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索
Tommaso
导演:阿贝尔·费拉拉
主演:Cristina Chiriac,威廉·达福,Anna Ferrara,Stella Mastrantonio,Lorenzo Piazzoni,Alessandro Prato,Alessandra Scarci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英国,美国,希腊语言:英语,意大利语,俄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由阿贝尔·费拉拉自编自导,该片曾入围2019年戛纳电影节参展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位美国艺术家和他年轻的欧洲妻子尼基以及他们3岁的女儿迪迪生活在罗马的故事。详细 >
“Maybe it is time for me to meditation,life is life”
无甚意义的自我指涉
7.3/10.0 片子的叙事结构还是挺有魅力的。男主角Tommaso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不断交错,到了最后已经分不清他开枪打死的究竟是真实存在的奸夫还是他自己的臆想;然而这片的主题也太模糊不清了,一开始以为是讲述陷入中年危机的男主角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溃的故事,结果发现这位男主角可能只是有精神病加性瘾?成堆的情欲戏看不出任何的意义,还不如全部删掉最后结尾让威廉达福挂在十字架上痛快裸一回。(最后那幕和《基督最后的诱惑》串戏,笑到不能自理)
我为我给西伯利亚的三星道歉
可以放入导演私人博物馆的烂片。
Ferrara being Bellocchio being Ferrara / I don't love you(如果手一抖甚至会给五星…)// 20241012 + 可能还是帕索里尼后最爱的一部费拉拉
【C】或许与「西伯利亚」的嵌套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看,费拉拉用妥帖的镜头,光的捕捉,以及颇具韵律感的影像节奏将现实生活的倾轧与人的幻象模糊边界。但同时也免不了以闭塞感来换取更为坚实的架构,而语言,重复的日常,作为自我映射的动因解释却因缺少逻辑链条而缺乏说服力。
补标,有人说这是《西伯利亚》的前传,我觉得倒不如称之为一部电影的实部。这部电影作为费拉拉在进入欧洲之后的新起点,更为私人的隐秘的伤痛成为了Raw Material、成为了《西》可以尽情燃烧的燃料。
影片由阿贝尔·费拉拉自编自导,该片曾入围2019年戛纳电影节参展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位美国艺术家和他年轻的欧洲妻子尼基以及他们3岁的女儿迪迪生活在罗马的故事。
游啊游
罗马光影拍出此等质感远迈Fellini即是如此 Ferrara这本神叨叨中年再发现 无意深究
一种心灵自传,充满了艺术家对自己小心翼翼的反省和提点,但还是难以掩饰对未来的悲观预言。
不能说无意义的自我指涉,也不是同义反复,不过是差异与重复;达福不错,神颠颠的
《西伯利亚》是最终提纯的影像,或者说,一部影评电影,而《托马索》则是它的生材料,叙述,故事板,如果将前者视为后者的嵌套,费拉拉较其他元电影完整地呈现了焦虑是如何转变成电影的,那么就不难理解前者在风格上为何与费拉拉的惯常风格相差甚远。在《托马索》中,日常生活的不可忍受成为闯入其中的distrubing画面,或者《西》之中的严寒。创作焦虑弗洛伊德地等同于性层面的无能,他在构图中被疏离,被区分。威廉·达福再一次扮演了一个受难者的形象,但他所匍匐的不是《坏中尉》中的基督,而是裸体女人的脚下。Nikki则是一个不可被其Male Gaze的对象,托马索的欲望在唯一一场亲密性爱的场景中被挑逗,嘲弄,镜头随着情感的深入却向后拉,情动成为了两具蠕动的身体,然后zoom in,又在关键时刻被孩子的叫喊声阉割。
喜欢
不得不说,老威廉达福魅力可以的
7.9 紫色的东西
Floating sentiments in sunny Roma
后看到这部或许更有趣,除了拍摄地差异,导演的两部作品几乎同构。我们在Tommaso中已经看到许多关于慑人场景的构想,以及放逐的充分动因。但它同时却有着坚实的架构,因此各种迷乱的自我沉溺都有了附着物,不像Siberia一般漂浮。
压抑感营造的好好,但是故弄玄虚的桥段我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