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奥斯卡提名名单揭晓的时候,出了一个乌龙,一开始公布的最佳女主角提名名单,艾米-亚当斯凭借“降临”顺利入围,引来了一片赞誉,但随后官方又修正了名单,“爱恋”的鲁丝-内伽赢得了她职业生涯首个影后提名,继而引发了学院太过政治正确性的争议。
事实上,“爱恋”这部电影从去年登陆戛纳电影节以来就收获了不少好评,在金球奖上男女主角就双双赢得了演技提名,在奥斯卡上有所斩获也并不意外。
“爱恋”讲述了一个历史真实故事,理查德和米尔德里德两个人坠入了爱河,并且决定结婚。
这本来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但他是白人,她是黑人,而他们生活在种族隔离依旧大行其道的1958年,他们居住的弗吉尼亚州认为他们触犯了法律,两夫妻被判入狱,除非其中一方离开该州二十五年。
夫妇两认为这项判决侵犯了他们的民权,决定上诉,1967年,他们一直上诉到了美国最高法院,法院驳回了弗吉尼亚州的判决,这个案件也成为了不分种族、自由相爱的象征。
第一,爱情。
仅仅只是听到这个故事,就可以感受到其中强大的力量,关于种族隔离,关于平权斗争,关于历史进程——这是一个改变历史的案件,甚至改变了美国宪法。
脑海里不由开始心潮澎湃,慷慨激昂,但导演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角度来讲述了这个故事,没有哭天抢地的煽情,没有跌宕起伏的狗血,没有撕心裂肺的戏剧,甚至没有义正言辞的政治正确性,他仅仅只是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真实而动人的爱情故事。
理查德和米尔德里德都是普通人,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他是一个建筑工人,她则是一个棉花田(还是什么农作物)的女工,他们没有想要创造历史,也没有想要对抗世界,他们仅仅只是坠入爱河的两个普通人,他们仅仅只是想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仅仅只是想要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小家园,在理查德用尽所有积蓄为米尔德里德购买的土地上,盖起属于他们的房子,然后安逸地守着彼此,走向生命的终点。
他们是沉默的,甚至是懦弱的,当他们被判入狱之后,两个人没有反抗,甚至不敢反抗,而是老老实实地缴纳了案件诉讼的费用,然后偷偷摸摸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在陌生的大城市里,默默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只是,他们就连回到家乡探望亲人都不行,被隔离在家乡的土地之外,城市的街道和房屋就像是一座看不见的牢笼。
即使是美国公民自由协会提供了免费的律师服务,希望帮助他们争取自己的权益,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不想要把事情闹大,他们只是想要本分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回到自己的家乡。
她为他抚育了三个孩子,将家里的家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温柔却倔强地守护着这个家;他沉默寡言,默默地用肩膀为她建立起了温暖的港湾,在危险来临时,他甚至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背后的那个家园。
他们爱上了彼此,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老实本分地守着彼此,可是法律和偏见却阻止了他们,以上帝的名义,将自己的歧视和偏见加注在他们身上,而他们唯一犯的错就是,就是与生俱来的种族差异,仅此而已。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当理查德终于感同身受地意识到周围对黑人的偏见、歧视和排挤有多么严重时,他也明白了,比起妻子来说,他所承受的压力着实太轻、太轻。
晚上回家坐在床沿,他低声呢喃着,”我可以照顾好你。
我可以照顾好你。
“他仅仅只是想要照顾好这个自己深爱的女人,仅此而已。
在那一刻,爱情的强大力量让人泪流不止。
第二,历史。
许多时候,创造历史的伟人们并不伟大,他们只是生活里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像你我一样的平凡人。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甘地,又或者是马丁-路德-金,他们仅仅只是守着自己的小日子,在安静地生活着。
他们不想要闹事,更不想要关注,却是社会的偏见和法律的不公,让他们不得不站出来,为自己的权益发声。
在创造历史的那一天,他在修剪草坪,她在熨烫衣服,孩子们在旁边嬉闹奔跑着,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论,也没有热泪盈眶的庆祝,对于他们来说,仅仅又是再正常、再简单不过的一天。
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终于赢得了自己本来就应该享用的权利。
这才是真正的平权。
他们都是普通人,相识相恋相爱相知相守的普通人;他们构建了一个平凡却幸福的家庭,比其他无数家庭都要更加幸福的家庭;他们渴望和其他人一样享有属于自己的权利,不要求更多,仅仅只是要求平等对待。
他们不想要名利,不想要关注,甚至不想要改变历史,仅仅只是想要能够光明正大的守住自己的生活,仅仅只是想要成为……真正的普通人,一视同仁的普通人。
没有义正言辞的呐喊,没有力挽狂澜的亢奋,没有改变历史的壮阔,这一份平淡、这一份真实、这一份坚定,这才是平权的真正含义。
比起其他那些声嘶力竭呐喊的平权电影来说,这部作品之中蕴含的那份平静而坚韧的力量,却绽放出了万丈光芒!
将平权的真正含义诠释得淋漓尽致:平等,仅此而已。
种族歧视是如此,性别歧视是如此,还有同性歧视亦是如此。
2015年,美国同性婚姻法案判决书,多次引用了理查德和米尔德里德案件的判决结果,再次强调,婚姻是自由人类对幸福的追求,同时也是平等人类享有的权利。
第三,电影。
整部电影拍摄得十分内敛而克制,几乎将所有戏剧冲突都消弭于无形之中,将所有的镜头都对准了这对创造历史的夫妇,却仅仅只是展现出他们的生活细节。
这种拍摄方式让许多人喜欢不起来,但在我看来,却恰恰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平权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他们对自由、对幸福、对真实、对平等的追求。
创造历史的时刻,其实只不过是生活里的一个点滴。
这部电影的导演杰夫-尼克尔斯必须点赞一下,他之前拍摄的“污泥”就十分让人喜欢,去年还有另外一部“午夜逃亡”我也是屡次推荐,在他平实而细腻的镜头之下,人物的情感与剧情的力量总是能够轻易打动观众,这一次也不例外。
还有两位主角的表演,看似温吞的表演一直在往里面收,波澜不惊之中似乎看不到太多表演的痕迹,但两位主演相处的每一个瞬间,都可以真实感受到那种幸福而美好的情感在缓缓流动,以至于没有任何发力的镜头,却在情到浓处时,不由潸然泪下,热泪不止。
鲁丝-内伽的表演无疑是值得奥斯卡提名的,但是否比艾米-亚当斯更加优秀,这就见仁见智了,从这个侧面来看,今年的影后争夺战果然是激烈非常,比影帝要有看头多了。
现实生活中,法院做出判决七年后,理查德被酒驾司机撞伤去世,米尔德里德没有再嫁,一直住在理查德为家人建造的房子里。
后来,米尔德里德几乎淡出公众视线,也拒绝被称为英雄,在2008年去世前夕,她接受了采访,”我很想念理查德,他把我照顾得很好。
“最后说一个题外话,理查德的姓氏是“Loving”,真实的,所以这个案件也被称为是“Loving VS Virginia”案,它被认为是不分种族、自由相爱的象征。
于是,导演使用了这个名字作为电影的主题,”Loving“。
多么美好,多么动人。
平权电影年年有,今年这部少有的平静温柔,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和我们认识的平权抗争应该有的激烈大相径庭,不过这样的平缓却让我异常的动容,甚至比之前那几部和8号提案有关的纪录片还有效。
这对姓为‘爱’的夫妻也就是普通人,却被法律和国家在他们的爱恋中横叉了一杠子。
他们为了不坐牢还是会怯生生得跟法官认罪,而不是我们想象中愤而反抗的斗士,他们逃到外地生活多年,终因无法回归故土而寻求帮助,这才叫基本权利。
说实话之前那些轰轰烈烈得当然也为之骄傲,却多少有点无法感同身受,总觉得是某些‘有觉悟又空得很’的阶层干的事。
这对平凡得很的异族夫妻却让我体会到了基本权利对普通人的影响。
The Supreme Court stated that marriage is an inherent right.Seven years after the Court's decision Richard Loving was killed by a drunk driver.Mildred never remarried and lived the rest of her life in the room Richard built for them.She spoke of Richard saying" I miss him. He took care of me."
今年的电影节,原本是只保留了woody allen和pedro almodovar的邀请函的,不想前一天婆婆大人来电,是她所在的association d'artist派了16号早间的竞赛单元邀请函,约我同去。
一想到她流放亲儿子在电影宫外,于是感激一番顺便第二天一大早换上好媳妇标准小礼服和微笑又去了趟红毯。
入场前听婆婆大人说了下简介,一听下来就发现原来是部标准的美式竞奖电影:种族,法律,正义,正能量,美式普世价值,人性光辉。
同类主题,不是冲奥斯卡就是去冲奥斯卡的路上,只不过今年冲到黄金海岸来了。
看看片长,足足的2个小时,都能猜得到剧情走向。
直到主角出场,咦,这不是神盾里的小花么?
大概是见到熟悉脸有了好印象,接下来得观影过程倒是并没有想像中的冗长。
相反,随着节奏到最后,整个电影宫的观众掌声经久不息(之前说过的正能量),一直到最后字幕完毕。
-----------以下有剧透---------------------------电影讲述的是男女主角相爱,却因为当时的种族隔离政策,在当时的弗吉尼亚被判有罪,不得已搬到华盛顿。
之后随着种族运动,官司进入到最高法院,最后两人得以回归故乡的故事。
电影背景涉及到美国清教徒,种族运动,司法机制和修宪,因此,两个人的故事背后,更是美国一整个时代的写照。
剧中夜里闯入民宅捉捕loving夫妇两人的当局警察,是当时美国南部清教徒的典型代表。
早期的美国南部,因为地理环境和气候,更加适合大面积种植,因而有更多的农场种植园,需要大部分引进的黑奴作为劳力。
这也是为什么后期解放黑奴到各种种族运动,都是从北方开始,而到了南方难以实行。
一方面,黑奴的平等与解放影响了南部白人阶级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长期的等级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而面对现实的不平等,标榜“仁爱”的宗教徒也寻找到自己的解释:上帝把人分成不同颜色是有其原因的。
这个解释是不是很熟悉,如同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宗教反同人士认为,神把人分男女是有原因的。
可怕的是,当社会机器也认可这种观念,作为公正和保护象征的警察,法官,甚至法律本身,一同成为了迫害者。
好在整个体系存在三权分立机制。
接触过美国宪法的人大概一开始会惊奇于,相比想象中法律的复杂和高深,宪法里的英语用词通常非常简洁。
这么做是因为,一方面,繁不如简,主干清晰,既定原则不可更改;另一方面,立法者明白无法预测未来的世界,但法律也需要与时俱进,于是通过案例法来增加法律的细节,同时可以保持法律适合所在的时代。
因此,最高法院成为美国历史上改变历史进程的圣殿。
通过选择有社会争议的案件,最高法院对一个案件的裁定有解释宪法的特殊意义,一旦立案审判,此后类似案件都将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最高法院的裁定来执行。
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中,两位律师故意要loving夫妇被捕,继而输掉小镇法庭和弗吉尼亚州立法庭,最后把案件提到最高法院的用心。
而这个案件,之所以成为种族婚姻自由的象征,是因为在最高法院判决loving夫妇胜诉弗吉尼亚州的那一刻,全美境内的警察,法官,法律都将停止迫害,并且转为认可和保护跨种族婚姻。
于是这样波澜不惊的两个人的故事,变成了美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而这个案件,通过最高法院,作为种族通婚,自由爱情的象征,也是万里挑一的典型。
电影里的两位律师,感谢演员,表现的都是机会主义者嘴脸,而非理想主义者。
他们帮助loving夫妇,与其说处于仁道主义,倒不如说是抓住了一个成就自己事业历史留名的机会。
连他们所选的这两位种族婚姻的典型人物:相爱,老实,寡言,温顺,负担不起诉讼费用;都是深受媒体喜爱和符合大众想像的。
甚至连他们的姓氏,loving,都带着上天注定,哦不,上帝旨意的意味。
两位初出茅头的律师,赶上里历史潮流,以未来到政治正确为赌注,赢下自己事业的里程碑。
大概他们选择接下这个案件的时候,都已经想像过将来会有人来拍摄这个题材了。
但,无论如何,影片出彩之处是,所有政治,法律,社会背景,都被刻意放淡了,甚至连激动人心的最高法院辩论,也只是很快几个镜头,期间穿插了loving一家的日常生活。
而导演把重心放在loving夫妇两个人之间的,爱。
两位演员表演都很出彩,尤其是男主,整部电影下来台词不多,却让人不得不相信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
印象最深的几个片段:影片最开端听到mildred怀孕以后,微微震惊到惊喜而幸福地笑出来;当律师问道,你有什么希望我向最高法院的法官们传达的,他说,请告诉他们我爱我的妻子。
要知道,一段长久的婚姻,面临的又何止种族隔离这个阻力。
被迫离开家人,遭受拘留,离开故土,原本就已经困难,如果没有强大的爱来支撑,只怕寸步难行。
然而随着孩子的出生,时间的流逝,日常的爱情和婚姻才是最难经营。
中间有一段酒吧场景,Richard回到故乡,回到和自己的朋友一起赛车喝酒的日子,有个黑人朋友说,你们这么多麻烦,离婚不就好了么?
是啊,离婚不过是少了一张纸,他们便可以照常生活在故地,少去很多麻烦。
可是richard如此深爱他的妻子,以至于这么多年他竟然没有想过还有这条轻松的路可选。
一个作女人背后一定有个深爱她宠溺她的老公。
这是真理。
一个女人只有完全被深爱着,才有对这个世界作的资格。
故事里的mildred是幸运的,她遇见了她的老公,即便是那个年代,为了她be taken care of, 他们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世俗偏见和法律。
逐出弗吉尼亚期间,只因为她说要回家生产,richard只是深思片刻便说ok,要知道这简单的两个字母背后有多少风险和担当。
也是mildred试图写信给总统,得到人权律师的电话,说要开始上诉,richard听了虽然并不愿意,但也决定支持。
最后mildred决定回乡下住,因为觉得华盛顿的独栋小别墅不够小孩们跑的,于是richard弄了块一望无际的土地顺便建了大房子。
期间mildred接受记者采访,虽说是为了案件宣传造势,其实也有虚荣心的成分,她享受着话语权和被关注,忘记了外面潜在的危险,而richard虽然生气,但并没有打破她的美梦,他只是尽力承担,take care of the family.片中有不少richard砌砖的场景,分散在不同段落,他每次都砌地认真而专注,越来越高,如同他耐心而执着地筑自己的巢。
他唯一的一次哭泣,是告诉mildred他可以tare care of her. 影片最后的字幕,采访老年的mildred本人,她也说,richard took good care of her. 而他建立和保护的家,外人可以窥见的是在那张靠在mildred膝盖看电视照片里,时间定格两个人幸福的笑容。
两个历史洪流里的小人物,因为一个人希望为另一个人建一个家,成了一段历史的转折点。
而这两个普通人只是相爱着,其他并不自知。
唯一算不上缺陷的缺陷,是编剧的美帝主旋律,让作为国人的我时常出戏觉得不真实。
比如偏激的police把两人关起来的时候没有动私刑,比如尽管小镇法官也是保守主义者但两人仍然可以请律师,比如这种生活压力下仍能孜孜不倦地生3个,比如一个民工砖瓦匠可以供得起一家五口的生活,能在首都华盛顿市付得起独栋小楼房租,并且夫妻各自有车,完了回乡下还随时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土地和房子。
比如有人权律师免费打官司。
比如最高法院还判决州政府输给个人,判决以后地方也没有给小鞋子穿。
要知道这可是60年代的美国,比起如今的x国,游戏难度真不是一般的简单模式。
在50多年后的今天,甚至在大家都长得差不多的中国,通个婚还有地域歧视,同一个地域还有城里和乡下之分,就算是同一个小地方还有经济和背景之分。
更别谈是爱情了。
旅居见闻,有兴趣的话关注下:
16年似乎没有写过长一点的观后感,但看完这部片子就想写写,这本身就代表了我对此片的评价。
这个片子没有大的波澜,只是娓娓道来,演员恰到好处的表演,看后内心涌动。
电影当然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讲到,导演选择了这个历史性事件的一个点。
生活中的困难影片不需要去描述,这不是它的任务,而这种为爱而生活在一起的故事,看起来似乎有些理想化,但是这样的爱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我们听过了太多复杂爱的故事,比如同期影院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已经对这种故事本能的排斥。
我只是个普通观众,不懂电影的技术,无法从手法上去评价,也许这个电影是个心灵鸡汤,只是没有太油腻。
好莱坞喜欢编各种迷人的美国梦,可是人家确实是有资本去做这种梦,我国人民只能做白日梦,做了还会焦虑,干脆什么梦都不做,做噩梦吧。
当然此片感动我,还有个人原因,此处省略200字。
ps:11月4日在美国上映,18日国内就可以在网上看到了,速度挺快。
《爱恋》(Loveing)(2016)"夏纳电影节" "历史" "传记" "剧情",有些电影就是这样慢慢的在诉说一个故事(可能包涵剧透),结局挺感人,很像《尊严殖民地》那样,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一些法律被废除,爱是没有种族没有地域的分歧的,婚姻法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能说因为跨越种族而不能结婚,影片中幸好当时美国民权主张自由,当时在吉弗尼亚州的那个律师不能处理这个案子,就叫一个自由协会的人,然后这位律师通过他的首席教授和另一位律师同讨此案,在两位律师共同的帮助下,申诉到最高人民法院,帮助了这两位夫妻,男主有一次律师问他要有什么告诉法官的,他说:“只要告诉法官大人我爱我的妻子,这样就可以了。
”爱没有种族的跨界,没有任何的法律形式阻碍爱情,是一项公民的基本的权益,最后影片也阐明了,对于吉弗尼亚州这对夫妻一案,此法终归被废除,婚姻法重新定义
情感抑制,戏剧性情节的弱化处理,这是电影最大的优点和缺点。
usually we fight for love cause we can live our life,in the film we fight for our right to live a really life cause we must love。
或许会有人因为这部电影种族问题的选题的讨巧功利的倾向而对这部电影下天然的不好的判断,其实整部电影看下来,这是一部完成度非常之高,煽情的恰到好处,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着社会性的一面。
单单从片中出现的三个看电视的镜头分析下这部电影的匠心。
第一次,电视中出现的是显示宇航技术成就的一些画面,通过对于美国在太空探索上的先进程度上,反衬出在人的平等权力的保障上的极度落后。
第二次,在搬到华盛顿后,看到电视中出现了黑人群体为人群呼喊游行的场面,为之后女主在人权意识的唤醒而埋下了伏笔,同时承接上一个看电视的镜头,说明整个国家在社会意识层面,也在同科学方面一样在进步与发展中。
第三次,是《生活》的记者来拍摄男女主角的日常画面来为增加他们的曝光量和为之后的舆论造势,这时电视中放映的是喜剧类型的肥皂剧,伴随着男女主角喜悦放松的笑声,营造出了一个非常具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质感,某种程度上,为最后的法庭胜诉算是奠定了心理上的前意识。
可以看出,这三组镜头在结构上和内容上达到了文本层面的高度闭合,使得影片在这些镜头前后的铺垫和进展都充满了条理,而且这还仅仅是这部电影所显示出的镜头语言设计感的一个小小片段,所以,不要因为厌恶所谓的政治正确就错过了这么一部优秀的电影。
另外最后还想说一点就是,大概很多人会因为女主演员混血儿的身份而对她饰演这个非洲裔黑人女性角色颇有微辞,但是,这名演员就是通过当年异族婚姻合法化的法律的健全才正大光明的出生并且达到了现在的职业成就,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于影片的主题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助益么
《Loving》译名“爱恋”,虽然更多意指男女主人公冲破籓篱又至死不渝的爱,但其实我认为也有取男主人公姓氏的双关之义——Loving V. Virginia是美国史上著名法案,它使禁止异族通婚成为违宪行为,并确立婚姻乃“公民固有权利”。
虽然电影所讲述的是民权斗争史上异常重要的一页,但对这种自带煽情基因的题材,导演却处理得极其冷静克制,去戏剧性和淡化矛盾的做法也是本片最富争议之处,不过这种拍摄手法私以为也带来了两点好处。
首先是能让观众更好地专注于男女主角的爱情主线。
伟大的爱情往往也是平凡的爱情,每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天生就是勇敢无畏的斗士,对抗强权无异于以卵击石的脆弱个体们绝大多数都会优先选择隐忍不发、保全自己和家人。
男主人公就是一个并不怎么会说话的泥水工人,可是他对妻子和家人的爱,那种十年如一日的担当和照顾,就算在沉默中也会让人动容。
那些为了妻子能恢复笑容所做的冒险,为了家人安全所做的努力,遭受非议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定…当历经多年离乡背井颠沛流离的生活,好友取笑他为什么要那么苦,只要离婚就能解脱时,他喝醉酒苦笑半天,回家后边哭边抱着妻子只说了一句话“I can take care of you”…这一幕看得我泪如雨下,这正是一个平凡的丈夫所能对妻子许下的最好的承诺,而他也一直在尽自己的全力践行着这个承诺。
导演克制的处理手法其实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在常常连背景音乐都缺失的情况下,要表现得足够贴近生活,演员只能靠细微的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心理和情绪。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却是第二个优点所在——为演员打开了另一个不受打扰的微表情表现空间。
所以看这部电影其实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的,尤其是优秀的两位主演。
女主Ruth Negga的表演只能用“细腻至极、纤毫毕现”来形容,影后提名实至名归。
PS:竟然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自己都吓一跳。
最后感慨一下,婚姻自由这种人生而固有的自然权利,如今世界上还有很多边缘族群在努力争取吧,斗争远远没有结束。
加油。
通过一场赛车后几个人的眼神,超市售货员的眼神,女主老爹在车后座的眼神,电影交代了50年代的种族背景。
除了县政府警官的一番言论和律师引用的弗吉尼亚州法律,影片几乎用侧面的对比展现种族歧视的社会发展和现状。
男主母亲在为白人妇女接生,而男主有身孕的老婆被关押在监狱里。
同样是触犯了法律,男主得到了保释却不能解救妻子。
电视里火箭飞向了太空,而这一家子却不得不背井离乡。
甚至是北方的黑人社区以及南方的茂密的森林都似乎成为反差对象。
这一切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Richard和Mildred两人关系的质疑,白人认为这不会有好结局,黑人认为这是虚情假意,法官认为这是违反法律。
两人也并不如英雄烈士般高声大呼,他们面对媒体会露怯甚至担心因此而遭到过度关注影响安全,他们只有一个无比质朴的诉求,光明正大地回家过日子。
反映种族问题的电影总被称为美利坚主旋律电影,包括女主写信给肯尼迪及后续,电视里的民权运动,以及女主大义凛然的“We may lose the small battle and still win the big war”,无不彰显着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女主作为黑人女性,深知来自这个社会的不公和偏见,但当她在镁光灯面前却不带一丝苦情,用温暖的微笑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美丽,还有什么更好的辩护词吗。
影片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女主背景的描述,一名南方乡村的女子在抗争过程中表现出的智慧和隐忍在我看来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却有刻意拔高的嫌疑。
个人觉得影片最动人的地方不是Richard的名言“tell the court I love my wife”,而是生活杂志社摄影师从聊天攀谈融入他们一家在那个寻常的夜晚拍下的照片,richard依偎着mildred为电视里的节目而开怀大笑。
没有什么比日常更能打动所有的人,没有什么比家庭更能牵动人心,正如他们抗拒一切阻力、质疑和困难换来的平凡爱情。
两人在1958年弗州法庭的认罪终于在多年之后作废,但种族的雾霾仍然弥漫在空气中,一块板砖悄然出现在richard车子里,他恐惧但他更担心妻孩,这才交代了richard的那句“I can take care of you”,平平淡淡的一句话背后是对抗整个社会的勇气和担当,还有更浪漫的爱情故事吗?
他们也害怕也担心但他们更彼此相爱,相爱就是跟你一起过日子生孩子盖房子。
说到盖房子,影片几次出现砌砖盖房的镜头,人的生活,人的爱情,人的信念都像是一座一座房子,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向世人证明着,一砖一瓦建立起自己的房子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抗争,也是最好的归宿。
Jeff Nichols的电影总有超多我爱的元素,放在一起虽说不上那么喜欢,对他的喜爱全部出于他这个人,也坚信世界上需要更多Jeff Nichols这样的导演。他是一个不太好莱坞的导演,不会每场戏都有冲突,会很大篇幅来拍状态,也是他的片子温吞如水却似曾相识的原因。Ruth Negga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演员之一。
Listen to your another part, cuz he/she is the music upstairs.
像是看了一部早期Clint Eastwood电影。
没有声嘶力竭,没有煽情演讲,没有生离死别,所有史诗片都有的悲壮它也没有。只是在平淡日子里,修剪草坪,缝纫衣服,给孩子们分早餐,然后就改变了宪法。律师问理查德,有什么要对高级法院说的吗?理查德说,有,你告诉他们,我爱我的妻子。以爱之姓,冠你之名。
真爱百无禁忌 万夫莫敌 包括国家机器 该片前面特别冷静 最后的照片字幕才是高潮 用一生换来的高潮
我觉得应该让Ken Loach跪着看这个戏看10遍,好好给我学学左翼主旋律电影怎么拍。有史诗范儿,很感人,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剧本很规整,但是没啥才华。全片唯一感人的点在于那句台词:He took care of me.
negga水
没有苦大仇深,也没有强烈反抗;只有隐忍与坚持——这样的克制,让片中的主角变得十分平凡,也让人在观影时因此而更具带入感!乔尔·埃哲顿的表演真心赞:从最初的侥幸心理,到中间的诚惶诚恐,再到后来的倍感无奈,以及最后的得以解脱……角色如此多变的内心戏,因为他的演绎而得以诠释!祝颁奖礼好运
看到最后我才意识到这一家人拥有这么浪漫的一个姓氏,女主真的很美,但导演拍的真的很烂……为什么这么有意义的一个故事,可以拍的这么糟糕?!通篇乏味,没有重点,节奏太差。
终有一天,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牵着自己的爱人走在阳光下。
剧情不够饱满,主人公形象单调,男主形象有点愚笨又莽撞的样子,感受不到夫妻之间的爱有多深刻
镜头里的角色和氛围时常保持着温情细腻与担心紧张并存的情绪张力,使原本温吞的故事变得更具观赏性。★★★☆
一般
节奏好快,精简叙事,把所有煽情大而空的情节都删掉了,只剩下了最平淡的生活。😂不知道那时候挑选这对夫妻的时候是不是考虑了“Loving”这个姓氏,好巧合哦。剧情简介也太误导人,我还以为上诉了整整九年...
慢節奏的敍事就像幸福的本質,那是一種不需要大肆渲染的個人化感受,内斂又安穩。
反其道而行之的拍法,平淡中的轰轰烈烈,却也不失直击心灵的震撼,处在历史洪流中的人其实也都是普通人,想要简简单单的生活,也不惜为这样的生活而奋斗,像大多数传记电影一样只图求观赏性而把他们拍出伟人(手动@韦恩斯坦),其实才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很失望,题材好到炸,美国人民喜闻乐见,可最后拍出来的,完全没有打动我,所有的画面都抵不上最后露出的那张真实的黑白照片。
导演功力深厚,剧本扎实,基调沉稳克制。一直以为导演至少婚了30多年,原来竟是1978年生人,赞。全片真真配得上那一句:静水深流,与海相若。
不好看
刻意回避矛盾与交锋的去戏剧化,以平淡的节奏和平凡的视角,展现贴近人的本心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