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原这种强舞台剧形式很容易让人以为故事简单不值一提,实际上短短十一集所含的信息量普通动画二十集都未必能讲清楚。
抛开设定之荒诞无厘头不谈,人物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所渴求之物背后的伤痛,所否认之物背后的恐惧都真实又复杂。
舞台剧形式没有喧宾夺主,反而极大缓解了情感递进速度太快引起的不适。
三人好不容易解开心结,一起踢足球,结果立刻就有燕太毁掉秘密基地的剧情,几原毫无铺垫直接把背叛真相摊开,观众心情真如做了过山车。
但这不就是几原的意思吗?
只要人与人建立了关系,就没有一劳永逸的幸福快乐,背叛,相爱,分崩离析,又重新联系,人要爱就要付出心碎的代价。
几原邦彦素以风格前卫著称,最近导演的动画《皿三昧》中,河童夺取尻子玉的场景尤其“风味浓郁”,大概是几原动画众多变身场景中最让人眼界大开的一幕,其本人也对这一幕异常执着,不仅在访谈中表示尻子玉是本作重要的主题,甚至不惜亲自上阵实演。
河童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妖怪之一,在喜爱奇幻题材的动画中,自然常见河童的身影。
不过搬出“河童拿走尻子玉”传说并且堂而皇之上演的作品,恐怕仅《皿三昧》这一家。
日本不乏各类离奇的传说,而“河童拿走尻子玉”传说更属于最为荒诞无稽的一类,讨论如何起源的问题,或能触及到日本民间信仰的深层部分,因此本文打算借一下《皿三昧》的名头,对“河童拿走尻子玉”进行民俗视角的讨论,希望以此呈现一些古老的日本民间信仰,全文8000字,谨慎阅读。
尻子玉传说 日本妖怪幻想的原风景 带来幸运的河童在民间传说中,河童是一种生活在河川、沼泽等水域的怪异生物,又有“河太郎(ガタロ)”、“渊猿(エンコ)”、“水灵(ミズチ)”、“水虎(スイコ)”等异名,全身绿色,四肢如青蛙(另有身形似猿的传说),背上外壳状似龟甲,头顶碟子,热衷与人比试相扑,并且喜好恶作剧。
鸟山石燕的河童绘日本壹岐岛流传了这样一则有关“河太郎(河童)”的传说:靠近海岸处有一块高台,相传,过去这里是村中一财主的宅邸,此人原本并没有特殊的致富之道,然而自从“河太郎”频频来访后,这户人很快就集聚了财富。
“河太郎”头发蓬乱、小儿身形,走过的地方湿漉漉的,屋内的草垫也留下了它的脚印。
这家人的主妇对此感到厌恶,于是想了些办法,最终与“河太郎”停止了来往,而财主家也在此后迅速衰落。
从异界来访的鬼神、妖怪带来幸运与财富,而这类好运并不长久,往往会因当事人的一时过失而消散,这样的故事形态在日本传说中不胜枚举,如东北地区流传的“座敷童子传说”,除了人物变动以外,情节展开与壹岐岛如出一辙。
平户流传的“女河童传说”中,“异界访客”、“带来财富”也是重要主题:当地一户富人家,一个女佣每天过来帮忙,白天时过来,到晚上离开,问其住所却不肯回答,于是家里人偷偷跟在她后面,一直跟到了海边,只见女佣跳进破浪中消失不见。
或许是发现自己被跟踪,女佣此后不再到富人家里帮忙,这户人之后逐渐家道衰落。
异界幻想一直是民间传承中反复讲述的主题,而在众多异界中,海上异界恐怕是所有异界幻想最初的发生之源,这两则故事中从海上来访的河童,恐怕是河童最初的原型。
那么,海上异界从何而来?
日本人精神的原乡:常世之国在上古的民间信仰中,“常世(とこよ)”,位于遥远的大海另一方,无边无际的大海向前延伸,眼界的尽头与天际线汇合,幽远而神秘,于是古代人认为那里是灵魂聚集的地方,祖灵的归宿,又是众神常驻的国土(高天原的传说大概与海天相接之遥远彼方的想象不无关系)。
“常世(とこよ)”这个词最初的用例,出现在《古事记》的“天岩户”神话中,建速须佐之男在高天原犯下种种“恶行”后,天照大御神惊恐之余,关闭了天岩户隐藏在背后,于是,高天原“此に因り常夜(とこよ)往く(变成了永久之夜)”。
“常夜(とこよ)”,永久恒常的黑夜,“往く(ゆく)”,即持续不断,“常夜往く”这个用例保留了“常世”原初的形态,即“常暗之国”、“常夜之国”。
漫长黑夜的国度,在意象中与死亡、死者联系在一起,在《万叶集》中大伴坂上郎女的长歌中,有这样一句:“とこよにも我が往かなくに(我虽尚未步入冥土)” ,这里的“常世(とこよ)”用法显然是“黄泉”、“死者之国”的意思。
不过,古代人对“常世”的印象并不止于此,尽管是死者的国度, “常世”幻想背后总隐现着一种近似眷恋故土的情感。
《古事记》中写道,建速须佐之男不愿听从伊邪那岐的命令,大声哭闹,青山萎成荒山,河海悉皆枯干,伊邪那岐问,为什么哭闹?
建速须佐之男回答:僕は妣の国根の堅洲国に罷らむ我想前往母亲的国土,根之坚洲国去“妣の国”、“根の国”是故去的母神伊邪那美居住的国土,也就是黄泉之国,逝者的灵魂最终到达的地方,死者的国度,也是母亲所在的地方,对古代人来说,海那边的常世,尽管是死者的国度,却也是内心永远渴望的魂归之处,魂牵梦萦的精神故乡。
随着时代变迁,“常世”的幻想中增添了新的意义。
“常世(とこよ)”中的よ与齢(年龄,读作よ)同音,并且常世是“祖先居住的国土”,人们由此联想到长寿,加之“よ”在古代又有农作物成熟丰收的意思,于是“常世”逐渐褪去了森然可怖的面貌,成为丰饶富足、不老不死的仙境。
在“山幸彦”“海幸彦”神话中,弟弟“山幸彦”在海神帮助下制服了哥哥“海幸彦”,获得了龙宫的财富,不仅如此,还赢取了美人丰玉姬的芳心(丰玉姬传说:丰玉姬是海神之女,龙宫城的公主,与山幸彦结为夫妇,然而由于山幸彦偷看其产子过程,发现丰玉姬鳄鱼的原形,丰玉姬感到羞愧回到了海里)。
在中世的佛教思想的影响下,海的尽头“常世之国”与净土的想象交融在一起,产生了“南方净土”信仰,熊野的僧人们信奉“普陀落渡海(普陀洛,梵语Potalaka的音译,指观音菩萨的南方净土)”,简陋的渡船,勉强果腹的食物,唯有 对“常世”与“净土”的憧憬,是僧人在漂浮不定的生死之旅中唯一的支柱。
常世是富裕、长寿、恋爱的国度,同时也是魂灵的国度。
人们的祖先魂灵充满了常世之国。
祖先之灵或化作白鸟,又或是乘坐白鸟,来到子孙后代生活的这片土地。
( 折口信夫 “常世”与“稀客”)“常世”成为了丰腴富饶的桃源乡,于是,与“常世”相关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特殊的灵力。
日本民间流传“井底他界”“地下水信仰”,如“若狭井”传说中,相传一次诸神会议上,若狭的神祇远敷明神因钓鱼晚来,为了道歉,他约定送上在本尊供奉的香水,于是,黑白鸬鹚从东大寺二月堂下飞走,清澈的淡水涌出来,这口井被命名为“若狭井”,民俗学家、国文学者折口信夫将其称作“若狭井式他界观”。
古代人相信井水、池水是来自于遥远的湖海大川,甚至通向海底深处的龙宫,自然也与远方海上的常世之国相连。
常世之水经过迂曲遥远的路程后,在某个特殊的日子,最终从井口喷涌而出。
每年立春之日,皇宫的主水司向天皇献上井中的神圣之水,即“若水(わかみず)”,古语中为“変若水(オチミズ)”,由字义也可以明白,这种水能使人返回原初的状态,天皇斋戒沐浴时所用的清水就被称为“常世的返童水(常世の変若水)”。
在古代信仰中,饮用常世之水或用于沐浴,能相应获得常世的灵力。
常世是灵魂的归处、众神常驻之所,在古代神道典籍中,魂灵聚集的地方称作“神づまる(神聚集的地方)”,这也是高天原的原型。
不过,常世的神并不总是呆在遥远的海那方,在特殊的时候(如季节交替时),他们会顺着洋流漂流过来,为凡间带来祝福。
《古事记》中,少名毗古那神乘坐天之罗摩船(形似雀飘的小船)漂流到出云,与大国主神共建出云国。
从常世漂流而来的神灵,折口信夫称之为“稀客(まれびと)”。
まれびと,“难得一遇的访客”之意,“まれ”既有稀少的意思,也有尊贵的意思(古代皇族的名字中,经常用到“まれ”的同源词“まろ”“まり”),“ひと”,在上古语中还没有形成现在的“人”的意思,往往用来说神或神的使者,因此,“稀客(まれびと)”并不是普通的访客,而是从遥远地方来访的尊贵神灵。
简短地说,我认为“稀客(まれびと)”最原本的形态就是神灵。
在最初的含义中,指的是来访的魂灵,在古代,每逢季节交替时节,它们从海那边来到村子里,为村人的生活带来幸运后,又返回海上。
(折口信夫 国文学的发生)冲绳石垣岛的传承中,每年初春时,“maya神(まやの神)”会造访每个村子,为今年的农事送上祝贺之词,maya神(まやの神)来自“maya之国(まやの国)”。
显然,这一民间传承与常世信仰同属一脉。
折口信夫认为,季节交替时(一般为冬季与春季交替时的正月)来访、为村人送上农事祝福的“稀客(まれびと)”,即常世神,这是日本神祇的原初形态,而随着古老信仰的式微,对“まれびと”的印象产生了分化,一些地方忘记了它们原本是神灵的身份,而将其视为妖怪。
秋田男鹿半岛保留着“生剥鬼(なまはげ)”的仪式,每年正月,村里人带着鬼面具,身穿蓑衣,扮成生剥的样子,造访各家各户,宫廷每年除夕的“追傩”仪式中,被方相氏驱赶的恶鬼,恐怕原本也是近似神的存在。
生剥鬼(なまはげ)(图来自 ジャパンアーカイブズ:https://jaa2100.org/),“なまはげ”是由“なもみはげ” 演变而来的发音,“なもみ”指的是冬季长时间呆在暖炉边形成的红斑,民间认为只有懒惰的人才会有这种红斑,据柳田国男的记录,正月的“生剥”拜访各家各户时都会念诵河童 常世来的幸运之神古代信仰中,常世的神灵漂洋过海而来,为当地人带来幸运或祝福。
本文开始介绍的两则河童传说中,显然都能发现“从海上来访”、“带来幸运”的主题,而在其他有关河童的传说中,河童居住的地方大到江河湖泽,小到井泉,甚至连马蹄踩过形成的水坑,也有河童的身影。
联系“井中他界”、“地下水信仰”,原本从海上常世来的常世神,顺着常世的水流来到湖川、或者井底,并不是困难的事。
日本各地流传的“借碗传说”,似乎就与井底或洞穴里的神灵相关:某一个地方有一洞穴,前往洞穴边上,将需要数量的膳碗写在借条上,投进洞穴里,第二天就会在洞穴边上发现所需数量的膳碗,然而某一次,有个贪心的人没有如数返还借来的膳碗,从此以后,洞穴边不再出现膳碗。
“借碗传说”在民间传承中,地点多为洞穴、坟冢、池塘、井边,借出膳碗的主人众说纷纭,有说河童,有说狐狸或地藏,比较而言,折口信夫的“河童说”更值得采信,洞穴、池渊,与地下水信仰一脉相通,坟冢则是后来才演变出来的。
“借碗传说”中借碗的主人是原本从常世而来的水神(折口信夫认为这位神灵就是河童),它暂居水边的洞穴或井底,在村民的祈愿下许诺给予财富。
借碗池(图来自 ひょうご神仏伝説記行)膳碗等食器,往往暗示了财富,接待客人的膳碗在古代被视为神圣之物,宗教仪式上,这些膳具用在宴请远来神灵的飨宴上。
藤原氏一门的首领将拥有这种宴请神灵的膳具视为尊严的象征,其意义类似皇室的“三神器”,只有一门的首领才能主持飨宴,因此历代藤原氏首领都极为用心地保管这些珍贵的膳具。
平安时代的漆碗(图来自 奈良县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附属博物馆)膳具又与隐藏的仙界(隠れ里)相关,建速须佐之男在出云国肥河边上,看到有筷子流了下来,于是知道上流有人居住。
深山幽谷的“仙界(隠れ里)”是由 “常世”信仰发展而来的异界观,相较“常世之国”增添了更多地理上的具体性,而核心仍是对桃源乡的幻想。
可以看到,“借碗传说”在故事形态中,也有与“海上河童”十分类似的要素存在:从海上或池渊等他界来访的神灵,给人带来财富,然而由于某种禁忌被打破(海上河童:被赶走或被跟踪 借碗传说:失信),最终还是失去了到手的财富。
这类传说或许与古代人关于常世神禁忌的共同记忆有关。
通过以上的讨论,本文的观点已经逐渐明晰了,即,河童的原型为常世来访的神灵。
关于河童原为常世神,其实还有另一个线索:河童头顶的碟子。
碟子应是常世神头上斗笠的变形。
传说中,河童的头顶的碟子下储藏了许多财富,并且是河童生命力的来源。
折口信夫指出,隐藏了财宝的碟子,与水神、田神信仰有关。
水神的头上顶着碟子,其下隐藏了许多宝物。
若碟子的大小做一些变形,比如再稍大一些,就形成了斗笠。
与水有关的精灵——田神,大多都带着斗笠,或许正是出于这个缘故。
(折口信夫 话说河童)民间信仰中,田神、以及田神系统的神灵大多都以“披着蓑衣、头戴斗笠”的形象出现。
从遥远的常世出发,一路跋山涉水,蓑衣和斗笠在草行露宿的旅途中,能为远方的神灵抵挡一些风霜雨露,因此“蓑笠”之姿是来访神灵的形象,在民间祭礼中,人们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正是为了扮演神的角色。
Maya神的祭礼主要由村里的年轻人进行。
这些已经举行过成人式的年轻人,在极隐秘的地方扮装成“蓑笠”之姿,脸部由蒲葵叶遮挡住,念诵神灵的贺词挨家拜访。
他们扮演的正是从遥远海那边来访的神灵。
(折口信夫 “常世”与“稀客”)
石垣岛的“マユンガナシ祭”中,村中的年轻人扮演“マユンガナシ神”,拜访各家各户,接受主人的精心款待 (图来自 吉成直树《琉球王国がわかる!
》)
“マユンガナシ神”进门前,会首先在门口念诵祝贺之词,预祝新一年取得好收成神以“蓑笠”形象出现,那么在祭礼中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行为正是一种神格化的手段。
蓑笠之姿的来访神蓑笠,在现在一般认为是农民常用的,然而对古代人而言,这也是一种变身用的装扮。
在过去,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是脱离人的身份、获得神格的方式。
(折口信夫 国文学的发生)而到了后来的时代,“斗笠”的重要性逐渐超过了“蓑衣”,形成了“斗笠”下隐藏着宝物的信仰,河童头顶的碟子是从斗笠的形态演化而来,碟子下隐藏着无数宝物,打碎碟子就会涌现出各式奇珍异宝,民间的儿歌唱道:頭の皿は、いつさら、むさら。
なおさら、やさら。
ここのさら、とさら。
とさらの上へ灸を据えて、熱や、悲しや、金仏けい。
けいや。
头上的碟子来数数,5个碟,6个碟。
7个碟,8个碟。
9个碟,10个碟。
第10个火上烤一烤,哎呀呀真烫,哎呀呀可惜啦,出来个金雕佛呀哎呀呀。
《皿三昧》 实现愿望的碟子
《皿三昧》 喜爱相扑的河童。
相扑在古代并不单纯只是一项运动,而是农耕社会的预祝仪式,每个村子派出代表自己的力士,在相扑中获胜即预示着本年能取得好收成。
河童的这一喜好可能与它曾是来访神的形象有关。
《皿三昧》 喜爱相扑的河童。
相扑在古代并不单纯只是一项运动,而是农耕社会的预祝仪式,每个村子派出代表自己的力士,在相扑中获胜即预示着本年能取得好收成。
河童的这一喜好可能与它曾是来访神的形象有关。
尻子玉传说的深层围绕河童的民间传承中,拔走尻子玉的传说尤其荒诞奇异,到底是基于怎样的民间幻想,才会产生这样的传说呢?
关于尻子玉,一般的解释认为,这是人类肛门内一种想象中的器官,拔走尻子玉的想法来自于溺水者的形象,溺水者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样子,看起来似乎被抽走了什么,于是引起了人们的“被拔走尻子玉”的联想。
不过个人认为,这类解释过于拘泥于现实经验,基于现实经验的合理化解释,表面上似乎合情合理,却遗漏了一些更加根本的问题。
尻子玉传说的深层,个人认为重点并不在“尻子”,倒是在于对“玉”的理解。
“玉(たま)”,即“魂(たま)”,“玉”与古代的魂灵信仰有密切的联系。
日本信仰中的“魂(たま)”,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具有灵性的力量。
“魂”是一种赋予生命、生成生命的抽象化力量,相对神的概念,“魂”可说是神产生之前的形态,折口信夫在曾在“话说灵魂(霊魂の話)”一文中指出,《古事记》中的“神”有两种,一种是未能完全成为神、以灵的形式存在的抽象意义上的“神”(神に成りきらない、霊的なもの),另一种是我们所熟知的完全形态的“神”。
“魂(たま)”不仅能生成八百万神祇,也能形成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甚至“魂(たま)”进入到石头里,石头也能受到强烈生成之力的感染而逐渐生长,事实上,日本传承中有许多“生长石”的传说。
“魂(たま)”进入到人体后,人才会真正意义上获得生命力,因此自古以来,保护体内的“魂(たま)” 不散失,是关系自己生命的重大问题,“镇魂”的原本意思指的是保护体内的魂(たま)不向外散逸,维持内部魂灵的稳定状态。
“魂(たま)”在附到人身上之前,会暂时寄居他处,寄居的地方各式各样,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石头,石头当中,又以玉石为尊,于是玉石在古代是神圣的物品,寄居了“魂(たま)”的“玉(たま)”,被等同视为“魂(たま)”。
弥生时代的勾玉日本人称灵魂为“たま”,而“たましい”指的是灵魂对周边事物的作用。
并且,灵魂进入的物体也同样称作“たま”。
(折口信夫 万叶集中的古代信仰)古代日本人认为玉石并不单纯只是装饰品,而是储藏灵魂的地方,有时能发动神奇的灵力,对玉石神秘性的描述散见于《古事记》、《万叶集》等古代典籍中。
如《古事记》中:(伊邪那岐命は)その御頸珠の玉の緒もゆらに取りゆらかして、天照らす大御神に賜ひて「汝が命は高天原を知らせ」と。
(《古事记》)(伊邪那岐命)取下颈上挂的玉串,玎珰玎珰地拿在手里摇着,赐给天照大御神命令道:“你去治理高天原”。
玉具有神秘的力量,玉石相互碰触发出的悦耳清脆的声音,更是激发了古代人的想象,“玎珰”之响似乎指引了灵魂所在,又或是神力的发动。
古坟时代的玉串(图来自 文化遺産オンライン)月日夜は 過ぐは行けども 母父が玉の姿は わすれせなふも(《万叶集》)日月如流,长夜匆匆,我仍难忘怀,父母美玉之姿《万叶集》中的这首诗歌将记忆中父母的身影形容为“美玉之姿”,这里并不是简单的形容,因为玉石正是父母灵魂的一部分,古代人旅行时,随身携带玉石作护身之用,玉石多为家里的亲人赠予。
赠予“玉(たま)”给对方,也即意味着赠予了自己灵魂的一部分,因此玉石才拥有守护旅人的力量。
因此所谓“尻子玉”恐怕并不简单只是身体内脏器,在尻子玉的传说中,被拔走尻子玉的结果轻则精神衰弱,重则丧失性命,显然正是由于“玉(魂 たま)”的离开,人也随之丧失生命力的缘故。
“河童夺取尻子玉”的传说,与古代的厕所形态不无关系。
日语中厕所读作“かわや”,即“川屋”或“河屋”,如字面所示,厕所一般设置在河边,排泄物会顺着水流冲到下游,江户时代的学者本居宣长在《古事记传》中写道:古时候的厕所建造在流水之上,排泄的污物顺水漂流,因而称作“河屋”(古厠は溝流の上に造て、まりたる屎は、その水に流失る如く構たる故に河屋とは言なり)。
这种形式的厕所早在绳文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江户时代由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注重废物再利用,排泄物大多用于肥料,不再直接由河水冲走,因此在本居宣长的时代,“川屋”已被视为古代的厕所形态)
绳文时代的厕所(模型)如前所述,民间信仰中的河流是常世的通路,顺着水流最终能到达遥远的常世之国。
另一方面,民间认为,能通过河流,将不祥之物送往另一个世界 。
每逢三月三的桃花节(雛祭り)时,女孩们将人偶放到河水中,吸收了灾祸与不吉的人偶顺着河水漂流而下,也将灾祸一起带去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江户时代,随着时代变化,人偶不再流走,而是摆放装饰,演化成现在的习俗。
此外,盂兰盆节过去也有将献给死者的供品放到河中流走的习惯,意在通过河流将死者带来的不祥送去另一个世界。
《古事记》中描述,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生下蛭子后,因其残缺不全而将蛭子放到河中流走。
显然,放到河水中流走,是一种净化仪式,在人们看来,一切污秽与不祥的东西都会顺着河流被送往另一个世界。
河水是另一个世界的通路,连接日常的世界与非日常的世界,“赛之河原”、“三途川”,这些词都显示了河流是此世与彼世的边界,在这样一个“境界性”的空间里,除了他界的神灵,更有魑魅魍魉徘徊不定,于是不难想象,古代人蹲在河流上搭建的“川屋”,从两股之间往下望见浑浊的水流,生出莫可名状的不安,这种不安来自于游离于日常与幽冥的“境界性”,在这个晦暗不明“境界性”空间中,人的灵魂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弥漫着混沌的潮湿空气中,愈发强烈的内心不安催生出各类妖异的幻象,尻子玉的传说也是其中一种。
河水中伸出爪子的,原来也有其他热爱恶作剧的妖怪,不过从常世神沦为水界精灵的河童与水的联系尤为紧密,于是河童夺走人尻子玉的传说逐渐固定下来。
日本的妖怪随动漫文化的传播已经广为人熟知,不过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各类鬼怪的形象,大多都是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而事实上,江户时代的鬼怪形象较之前的时代已发生了不少变化。
许多古老的信仰随着时代变迁逐渐被遗忘,民间习俗中虽保留了形式,而原本的意义却不再为人们理解,所幸的是,在民俗学者的研究下,一些被人遗忘的古代信仰又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
本文的结论,也多得益于民俗学者折口信夫的众多论说,相信这些有关“来访神”、“灵魂”、“常世”的民俗讨论,已勾勒出了古代信仰世界的一隅。
皿三昧 (2019)8.52019 / 日本 / 动画 / 几原邦彦 武内宣之 金子伸吾 神保昌登 / 村濑步 内山昂辉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是被《皿三昧》的先导预告片吸引,然后让尻子玉的榨取所笑到,对迷一样的结尾感到不悦,多年后回想又回味无穷的,最近,我又看回这部强调“联系”的动画,谈谈我对三位少年的一些看法。
一·空虚少年一稀我觉得一稀这个角色的设定非常符合这部剧“欲望”的设定,他所在的家庭是一个重组家庭,他有一个可爱的弟弟。
他的家,看面积就知道是“マンション”级别的单位,就算是租住,在大多数社畜蜗居的东京已经算得上是一个中产以上的家庭。
物质上的充足并没有让他感到快乐,他喜欢自己的弟弟,却接受不了这个次生家庭,这让他开始寻找心灵上的慰藉来满足他心底的欲望,于是,他决定去找他的生母。
这就引起了他个人在剧中的第二个悲剧(第一个是生父母离婚)。
生母邀请他去同住,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强烈的欲望让他忽视了春河的呼喊,害怕失去哥哥的春河急切地追上去,遭遇了车祸,深受重伤,下体瘫痪。
剧中没有作多余的解释,估计是落下了终身残疾。
这让一稀对弟弟更加愧疚了,也是他之后化身偶像讨弟弟欢心的原因。
其实后面燕太的遭遇和春河一模一样,看来一稀确实在春河一事之后没多大长进。
我总感觉,一稀代表的,就是现代社会,物质充足,而精神空虚的人们吧。
二·缺爱少年燕太燕太是我在剧中最喜欢的角色。
喜欢看日剧,或者了解日本这个地方的社会文化的人都知道,排挤少数派是日本人群体最显著的特征,典型事件太多了,外国人或外国归国子女就是最典型的少数。
因此,在燕太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遭到同学的排挤,动画和漫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没人和他踢球。
在他最孤独的时候,一稀主动邀请他去玩,从此,一稀在他心里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
到了中学,燕太似乎适应了日本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同学们有说有笑(漫画里有体现),但是无论男同学怎么给他看女生的照片,女同学怎么和他说笑,他还是只喜欢一稀,内心的欲望随着青春期迸发的激素,逐渐通过性欲表达出来。
在第一次尻子玉榨取之后,燕太的黑历史遭到放映公审,三人和河童王子都看到了燕太对一稀的笛子做了什么。
悠看完之后,黑线都画在脸上了,一稀明明看到了,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关系。
这一幕之后,可以确定他确实对燕太没有爱情,但他不表明态度拒绝他的做法为后续事态走向失控埋下了伏笔,由此引起燕太的妒忌,燕太搞破坏被甩,直到燕太偷盘子被打,被枪击...事情差点就没有回头路(当然编剧又给了个好结局)。
在这里我并没有过多的苛责一稀,毕竟燕太出于自身的爱欲搞了许多破坏,但这也能从侧面看出,一个人在喜欢另一个人的时候,处于自身的身份的卑微,或是自卑,对喜欢的人无底线的献媚,不平等的爱情竟是如此地让人惋惜,我多想对燕太说,你别再这样做了,他就是把你当备胎了而已,你不值得为他付出那么多!
只可惜,和燕太相似的人们,很少会听。
即使是在现实中,你肯定也有这样的朋友。
题外话,要是燕太像春河那样掉进了欲望回收站,系统会判定他为“爱”吗?
三·迷途少年悠悠是一个扭曲的兄控,他的自身经历向我们说明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大的影响。
兄弟俩本来拥有一家面馆,悠小时候过得挺快乐的,祭典的时候和giegie玩得很开心,后来他哥走向黑道,正邪观尚未成型的悠选择了帮助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这一方,也就说明,他和哥哥是不可能善终的。
比较幸运的是,悠遇到了一稀这个愿意拉他一把的人,即使他记性一般;也遇到了燕太这个愿意默默付出的幸运星,能在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从嫉妒他转而帮助他。
题外话:是不是因为燕太的转变使得悠对他产生了好感?
(反正官方比较会玩,各种收割CP粉)自此,关于三人的简单个人分析就结束了。
实话实说,一开始我是感受不到这部动画说了什么的,只有接触社会多了之后,才懂得人与人之间联系的重要性。
这句话敲键盘很快,但实施起来有困难,每个人都能品尝出不同的味道......
几原的作品我就看了俩,一个皿三昧,一个回转企鹅罐,然后这俩不敢说十分,也确实有七分相似。
两者都是以一种所谓机缘巧合下接触神秘力量来做开端,在做这个神秘力量代表者下达的任务中推动剧情。
在企鹅罐里是企鹅,皿三昧是河童,还有一个是熊,熊的那部我还没看。
分别是11年,15年,19年。
少男少女之间的,少女们的,少男们的。
这些里面有歌剧,舞蹈的形式。
好像有规律似的。
企鹅罐里的。
不知道这熊手里拿的啥。
这部皿三昧应该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这种形式的动画了。
(几年后可能打脸。。。。
)这种框架下可谈的有很多,爱情(各种性别的),亲情,友情。
死亡,道德,法律。
凭着童话故事的形式来注入自己想表达的关于这些的看法。
会讲话的河童,或是能听懂人话的企鹅,这种基本在童话故事或是幼儿动画才有的小动物,以这样的形式来开展剧情,调节气氛确实不错。
前阵子的凸变英雄leaf,里面有讲话流利,跑步正常大人式的婴孩,我觉着颇有点学习的意味在里面,也是身份转变,企鹅罐是企鹅,不过这里面是从属,并没有直接附身,皿三昧是河童,这凸变英雄是婴孩,但是无论是剧情还是画面,甚至是声乐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可能是经验实力的问题,亦或是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吧。
(凸变结局是真的捞)那末几原表达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有的是关于爱情方面的,家庭方面的,友谊方面的,还有死亡,道德,法律。
这些东西离我们普通的成年人很近,以一个童话的框架,非自然力量的推动下,表达出来对这些的看法。
至于我们现在看不看的出来,其实没什么用,毕竟看这个的大多数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没经过爱情,友情,亲情的考验,也没怎么遇到过亲近的人的死亡,还有更别说做过触碰法律的事了。
所以,这还是动画的缺陷,它的受众注定了它不能把故事的内涵讲的太宽泛,太深,太触及社会里的那些个事儿了。
毕竟若是想了解这些为什么不看看电视剧,电影,书籍来得更加的真实,感受的更加全面呢。
我以为动画是个很好的载体,天马行空,是中二的平台,所以我想更加纯粹,其实也就是更加中二的在这个载体上可能会更好。
若是照着电视剧,电影的路子走。
我觉得是颇为浪费动画这个很好的平台的。
在一个高度拥挤又日渐原子化的社会,很多人都对自己的存在抱有深深的焦虑,这种存在靠自己和他人的联系确证,并在网络时代成为分散而又易被集中抽取的碎片。
对“关系”,或曰“羁绊”的渴望原本口是心非地隐藏着,却在动画中以夸诞的方式揭露,成为无可遁逃之物,与其说是对羞耻(耻亦即欲,欲亦即耻)的戏讽,不如说是对孤独的抒解,几原邦彦不够冷峻,犹且充满温情,这大概就是藏在他花花绿绿的消费主义美学之下的意味。
河童的“爱”和水獭的“欲望”不是对立的,事实上所谓的“关系”正是“爱”和“欲望”的混合物,没有爱的欲望让人异化,迷失自我,而没有欲望的爱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赝品。
可惜由爱和欲望织就的关系不会一成不变,不能让所有人心满意足,不论是以欲望为名的爱,抑或是以爱为名的欲望,都面临着被否定,被截断,被销毁的时刻。
“皿”的形象,既是一个环,暗示彼此关系的联结,又是一个圆,暗示搁置未来的短暂圆满。
当发现孤独的本质并没有因此改变,人们是否能够接受?
还是说人们其实不得不接受?
几原的回答似乎仍是珍视当下之意,只是这样的处理未免风力微弱,无法构成真正的慰藉。
批量复制的符号拟于后现代的艺术风格,然而符号的隐喻又过于直白,因为完成度太高,反倒失去了芜杂,显得略欠余味。
不难发现,对人际联系的强调反复出现在近年的日本动画,比如《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就是一例,它的底色得自《山田君与七人魔女》,设定更为精致,本质上折射的还是平成世代因为生活在密度极高的社会圈,造成了不可消除的日常压抑,惟能通过非日常的手段进行救赎。
遗憾的是非日常不可能在现实发生,特异能力也只是在心相上对科学的内在超越,真正的温暖必然还是得自他人。
并非仅有主角身处边缘,每个人相对于群体都是边缘,既被群体强迫而戴上面具,又害怕脱离群体的“氛围”成为孤家寡人,只有期待着偶遇游离的微光,期待着贫困的心在刹那间被人点亮。
但是内卷化的日本社会真的如此在意“关系”,在意“羁绊”吗?
好像也并非如此。
动画虽然真切地折射现实,又已构成了和现实的视差,被表象意图遮蔽的深层心理,应该才指向真正的问题。
己亥仲夏随安室 记
emmm听说是美少女战士的那个编剧?
导演?
我其实不是很清楚啦,但是真的有美少女战士s的味了_(:з」∠)_,味还挺冲,前面第一集真的有点无厘头地劝退,嘛,本来现在对于美少女战士也没小时候看的下去了嘛,这个还是压缩简略版的,有点投入不进去哈,不论想表达什么内涵,走的像寓言或者童话那种感觉,我却不再是还能年轻看童话的人了。
本身走的剧情也挺简略的,基本上给个剧情点,然后按套路略过去,啊话说反派真就印度歌舞剧,前面至少六集制作都不用变的。
但制作的确很漂亮,除了偶尔有一点点猥琐与尬,或许应该称无厘头搞笑〜( ̄▽ ̄〜)?
声优我爱了,自从注意到雷诺•洛(他的形象配声音真的好戳我),啊啊啊啊欧尼酱也是他配的吧,最后那一段好棒。
其他的cv也很优秀。
总体来说感觉一些细节比较无厘头有一些bug以及情感线比较懵懂(呀,我现在不会随随便便就什么背叛啊,踢球啊一些小事情就说得很隆重)弟弟你真的就酱放弃哥哥想都不想了吗?
感觉剧情比较像梦,主体表达了一些剧情,但很多地方是比较模糊与无厘头地,促成剧情往下走。
如果是一个作品的话,应该可以在细节更完善一点,不过听说只拉了11集的投资也是没办法的吧。
不会重刷,但一些片段制作的很好可能会回刷剪辑吧。
总体还是给个四星吧。
虽然有些表现形式开始看着令人震惊和尴尬,但是却如此洗脑,简直令观众要撕破自己高冷的外衣,释放自己的本性。
“想要联系”是对人生深刻的思考,人的定义就是社会动物。
看到后面才会发现这番真实地呈现了人性,既满足观众猎奇心理,又令观众感动得涕泪横流,既让人感到欲望的卑劣,又让人感到欲望的力量和带来的希望。
HE真的是挺照顾各位看动画的小朋友了,还是挺充满善意作品的~此外,还是吹一波作画,画风好看,制作精良,表现形式新颖有趣,真的是精品呀~
追完出現戒斷症狀無法工作,因此來補一些看番筆記,雖然寫得亂七八糟,很多伏筆感覺也快解了。
一些看法如果沒猜對很正常,看這種暗藏玄機的番就是要動,碰巧矇中也別噴我爆雷,我何德何能可以和幾原大神連線知道他腦子在想啥呢?
幾原監督擅長以華麗畫面、乍看不知所云的情節、魔性的變身和大量符號來包裝其沈重的主題,令觀眾眼花撩亂,若批評其流於形式就誤解了,就算是每集重複的變身,其物件、道具、背景、動作都有所指涉,把幾原的番當解謎遊戲,百刷不厭啊!
第六皿完食!
好喜歡這集標題的對比,之前每一集標題一下都讓我超心碎,結果今天被回滿血了(幾原:回個血再砍更happy~)河童好可愛~燕太持續癡漢妄想好可愛~悠一直配合演配角好可愛~殼可以置物也好可愛~燕太最後和悠道歉也好可愛~春河也好可愛~有這種小天使弟弟真的會把尻子玉給他吧。
(好像百合熊裡面的弟弟!
好きをあきらめない!
)關於警官說的:是慾望?
或是愛?
之前就覺得難道是愛就不用變成殭屍?
但是又覺得絕對沒有這麼爽的事就自己推翻了,理由是難道以愛之名做什麼都可以嗎,既是愛也產生慾望的情況也有吧?
比如主角三人被抓走會變成怎樣?水獺app抓人標準也太奇怪,春河這麼單純的愛也會被找上,是否既有愛也有慾望,就是之前真武說提高慾望等級的想要找的對象呢?
王子亦正亦邪還是讓人摸不透,雖然這集超級罩,但也看不出誘使一稀移植尻子玉的真實意圖。
雖然王子也可能單純說出救回春河的可行手段而已。
畢竟移植過去他也沒什麼好處,還少一個河童幫手。
燕太終於把腳環交出去了,一稀可以多看他一眼嗎QQ悠一直很機警,只會問重點,槍法神準,行動力判斷力max,球技也max,你們應該可以改組golden trio了。
足球的伏筆還讓人非常在意呢,說不定一開始真的是三人組。
ed後的帝國戰爭史:王子應該很帥(重點誤)!
戰爭背景畫出淺草凌雲閣和陷入火海的東京,顯然是關東大地震時。
不知為何王子的慾望分裂了,有一部分叫著DDDDarkness!!飛出去打到真武,所以現在剩下力量不足的河童狀王子。
有一隻水獺吉拉來推倒凌雲閣,暗示這個看不見的國度和慾望能量不只暗中影響少數人,更可以導致地震等災禍。
對比OP水獺吉拉出現,可能東京要靠主角三人拯救囉~不知水獺帝國要那麼多慾望能量幹嘛,可能1. 掠奪很多能量2. 就可以使用水獺吉拉3. 滅河童國,壯大帝國。
同理操作步驟1-3可以滅掉東京。
河童王子收集能量除了復國救女朋友以外,也許希望能制約水獺帝國,保持平衡?
無論如何水獺殺人,河童抹消人的存在,都很可怕。
慾望戰爭不斷延燒到人類身上。
關於救女朋友,是由沙羅透過跑馬燈尋找王子,加上她是警察的養女,知道每天水獺帝國抓到的河童殭屍慾望是什麼,推測她目前被控制。
(雖然漫畫現在好像跟動畫完全平行時空==)沙羅新聞跑馬燈:匂いって気になりますよね。
サラは1日2回お風呂入りますdish。
夜寝る前と朝起きてからdish。
寝てる間は皮脂が1番浮かび上がるんdish。
看不出什麼重點的感覺。
--第五皿完食食評 有雷慎入!
特別這集一稀和春河的配音。
演技爆錶有目共睹,此外一稀被公開處刑後,戰鬥時超級沒勁,唱歌還走音總覺得很可愛~若說春河只是想當跟屁蟲的話,總覺得情緒有點奇怪,盧和疑問的成分比較少,多了焦急和害怕,像是怕一稀跟親生媽媽跑掉。
春河可能真的知道一稀不是親兄弟吧。
關於弟弟拿著一稀親媽的香囊,由於開場前還在問媽媽香囊是什麼,有可能是媽媽回答後拿給他的。
雖然只寫一堆無關緊要的猜測,但實際上是看哭了,因為這種感覺我很能體會。
家人的反應很正面,正因為沒有做錯,因此也無法抱怨或憤怒,各種負面情緒沒有可對抗的對象,都會化為無可排解的罪惡感,到最後只會被自責和自卑壓垮。
如果春河和小一由圓聯繫在一起,那希望下圖的意思是主角三人始終不會分開,求導演賞我一個好結局~
沙羅真身是河童。
從第一皿開始的新聞台下方跑馬燈就有以羅馬字隱藏彩蛋。
第一皿大意是正在尋找河童王子,第二集大意是找到了,王子模樣大改變(所以我可以期待keppi也有人形而且是大帥哥嗎?
),但是沙羅的愛是不變的,暗示沙羅是河童新娘第三皿:完全理解不能求神人翻譯啊!
Sara ha jitsuha udon dish. Nazenara saraudon ha arukedo sanaSOBA naikara dish. Sara to zeru ha betsu dish. Darenimo ienai himitsu dish.サラは実はうどんdish。
なぜならサラうどんはあるけどサラソバないからdish。
サラとゼルは別dish。
誰にも言えない秘密dish。
第四皿:…りんごの皮がむけるようにが料理の始まり。
世の中にはむけた人とむけない人の2種類しかいない。
羽咲と指の感覚を一つにすることてかわはむけます。
--第一皿~第四皿筆記有大量雷慎入---這部番有著戰鬥變這部番有著戰鬥變身竟然是變成河童、鑽進別人屁股裡面打敗對方,然後以全裸之姿衝浪的主人公,每個角色都有毀人三觀的秘密。
た~のしい~~~一稀是弟控女裝大佬,還是擅長掰彎別人的朋友。
久慈是會用水刑和種大麻的兄控,燕太喜歡他的死黨一稀,大家某種意義上都是直衝歧途啊,幾原你...果然沒讓我失望!
一稀為了弟弟春河,扮成他最喜歡的偶像跟他互動、偷別人家的貓,而且特地帶去結紮剪耳,讓牠徹底變成流浪貓(原本是沒有剪的,他帶喵太郎給春河看時,背後有一張浪貓宣傳tnr計畫海報),執著到這種地步感覺是對弟弟抱有有什麼罪惡感。
而這個罪惡感很可能和弟弟不良於行有關係。
關於黃金拍檔與足球話說燕太心疼死我了,一稀超冷淡,明明傳送時各種癡漢行為都看光了,卻很平靜的和燕太打迷糊仗。
或者他想裝沒事冷處理?
連腳環都被老鼠叼走,想要聯繫卻得不到回報嗚嗚嗚,目前一點也看不出一稀對燕太有「黃金拍檔」的感覺, 燕太加油啊!
此外,比起一稀,久慈的房間裡充滿足球周邊和標語,球衣更和一稀一樣是十號,第三皿也表明悠會踢球,到底誰才是黃金拍檔?
這裡看起來很詭異,因為悠不踢球了,一稀看不出喜歡足球的跡象,讓人不禁聯想各種令人胃痛的發展。
日本網友考察班更發現,靈位旁邊貼的海報和小燕太手上抱的雜誌一樣,都是2014年巴西世界盃主題。
也日本網友發現燕太家掛著某件球衣,是某場比賽只穿過一次的限定版球衣(日期和隊伍忘了記傻眼==),那場比賽當天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呢?
燕太好開心的樣子
只是覺得這件衣服很可愛
請加入燕太防虐協會完全看不懂的疑點第一幕,一稀旁白:「這個世界充滿了聯繫。
血緣的聯繫,城市的聯繫,心意的聯繫。
世界上的人都聯繫在一起。
但是這些聯繫很輕易就會消失,我比任何人都清楚這點。
這次我必須守護這些聯繫,會為此不擇手段。
」,中間剪接畫一個圓的畫面,這時街景都沒有㋐牌子出現。
然後天上就砸下大量㋐牌子。
穿過一稀的身體,蒙太奇剪進水獺太鼓、男二男三畫面,可見這些聯繫並非限於一稀和春河,應該是包括其他角色。
喊:「小一」的顯然是春河,既然他不能走路,為何片頭又出現春河跑步的鞋子呢?
方才鏡頭有帶到一稀戴著藍色腳環的腳,是在拋棄腳環之前,還是重新戴上腳環之後?
是否一稀用盤子許下願望了?
被㋐砸到的意義是?
為何一稀含淚醒來?
是穿越時空?
或是重置記憶?
皿三昧到底是什麼意思?
水獺牌子的世界代表進入慾望領域,明明在同一個場所但活人看不到河童,在慾望領域裡路人也會變成幽靈的形狀。
那麼相對於沒有牌子的世界,㋐的世界會不會也是某個維度的世界呢?
Keppi說過皿三昧是身心合一的狀態,因此秘密也會共享。
有人說皿三昧音同皿三枚,三個盤子倒置,很像wifi記號,也有人說㋐=Antenna,也許三人的聯繫增強,才會身心融合看到彼此的秘密。
我覺得說不定㋐是愛,很隨便但畢竟監督總是在討論關於愛的主題。
我滿意外twitter考察的網友一開始很少人猜愛。
暗示河童和水獺對立,然後呢?
另外,第一次自拍時,久慈看到的是原版沙羅,眉毛、鞋子和洩漏時一稀的記憶完全不一樣,久慈不認得這位偶像,稱她為奇怪的女人,所以應該不是在腦內把一稀ps成原版,聲優的聲音也不同,猜這裡應該有伏筆。
補:根據某些網友分享聲優訪談,似乎的確是同一人,只是為了讓觀眾更驚訝(或驚喜?
)使用不同的聲優和畫面。
關於尻子玉本片設定為產生欲望的臟器。
日本民間傳說河童與人類相撲,贏了的話就會奪取人的尻子玉,被拔走尻子玉的人會失去活力甚至死掉。
依此邏輯本番應該認為欲望是人活下去的原動力,正因為無論何時都想實現願望才稱之為人。
警察目的是透過河童殭屍收集慾望能量。
進行歌舞秀儀式抽取欲望後,會製造出河童殭屍,殺死被抽取的人。
警察沒有拔除殭屍的尻子玉,是否因此引發河童殭屍的力量,產生異象來填補空虛?
Keppi抽取慾望則有取出尻子玉,被抽取對象變成河童。
河童存在於「慾望領域」,處於「活著又死了」的狀態。
當河童們拔掉河童殭屍的尻子玉以後,此人的存在會徹底被抹消,感覺有點可怕,河童王子要主角們到處拔尻子玉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為何要消化別人的慾望?
消滅後,寫著殭屍名字的圓環就會被擠出去,掉進無法開始、無法聯繫、無法結束的黑洞中,似乎代表他與世界的聯繫消滅了,對這個世界來說他便不存在。
很多人也注意到希望之皿實現願望的方式很坑,照字面意思實現了,但其實毫無意義。
主角們該不會是被騙去幹壞事吧?
雖然不拔那個人也早就被殺死了呢。
水獺與河童的關聯製作組選擇水獺也不是毫無理由的,一般認為水獺是河童的真身。
日本室町時代(15世紀)国語辞典《下学集》有這麼一條注釋:「獺,老而成河童者。
」芥川龍之介的之名小說《河童》中,水獺作為河童的反派登場。
至於製作組會用哪種解釋作為設定就有待揭露了。
[1]城市在進入「慾望領域」後,ア的牌子都會變成愛心水獺,每個受害者被警察抽取後都會掉下一支手機,背面有不同慾望的圖樣,螢幕上會出現水獺。
第一話結尾和第二話都出現在春河的手機螢幕上,我好害怕別帶走春河啊!
愛心水獺符號和警察有關,警察們在川噓交番(警察局)執勤,又是諧音梗,川噓=カワウソkawauso=水獺。
而且水獺在op裡哥吉拉式暴走,應是揭露之後的劇情。
還有懷疑沙羅雖然有點神經質,但她每次抽什麼,該次異象就和那個物品有關,他們和警察都會擺出有點像站立水獺的姿勢,感覺沙羅也有鬼。
還有她旁邊那隻白色生物是甚麼?
雖然有盤子和龜殼,但嘴巴和河童不一樣?
補:釋出的漫畫前傳說明沙羅是警察的養女談第四集製作組如何運用物件說故事
細節的設計很用心,久慈父母的遺照前面,供奉著棒棒糖,幸福的象徵,久慈誓愛吃的東西,少年誓沒在吃棒棒糖的,現在這個時間點才有。
也許是為了不忘記一家曾擁有過的時光。
本來覺得棒棒糖黑幫的設定超老套,不過現在感受到製作組很用心對待每一個設定物件,都有其豐富的意涵,使人物情感更真實,更有魅力。
另一件供品是萬元鈔票,希望被錢逼死的父母此後不用再煩惱。
萬惡的金錢,既是終結他們家幸福的原因,又是兩兄弟重新團聚不可或缺之物,拜託幾原不要再虐我嗚嗚~下面抽屜裡擺的是槍和家人合照,不管是幸福還是金錢,就算要做傷害他人的事也要奪回來。
也第一次悠開抽屜看見槍,當時他還無法諒解哥哥是「壞人」,第二次開抽屜看見槍旁邊多了合照,知道哥哥沒有忘記家人。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描寫很動漫,再令人胃痛的世界都一定有愛的拯救,但這番的轉折都不會讓人感到尷尬矯情。
第四皿是以悠的角度描寫,所以表面看就是久慈兄弟的悲劇,悠遭逢劇變,鑄下大錯,從天真無邪到傲嬌不良。
沒有明寫的則是誓的感情,還有觀眾想像得到的另一種可能:如果誓忘了家庭就此離開,會變成怎樣?
誓從爸媽身上學到好人沒好報,世道險惡,只有變殘酷才能生存。
這是本能,沒有餘裕考慮這樣的生命空虛與否。
適應現實為先的態度,加上他所承受的壓力和複雜環境,可能一瞬就萬劫不復,連悠都拋棄,徹底忘記真正值得愛的事物。
如果走這路線動漫常會變成黑化boss,需要擊敗或感化,不過很會玩的幾原一向不喜套路。
我還是認為,是悠把誓拉回來,原本誓回家取物變賣,更說「人死掉就結束了,無法生存的人只能消失被遺忘。
」直到那瞬間為止,他應該覺得店無法也不值得挽回,然而悠對哥哥說,不會忘記爸媽,也不會忘記蕎麥麵的味道,過陣子誓就搞到一筆錢把店贖回來了。
兄弟互控,斯巴拉西。
最後悠也從殘酷的經歷中,轉變為了哥哥什麼都願意做。
棒棒糖從悠的口袋裡掉出來,真的感受到他被迫長大了。
雖然哥哥老說壞人才能生存下來,不過誓是為了保護悠這個善良的弱者,才成為這麼壞的人呢,想必悠一定很焦急也很不甘心,才這麼積極幫忙吧。
誓和悠的價值觀其實是互相滲透的,而非動漫中常見對立的關係(還是我看的東西太王道?
XD)共犯的罪和共有的目標,讓他們無可避免地緊緊纏繞在一起,使得這兩個角色顯得很特別也很複雜。
他們是彼此的拯救者,誓為悠做出許多犧牲,悠也防止誓成為忘記過去的空殼。
發現「被奪走了就搶回來」這句話悠已經說了好多次,久慈兄弟好讓人心疼啊!
看來久慈兄弟的描寫非常成功,因為動機非常完整,他們做的壞事不影響觀眾對他們的同情。
至少他們還知道什麼值得珍惜,只是和一稀一樣有強烈的執著;至於燕太不需要在「道德」和「欲望」之間做出選擇,沒有陷入過那種困境,所以不能認同。
一稀目前看起來非常無情,只有影響到自己時會行動,對於其他人的事反應淡漠。
既不在意燕太的心意,也沒有受到久慈殺人的事實衝擊(雖然也可能是因為理解對方),希望只是因為受限於劇情發展而無法描述太多,趕快救回來啊!
怎麼覺得這個主角有點崩啊!
反而久慈君對其他二位流露一股傲嬌的溫柔,十分可愛。
綜合網友說法和自己觀察,這番真是諧音滿滿,日文不好,大家還有發現諧音的話一起來補完吧皿=sara=沙羅悠とおい =遠誓ちかい=近蕎麥麵そば=側(在身邊)甜=甘い=天真(掉糖果=失去天真)
真是美好的兄弟愛dish[1]資料來源:https://moto-neta.com/anime/kawausoiya/
说到几原邦彦,不得不提象征与,符号,程式,审判。
他监督的作品色彩还是如此明快,主角都是鲜活的青少年。
往往需要挖掘解读来探究灯下黑影。
日本人真变态,尻子玉,屁股里的假想器官,失去会变成不行的人类,从而溺亡。
这里代表人的欲望,没了欲望人也无从活起吧。
神话说抢走可能会给龙王水神上供。
与人相扑赢了就会夺取人的尻子玉
传说爱吃黄瓜的河童 河童,传说中的生物,本来残忍恐怖。
芥川龙之介曾有文著,讲河童了解人类甚于人,改换思想,经历过那种启蒙的人将再也无法回归社会。
无知是你我的伊甸园。
而他最终自杀,但就监督的尿性来说,每次都是提出一个问题,要我们反思,这次轮到了欲望支配的世界。
人人都有的箱子代表了欲望,具象化是快递,是购买,是私有制本身,连喝水的杯子上都有欲望存在。
人是不能脱离欲望而存在的。
箱子本身就有内外,里面的东西不打开看看,是不会知道的。
@薛定谔 @潘多拉
放错了,下面才是。
这箱子设计上面还有河童的脑壳,那个皿。
恐怕这次要讨论人类审视自我欲望之后还能否生存的问题。
自我认知,这是我是谁的问题,我应该做谁怎么做,让谁来认同我的问题。
也是女装大佬的问题
被超度的变形了的欲望
被消除的异化的欲望喵 现实世界表皮下的另一个世界,对欲望的可直视的世界。
实际上旁边的鬼魂代表的才是活人,在欲望可视世界里丢失欲望的人才是活着却死了。
需要ァ啊!
一下才能看见的世界。
圆环
足链也是一种链接在一起的象征。
随后展开的剧情还会讨论很多吧,期待。
由始至终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玄妙,人活于世必要和他人相链接在一起,想链接在一起,却有各种原因不能画完一整个环形。
我们为了这些连接去做很多傻事,为了爱呢?
还是为了欲望?
出于无私和自私的理由区分了两者。
犯罪
撬车
水刑
种草秘密
女装大佬
暗恋欲望
欲望本身希望
新型许愿器,集齐五个银色的可以召唤神龙。
爱
我爱我弟弟,但我怀疑他是沙罗的亲哥哥。
皿三昧到底是什么?
其实作者都已经告诉你了。
三个主角的脑壳可以发出的信号,内心欲望发射塔。
碟子是平的,可以装各种各样的东西。
从箱子到碟子,是阴暗到见光。
你要分享人与人的联系,还是保藏秘密呢?
上星期五,《皿三昧》完结了。
有不少声音表示:几原邦彦又双叒叕跌落神坛了。
至此,几原邦彦可以和宫崎英高一起加入跌落联盟。
一位又一位业界神话往人间跌落,一个又一个导师的倒掉垮台,业界药丸了。
然而,《只狼》已经向人们证明,宫崎英高还在神坛上坐着;那几原呢?
不论怎么看,《皿三昧》都已经是一部超出业界平均水准的作品。
它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节奏;而这番只有11集(我听说的是,几原只拉到了11集的赞助),要讲的很多,篇幅却不足,产生节奏问题是理所当然。
据称,BD卖得好,就出第二季。
然而,几原主要表达的应该都已经表达完了。
爱与欲望兼得 几原在我这里一直是个开放的导演。
《百合熊风暴》算一个证据,但那又怎样,做百合的男监督多了去了;直到《皿三昧》我才确认了一点——几原真是个包容的男人。
他本人倒没有这个怀疑,只有同事提及他年轻时和女朋友同居的材料。
简单来说,《皿三昧》一开始就因为“搞基”而失去了一部分观众。
几原在访谈中表示,“这次绝对不想让人说成耽美”,我还以为他搞的是假基,等我看完……这搞的还是真基啊!!
是“爱”还是“欲望”——这是片中,两位(男同性恋)片儿警玲央和真武几乎每集都要叨叨的词语。
实际上,“搞基”这个元素本身就在提出这个问题。
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一样也是“爱”,这在几原大爱的关怀里必定是相等的。
而有相当一部分(男性)观众比起《百合熊风暴》(女同性恋),却无法接受《皿三昧》(男同性恋),也证明了人与人终有无法“联系”之处。
就片儿警的行为来看,是“欲望”,就要被打成河童僵尸。
在《皿三昧》的设定中,“爱”就是“爱”,显然它是纯洁的;而“欲望”就是力比多,与性关系密切。
那么“欲望”真是不可取之物吗?
显然,“爱”和“欲望”是同等重要的。
在本剧后期,玲央终于能够面对欲望,河童王子拥抱了自己的“欲望”黑暗面,“不要放弃欲望”,这也是几原的呼声。
比起“爱”,“性”似乎从来就有着不好的名声,几原这种有些自然主义味道的提拔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看过的都知道,《皿三昧》就是口嗨“欲望”罢了,实际上非常纯洁。
(不纯洁还怎么在电视台播放……相逢即是缘 tsunagari(繋がり),这个词语相信各位已经被念烦了。
这片11集,主要讲的就是这个“联系”,简单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男主角一稀,因为与家庭毫无血缘关系,因此感到事实上的疏远,然而出于对弟弟的愧疚与爱,一直用病态的方式与之保持亲密关系;男二号悠,小小年纪,到片尾手上已经有不少条人命并因此坐了少管所的男主(动画史罕见),父母双亡,因此汲汲于亲哥;男三号燕太,全片又一位真基,暗恋青梅竹马男一,所以拼命要维持的“联系”就是男一了。
在片末,男二欲追随哥哥而去,因此要切断在浅草的一切联系,也就是与男一男三断交。
在与逃犯哥哥的逃亡过程中,他不是没有感到过哥哥的动摇——“弟弟实际上是个累赘”。
哥哥临死时也承认,如果不带上你,什么事都不会有了。
但他怀里的照片却显示,他涂黑了所有亲人,唯独为弟弟留下了空白。
爱,如果历经动摇尚能保存,那就仍然不容置疑。
至于男三,大概是舔狗舔到最后不至于一无所有,但也啥都没有的故事。
很明显,片儿警组要表现的是“爱”和“欲望”;而初中小男孩组要表现的是“联系”母题下的故事。
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对于几原邦彦来说,失去联系,人也就不成为人。
孤岛上的鲁滨逊,虽然仍然是人,却因为无人知道他是人,是否为人也就不重要了。
人,是处在他人观照中的,如果失去了联系,存在也会被抹杀。
这就是为什么,河童王子将一个人的“存在”和他拥有的“联系”挂钩。
联系又是无处不在的——男一与男二原本以为是陌生人,不想男一珍贵的脚环就是男二小时候送的,并且告诉他“不要放弃”。
实际上,男二小时还曾遇到喵太郎,也就是后来成为男一家宠物的那只猫咪。
如果联系甚至成为人的根本,它也就变得不可放弃了。
这则是最后一集要集中表达的东西。
用中国俗语来说,“相逢即是缘”,缘,妙不可言。
男二为曾经的快乐时光而流泪了——人因此也是有趣的生物了,虽有快乐,但人尽皆知,“快”速而不乐,我们总是感觉烦恼轻易追上快乐。
然而,快乐却在历时性中找到了位置,一来记忆是有滤镜的,二来快乐总是在逝水的年华中闪闪发光。
能做到男二哥哥一样冷酷无情斩断联系的是少数,而他自称为“恶人”。
善人,是斩不断联系的。
“想要联系,可是……” 联系也脆弱。
河童王子为孩子们展示了他们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分歧,每一样都会导致联系的分崩离析。
但是,孩子们拼尽全力要保住当下的联系,这份努力却并不会因此失色。
“我不想再见到你们了”,也是时下常常听到的话。
然而事过境迁,你又是不是会感到遗憾,那些过去的快乐在闪烁,而联系却不在了。
这里让我想起了《你一生的故事》,后者提出问题就是,如果预见未来的悲伤,你还会愿意前往吗?
女主角做了肯定的回答。
因为在她的眼中,路程上的幸福势必比悲伤更多,我们不需要去计量测算,而幸福自会闪耀。
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
就算这样,想要连结!所以不会轻易说放弃!明明挺莫名其妙的番为什么我都要看哭了……但是人与人的联系就是我的很大一部分啊:( 有欲望才会有未来!有爱才不会放弃!给这莫名其妙的艺术表现形式一些肯定吧哈哈哈
忍过前三集的中二沙雕,才发现此番的与众不同。哪怕知道结局伤痕累累,仍愿陪你重新来过
河童之国和人类穿越进入河童之国的故事出自芥川龙之介的《河童》,而芥川对河童国的描绘来自于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马国。《河童》故事中叙述者被当作精神病人,而斯威夫特本人则是被认为在晚年完全疯掉了。如同河童国的几次三番移花接木的世界观,该作品的构成要素也是层层嫁接。几原邦彦自己抄自己,抄一部分小游泳,抄一部分化物语,一部分魔法少女小圆,总而言之除了新房昭之摄影以外的新房昭之要素很全了,叫人难以相信是几原的出品。风格混乱,前几作的缺陷几乎都有,而一旦没有几原的反思内核支撑剧情线来坚持故事展开,缺陷就显得尤其明显。制服警察/少女革命,三个男孩/三个女孩的百合熊岚,加在一部片里也不能完成企鹅罐的内核和蝎子之心/命的世界观展开。用了相当的社会空间和背景,却没有支撑那个背景空间的人物和故事。
可爱中带着恶心,恶心中带着猥琐…好中二哈哈哈哈哈
这番有毒!会让人一边大喊“深井冰”一边继续看下去,惊到掉地上的下巴看完第一集才敢合上,还会在担心下一集的同时欲罢不能。
就,还行?以11集的长度来说内容算蛮丰富了,美术也不错,但其他方面就一般吧
教主orzzzz口不能漏就从腚漏/ 开年治愈/ 庵野意气在寂,几原意气在处女性
好!到!爆!炸!感觉近几年追番都很少看到所有设定 作画 动效和场景制作都这么牛逼的了。超有毒的剧情节奏真的完全停不下来,河童造型也太萌了。感觉11集根本不够看......
非常奇葩的剧
555几原邦彦
5
怎么会从op就爱上 我爱河童 激萌
没看懂
降智
脑洞奇特的电波番,变身场面羞耻度爆表……全番看完,对于自己个人能够接收到的主题表达,比如爱与欲望、人与人间的联系羁绊之类的,对自己实在没有什么深刻触动……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用这么隐晦、荒诞的比喻形式,来表露这个看起来,也不是很新鲜的主题……
毫无才气表现欲又很强,浓妆艳抹的尸体
坚持了5集……没看明白到底在讲啥,弃了
不对电波
玲央和真武真是太狗血,剧情整体太虐了。。。。。那个眼镜设定很讨人厌。。。
脑电波没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