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美国电影《良心护士》。
片名The Good Nurse (2022),别名好护士 / 死亡天使(台)。
以往的各类电影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连环杀手,而在《良心护士》中,则出现了一种和以往作品完全不同的连环杀手。
《良心护士》改编自记者查尔斯·格雷伯(Charles Graeber)的同名调查书,查尔斯·格雷伯花费7年时间完成了这个故事,讲述连环杀手护士查尔斯·卡伦(Charlie Cullen)的故事。
查尔斯·卡伦是一名注册护士,他16年间在多个医疗中心工作,直到2003年被捕,他在护理生涯中谋杀了数十名,更可能是数百名患者。
2006年3月2日,查尔斯·卡伦被判处连续11次无期徒刑。
2003年12月被捕后,查尔斯·卡伦很快被媒体称为“死亡天使”。
他并不是一名心怀怜悯的仁慈杀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怪物。
尽管他没有承认,但大家普遍猜测他和无法确认的数百名患者死亡事件有关,他可能也是美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连环杀手。
查尔斯·卡伦的职业生涯横跨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9家医院。
和那些大片不同,《良心护士》简单得令人耳目一新。
这部电影主要采用不起眼的广角镜头,看起来就像在记录现实生活一样。
画面笼罩在灰蒙蒙的滤镜下,显得平淡无奇,丝毫没有疯狂的镜头。
而侦探们的对话也十分简单,没有高深玄乎的推理,仿佛在唠嗑。
整部影片最为抓人的还就是两位奥斯卡获奖者。
奥斯卡获奖演员埃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在这里扮演令人困惑的复杂角色查理(Charlie)。
他风度翩翩、乐于助人、安静温柔,很快就能取得周围人的信任。
小雀斑较好抓住了角色的性格缺陷,他一直处于煎熬和焦虑的状态,具有一种十分特殊的精神缺陷,直到他开始无缘无故地害人,观众和他一样对此感到困惑。
另一位奥斯卡奖得主杰西卡·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则扮演以身涉险探究真相的护士同事艾米(Amy)。
她是一名主管护士,患有心脏病,有较大的中风风险,但因为医保问题,她拖着疲惫身体还要继续工作。
劳模姐为艾米注入了更多的自然主义,表现自然真实,观众很快会忘记这是一名奥斯卡奖得主,而是一名身心俱疲又薪水微薄的护士。
尽管艾米努力地工作,但是她还是沮丧地发现,她的病人正在神秘死亡,甚至那些正在康复的病人都突然死亡,原本人满为患的ICU变得越来越空。
离奇的死亡率引起了侦探的怀疑,但侦探们却被医疗中心的官僚统统挡住。
当有所察觉的艾米和满心疑惑的侦探们相遇时,他们发现了背后凶手的作祟手法。
凶手通过在盐水袋里注射胰岛素,诱发了不特定病人的死亡。
在良心和正义的感召下,艾米同意作为线人接触查理,套取真相……
《良心护士》根据数百页解密的警方记录、采访、窃听录音和录像带,同时结合查尔斯·卡伦本人和秘密线人的独家监狱谈话,编织了一个关于谋杀、友谊和背叛的惊悚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查尔斯·卡伦是一个聪明且复杂的年轻人,他原本可以受人尊敬的职业生涯被体内无以言表的杀人冲动淹没了。
他用自己的害羞举动掩盖了家庭和朋友对他造成的心理影响,而他的核心动机也只能留给外人猜测。
艾米是一个表里如一的好护士,她为了抚养孩子、为了自己的手术费而日夜操劳,通宵达旦地照顾病人。
在影片开始的部分,这就是一部有关底层劳动人民艰难度日的记录。
当神秘案件发生后,影片开始向充满紧张气氛的悬疑惊悚片转变。
有趣的是,查尔斯·卡伦的犯罪行为隐蔽性很高,但在专业人员眼中并不高明,但他就职的医疗中心却害怕担责而选择掩盖真相。
这个故事描绘了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疯狂的生动画像,从最内部展示了美国医疗体系的内部玄机。
这就像天主教调查内部丑闻一样,这么多家医疗中心也都进行过内部调查,而处理结果就是简单地将查尔斯·卡伦开除了事,剩下就用沉默保护自己。
这不但不能阻止查尔斯·卡伦,反而是变相纵容了查尔斯·卡伦的杀戮。
如果不是两名前纽瓦克凶杀案侦探丹尼·鲍德温和蒂姆·布劳恩苦苦追寻蛛丝马迹,如果不是一名护士同事艾米·拉夫伦(Amy Loughren)甘愿以身涉险找出证据,甚至将自己的工作和孩子安危置于危险,很难说查尔斯·卡伦还会害死多少人。
有关查尔斯·卡伦犯罪的原因一直是个谜,他本人也没有谈过。
对于这种没有由来的犯罪,创作者肯定有很多话要说,往往可以选择不同的解读方式来拍摄,而《良心护士》则选择了真实表现的方式,把思考留给观众。
同时将矛头对准负有监管责任的医疗中心,在平静的对话中表现了另一个社会性难题。
一个连环杀手伤害的人毕竟有限,而一个尸位素餐的医疗系统,伤害的人将会不计其数。
你觉得大众会对个别失德医护人员感到害怕,还是对整个医疗系统坍塌感到害怕。
而这才是《良心护士》在大量快餐式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良心护士》向护理艾米·拉夫伦、她的女儿亚历山大·洛伦和玛雅·波特以及帮助破案的侦探丹尼·鲍德温和蒂姆·布劳恩表示了“特别感谢”。
艾米·拉夫伦现在和她的两个女儿住在佛罗里达州的德兰,在侦破案件后,她开始追求灵性的生活,除了是一名注册护士外,她还是一名职业灵气大师和催眠治疗师。
侦探丹尼·鲍德温是国家失踪与受虐儿童中心 (NCMEC) 的调查顾问,也是他自己的公司鲍德温咨询与调查公司的私家侦探,蒂姆·布劳恩担任NCMEC亚当团队分部的顾问。
全新方式的连环杀手,大道至简的直面丑闻。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Amy第一次约Charlie出来吃饭套他的话时,Charlie的反应是沉默,岔开话题,以及稍纵即逝的愤怒。
他没有选择欺骗,或许是察觉到对方已经知晓,或许是他生命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他不想欺骗的人。
警察48小时的审问毫无收获,而后Amy两句话事实揭晓。
Charlie交代的似乎太容易了,Amy说不够,我需要更多的名字。
干什么不够?
定你的罪不够。
而后Charlie努力回想已经忘记的名字时,就像是要全心全意的帮助Amy,而浑然不觉是在往自己身上添加罪责。
电影虽然没有涉及,但我们知道原型的人生过得并不顺遂。
Charlie应该不是天生杀人狂,他是被霸凌和施暴扭曲了人格。
如果问他的动机,我想连他自己都需要几天时间来理清思路。
我甚至觉得他并没有确切的动机,而是他的身体自发性的选择一些手段平衡自己被践踏的自尊,因为这或许是唯一可以苟延残喘的方法了。
Charlie的行为是潜意识的,是思想上的上瘾症。
对他来说杀人是自我人格存在的证明,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犯案,不然他就会产生自我怀疑。
久而久之,这变成了身体自己的习惯,就像生物钟一样。
儿时父母会教导我们,不要因为不值得的人做无法挽回的事情,不然在你遇到值得的人的时候会后悔。
Amy有机会成为Charlie的救赎的,就像Charlie成为Amy的依靠一样。
但可惜的是Charlie罪孽深重到已经无法救赎了。
他在自己可能的救赎到来之前选择了让自己的懦弱成为帮凶,在堕入黑暗的自己的背上又踩了一脚。
结尾Amy对Alex说,不上学了,今天我们就躺在床上。
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变好了。
但其实并没有,Amy依然一个人带着孩子,依然需要平衡夜班和陪伴孩子的矛盾,依然继续缺席孩子们大部分的人生。
唯一的变化或许是她终于熬到了拿到医保的日子了。
而当她偶尔回想起那个在这段最艰难的时期陪伴和帮助自己的人,又会是怎么五味杂陈的心情呢。
3.5🌟影片+0.5🌟两位主演buff —— “劳模姐”和“小雀斑”,为数不多地让我认同演技的欧美实力派演员。
就像标题写的,全片对故事的表述采取了没有突显高潮部分的方式(包括背景音乐、镜头、演员表演等等),在我看过的电影中,若想在这个前提下保证一定的观感,需要写实风格的故事呈现和表演方式,这部影片都做到了,欣赏的过程仿佛在喝一杯温热的拿铁,温和又不失香韵。
但与之对立面的,就是缺乏抓人眼球的内核。
改编后的影片故事主旨是探讨医护人员面对急重症患者应有的职业权责和人权态度,两位主演对此的演绎在我看来,“演技”部分松弛得当,是我个人偏好的适配这类社会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但在“人物剧本”部分着实显得不够丰满立体,缺少对核心故事所涉及到的人物特征之外的性格特点的铺垫(比如,“小雀斑”母亲的去世对他如今的性格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劳模姐”的离异是否促使她影片前半段对Chales略显突兀的亲昵?
等等)。
这样的后果就是,我,在观看过程中,虽然因为故事高真实感,能够为人物自行填补客观可信的心理动线;但影片本身带给我的满足感就缺失了很多。
当然还有许多小的突兀的点,比如“黑白警察”这种。
说回优点,看评论才知道,电影采用胶卷镜头拍摄 —— 怪不得色调十分舒适;以及很工整的镜头语言。
感谢各位专业大佬,学到了学到了🙏🙏and,请多关注“劳模姐”和“小雀斑”,欧美新、中代实力派“遗珠”(相比于其他人的资源)哇!!!
我觉得最后这两段字幕才是电影的重点:几乎所有Cullen工作过的医院都对他有所怀疑,但没人出来指证或阻止他。
甚至,他被抓后,也没有一家医院受到调查。
为什么?
16年,29条人命,推测甚至多达400多名受害人,才遇到了一位良心护士。
这是一个简单干净,不煽情不血腥,网飞难得的不太网飞的剧本。
放十年前,评分肯定不会低,只是现在连我都觉得节奏太慢。
不再细究导演的意图,角度灯光,为什么交代这些而又没交代什么。
需要看直接干脆暴力爽快的电影,只接收,不反思。
故事没有具体交代Cullen的背景,没有解释他为什么他要杀人,但在最后的审讯戏上是有交代了一些线索。
例如,警察提问“是不是只杀女人”“是否因为她们让你想到你前妻”,他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有提到妈妈时稍微抬起了眼。
然后,就是一直重复说“不行”,从开始的轻声到最后失控大吼。
“医院律师不在场,我不能谈论病人的情况。
”一开始医院的纵容,让他无法停止也无所顾忌,一次又一次下手。
“为什么没人来阻止我!
”要多怨,才能不停狂喊20多次“I can’t!
”歇斯底里,没有意义又可能含了多重意义的句子。
“我不能说!
我不能杀人!
我不能停止!
他们都背地里针对我,我不能交到朋友!
妈妈死了,我不能为她做任何事!
医院将妈妈尸体丢失了倆小时,我什么都不能做!
我不能控制我自己!
我不能再杀人!
没人帮我,我不能停止!
……”正常人无法想象的情绪,看的人都跟着喘不过气,怎么可能还说Eddie Redmayne演技普通?
这一幕还让我想到了朱智勋的《暗数杀人》,当年叔演得能稍微收敛一点会更像杀人魔。
不过采访里,叔说导演连抬头的角度都必须彩排好,那就可能是导演要求的演技,可惜了。
16年来,他服务过的所有医院都对他产生过怀疑,但从来没有人阻止过他继续到下一间医院去杀人。
400人已经是很保守的数字了!
邪恶,只会去做邪恶能够做的所有事情!
而在官僚和利益相互纠缠交织成的层层帷幕的掩护之下所持续发生着的邪恶,其破坏力难以估量!
那么反过来要问,什么才是真实的邪恶呢?
they never stopped me. 影片试图给出这样一个动机来将查理的连续杀人行为解释为制度性的疏漏,然而影片却并没有对于医疗系统所谓系统性质的弱点着以更详尽的描述。
本文简要记录了在查理诸多起案件中,制度”沉默“的瞬间。
一 弗朗西斯·J·亨利 (Francis J. Henry) 自由护理中心 (Liberty Nursing) 于 1998 年 2 月 10 日雇用了查理,在他工作的三个月后,弗朗西斯·J·亨利 (Francis J. Henry) ,83 岁,因为血糖水平下降到危险水平而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不久,自由护理康复中心就接到电话,询问是谁给他注射了胰岛素,胰岛素导致了弗朗西斯的血糖急剧下降。
夜班照顾亨利的护士金伯利·佩佩向医院坚称她没有给他注射胰岛素,并多次向自己的上司否认。
她辩称,有更多理由怀疑查尔斯·卡伦,他此时是亨利室友的护士,他晚上多次出现在那个房间里。
在一场诉讼以及她后来向联邦机构提交的投诉中,她说,甚至在亨利先生出现紧急情况之前,Liberty 就在调查卡伦先生偷药的情况。
佩佩女士称,起初她的上司们都认为亨利先生的死亡可能与卡伦先生有关,但他们莫名其妙地改变了主意。
亨利先生于 5 月 19 日去世,Liberty 解雇了佩佩女士,但允许卡伦先生留任。
5 月 13 日,就在亨利先生神秘注射胰岛素的五天后,卡伦先生申请破产,声称欠债 66,888 美元,包括医院账单。
他的财产包括一辆 1985 年的道奇卡车、一辆自行车、几本书和录像带。
Liberty 旗下的 HCR Manor Care 发言人朱莉·贝克特 (Julie Beckert) 不愿讨论亨利先生的案子,但她否认卡伦先生曾因偷窃毒品而受到调查。
Liberty 以双方都保密的条款解决了佩佩女士的诉讼。
Liberty 解雇了他。
贝克特只表示,卡伦先生因违反用药规定而被解雇。
Liberty 将此事报告给州卫生部,但称为”用药错误“。
无论是案件的调查还是佩佩的指控,都没有促使 Liberty 对查理进行举报。
同时,贝克特女士拒绝透露 Liberty 在聘用卡伦先生之前对他的过去进行了多么深入的调查。
另外两家医院称曾致电 Liberty 询问有关卡伦先生的推荐信,但表示 Liberty 并未转达他们的担忧。
雇主经常拒绝传递负面信息,即使是关于他们已经解雇的人,因为他们担心被前雇员以诽谤罪起诉。
而州和联邦警告雇主不良医生和护士的制度被广泛认为是薄弱的。
报告要求非常狭隘,以至于不清楚它们是否适用于像卡伦先生这样的人。
而且,对违反报告规则的医院几乎没有处罚。
卡伦先生工作过的几家医院表示,他们的政策是不对前雇主发表任何评论,无论好坏。
当有人打电话询问推荐信时,他们只会提供该人的职位和工作日期。
因此,卡伦先生的职业生涯现在看起来如此糟糕,但在雇用他的医院看来可能并不起眼。
二 奥托马尔·施拉姆(Ottomar Schramm)1998 年 11 月初,被 Liberty 解雇后,查理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伊斯顿医院(Eston hospital)找到了工作。
12 月 31 日,奥托马尔·施拉姆(Ottomar Schramm)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尸检结果表明他尸体中的地高辛含量高到了可以致命的程度。
施拉姆的女儿声称,在父亲死亡后曾有一个男子劝说她不要进行尸检,在看过查理被捕后的照片后,她确信他就是那个人。
验尸官扎卡里·莱塞克对这起死亡事件进行了八个月的调查,但在这八个月里,莱塞克先生从未得知查理的名字。
直到三年后,另一家医院中和查理共事过的某人告诉他,查理·卡伦和施拉姆的死亡有关,他马上联系了伊斯顿医院的管理人员,但却得知查理事实上并不是医院的员工:莱塞克先生说,他得到这个线索后,就打电话给伊斯顿的一位管理人员,但被告知查尔斯·卡伦没有在那里工作过。
调查人员说,医院声称这是无意误导验尸官,因为卡伦先生不是医院员工,而是通过一家名为哈里斯堡 Health Med One 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在那里工作。
Health Med One 当时的老板威廉·P·古拉 (William P. Gula) 拒绝回答有关卡伦先生的问题。
三 警方的疏忽他换过七份工作,被迫辞掉三份工作,至少自杀过三四次,四次住院治疗精神病,还躲过了三次可疑死亡调查。
不过找工作还是很容易的。
1999 年 3 月,他离开伊斯顿,全职在利哈伊谷医院工作到2000 年 4 月 28 日。
2000 年 6 月,查理被圣卢克医院聘用,成为那里冠心病监护室的一名工作人员。
两年后,该病房的一名护士打开了一个装有脏注射器的处置容器,发现里面装有未使用的药物: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普鲁卡因胺和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硝普钠。
该护士向医院官员报告了此事。
第二天,又在一个容器中发现了一堆药物。
医院官员很快认定卡伦先生应承担责任,并将他停职,但他拒绝回答他们的问题并在一周内辞职。
卡伦先生离职的情况让一些护士开始思考:为什么有人会偷窃那些非消遣性使用且在街头价值不高的药物?
为什么在卡伦先生值班时似乎有更多的病人死亡?
护士们向医院管理人员报告了她们的担忧。
最终,一名护士打电话给州警察,只报告了药物丢失,但坚持要求警探到医院进行调查。
警方雇佣了一名私人医疗专家来进行调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审查了在查理病房死亡的 69 名病人的胆敢,但最终没能找到任何规律。
但需要指出,警方似乎从未认真调查过查理的护理史。
他们不知道查理此前在 Liberty 犯下的错误,以及他先前被指控的谋杀案件。
他们声称“没什么可起诉的”。
本文内容摘录、修改自纽约时报的文章:《DEATH ON THE NIGHT SHIFT: 16 Years, Dozens of Bodies; Through Gaps in System, Nurse Left Trail of Grief》,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影评分享。
护士这个职业,如同莲花一般圣洁,可当电影用上良心二字,就表明世俗浪潮下,某些精神意志的消散,因为服务本就是善念萌发、爱意涌动着的,绝非形式上的奉献亦或照本宣科……不仅如此,在对黑暗利益的探讨上,影片呈现得并不激烈,反倒有点悄然润物的感觉,而医院代表、警察还有罪犯三者,内里都表现出复杂的形态,将其串联并温柔以待的,正是女主……所以,冷漠和自私才是罪魁祸首。
《良心护士》不算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
只是我看完后想到一个命题:如果你获得了杀人无罪的权利,你是否会杀人?
真实故事改编。
查理可以轻而易举在生理盐水注入胰岛素与地高辛,无差别地杀死ICU里的病人。
而且医院之后知道他的行为后处于自保心理并没有举报他,也就是说没有阻止他。
他处在一个可以任意杀人并没有被追究的环境中。
小时候大家都有碾死过蚂蚁吧。
大概没有人对你说,不能杀死蚂蚁啊。
我对蚂蚁的怜悯开始于童话故事,它们都会出现并会说话。
我意识到它是生命。
但偶尔杀死它对于我来说也就是一瞬间的不安,但并不会带来任何的罪恶感。
因为蚂蚁最多只能进我的梦控诉一下我。
对他来说死去的病人或者就如一只蚂蚁,所以他会死死地盯着死去的人,面无表情,带着漠然的研究或者怜爱电影一开始就是长镜头,是他看着大家在抢救死去的病人。
我很喜欢这段,重看了两次。
小雀斑的表演太细腻了,忐忑、不安、担忧、安心及最后的漠然。
他隐在阴影中,光影随着他眼睛的微微睁大而亮起来,但大部分时候他都是垂着眼睛,把自己藏起来。
他在听到任何一位病人死的时候都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在生理盐水中注入可以致命的药物更像一种与生俱来的破坏欲,也像是在玩游戏。
这样的人是反社会人格吗?
实际他不是,他会照顾别人,他会爱别人,他有爱人的能力,他有善良的一面,他有感受力,所以最后他被女主艾米感化从而认罪的。
他具有爱的能力。
也就是如此我才想到这个命题。
前两天与朋友聊起她的老板,如果我们是她那样的经历我们是否会变成她那样。
但我也在想,我们现在所具有的反省是否只是来自一种生存的能力。
我们的思考是否是来自社会的压力。
hongweibing的出现是否让大家发现神不能在位太久?
当一个人获得了无上的权力太久时他就不会反省了。
看阿城聊文与武,我记得大意是,文(文明)的存在就是为了约束人类的武(暴力)。
或者我那位朋友的老板当她意识到她与员工之间是合作关系—雇佣关系(文),大概会约束到她的暴戾与自大(武);当他可以无差别地杀人而不被追究时,约束他的文也就消失只剩下武了。
看了部电影,冲名字(the good nurse)和演员(小雀斑Eddie Redmayne和劳模姐Jessica Chastain),中译良心护士看前很期待到底多良心,进入故事发现是男护偷药杀人,直到心病女护发现并找到证据,在男护正去第十一家医院工作路上把他截下,以供需求应方式逼出男护认罪,共承认杀29人,不完全涉及约400多人。
以上是剧情,光剧情就很性奋(我自己以后可能会是男护士),看男护聪明巧妙用药杀人又给尸体擦身子的病态,女护心梗,男护emo killer……冲演员演技不在话下,影帝影后,影后段男护的逼问怒吼可以冲奥斯卡,女护全剧的情绪转换也冲。
真实事件改编,剧情杀人动机说是因为没人阻止自己,实际上并没有说,挺可怜也挺可怕。
后面其他不友好的不说了,想看自去看。
这个电影在去年2022.11.01看完,想试着写下影评,刚看了一下豆瓣上的影评,更加觉得自己脑袋空空 😟。
好吧,那就试着记录一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电影的节奏很缓慢,色调也偏深沉,很容易思绪就飘走。
在这个故事中,护士艾米的为人恰如其分的印证了良心护士的名字,当她发现自己新来的同事在偷偷给生理盐水里注射胰岛素以及高西地时,整个人都很震惊,也看得出来有点害怕,但是她丝毫没有迟疑帮助调查人员搜集证据,把这个杀人恶魔绳之以法。
最后,她对查理温情的劝告,其实查理一直以来都在帮助艾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艾米对查理展现出了温暖的一面,毕竟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看起来充满善意的人会是急诊室里的杀人狂。
终于查理说出了实情,至此案子终于真相大白。
看完之后,我自己感觉困惑的就是,你不知道生活或者工作中会遇上什么样的变态的人,但是要我们为了防止受到伤害就要推开所有可能潜在的朋友吗?
这样会不会失去了做人的轻松与温情。
反之,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免于来自类似这样口蜜腹剑的人的伤害呢?
这个答案可能仍然需要探索……
无论如何作品还是应该要传递人物动机的不是吗?
3.5吧,电影是好看的,主要是太温吞了,有点不知道,到底该把注意力聚焦在谁身上。
The Good Doctor 之后又来个 The Good Nurse 故事不新鲜,表演还行,氛围一般
涝后表演比塔米菲好,成片也好一些,但问题是这么有爆点的故事居然拍得那么平,音乐还做得这么故弄玄虚…而且小雀斑最后爆发好尬…最后她俩好有夫妻相。
还是推荐劳模姐和小雀斑的《良心护士》吧。艾米是一名良心护士兼单身母亲,即要与心脏病作斗争,又要承担繁重的护理工作。新护士查理来到医院给了她很多帮助,可一系列病人离奇死亡事件将嫌疑人指向了查理。艾米左右为难,还是冒险帮助警察调查真相。这是一个很有爆点的故事,但为了保持凶手的神秘性,电影故意使用了不那么有戏剧性的方式从侧面推进故事。导致电影扁平人物单薄,看完电影后似乎没有比看之前多掌握任何信息。劳模姐和小雀斑的表演还是精彩的,提升了不少观赏性,但也没有挽救这部电影,让人看得非常纠结。
不知道讲这么半天有什么意思 没有对人物的见解 也没有深入到更大社会的议题 光演的好有什么用呢
真实事件改编就很恐怖了
很喜欢两位演员,然而故事改编有点失败😓
医疗监管体系的失职导致好人也能裂变成坏人?就想表达个这,结尾潦草结束……也是一个给演员空间耍的片子,最不喜欢这种片……
演得真好 導演可以拍得再冷酷一點
最后对人物结局的字幕出卖了整部电影的空洞,直接带出对其改编必要性的怀疑。没有思考,没有追问,用表演掩盖一切,止步在最应该继续深挖的地方。
5.8分。看的时候就猜测艾米和查理谁才是片名所称的“良心护士”,这里的查理不是观前脑海预设的帮助患者安乐死解除痛苦的天使,大多时候是将正在痊愈的病人送往深渊,高度怀疑他存在人格分裂,披上撒旦的外衣,杀人于无形。这种方式单方面打破了患者对医院工作人员的信任,16年杀了400多人,细思极恐。片子拍的很寡淡,色调灰暗,镜头冷峻。劳模姐和小雀斑稳住了人物,但也没有很惊艳,其他真没什么亮点了。
不喜欢不喜欢不喜欢
两位主角的演技自然是没话说,可这慢到令人没耐心的节奏,人物的心理刻画都可说是一塌糊涂。
这画面阴得不像是美国,更像是北欧滤镜,一看导演,哦,懂了。整个故事很流畅,两位主演也很有默契,对医疗系统的探讨也恰到好处,但是整体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非常保守的一部片子。对于参加电影节的人来说,最大的惊喜是原型到场,可惜没有自由Q&A,可能是怕观众问出什么奇迹问题吧。
这么乏味的故事,两大演技派也难拯救
小雀斑的演技真的很强大,两位演员贡献了教科书级别的表演。但故事的走向终究平庸而乏味。总体低于预期。
略失望的剧本
很驚悚的故事但沒什麽波瀾,人物也很模糊,不如拍成紀錄片算了。
(人物特写剧)劳模姐和小雀斑的演技一流,把又一商业片/传记故事的人物随事件推进产生的心态变化呈现得惟妙惟肖,不得不钦佩大牌演员的演技功底。静待双人提名金球和奥斯卡。影片叙事也没啥槽点:《实习医生格蕾》等各种医患剧和《新闻编辑室》等新闻题材的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