面这个叩问,历史还会重复。
役所大叔出演的日版建国大业
硬要把他塑造成白衣白裤小白帽的谦谦君子,编剧的良心不会痛嘛
这周的い号作戦已经完成.jpg
滚滚滚
有阿部宽 想看,但不是喜欢的类型
山本五十六虽然有战略远见,但作为指挥官也不过尔尔,影片存在美化之嫌,不过作为主旋律片还是可看的。
愿世界和平
伟光正的山本
算得上11区的见过大爷吧,里面好多大爷啊
语文书每本19元,英语书每本16元,数学书每本21元,各买一本一共多少钱?
主旋律电影。
清兵卫式的山本
当军人看透国际局势,但国家却要一意孤行的时候,他履行了军人的使命。
彻底洗白,甚至神化甲级战犯山本五十六。应该叫《联合舰队里孤独的美食家》别扯历史事件和人物,兴许是部好电影。
徹頭徹尾的失敗作品 所謂的大場面再一次上演「狼來了」 充滿了内心矛盾與悲劇命運的山本大將 這麽好的一個電影題材卻被糟蹋了 也糟蹋了役所叔的表演 成島出完全不是拍這類大片的料啊。。。
历史是没有错的 但是觉得个体好像也没有什么错 那到底是谁的错呢 还真是想不通啊想不通啊 倒是深刻体会到 军人多半机智但单纯 政客才是真的不动声色的滑溜溜
值得
如果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传记更是如此。本片的历史观和国师的《英雄》一模一样,山本五十六和嬴政都是以战求和的智者,真是扯淡。不过就电影本身来说拍的不错,浓郁的日式情绪真是一绝,役所广司真是帅大叔。
想看1968年的那一部,结果只找到这个。山本这个角色是立住了,但无论如何还是过于美化了。当然,我对历史了解不多,几年前看的中途岛海战记忆也是模糊的,就只是多些了解罢了。
冲着IJN、阿部宽和五十岚隼士去的,特技和男人的大和一个水平,思想上体现了日本社会对二战的主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