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影片中轮换的审判长,现实生活在TC的百姓都无法因自己权利被侵犯而找到有效的上庭路径,法律是一个社会的底线,而这个底线对于大部分人的保护甚少;对于很多人而言,如果司法不公正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大多数人会无力申辩甚至屈打成招,因为普通人实在无力与强大的司法机关抗争,更不愿意惹祸上身,我们的法律和法庭没有微博和朋友圈对于老百姓的保护作用强;这是一个莫大的哀伤。
较之于,空气中雾霾,我们的生存空间和制度空间中霾粒只多不少, 天津爆炸案的后续无闻、富二代的间接性精神病、派出所里躲猫猫、掏鸟判无期、癌症村的自生自灭;如果我们的导演能够取现实题材记录,素材也可以和韩国电影的< 素媛 >、<断箭>、<熔炉>、< 妈妈不哭 >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如果拍了估计也无法公映在TC!
在这样一个权贵社会,人本性的自私与贪婪击破道德底线,随时挑战着法律法典,所以人们更渴望司法的公正。
电影中没用华丽的场景,无嘘头的特效,有的只是咄咄逼人的庭审辩论和张力十足的小人物的角色表演,一次次庭审中安圣基坚韧的表情更提点出角色不屈的性格,在社会固化的权利机器面前,个人的力量如此羸弱,小人物与庞大体系中的权利与抗争中教授展现了一种坚韧守护内心真理的精神种子的悲情。
电影中朴俊律师的一句话:“我们移民吧,想想把孩子留在這樣的国家,真是悲涼。
” 如果一个发达的民主法治国家都是如此对待底层民众,那么我朝百姓的阿Q精神可以自慰下,那里的掌权者都是天下的乌鸦。
影片根据2007年在韩国发生的大学教授“弓弩伤人事件”改编,讲述了一名大学教授在输掉官司后试图用弓箭射杀当事法官而被判四年有期徒刑的故事。
严谨认真的数学教授金京浩,在校内审核试卷时发现了一道原则性不成立的数学题,他向校方高层提出了质疑。
校方高层为了维护名声,不承认出错题,并让数学组造出一个规范答案。
金教授认为该作为是在消费学生们的信任,于是强烈反对,最终致使自己被校方高层撤职。
之后,金教授向法院提起了职位恢复诉讼。
然而,“教授再次任命是学校自由裁量权的范围,也是那些强权者们制定法律的实质。
” 在财阀霸权的韩国,金教授的上诉必然是失败的。
金教授不服审判,于是带着弩弓去找判定败诉的审判长A,想逼迫他说出实话。
变故就此发生。
两人在那个晚上发生了什么,无外人知道真相。
审判长A让保安将金教授绑走,自己在内衣和外套(中间一层的衬衫疏忽了)上做了假伤口,并抹上了血迹。
审判长A编造了一段谎言,大意为金教授向自己射击,自己眼明手快地截下箭并折断,快速报警,但不知道把那支断箭扔哪儿了。
随后,审判长A以自己的一面之词与作假的伤口和证物,再利用自己的司法职务和身份,冠以金教授“恐怖袭击司法人员”的高帽子,将金教授关进了监狱,有期徒刑四年。
被冤枉的金教授一边在狱中研读韩国刑法典和韩国刑事诉讼法,一边和自己的妻子联系,找律师将满嘴谎话并且伪造证据的审判长A告上法庭。
朴律师听闻金教授敢拿弩弓射击审判长,对于金教授妻子的委托并不乐意接受。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朴律师和老同学女记者一起叙旧后,了解了金教授的为人,最终接受委托,去监狱和金教授一起准备上诉材料。
朴律师和金教授在会面中,围绕着法的作用展开了辩论。
金教授很信任国家律法,并相信法律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
朴律师立即反驳金教授的观点,并表示“法律就是垃圾”。
两人虽意见不合,却依旧齐心协力走上了法庭,共同对抗傲慢不讲理的检察官和审判长B。
同时,女记者也领着一波媒体人员密切跟进该事件的审判过程。
开始的时候,虽说不是一帆风顺,但确实用各种证据和质疑将审判长B和检察官逼得哑口无言。
人民群众通过各方媒体逐步知晓事件真相,对金教授的支持率快速增高。
而审判长B想要延迟宣判,以便找机会和司法部商量对策。
金教授见此,犀利地指责审判长的不作为。
女记者也联系各大电视台准备将断箭的真相向全体大韩民国直播,这现场直播将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是,好景就此灰飞烟灭,打击接连而来。
电视台因司法部压力纷纷取消了直播工作;
审判长B因舆论压力辞职,接任的审判长C是一个极其强势、蛮横无理的人;金教授在狱中被监狱长暗算遭恶徒强奸,最终,司法部下令将该事件定性为“司法恐怖事件”,审判长C也坚持宣告上诉无效,维持金教授的四年有期徒刑。
朴律师失望至极,发表了最后辩护词。
法国德雷福斯案Dreyfus Affair1894年,法国陆军参谋部犹太籍的上尉军官Dreyfus被诬陷犯有叛国罪,被革职并处终身流放,法国右翼势力乘机掀起反犹浪潮。
真相大白后,法国政府却坚持不愿承认错误。
直至1906年,经过民众的强烈抗议和共同努力,Dreyfus才被判无罪。
审判结束,金教授依旧在监狱里,灵活地运用法律,告发那些依仗强权打压囚徒的监狱官士们。
朴律师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劳动者维权之路。
断箭是引子, 也是法庭上教授金庆浩自证的重要物证。
这应该是为数不多的韩国电影里题目如此呼应、贯穿始终的电影。
和《辩护人》有些相像,却又不太一样。
这部电影更加克制,矛盾冲突的不是很剧烈,因而给人带来的剧情转换的爽感较少,但却也更显真实。
金庆浩刚开始在法庭上反复翻阅法律条文,和法官对峙,看着有些文人的酸腐和清高。
第二次在法庭上出现时,便前抑后扬了。
如若他不在法庭上抗争无所作为,如若他没有法律常识,如若没有争取到一个虽然普通但仍有天平的律师,就要在牢狱里度过很多莫须有的忏悔光阴。
电影整体基调不会引起过多的情绪变化,让我心里酸楚的片段有两个,一个是教授入狱后妻子的无助难过,一个就是司法对监狱的干预教授被男变态欺辱。
虽然电影里展现出来的法官还有司法机关很可憎,但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为了维护保护这一体系的威严,也是部分合理的操作。
只是无作为、一手遮天过于让人恶心。
规则的确立也是不完善的,不论是明面上的法律还是人们心中的道德,都是维护一定社会秩序的工具。
教授用弩射法官的行为,从司法机关的层面,是对司法威严的挑战和侮辱,因而就算是一个断了的未造成损害的断箭,也要不择手段,力证司法的尊严。
从教授的层面,他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只因为他是一个敢发声的人,就受到无妄之灾,内心的愤懑无处安放。
真实事件中的男主人公出狱之后仍然在发声,不断在做着抗争。
这个世界需要默默忍受顺势而为的我们,也更需要教授这种勇于发声抗争的人,如果没有这种流血的勇士,我们世界中的很多规则又会是不一样的结果。
这部电影的色彩于我,在于,我知道今天这个世界缺少公平,但我也知道有人在为了它更公平、正义而不断努力。
2022.05.12Vera
韩国电影的题材的确很大胆,有这样一个相对开发的审核制度,难怪能够在短期内有个质的飞跃。
其实就演员质量而言,本片中除了安圣基,其他人的表现只能说是一般,最多偏上一点,可胜在影片整体框架好,故事佳,再加上安圣基非常精彩的演绎,完全将影片带入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能够将最近几年的社会题材搬上荧幕,韩国影人的速度和反应方面都颇令人佩服。。。
本文来自于一个从来没有当过辩护人的纯民事律师。
看完这部电影已经凌晨三点了,现在胃里感觉如同工作日晚上喝完七八瓶啤酒后一样翻江倒海。
也是,天下不公平的事多了,为了一个友邦的小案子又何必惊诧呢?
有人投错了胎,有人选错了路,有人为了一万块钱打一辈子官司,有人因为一个错判失去整个人生。
2014,我研究生毕业,干了律师。
那时没想要匡扶正义,没想拯救世界,正义是缺席还是迟到和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就想挣钱先让自己吃饱饭,吃饱饭了再挣钱让自己能有机会体验花花世界。
甚至天真的觉得,世上诉讼就分两种,赔了钱要追回来损失的和挣了钱要保住利益的,不就是那点破事儿么?
法律是挣钱的工具罢了。
我这个人性格有点缺陷,就是爱记仇。
一次是我帮着别人开庭,就收五千块钱,想研究一下也不耽误多少功夫就答应了。
我也真出力,的确找到了很多证据材料印证自己观点,可到了庭上却被先入为主的气势给弄懵了。
我百分之百相信台上的人绝对没有一点违法违纪行为,但可能是性格或者健康原因或者家庭原因总之就是想越早结束越好,最好是我按她那个方式来举证,再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说我还辩论我就是贱。
一次是开庭前台上的人有说有笑的在那扯闲天,无论魏晋,乃不知有汉的,结果在交手续的时候狂喷我不懂业务,问我律师咋干的。
首先程序上我没错,其次我有错你说事怎么也扯不到我的职业选择上吧,怎么干律师的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回答呢?
可能按他的意愿我得回答因为我考不上公务员做不到您的位置为了活着只能卑贱的干这个行业吧。
这两件事可能是我小题大做了,和甲方扣我律师费比起来真没啥损失,不就是人家说咱两句么,不至于。
的确不至于,动心忍性,行拂乱其所为呗。
拔高一下,也为了引出咱的论点,我在意的是某些人不经意的挥洒情绪,是否会间接作恶呢。
法律的设置就是来对抗人性作恶的。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法理教科书说先用道德约束再用法律管理。
没错,是这个道理,但为什么就那么多的明显的错误却依旧出现呢?
干了七八年的民事律师了,我说看不明白是假,可真的我又没法说。
当然,我不能说的意思并不是贪赃枉法层面的,那也是人性作恶,但那绝不是我在乎的,毕竟我相信国家相信恶有恶报的"民众智慧"。
我要说的是,当因某些社会位置上的原因会让人作恶时,是否每个人都有察觉呢?
我就是个普通的法律工作从业人员,不代表公权力,虽然有人也许不认可我们是为老百姓说话,我们就是为了钱。
为钱这事我从来没否认过也不想否认。
但我可以光明正大的说,我从来没有做过恶。
为了干个业务我也许会想多挣点钱就跟当事人多收点,但我绝不会虚假承诺。
为了赢某个官司我可能会取得点录音证据,但绝对不伪造不强迫。
律师世界里的商业规则其实非常狭窄,和其他行业比起来只是我们的自嗨罢了。
但我的准则就是,咱们真刀真枪的谈判桌或者法庭上见,永远不用超出道德和法律以外的阴招害人。
我可能真挣不到一千万一年,但我吃的好睡的香,周一能爬山周二能做诗,那是我知道我没做亏心事。
这个“知道"挺重要的,因为很多人做了恶还不知道,这可比憋着害人还可怕。
举着正义的权力用自己没有的能力去改变民众的一生,想想是否真的可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但世界就是由人的意志来组成和影响的。
有人的意志就有人的缺陷,可能是我过于悲观了吧。
说句比较辩证的话吧,"都判那么好,我们哪里找业务呢"。
但遇上让我觉得在作恶的事,我绝对会死磕到底。
因为不想半夜气的睡不着,更不想"我很努力,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现在韩国拍的很多这种反应韩国不公平的法制民主社会,这部也是。
安老师的演技没的说,绝对的一流。
此片好看,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拿箭射他
人有一种惯性思维,也爱做比较。
刚开始看到《断箭》简介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守法公民》这部片子,但内容却大相径庭既没有激烈的好莱坞式的正义审判,也没有开挂式的主角光环。
本片把故内容主要放到了庭审环节,但也不像《辩护人》中饼叔一样激烈的甚至咆哮式的申辩那么大快人心,导演没有刻意的用镜头感去衬托其中的黑暗和无奈,虽然只是普通的叙事手法,但是也能深深的体会整个故事的“虐心”。
法律是健全的,但是执法人员就是腐败独裁睁着眼说瞎话,想起地痞流氓的理论:“没有为什么,就是要弄你!
”你有脾气吗?
哪怕男主跟辩护律师把法官等人说的哑口无言也无济于事。
此类型片的关键并不是说什么不好,而是教育意义,可能对已经定型的成年人们没有任何作用,甚至一些人会噗嗤一笑。
但是会给坐在屏幕前的青少年一种潜意识植入,特别是以后会从事法律行业的潜在从业人员,在你们看完此类电影被虐心过,甚至破口大骂其中的黑暗过后,当你面对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会怎样处理呢?
最后不得不说整个电影行业,不是我们的编剧或者导演不行,我们其实不乏好的题材好的内容,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涌现出大批的好作品,但现在的审查制度大家都懂得。
所以我们只能谈谈情说说爱,恶搞完了卖情怀,笑了乐了挣到钱了就行了,剩下的事就让其他国家做吧。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一个“慎”字,背后便是对法律的敬畏,对人的尊重。
可这部片子里的法官啊,两个都没有。
因为受害者位高权重,且是法院内部人员,所以审判就该一边倒的偏向他?
荒唐。
被告有作案动机,且确实和被害人发生了肢体冲突,所以这就是你们不顾辩方提出的合法诉求、一意孤行地原因吗。
我很难去说这不是你们法官内部的沆瀣一气,因为伤了自己人,所以一致对外。
倒数第二个法官,被辩方及其律师问得哑口无言,你们不觉得羞愧吗。
而且呢,这个法官也是,嗯...很无能。
你说你要是不想理他们吧,要么虚与委蛇地打太极,要么斩钉截铁地拒绝。
前者呢,那得脸皮子厚,反正无论对方说啥,你都嘻嘻哈哈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来个偷换概念又或者转移话题。
打哈哈嘛,难度不大,想要打得对方摸不着头脑就难了,关键在于要不知不觉,让对方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跟着你走了,此乃高手啊。
要是后者呢,你就一脸严肃坚毅,对于对方所说的一切坚决说不。
此中高手,不仅能拒绝,还能拒绝得义正言辞,让你无懈可击。
能力不够不要紧,那就做到在说不的时候一定要一脸认真,做出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你信了的表情。
可这个法官,两个都没沾边,想要同流合污吧却还有没泯灭的良心,被质问得是冷汗涔涔;若要坚守正义吧,能力又不够。
活该下台。
最后一个法官,倒是前面所说的“后者”里的低能力者,不过也堵得辩方无话可说。
谁让人家手握你的生杀大权呢。
说到辩方,还真的蛮有个性。
一般的电影里,嫌疑犯见着律师,那比看见亲妈还亲,恨不得点头哈腰么么哒,只希望律师能帮自己“脱罪”。
这个男主倒好,要求律师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不然就发脾气闹冷战,一副为所欲为的甲方既视感,真的是牛逼大了。
直到男主点名的律师男二出现,前者脸上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两人一见如故,彼此倾心,互送衷肠,洞房花......咳咳咳,串场了,不好意思。
两位男主配合得如鱼得水啊,在庭上提出的每一处疑点都直击要害,所要求的重新调查等之请求也有理有据,可谓是教科书般的辩词。
可是呢,碰见了枉法的法官,无可奈何。
他们在庭上情绪失控,这对辩方来说不是好的选择,但他们真是忍无可忍了。
面对恬不知耻的法官,面对无动于衷的检察官,他们愤怒,想要反抗。
可胳膊能拧过大腿吗。
无论怎样,他们都想要试试,因为他们是真的相信法律会给他们一个公道的审判,还世界以正义。
他们是真的相信大家都是一心向善,不存私心以致偏颇。
他们是真的相信,对法律应该敬畏,对人应该尊重。
可是呢,没想到是这般结果。
当初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对那些人来说就一点都不重要了,他们不过是被利益驱使的一群行尸走肉。
原来没人在乎真相,没人维护正义,没人敬畏法律。
这个世界怎么能这样呢。
让执法者腰杆更硬,让守法者心里更暖,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啊。
若唯有流血和牺牲才能到达此地,那么我愿意为了人民献出自己的一切。
(芷宁写于2012年5月2日)作为一部揭露韩国司法体系黑暗腐朽现状的影片,《断箭(Unbowed)》的格局显得并不大,没有任何耗费大笔制作经费的炫目场面,片中大部分场景主要集中在小型法庭和监狱斗室,然而正是这样的以小见大、窥豹一斑的小格局,恰到好处地为观众打开了一扇窗,一扇以事件说话的窗,其中的深意,在胶片流转间被传递地充分而详实,且发人深省。
片中事件的发生时间为2007年,临近当下,更说明韩国司法界灰暗的强权现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片的现实意义已经大于影片本身,小人物对抗司法审判的不公,个人于庞大体系中的坚守与抗争,这本身就具有一种飞蛾扑火般的悲情与豪情。
在这样不对等的角力下,个人命运如同湍急洪流中的单薄枝叶般飘摇,所幸片中人虽举步维艰,却依旧固守信念,于是,那“石弓事件”的当事人、执着的数学教授金京浩便有了相当的代表性,仿佛一位顽强的斗士,又似一枚直击司法不公的象征符号。
在现实中,于案发后的两年,即2009年,有一本名为《断箭:射向韩国司法部之箭》的纪实书问世,书名便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很多问题。
该片英文名《Unbowed》,直译为不弯曲的,不屈服的,仿佛片中主人公金教授性格的写真,属那类刚正不阿到有点固执的人,又仿若他所教授的科目数学那般黑白分明、对错鲜明。
然而,他不幸的遭遇便源自这样的性格,早些年,金教授就因指出了入学考卷中的错题而遭上司、同事非议排挤,作为教育者该秉承怎样的品格,金教授已给出了答案和例证,可于职场的人际关系和现实操控中,却是行不通的。
而对不公正审判的不屈抗争也一再体现着金教授的倔强执拗,更难得的是,除却几日因身心极度受创而闭口不语外,其余时间,他都是侃侃而谈据理力争的,他在狱中所做的各种学习和笔记,都似乎在表明,即便遭遇坎坷,即使惨遭报复,于精神层面,他还是持有乐观希望的,尼采曾说:“痛苦者没有悲观的权力”,金教授已然受到了犹如蚀心剔骨般的痛苦,积极面对的心态便是从苦痛中开出的精神之花。
纵观全片不难发现,该片整体架构较为合理,表现方式客观而真实,善于把握敏感题材并挖掘社会深度问题的导演郑智泳,自始至终都没有将一种非常主观的态度带入片中,他以近似于白描的手法,耐心细致地再现了一场场庭审、一次次对峙、一个个事实,于是,各种疑点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其中的蹊跷自是不言而喻。
虽然,导演没有将主观态度强加于人,但可以看出,影片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和观点提炼,在艺术属性和客观存在之间取得平衡的同时,又着力于剖析社会问题的纵深度,显然,对此间火候的把握,郑智泳很得要领。
就表演而言,安圣基给出了一次精彩而平实的表演,可以说,影片因他的表演而晋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他诠释的金教授,愤怒包藏于平静刻板的表象之下,反而令愤怒具有不可预知的力量,坚毅的面孔和坚韧的表情更提点出角色不屈的性格。
在法庭上始终镇静自若的冷静应对,则体现了人物不凡的头脑和心境,在这样强大的内心世界的支撑下,有理有据的清晰表达凸显了片中人对公平公正的美好追求。
而在狱中受辱后的沉默和呆滞,则分明让观众听到了内心被撕裂被践踏的声音,可谓举重若轻。
(约稿)http://nicolew.blog.hexun.com/75906329_d.html
片子尾声,律师问老师,您丫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讨人厌的啊?
老师回忆,咦?
是啊我初中的时候还不这样呢,那时候第一个把数学题做出来了,都要等其他同学先举手才敢跟着举。
这个等别人先举手的场景我们多少都有点熟悉,在无数次的举手中,我们基本上都学会了“等别人先来“。
在天朝和韩国这样的儒教国家里,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融入更多人,不断随大流,不断消灭个性的过程。
在那么一大坨人里,有情商高心眼很多的,就背地里偷偷藏点心思,也被称为鸡贼,更多的是脑子不够好使的,完全把自己调成省电模式,闭着眼睛跟大伙儿走就行了,但,还有个别死硬分子,硬着头皮不肯悔改,越干越特立独行,鹤立鸡群,在中国各地的方言里,都有专门的词来指称这些人。
这些人里,极端者如《天注定》里拿猎枪崩人的姜武,温和者如沈从文,新中国不创作。
这片子,与其说是在骂司法不公,不如说是在呈现所谓主流、权威对不合群者的绞杀。
两位落魄的主角都是这样的不合群者,大学教授只因为在一次考试命题事故中没有沉默,坚持原则而被同事和学校孤立、失去教职、被枉法裁判并最终被法官诬陷;酗酒的劳工律师也因为没有参加同僚们都参与的案子而被孤立,律所差点破产。
因为对原则的坚持,可能还有一点点自以为是,他们选择了不站在只是人多的那队,然后就一步步与主流渐行渐远,最终”自绝于人民“。
据我所知,还没有几个不合群者有好下场,这个社会的筛选机制中,不合群者的胜出概率比随大流的人小得多,即使在这部片子里,教授还是获刑了,估计这辈子都别想回学校了,二百五律师,也又拿起了酒瓶。
写到这儿,又该想起王小波那只”猪兄“了,面对围捕,它的结局是跑出了村子,长出了獠牙,你们呢?
这类根据现实题材改编的韩国电影都是我的爱
“这是审判吗?这是独裁!”说得真好。律师和教授搭档,虽然没有胜诉,但是,非常激荡人心,很震撼。律师那番话,甚至为之落泪。
很久没看到这么精彩的法庭戏了,司法的腐败独裁,个人的渺小弱势,即使真相显而易见,律师和被告人义正言辞,法律依旧换不回公道。简单的剧情,从一开始被告人就摆明了无罪,好在法庭戏的咄咄逼人更深得人心,让正义重燃。很羡慕韩国电影人,可以拍这样的题材。★★★☆
对韩国的司法制度依然无语,枪打出头鸟,敢和司法部叫板的人,就算能掀起社会各界关注狂潮,结果依然无法撼动!整部片子98%是在法庭上的戏,这样庄严肃穆的场合,上演的均是闹剧,谎言、伪证是作料。这样的片子人家能拍、能播,搁咱这,难!
很不错
金教授实在是完全帅气啊!不畏强权,逻辑清楚。不愧是数学系的老师。前半段让人看得激动,后半段则沉重得不行。强权无理时只会使用暴力镇压凌辱,实在是太无耻了。真希望多一些这样叩问良知的电影。
3.5 揭露司法不公的作品(法官为徇私舞弊完全摆烂也是醉了),推理部分值得一看,但作品整体相对一般
我觉得中国人都应该看看这电影,这种事可能每天都在天朝发生,但我们根本发不出声音。给五星不是因为电影拍得多牛逼,而是因为电影之外的触痛。别总拿一次别离来说有审查也未必拍不出好电影,因审查而被阉割掉的血性和现实属性是中国电影败局中的关键一环。
等中国有敢于承认这类事情、敢于允许拍这样的电影后,再来讨论司法公正吧。真实事件改编,很好看。http://watchedfilm.diandian.com/post/2013-07-03/40051456330
明明是控诉韩国司法腐败的电影,为什么我等P民会看得如此心酸,感同身受。这种事可能每天都在天朝发生,然后被辟谣、被敏感词。棒子尚可借电影拷问社会,棒子尚可谈可拍司法腐败,我们呢?台词:“我们移民吧,想想把孩子留在这样的国家,真是悲凉”
对中国当下非常有启示意义,不敢多说~
即使在法律上没有获得公正的待遇,但是人们的心中早已为他树立了丰碑!
断箭,看完了。本片与其他韩国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他电影中的检察官往往是大主角,形象非常正面,但这部片子却是在呈现韩国检察官这一极具权力的群体是如何明目张胆的官官相护。这里面居然会提到德雷福斯案件,看来真的很著名啊。强调着一种大公民心态。不服气,不妥协。主角更在乎个人的胜利,对体制的嘲讽,而不是胜诉。3.5分。
大叔有点愣
越来越看韩国这种照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了呢
好看。
拍的太一般,就胜在“这人家都能拍”
好故事,可惜改得太平淡了
疑点就摆在台面上,但是以审判长们为代表的司法部就是选择装瞎,薄弱民众对决沆瀣一气的司法机构,最后教授还是蹲了四年监狱,可喜的是这位理想主义者还会继续战斗下去。这样的片子看完就让人觉得周身一股强烈的无能为力感。
抛开电影本身不说。敢于将司法体制题/官员包庇等社会问题搬上大银幕,十足敬佩!其实,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而在电视上看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