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2008年那场雪,我挤在西客站苦等了5小时,归途列车迟迟不见进站,于是果断退票,放弃回家过年。
那一年,有多少人放弃回家过年,又有多少人坚守到最后,我不知道,也无法想象,直到看了4年后的《冰雪11天》。
《冰雪11天》,典型的中国式灾难片,没有冰天雪地的胜景,没有山崩地裂的场面,更不会有叹为观止的特技,只有黑压压的中国人。
大凡中国人高度聚集的地方,就是灾难,北上广下班高峰期如此,黄金周各大景区如此,每年的春运更是如此。
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公路断网航班取消,铁路也因为供电受损秩序大乱。
时值年关春运,4万人容量的广州火车站,滞留百万等候归途列车的打工流民。
原本就够灾难深重的春运,终于不堪重负,面临史上最严峻的公共安全危机。
这样的题材登陆中国银屏,固然首先是个主旋律的片子。
没错,《冰雪11天》企图讴歌我党奋战在广州火车站的公安干警,歌颂他们智勇双全苦熬11天,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确保了思归的百姓回家过年——但它依旧无法掩饰我们内心深痛的灾难。
一面是冯远征和刘桦领衔的干警顶着重压,紧张地维持随时可能崩盘的车站秩序,一边是日晒雨淋挤成一团,数天没吃没喝没厕所可上的乘客。
人群中任何一个骚动,都可能引发一场海啸般,干警们的防线随时可能被冲破,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严重的踩踏与伤亡。
维持秩序的公安干警如临大敌,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但与干警们的透支的身心压力相比,乘客们承受的显然要大得多,挤压得变型的乘客队伍即是危害的策动者,也是危害的直接受害者。
那黑压压的攒动的人潮,那一张张焦虑而无奈的脸,那一个个震撼的资料画面,告诉我们,这显然是只有中国才能发生的灾难。
就影片本身而言,《冰雪11天》大量运用2008年冰雪灾害视频资料,在此基础上搓揉进了电影剧情,近似纪录又非纪录。
在大量震撼纪录资料的基础上,编剧为电影设计了三条平行辅线:其一、郭家铭饰演的干警与柳岩饰演的妻子正面临家庭的解体,而他们家的小保姆正挤在拥挤在黑压压的人群;其二、田小洁饰演的小饭馆老板沉溺在年关的躁动中,服务员满红和妻子女儿分别挤进了拥堵的人群;其三、刘桦饰演的夫妻与反逆期的女儿关系微妙,而他又不得不带“痔(严重痔疮)”战斗。
这三条纵深线一一与冯远征饰演的公安局长率队奋战主线交汇,构成2008年广州火车站的春运灾难大片。
此外,冯远征还时不时与下属刘桦整点眉来眼去的小情愫,尤其是刘桦屁股底下的那抹红以及黄奕饰演的反讽央视风格的女记者,都算是怪诞口感的调味剂。
春运灾难的电影此前多少也有人涉猎,两年前大丰收的《人在囧途》就是其中代表,只不过是用喜剧的手法来实现。
两年前还有一部叫《归途列车》的纪录片问世,旅居加拿大的导演范立欣追踪广州打工的张昌华一家三年来春运返家的历程,借此呈现农民工的悲苦、亲情与生计间的矛盾。
此片荣获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片奖,并受到美国《时代》周刊眷顾。
因为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2008年的广州春运雪上加霜,这也赋予了《冰雪11天》的更加震撼镜头。
可惜《冰雪11天》缺乏《归途列车》的人文情怀,视角过于保守,过多眷顾讴歌干警奋战使得主题扁平。
《冰雪11天》场面震撼有余,甚至可以催人泪下,然而这是一场用讴歌也无法修饰的灾难——这个灾害有来自天象的,也有来自社会深层的,影片其实可以承载更多的时代使命。
比如用更加微观的镜头展现乘客经受的灾难,即展示他们来自天象带来的灾难,同时稍加思考一下广州的繁荣与民工流的牺牲,电影将插上人文的翅膀一飞冲天。
【约稿请加QQ38379683 并注明“约稿+媒体名”;读者请加“老曾家”QQ群167743626】
雨停了,天晴了,灯绿了,车开了,人笑了,场空了最终迎来了很美好的结局电影里每个人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方局体贴着老马,惦记着他屁股老马体贴着下属,体贴着农民工仿佛世间一切都那么美好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了解了08年除了令中国名扬天下的北京奥运、让中国众志成城的汶川地震外还有警民一心的南方冰雪大挑战2022年的开端我们仍处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朋友的父母刚到家又因当地疫情被隔离年是没法好好过了2020年爆发时网上出现了无数质疑的声音惊慌、恐惧笼罩在人们心头对政府的高期待,使得网友愈发严格看完这部电影我开始从政府的角度思考突如其来的危机人力物力极度缺乏民众的质疑、不配合世间没有完美再思维缜密的人也会出现漏洞面对如此大的灾难个人力量如同鸡蛋碰石头最大的贡献便是服从,警民一心,克服灾难。
在我目前的认知里,严格服从的军队建设,确是最适合中国环境的危机应对管理。
首先,必须要有三、四个人物主线,主角必须是个白领小资,职业最好是医生、律师思密达,必须是公知范。
第一镜头就是人山人海的站台。
第一句台词就是“这个社会肿么了?
”还必须安排一个藕断丝连的前妻或者矛盾很深的配偶。
然后就被堵住了。
还必须要有个农民工,这个人必须要勇敢朴实。
插科打诨的任务就交个他。
白富美要有一个。
萝莉也比不可少。
然后就一个小集体为中心展开,各种冒险,各种个人主义。
政府组织救灾什么的只能当背景,而且主管必须要犯官僚主义,造点不必要的麻烦,然后就必须有个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下属。
靠发动人民群众给扭转过来了,后来主管痛心疾首,跟下属相逢一炮泯恩仇。
最后十分钟给个警车开道就可以。
这个剧本其实非常好弄,流水线的作品。
土鳖还是土,弄不来的。
喜迎十八大的主旋律电影,但是用的纪录片的手法,所以不是特别惹人反感,总体值得一看。
中国式灾难下的芸芸众生相。
普通警察的故事。
刚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弹幕里有不少在说:怎么一定要过年回家的啊,不能其它时候回去吗曾经的我也是这么想,春运与我来讲很遥远,从小都在家附近上的学,也没有离家过,身边亲近的人也是在家乡工作,没有体会过春运。
直到上了大学,要回家的那一晚,有个舍友,为了早点回家,买了早上七点的高铁票,一大早五点多就醒了。
我也激动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明明已经买好票,约好车,可是内心还是有难以按捺的激动,在床上翻来覆去,数着手指头到天明......那个时候离家也才三个月左右,买到票那天起就一直盼着归家,这是以前的我难以感同身受的。
我原以为我会很淡定,毕竟也是在省内上的大学,竟也没想到会失眠。
也许同观看影片的人也会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其它时间回家呢。
这也是我上了大学之后才能理解的。
首先是没有时间,像我,还只是大学生,平时在上课时间请个假出校门都有些难度,更何况是打工人呢,请个假回家,包括往返时间,少说也得一星期,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容易。
再者是钱,偶尔也有放假的时候三四天,是真的想回家,特别是遇上像元宵节清明节这样的时期,但是呢,票太贵了,一张票就是500+,往返一次不包括其它就得1000+,都快抵上一个月生活费了,两天的时间都得在坐车,仔细一打算,其实也没有多少时间在家里。
像打工人,更不容易了,金钱时间更得精打细算,回一趟家可能得搭上好一个月的工资。
从08年之后,中国就变成了基建狂魔,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交通出行问题,听说我们家乡也要修直达的高铁了,希望到未来,高铁能普及到各地,让更多回乡人更容易归家。
2013年5月11日写那是一份深深的震撼,而且非常真实,真个观影过程都如强力磁盘般吸住我跳动不止的心,无法平静,无法淡然。
2008年跨年前后,一场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诸省,导致了部分省区的交通瘫痪,致使正值春运高峰期的广州火车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旅客滞留危机事件。
关于这个重大事件,仿佛就在昨日,仿佛就在眼前。
相比之下,总觉得作为广东人太幸福了,因为我从来不需要经历这些,什么抢票、排队、挤车,我甚至连提前订票都不需要,每次都是先上车再买票,大学有同乡会的车,毕业了有高发车率的罗湖客运站。
2008年,京广线上几百万的滞留人流,他们正经历着巨大的灾难与考验。
而我,住在舒适的家里,享受着温暖与美食。
那一年,还有你,甜蜜得快冒泡。
即使离高考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我也不知道即将会和你分开三年。
在长达11天的时间里,数百万归心似箭的旅客聚集在设计容量最多为5万人的火车站广场上,随时可能发生踩踏等各种事故,形成空前险峻的公共安全危机。
交通指挥干部、公安民警、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志愿者等万众一心,日夜奋战,排除万难,相信当时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和不齿的内幕,一部电影实在不足以全部记录下来。
每当大难当头,人显得无比渺小,而平日里每个平凡的一秒钟,原来是如此弥足珍贵。
长大后,才发现世界是如此多灾,或许并不是灾难变多了,只是我懂了。
这本来可以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最后只能虚伪的结束。
片中对返乡潮的问题完全没有社会层面的思考,而是把大量农民工当做和自己无关的群体。
电影里装腔作势的对农民工假装关切,但同时把农民工称作“他们”或者“你们”而不是“我们”。
即便如此,本片还是有他的看点,那就是人。
如果那些镜头不是实拍的话,那本片一定动用了为数众多的群众演员,这些演员的表现简直太到位了,目光呆滞的像极了每一个中国人。
另外就是一票电视剧明星,虽然京味广普让人有种地域形态输出的反感,但总的来说这些人的演技还是让人熟悉和接受的。
如果这片子真能放下歌颂什么的姿态,不用说什么,就是单纯记录的手法来拍,都能在欧洲什么电影节上弄个大奖吧
别指望看《冰雪11天》就能得到像看《后天》或者《2012》那样的视觉刺激。
虽然,《冰雪11天》确实是一部灾难片,但是它又绝不是好莱坞式的那种动不动就山崩地裂,烈焰熔城,或者暴雪寒潮冰封世界的灾难大片。
《冰雪11天》没有豪华的明星阵容,也没有让人震撼的电脑特效,甚至都没有直接将镜头对准冰与雪,但是这部灾难大片真实揪心,会让每一个观众都会触动,那些黑压压的人潮,那些同胞的各种表情的面孔都会告诉你什么是中国,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安危又是谁在保护着。
影片以2008年发生在我国南方的特大冰雪灾害为背景,展现了在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都受阻的情况下广州公安民警保护及疏导滞留在广州火车站百万旅客的11天完整过程。
是的,没错,《冰雪11天》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歌颂国家歌颂公安民警等部门。
但影片不仅仅是赞颂,更是记录与展现,是在用非一般的电影手段在大银幕上讲述咱们老百姓的真实故事,经历过2008年冰雪灾害,以及那些每年春节期间被淹没在春运大潮人流中的人们,还有坚守在岗位的铁路职工以及协助春运的各种警力都懂,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多么的真实。
冯远征饰演的公安局长,刘桦、郭家铭饰演的警察,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而小保姆,饭馆老板一家,饭馆服务员记者,以及无数的警察与手握车票等待回家的人们,这些专业或是业余的演员们,都是让这部纪录片式的非纪录片更为真实感人。
《冰雪11天》中展示了无数的警察形象,但除了刘桦、冯远征、侯勇这样有着丰富表演经验已然已经到了一定境界的实力派老演员来说,郭家铭在片中饰演特警队队长同样让人过目不忘,郭家铭在片中与柳岩饰演一对夫妻。
在冰雪灾害到来时,他正与妻子离婚,心情郁闷,但是面对难以预见的灾难,面对车站广场上的人潮,面对家庭、孩子、女人以及母亲和同事等社会不同阶层的人,郭家铭都保持独特的态度,坚持履行自己应尽的各项职责。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冰雪11天》有电影的拍摄的画面,还有大量当年滞留广州火车站时的实拍画面,真实画面结合电影艺术处理的手法,让《冰雪11天》接地气,而郭家铭的戏份虽然有限,但与刘桦、冯远征、侯勇这样有着丰富表演经验的老戏骨放在一起也可圈可点。
从新版《永不瞑目》中不同风格的肖童到电视剧《要过好日子》的小人物常江,还有数部影视剧各种不同角色的打磨,郭家铭稳扎实打的锻炼着自己的演技,一步一步的前行,一点一点的成长,已然从一个偶像派升格成演技派,就好像在《冰雪11天》他饰演的这个奋战在事故一线的特警,用从容不迫的表演诠释了一个背负着各种压力的男人,他的苦恼、担忧、愤怒与坚毅、诚恳都展示的恰到好处,让人觉得亲近又自然,就如同身边的人一样,没有半点浮夸刻意的感觉,让人对他未来的演艺之路充满了期待。
从来不写影评,评论里负能量实在太多看不下去了,能不能不要那么黑暗?!!!
很多人都是为了黑主旋律而黑主旋律,实在是非常不能忍!
换做是你就换来一句该做的,你会怎么想?
这么多人,很多未尽之处是肯定的,怨气能不能收一收,多替别人想想?
不可否认,很多主旋律电影一味高大全,很假,但是这部片子还不至于,局长丢了警官证,小波离婚了,大家都是普通人。
里面人物比起万历首辅张居正里面的张居正真实多了,那里的批评的确很中肯的,但是这里的很多指责都是无来由的。
当然,从电影的角度,一定要说是灾难大片这种宣传就太浮夸了,完全没搞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这种题材拍成纪录片会动人一点,哪怕是伪纪,影片有点那种意思,但是人物处理上又是故事片的调调。
一边用故事片的手法一味写实,卫生巾这种合理的艺术加工不多,一边又没利用纪录片的写实优势,使得这部片子除了平淡还是平淡,连煽情都没煽好,从艺术以及思想上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
说白了,导演功力不行。
今年由于疫情,很多人响应倡议留当地过年,所以当看到影片里回乡过年的人着急涌向车站却又传来车次延误的消息那种心急如焚的表情感同身受。
不觉得这是部主旋律片子,放在疫情之下看,更多地是感恩。
当然如果故事叙事层次能够更加丰富会更好。
0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当年正在备战高考的我对周遭的变化十分钝感,现在回头看,真希望“请回答2008”!
还行还行
比2012还好看
凝心聚力谋发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埋头学做雷锋人,喜迎大会笑开颜!
比预期好很多
可能现在交通太便利了,有些人不理解这事算什么灾难
震撼,真实情况必定更加惨烈
还挺好看的,不至于某些人说的那么烂
故事性稍差一些
为什么有人要饥寒交迫淋雨回家,而有人在温暖房间里看着电视跳着舞?
那段历史,只是女警喂奶那段是不是替身啊
20221121 16.45-17.42 看了近一个小时 值得。 本片还是主要侧重广州公安民警在广州火车站的工作。十年前的电影了 那时候还是十八大 现在都二十大了。高一到现在大学毕业三年了。早上在B站看到的2008年视频 不平凡的一年,冰灾 地震 奥运会 金融危机 毒奶粉 等事件层出不穷。那时候08年 我还是五年级 还在玩泥巴 在冰雪中取乐 滑冰 奶粉罐点火风火轮。 还没有注册QQ 。郴州作为南方冰灾的重灾区,那年的春节也确实 经常停水停电。看春晚还突然停电 点蜡烛吃年夜饭。 水管都冻住了。 最近才能深切地了解到那段时光是多么不易,当时9岁的我 刚住新家不久,对什么都感到好奇。 刚才才发现原来温家宝总理还来了我家附近的小区走访慰问呢。 2008年 我似乎都还没有坐火车的记忆。大概04年做过一次。
凝心聚力谋发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埋头学做雷锋人,喜迎大会笑开颜!
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挤在火车站忍饥挨饿也不愿意留在广州过年,后来看见他们咬着行李往前冲的时候有点明白了。没有经历过春运,所以理解不了他们的思念。影片描述的时间线从20080125到0204,11天,车站里看到了很多人间百态,也更了解了这一段我曾亲身经历过的历史,即便它已经过了16年。
08年真的发生了好多事。(BJ)
灾难的是冰冷的寒潮,不是黑压压的中国人
简单的动作,朴实的语言,真实的事件,温暖的情感
08那场冰灾我也记忆犹新。怎么说呢,铁路停运是JC的错么?大家都想回家,JC也想回家。心情焦躁,看着维护秩序的JC就破口大骂。不做JC,永远不明白这一行有多贱,有多苦,有多少委屈。(很多给电影打一星冷嘲热讽的,我相信他们一定不是那年在车站苦苦守候了11天的人。我给3星,因为我还没看完。)
被遗忘的事件
算是比较写实的,也看出了无可奈何但是又拼尽全力的无能为力。
重回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