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生来不渴望美好,每一个人都在真实或是用现实来形容的生活里打转,因为有希望而一直坚守某件事物,无论任何人,事,物怎么样的变化,都逃脱不了时间的流逝。
女主角因为放弃,因为坚持,因为到头来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最后只能在自我的心里占据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可以用一片土地,一座房子,一件丢弃的物品来填补内心的空缺。
当回到现实的片刻,也许那些认为是正常的人,认为多蕾丝是“不一样的人”,因为没有同样的经历,哪里来的理解与认识,更谈何而来的认同?
每个片段,每个细节,无论在女主的外表装扮与动作表情,就如萝丝的话一样: 她还是个孩子......我们都知道这个孩子是善良,如果可以,她也可以曾经拥有,因为内心的选择,她放弃了曾经可以拥有的青春,爱情,事业......是的,她只选择接受。
这无法用高尚形容,只能说牺牲。
但是谁说日子就是一直这样的,时间总会给予不同的意外与惊喜,谁知道哪一天哪个人哪件事可以让你怦然心动,或是心如刀割呢?
遇见得不是时候,但是行动都是任何时候可以出发的,现实给人挫败,女主依然遵从内心感官,敢于追求,希望得到更多的可能,事实证明了女主的善良,忠于内心,最后不一定会得到完美,但是获得的不一定是遗憾,可以是启发,或是内心的另一片天地。
PS:其实在一开始观看这电影的时候,我也是抱着一丝矛盾与纠结,60岁老太追鲜肉,够新鲜的。
电影就是如此,不同人不同感觉吧。
其实电影里面对女主角色的铺垫演绎,仿佛就是看一部心理剧,我相信一切都是有缘由而来。
我猜想导演的主线是,年龄的差距是否会有火花出现,最后导演自己也矛盾了,只能大家幻想吧,呵呵,你相信可能就有,不相信可能就没有咯,哈哈。
PPS:第一次写影评,留个纪念,哈哈。。。。。。
关于忆青春命题的电影曾经并且现在一直是国内一大热点话题。
一溜的看完了《致青春》,《我的少女时代》《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生》《左耳》等等青春的片子。
里面的确有一种温柔怀旧的情怀。
我不由得想,我十七八岁的时候,是个什么德行。
我初中和高中时代的记忆是,穿着尴尬得难看的校服裤子,短短的头发,一直准备着随时收到男生寄来的情书,但是从来没有真的收到过。
即使进了大学校园,也曾经为了盲目变好看而烫过泡面头,喜欢过自己现在看来像比了狗的男生,并且穿着显得我腿巨粗的紧身短裤加高跟鞋去勾引一个完全对我不感兴趣的人。
现在看起来,那个时候,又笨又难看,谁让我回忆回忆我那已经失去的青春,除了傻得可爱,我实在拿不出什么让我欣慰的东西来。
如果有谁告诉我少女情怀总是诗,我肯定要一口否认那也是为了一个长得好看的少女。
现在渐渐成熟,我突然发现即使是长得好看的少女,在她们脸上除了迷迷糊糊或者不符合年龄的成熟之外,我也很难发现那种我们记忆中的,应该在少女脸上出现的机灵,娇羞和可爱。
这些特质,我要是说我都是在老奶奶身上发现的,你一定觉得我真是逼了狗了。
说实话自从来到纽约之后,我才发想老奶奶是一个多么酷的群体。
在各种文艺电影的电影院中都是她们的身影,电影结束后如果有导演交流环节,你会发现老奶奶们简直让你插不进嘴;走在路上问路的时候,老奶奶会很贴心地将你带到一个大楼里面并交代保安好好照顾这个sweetie;老奶奶甚至还会淘气地因为停车问题而跟其他司机拌嘴。
所有的这些老奶奶,都不符合我们传统中对老奶奶的定义,而是像Doris一样,活出了一颗亮闪闪的少女心!
心理学家用一群老年人做了实验,将他们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环境中都换了他们年轻时候的东西,让他们用一种年轻的方式生活。
结果让人动容的是,几乎所有的老人在实验结束后身体也开始年轻化了。
衰老不过是社会给我们灌输的概念,一种习得性无助而已。
跟男票一起看这个电影,他会觉得好恶心啊,一个老奶奶居然会妄想一个小鲜肉?
但是我问他,如果将老奶奶的脸换成了一个年轻女生的脸,你是不是觉得她可爱的要死了?
麦当娜五十岁高龄,露出了屁股,如果光看屁股而言,其实你也许也会觉得很性感,可是一旦想到这是个五十岁的屁股,就有人会要吐槽觉得恶心。
这还是年龄在玩的把戏罢了。
一百岁的性感屁股,也是性感屁股;60岁的少女心也是少女心啊!
除了这个强行的ending,其实这不是个喜剧,在我眼里倒像个荒诞的悲喜剧,老太太的装扮换做二十岁的身体应该都是美的吧,可换做老年的身体,却显得如此古怪尴尬和周遭格格不入。
这迷之好笑尴尬和伤感融合在一起的剧情告诉我们,女孩子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该爱就爱,该恨就恨,该美就美,然后等到老了,才可以该move on的时候move on。
点开的时候以为导演要呈现一段老女人恋上小鲜肉的、给广大老年妇女们意淫的故事,越看越发现不是的,年老这件事啊,怎么做什么都有些可悲的味道呢,可我们还得用强大的意念自我麻痹,在生活中找乐趣,不断告诉着自己我可以
我是那种不折不扣的浪漫主义者,我是那种去打瓶酱油都幻想能艳遇的人,我是那种会为了见一个人跨越一座城的人…而我知道始作俑者是我那颗跳耀的少女心。
女心这东西真的与年龄无关,我很喜欢也很佩服多蕾丝的勇气和突破。
毕竟,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敢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影片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的一部电影《又一年》,也是关于女人、年老、孤独,爱情……我很奇怪,为什么当爱情牵扯上年龄就变得有些伤感?
如果多蕾丝是一位30多岁或者四十多岁的女性故事的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
还有究竟是一辈子没心动过可悲还是没恋爱过可悲?
我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部电影触发了我很多疑问,可能我太入戏了,觉得自己就是多蕾丝。
爱情永远不讲道理,不分时间场合。
当你被他砸中你只能硬着头皮,顺着荷尔蒙的意往前行进,即使要面临的是中你一生的尴尬和挑战。
我知道只要我努力,我可以把自己掩藏成一个现实主义者,努力赚钱,打扮的妖娆美丽,穿上Valentino高级定制……可他大爷的,我又觉得总有什么地方不对,是我的少女心作祟。
我知道无论如何伪装,那颗少女心总会为爱发作,我无法定义这东西的好坏,但我知道她带来了诗歌、音乐、绘画、戏剧…一些和美相关的东西。
管他的,就算有天老去,手上布满老年斑,满脸褶皱,一口假牙,但如果你的心还能因为某个生命个体雀跃、欣喜、悸动…难道这不比按部就班的衰老死去要可贵的多吗?
so,girl,去他的年龄、anything,我希望所有拥有少女心的人都能得到一个happy ending!
少女心永垂不朽!
你好,多蕾丝,头上永远带着彩色蝴蝶结发箍,身穿彩色服装,萝莉风格的装扮,笑容充满了善意,友好,以及对小鲜肉的爱慕,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地铁偶遇小鲜肉,到他俩成为同事,她发现自己爱上了,并展开一系列行动,在公司就留意他的一举一动,找机会就接近他,给他冲咖啡,回家用假名字注册脸谱成为他的好友,从而了解他,了解他的喜好,去听他喜欢的演唱会,买他喜欢的cd,跟踪他,发现他有女友后的失落,用酒来买醉,还在醉酒时在他空间留言,导致他和女友分手。。。
不得不说,大胆的追求真爱的举动,我自愧不如,多蕾丝为了跟心爱的人过感恩节,抛弃跟老友传统过感恩节的节目,做了好多派带到派对上,和小鲜肉及朋友们分享,当然他们都没吃,更精彩的是,她精心打扮后,将小鲜肉带到房间,挑逗他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他的感觉,并承认是她发的留言,小鲜肉很意外,但是很礼貌的拒绝了。
难过的多蕾丝回家就约了老友,老友进门的相拥,很感动,她们是多年的好友兼闺蜜,彼此都太了解对方,有欢笑难免有争吵,但是都是出于为对方好。
在零点之前,两个好友抱着一起度过又一个感恩节。
之后,多蕾丝想通了,开启了新生活,家里的旧物进行了清理,工作也辞了,这个年纪还勇敢的爱过,值了!
我相信她的新生活一定会更加精彩。
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隔一段时间就清理下房间的杂物,很久不用的,每次整理家里的物品,丢掉些没用的东西,心里都很舒服,畅快。
这部电影是中英文字幕的,非常适合学习英语的朋友,👍
编辑|小爷 饰演多蕾丝的莎莉·菲尔德(1946年出生)是位老戏骨(光看年纪就知道喽),她出演过许多大热的影片,如《阿甘正传》、《窈窕奶爸》、《西碧儿》等(小爷我居然都看过)。
她曾凭借电影《诺玛·蕾》(1979)囊括奥斯卡、纽约影评人及戛纳三项影后头衔。
1984年,她又凭借《以田深入》再度赢得奥斯卡影后桂冠。
如下开始正儿八经讲故事君生我已老时,爱情该是不该?
这部片子不会让人联想到情感中的阴暗面,也不会像《洛丽塔》那样有种爱而不得的痴狂,它用一种轻快而明亮的风格展示给观众——步入老年的多蕾丝是如何追求一个年轻人的。
这部片子不会让人联想到情感中的阴暗面,也不会像《洛丽塔》那样有种爱而不得的痴狂,它用一种轻快而明亮的风格展示给观众——步入老年的多蕾丝是如何追求一个年轻人的。
不过,它或许会使你有一瞬间的杞人忧天——如果你像多蕾丝那般,恋爱的观感还保持着年轻时的纯粹,枯萎的肉体又能否和精神并行,一同去感受爱的赤焰。
多蕾丝在一家公司老实巴交呆了几十年,周围和她平级的同事都对她的"默默无闻"略带嘲笑。
突然有一天,多蕾丝在拥挤的电梯里,偶遇一位高大帅气还会为她扶镜框的小伙子,激动的她悄悄地偷了人家的笔用来睹物思人。
如果这位小伙没有成为她日后朝夕相处的新同事,或许她对他的惊鸿一瞥仅是简单保存在记忆里。
卧病多年的母亲辞世后,多蕾丝的交际仅剩下自己的老朋友以及偶有联系的弟弟。
小伙子则有一个分分合合无数次的女朋友,一个钟爱的潮流乐队。
小伙子在公司混得开,没来多久便和同事们打成一片。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并不避讳多蕾丝。
哪怕同事告诉他多蕾丝有些古怪。
小伙子依旧朝她露出大白牙,依旧因为相同的音乐品味而和她做朋友(尽管这种音乐品味是多蕾丝临时抱佛脚恶补出来的)。
即便多蕾丝的春心萌动得不到老友的支持,可她还有老友的外孙女做小军师。
多蕾丝开始时不时地偷瞄小伙子的社交账号,她努力透过社交账号发掘小伙子的生活足迹,还在醉后深情到在对方的社交界面里,留下一大段的深情告白。
小伙子邀请多蕾丝参参加party,多蕾丝狂喜,她给自己精雕细琢一番,抛下老友,抛下传统节目,深情款款地去小伙家赴宴。
多蕾丝避开众人,躺在小伙卧房等待他,她开始幻想各种甜蜜,她以为她幻想的低头之吻定能实现。
小伙子却退却,他面色严肃,为这突如其来的误会解释——他只是想将多蕾丝介绍给他的长辈叔叔而已。
那个叔叔也在场,和她年龄相仿,也同她一样拥有枯萎的皮囊。
多蕾丝的甜蜜期盼遭遇了滑铁卢,她也终于决定正视并纠正自己"重度恋旧物"的癖好。
治疗师帮她一起抉择,弟弟一家也来帮忙。
多蕾丝的屋子终于变得宽敞明亮。
她的内心也恢复了潇洒,她开始打包办公桌上的物品,准备永别她工作多年的地方。
同事们走到她跟前,来为她欢送——多蕾丝的喵喵(猫)挂历太有趣了,同事A要下了这个当"送别礼";她拾荒得来的台灯也好看,同事B也忍不住向她讨过来。
多蕾丝望一眼小伙子,他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岿然不动,也没看她一眼。
她脑袋里浮现出最后一次幻想,幻想小伙子冲出办公室,着急且深情地呼唤她、挽留她。
多蕾丝再望一眼小伙子,现实里的他依旧平淡地站在自己的桌子旁。
多蕾丝泯然一笑,潇洒步入电梯。
“多蕾丝,等等。
”有个男孩在喊她。
电影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可以依照自己的心思联想,可小爷我第一次丧失联想续集的能力。
因为或美好或忧伤的结局都不是令我肯定的结局。
反而是这种开放式的,模棱两可式的结局才是我最喜欢的结局。
这也是爷唯一一部不讨厌的,以开放式结局结尾的电影。
(图片来自豆瓣)电影结束后,脑海中升起了一句话——我是谁?
我到底经历了什么???
回到豆瓣上准备标示“看过”的我,竟看到有推荐我使用的“女权”的标签,我当时更是一脸懵逼,这哪里有女权了?
拜托!
把男人的常态直接反转成女人就是表达女权了?
老女人倒追小鲜肉就是女权了?
你们真的知道女权和男女平等的意思吗?
我真的不止一点懵逼啊!
我曾说过,女人不会因为年岁增长而变得更有女人味或者更有魅力的,愚昧的女人老了也只能是愚昧的老女人,年龄不会给她加持任何更好的品质,对于愚昧的女人,年龄才永远是拦路虎和绊脚石。
因为她们从未在其所耗费的宝贵光阴中,拾取一个成熟女人应该具备的气质和技能,她们唯一在努力拾取的,是固执、自我感觉特别良好,以及松弛和皱纹。
(图片来自豆瓣)请问无论任何年纪的女人,如何能用固执、自我感觉特别良好,以及松弛和皱纹够捕获男性?
如有攻略,请无论如何都要推给我,我也要为我的老年撩汉生活进修呢!
少女心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掩饰,好像所有的固执和自我感觉特别良好都可以被遮盖起来,加上号称是“女权”的外衣,就更能够让松弛和皱纹都理所当然地被抚平。
拜托!
这是一个60+愚昧老女人演绎的满屏尴尬的少女心,跟女权真的没有一丁丁的关系,大龄女性撩小鲜肉真的不是问题!
于阿姨(Isabelle Huppert)的《女钢琴教师(La Pianiste)》、《心房客(asphalte)》都有很明显的搞小鲜肉的设定或倾向,再加《将来的事(L’avenir)》里面老被弹幕误会是要搞小鲜肉的状态,以上种种都没有任何让我不适的感觉。
(于阿姨--Isabelle Huppert)于阿姨(Isabelle Huppert)的年纪大概能跟片中的Doris匹敌了,但为什么于阿姨搞个小鲜肉不会让人反感,而Doris试图倒追小鲜肉却让人满屏的尴尬,所暴露的问题就很严重了。
女人不要老想着什么逆龄生长和那些美魔女的传说,要逆龄生长和成为美魔女,是要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的。
你可以回顾那些所谓的美魔女的背景,有哪一个是普通背景的?
有哪一个真的是平民家庭?
现实的情况大多不是自己特别有钱,就是另一半特别有钱,或者干脆两个都特别有钱。
女人看到的是逆龄生长的美肌,却没看到这美肌背后那些用过的仪器、保养品和化妆品。
如果你没有可以让你肌龄逆转的财力,也就不要迷信廉价保养品或者各种DIY保养品能让肌龄逆转的可能了。
如果护肤真的是存在便宜也有用的话,CPB、POLA、Albion还有各种澳洲当地优质有机护肤品,真的应该关门歇业了,你们继续用豆乳和无印良品去就好了嘛。
如果你不能拉住你的肌龄往前迈进的脚步,那么可不可以让你心灵的年龄能够稍微跟上你肌龄的步伐?
毕竟总有一个需要在路上,对不对?
有人可能会跳起来,说这不就是服老了吗?
女人这样不就很可悲?
拉不住生理的年纪,还不能够伸手去拉住心灵的年纪,简直是可怕啊!
(图片来自豆瓣)这句话我是真真儿地跟朋友说过的:我们都不年轻了,现在还用中小学的思维处理感情问题,难道你不觉得这很可怕吗?
不是要女人服老,而是要让女人明白一个道理,女人要具备高于实际年龄(或至少与实际年龄匹配)的心理年龄才会有那种所谓的知性和内在美。
撩小鲜肉当然没有问题,可是你要做小姐姐而不是做老妹妹啊,没什么男人特别好老妹妹这口的,道理就摆在这儿了,你还要掩耳盗铃我能有什么办法?
小妹妹说:抱歉啦我不是故意的啦,我不知道會這樣的,抱歉抱歉啦!
人们听见了,最多就说那是小婊砸、绿茶婊。
但是一个满脸皱纹的女士这么说,这种就是恶意的强行卖萌了。
恶意的强行卖萌的结果是什么?
是让人尴尬、害怕和逃跑。
千万不要让自己随着年岁增长,还依然不肯抛弃和捐出心底里的那份少女心,你以为这是与自然抗争,以为是解放天性,以为是童心不泯,以为自己是于阿姨(Isabelle Huppert),以为自己是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以为自己是洛丽塔(Lolita)。
但别人看起来就是满脸褶皱还不肯承认,固执得让人可恨。
即便可恨的人总有可怜之处,然而,人们普遍对满脸褶皱还带着浓浓少女心的女人,容忍度偏低呢。
说人话大概就是:你少女心没关系,你老也没关系,但你老还执迷不悟又肆无忌惮地裸露少女心,这真的好吗?
Doris在最后,单恋彻底失败以后,总算是明白,要把过去那些与她的青春有关的垃圾都清理了,她总算是知道她的人生应该如何继续(Move on)了,而你呢?
(图片来自豆瓣)
(图片来自豆瓣)老阿姨们,明明带着满脑子的愚昧思想和早已上了年纪躯壳,还沉迷鲜嫩多汁肉体的样子其实很可怕的,你说《洛丽塔(Lolita)》有恋童癖的倾向,沉迷小鲜肉的老阿姨们,你们又何尝不是另一款的恋童癖?
(图片来自豆瓣)该成长的时候,记得要成长,不然等到皱纹满面的时候,只能直接枯萎了。
老牛要吃嫩草,老太要追鲜肉,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角度选择正确……哈哈…… 多蕾丝·米勒,虽年逾花甲,但仍没结婚,一直陪母亲住在斯塔滕岛,去公司上班还要做渡轮;更令其弟弟托德不能忍受的是,她和母亲都有一个怪癖,——喜欢在街道捡拾二手货,把屋子塞得满满的…… 母亲去世后,弟弟托德和弟妹辛西娅希望多蕾丝能改掉恶习,搬到都市附近重新展开新的生活;所以,托德建议多蕾丝将旧房子卖掉,但多蕾丝不愿搬离;于是,托德就建议将房子里捡拾的二手货给清理掉,但多蕾丝仍然不同意。
没法,托德只得建议姐姐去看看心理医生爱德华兹…… 多蕾丝在公司做会计,在公司里属老员工了,当初公司在经营裤子时,多蕾丝就在公司任会计;后来公司转型,上层决定留下一部分老员工,于是多蕾丝就被留在了公司继续任职…… 这天,公司来个艺术总监约翰,而这个年轻小伙约翰正是多蕾丝在电梯里邂逅的,内心不仅燃起爱情火花…… 多蕾丝晚上在老朋友罗兹家聊天时,说出了内心想法,罗兹就说两个异性要走在一起,需要有共同的爱好。
多蕾丝不知约翰有什么爱好,但罗兹13岁的孙女薇薇安却给她支了妙招,——在脸书上用一个假账号申请加约翰的账号,加上约翰的好友后,浏览约翰的主页简介,发现约翰喜欢电子音乐歌唱明星戈雅的乐队、还喜欢印度咖喱美食等…… 恰巧这天戈雅来纽约开演唱会,薇薇安就建议多蕾丝打扮得时髦一些去看戈雅的演出,因为那晚约翰肯定也会去,是个相会的绝佳机会……于是,多蕾丝就身着艳妆,事先在弟弟托德家会餐,打扮的让两个侄子忍俊不禁…… 来到演唱会,果然遇到约翰,而约翰见同事多蕾丝也到场也很惊喜……由于多蕾丝身矮,在人群后看不到唱台,约翰就用肩膀托起了多蕾丝欢呼。
这样,艳丽花甲老太特别夺目,直接让歌星戈雅赏识……演唱结束,戈雅特意邀请多蕾丝和约翰到办公室相聊,并邀请多蕾丝做其唱片专辑封面的模特。
这样,多蕾丝就很快融入了戈雅粉丝圈里,并和约翰成为好友…… 但是,约翰只是把多蕾丝当成普通朋友,他早已有个女友叫布鲁克林……于是,多蕾丝就在约翰的网页发了一些挑拨离间的言语,就把约翰和布鲁克林的事搅黄了…… 感恩节,约翰举办了一场单身派对,邀请多蕾丝参加……多蕾丝在派对上终于向约翰吐露心声,但没想到约翰本来是撮合他叔叔和多蕾丝的…… 感情受伤后,最能安慰多蕾丝的人仍然是她的老朋友罗兹……经历这场挫折后,多蕾丝终于鼓起勇气勇敢地重新自我,主动打电话给爱德华兹女医生,将屋子里收集的二手货清理一空,并向公司提出辞职……
1.其实tbh看着老太太的一系列少女怀春表现,我是有点犯尴尬症的,特别是那个球。。。
我觉得当然不管什么年龄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但每当看到多蕾丝脸上和脖子上的皱纹我始终心怀叹息。
男主青春的肉体还有帅气温柔是让多蕾丝悸动的理由,可是她自己呢?
差距太大的爱情。。。
无果。
如果爱情在于自身的感觉和体验,那么多蕾丝在种种幻想下已经谈了一次不错的恋爱。
2.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老年人去体会一下年轻人的生活培养新爱好扩展下交际圈是很好的。
如果是单纯的友谊,我觉得这段关系还是很美好并且让两人都受益的。
3.多蕾丝是可怜的女人,直到年老力衰才第二次春心萌动。
健康真好,年轻真好。
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所有,好好享受生活,享受爱情。
按心理学上的说法,每个人从儿童开始都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获得的经验将大大影响甚至决定其性格特征。
同时,如果在某个时期有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被过分满足,亦或是经受了某种巨大的心理创伤,都可能使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这个时期的某些行为。
还有一句话是说,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对于多蕾丝而言,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她强行成为了母亲的影子,在母亲的依赖中扼杀了自己的恋情,将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封存起来,提早成为一个成年人,过着简单、重复、小心翼翼的生活。
这个时间漫长到,她的身体老了。
但她的内心仍然压抑着少女阶段的状态。
一个悲凉的故事。
然而片子用喜剧方式去讲述这个故事,避开了很多痛苦和绝望的部分,着重讲的是母亲死去后,她重新开始的生活。
这就是关于勇气和成长的故事了:一个少女如何克服自己身体的老化谈恋爱。
相比于之前的压抑,母亲死后她明白,再不好好去爱自己就要和母亲一样了;再加上人生导师洗脑一般地鼓励“I’m possible” ,她具备了超凡的勇气和信念,像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用着各种方法接近自己爱人。
“不要回忆过去,想着:为什么偏偏是我?
而要向前看,想着:为什么不能是我”多蕾丝完全接受了洗脑导师的建议,走出了成长的第一步,向我们展现了这个雪藏在苍老皱纹下的年幼少女。
而她也的确就像这个阶段的少女那样爱上了英俊有为的男主。
她的成长实在迅猛——虽然害羞,但迅速接受男主喜爱的新鲜乐队和生活方式,勇敢而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和年轻人也能玩得很high很尽兴。
这样的生活热情真的很有感染力,也让男主被吸引,愿意带她一起玩。
然而,当男主的女友出现在他身边的时候,她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缺失了什么。
年轻的肉体,音乐的才华。
多蕾丝空空度过的那些年华中,她失去了青春,却也没有积累阅历,甚至也没有一技之长(唯一在会计上做财务也是因为公司厚待而留了下来)。
因此她没有办法给男主情感上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因为她不是“过来人”,而是更小的小女孩;她也没有办法像男主的女友那样拥有自己的才华,可以持久地吸引住男主去探索她。
她只是用一开始勇敢的伪装引发了男主的兴趣,可男主一深入,发现里面没有更多有趣的东西了,也许未来的潜力很大,如果给她时间——但她还有那么多时间吗?
如果男主喜欢成熟女人,她心理不是;如果男主喜欢少女,她身体不是。
于是她对男主而言更多是一个有趣的老太太,有好感,有佩服,但不会往恋人方面去发展。
所以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将是少女的一次失败恋爱:她找错了对象,爱上的人只会喜欢她,不会爱上她。
怎奈男主撩妹技能已经升到满级,而且丧心病狂地对她用上了,这让老少女如何抵挡得了。
男主因为觉得好玩和有趣,以及自己一直养成的对女性的习惯和方式,和老奶奶快乐地玩着暧昧,完全没想过为自己对她的行为负责。
他以为遇到了一个“会玩”的老朋友,让他放下戒备像亲人一样接近,也隐隐意识到多蕾丝对他的态度不太寻常;但有趣当前,想那么多干什么。
恋爱让少女盲目。
所以当男主的女友出现时,多蕾丝把矛头和怒火都指向她,天真地以为:只要她不在就好了。
于是她做了少女该做的举动,强行在他的地盘留下自己伤心的痕迹,不顾为此可能造成的巨大破坏。
这一点上,她到最后都没有真正反省过造成的伤害,嘴上道歉,心里还是想着怎么把男主扑倒。
按之前的设定,多蕾丝一直是一个为亲近的人考虑的人。
从为了照顾母亲而离开,到恋爱时处心积虑摸清爱人的喜好。
但到这里她已经拒绝站住男主的角度思考,她只能感受到自己受到了情感上的欺骗和背叛,而不敢承认这些内容有很多源于自己的臆想。
我们不知道接下来老少女还会遇到怎样的恋情,只要她的勇气得以保留,她的成长就将继续。
但愿她能遇到一个喜爱苍老肉体和少女心的恋人;至少,如果有机会作为母亲,她已经能不再像她母亲依赖她一样,再传承这种伤害了。
作为一部喜剧而言,老少女的表演撑起了影片的大部分笑点,让观众真正觉得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而喜爱上主角,同时对出现在“不合时宜”场合的“老奶奶”会怎样表现而产生兴趣。
其余的喜剧元素还是偏平淡,主观视角想象的镜头过多地重复使用,难免容易猜到,缺乏意外感。
我想看这部电影 2016-06-16
这个年纪还能这么冲动。。。
还不错呢,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老女人太自作多情,自以为是,但是我莫名被她的勇气打动,这样的年纪都敢于做出改变了,我在害怕什么呢
年华易老。
太尴尬~演技略出戏
她住在自己的孤岛,每天靠渡船通向现实。(原声带太棒,去纽约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我真的接受不了………满屏幕尴尬我没看到啥少女心…………
不停的尷尬 完全不勵志啊 人老了就不要混年輕圈
2.5 唉 暗戀的人和孤獨的人 到底哪個更可恥呢
creepy
主人公的设定还挺好玩的。
我喜歡每一套衣服。
也许我是正常的,是你疯了。
很尷尬又很暖的感覺,但處在每個年齡都真的要至少有8成或以上與該年紀相符的心,不是嗎?老太太配小鹿亂撞的少女心,肯定會只會搞事情啊⋯沒覺得有女權的意思啊⋯她的內心就是個13歲少女,這就很要命了⋯
喜欢。
特别套路。想想和学生作文差不多,中心明确,语言幽默,扣题严谨,也抖了几个小包袱,但是啊,框架和思想都被用烂了,看一幕就知道接下来几幕,爱一个人从而变成更好的自己,没意思啊。PS.要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就要做你从没做过的事。
“乱伦禁忌”在“老男少女”配上的压力要明显小于“老女少男”配,这是为什么呢?从“俄狄浦斯情结”来说,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是先于与父亲发生“关系”的(如此,恋父情结相对恋母是“关系滞后”的),那么,是不是与母亲角色的交合、融合对成年男女来说,更加根本也更加困难?毕竟,从依恋理论来说,与母亲的关系模式,是造就我们人际关系模式的根本——所以,我们对“恋母”的恐惧,实际是来自于对造就我们各种关系模式的“基本建构”被影响或破坏的恐惧吧?片中女主对母亲的“认同”(越来越像其母亲)造成其本身的分离困难,或者,其替代了父亲的角色,从而无法回到女儿及独立自我的本位上来。……
不是把狗血偶像剧女主换成老年人就不狗血的吧 没看到她的魅力 年纪大了除了有可爱的年轻活力 也应该有点不同的阅历丰富的人生带来的魅力 可惜没看到 所以它狗血了 幸好最后他们没在一起 不然更狗血
爱谁尽管是个人自由,但真得有自知之明。幸福(情缘)降临时,千方百计把握住,因为幸福也许只光顾一次。
怪恶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