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冠军』作为2018年西班牙本土年度票房冠军,以一个不一样的角度诠释了“冠军”的意义,一群智力障碍人群的本色出演,使电影无论是氛围还是幽默都很纯朴自然,他们生活中也许会受到世俗的偏见,但在得当的教育培养下也完全可以超越自身的束缚,对于这样的“特殊”人群,所谓的冠军头衔,远没有让他们真正参与、融入到一项运动(工作)中,不断突破自己获得精神上的富足来的更有意义。
【8分】
能够感染人又不枯燥的电影真的很少,有些导演会在喜剧中迷失,他给自己的作品套上‘喜剧’的套套,疯狂设计包袱,巧妙的也就算了,关键大多数是隔靴搔痒,你不想笑逼着你笑。
这部电影节奏和镜头都非常好,亮点是最后球意料之外的没进,可是队员们依然很开心,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能打球就很开心。
这告诉我们健全人真的得知足、懂感恩。
有些老套的道理不愿去赘述但往往难以深入人心,但是看完这部电影—知足和感恩我有了更好的了解。
最后给所谓的喜剧导演一个建议:自然而然才会有真正的喜剧包袱
《篮球冠军》是哈维尔·费舍尔执导的运动题材喜剧电影,由哈维尔·古铁雷斯主演,于2018年4月3日在西班牙上映该片根据西班牙Aderes Burjassot残疾人篮球队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西班牙职业联赛重要球队的助理教练来到一个由智力缺陷、唐氏综合征队员组成的篮球队当教练,带领球员共同拼搏的故事
最后一球杀死悬念,稍感遗憾,但看到这些乐活派的欢庆后,不觉深思追逐这排名,我们在竞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篮球,在这部影片中褪去名次和等级,于创造性上显光彩,于立足点处放光芒,帮助弱者找到价值,寻找团队认同,赢得鼓励和赞美,带给他们生活的乐趣和动力。
这或许就是篮球这项体育运动的伟大之处。
第一眼看到海报,一群疯子一样的人围成了一个圈,我以为是个很烂的片,再一看名字,篮球冠军,而且用的烂片专用字体,如果不是为了检验一下我常看电影的网站是否恢复正常,我是不可能点开它去看的,甚至不会来豆瓣搜一下。
跳了几分钟,直接跳到了打了教练,醉酒驾车那一段,感觉有点戏剧性,就稍微又看了几眼。
没想到,本片如此惊艳!
当看到主角,这个心高气傲的教练被迫来到一个智障球队,就知道,这个片的主角转变肯定是从看不起这群智障成人,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并帮助智障球队成长,从而也改变了自己对于残疾人的态度。
除了主角刚训练球队的第一天,那两个智障因为名字的问题来来回回说了得有2分钟让我有点抓狂,仔细想想应该是导演想让观众感受到主角跟他们对话时候有多无奈,故意的安排。
其余场景,我找不到任何拖沓,凑剧情,或者可以删掉的地方。
在整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主角一点点的转变,队员的球技如何提高的,我们并没有看到,但是,谁在乎呢!
虽然是打着篮球的幌子,实则是讲人性,讲群体的。
主角教练从一个唯恐避之不及的局外人,慢慢了解了这群残疾运动员的每一个人,从一个为了完成社区工作就避免坐牢的酒驾罪犯,到一个把球队荣誉看成了自己最重视的事情的人,从一个落魄的助理教练,进过为别人付出,意外完成了自己梦想的教练。
从一个家庭纠纷无法沟通的人,在和妻子共同扶持球队过程,度过了心里那道之前无法逾越的坎。
教练这个角色,非常饱满!
至于残疾运动员们,我们竟然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印象深刻的记住了每一个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病症,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家庭,在这个过程中竟然如此搞笑还夹杂着温情,真的是非常用心的刻画了角色,并经过大量的编纂构思,才能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我很少能给影片打5星,但是这个影片,我一定要打5星!
虽然在介绍每个人的场景,用双人对话+画面展示的方式,让人感觉有点刻意,但是如果让我去拍这个故事,这么多人,我不认为自己可以拍的比这部影片更好。
喜剧与感情融会贯通,我甚至怀疑导演就亲身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我并不是个擅长喜剧的导演,但是在这部片子中,能感受到导演对于本部影片触感如此恰到好处!
中规中矩的故事,一个因不想要小孩和老婆闹别扭的失意篮球教练,因酒驾而被罚到社区教智力残障人士打篮球全国赛,并在朝夕相处之间学会了理解、耐心、责任、担当、乐观面对生活的故事。
这样的立意和主题并不少见,借助了篮球比赛这个题材算是一个创新。
影片最别出心裁之处是,球队最后一场争冠赛的最后,悬念迭出,导演和编剧没有给观影者一个圆梦式结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输掉比赛的队员们,像庆祝冠军一样,而且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开心,与自己和解。
对于这些残障人士而言,世界是那么冷漠,而快乐如此简单。
影片最后的最后,教练要离开这种残障人士篮球队,队员们来送别,导演又一次一反常态的没有让教练戏剧化的留下,而是让他回到了他真正的生活中,这才是我们生活的现实,而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让这种离别的悲痛轻而易举得化解在残障队员笑对生活的简单快乐中,让人觉得更加温暖。
看完这个电影的当下,我没有被震撼,觉得他平平无奇,但此后的几天,我脑子里不断浮现出那几个残障队员的傻笑。
世界吻我以痛,我报之以歌。
据说好多演员就是残障人士的本色出演。
本片在豆瓣和imdb目前都是7.2分,个人认为这是一部至少8分的电影。
主要原因可能是西班牙语普及程度不足,导致观影者对于部分桥段无法深入理解。
举个例子,球员塞尔吉奥说他的女朋友是puta, nos follamos这样的话语;另一位队友则说“如果我给她钱,他就是我的女朋友了。
”这时,塞尔吉奥居然说,“那你给她钱嘛。
”这一段不仅有笑点,也反映了这群球员一定程度上的智力障碍。
此外,在女球员科扬特斯出场的那场戏里,赫苏斯说“我们叫她‘Mosca Cojonera’.”而科扬特斯对马尔科说的“不要对我以你相称,要对我称呼您或者小姐。
”这部分是对之前女法官维多利亚那场戏的回应,维多利亚对马尔科提出过类似的要求。
或许深度挖掘一下维多利亚的角色会对情节推进有更大帮助,比如添加一些她和外甥的对话。
在有限的几场戏里,维多利亚的语言表现力非常强,扮演她的演员Laura Barba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哈维尔·费塞尔的初衷就是用真实的智力残障人士还原一切,他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也认为这群人士的参演是电影的优势,虽然没有没有表演的经历,但他们真实感受到这是一部属于他们的电影。
哈维尔·费塞尔还说,他想象不出通过这次拍摄认识的部分演员有智力障碍。
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已经成功了。
在另一次采访中,哈维尔·费塞尔说“我们总是给残疾人上标签,哪部分残疾了?
我在很多方面是残疾的,但没有人给我上这个标签。
” 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正常的谁是不正常的?
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
大个子贝尼托骑摩托车飙车从未出过事故,而马尔科却因为酒驾撞警察而遭到惩罚:智力正常者做的事未必就比有智力障碍者正常。
胡安马克服对水的恐惧那段也拍得很好,根据饰演马尔科的哈维尔·古铁雷斯回忆:这一幕拍了很久,水在长时间内都是冷的,只有较短的时间有热水。
但胡安马毫无怨言,这也有了两人在花洒下相拥的感人一幕。
马尔科在酒吧里读《马卡报》的时候有个红黑榜,从大学生队降为“残疾人”篮球队主教练的马尔科和拉基蒂奇(因为侮辱)一起上了那天的黑榜。
或许这一刻改变了马尔科的想法,毕竟要扭转舆论颓势,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执教和取得成绩才行。
而片尾,马尔科在和索尼娅在关于关于孩子的话题争执后,马林的那段话深深感动了他,也改变了他对要孩子的看法。
在真实生活中,哈维尔·古铁雷斯有一个大脑障碍的孩子。
这一幕,堪称是本色演出,真实到令人动容。
建议懂西班牙语的朋友去看一下马林的扮演者赫苏斯·比达尔在戈雅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太感人了。
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邀请本片的主要参演人员造访蒙克罗阿,这代表着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的处境。
希望在未来,人们不再随意对某个人群贴标签,因为正常和不正常永远是相对的。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日记人】,欢迎关注和交流!
关于篮球电影有很多,有人为种族歧视发声;有人和动画人物为伍;还有人教打球的同时也教做人,而今天推荐的这部篮球电影更与众不同。
它是关于一位不完美的教练和一群特殊的队员们,它就是电影《篮球冠军》。
教练马尔科原本是在甲级联赛俱乐部担任助教,因为个性傲慢和主教意见不和在球场大打出手,借酒消愁的他又因为追尾警车被法官判罚三个月的社区服务。
他被分配到了体育中心担任篮球队教练,遇见球员们的第一天就让马尔科崩溃,原来这支队伍的球员们都是精神残疾者,连基本的篮球知识都不了解,甚至传球都无法接住,更不要说参加比赛了。
好在体育中心有一位老管理员,帮助马尔科认识了解这些球员,虽然他们有些精神残疾,但每个人都热爱篮球和生活。
在和球员们的接触中,他们彼此熟悉相互走近了对方。
球员们从开始场上发呆茫然,变成了有序的进攻和防守,曾经刚刚踏入比赛门槛的他们,向总决赛的现场发起冲击,并赢得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冠军"。
相比较这群球员们的转变,教练的变化同样不小,在来到这个体育中心前,易怒傲慢早已成为他的标签,与爱人的关系也有所不和。
当第一次面对这群特殊的队员们,马尔科就想放弃觉得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为了不坐牢只能硬着头皮上。
可随着训练和接触的增多,马尔科发现,这群人反而更快乐更单纯,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掖着,喜欢你就说,有意见不和也立马讲出来,马尔科被感染,也逐渐打开了自己的心扉。
曾经的偏见早已抛至脑后,不但教他们打球,更像是一位父亲照顾自己的孩子们。
教练还帮着球员克服内心多年的恐惧,当然他也成功的与爱人和好如初。
原本只需要服务三个月的教练,多干了一个多月,早已和球员们融入在了这个球队。
但人生总有分别的时候,马尔科不忍心亲自告诉这群队员们,独自一人默默走出球馆,孰不知这群可爱的球员们就跟在身后。
他们没有华丽的言语,但朴实的话足以表达对教练的感谢与喜爱。
此时的马尔科内心才明白,原来自己才是球员,这群"教练"教会他如何去与生活拥抱,始终保持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球员的扮演者也是智力障碍人士,本色出演的他们同样也是种感动,在圆了自己演员梦后,他们开心得如同一群孩子。
正如电影所传递的价值一样,有时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也许遗憾也会变成快乐,不是非要桀骜不驯才是有个性,拥抱生活并享受它,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冠军"。
本文为【电影日记人】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来和我聊电影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这部电影看完之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
马科尔是一名大学生职业篮球助教,在球场上与主教练发生争执,与自己的妻子处于争吵期。
事业与生活上的不顺使他去酒吧里借酒消愁,喝完酒后还驾驶车辆撞上了一辆警车,结果就被起诉到了法庭,法官给了他两个选择:一、坐两年牢;二、到社区服务三个月。
在这里发生一件争执的事情,马科尔认为他即将到达的地方是智障聚集的地方,可是法官确认为他在侮辱他们并及时的纠正了他,应该叫他们智力障碍。
之后马科尔的母亲也认为自己的儿子即将去为服务区的智障们服务三个月,此时马科尔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从被纠正人变成了纠正人,纠正了母亲的观点,应该叫他们智力障碍,智障那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马科尔就这样来到了社区对他们进行了篮球训练。
第一节课的时候马科尔就有点崩溃了,因为他们似乎和自己不在一个频道,自己叫他们找一个同伴进行传球练习,其中一个智力障碍的人把同伴理解成爱人,马科尔在反复纠正无效后只能对他说叫他暂时忘了自己的爱人,可是那个人明确的拒绝了,说自己不是一个渣男。
在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使我直观的感受到了智力障碍的一些特征,理解能力较差,思考问题单一。
这直接令马科尔破防了,在马科尔的认知中,这些人根本不可能学会打球,他不想干了。
在这时,服务区负责人告诉马科尔他们即将参加比赛,如果没有教练他们会被取消参赛资格。
马科尔反驳到他们这样根本不可能参加比赛,他们连最基本的跑步都不会。
社区负责人就告诉马科尔,那你就从最基本的跑步教起。
马科尔没有办法只能照做,在跑步之前告诉他们要跑直线,跟着自己,这时有人发出了自己的提问只能跑直线吗,马科尔回答是的,又有人提问没跑直线会不会被骂,马科尔笑笑不语就带着他们跑步,此时的马科尔还没意识到问题所在。
在转第一个弯的时候马科尔的生后就只有一个球员了,其它的全部按着直线跑出了体育馆。
马科尔只能拍住自己的额头,此时的他应该明白了自己以后跟他们讲话时一定要说的很详细,虽然效果不大。
在训练之后马科尔发现一个问题,这些人身体协调性也差,根本不可能打篮球,这时社区负责人告诉马科尔并不是这样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并在他们的生活中自己就是一个正常人,篮球是你的工作,但是篮球确是他们的生活。
听到这时,马科尔的内心真正的发生了一些触动。
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他们每个人都会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的喜爱,虽然有时那并不是很让自己喜欢。
也许自己可以带他们走的更远,冠军也不是不可以。
当自己的观念转变后,心态也发生了改变。
与他们相处的越来越融洽,从来到我的世界转变到走进他们的世界,实际上马科尔就已经成功了。
在日常生活中或许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群特殊的人,又或许遇不到。
我只希望我们对他们都能有多一些的耐心与关爱,他们都和我们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着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而已。
有了爱,便是冠军。
篮球冠军 (2018)7.22018 / 西班牙 / 喜剧 运动 / 哈维尔·费塞尔 / 哈维尔·古铁雷斯 雅典娜·玛塔我们很正常,只是各有所长而已🎬 根据西班牙Aderes Burjassot残疾人篮球队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西班牙职业联赛重要球队的助理教练来到一个由智力缺陷、唐氏综合征队员组成的篮球队当教练,带领球员共同拼搏的故事。
📝怎么说呢,故事的开始是男主酒驾,所幸没有造成伤亡等不可挽回的结果(正如法官所说,就该派去因为酒驾的混蛋多喝了两杯造成的残疾人疗养院,一生黑酒驾的混蛋)。
男主被判当一个“特殊球队”的教练。
📻男主从一开始的无语,无奈,上火,崩溃→到后来逐渐认识了解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都有在努力工作,用力活着“我们很正常,我们只是各有所长而已”。
📌怎么说呢,其实电影中的笑点泪点,都还好,但是也都能get到,西班牙电影总会让人有出乎意料意外的惊喜地方,只能说淡淡的却能恰如其分地给人力量的感觉。
💡尤其是在最后决赛的时候,无可避免我也是跟教练一样,大家都那么努力,克服了那么多困难,到最后一刻也是心揪着希望能赢的,但是结局是输的,全场寂静了两秒,然后场下支持对方的观众在欢呼雀跃,我心还咯噔了一下。
🎯结果下一秒镜头转到“好友队”和“小矮人队”在互相拥抱着庆祝着,大家都很开心,完全没了刚刚赛场上的剑拔弩张,说实话我有点被震撼到,他们真的好纯粹,照到了大多数人身上,大家好像一直在争,争不到第一就不高兴,似乎忘了自己为什么踏上这条路,一开始的热爱,享受做这个事的快乐已经荡然无存了,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有人成天躲在灌木丛后看鸟 他们就叫鸟类学家,而不会被叫笨蛋,所有事都是相对的📬 他的缺陷一直不会消失,但是我们会教会他们如何去面对。
📬才没输,我们明明是第二强的,第二名要比冠军好。
📬你觉得是孤独的冠军好,还是团结的亚军好呢📬他们是疯子,但是他们很快乐📬电影名字让人想到拼死反抗最后夺冠,结果他们重新定义输赢,不被名利所累,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才是傻子。
📌生活就是这个样,活在当下吧
套路还是太熟悉了
落魄教练+边缘人群,明知道套路和反套路却还忍不住会哭。剧本稍微有点问题,是能力不足还是板鸭特色?这些“智力残缺”演员完全不脏眼,有几个还挺帅/丑萌?古铁的大鼻子太性感了。。。#古铁雷斯叔叔是板鸭宝藏
“什么叫智力性残疾?是指轮椅上的知识分子吗?”故事和台词亮点是不少,但全片西班牙狗血肥皂剧质感是什么情况呢?……
作为喜剧并不觉得好笑,作为体育片也太敷衍了事了,最后的价值观输出也牵强俗套生硬。不知道这样的故事为什么还要翻拍?
真套路伪励志,但还算温馨。
结局反套路的励志运动题材电影,第二也没有什么不好。7分
还是会为人性中的闪光点,而感动不已。也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给以更多人尊重、温暖。
治愈
笑麻了,段子远远多于比赛内容,虽推进缓慢但看下来很顺畅,都归功于其天生自带的荒诞属性。但就是,这些笑料不涉及歧视智障人士吗?……谁知道呢人家也不具备发言权,或者就像结尾一样,人家可没咱的玻璃心
挺有意思的,结尾有点点反套路
故事没诚意,拍摄也无亮点。充满套路也温情寥寥,西班牙选了这么一部片子参加奥斯卡外语片竞选的意思是?
改变价值观,才是厉害之处
没啥意思
套路合集,节奏有很大的问题,铺垫太过于冗长,训练的段落又太流水账,高潮部分又缺乏力度。不太明白为啥要选这片子申奥,难道是价值观的输出?喜剧的部分不太搞笑,励志的部分又不够传奇,中规中矩的类型片处理思路。演员还挺出色,两星半。
“三不沾”之后的庆祝,让我瞬间认识到自己格局的渺小。
可能是在国内影院看的第三部西班牙电影。同样是有表达追求的喜剧,男主角之前那部《作家》要好太多。此片同时具有着家庭冒险电影的任何和结构,却完全没能突破非搏击类体育电影难以抓人的瓶颈,虽然树立一个第二名也骄傲的重在参与态度,但可能因没能树立这批特殊球员的个人小传,导致漫长的比赛场面没有一丝紧张感,完全不如看个真实的比赛。
3.5
当时我一直在告诫自己“不要只看到他拍了些什么,要看得到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很快我就睡过去了~
有人在树丛里藏两天就为了看鸟,人们说这叫鸟类学,而不是傻子
他灵魂出窍,我们得等,等他从天上回来;我也可以说你是两条腿上的一团肉;蓝色小Polo是重度基佬…哈哈哈,“他们呆头呆脑,但他们天真快乐,像一只真正的球队” 从没见过拿亚军拿到如此开心的,球都没进,还给慢镜特写,真是哭笑不得…反励志的励志片,“亚军,还是孤独的冠军,哪个更好” 对于他们来说,开心就好。配乐略满,但适合这种观赏性强的合家欢,结尾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