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旁人用恐怖片来定义它。
虽然《异度空间》全片都在谈鬼,但实际上并没有真的鬼出现。
导演似乎也在告诉我们这世上没有鬼,即便有鬼也在自己心中。
积极的劝诱却未能自我拯救,或许,结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拯救吧。
一、咨访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影片中首先给我们展示心理学的精彩片段的是,心理医生罗占与来访者章昕进行第一次心理咨询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咨询中咨访关系的建立是怎样一个微妙而艰难的过程。
在心理咨询中,第一次面谈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有了这个前提,才有可能收集到准确而全面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
而章昕是一位有过多次心理治疗经历的来访者,而且此次咨询也是被表姐强迫而来的,她的阻抗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要喜爱能够取得她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是令咨询师颇费苦心的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看到,当罗占从讨论她的优点入手收集信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的时候,她却生气的打断说“你可以直接问我”,并明显表示对罗占的不信任。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冷静从容的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无条件接纳,罗占也许认识到这位来访者的不同之处,于是改用面质的方法直接问:“你认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呢?
”也许就是罗占这种真诚接纳的态度,使章昕开始说自己的问题所在了。
但在开始陈述之前,她依然有试探性地问罗占是否相信鬼,以期望获得认同。
罗占本来是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是不相信世上有鬼的,但此时罗占为了获得来访者的信任,为了给来访者提供一个接纳的态度,他的回答是肯定的。
他的这种“善意的谎言”是否值得称赞,还有待商榷。
但章昕却是在有了这份信任后,才开始说出自己见鬼的经历。
但是,咨访关系并没有就此而顺利发展下去。
当章昕情绪激动得不断声明自己没有病的时候,罗占的负性评价立即引发了章昕的阻抗,而只想开点儿维生素草草结束咨询。
也许罗占的质问是需要的,但在咨访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就显得有些仓促和急躁,以至来访者不想面对,而选择逃避来阻抗。
罗占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立即弥补,及时给予共感,并声称既然花了钱,随便聊聊也无妨,从而以一个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合理理由留住了章昕,并用有催眠作用的“嘀哒”声平抚她激动的情绪。
恶化的咨访关系才得到缓解,咨询在经历了这样一个起伏后才得以继续进行。
直到章昕哭泣着释放了自己的情绪,直到罗占微笑着送章昕出门,第一次面谈才以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而宣告结束。
虽然心理咨询只是在规定时间内,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思想和语言的交流,却好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之战;虽然这仅仅是一个短小的片断,却无不体现出心理咨询的微妙与精彩。
二、人物心理的移情意识层面的阻抗消除了,良好成熟的咨访关系建立起来了,对章昕的信息有了更多的了解,随之而来的移情也发生了。
“移情”是佛洛伊德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情感反应,也就是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态度的转移,而这些态度本来是指向父母或者其他人的。
这些爱、恨、依赖等态度,可以看作是来访者基本态度和冲突的表达,所以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对这些态度的分析、处理是心理咨询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罗占处理章昕的移情中,其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章昕小时候父母离异,被父母抛弃,所以她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而长大以后,在处理与男朋友的亲密关系中,也因为安全感的缺失,患得患失,喜怒无常而数次失败,并以自杀相对。
所以,当罗占从治疗的角度无条件接纳她,真诚关心她的时候,她就把这种对父母、男朋友的爱的需求转移到罗占身上,进而出现游泳池的那幕情景。
罗占本来是为了帮助章昕摆脱抑郁状态,让她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而要她一起游泳的,但对章昕来说也许意味着爱慕,所以出现了明显的移情。
当罗占警觉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婉转而明确的表示了拒绝,并简单澄清了咨访关系的概念。
这在咨询中是必需的,但对章昕却意味着再次受挫,再次被拒绝,再次被抛弃,从而再次选择了自杀。
也许这是她面对被抛弃的唯一熟悉的方式。
好在悲剧没有发生,反而成为章昕正视问题症结、彻底解决问题的一个契机。
当章昕病愈出院时,在罗占的支持鼓励下,章昕终于面对父母,解除了自己潜意识中的防御机制,重新体验了早期童年的痛苦经历,在痛苦责怨中释放了压抑心中已久的委屈、愤怒、抱怨和悲痛;也终于在与父母的拥抱中,原谅了父母,也解救了自己,结束了这个惊心动魄的心理治疗的过程。
由此可见,对移情的处理好象一把双刃剑,它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而罗占处理移情的方式似乎有些唐突和简单,以致出现了章昕再度自杀的危险。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移情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要想有效的运用移情,是治疗获得成功,需要遵循一些原则:首先,治疗者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知道来访者对治疗这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样的感情,而不要简单地认为来访者对治疗者的评论都是客观的、公正的、不偏不倚的。
另外,为了帮助来访者理解移情并促使其处理移情,治疗者可以通过帮助来访者回忆既往生活史、使过去经历重现等方式,把来访者的注意引导到病人自身,让其知道自己的想法。
这些观点也许有助于咨询师更好的处理咨询中的移情,也许还有不同的观点。
当然,这一主题更有待每一位咨询师通过自己的个案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三、微妙的反移情反移情,也叫逆向移情,顾名思义,是咨询是对来访者的情感反应,是咨询是对来访者的移情,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的反应。
就象所有的移情一样,咨询师的反移情也是潜意识冲突的结果。
然而,这些未解决的冲突是咨询师的,而不是来访者的。
在本影片中,反移情即贯穿始终,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罗占第一次见章昕的时候,当他看到章昕手臂上自杀留下来的伤痕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反移情。
而在以后罗占偷看章昕的日记,面对章昕的病历,向章昕收集信息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反复浮现出的一幕幕场景,其实都不是出自章昕而是出自他本人的一段早期痛苦经历。
原来罗占和小鱼是一对中学时的亲密恋人,他们相互深爱着对方,关怀着彼此,但后来由于小鱼认为罗占移情别恋,两人感情受伤分手,小鱼跳楼自杀。
对于亲眼目睹小鱼自杀的悲惨场景的罗占来说,内心无疑是充满了内疚、自责、悔恨和遗憾的。
但是面对这段痛苦的经历,年少的罗占运用了人人都有的防御机制进行自我保护,即运用压抑机制,主动地将痛苦的记忆、感情和冲动排斥到意识之外,压抑进潜意识当中,就好像他们根本不存在或没有发生过一样,以避免自己再次感受到痛苦。
这就是自我防御。
但是,即使这些经历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也并不等于没有发生过,所以当罗占遇到章昕这个频繁自杀的个案,看到章昕手腕上因与男友分手而自杀未遂的伤痕的时候,相似的情景就引发了长久以来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痛苦情感,所以小鱼怨妇般的可怕意象就会阴魂不散的跟着他,而他却不知道来自何处。
直到小鱼的母亲将一只水杯砸向他的头顶,恐慌与疑惑才是他有意无意地将久已埋葬的往事彻底揭开……他才不得不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反移情,不得不再次从意识上体验那些内疚、自责、悔恨和遗憾的痛苦情感,才得以获得真正的内心平静。
四、解读影片中“鬼”的意象这部电影中有鬼魂出现,比如章昕看到的泥石流中求救的母子,比如罗占的旧情人小鱼,也有一些灵异的情节和惊怵场面,但影片的本意确实叫人不要信鬼,因为这个世界上的鬼魂都是有心而生。
那就让我们看看这些鬼魂从心理学角度又是如何解读的。
其实无论是章昕看到的母子,还是与罗占如影随形的小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都是他(她)们自己心中的一个意象,一个“鬼”的意象。
什么是意象?
意象其实是个很大的概念,它最主要的特征是象征性,意象的英文是“imagery”,意思是“某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心理图画”,是人脑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地反映和对形象的重新加工,往往是鬼神动物等形象。
事实上,这些意象是潜意识的,所以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同样是鬼,但每个人心中的鬼是不同的,所以其象征意义也就有所不同。
比如章昕看到的鬼是泥石流中求救的母子,所以她的心理问题的症结就出现在亲子关系的冲突上。
而当她不是继续否认和逃避,而是正面面对的时候,鬼也就不再出现了。
罗占看到的小鱼的鬼魂则是他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痛苦经历的再现。
因为罗占内心充满着内疚、自责、悔恨和遗憾等情感,内心是矛盾混乱无助的,所以他看到的鬼是伤痕累累、血迹斑斑、面色灰暗、四肢折断的僵尸。
这都象征了他潜意识中的情感体验。
当罗占看到小鱼的鬼魂的时候,他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防御机制。
他的第一反应是否认,所以他患了梦游症,独自游走在梦境与现实之间。
在梦幻状态中找寻过去的记忆,眼里无一丝光彩,成为一具行尸走肉;然后突然被闹钟唤醒,瞬间从梦境中拔离,转过头去说笑如常。
在章昕的陪伴和帮助下,罗占终于不得不接受现实。
然后,他开始恐惧和逃避,于是他奔跑他游泳他躲避,他试图摆脱鬼魂的缠绕,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
由他内心而生的鬼,不但无时无刻的困扰着他,而且充斥在他所到的每一个空间。
也许这就是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你不能压抑你的本能,一旦你压抑你的本能,本能就会变本加厉的强烈,而且会使潜意识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所以最后他失望了,他绝望了,他被小鱼的鬼魂闭上了天台,实际上是被不能接纳的自己逼上了绝境,想以跳楼自杀赎罪,了却此事。
看看这一大段充满真情、动人心魂、发自肺腑的表白吧:“你终于令我回到这里来了。
我知道我该怎么做。
你想我跳下去。
你想我死。
不过我想告诉你,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开心过,你死了都不开心,我有什么权力开心?
但是我好想忘记你,真的好想忘记你。
如果我死了可以满足你和令你开心,我会做。
你以为我下去了之后,你就可以忘掉以往不快的事?
有些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怎么都不能补救。
我们大家怎么都不会忘记,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以前一起开心过,痛苦过,我两样都会记住,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忘记了。
我陪你死。
”就是罗占这段对自我情绪情感的真诚表白和接纳,终于使小鱼感动了,流泪了,原谅了,并平静地离开了。
与其说是小鱼原谅了罗占,不如说是罗占在经历否认和逃避后,接纳了自己,从而解救了自己。
而在这过程中,章昕就好像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用真诚、用爱心一直陪伴支持者罗占,使他在脆弱的时候可以依靠,在勇敢的时候有力量面对自己的心魔,从而解决了自己压抑已久的内心冲突,使内心回归了永久的平静。
整个影片在旭日初升,两人相互依偎的和谐宁静中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两人也在互为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一次成长。
也许,这就是心理咨询的意义!
该片除了以其惊悚悬疑的特点,为我们演绎和展示了本文提及的一些心理学主题之外,还有很多细节和情景都是值得从心理学角度进一步探讨的,它不仅为我们学习和讨论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素材,还但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意义。
也许基于此,本片被作为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命题所选影片。
刚开始看的时候有些害怕,毕竟哥哥是在这部片子之后没有的。
影片中他最终没有跳下去,但却在生活中真的跳下去了。
看到后来,我一点都不怕了,换为如龙头爆裂般的泪水。
打动我的是那么多的儿时真情,和真爱无穷的力量。
真爱可以拯救的,到底有多少?
我是最害怕受伤的,也没什么勇气去拯救别人。
我的那一点点勇气,用来拯救自己,用来克制自我。
当我变得温暖的时候,对他人也会有一定的辐射吧。
影片中的特技镜头的运用被哥哥的演技比下去了,我喜欢这样的效果。
好演员是可以做到不输给电脑特技的,因为他传达给观众的情感是活的,直接贯穿心灵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所无法面对的事情。
虽然那曾经的一切是那么的令人痛苦,那么的使人难以面对,但是一味地逃避是永远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
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真正地解决所有问题。
人生在世,谁不曾经历痛苦?
不要因此而害怕;不要因此而逃避;不要因此而绝望;不要因此而放弃!
因为痛苦之后,曾经所承受的一切将会成为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当我们重又经历风雨的时候,我们就能勇敢地面对一切,也只有勇敢面对的人,才会看见风雨过后的彩虹!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某些事某些人不想再提起,不是不想而是不愿。
回忆令人痛苦,前尘往事历历在目,不如忘却。
然而为了忘却而忘却实在太不容易,埋得越深痛得越久,长此以往也就变了质。
电影的最后,阿占在天台的边缘站住脚跟,放下了所有章昕抱在一起,两个极度脆弱而孤独的灵魂,因为彼此的靠近而坚强,因为彼此都得了救赎!
这部片里是一部没有鬼的恐怖片,可是比有鬼的更可怕,人的心魔真的比鬼可怕!
异度空间里,其实讲的是人的心理吧,精神分裂,过往的折磨,都让人更加的脆弱,难堪!
幸好两个人遇见了,并且救赎了彼此!
电影里台词 我不爱你了 我不要你了 你走吧 真的印象很深刻了
特地找出这部片子看,这样复杂的表演和内心的演绎,想必谁都会久久难以走出困境。
作为张国荣人生的最后一部片子,我觉得影响他直到结束生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单单是入戏太深,也还有着很多东西映射到自己身上难以得到控制吧。
看完电影,一切谜团都会得到解答。
也许现实发生的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结局。
一个人独自把他的《异度空间》看完,不可否认他的演技让人叹服。
脑海里回荡着异度空间里那些经典的台词,最后他站在顶楼上的那些话更让我想要飙泪。
现在都还可以忆起最后章昕出现,他们一起坐在屋顶一个晚上时自己的心境,也许那一刻想得更多的是如果十年前有那么一个人也出现在张国荣面前,也许他不会跳下去,给观众留下那么多的遗憾。
这部电影是一部颇具诚意的心理悬疑电影,虽然有一些灵异的情节和画面,但只是通过这些灵异的碎片,揭示一个反灵异的事实。
全片由紧张的氛围在不动声色的演绎下贯穿始终。
片中大都市繁华如常,人来人往,时光的车轮按部就班地前进,暗藏的寂寞与绝望却无声无息地在咬噬每一个敏感的心灵,纵使室内室外阳光灿烂,男女主角笑语嫣然,阴影的笼罩仍然若隐若现,让你没有一刻能够放松。
耐心的把《异》的前面部分看完,如果说前面部分像催眠曲,那么到了到了高潮部分就引人入胜了,看着他在这部片里由一个心理医生转变成精神病患者,看着他挣扎背负着的苦痛,看着他因为一些诱因记起了自己尘封心底的想要忘却的记忆。
看着他一步又一步的自己逼到绝境。。。
张国荣用精湛的演技,迷离的眼神,痛楚的眼泪,诠释一个无奈、无助的梦游者。
他先是在梦游,呆呆地瞪视前方,眼里满含泪水;被闹钟震醒过来,茫然低头,看到自己手中的旧物,全然崩溃……整段戏里你看不到演员的存在,他的崩溃与疯狂完全发自内心,体现在肢体的每一个细节:面部肌肉不能控制地颤抖着,眼神失去焦点,一片血红,甚至他抱住章昕的那双手,仔细看,是抽搐的,手指抽紧在一起,关节僵直不能弯曲……将影片前半部分的他与后半部分的他对比来看,尤其震撼。
影片结尾将他推上天台,也将剧情推向了高潮,张国荣几近疯魔的表演也让人颤抖,如果你能从头到尾都注视着他的眼睛,你能看到他的目光从最开始的炯炯有神慢慢随剧情暗淡。
他的声音,他说话的方式,亦从坚定自信转而颤抖。
我最喜欢的是他在天台上的那一段独白:【他(眼神飘了一下,苦笑)你终于令我回到这里来了。
我知道我该怎么做。
(转身,走向天台边缘)你想我跳下去?
(哭,咽哽)你想我死!
(站在边缘,回望女鬼)不过我想告诉你,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开心过。
一直以来……我都不可以接受另一个女孩子。
是因为你。
你死了那么久都不开心,我有什么权利开心?
(咽哽,低头)但我很想忘记你。
我真的很想忘记你。
如果我死了可以满足你和令你开心,我会做。
(抬头)你以为我下去之后,你就可以忘掉以往不快的事情?
有些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怎么都不能补救。
我们大家怎都不会忘记,永远都不会忘记。
(回想片段)我们以前一起开心过,痛苦过。
我两样都会记住,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忘记了。
我陪你死!
】我无法在这里逐一描述他神情的变化,只是这一段的长镜头大特写让我们看到了他在绝境上的坦然面对,面对自己的心魔。
看到最后他战胜自己的心魔同时得到救赎,回归平静。
这种平静与旧日的平静还不同,不是假象的平静,而是在铭记一切、知晓一切的基础上的平静,也是永久的平静。
旭日初升,劫后余生的两人互相依偎,静静地坐在天台上。
很多人喜欢跟风,信了媒体的谣言以为哥哥是拍了这部片子抽离不出来才抑郁而死的,那真是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演员精湛演技的一种亵渎!
又到4月1日,不能不让人想起哥哥——张国荣。
他的纵身一跳,让多少人肝肠寸断。
然而,不用我多说,大家也知道,他其实曾经早就曾站在天台边缘,那就是在他的遗作《异度空间》里。
所有喜欢张国荣的人肯定都会去看这部所谓遗作的《异度空间》,去探寻“哥哥”的某种死因。
这也使得这部其实无论从剧作还是从拍摄上来看都难数一流的影片,在上映之时还是猛火了一把。
张国荣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所选择的自我陨落,不仅让他自己蒙上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也使得《异度空间》成为了一种破译密码的开门锁。
仿佛是他的死亡预告,难怪有人怀疑《异度空间》是害死哥哥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么说,入戏太深几乎肯定是的。
作为一部心理惊悚片来讲,《异度空间》真的不能算是上乘之作。
比起日本电影,甚至是近几年的韩国电影来讲,惊悚程度只能算是小儿科,而对人心理与人性的展现也不够深入和开阔。
只能说是剧情流畅,节奏缓和,有点浪漫,有点凄美罢了。
《异度空间》讲的是一种陷于自我世界中的走火入魔。
影片伊始,一个叫作阿欣的女孩频频看到所谓的“鬼”,精神几欲崩溃。
而张国荣所饰演的医生则是一个非常理智的精神病科大夫,他不仅在课堂上大谈“无鬼论”,还在给阿欣做着各种试验,以期告诉每一个人,世上本无鬼,鬼只是存在于人心中的一种幻象。
然而,当他治好阿欣的病时,好戏才刚刚开始——他自身也被以前的中学情人之死纠结,而陷于一种梦境般的自我挣扎。
而心魔一旦释放,立即势不可挡,这位精神科医师,逐渐成为一个精神病人,双手颤抖,神情惊恐而无助,眼里布满红丝?
在他的眼神中,你会看到聚焦在深处的一丝光,仿佛无助的他将要被黑暗吞噬。
虽然只是演戏,却给人心灵上极大的震撼!
还有,自己电击自己的那一幕,实在是逼真得可怕,难道张国荣他真的电击了自己?
这个人既然能在自己导演的电影里真的抽自己一管血,真的电击一下也不是做不出来的。
说实话,张国荣的许多电影如今看来让人心痛,并不全是由于剧情所致,而是因为你能看出他的用心,用心得让你感觉每一部戏都在耗损他的生命,那种投入状态使人忍不住地扼腕叹息。
虽然我们不知道张国荣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想着什么?
但被心魔纠缠着,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面对心魔,选择逃避、选择纵身一跳是容易的,而勇敢地面对和坚强的生存才更加艰难。
本片的恐怖,在于不相信鬼魂存在的心理医生,本身被鬼魂所扰,从而被逼迫面对自己愧疚的内心。
面对自己往往是最困难的事,内心深处的恐惧才是真正吓到自己的东西。
没有勇气重温这部电影,尽管内心期待。
因为那温柔的女鬼,仿佛在那段感情中已过气的自己,让我无法面对。
是的,温柔的女鬼。
她的纠缠,她的凌厉,只是出于她临终前的不甘心。
拿起剪刀向手腕剪去,面带微笑,心中怨愤陡升,跨越生死两界。
她不是存心惊吓哥哥,她只是情不自禁,她唯有如此,才能因循着逝去爱恋的痕迹,给自己的爱恋一个交代。
在天台上,最后的时刻,她没有逼他,而是化成自己读书时代清纯的样子,轻轻地吻着自己爱过的人,然后说:我不喜欢你了,我不要你了。
娇嗔的背后,几多柔肠百结,才能做得到放手。
不是不爱了。
只是她知道,他已经很疲倦,所以放弃纠缠。
她给了他自由,和重回正常生活的可能。
自己则魂飞魄散,彻底消失。
不知怎样的言语能够形容女鬼的伟大。
惟愿自己有此鬼的胸襟,怨气可以随时间消弭,不会伤害到那个爱过的人,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也可以娇笑着说:我不喜欢你了,我不要你了。
《异度空间》因张国荣有了特殊意义,时至今日,它本身的内容远不及它给张国荣带来了不良影响之说来得重要,甚至很多人不敢再看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恐怖,是因为不想再看见张国荣站在天台边上与不久之后的现实极为重合的场景,而电影也好,现实也好,我所看见的重合只有两个字——逃避。
这部电影里有鬼吗?
我的答案是没有,所谓的异度空间,不过是人的内心世界罢了。
从始至终都是章昕和Jim在无法面对现实和内心时所作出的逃避。
(我没学过心理学,以下都是根据电影分析加上自己理解,如果有不专业的地方望海涵。
)章昕是怎样逃避的呢?
开头Jim讲课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可以极好的解释章昕所看到的鬼们,“我们的大脑除了能够思考和分析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接收资讯,由出生开始,我们的大脑就从各种不同的途径吸纳讯息,不但积累了知识和经验,还吸收了很多鬼怪,鬼怪其实透过我们的家人、朋友、宗教、电影或是电台的鬼故事,透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渗透进我们的大脑里,令大部分人都相信有鬼,资讯经过分析,再在大脑中化为影像。
” 电影里章昕看到的所有的鬼,做出的所有的事,都是在她接纳讯息之后脑补出来的。
第一个镜子里呻吟的男鬼,其实是她先在楼道里看见楼上的变态男不怀好意的盯着她,然后在她洗澡时,听见变态男在浴室里看色情杂志自慰时水管传来的怪声(呻吟声)后,才脑补出来的;第二个因泥石流意外死亡的房东太太和儿子也是在神经兮兮的房东告诉她有这件意外,她又看见房东给太太和儿子准备的碗筷、鞋子和玩具这样诡异的场景,并且看到房东太太和儿子的照片之后才脑补出来的;而镜子上“我一定会跟着你”的字迹,仔细看电影的话则会发现是章昕在做剧本翻译时里面的一句台词,后来章昕病发后自己写上去的。
章昕“自小父母离婚,令她失去了保护,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形成了极强的占有欲,在处理感情方面很失败,令她所有的男朋友都觉得很辛苦,因为他们不可以忍受她所做的事情,她的思想影响了她的言行,令她常常说见鬼和自杀。
”章昕一直都知道她心里的鬼是谁,但是她不敢面对。
她不敢面对自己从小孤苦无依,骗人说自己全家都去了澳洲;不敢面对过分依赖的感情失败,表姐说她每次失恋后都说见鬼,把无力经营的感情归罪于鬼怪,从她幻想的房东太太和儿子的鬼魂在镜子后面,其实镜子后面是她和前男友的照片就可以看出。
而更深层次的逃避,那就是自杀了,从章昕的手腕就可以看出,她逃避了多少次。
每次自杀被救醒来后,她就会什么都不记得了,对一个极为痛苦的人来说,什么都不记得了,也许是件好事,但是她们真的可以就这样逃避掉问题吗?
每次失恋都会如此,无法面对现实终将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而不一定每次都会幸运的醒来。
其实说白了章昕一直逃避的就是孤独。
Jim又在逃避什么?
很多人没看出来小鱼(高中时因无法面对和Jim分手而自杀的前女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着Jim的,其实小鱼一直都在Jim的内心深处,Jim一直都怀揣着对小鱼的愧疚,从未真正放下过,我甚至怀疑Jim学心理学就是想要自救,但他的自救方法依然是自我麻醉,告诉自己这世上没有鬼。
甚至可以把这个方法写成论文教育众人,逃避内心真实的自己,看起来极度理性,但其实和章昕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压抑的更深,所遭受的反噬更大。
Jim仿佛成功了,这么多年一直没再想起小鱼,甚至忘记了有这样一件事,在小鱼父母来找他算账时他都不记得有这样的人,我相信此时的他是真的不记得了,并不是在装。
在给章昕治疗的过程中,第一次脑海中出现小鱼的影像是在初次偷看章昕日记时,看到章昕和前男友恋爱时写下的甜蜜,慢慢浮现出他和小鱼刚恋爱时的甜蜜,小鱼和章昕的少女心是一样的。
第二次是在给章昕做讲解人的“回忆”时,想起读书时的学校场景,小鱼在场景里向他招手,又问章昕有没有去殡仪馆瞻仰过遗容,回想起小鱼死后去殡仪馆瞻仰小鱼遗容的场景,第三次是在偷看到章昕日记中分手段落的描写时,章昕内心所反映出的悲愤和小鱼是一样的,自杀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章昕被人救起来了,而小鱼却永远的去了。
泳池边面对章昕的示爱时,Jim不敢接受,他说他不想让章昕依赖他,因为小鱼就是因太过依赖他而自杀,他不敢再去爱上一个女孩怕她重蹈小鱼的覆辙,他一直念着“她不需要这样折磨自己”其实说的就是小鱼,可见他内心深处根本一直没有忘记小鱼,并一直对她的死耿耿于怀。
章昕和小鱼是一类女孩,都是太过感性,极为孤独,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
在挽救章昕的过程中小鱼的回忆一点一点浮现出来,Jim开始犯病,脑中开始闪现小鱼身影,他自身继续做着逃避,安眠药、电击,他逃避的是小鱼因自己而死去的事实,内心压抑多年的无法原谅自己。
最终他找到了章昕,变成了章昕挽救Jim。
Jim和章昕在一起后可能是内心深处出于对小鱼亏欠,再加上之前对于小鱼的回忆已经被唤起,所以病情加重,开始梦游,人在逃避自己内心时,内心又支配身体去让人面对,Jim每晚都会翻出早已封锁起来的小鱼的所有回忆,包括那些信件,报道小鱼自杀事件的报纸,逼着Jim去面对,最终把Jim折磨到精神崩溃,Jim对着空气说的那段话可以看出他一直没有原谅自己,Jim哭着求小鱼“放过自己”,而小鱼却告诉他“我一辈子都要跟着你,你无论如何都脱不了身的”,其实这是反应Jim内心的自己与自己的一段对话。
这之后小鱼的影像越来越具体的显现出来,所有的回忆都爆发出来,逼着Jim不得不面对。
小鱼追着Jim跑在所有地方,人群中,大街上,最后追到了小鱼跳下去的那个天台顶上,发生了一段Jim自我释放的一段对话,他终于不再逃避,哭着说出了压抑多年的感情,“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开心过,一直以来我都不可以接受另一个女孩子,你死了那么久都不开心,我有什么权利开心,但我很想忘记你,有些东西碎了就是碎了,不可以补救了,那些回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以前一起开心过,痛苦过,我两样都会记住,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忘记了,我陪你死。
” 而最终自我救赎的那句话,是小鱼对他说的“我不爱你了,我不要你了”…… 镜头一转,面前是章昕,把Jim从天台上拉了回来,我相信小鱼的影像一直都是假的,追着Jim的一直都是Jim自己的心魔,Jim在最后终于不再逃避,自我救赎成功,与章昕相拥于天台边。
自此,章昕和Jim都不再逃避,面对了现实,获得了解救。
其实,电影里还有一个逃避的人,直到最后也没获得救赎,那就是小鱼。
小鱼代表着许许多多为情自杀的人,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我们高中就有,一个女孩子因为男孩子的移情别恋从教学楼上跳下去死掉了,当许多年后人们茶余饭后谈起,都是对这种行为的轻蔑不耻,而我却是很心疼。
这世上那么多理性的人,他们无法感知一个过于看重感情的人的内心世界,甚至觉得是疯子精神病。
这部电影里,Jim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就是“中国人最要不得的就是将精神病三个字跟疯挂钩。
”那些能够走上极端的人无论出于什么外因,内因一定是心理问题,不然何样的勇气能促使他们放弃所有的幸福去自杀呢?
我相信电影里的小鱼也一样,她在临死前对Jim说“我如果没有你就什么也没有了”,能说出这样的话,还是除了Jim没有别的能使她快乐幸福了,但凡有,在最后一刻,一定不会跳下去。
小鱼死了,没能获得救赎,她逃避的是Jim的离去。
我多希望小鱼不是Jim幻想出的心魔,而是真的女鬼,这样最起码在她死去多年之后听到Jim说的那番话也可以释然了,而“我不爱你了,我不要你了”就成了小鱼最心酸的自我救赎,即便可能是谎言。
张国荣给这部电影又赋予了一层特殊的意义,我所分析的得出这部电影里没有鬼,所有的一切都是心理疾病患者的自我挣扎和救赎过程,很可惜,电影里的主角无论是他人帮助也好,自我救赎也好,都获救了。
而电影外,张国荣没能获救。
“人很多时候是很脆弱的,遇到不如意的事,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心结,就算你想告诉你的家人或是朋友,他们未必懂得开解你,所以人最重要是学懂一件事,就是要懂得调息自己和爱护自己。
” 希望现实中所有遇到心结的人都不要逃避,积极寻求帮助,积极自我救赎。
这句是张国荣的台词,很可惜,现实里却没人能开解他,他也没能调息好自己。
“好啊。
”
不觉得恐怖。真恐怖。
2012-07-04 ☆☆☆ no comment2021-08-28 ☆☆☆☆☆当年居然只给了三星么(昔日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记忆深刻的电影。早年第一次看觉得房东的角色很阴森,多年后二刷却感觉有点温情,「吾妻爱子我已搬往隔壁」2333333 电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every love story is a ghost story」。丝丝入扣的心理惊悚,温情治愈的情感宣泄。哥哥真的是个好演员。
各种角度美><
终于在又一个4月1日到来之前把这个片子看了,果然年纪大了这样的片子还是放在白天看比较好,一切都是心魔
2008-6-7 19:15:31 7/6.3(673) 终究还是没解开心里的结,说句不厚道的,刘德华都未必能这么让人扼腕
放低一件事真的不容易, 如果大家都能夠對於過去有所忘記 那世界上就不會有這麼多心理醫生,哥哥在劇中還是還是對於塵封的往事對於自己選擇了原諒,我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我也有我自己的心魔,會在無數個夜晚深深折磨, 戲外的哥哥還是不夠堅強,他還是從酒店上方不顧一切的跳了下來,。。
其实我是当个平常片看到,觉得张哥的演技还是蛮不错的因为看张哥精神错乱分裂兮兮的样子觉得是在本色出演,给了两颗星ps结尾恐怖了,因为后来张哥也是那么死的
据说,哥哥就是因为入戏太深,难以自拔,诱发自杀
三星半,一直想看但没有看,倒不是因为害怕恐怖,而是担心有其他的代入,现在看感觉虽然很简单,结尾略俗套,还算是不错的心理悬疑恐怖。
哥哥的遗作,但是。。还是很烂
介于三星到四星,因为惧怕鬼片所以趁着周围有人的时候看的~还是有点小惊恐,不过最后几分钟我竟然又森森的入戏感动了~擦 我果真是好人!
与其说是“鬼片”,不如说是“心理治疗”片。世上有没有鬼目前没有定论,但是人心中有鬼却是不争的事实。有时候最可怕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心结解开了,淡然平和处事,发现原来可以很快乐。
引用:奈奈 2008-09-02 我宁愿你在电影里跳下去了,这样的话,或者现实中你就不会跳了。
恰逢Leslie冥诞64周年,特观生前遗作。惊悚氛围营造和诡谲离奇的视听设置的还可以,没看之前总以为是个扎实稳健的纯心理分析片,没想到走的是老式港产恐怖片的路数。魔由心生由心而灭,执念是一切痛苦的根源。那些将哥哥自杀的原因归结于入戏太深未免不觉好笑,人家是生理性抑郁好么。
为什么我一直被误导为这部电影的最后哥哥死了呢,原来是个happy ending啊,那句“我不爱你了,我不要你了”听上去竟然是这么得美好。剧本并不好,但因为有你,就什么都演活了。
最后我们都原谅了曾经的爱人,救赎了现在的自己。
放在华语电影里算是不错的惊悚片了,张国荣在这部电影里的演技,真的是演技么
深更半夜一个人看鬼片,挺带感的。—— 前半段略有惊喜,后半截不太苟同:好好的一个用“科学道理”探究“鬼”为何存在的命题的剧本,却在章欣突然病愈后急剧回转,把精神病+见鬼嫁接到“唐占”身上,总感觉这是编剧编不下去的选择。台词有些写得还不错,纯靠音效和化妆吓点有点弱,女鬼远比不上贞子。
3.5⭐张国荣演得真好。另外天台那段张国荣对女鬼真情告白的时候,女鬼“切”了一声,太好笑了。
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邪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