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角竟然在电影3/4处主动提出和BOSS正面交锋,立即被轰至七窍流血。
到结尾处,更是直接成为心甘情愿待宰的羔羊,如此神经病的剧情,影像风格又过于突出,也难怪观众不领情。
实际上,这是一部剧情很出彩的电影。
手的隐喻很明显,就说几点容易被忽略的地方:1 Billy的死因。
无论作为一个毒枭还是一个拳馆老板,Billy的死似乎显得太随便了。
联系Julian从电影开头就开始出现被Chang砍手的幻觉,兄弟二人在泰国做不法生意,对法外制裁者Chang的存在不应该一无所知。
影片开始不久,Billy便对Julian说:“见魔鬼的时候到了。
”Billy的死,有种消极的自投罗网的意味。
所以Julian得知实情后放弃复仇,也许并不仅仅是母亲口中说的:“觉得他罪有应得”。
2 Julian弑父的动机?
影片并未对此明确交代,但可以看出影片中的母亲并没有对儿子沙司老公这件事表现出对Julian任何的怪罪之意,反而是Julian处处逃避母亲,不按母亲的意愿行事,重要的信息没有与之及时沟通,并找妓女伪装女友妄图证明自己在情感上的独立。
这样一来,当初Julian弑父跟其母想必有极大的关系,受母亲唆使?
借机博取母亲在哥哥身上的偏爱?
但无论如何,Julian后来一直遭受着良心的折磨。
兄弟二人之于母亲,是儿子,也是情人、马仔。
3 Julian的自我救赎。
浓烈的色彩,遒劲的纹饰,相对的,大量慢镜头里的Julian看起来太安静了,在电影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Julian显得非常懦弱。
实际上Julian是一个弑父的凶手,是发掘出黑市少年拳手的眼光独到的生意人,是三下五除二击倒一名嫖客并拖着他的上腭穿过走廊的暴徒,是为兄复仇时能立即找到凶手准备实施复仇的狠角色。
但影片大部分的笔墨用来描绘他的恍惚的幻觉、他的自我反思以及他在母亲面前无力的挣扎。
对方是极度凶残的正义之神,最终Julian心中的善觉醒,放过Chang的女儿——尽管这可能是Chang唯一的软肋,像古希腊悲剧中刺瞎自己双眼的俄狄浦斯一样,Julian献出了自己罪恶的双手。
最后那段树林中的蒙太奇,令我想起《猜火车》中男主遁入马桶寻药那一段以极美映射肮脏的反衬手法,用静谧来反衬血腥。
Chang的卡拉OK有种黑色幽默的调调,母亲和妓女两个女性角色都刻画得非常立体,影片中出现的泰国穷街陋巷令人有种港片既视感,浓墨重彩的画面美轮美奂,配乐也非常出彩。
这片子实在谈不上什么装逼不装逼的,只不过类似于一个奇装异服的女人,一下子难以令人看透她的美罢了。
这么多年来,我好像一直在等一部这种气质的电影。
出于私心,不想让自己这么喜欢的片子因为低分而被很多人错过。
END
初识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是在《亡命驾驶》中,是他与瑞恩·高斯林的首度合作。
那是一部相当「耐看」的电影,第一次看时让我略微失望,但每一次重看都能从细节处品出别样的味道。
有点闷,不过闷中带骚;有点冷,然而冷中藏酷。
其节奏时而静如处子,时而又动如脱兔;温馨的桥段似能融化人心,血腥的桥段却亦极度重口。
这些强烈的对比令此片具有着非凡的魅力,至少颇合我的脾胃。
因此,当雷弗恩和高斯林再次联袂时,况且还有那么一个碉堡的片名,吾辈怎能错过?
我敢肯定,凡是看过《唯神能恕》的观众,一定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有的爱死,有的骂死。
这是一部极为风格化的作者电影,仔细观赏过《亡命驾驶》的人应该能在运镜和构图中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只不过雷弗恩将某些特点作了进一步发挥。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是导演装逼到了一定程度,但是装逼和真逼是有本质区别的,逼格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是「真」还是「装」,想必不会有人说王家卫或者阿伦·雷乃是在装逼吧。
虽然不知道雷弗恩是否对雷乃有着特别的崇敬,但在我看来这部《唯神能恕》却有着许多雷乃的影子,比如慢节奏、比如形而上、比如超现实,比如镜头拼贴,都能在此片中一一对应,可见雷弗恩也是一个形式主义的迷恋者。
在著名的神片《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里,雷乃将形式主义无限放大,看得观众如坠五里雾中,即便绞尽脑汁也不知所以然。
与之相比,《唯神能恕》还算是较为收敛的,最起码我们能明白它讲了个什么故事。
从外表上看,这部电影相当具有意识流色彩,拍摄地的选择(泰国)显然是一种对「神秘国度」的泛指,人物的行事准则亦几近荒诞。
然而,透过雷弗恩用大块色调、慢镜头、撩人画面以及破喉裂体与血浆白骨建立起的诡异影像,我们看到了一个病态的、同自己内心不断搏斗并寻求救赎的主角朱利安。
而这正符合了存在主义作品的基本特征——世界是荒诞的、非理性的,而主人公则在烦恼、痛苦和焦虑中积极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
在本片中,朱利安需要解决的是心理顽疾,兄长与母亲的不伦关系让怀有浓重恋母情结的他愈加自卑和嫉妒,对母亲的感情也既爱又恨。
最终,在凌驾法律之上的Chang警官面前,朱利安接受了「神」的惩罚,并完成了心理救赎。
《唯神能恕》注定是一部不循常理出牌的小众片,虽晦涩难明,却也独树一帜。
假若看惯了按部就班、老老实实讲故事的影片,想要更多的自由度和联想空间的话,不妨可以尝试一下此片。
如能在观影之余顺带涨些逼格,那便再好不过了。
首先我并不喜欢本片,可能是我看不懂作者真正所想表达的东西。
可能作者想表现人性,揭露人的罪恶,就像片名所示,人们犯下的罪孽只有神才能够宽恕,作为人的我们是不能原谅和忍受的,片中警察的行为也充分展示了这一点,警察并没有将罪犯以法律途径进行制裁,而是以暴力的私刑对罪犯处以惩罚,就如同那句“原谅你是上帝的事,而我的责任就是送你去见上帝”。
作者很好的利用性,暴力与血腥元素吸引观众,并搭配上压抑的音乐,昏暗的灯光,暗红的色调,包括人物的动作与画面镜头的搭配,这些都很好的烘托了影片氛围与基调,本片剧情便围绕着复仇展开,片中不管是警察或其他人都将暴力作为复仇与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我认为片中角色使用暴力并不真正是为了复仇或者制裁,更多的仅仅是自身的宣泄与释放。
本片比较吸引我的便是警官。
片中警察的行为违背了以往影视作品对警察的描写,片中他们并不是作为法律的捍卫者与公民的守护者的身份存在,他们立与法律之外,自认为是在追寻罪恶的根源,惩罚一切有罪之人,抛开法律,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裁决有错之人。
而并不知道,真正引发罪恶之人便是他们自己。
警察在完成每次制裁后都会到一个中国餐厅唱歌,这像是一种仪式,一种洗礼。
片中男主也是颇有趣味的一个角色,片中看起来最为正常,甚至和其他角色比起来算得上善良的角色。
他在片中多次出现双手的特写,并在前期就出现被砍断双杀的幻想,可以看出他的双手同样沾满罪恶,并充满恐惧,这双手也在片中作为性的主要表现和隐喻,男主因为杀害了自己的父亲而逃到泰国,并有着严重的恋母情结,甚至有乱伦的迹象,但他也有展现出对母亲的反抗,片中对男主刻画很平静,并不喜露于色,以至于他对女主怒吼时给观众一定的冲击。
其他角色比如母亲的病态心理,女主的无辜,我只想到了无辜,因为在这部冲击点比较强的影片中她仅作为男主性幻想对象罢了。
我并不知道作者拍摄这部影片的出发点和目的,本片除了怪异的拍摄手法与选题之外并没能给我多大的感触。
唯神能恕,看完了。
看过的三部nwr,每一部都不长,但每一部都不轻松。
nwr的美学里,光影特别强烈,很多镜头会让你觉得,这就是nwr才会用的镜头。
没有霓虹恶魔那么极致的红蓝霓虹美学,也没有像危险驾驶那样起码是在讲故事。
40分钟,泰国警察舞刀加上音乐,才感觉自己进入了电影。
病态的母亲(恋儿),取代父亲的长兄(这可能是他选择去奸杀未成年的原因,成为母亲,杀了自己),因此,朱利安便同时仇母又恋母。
母权控制下的女性凝视,不再是阳具崇拜,而是阳具竞争。
打戏,虐杀戏,都非常美,在暴力的仪式感上是危险驾驶的全面升级。
可以说,比危险驾驶优美,比霓虹恶魔有趣,也可以说,没危险驾驶有趣,没霓虹恶魔优美。
三部其实都是美学电影,在美感上差距不是特别大,但故事性其实是可以给原本的美学加分的,这是我更喜欢危险驾驶的原因。
无人能恕的罪,无人能更的执。
前20分钟真的不咋地,太安静,太难以入戏,很多场景太黑,还有很多场景打过太刻意,那个大光穿过网格找到高斯林脸上那里我实在觉得也太做作了…但后面越来越好了。
高斯林在这片子里其实不帅,甚至可能因为我刚看过让子弹飞,觉得他甚至有点像姜文…依旧木头脸,心理全靠导演设计的动作表现,例如怼母亲尸体一刀再把手伸进肚子(子宫),纯靠动作表现复杂情感,不过有一个吼,还行,那个吼没有太过…这个泰国人倒是很有想象中这个角色该有的样子。
你杀的是一个拥有复杂感情的人仅有的希望,他重回母体的愿望破碎了,即使这个愿望实现的概率太低,但这是一个愿望满足的愉悦比愿望落空的失落大的多的人,原因似乎他的精神阉割。
这个片子肯定不算唯神能懂,这要算唯神能懂,一大票导演要被钉十字架的…我特怕这个故事最后走向亡命驾驶一样的同归于尽,那样就一点都不酷了,还好没有。
于是,他献出双臂,于是,你得以歌唱。
这个警察,有一点像老无所依里的齐格加上巴顿芬克里的两个巴顿芬克,也像是此房是我造里的杰克,杀完人,就像是解决了某种创作焦虑。
5.5分。
嫌这片装逼的人,好奇你们看完哭泣的草原会是什么反应,都闷,都不讲人话,故事也有相似之处。
打打杀杀的电影总是有点吵,雷弗恩想必是打算来一场静态暴力展示,通篇,大BOSS都处于一种僵尸状态,即便是单挑时的闪转腾挪也闲的笨拙,但谁让人家是BOSS呢,就是打不着。
慢镜头堆砌而成的电影,这点让很多习惯快节奏动作片的人觉得乏味,有限的对白给出了断断续续的故事线索,剧情的跌宕起伏,完全靠观众脑补完成,这种节奏推进就不能太快,否则大家就只能不断的回放来找回丢失的内容。
意象,这是片子几乎时刻都在说的事儿,雷弗恩说的有点絮叨。
意象本就是意识的外部替代表征,但拿来说事,甚至填满全片就有点着力过猛了。
美女的偶一回眸算是留情三分,那么左右摆头眨眼,就不能不怀疑,是不是昨晚枕头太硬了。
对于导演的自我展现,痞子昆作为近年来的代表人物,也已经金盆洗手,回归尘世,并不是说要粘上世俗手段的锈迹,而是应该把个人审美和观众口味,有一个良好的嫁接,把观众都当白痴,那是太天真。
但把观众都当知己,那就是犯傻了。
所以,从片子里,我们看到雷弗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骄傲的卖弄着让人目眩神迷的慢镜头、意象、暗示、心理学恋母、弑父、性癖等等,以至于在观影时,观众也可能时不时的左右看看,避免自己太过于失态。
虽然这不是部AV,也没多么血腥暴力,但看片时总会让人觉得自己有点卑鄙。
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主演:瑞恩•高斯林、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维他亚•潘斯林加姆类型:犯罪、剧情、惊悚时长:90min出品:Wild Side Films凭借《落日车神》技惊四座的新锐导演尼古拉斯,于去年率新片《唯神能恕》亮相戛纳,评论瞬时走向两个极端。
这部新片中,故事做弱化处理,暴力血腥程度翻倍升级,让观众直呼“唯神能懂”,总的来说,这部充满着隐喻的黑色电影,未能重复《落日车神》般的神话。
曼谷异色 犯罪暗街用一句话来形容片中夜空下的曼谷街头,就是“街道上尽是比夜晚更加黑暗的东西。
”光怪陆离的电音,色调在浓郁到让人窒息的妖异之红与冰郁之蓝间变幻,使得镜头下的曼谷散发着桀骜危险的气息。
极端暴力倾向的犯罪分子,橱窗化展示女色买卖,热衷于以暴制暴的警察头目,故事内容用一句话便可以概括:奸杀雏妓之贩毒分子,被警察以暴制暴的方式杀灭,黑帮母亲复仇后,又被警察以暴制暴一刀毙命。
叙事极其弱化,人物动作沉缓,台词寥寥,仅仅依靠画面撑起整部电影,隐喻不断,迥异于情节剧,这更像是一首刀锋般犀利的短诗。
弑父恋母 唯神能赎这部电影绕不过的主题,就是俄狄浦斯情结。
瑞恩•高斯林饰演的主人公朱利安,沉浸于“弑父恋母”的情结当中,因为弑父,所以从美国逃到曼谷。
他既沉浸于弑父的愧疚情结当中,将母亲视作永无可能得到的禁忌欲望所指,又在情欲和占有欲的驱使下,备受煎熬。
双手的隐喻,再为明显不过了,象征着阳具、罪恶之源。
所以在用手与女性发生关系时,朱利安总是出现双手被砍的幻觉,说明他眼中的欲望是被禁忌的,是罪恶的果实,是肯定要受到审判的罪行,为什么?
因为他的最初欲望指向对象是母亲,一个没法被救赎被洗尽的罪恶念头。
朱利安洗手的时候突然出现污水的幻觉,这更加暗示了他眼中的欲望是极其肮脏的罪恶。
杀掉父亲并不能完成他占有母亲的愿望,哥哥比自己更有竞争力,所以哥哥死后,朱利安复仇不成,其实暗含着他不想复仇的潜意识念头:哥哥罪有应得,既是指奸杀雏妓,又是指独占母亲。
再来说说母亲这个角色,利用儿子对自己的依恋情绪而控制他们。
从母亲对儿子的暧昧动作可以看出,他们关系非同寻常。
母亲被杀掉之后,朱利安将双手伸进母亲肚中,这是典型的母婴依恋情结:此时他想做个柔软的婴儿,回到最初温暖的子宫,回到母亲身体当中。
弑父又恋母,朱利安感觉罪无可赦,主动选择斩断这罪恶的双手。
饰演警察头目的大叔,手握长刀,随时砍掉有罪之人的手,那把刀,象征了审判之刃,而大叔即是父权概念下的秩序维护者,执掌正义审判的“神”。
《世界电影画刊》
图文版 ▶ http://www.mplus.com.tw/article/317曾执导过“末路狂奔三部曲” , “落日车神”的丹麦籍坎城金奖导演尼古拉斯绕组雷弗恩新作“罪无可赦” (只有上帝宽恕) ,演员找来第二次合作的加拿大男星瑞恩·高斯林和英国老牌女星克里斯汀·斯科特Thomas,因剧情背景设定在泰国,剧组也特别远赴泰国唐人街拍摄,并找来泰国当地演员。
包括泰国性感女星兼歌手身份的Yayaying Rhatha Phongam和在片中担纲重要角色的维达Pansringarm 。
初看到本片的导演卡司阵容和预告片,影迷们一定都和我一样预设这是部声光十足,让人肾上腺素爆发的动作片,但观影时却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
素有“丹麦昆丁塔伦提诺”之称的导演Nicolas曲折Refn在电影中呈现个人风格强烈的暴力美学,片中的确充满暴力、血腥、复仇和性感女人的元素,但却不是依靠动作特效取胜,而是步调缓慢极为纯粹的暴力美学。
剧情内容虽简单直白,但许多画面运镜和安排,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导演想传达的讯息,就连男主角Ryan高斯林在接受访问时,也表示他并不全然的了解整部电影。
即便电影结束时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绪,但本片中还是存在许多亮点。
以英国老牌女星Kristin斯科特Thomas来说,以往我们总是刻板印象的认定她就是存在于英国古装剧中,带有优雅气质的古典美女。
但本片中她饰演的Crystal是强势美艳的母亲。
据说Kristin ·斯科特·托马斯在演戏中一段脏话飙骂的桥段时,重复演了八次才完成。
虽然《罪无可赦》在IMDB的评分上,影迷们并没有给予高分评价,本片所展现的暴力并不具有娱乐效果,但却真实的反应“暴力”这件事,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讯息。
今天本来不打算写了,看完这电影之后原本的安排是睡觉。
可是旁边这哥们呼噜打得就像三峡泄洪,我看这一宿就别想睡了,洗洗醒吧。
不写影评不知道影评的开头很难写。
一上来介绍背景的,那是学院派,正经,但是偏死板;一上来语出惊人的,那是标题党,看似新潮摩登,经不起推敲揣摩;一上来不说电影的,那是像我这样失眠的人。
列位,你要是耐心看下去,相信还是有收获的。
上次看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片子是《亡命驾驶》,对这个人的了解也仅限于此。
由于当时紧接着又看了《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对这个一度寄予厚望的《亡命驾驶》就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因为值得玩味的东西太少了。
要说有什么引发好奇的话,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评分偏高,让我觉得名不副实。
这样说恐怕又有一群死忠不知从哪冒出来大放厥词,说什么复古独特别具一格艺术至上之类的蠢话,都是脑残粉。
不过这次这片子有点意思:主题先行,架空叙事,行文调度颇有点库布里克的意思,但可惜只有声息,没有气韵,难成上乘之作。
就欧美后起之秀诸导演的真诚程度来讲,我觉得本片导演不如乔·怀特,不如大卫·拉塞尔,更不如史蒂芬·达德利。
尽管有瑞恩·高斯林压阵,但他十年如一日毫无进步的演技着实让尚未出柜的男观众觉得兴味索然,早已不是《充气娃娃之恋》时的况味了。
这个电影的主题是东西方的文化碰撞,但导演的功力显然太浅,驾驭这个题材的能力明显不足,和李安同题材的作品比不了,甚至还不如伊斯特伍德的《老爷车》。
《老爷车》起码有个一以贯之的精神线索支撑着情节发展,本片则演完前80分钟还处在矛盾中。
这种矛盾不是丰富人物性格层次的矛盾,而是从一个潜意识里边根深蒂固地坚持西方中心论的男性的角度出发是否应该为东印度公司曾经犯下的罪行忏悔的矛盾,是质疑一个奉行人道主义的罪犯的后代是不是应该为奉行自由主义和精英主义的祖先向奉行保守主义的受害者致以深切哀悼的矛盾,是反省工业文明替代农业文明、海洋文化渗透大陆文化、市民社会瓦解封建社会过程中种种战争罪行是用历史达尔文主义解读还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的矛盾。
当然,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要是能想得这么深刻细致全面,这电影也不至于这么惨淡。
在本片中他明显地暴露了自己在学问方面的无知和思想方面的浅薄,试图用画面构图和场景调度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但反而弄巧成拙,把这片子搞得更乌烟瘴气了。
我有时候也在想,为什么黑泽明和库布里克的片子可以穿过时间的迷雾而永远如丰碑一样指引着后来者?
十分肯定的答案还没有,但是我想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的电影都在很高的水准上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这样的电影还有不少,例如大卫·里恩的《桂河大桥》、比利·怀尔德的《桃色公寓》、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和乔治·罗伊·希尔的《骗中骗》,等等。
但是似乎并没有人能达到他们二人那样精湛的水准,说明他们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关怀确实高人一筹,凝结着隽永的品质,涵盖了形而上的考量。
而这,无疑是很多如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一样的生活在娱乐至死的快餐时代的导演们最缺乏的,即使是不那么看重票房回报的欧洲电影人,也很难望其项背的原因所在吧。
我很誠懇噠說我不是很喜歡這部片子噠感覺。
有罪惡之城噠影子。
這種電影把劇情弱化把象徵意義強化。
然後勾勒出一個變態噠意象。
我沖著高司令來噠。
結果就給我看暸這個...我眞是無言以對...這部電影雖說很文藝但眞噠不是我噠菜...忍痛看完此如同雞肋噠電影啊。
电影里“翁翁”的背景音乐让人感到压抑,昏暗的灯光,暗红的色调,人物一个个动作僵硬,面无表情的定格在画面里,静止的只是画面,是一种隐喻,让人在含蓄的表达中去发掘人内心的东西。
故事里的人都在犯错,警察抛开法律,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裁决有错之人,这本身就是不对的。
当比利奸杀了十六岁妓女后,警官Chang将妓女的父亲和比利关在了做案现场,面对着满身是血的女儿的尸体,那父亲会做些什么呢,将要发生什么是可想而知的,结局无论怎样,比利和妓女的父亲都将受到惩罚,比利犯下的是杀人之罪,那父亲犯下的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之罪,后来Chang砍下了那父亲的一条手臂。
Chang周围的那些警察们默然而视,心里应该都带着虔诚之心,好似这Chang是他们心中的正义之神。
朱利安痛苦的活在迷宫里,他的居住的地方就象一个暗红色的迷宫,幽长的走廊不知延伸至哪扇门,朱利安寻觅着那扇救赎之门,遐想正义之神从门中出来,用刀砍断他的双臂。
然而,他的母亲在另一个屋里等待着他。
贩毒、弑父是罪,但对母亲变态的畸恋是他无法承受的最大罪过。
当他母亲在他女友面前评论他和哥哥的阳具大小时,他默然承受,然后将脾气撒在未从震惊中出来的女友身上。
他用手臂无数次的意淫,那双沾满罪恶的双手,盛着满满的污碎。
他尝试挑战“神”,然而面对强大的力量,他已无力还击。
除了畸恋,他骨子里仍透着一分正义,他放过了杀死哥哥的凶手,杀死了举枪对着Chang的女儿的手下。
这是他的一种救赎方式。
邪恶的母亲最终死在“神”的刀下,在母亲的尸体而前,朱利安割开母亲的腹部,用双手寻找他那未出生时的居所,暖暖的子宫。
Chang手起刀落,朱利安最终还是失去了那双充满性隐喻的手臂,这对他是一种救赎,因为他还活着,只是失去了那心中的邪念,当邪念死亡,他会以一个正常人的心态去生活。
想起比利离开拳馆时说:是时候见魔鬼了。
面对内心的那种近乎变态的罪恶感,比利选择了以一种血腥暴虐的方式释放心中的魔鬼,然后等待死亡。
而朱利安却在等待另一种救赎方式,因为他明白他的罪恶 唯神能恕 。
电影具有强烈的个性化标签,表现形式上反差于印度电影《戆徒》,高于香港电影《枪火》,带有隐晦的象征寓意,看似晦涩难懂的心理真实,已随着随着剧末Chang的那一曲挽歌跃然纸上,相信那时的朱利安,也在火红灯笼下的某个角落倾听。
导演没找准自己戏路比演员还遗憾 这回逼装的还凑合 高司令应该和杜琪峰坐下来聊聊
过了
6.5另类反暴片,结局很独特
去年看drive是喝醉了看的 觉得倍儿爽 刚才看这个只觉得 你他妈的在逗我?一个半小时讲了个毛?
牛逼,变态,爽
这已经可以归为邪典片了,摄影和配乐格外出彩,剧情确实有点2逼。幸好有高司令的脸蛋撑着。★★☆
和Enter the Void还挺像的
2013年度最期待作品,沒有失望,Nicolas Winding Refn愈發將風格化做到極致,將敘事進一步弱化,更多的情緒外化表達,將人物內心的恐懼、憤怒、慾望直觀展現,異國情調更將其個人美學愈發突出,最後半小時影片的後勁開始發作。絕對兩極分化的電影,而我鑒定站在愛死的那一邊。
尼玛,期待了这么久的片竟然是个装逼货!莫名其妙的故事发展和无限多的慢,长镜头,高司令的闷骚样是要做肾?越南警察那个刀挥毛线呀!郁闷之作?
摄影水准在 但是恕我逼格不够 故事实在不能看...
英版预告片把期待值吊太高,看完这个失望啊。Drive逼格就很高了,这回从糖水片进化到妓院写真,好几次以为电脑卡了,僵尸脸真是种审美?霓虹灯管照着筛子一样的尸体,这叫邪典?什么情结,什么符号,太苍白了,还专门找高司令这么个恋母癖。跟大都会绝配!
暴力美学、形式美学、意象化的叙述,摄影、剪辑、色彩运用出神入化。当把这些做到极致时,必然有人捧有人骂。其实故事并不空洞。虽然无限慢的慢镜头让我恨不得一直按住快进键不放,但我还是忍不住给五星。
行为艺术般的炫技,意淫式的剪辑,言之无物的剧本,九十分钟片长八十分钟的慢镜十分钟的对白,高司令从头到尾发呆pose,两年不见,温丁雷弗恩的装逼功力有增无减。不过挺受用的...[挖鼻屎]
清盘 跳着看了基本...这脑洞明明不难开怎么烂成这样...我到底为什么下了这片...搞得近期都不想再看到高司令
逼格太高,太高了,接受不能
令人印象深刻的怪咖电影。
什么破傻逼jb烂玩意儿啊
十分希望看到这位会唱歌的又极具正义感的警察伯伯站在泰国好声音的舞台上 视听风格化 符号化(割开子宫)慢镜头就是不着急啊 可惜不是上次北欧特有的平行光 红红绿绿色彩浓郁 很泰国剧本上尼玛补咆哮啊!!!高司令词都没几句 还要扮演恋母弑父 总之多多少少领会不了深意
简直丧心病狂,三分钟的故事搞形式搞了一个半小时,摄影灯光配乐混剪通通在炫技,什么作者风格,就是慢镜头慢节奏加慢慢耗时间。KST 老得不忍直视了,高司令挂着扑克脸装逼。也就是个仇母恋母的内心挣扎,最终接受断手不再与过去纠缠。
接受无能。。。毫无故事逻辑可言。。要追求暴力美学。。先把故事讲好了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