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幸存者
Išgyventi vasarą,忘忧上路(台),夏日幸存者,Summer Survivors
导演:玛利亚·卡夫塔拉德泽
主演:Adrija Cepaite-Palsauskiene,盖尔米尼·格莱姆扎伊特,Vilija Grigaityte,Giedre Gudeikiene,Giedrius Jursys,Larisa Kalpokaite,卡罗利斯·考皮尼斯,Danas Kavaliauskas,Tekle Kavtaradze,吉德
类型:电影地区:立陶宛语言:立陶宛语年份:2018
简介:英德蕾(因德雷·帕考斯凯特 Indre Patkauskaite 饰)是一名精神病学专业的学生,在经历了数年的刻苦钻研之后,她终于得到了实习资格,成为了医师助手。然而,英德蕾实习期所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让她感到非常的头疼,她要同时护送两名精神病人前往另一家医院。他们分别是患有躁郁症,时而精神百倍兴奋不已,时而低落消..详细 >
亢奋有时,沮丧有时,片刻的欢愉稍纵即逝,莫名的悲伤忽如其来,微笑练习的背后是一片空荡荡的荒芜。蝴蝶执意死亡,行程终会结束。看似平静的夏日,有人在看海,有人在唱歌,有人打开车窗感受风的到来,也有人选择离开这场人生之旅。
说是治愈躁郁症的公路之旅,实际上还是夏日小清新无病呻吟。
幸存談何容易。蝴蝶和鳥兒的笑話。
有些艺术家被抓进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从精神病院逃出来,成为艺术家,你就是那后者,你的生活就像行为艺术。
欧盟影展。3.5/5,公路版的逃离疯人院,声音很精细地划开规训/压抑和放飞/天然的状态,在远离权力(恰似父母的医护senior形象)后,我们看到三个青年是如何连接、分享和生成人的经验,将一点波折演绎为全情投入的“生命的一天”。想想挺有意思的,疯癫的意象被福柯拿来批判过社会的某种症候,而这片完全承认心理疾病的现实,但赋予对等、内观的视角,去展现人仍有整合与任何人关系的可能,“疯”成为一种精神状态的权利(接受蝴蝶自杀的可能),与他们相处,而不只是视为治疗的对象,这也对应了医生那句“你说他双相障碍他就没事了”。影像让我们从这种差异中体验美好的东西:海,风,一点点善意。
好久没看电影,终于捡起了上次看到一半的片子。度过漫长的夏季,活下来就好了吧。
我不知道。我感到非常绝望。
温情小品,角色都特别可爱,每个人都在和自己抗争,加油就好。
EUFF第八场,虽然基本没被手持晃死,TM人没动手持抖个啥,很喜欢Paulius这个角色,但并不喜欢那个暗示的结局,抑郁症都知道是那个样子,但是拍出来更真实。医生和助手也许很专业,但并没有正确看待他们的病人。喜欢里面的一些桥段,比如Paulius骗家人去西班牙工作,但其他人说不行,你看起来晒得不够黑,他对Indre说,反正你现在已经和两个疯子在同一辆车上,看到Juste的眼神,改成:一个疯子。但我相信,没有人会愿意被当成疯子,医生想治疗他们,但并没有问他们到底想去哪儿。
蛮喜欢。4.4
拍的很漂亮,舒适
有点没头没尾,被电影名欺骗了才去看的。看完这个我就是夏日幸存者幸存者。
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实事挡在中间:在情愫萌发时,愉快的聊天发生时,纱布被揭下时。他们也试着剥掉医患间的痂,以一辆车为集体面对车以外的世界。笑容和刺痛穿插着,如履薄冰。人的善和力总在与他者的触碰间显现。我会担心这古怪的周期永远不会过去,但我要告诉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这份力又会在离开时骤然坍缩,窗外的树绿啊摇啊,我又回到了窒息的日常。
文本其实可能是很优秀的,但是导不够深入细腻,有点生硬。男主是先打了电话,无人接听后吞了药片,也许早一点接通电话会不一样,他的死,和他生命意志的脆弱让我想到片子里那个蝴蝶的笑话,还是起作用了,蝴蝶的生命太短了,短到它的决定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是这一部电影的时间我们都注视着这个男人,在这种注视里,他的死就不再是像蝴蝶一样无足轻重。
有些人已经痊愈,却最终放弃生命;而有些人还在为莫须有的可能性做微笑练习。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精神病,但精神病不一定都会成为艺术家,而大多数人,不过是四季幸存者。
蝴蝶只有一天生命,仍要天黑时自杀,飞鸟怎么会懂蝴蝶的抑郁。疯子只会单线思考,却常被凡人嘲笑,凡人怎么会懂疯子的快乐。花十块钱让汽修工摆拍,把副驾医师忘了还是很好笑。吹牛皮感叹一星期睡十个女生多厉害,把头伸出天窗以为真的自由。如果我得以幸存,多亏微笑练习母鸡舞,以及我们一起的夏天。
很多镜头的视角很喜欢。像躺在车中的5岁小朋友。
让我想起在德国生活的日子
另类公路片表达“另类”的人群的另类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