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马修·兰金
主演:丹·贝尔尼,凯瑟琳·圣罗兰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9
简介:本片取材自加国前总理麦肯齐・金的日记。特以超8和16mm摄影机拍摄,引用真实世界人物的语句,并搭设大量场景与动画营造怀旧时代感,还偷渡了反串、3P、恋鞋癖、种族及纵欲等多项议题,揭露奠定加拿大基础的沙文主义殖民态度,也顺势造就一段荒诞怪奇又爱到卡惨死的假传记爱情。详细 >
荒诞,看不懂……
真cult
才疏学浅,get不到各技术手段的种种好处,只看到一出怪异的演出。深藏的人性,扭曲的政治,不过就是要表达这些罢了。这部电影可以称之为行为艺术,但艺术从来就不需要获得一致的认可。奇技淫巧的堆砌,夸张到底的表演,还要安排一个邪恶的东方博士角色,不喜欢。
200506 【C】
好他妈诡异,风格很棒但是架不住90分钟这样。
本片是一部打着传记标签的荒诞、诡异,甚至邪典风格的喜剧片。听说取材于加拿大前总理麦肯锡・金的日记。不管怎么样,剧情确实相当狗血。也许影片是为了传递对政治、对政治家的讽刺吧。4:3的8mm、16mm摄像机运用,还有极具抽象化的舞台和背景搭建,以及肆无忌惮的反串表演,都让本片显得那么独具风格!
借着“传记”的外壳大玩形式,复古画面与荒诞场景很有趣味,满心期望望向政治前途及新世纪的主角,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超越了画面呈现的各式癖好本身。而作为一个世纪后的观众感觉人类真是不行。
奇观
7.4 以完全戏谑的口吻讲述二十世纪初的加拿大政治史,fetish与queer情节植入史云梅耶式粘稠特效和舞台剧式几何布景,视觉效果极具眩晕感,充满了异想天开,有点惊艳但多看还是疲劳了。观影过程中多次想到《狼屋》
影片对19、20世纪之交加拿大的历史进行戏说,将一个男人如何争夺权欲成为首相,背弃一切而达到目的的过程狂躁呈现。影片最有趣的,是把一个直男的权谋故事,用尽LGBTQ文化、装置艺术、Cult元素、性文化进行解读,诡异而满是笑料。
这cult片...舞台剧的框架加上纪念碑谷的布景设计,还有仿有声电影初期的拍摄...另外查了下主人公,貌似没啥黑点而且反而应该算是蛮正面的历史人物的...除了对超自然/神秘主义的狂热一点..."所以才有这个荒诞主义风格的叙事啊"...
#桃花岛观影团#战争哪有什么胜利可言。
7.5/10。二十世纪有变得更好吗?换了一个人有变得更好吗?换了一个阵营有变得更好吗?奇思妙想很像佐杜洛夫斯基,但没有他疯狂。在这个世界里,政治像过家家,男女性别模糊,唯有痴情是真的。母权阴影下男性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断的反转是这魔幻故事里最现实的。尿名字、打海豹、阳具闹钟、一角鲸。
想看的是《我的二十世纪》,错看成这个了
讽刺
恕我没看懂,这部电影的政治讽刺在哪?
挺实验的 不过有点形式主义了
彩色卓别林。极尽讽刺之能事。🇨🇦威武。手动赞制片人出品方。
太cult!太爱了!
在叠加中预先拟定的视觉风格已然是最先涌入视线的一类要素。且大多都是没有过滤后的场景糅合。有趣的是置立在几何嵌合的人物领域好像都处于空间排列的主体位置,传达出属于对古典追忆的意识杂糅,其弥漫出浓郁的色彩逐渐沦为既定历史的假定描摹。我们尝试在棚景的设计之中解读出些真正的言语,却只能从瘫软的文本内容后获取些仅仅只是交融了性别模糊、政权压迫、荒诞符号的浅略且闭塞的虚无寓意。影像好像从始至终都存在戏谑的基调,它好像在述说着一种介于传统与前卫的不确定性话语,让人始终无法定义这种复杂的类型...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荒诞,看不懂……
真cult
才疏学浅,get不到各技术手段的种种好处,只看到一出怪异的演出。深藏的人性,扭曲的政治,不过就是要表达这些罢了。这部电影可以称之为行为艺术,但艺术从来就不需要获得一致的认可。奇技淫巧的堆砌,夸张到底的表演,还要安排一个邪恶的东方博士角色,不喜欢。
200506 【C】
好他妈诡异,风格很棒但是架不住90分钟这样。
本片是一部打着传记标签的荒诞、诡异,甚至邪典风格的喜剧片。听说取材于加拿大前总理麦肯锡・金的日记。不管怎么样,剧情确实相当狗血。也许影片是为了传递对政治、对政治家的讽刺吧。4:3的8mm、16mm摄像机运用,还有极具抽象化的舞台和背景搭建,以及肆无忌惮的反串表演,都让本片显得那么独具风格!
借着“传记”的外壳大玩形式,复古画面与荒诞场景很有趣味,满心期望望向政治前途及新世纪的主角,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超越了画面呈现的各式癖好本身。而作为一个世纪后的观众感觉人类真是不行。
奇观
7.4 以完全戏谑的口吻讲述二十世纪初的加拿大政治史,fetish与queer情节植入史云梅耶式粘稠特效和舞台剧式几何布景,视觉效果极具眩晕感,充满了异想天开,有点惊艳但多看还是疲劳了。观影过程中多次想到《狼屋》
影片对19、20世纪之交加拿大的历史进行戏说,将一个男人如何争夺权欲成为首相,背弃一切而达到目的的过程狂躁呈现。影片最有趣的,是把一个直男的权谋故事,用尽LGBTQ文化、装置艺术、Cult元素、性文化进行解读,诡异而满是笑料。
这cult片...舞台剧的框架加上纪念碑谷的布景设计,还有仿有声电影初期的拍摄...另外查了下主人公,貌似没啥黑点而且反而应该算是蛮正面的历史人物的...除了对超自然/神秘主义的狂热一点..."所以才有这个荒诞主义风格的叙事啊"...
#桃花岛观影团#战争哪有什么胜利可言。
7.5/10。二十世纪有变得更好吗?换了一个人有变得更好吗?换了一个阵营有变得更好吗?奇思妙想很像佐杜洛夫斯基,但没有他疯狂。在这个世界里,政治像过家家,男女性别模糊,唯有痴情是真的。母权阴影下男性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断的反转是这魔幻故事里最现实的。尿名字、打海豹、阳具闹钟、一角鲸。
想看的是《我的二十世纪》,错看成这个了
讽刺
恕我没看懂,这部电影的政治讽刺在哪?
挺实验的 不过有点形式主义了
彩色卓别林。极尽讽刺之能事。🇨🇦威武。手动赞制片人出品方。
太cult!太爱了!
在叠加中预先拟定的视觉风格已然是最先涌入视线的一类要素。且大多都是没有过滤后的场景糅合。有趣的是置立在几何嵌合的人物领域好像都处于空间排列的主体位置,传达出属于对古典追忆的意识杂糅,其弥漫出浓郁的色彩逐渐沦为既定历史的假定描摹。我们尝试在棚景的设计之中解读出些真正的言语,却只能从瘫软的文本内容后获取些仅仅只是交融了性别模糊、政权压迫、荒诞符号的浅略且闭塞的虚无寓意。影像好像从始至终都存在戏谑的基调,它好像在述说着一种介于传统与前卫的不确定性话语,让人始终无法定义这种复杂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