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故事
Historias extraordinarias,Extraordinary Stories
导演:马里亚诺·利纳斯
主演:马里亚诺·利纳斯,沃尔特·雅各布,奥古斯丁·门迪拉哈苏,Raúl Agüero,Alberto Ajaka,Diego Alarcón,Rodolfo Andreani,Matías Arce,洛拉·阿里亚斯,Enrique Boess,Hector Bordoni,Fe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08
简介:本片讲述了三个以字母为代号的男人的神秘冒险经历,时长245分钟,共分为18章节,以魔幻现实的手法表现出阿根廷近代历史文化的变迁,叙事方法新颖独特,长镜头摄影精湛,尽管并不属于大制作,而是小成本的独立电影,但最后的结局却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是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阿根廷实验电影杰作。(08维也纳国际电影节) In ..详细 >
like a novel
理解交口称赞的关键亮点,固然也比《一千零一夜》要流畅许多,但依然没有体验到太多,有关这个故事在包罗万象的内涵、层层嵌套的结构以外的「非凡」之处。巨量旁白的信息输出和平平无奇的影像流转(影展修复版大概能加分很多吧...)间配合相对有生硬感,会让人觉得纯文学性的阅读想象,更适合进入这趟南美大地的漫长旅途。这样的叙述形式,或许最引人入胜的是《水浒传》?
三个故事遵循着音乐对位法,一些元素相互牵连,另一些互为补充,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都是旅程/故事中的人,不断走入他人的人生,无数他人的人生汇聚成历史的河流,我们的父辈所踏过的道路逐一显现,又随着时间消退。就像运河上的界碑,在留下曾经存在过的影像之后(而这影像最终也被官方权威所收缴),成为永远无法被证明的过去。
漫无目的的寻觅,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永远在路上。可惜极富创意的叙事与美学还是很难吸引我看四个小时,后面部分有点坐牢,我的问题
#阿根廷影展#漫长到仿佛可以永无止境地拍下去,因为随时都能开启一条新的故事支线。低沉的旁白如催眠的低喃,长达四个小时令人从沉浸到忍耐。
把戈达尔那点东西乘以2 臃肿不堪
旁白多得令人生厌,前1/2没睡着算神人
奇作无需多言
有点想法,才华堪忧,难看
5+ 感觉旁白的重要作用在于拉开叙事距离,同时加入了“观看”这一过程(使之成为“叙事电影”十分关键的一点),颇有阅读式体验的意味。
一场盛大的文学之旅,极富质感美妙的旁白单拎出来就出产一本高质量小书(编导能力太强大了),南美的艺术家们都有一种肆意庞博的想象力和对影像、文字直觉式的掌控力,四个多小时的沉浸过于美妙,如共同神游在阿根廷土地上,不问过去不问姓名,只在苍凉寥落的歌声中寻根寻己。清晰窥见诸多文学大咖的影子——波拉尼奥、博尔赫斯、卡夫卡、保罗·奥斯特纷繁的一千零一夜式人物群像仿佛能自由生长,枝丫直抵天空,这是一个被无限拉长的古典故事世界,也是具有开放性质的影像组合衔接,三个旅人的运行轨道最终并无流俗交叉,在各自的小宇宙中演绎着生命的无常、莫名、古怪,人间的悲喜,命运的种种莫测,苦涩而不失魔幻的人生底色,各种细节幽微处太动人(如临终的狮子,后窗的窥视,土地测量员K的附身,成为不存在的人)。
补標4:11:48 (中英字幕)
哈哈,跟我观影喜好全反着来的
电影诗…>_<…我的影史十佳。
「首次观影中途退场」铺得满满当当的旁白和中远景特写镜头,极度压缩画面信息转移到“文本”上,平铺直叙,影像的意义在哪里?一度怀疑自己不是来观影的,而是来“听小说”。以及四小时的时长太考验人的耐心了,我真的哒咩
有巧思妙段,最喜欢的是Z部分的故事和表演。狮子和罗洛特写故事最心水。但总体而言,贯穿四小时的旁白和大量堆彻的配乐还是太过烦躁冗余。尤其H部分生硬之极,旁白和故事和人物是分裂的(末尾快乐分队偷袭德兵故事旁白男声实在难听得要命熬不住想走人)。整部戏感受到的阿根廷是阴郁的粗糙的,镜头色彩几无美感,不知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另外声效音量大得惊人,也不知是本就如此还是大光明声场不行,反正我耳朵倍受折磨。还有,大光明是不是该理清一个常识:中场休息是一部电影放映一半休息,不是都放了四分之三再休息。人来人往的场面实在有碍观影。
个性,独特,内涵,并不等同于,无法融入现代电影的精湛和观者的舒适,一个最基本的商业处理,西语旁白完全可以做成英语。这点成本和耐心也是本地化和国际电影的基本元素。坦白来说,这个电影并没有发现高出国内小众电影的地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是一种偏执,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愚昧。
四星半.从土地测量员X的经典开场入手,文字叙述的确定性力量全面俘获了图像的未知色彩,影片似乎有"所知"而无"所看":只需钱,枪,档案等几个元素作为主词,用开车,驾船,行走作为连接关系,建立的生成元集足以如搭积木一般将情节无止境地编下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解说词让本片成为电视新闻片和动物纪录片般的作品――那么影像呢?事实上,正因谜底已被文字透露殆尽,影像才得以保持为纯粹的谜面;正因我们已知人物所说所想,巨大面孔特写的神秘感才更加令人惊奇;这场辛巴德们的无穷历险源自旧物件,日常对话,普通死者之秘密,是只由旁白-音乐-图像构造的三重赋格,而几乎无需剧情声参与――因此或许可以大胆地说,通过pseudo-Bresson的声画组织,本片重新揭露了左岸派电影反声音的本质.
叙述的魅力
整部电影一直在絮絮叨叨,一直在旁白,我从来没有这么希望一个人赶紧闭嘴。电影播放期间,我还专门去搜索了一下这个导演,作家诗人,难怪废话这么多,作家就好好当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