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禾,一个可怜的女人。
为了生活她嫁给了比自己大30岁的男人,却意外喜欢上了自己的小叔子。
面对责任,道义,爱情。
她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在现实中我们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选择,是选择自己的爱情还是会跟秀禾一样选择留在大夫人的身边?
最可怜的还是大夫人,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为了他那了不起的自尊,娶了一个又一个,没想到到最后只有大夫人才是真心对他的那个人
不得不感叹荣信达黄金时期的黄金组合,导演编剧演员,服化道和声指美指,所有人都是高手,出招稳准狠又不露声色。
高手云集之下才出得来这部里程碑式的电视剧:没有一句台词、一帧镜头被浪费,大到剧本小到景别都在铺陈氛围,开篇不过五分钟就奠定了奇诡沉郁的基调,凄凉甚至癫狂,极致到近鬼近妖。
所以我说李少红的风格像奶酪,爱的人爱死它,不爱的人得绕道儿。
爱奶酪这件事到底需要些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所谓“门槛儿”略高,门槛儿都过了,爱的应该就是真爱了。
不爱奶酪这件事呢,简简单单,没啥理由。
我对不爱奶酪的人们尊重也理解,但我想指出,其中部分人大概是在跟风拒绝,道听途说奶酪不好,于是尝都没尝过就拒绝了奶酪。
不管爱不爱奶酪,我们都至少要承认,在咱们这个出品望去一片正气凛然的影视圈,少有人敢特立独行,做出来的作品锋利又冒邪气儿,仿佛鲁迅与爱伦坡相结合。
而创作团队手上有金刚钻,活儿能真做出来的,就更少。
螃蟹好不好吃先放一边儿,我们得认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个勇敢的人。
真的,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个类型片,一个标签就把人拍死在爱情或者国情里,看个戏因为伦理问题吵成一锅糊粥。
更有甚者,我得奉劝您,别一句“鬼片”就否定一切,认为这部剧在艺术上的追求与努力,是在和爆米花恐怖片儿对标。
我想,拍摄《橘子红了》的过程,或许像民国骚客写杂文,平淡了容易变流水账,激昂了却很容易落入鸳鸯蝴蝶派的窠臼。
想拿捏好分寸,外人看来容易,内里却实在是很考修为的功夫。
充满电影质感的日常琐碎,像是英国女作家们擅长的小说,你一言我一语,岁月就安静地过去,一切都貌似平静无波。
可平静无波下是从开局就在涌动的暗潮,细水长流里早有冷峻的险峰,异军突起,呼之欲出:那是命运与时代作弄下的人心,是莎翁《奥赛罗》一般不可逃脱的古典悲剧内核。
一腔热血、稚拙天真的古沛帆和宛晴们,或许就是下一个荣耀辉和娴雅。
被现实磨去锋芒,梦想无奈而必然地破灭的荣耀辉和娴雅们,或许就是下一个荣耀华和美菱。
而做了“吃人礼教”的帮凶,害人害己,可恨可悲的荣耀华和美菱们,多少年前,也都是年华正好,正澎湃扬帆的少年少女。
新与旧不断迭代,也不断碰撞,世事如一个可怕的漩涡,饕餮一样吸入多少无辜的人,却不过不断重复着自我———这样一个可怖的变化着的深渊里,又有多少个不知名的“秀禾”呢?
橘子红了,年年岁岁的红,旧的正落在地里残腐,新的又一轮红日一样在枝头上升起。
这春去秋来,正好像一代代旧的人们老去,一代代新的人们降生,所有人都在盼望着改变,希冀着不同,然而所有人都在同一条无奈的、看得见悲剧终点的路上,被命运推搡着,磕磕绊绊地前行。
2016.12.08曾经一直想寻找一种主义,然后踏实放心地按照它来生活,后来发现现实的复杂性根本不允许,于是就心甘情愿地堕入虚无里去了。
如今呢,我想重新出发,去面对难解的一切。
生活于我如谜一样美。
面对选择,我愿意尊重任何一种。
抑或选择跟从所爱的人,有恩于自己的人,放弃一己之私。
因为我们短暂的一生,能够真正拥有的只有他们。
我们知道无法无视他人,单单为自己而活。
与他人的连结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深刻。
但若是,为了原则,为了理想,为了信仰,放弃一切旁的也在所不惜,那更是需要勇气,更令人钦佩。
也许恩人、爱人,会受伤,会不解,但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能够达成谅解,能够获得最完满的幸福。
虽然,想实现这一点太难。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最重要的是,不可以作假自欺,不可以放弃内心的执念,不可以被外界的风雨颠沛屈服,不可以忘记自己所见所信,哪怕至亲至爱的人也来反驳怀疑。
只有一代又一代人,风雨兼程地奔着它而去,历史才会在我们踏过的路途之上,滚滚地前进下去。
我们也就不白作了那尘埃。
不可不做梦。
--2017.01.07最近在读福柯,对于先前的观感产生了巨大的颠覆。
但是每一种观点都是重要的,所以仍保留上文,做以下补充说明。
原以为剧中讲述可以归结为生活的复杂性,伦理道德和追求自由解放之间的巨大冲突。
由于我们对善良的敏感,感同身受地认同主人公不去破坏恩情和手足之情,对于爱情遥遥相望正如对解放的未来遥遥相望。
求而不得,其苦其恨,可想而知。
然而福柯给予了我们重要的提醒:一切并不复杂,甚至简单到透明——伦理道德这些所谓真理都是社会历史的建构,都是权力的作弄。
尤其是剧中典型的父权制家庭中,丈夫对妻子的权力,兄长对弟弟的权力,金主大太太对被收买的三房姨太太的权力,都是整个权力系统最小的毛细组织。
当我们谈论反封建的宏大叙事时,最容易忽略,最难以抵抗的其实是这些封建家庭的细节,隐藏在亲情和恩情之下的支配和控制。
悲剧——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更大程度上是由被权力支配者的怯懦不清醒所酿成的,服从的一方比控制的一方更有力地巩固了权力的存在。
也许福柯连“梦”的合理性都否定了吧,总之真正的自由对现世难得很。
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扭曲悖谬的时代里。
一方面是人文理性的深厚积淀以及后现代性的巨大批判反思,另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无比盲目恶性竞争的世俗生活方式。
我们坐拥前人的思想遗产,却比任何时候都远离自由。
我们崇拜的,也是我们厌弃的。
图景这般明了,我们却这般无所作为。
高中的时候,李少红推出了《橘子红了》的电视剧,用了一批放在任何电影或者电视里面都可以独当一面的演员,造就了这部叶锦添设计服饰的江南故事,在电视和书本里高雅地红了一把。
归亚蕾(饰大妈),周迅(饰秀禾),黄磊(饰耀 辉),寇世勋(饰耀华)。
这些演员的行头造型都是叶锦添设计的。
有了彼年彼地的独特风韵。
那时候还是高中,能够涉猎这些东西的途径很少,我们买磁带,买书本。
如饥似渴地了解这个故事。
没有办法看电视,了解的第一手资料是从书本上来的。
记得当时是琼还是自己买了这部小说,记得这本书看了几遍,再看的时候书本中间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缝。
而其中的主题曲《橘子红了》是许常德作词,主演黄磊唱的。
之所以迷上这样一部电视剧,也许第一是因为黄磊,第二是因为江南,第三才是因为故事情节。
可见当时是将黄磊放在第一位的。
也可见年少的时候喜欢的男子,是干净的面容,干净的眼神,有点文学气质的。
而与此同时,也买了黄磊《等等等等》的文学音乐大碟。
每一首歌曲之前,黄磊有几句简短的,但是打动人心的独白,在深夜用walkman听磁带,除了磁带转动的哗哗声,就是黄磊在不急不缓地叙说一个个动人的简短道理,就好像他在与你面对面地交流,对话。
会因此而小小地感动一把。
那时候感动了就是感动了,会持续的坚持地独一地喜欢很久。
后来因为年少的青涩,将带子送给了别人,可是当我再去找那个带子的时候,连盗版的都已经卖断货了。
成为很久的遗憾。
不过这个遗憾在大学的时候,在黄磊的《似水年华》专辑问世的时候,又重新填补了回来。
不过,感悟,感情都是不一样了。
最近在家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看教育频道在播放《橘子红了》的电视剧。
其实后来看了几遍这个电视剧,都是大学的时候,姨妈和我一起,她看过一遍又跟着我看一遍。
后来想想,似乎是看了两遍,现在再看,应该是第三遍了。
但是,还是会沉浸在情节里无法自拔。
也因为此,对李少红有了很好的印象,这个其貌不扬的女人,造就了央视很多持久鲜活的电视剧,造就了一个个电视剧历史里无法磨灭的角色。
尤其是橘子红了,似乎用一个女人的视觉来导演,增添了更多的感性色彩,符合江南这个小镇的水色,也符合这个故事的主线。
有种淡淡的忧伤,又似乎是有股女人的韧劲在里面,就好像秀禾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一样。
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清朝末年的江南小镇上,由容家大太太和佃农秀禾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以自身的经历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演绎的有关觉悟与抗争的故事。
大妈由于不能生育,被年轻的大伯冷落在乡下的桔园。
当大妈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城里同一个交际花嫣红打得火热时,大妈决定为自己的命运作点什么。
于是,秀禾出现了,这个佃农的女儿由于同大妈的青年时代长得出奇地相像被大妈一眼相中。
它决定把秀禾娶进容家 ,如果她还能为容家生个孩子,那么她将大伯永远留在自己身边就再也不是梦想了…… 堂弟耀辉替代大伯充当了婚礼的新郎!
然而就在掀开盖头的一刹那,耀辉爱上了秀禾。
从此,一切事情都遵循着一条足以令大妈绝望的途径发展着。
每一个人都在痛苦的两难中抉择,秀禾爱大妈,却不愿陷入大妈为自己安排的没有爱情的生活!
耀辉爱秀禾,却没有勇气颠覆形同父亲的大哥新获得的爱情,更没有勇气同善解人意的、一直爱着自己的未婚妻娴雅分手!
这一系列的人物命运将戏剧推向最终的高潮。
娴雅双目失明;秀禾怀孕了,却是难产,最动容的是生孩子的时候,问保大还是保小,大妈却说保大!
养了一个和自己少女模样一样的小老婆在身边,只为给老公传宗接代,真的有了宗,大妈做出了人性的选择:保大人。
漫天的血红,辉映着婚礼上耀辉的新娘的红盖头,耀辉在婚礼上的心不在焉,以及秀禾在生产的鬼门关前的撕心裂肺,痛楚的程度是一样的。
而嫣红肚中的“容氏后代”却有着令人心惊的秘密…… 大妈终于觉悟了,她痛下决心帮助秀禾,选择自己追求的幸福,不再为传统礼教做殉道者。
最后的结局就是在善良的人们的帮助下,秀禾再次怀孕,这个孩子最关键的是,他(她)是耀辉的后代,也可以心愿趋势下,闹出这么多的曲折,在秀禾难产的时候,选择了要大人不要孩子,这样的选择,在最后孩子出生哭啼的一刹那,体现了这个江南小镇故事的主体情愫:爱和善良。
孩子哇哇坠地不久,秀禾因为出血过多死亡,死亡的瞬间耀辉在平静地和娴雅举行婚礼,颇有点林黛玉仙逝时刻贾宝玉正与薛宝钗举行婚礼一样凄惨。
耀辉感受到了命运的来去,脑中有片刻的恍惚,但是仍然回到自己现实的角色,举行自己的婚礼。
大妈和老爷此生将倾尽全心来照顾秀禾留下下的孩子,容氏后代。
善良的人们在付出了代价之后,得到了新生。
当然,嫣红肚子里的孩子并不是容氏后代,欺骗带了目的性的生命当然会遭到报应。
特意记住了最后的结局,因为每每想起这部电视剧里面美好的江南风景,以及人物之间细腻压抑的情愫,总是在最后的时刻得到一种别样的解脱,焕若新生。
好像在每一次的生活波折之时都可以重温儿时执着喜欢的东西,当为幸福的事情。
在家里面对晶莹的饺子和清粥,等待加班的人回家,回味这些曾经执着喜欢的东西,以及自己逝去的一些年华,虽不是那么感性,也未能避免感伤了一回。
许久未曾静下心来看一部绵长的电视剧,就算是其中繁杂的广告,也是不曾换过台。
纯粹地因为一个演员,因为一个小镇,因为一个故事,沉淀自己,不让自己浮躁。
当是浮华城市之中我独有的幸事。
另附许常德作词的主题曲,也说说此词。
其实知道许常德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喜欢许茹芸的歌曲,独特的芸式唱腔,影响了我以及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因此记住了她那些歌曲的歌词,以许常德操刀的为主。
对娱乐的了解不少但是也不深刻,以后很少看娱乐杂志,只是偶尔看看娱乐新闻,对八卦的娱乐了解甚少,也自称是理智的追星族,因为会喜欢一个明星是因为他或者她的歌曲,电影,甚至是一句话等等等等,但是不会因为这个明星而去了解她或者他的吃喝拉撒爱情家庭,觉得很累也没有意思。
在没有打动我的作品之后,我也许不再喜欢这个人,但是我也不会因此贬低这个人。
综观我所谓的喜欢的人,如李亚鹏,是由于《将爱情进行到底》,自此以后,便不再喜欢;陈道明,倒是一直喜欢的演员,是由于他独特的演员气质,人老不老无所谓;周杰伦,是由于他那些新奇的有想象力的歌词和唱腔,这几年未曾进行新动作,自然淡去。
如此种种,总是找得到原因的,不是盲目的喜欢或者不喜欢。
就像是喜欢的那些生活中的人,男男女女,当然是有各自的原因,但是这些人,能够一直喜欢的,就是持续到今日,风风雨雨打打闹闹,曲曲折折都经历过了的,自此,也是一生的人了。
总是说,我再也不能遇见像你们这样的一群人了。
是啊,我再也回不到高中的单纯时光,再也难以得到像大学那样脱胎换骨的成长,再也回不去初入社会的懵懂莽撞,但是我会继续前进,继续成长,而,他们,这群一生一起的人们,总是会微笑地看着我,念及此,是觉得幸福的事情。
因为,人的一生,首先应该有团圆的家人,再就是哭或者笑都可以面对的朋友,再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以及自己一手拉扯成人的后代。
此为人生。
与生活有关,与感情有关,有责任宽容理解有关,与血缘以及生命有关。
与荣耀屈辱成功挫败无关,与财富贫穷无关,与欲望利益无关。
这是每个人都应该需要的。
我都有了,剩下的是,好好地经营,才是我的责任。
院子来了一群雀鸟做客挂满橘子的树于是活了刚下山的夕阳把影子拉长了你走到了门口手上拎着行李是要走呢还是作过的梦都不算了眼睁睁望着你我却不敢开口我没勇气要求这忧啊这愁啊这爱啊这债啊混在我脑海已瞬间成灾你是哭呢笑呢悲呢喜呢你这样掩埋别教我去猜这盼啊这等啊这去啊这来啊这欢喜悲哀还不够精采我是梦呢醒呢问呢闷呢橘子红了是该摘了不能不爱了
秀禾命薄心高。
心中的浪漫情怀只能靠她放掉的风筝来寄托。
梦想是她仰望天空滴落的眼泪。
她屈服过,又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自己悲壮的命运。
六尺窄巷里他缓缓走来,那是成真过的梦。
容耀辉虽受了新思想熏陶,但依然改变不了怯懦的心与最后的妥协。
他雨中的告白的确可以感动观众很多次。
可是他配不上秀禾。
洁白的婚礼和洁白的葬礼,是对他命运的最大讽刺。
结局令人惋惜,秀禾这个总是为别人着想的女孩子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却得不到想要的爱情。
真的很赞。
1、李少红的作品都鬼气森森的,一段民国时期的封建家族乱伦剧被搞成了鬼片。
😂2、那时候大家拍电影好用心,一座古宅,一片橘园,江南的乌篷船,真心美。
周迅颜值巅峰,黄磊颜值巅峰,很多场景都很美。
编剧水平也高,一共25集,没有一丁点多余的情节。
3、这部作品虽然通篇是讲娶妾、生儿子,宅斗,但是立意是觉醒和批判,人物(秀禾)也在成长与觉醒,里面有很多惊醒人的关于女性独立自强的句子,最后用悲剧来告诉大家封建糟粕是怎样在吃人,谁都不得幸福。
再看一下《娘道》,尼玛一点批判封建的意思都没有,直接是在歌颂女主吃尽千辛万苦要给XX生儿子。
女人的人生价值就是成为娘,给老X家生儿子,真不知道是什么僵尸思想诈尸了,思想退化那么严重。
4、这部剧是2002年的,十余年时间过去了,人们的三观已经变得太多了。
小时候看的时候自动把黄磊演的男主带入正义方,而老爷是坏人,现在一看,男主虚伪且渣,跟何书桓一样不要脸。
而老爷虽然直男癌,但却是一个有担当的真汉子。
老爷知道真相是自己不育之后,跟一只斗败的公鸡似的,从此佛系起来,变成老婆奴OTZ。
男主仗着大家都宠他爱他,总是懦弱自私。
5、因为是女性向的东西,这里面太过于歌颂爱情了,我觉得这是它不足之处。
剧里宣扬的“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爱情”,“要拿爱情去解救一个被封建传统残害的女人”(???
),也是另一种可怕的洗脑。
这在现在已经说不通了,还把爱情放在最重要位置的女人,现实会打脸教她做人的。
把事业、理想、或金钱作为人生目标,才有可能顺路收获真正的爱情。
6、那时候拍摄没有现在的这种夸张的美颜滤镜,大家美得很真实。
现在这些剧磨皮瘦脸抠图搞得妈不认。
那时候摄影师挖空心思致力于构图取景表达作品的气氛,现在的摄影是构图给演员摆pose,或者就等后期特效P场景了,揣摩故事场景来构图渲染,不存在的(一部分影视剧,不是全部)。
这部剧里,周迅很多镜头明显妆都不画,最多就打个粉底(但看她脸上的瑕疵,可能粉底都没有打),还是很美。
现在很少看见女主不化妆的剧了。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惟恐不突出自己。
由此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焉。
并非它的匠气有多么高洁,实在是,细细琢磨,只留一张可怖的大花脸而已。
若说李少红的《大明宫词》,灵气四涌,那么之后,她的这部《橘子红了》,则有些刻意地求工。
假使是写诗,最忌讳的是用语过分求工,过于求工就一定会使意蕴不足。
同是创作的艺术,电视剧自然不可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唯美”之风。
一段近代版的类似婚外恋的故事,清朝末年,江南小镇,容家大院。
大妈和老爷耀华结婚多年,未育一男半女。
老爷要去城里做生意,告诉大妈等到橘子红时再回来。
在城里,老爷有了二姨太嫣红。
大妈为了留住老爷决定给他娶个三姨太,于是秀禾出现了,秀禾和大妈年轻时出奇地像。
大妈让六弟耀辉代他哥迎娶,在揭开盖头的一瞬,耀辉爱上了秀禾…之后,近乎停滞的故事节奏让人丧生观望的耐心。
作为线索的“生子”亦是简单到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观众对电视剧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好看,要有曲折回环的故事。
每一季集都要有高潮叠起。
而服装、音乐、画面不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它们充当的永远是一个辅助的工作,而导演很显然在《橘子红了》里,颠倒了主次,散乱了核心的内容。
全剧的音乐是一场谋杀。
虽然外界宣传本剧的音乐是:十八般乐器通通上阵,中西合璧,妙趣横生。
请恕我如众人般得肤浅和庸俗。
我自然知道音乐固然是为了故事和人物情感的流动或纠葛服务的。
但,人物的内心不代表一种诡异。
表现内心压抑的音乐不是时有时无的,断断续续的女声呻吟所能解决的。
这作为贯穿全剧的主题音乐,有点故弄玄虚的味道。
画面抹去唯美的幌子实则是诡异。
这个发生在江南水镇的故事。
地域的特征,让创作者在背景的设置上有了让人称道的“雾”和“雨”,若说全剧其他地方是创作者匠心独具,但唯这两点实则是创作者对事实的尊重。
这只是自然气候而已。
江南多水气,橘园清晨笼罩在一片雾气中,是再简单不过的自然现象。
至于多雨,自不用多说。
评论家们不用把事情想到那么复杂。
由“雨”联想到“绵绵情思”,这样说来,江南的雨未免也太多情。
剧中的“雾”和“雨”只不过是营造诡异气氛的帮凶。
全剧似少有明媚阳光的时候。
连秀禾与耀辉放风筝的时候,天色阴沉到让人窒息。
多雾多雨,是象征这个注定会破碎的结局吗?
或者象征了人物无法挣脱被设定的命运。
但这一切并不需要和“诡异”挂上钩。
这样的“雾”和“雨”还往往出现在人物的“噩梦”里,一望无际的橘园里,烟雾缭绕,被弃的女子,望着远去男子的背影,音乐的压低潜入,女子断续的呻吟……消失了对女子的同情,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一种悚然的不寒而栗,似一部鬼片必备的气氛渲染。
另,全剧文学化的对白已经不似《大明宫词》里的流畅和自然。
在这部剧里,这些对白好像仅是为了拖沓情节而用。
有一集,二姨太和她的情人在房间里交谈,这个过程就几乎维持了整整一集。
失去了灵魂,形体的东西过于繁花似锦,左看右看,它还仅仅是个远离人群的形体。
夸大了形体,让它作为一个凸显的部分,非但不能让人接受,反而会觉得用种莫名的压抑。
大多数人总是欣赏苏东坡笔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境界的。
我想,《橘子红了》,丧失的,也正是这点吧。
十年前,我遇到一个和周迅样貌很像的女孩,她叫汤婷婷,她和我一起转学到那个学校,她主动和我说话,她总是要我帮她削铅笔,她和我一起比赛,她话不多,在几个女生里面笑得最多,冬天在走廊晒太阳,她喜欢迎着阳光,她是个爽朗的女生。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周迅,对那个女孩也没来得及说喜欢,就各奔天涯。
一年后,大家初中毕业,她去工作,我则去高中上学。
一天,我和姐姐走在路上,车马匆匆,我没看到她她就看到了我,跑上来问我还好吗,我说还好,有个帅气的男子在不远处等她,她留下电话,说那是她的弟弟。
我始终没有拨打那个号码,我不知道要说什么,如果我也不再上学,我想我会打个电话,邀她一起出去玩。
我什么也没做,我只记得那个在冬天迎着阳光的女孩,叫汤婷婷。
后来我看到橘子红了里的周迅,我不敢肯定那是谁,我没想到周迅和汤这样的相似,连声音都很像。
我看到秀禾第一次见到耀辉,一直低着头,把东西交给耀辉猛地一跪,说感谢太太,然后就一路跑开。
这个青涩不懂世事的乡下姑娘,一直顺从着他人的安排,柔弱无力反抗。
我便从橘子红了喜欢上周迅这个女子了,即使她面容不够美丽,声音也不完美,可是我是喜欢周迅的。
李少红把电视拍得太美,叶锦添的服装造型设计都很符合清末,归亚蕾高高的发髻,华丽的绸缎外衣,一举一动,几句台词,便是那个孤独渴望的乡下太太,这个女人为了家庭为了完成丈夫心愿,宁愿牺牲自己和秀禾的一生,骨子里已经被传统腐蚀透了。
大妈说秀禾是她梦里的遇见的人,一看到秀禾就认定了秀禾是替她为丈夫生子的人。
高中时候,和将要为人妻的语文老师聊天,她说只有结婚生子,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女人在家庭没有生育就没有地位,谁又能批判谁?
谁又能怪谁?
黄磊老师和周迅挺配,两个文艺青年在乡间放风筝,那一刻两个人的命运早已连结,原来黄磊老师不只是徐志摩,黄磊是俊美少年,浓眉大眼,真是俊美少年。
橘子红了,是该收了,什么悲欢离合情情爱爱都该收场了。
将来我如果不结婚,请上天给我一个黄磊老师那样的男子吧。
将来我如果结婚,请上天给我一个如周迅般的女子吧。
近来翻旧剧,又翻来几部老片子来看,橘子红了是其中的一部。
故事讲的是一个江南小镇,大太太美菱没有给老爷耀华留下一儿半女而心怀愧疚,正巧看到欠租田钱的一家女儿神似年轻的自己,于是买了回来,打算让她做妾,完成自己的一份心愿。
以此,来对抗城里的二太太。
秀禾虽家里贫穷,但她识字。
身处的时代,又真是新旧交替的时候,年轻人一面口头上喊着革新,解放,可骨子里却仍然留着旧时代的血,刻着旧时代的烙印。
当秀禾遇到二叔耀辉时,他们都是在最好的年纪,遇到的最好的人。
可惜,命运的捉弄,耀辉不过是替大哥耀华娶秀禾进家门而已,当他掀起盖头的那一刻,他才发现眼前的女子,是他心中真正的所爱,而他也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她的心意。
他们的爱情在萌生,却因为道德和伦理不得不将这样的感情压抑着。
但外界的环境,年轻人之间的鼓励,新思想的涌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冲破道德的底线,试着去做一个改变命运的人。
可世事难料,耀辉最终还是为了家族的考虑,选择和他认识和相爱多年的女子,娴雅小姐在一起,他们门当户对,在很多人看来是天生一对。
他将心底的那份爱珍藏,他结婚的那一天,正是秀禾临盆的时候,最后留下了孩子,离开人世。
在挣扎与呐喊声中,她用自己的死亡来换一个新生儿的出生。
而这部剧,令人感动的绝不止这些。
有三处让人落泪。
一处是耀华知道是因为自己不能生育而愧欠了大太太,带她去骑马,然后他牵着马,对她说,我会补偿你的,从今天开始,我说到做到。
一处是当他知道秀禾怀了耀辉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准备回乡下之前,那段对话,他看着秀禾,跟他说,多想再抱抱你,哪怕是一次也好啊。
还有一处是秀禾和耀辉告别。
他们虽然都知道怀的是他们两个人的孩子但又无法在一起,诀别。
秀禾对耀辉说,你能再抱抱我吗?
然后他们拥抱在一起。
李少红的片子越拍越没有之前的味道,即使拍了同类的片子,收视率也未必能有过去的高,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
当时因为这部剧买了这个剧本,大抵故事太戳中人心,每次看了都会令人潸然泪下,令人回味无穷。
秀禾偷情导致了自己难产不是吗?
就不说她背不背叛老爷了吧。
她明明知道耀辉有未婚妻,她就应该保持距离,而她还和耀辉谈恋爱,上床,怀孕。
老爷没有生育能力,如果她不偷这个情,她就不会难产而死了。
她的难产而死,自己占了一半责任,摇摆不定,脚踩两只船的渣男又占了一半责任。
我实在无法接受,他们两个谈恋爱。
耀辉和未婚妻是自由恋爱的呀。
他们两个又不是谁胁迫的。
老爷同意他们谈恋爱了,但是要顾及自己的面子,不能让别人知道。
耀辉还不同意。
最后还和他哥说。
决定和未婚妻结婚,他哥都震惊了。
但还是把公司都交给了他,自己回老家了。
耀辉到乡下去找他们。
老爷最后同意耀辉带秀禾走了,但是要他放弃公司隐姓埋名,他退缩了,找秀禾告个别就走了,而且还不告诉秀禾孩子是自己的。
也是,他都要抛弃秀禾了,干嘛要告诉她呢?
我搞不懂耀辉结婚的时候摆个死人脸干什么?
不想和人家结婚,直说呀,人家又不是非你不嫁。
搞得好像被胁迫了结婚一样。
总之这个耀辉一开始就不应该撩拨秀禾,说要解救人家出去吧,给人家找个工作就行了,干嘛还跟她谈情说爱呢?
明明自己有未婚妻了。
两个人就堂而皇之的谈恋爱,上床。
把未婚妻都当成空气。
更何况就和之前家里那么穷,妈妈又死了,只剩哥嫂。
太太把地给了他们。
还把秀禾接过来。
如果留在那个家里,她以后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呢?
能过上好日子吗?
哥嫂又会怎么对她呢?
烂片!
如果《桔子红了》在前,我可能会对其评价很高,可惜出了《大明宫词》以后,李少红才导这个,如出一辙,实令人...
配乐跟运镜太奇怪了。
电视剧也可以如此文艺,还喜欢《大明宫词》,还有周迅~
演员都是我喜欢的~可是李少红的风格……除了大明宫词我能接受~
喜欢这种隐忍的表现方式,音乐也好听.
在b站重温这部剧,最后两集的时候看哭了,每个人都有时代赋予的无奈与悲哀。但是,弹幕里却一直在讨论弟弟是不是渣男,大哥是不是直男癌,大太太是不是自私,秀荷是不是出轨兼小三……太多人用现代的甚至是自以为的三观评价人物的好坏,真如小学生一样觉得世界只有黑与白。也许这就是现在电视剧脸谱化的原因吧,更多人只能接受毫无瑕疵的伟光正主角,忘记了自己也不曾是完人。
只看了没几集。不是偶的菜呀
恐怖片= =
梦幻而残忍
3.5
可气
画面很唯美,关键是最后一集
不好看,磨磨唧唧,剧情进展巨慢,一星给周迅,周迅真美,黄磊真丑,演员都是实力派,但我只看到第7集,周迅和黄磊喝醉酒,我就觉得这个剧除了狗血就不会再有任何奇迹出现了。还有最垃圾的,就是这部剧的背景音乐,动辄一个死了人的音乐,反手一个丧葬曲,眨眼又是一部恐怖片氛围才会用到的音乐,这,到底是个啥片,用这样的音乐实在恶心到我,给这片配乐的人是拿了谁什么好处要故意搞黑这个片子吗?奇葩
没有看懂,压抑
那时候还不萌周迅
我就想知道,为何腾讯的老剧,都是像素版的清晰度?
阴间配乐
#柒捌捌〇看电视剧#1、配乐;2、服化美;3、周迅&黄磊
电视台放的时候满迷的,还被哥哥嘲笑我加入了中老年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