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是好莱坞出品但却比很多影片做的更具备好莱坞优秀合家欢气质优点的电影,最近刷新了内地观众对于非好莱坞动画电影的认知,我们熟悉的合家欢电影中都有比如关于孩子和父母关系、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个人的历练和成长等等,而这部《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基本上囊括了所有优秀合家欢影片应该具备的所有内容和特点,并且很巧妙的在常规构架和故事设定中,通过人物关系和细节设定创新性的给了观众全新观影体验。
在商业电影各个类型中,其实难度最大的就是合家欢类型,而同比国内动画往往低龄化的设定,在新千年之后内地电影新作里够得上合家欢类型的影片凤毛麟角,这方面好莱坞一直领先于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除了好莱坞工业体系之外也很少见到其他地区和国家出品的需要照顾到全年龄段观众的喜好,同时吸引成年人带着孩子或者成年人一起走进影院观看的合家欢影片,而《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是近年来为数不多,非好莱坞出品,却堪称适合全年龄段观众喜欢的合家欢动画电影。
合家欢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就是与家庭有关的冒险,因为电影的类型与观众群是直接相关的。
如动作片枪战片武侠片的观众主要是男人,爱情片的观众主要是女人。
而合家欢是一个复合类型,家庭为主,外加冒险,喜剧,励志等类型元素,这也与它的观众群——家长和孩子息息相关。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中出场设定便是一个面临不如意的孩子,想要探寻失踪父亲的秘密,结果开启了一段充满喜剧色彩的神奇冒险经历,而电影中存在的冒险,喜剧和励志部分,主要是负责娱乐的,所以基本上是男女老少通吃。
家长和孩子,自然也不例外。
合家欢的家庭部分,是负责共鸣的,尤其是让家长共鸣。
因为每一个家长带孩子去看电影,除了给自己给孩子带来欢乐,更希望通过与孩子一起看这个电影,增进他们与孩子的关系。
这也是合家欢电影存在的要义,《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将孩子与家长的配对做成了,寻找父亲的秘密,神秘的爸爸拥有的超能力和森林奇幻冒险,以及需要对抗的阴谋,在并不新鲜的构架设定下做到很好的细节创新,和现实中的大多数情况一样,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相互冲突的。
电影中家长与孩子的配对不做冲突性剧情,而是通过寻找过程,完成对父亲的理解和认同,并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好玩有趣的历险过程加上观众熟悉的套路,成为本片作为合家欢影片成功的保障,同时在合家欢类型中,有魅力和最具感染力的重要构成是主角在爱的帮助下成长,因为合家欢的核心人物关系往往是家长和孩子,主题自然也是围绕着永恒的爱与自我成长。
换一句话说,主人公在爱的帮助下得到成长,在本片中无论是主人公亚当还是传说中大脚怪的父亲,都通过共同历险的过程,得到了成长,孩子从一个不合群的落落寡欢少年,成长为积极的阳光少年,并找回了失落的父爱,而传说中大脚怪父亲也不在逃避,妈妈也不再撒谎,正面对待这个世界拥有了重回家庭的勇气。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通过这样优秀的合家欢设定和丰富新鲜的视听细节,赢得了成年人和孩子们的心,给到全家一个完美愉快的观影体验,当之无愧的成为本年度最值得观看的合家欢电影之一。
四岁儿子人生第一部影院观影。
他半倚在椅子里,配着爆米花和热橙汁,竟然安安静静看完了。
跟着三三两两散场的人走出影院,问儿子好看吗?
儿子开心说好看。
这导致我评判这部电影的心绪稍有些复杂。
一方面觉得剧情过于幼齿,逻辑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实在太多,另一方面又觉得,所有电影都有它的观众。
低龄的故事对应低龄的观众,也没什么错。
小孩子看电影的角度远跟大人们不同,儿子比较好奇的是:男孩名字怎么叫亚当,还有他们怎么能用枪对着人呢。
一部让我觉得逻辑上毛病多多的电影,换来儿子人生里一段崭新体验(这种体验,真的是经历一件少一件吶),也足够值得了。
剧透分割线-说说电影本身。
这电影的编剧信奉的一定是某种极简主义剧作思路。
所有设定都只是做到够用即可。
来看看大脚野人的人设:毛发速生附和野人返祖的设定,故事里,这一点让大脚野人成为制药公司追逐的猎物,是整个故事的起因。
野人的大脚是为了跑得更快,故事里,在儿子亚当身上,大脚用来制造笑料,被校园霸凌又拉近和女孩距离;因为能听懂动物语言,方便故事现实设定里和动物交流的合理性,因为大脚野人身上动物性更强,能与动物交流也能解释;听觉超长属于动物属性的衍生,自然界里许多听觉超长的动物都是进化来的求生本能,在故事里,这一点被用来做为侦查方式。
亚当只有头发速生,当成电影最后核心矛盾的转折点,解释起来,因为亚当是大脚野人父亲和普通人母亲所生,只有头发速生折中的也说得通。
上面这些从大脚野人返祖这一点出发,都能找到一定逻辑自洽上的合理性。
超出了这个范畴的是大脚野人的治愈特性。
虽然这一点在电影里也铺垫了合理性,最后在高潮段落被亚当用来救活父亲。
只不过这个设定超出了大脚野人动物属性强化的范畴,走向童话和神话幻想的方向,反而降低了整个设定的可信度。
蛮喜欢电影里几个看似的闲笔:亚当吃光校长一大碗M豆、校长发现以后的表情表示,校长对于这个被接近于单亲母亲带大的小孩的某种理解和同情;父亲表演自制吉他,让亚当对父亲的看法在大脚野人本身赋予的能力之外有了一些改观。
最后亚当将鞋扔掉,一方面表达的是接受自己,不再隐藏自己与人不同的地方。
另外某种程度上,鞋子是行走的工具,表达的或许是亚当决心融入城市生活的一种结局。
电影不够好的地方,在于构建的核心冲突经不起细推。
如果大反派的生物科技公司一直监视着亚当一家,又怎么会发现不了他们保持通信;如果硬要找到躲入森林的亚当父亲,应该轻而易举;反派找到森林来时,一个做什么都是为了保护家人的父亲竟然轻而易举放出自己的儿子独自去面对;一个拥有自己武装的公司,安保系统竟然能做得如此之差劲,公司总部很容易就能被一个小孩给炸掉。
动物们从归责于亚当,到决定帮助亚当的转折太过生硬。
最后说两个感慨。
感慨一:法国的动画电影技术水平竟然做得也很不错,也可以拿毛发和水来炫技了。
感慨二:法国男人秃顶比例到底是有多高?
一家卖生发产品的生物科技公司,竟然能发财到这种丧心病狂的程度。
打打闹闹的国庆档过去,10月14日,电影院终于迎来一部适合小朋友们的亲子动画片《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不过这与往常合家欢乐的家庭片不同,这部电影只属于爸爸和儿子,妈妈不宜掺合。
在一个家庭中,爸爸是个神奇的存在,他往往是支撑家庭的最重要力量,却很没有存在感,常常因为工作太忙和孩子在一起时间最短。
然而在孩子特别是儿子的成长中,爸爸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他的勇敢、果断、理性、逻辑等等品质最初都从爸爸身上习得,有这样一个榜样,男孩才能完整地成长。
但是《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中的小亚当,直到13岁还没有见过爸爸,妈妈告诉他爸爸已经去世,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妈妈的信,才知道原来爸爸一直独自在森林中生活。
愤怒又期待的亚当离家出走,独自搭顺风车去100英里以外的森林,找到了他思念已久的爸爸。
然而——这个爸爸跟亚当想象的不一样,他是个浑身长毛的大脚野人!
在爸爸的叙述中,亚当终于明白爸爸多年隐居的真相,由于拥有异于常人的基因,爸爸的毛发格外茂密,也拥有一些常人没有的超能力,正是这些引来了黑心生发公司的觊觎,他们想抓捕爸爸做研究为产品服务,为了不让他们得逞,也为了亚当和妈妈的安全,爸爸躲进了森林。
从小缺乏父爱的亚当终于找到有爸爸的感觉,他发现了自己和爸爸共有的纽带——他的头发能在一天内生长1厘米,脚会突然长大撑破鞋子,这让他感到欣喜。
于是那个从小内向孤僻,常被同学欺负的亚当突然就挺起腰板来了,他甩掉鞋子,像爸爸一样在森林中大步奔跑,他学会了和动物交谈,他突然变得自信了——你知道,这就是爸爸的力量。
然而生发公司还是找了过来,为了救出被困的亚当,爸爸被设计带走了。
亚当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他带着动物们前去营救,冲破重重障碍找到了爸爸,历经种种困难,终于逃离牢笼,打败恶人,最终和爸爸一起回到城市重归家庭生活。
坦白说,这部电影情节和人物极其简单,然而其中的父子情令人动容。
在与爸爸重逢后,亚当从那个毫无自信,畏缩怕事的孩子一下子变得坚定勇敢,勇于担当;在和爸爸的相处中,他不再觉得自己是个被遗弃的可怜孩子,爸爸带来的力量和幸福感让他脱胎换骨。
当小亚当脱下那双象征着束缚和自困的鞋子,光着一双大脚和爸爸一起在森林中飞驰,树皮滑板带着他们嗖嗖穿过丛林,山洞,自由的风迎面扑来,这一刻,父子之间再无嫌隙。
虽然在电影中,亚当和爸爸从来也没有说过“我爱你”,现实中相互表达深情的父子也寥寥无几,然而这份情感就在那里,我们都知道。
在这一个半小时里,爸爸和儿子从未如此贴近。
10月14日,《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已经上映,平日难得独处的爸爸和儿子们终于有了一个理由,共赴他们的哥儿们之约。
男人们,去吧!
一直在思索,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
豆瓣上那些高分电影真的很棒嘛?
又或者那些低分电影真的很差?
从大概率上讲,豆瓣上的评分还是很准的。
但是这部电影只拿到了六分,我觉得有点儿偏低了。
诚然,与《寻梦环游记》相比,本片的确差了点味道,与入了去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的《宝贝老板》相比,也略显秩嫩,但是六分真的有点儿过低了。
本片我给了四颗星,比实际水平高一些,如果可以给三颗半,那就应该是正好了。
作为一部给孩子们看的动画片,本片是合格的。
作为一个没有父亲陪伴长大的十二岁的孩子,主角懦弱,孤僻,是一个没有朋友的失败者,的确可以称作中度社交障碍患者。
与疯狂动物城的兔子朱迪相比,这样的主角并不讨喜,但却更加真实。
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太多孩子都会遇到类似的成长的烦恼。
他们不是超人,并不优秀,却向往卓越,梦想成为学霸。
从网络文学的角度来讲,这样的主角反而更加具有代入感。
没有朋友的失败者心有不甘,父亲成为他令生活翻盘的最后一笔赌注,纵使他再胆小怕事,此时也顾不得其他,定要去找寻自己的父亲了。
顺理成章地找到了自己的父亲,赌对了的主角成了最大的赢家,他不仅仅有一个十分优秀的父亲,而自己也成功地继承了卓越的基因。
接下来,便是第二个情节点的出现。
优秀并不意味着安逸,反而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一段情节令我觉得不妥的地方就是主角成长得有点儿过快了。
当然,成长速度要受到电影时长的影响,但是如果编剧能够再适当地向大家展示一下主角的迟疑与犹豫,那就更棒了。
主角需要成长,这是电影的需要,他必须在九十分钟内完成自己的自我救赎,但是成长得不合情理,有点儿过于迅速突兀了。
成为了有担当的主角,自然开启了开挂路线,几乎无所不能的主角轻松战胜反派,最终大团圆。
这个时候的主角彻底完成了自我救赎,不仅有了一大堆动物朋友,甚至已经开始有女孩子喜欢了。
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弯弯绕,也不像疯狂动物城那样有太多的指代,适合孩子们看。
观看动画长片,本身就是一项亲子活动,而亲子活动其实就是父母与子女共同受教育的过程。
每一部动画长片其实都是可以为孩子们带来些东西的,比如这部片子,让孩子们明白责任的重要性。
尽管我们的孩子不需要挣钱养家,但是好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也是一项重要的责任。
你惹的事儿,你来扛,不能总指望父母来帮你背锅。
另外,这部片子也让我们看到,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
现阶段子女教育中越来越多的父亲成为缺席者,这也是令人担忧的事情。
其实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亲带给孩子们的教育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父亲带大的男孩更有男人气魄,父亲带大的女孩则更会处理两性关系,有更大的机率选到好的伴侣。
我们主角面临的这些困境其实正是父亲缺席孩子的成长造成的。
我们应该建议每一个父亲,不要去做森林之王,而是要老老实实地多陪陪孩子,做个超级奶爸。
至于其他,还有许多梗,比如我们主角和父亲共同带过的那顶帽子,竟然是绿色的。
当然了,美国并没有绿帽的典故,这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内容。
美国电影让主角戴顶绿帽子也并不是件大不了的事情。
2017年秋天的寿命似乎格外短,30天就直接进入了冬天的麾下。
过了十一,整个天气都是丧丧的,户外已经不太适合儿童。
这样的日子,进影院,来段亲子时光是不错的选择。
令我惊讶的是,《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是同时间段唯一的动画片。
进场以后,发现观众席坐了很多带娃的家庭。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之所以吸引到很多有儿童的家庭,原因有三。
首先,这部法国动画片的导演不仅导过多部动画片,他擅于驾驭动物题材的相关作品,还有几部在中国特别受欢迎,如《魔法总动员》、《鲁滨逊漂流记》等......其次,这部动画片在猫眼打分平台是9.1分,这个已是高分,同时也意味着你可以放心买票。
第三是,电影主题是关于父子之间的故事,非常有共鸣感。
除了外部因素以外,我来聊聊电影的感受。
首先,《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更偏重于儿童心理类题材。
它的观众年龄群应该是学龄儿童及以上。
电影以叛逆少年亚当的一次寻父之旅,意外打开了超能力的人生。
电影的很多场戏冲突较为明显,能产生亲生间的互动。
比如,亚当生气离家出走逃到马路上,这个是很多小朋友都会感兴趣的话题。
那么问题来了: 逃跑之后该如何生存呢?
随着剧情的推进,亚当的故事脉络越来越清晰,他拥有一个不寻常的身世。
而这个身世之迷,也是非常有挑战性。
他的爸爸是个大脚人,也就是野人。
说实话,作为一个儿童究竟能不能接受一个野人爸爸。
我想,不光是我的女儿表示不能接受,恐怕90%的孩子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设定。
那么,在这个设定的基础上,条件再加一层诱惑,“你不能接受一个超有能力的野人爸爸?
”她的回答依旧是否定的。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人物设定有挑战性,有美式开放、兼容、广纳的思路,这也是与其它亲子电影不同的地方。
它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而是一个反向的思考。
动画片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折射了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因为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身边,父母和孩子的内心都非常痛苦。
一方面,成年人要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竞争,不得不拿出最好的状态;另一方面,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陪伴。
片中,因为没有父亲和特殊身体特征,亚当被同学排斥。
他向母亲隐瞒了这些都跟父亲有关的心理诉求。
当然,亚当和妈妈的隔阂,是父亲缺失的最大导火线。
尽管爸爸有着毛糙的长发,厚厚的大脚,但是他依然感受到了普通父子之间的快乐。
尤其是电影后半段,父亲为了保护儿子和妈妈,选择牺牲自己,他以为给孩子最好的就是最大的付出,亚当却不同意。
这也正是当下父母和儿童的心理差距。
我们以外自己在外面拼死拼活,给孩子买最好的吃最好的,这个就是所谓的幸福。
而孩子们往往觉得,只要和父母在一起,哪怕是吃苦也幸福。
这种情感依赖是天然的,不需要任何权衡。
看的时候,作为家长也会产生思考。
其实在修正人生的路上,不光是孩子,父母也一直都是学生。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在内容层面上,故事构造较为新颖,情节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父母和孩子的对等思想也更适应当下的生活逻辑。
电影是2D规格,色彩饱满但不刺眼,尤其是森林、科技场景更偏重绿色、黄色等舒缓视效。
看完这个电影,女儿说很喜欢这个“大野人爸爸”,这似乎又变成了一场心理实验。
其实,孩子对父母才是无限宽容的,他们有的时候要求的很低很低,只有你们的陪伴,一切都好。
忽略情节上的不合理,这部片子看完的感觉是舒爽的、神清气爽、精神一震。
成年人,有时候放空自己,让自己以小孩的思维视角看世界的时候,会发现世界很神奇。
动画喜剧是解救心情的良药。
曾几何时,我也喜欢看烧脑的片子,但烧脑久了,这类儿童片子就像炎热夏日的空调风,像口感舌燥的时候一杯清泉。
大脚嗖嗖的跑,非常带感!
特别享受父子俩在森林里嗖嗖的飞奔,以及初次见到大熊爸爸开的那个玩笑。
看着舒服、舒心。
电影情节简单,清晰明快。
传递了一种简单的爱,简单的关系。
当然,也有稍惊心起伏的情节,从中,孩子学会了勇气、担当等等。
电影《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是一部动画片,确切的说是一部以人类为主角的动画片。
但片名的“森林之王”又让人颇费思量,一般而言,无论是从小接触的童话故事,还是长大后看到的纪录片,有关“森林之王”,总是被冠于狮子、老虎、大象,乃至金刚巨猿或者是穿越而来的霸王龙身上,一个人类成了森林之王,确实有些神奇。
但,这却又是的的确确的在发生着,尽管是在动画的世界。
已经于10月14日全国公映的《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就是这样一部妙趣横生又不乏曲折离奇的动画电影,周末的下午和儿子一起去看,各有收获。
儿子十一岁,片中的亚当十三岁,相信他们之间有很多共情:亚当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有着毛糙的长发和无法掩饰的大脚,在学校有时候会是被强势同学欺负的对象,或许个性、善良、软弱,是很多孩子成长中的烙印,尽管他们的青春之路也因此更加坎坷。
但是对于亚当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爸爸去哪儿了?
”,没有父爱的童年,只会令少年更加孤僻和寂寞,因此,《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的前半部分,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寻找父爱的电影,从蛛丝马迹的线索,到亲赴大森林的找寻,从偶然因为事故的相遇,到必然的父子重逢,这一程让人心酸又感动。
当我们看到满身是长毛,有着更大的脚的父亲,抱着亚当在森林嬉戏穿梭的时候,那种感觉,似曾相识,对,像“人猿泰山”,如山的父爱,如“泰山”版的父爱,如此洋溢。
是的,父爱如山。
但是,如果“父”不在身边 ,又谈何而来 的“山”呢?
影片中的父亲 ,为了保护家庭,逃入森林,其实这种爱,是单方面的爱,他只估计了母子的安全,却没有考虑在孩子的成长中,同样需要父亲。
其实这 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父亲如出一辙,君不见 许多的 爸爸,总是以打拼和挣钱 养家为由,日夜操劳,更无暇顾及孩子 ,这也是一种 无意识的 疏离,对孩子的成长 而言,物质 固然重要,但守护和陪伴 ,更是无价,只可惜我们许多的家长们并不懂。
爱是伟大的,伟大之处在于爱是相互的,有付出,也有回报,有接纳,也有奉献。
看过《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之后,会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说孩子们从《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中看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森林动物的可爱,那么对于成人而言,则是从故事的点滴亲情中,泛起对家庭的更多责任,对孩子的更多关爱。
片中的亚当是幸运的,他 能凭借一己之力和幸运之旅,找到自己的父亲,寻回自己的父爱,但故事只是故事,我们扪心自问,家里的孩子,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唤回父亲的更多陪伴呢?
因此,作为一部近期最佳的亲子观影之选,去看《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都是一次难得的寻爱之旅,值得推荐。
一个父亲因为全身长满毛发而被生发公司列为研究对象研究他的基因问题,这个父亲不得已到森林隐居,与世隔绝,小孩在得知自己的父亲还在人世间时,寻找父亲后发生了一系列和生发研究公司抗争的事情。
这部电影应该是定位小孩子看的,里面有一段父子在森林里玩耍,和各式各样动物对话的场景还挺有趣的。
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父亲害怕生发公司的人研究儿子伤害妻子和儿子,甘愿被生发公司研究。
儿子为救父亲,也不怕艰难,不管怎么样,都一定要救出父亲,也让人感动。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一家三口,加上森林里的一些小动物,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有爱的电影。
最后想吐槽一下动画片真的是够直接,校园霸凌的那三个人,一个长的胖,一个长的丑,有龅牙,一个是长发飘飘,盖住了一个眼睛,给人凶狠的样子,三个孩子的完完全全就是恶霸的形象,实际上也是恶霸,只能说动画片真的是很直观。
最后让动物们和人类住在一起,我觉得非常不合适。
算是一种强加。
帮助朋友这件事情结束了之后,就应该各自安好,回到各自熟悉的环境中去。
现在的结局好像在告诉大家,为了朋友是可以牺牲一切的,包括动物们自己的生活习惯,好像都可以为了人类的需要而舍弃。
人类做为动物的朋友,也不为他们着想,给他们找新的栖息地,而是让他们住进自己家,非常不合理。
本身主题是亲子,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这点我赞同,但是最后完全可以由一家人送动物们找到新的家园,根本不需要有这种看似大团圆的结局。
男主角经过历练,最后解决问题还是靠外力,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实力去征服欺负他的人呢?
结局的方法根本不能一劳永逸还会出现更多的麻烦。
最后鞋子挂在电线杆上,不知道是不是搬《big fish》的片段隐意,表达主角从此留在这里(社会),不会再离开。
总的来说,亲子的部分也就及格,核心表现的还不够,剧情也很老套,动物结局设定不好再扣个分,蛮失望的。
朋友推荐这部动画电影《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说搞笑又好看。
一上映就迫不及待的拉家带口去观影了。
当天六个大人带着3个小朋友鱼贯而入,场面真的有点壮观,孩子们聚在一起捧着爆米花和热饮,欢快的好像过年一样。
影片开场,便是亚当调皮的少年生活。
清晰的画面,鲜亮的色彩,搞笑的剧情,让小朋友们看得都很入迷。
而且不用担心眼睛和耳朵的问题,为了让小朋友们的看得开心,所有的画面和音响设备都被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如此贴心的电影,孩子们的笑声是不是的爆发出来,看来笑点很容易Get到呢。
当然,除了孩子们容易Get到的欢乐,《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的故事性很棒,大人们也看得轻松愉悦。
个人最喜欢亚当到森林探险,寻找爸爸的桥段。
茂密的大森林里充满神秘,忽闪而过的大脚野人更燃起大小观众的好奇心。
而亚当和爸爸一起练习的那些大脚野人的技能,充满了无限的父爱和激情——两双大脚欢快的奔跑,神奇的回声定位,能和动物沟通的能力,还有抚摸治愈的双手,这些童话般的乐趣,可是每个人童年里的超级梦想呢。
再次重温那些孩童般的乐趣,很能治愈大人们心里的阴霾,卸掉成人世界的重压。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无比自在。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的确很搞笑。
它的剧情很轻松,语言对话也充满幽默,非常生活化。
各种剧情反转,都让影厅里的孩子们开怀大笑,就连我家4岁半的小丫头都笑得拍手放肆。
这大概是她除了《地球四季》、《地球:神奇的一天》这类自然电影之外,看得最欢乐的电影了。
我很开心,能用一部电影的时间,带给她这样的欢乐。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用欢声笑语的动画故事,清晰的传达了这样的亲子主张。
当大脚怪爸爸被困在科研室里的时候,亚当说服动物伙伴们一起参与营救。
爸爸以为逃避能够给家人带去安全,但是亚当却要爸爸和他一起面对。
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更需要平等的对待。
与其让孩子们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不如教他们一起面对风风雨雨的考验。
一场好的亲子电影,不仅仅是愉悦的观影时光,更是难得的家庭欢聚时刻。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不是单纯的低幼儿童电影,而是用孩子的视角展现了另一个层面的亲子关系。
孩子眼中的大人总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关心,可是又有谁换位想过,这样的关心是否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呢?
带着孩子看《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是一种别样的体验,孩子在体验快乐跟冒险之余,也会懂得勇气的可贵,而作为家长,也能从中学到跟孩子的相处之道,平等对待,一起冒险,共同承担生活里的苦辣酸甜,赋予他们同等的知情权和选择的权利,而不是片面的爱,我想孩子们更爱这样父母吧。
一直期待有亮点,结果none
好质朴的反派啊,竟然是生发公司老板,最后触摸治愈就有点玄幻了吧
感觉不到太多搞笑和亲情。科学的邪恶计划。套路有点老套啊
大脚野人
题材还不错~现在确实脱发严重…………情节还是比较随意的~
很快乐的片子
剧情像是按了快捷键但还是一样的狗血
这个爸爸不合格
好萌!
看完没什么新鲜感,才是最可怕的吧
俗套的剧情没有新意的设定我发誓我再也不想看人和动物交流的片子了,这个梗迪士尼已经玩烂了抛的一颗星给我没听明白的英语
我就以为我认为反派干得好,出发点超棒的好嘛!
很能捕获小孩子的心
要不是因为在健身房免费放我才不要浪费时间看这个。讲的是一个中二少年因为自己的私欲拖累身边所有人的故事。结局也脑残般的皆大欢喜。😑建议不要看
画质感觉在看熊大熊二~没看完就弃了…
平庸得可以,周围全是小孩,哭哭闹闹的
挺可爱的
电影院和儿子一起看的
补标
画面清新,情节简单,适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