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
Samsara,转生幻梦(台)
导演:路易斯·帕提诺
主演:Amid Keomany,Toumor Xiong,Simone Milavanh,Mariam Vuaa Mtego,Juwairiya Idrisa Uwesu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老挝语,斯瓦西里语年份:2023
简介:年轻人阿米德(阿米德柯曼尼Amid Keomany饰)正在照顾一位即将离世的老妇阿梦(席梦娜米拉万Simone Milavanh饰),他随身带着〈西藏度亡经〉,为她朗读典籍中生死奥秘,帮助她能顺利往生。阿梦的人生即将灭熄,阿米德的成年生活才正要开始,他乘着小舟顺着湄公河划行,遇到年少僧人毕恩(熊图莫Toumor ..详细 >
感觉像是刚在大学上完Buddhism 101拍出来的
31 March 2024 香港大會堂阿彼察邦,青木瓜,像家一樣的亞熱帶。從老撾到非洲,從上座部到伊斯蘭,從老嫗到小羊,從平靜到平靜。如何?——獨屬於影院的片段使該片的體驗受環境限,但導演大膽採用這種與觀者的互動形式,讓觀者閉上眼睛,隨著Mon一起,死一次,再活一次。在光影交錯間,我聽到兒時玩伴的呼喊,我聽到家人在身邊的呢喃,聽到我即將轉生之處的蒼蠅嗡嗡不停。我還看到,看到一只眼睛,拉著我繼續往我該去的地方走。我想對他說請等一等,但已無人會等。 與[歷歷在目]一樣在眼睛上做文章,而我十分吃這一套。 小和尚們的世俗人生,勤奮生活的非洲人民,寺廟與瀑布,沙漠與海灘。 小女孩的問題並不讓我感到過分表達的直白。無論如何,我到達了。My little goat, forgive me.
观影防瞎!喜欢海报上的那场戏,想去老挝旅游
一部独属影院的电影 一次奇妙的试听体验 一番轮回转世重生之旅
我感觉Lewis Klahr昨天就是看一些片子看烦了,上台在点他们,“I work intuitively, to discover, not to exhibit an idea. “ 从概念到落实都太傻了 momi
就为了表达转世轮回?
整体上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拍法上很有装置艺术的效果,闭上眼睛感受这种“灵魂摆渡”的感觉,所以一定要在电影院看。色调上像是90~00年代的DV。上学的孩子和僧侣呈现出一个“照镜子”的对比,但不是完全对立(僧侣也听流行乐,男孩也去听佛教讲经)。同时因为灵魂是可以“转生”的,所以人和动物又是一个镜面(牛/大象在泰国的佛教都是正面的角色,一个是勤劳,一个是尊贵勇敢;而羊在穆斯林中代表“牺牲”,应该是回答前面说转生成动物人们觉得不好是因为人们对动物不好,赎罪的概念)水在电影中充当了一个“媒介”角色,是帮助僧侣洗去污秽的肥皂;是唤醒生病老妪的闹钟;是现实中船的承载者也是往生路的承载者;是滋养海草生长的母亲;是孩童玩耍的怀抱。
“有人认为转世成动物是种惩罚,那是因为我们对动物太坏了”把轮回这个东方概念拍得也太深邃迷人了,中途十分钟的闭眼转世之旅若是能在影院看那必定会是非常奇妙的观影体验,声效和画面结合得十分恰当
中間那段漫遊中陰世界直至轉世的過程很特別,閉上眼體驗的時候想起佛經的一段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长达15分钟的闭眼部分让人很难不想到《地球最后的夜晚》里半途进入的3D梦境,可以说两者都是在用纯粹的感官体验来无限趋近于写意时刻。单从这部来说,虽然自己身处的空间没有改变,但确实随着音效和隔着眼皮所透进的颜色变化,迷迷糊糊的完成了短暂的旅行
4.2
-
看着那棵树,尝试理解它,想象你自己是一棵树。
关于生命的一次轮回,一次生命的重生,生命的转世,所有的圆满与记忆都成为最永恒的光影与声音留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单看第一部分的老挝丛林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和第二部分桑给巴尔海岸劳作风物的人类学图景都无比好看,问题竟然出在了中间衔接的这个噱头上,摄影机重生转世的阵痛,帕提诺给出了超越红月的震撼视听,直逼2001太空漫游的灵魂出窍,从莎士比亚学家皮涅罗那边学来的色块暴击,如加斯帕诺唤醒下一世的永恒之光,可是这样也太刻意为之了。(我又瞎在了电影院
看了一半让把眼睛闭上一刚
万物皆有灵,出家之前可以看一下这部电影!不太适合在家里看,适合去影院观看!
4.5 每年奇遇出大神片,今年就是它了。帕提诺试图将人与环境、精神与现实、此刻与彼时、现世与往生、传统和现代、天然与人造、佛教和伊斯兰种种不同的范畴全都联系在一起,也许只是借用了一个转世轮回的东方概念,其实还是从自己西方人的视点切入,开了一个上天入地的全球化脑洞。重叠交错的声画色彩之旅,一部只属于影院(狭义)的电影。
Something I’ve never seen before BUT有些地方处理较生硬
非常有意思的“轮回过程”处理,运用闪黑以及不同颜色的闪烁,加上声音的运用,使得影像更加实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