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我看过最女同片的女同片。
在欧美越来越多的女性电影电视作品打开新世界大门之后,世界仿佛是平的,消费主力的女性好像拥有无限选择自由,无所不为,无所不能;但恐怕弱势地位的女人,家庭为先的女人,压抑,忍耐,自我规训的女人,这才是我所熟识的女性群像。
逃离故土的纯,选择了拒绝被爱的人生,带着压抑的愤怒,不断想念但又害怕打扰对方而不敢送出第一封情信。
留在原地妥协度日的允熙,躲避着前夫、哥哥,这些男性的围堵,怀着无人可解的悲伤和自责,封闭地生活。
她们有二十年不能磨灭的感情。
她们自我流放于梦境和思念里。
即使跨越国境,在大雪封冻的寒冷和寂静中,火车缓慢前行,进入到梦幻一样尘封的回忆里。
即使允熙穿着新买的大衣,乘车到了纯的家门口。
她们仍然不能见面。
这是一部发生于浪漫故事结束很久很久之后的电影。
甚至连悲苦的人生都走完大半。
仿佛像一本书的番外。
可爱的女儿和浪漫的姑姑努力促成了两人的再会。
太多的遗憾,身为亚洲女性的悲哀,身为同性恋的悲哀。
人不能抵抗环境,就好像不能抵抗小樽常年的大雪。
环境的冷酷在这部电影里便也如此淡化,甚至透出一种静默的美。
哭泣着告别的前夫,免费洗照片的哥哥,甚至帮忙介绍对象的侄子。
他们都出于一片好意。
世界严酷而有序。
但无法得到幸福的是你自己,无法得到幸福,并且知道幸福在人生刚刚开始时,刹那地拥有,永恒地失去,被整个社会合谋杀死。
能做什么?
责备自己,自罪地活着,好像已经死去。
满月啊。
但爱人再难相见。
我常常记得曾经瞥见我妈妈在看完《廊桥遗梦》后满脸泪水。
然后她发现我,慌忙地抹去眼泪,但隐藏不了通红的鼻子,通红的眼睛。
她跟我说小孩子不能看,也看不懂。
很多年以后,发现这是讲述婚后出轨的中年男女,回归家庭,永失所爱。
我隐约知道什么,生活本身解释了一切,但某种复杂的厌恶的悲伤的心情,让我始终没有办法看这部老电影。
为家庭、为现实放弃的爱情,怀抱着遗憾缺失灵魂地日复一日。
这好像就是所有女人们心知肚明却不可说的秘密。
一边冒犯着父权的尊荣,不时因隐秘的宣泄遭受残暴的惩戒,一边舔舐伤口,忍耐着,又最终全部化为羞愧,和对自己的憎恨。
有谁能告诉这些女人该做些什么?
在社会封冻中,被剥夺了读书的权力,剥夺了从事同等工作的权力,剥夺了发声的权力,剥夺了组织社会的权力的女人们,无论是像浪花一样撞上涯岸,还是温驯地卑微地偷生,除了沉默的回忆,她们还能得到什么,还剩下什么?
这是绝望的电影。
满月和回忆里的你,都衬得时光残忍耙耕过的自己如此灰败。
忍耐残缺甚至爱上残缺,这就是女人的命运。
残缺中,女人孕育了下一代的女人。
梦和希望。
不可追的过去和遥不可及的未来。
即是无尽痛苦底色上轻薄的绝美。
希望这些代代相传的诅咒一样的歌谣有不必再传唱的时刻。
从此只能欣赏残月,雪和枯寂。
这是女人们得以继续生活的哲学
播客名就叫 女通讯录,聊了一集致允熙。
网易云音乐:分享#女通讯录#的声音《第八期《致允熙》》https://y.music.163.com/m/program?app_version=8.8.50&id=2513458356&userid=124847550&djId=124847550&dlt=0846 (@网易云音乐)小宇宙: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36a7ba6165a4944db49769b聊得非常丧的一期,可能是因为最近本身比较丧,聊得坐在莫哥家沙发上哭了出来。
(但电影还是很好看的!
(而且下一期已经录完了会很开心!
聊了聊东亚女同性恋,出柜,背景里有小区里大喇叭要求做核酸的声音,剪不掉,也算是时代背景音吧。
“雪什么时候能停呢?
”这是电影里,纯的姑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北海道的冬日特别漫长。
白雪皑皑,寂静无声,一如几近封存的记忆,一如引而不发的悲恸。
纯的母亲是韩国人,纯是日韩混血,在崇拜“单一民族神话”的大和族国度里,她不仅可能遭遇作为LGBT群体的异样目光,还需要遭受身为在日外国人的排挤。
所以,她几乎保持对此缄默,刻意回避。
直至遇到爱慕者凉子时,隐约向其透露了这些秘密。
然而,对凉子说这些话,或许是因为察觉到可能的同类,宛如镜像中的另一个年轻的自己,郑重而谨慎地向对方作着规劝。
和凉子在一起时的克制因为人到中年,目睹和经历了太多的遗憾。
于是委婉地,温柔地,尽量不伤害另一颗炽热的真心。
随着父亲的去世,纯终于获得解脱,和姑姑相依为命,却并不是那么地不尽如人意,因为好在,姑姑是理解她的人,作为亲属的理解,更作为上一代女性的感同身受。
拥抱,有时候比言语更具有力量,仿佛告诉着自己,你并不是一个人,有我在支持着你。
正是因为姑姑寄出了那封纯并不敢寄出的信,才让一切后来有了可能。
而在另一个国度里,允熙啊,“你过得还好吗?
”坦白这份特别之爱的人,被当作了患有某种精神疾病的人,在精神病院里来回,即便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哥哥,却也是加害者,在妥协与绝望中,与无感的人被迫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知晓你已结婚生子”,却并不知晓,那其中的委曲,可是,足以让在北海道漫天大雪中尽力生存的那一方,悲伤心碎。
尽管丈夫还算友好,尽管女儿始终陪伴着自己,但是,越是如此正常和谐的平淡日常,越让这样的结合显得荒诞可笑。
谁都没有做错什么?
错的究竟又是什么。
允熙是孤独的,不知情的丈夫看得出她的孤独,爱着她的女儿想要了解她的孤独。
而女儿的降生,至少让她有了另一重寄托。
已为人母的她,默默地,默默地,抚养和支持着女儿,希望她过得比自己好。
倘若允熙被迫嫁的是一个恶劣的男人,倘若允熙的孩子无视她的存在,不敢深想,这样的人生将会是有多可怖。
电影至少铺垫了一个温柔且温暖的底色,令所有的遗憾,停留在过去而非眼前。
乐观的人们经常说,“活下去,因为活着总会有好事发生。
”悬浮于结构性不公的时代,蝼蚁众生,无法奢求更多的希望,但至少还能,拼尽全力,紧握住残存的幸福。
时空能阻隔两个人的距离,却无法隔断真心者的思念。
若是不然,纯可以接受凉子的好意,但纯还挂念着也许已不再有机会见面的允熙,也不愿将另外的人拉入已然沉陷的深渊。
深渊什么?
那是目光,是不被接受的异常,更是来自自我否认与厌弃的枷锁。
直到我们都不再年轻,才知晓勇敢的真谛,才明白打破世俗成规是如此之难,那么无力。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月色依旧,映照积雪,静谧无声,同予者何人。
虽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我们都获得了继续活着,为什么而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以及,我仍旧做着有你的梦。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方知天地间,并非孤身一人。
“冬天的小樽只有雪和月亮,夜晚和宁静。
”无论是写信的情节,初恋的故事,抑或小樽的雪,都太岩井俊二了。
两位女子跨越二十多年的“情谊”,含蓄又美丽,虽然因为“逃避”而彼此错过,但这份感情一如楼宇间偶然瞥见的那轮满月一般,只是见过一次,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回想起来,当时的美好依然清晰可见。
“你是我憧憬的对象,遇见你以后我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不用再羞愧了,我们都没有错。
”
《致允熙》是今年观看的第一部电影。
在小樽的雪景中,两个阔别已久的中年女人重新拾起少女时期的爱情。
就女性之爱的主题来说,这部电影表现得足够克制。
人生已过去大半,允熙经历了结婚、离婚,女儿也已经到有男朋友的年纪;而纯子与单身的姑妈相伴,年复一年坚持寄出去往韩国的信。
她们真的没有机会走到一起吗?
年少的感情真的只是无处安放的情欲和友谊偶然越界便迷途知返吗?
韩国人果然是极擅长描写爱情的。
金喜爱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她怎能不克制呢?
片中人物很少,仿佛只是以两名女子为中心的,围绕允熙出场的零星的角色,有她的哥哥,代表了那个对她有所期待的家庭,也代表他们于允熙身上所期待的家庭价值—正如我们所有女性,也是这样被期待、规范和塑造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明明很清楚自己只喜欢纯子的允熙仍然选择了一段婚姻,甚至有了孩子。
另外还有她的前夫,每当酒醉就来偷偷地看允熙,只因为内心实在无法接受自己无故被抛弃的愤懑吧,直到他终于放下过去、开启新的婚姻,允熙得知也并无波澜。
这一天,在得知前夫将要再婚的这天夜晚,允熙面对着熟睡的女儿,作了一个决定。
这就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
因为她不是寻常的女子,得知前夫的再婚总要有各种理由辗转反侧吧,但允熙的不眠,只是因为内心对纯子的感情终于可以表露,她再也不想继续这样退缩下去了。
她对前夫,只有内疚,当内疚可以终结,她原先半是糊里糊涂半是被引导选择的人生也就可以结束了。
女人对男人的爱,是受到诅咒的。
上帝因为女人犯罪而咒诅她将终生恋慕丈夫。
因此女人对男人的爱很难逃脱一种狭隘的自我。
然而女人对女人的爱却可以是丰富的、无私无畏的。
只是这样的感情很少有记录。
记得《雪花与秘扇》上映时我兴致很高跑去看了,但是由于读过原著,对电影很不满意,二位著名女星并没有拍出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金兰”之风那又神秘又诉诸女性生命力量的真纯与质朴。
使我过目难忘的,只有《卡罗尔》,这部电影比原著《盐的代价》更令我欣赏。
那份克制,是痛苦而复古的,又有惊人的浪漫、绵密的爱意。
与之相比,《致允熙》却太过克制了。
我们只看到全片以致郁色彩描绘的爱而不得的失落、寂寞,像北海道夜晚月的清辉,那个偶遇的女兽医,她对纯子的表白可使我们每个人动容,却没有打动过纯子的内心,因为她的心已经属于那个正向她走来的人。
在女儿的精心设计下,她们相遇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允熙还是要退缩,这不符合常理。
抑或是以我的年龄尚不能懂得中年人所要衡量的一切吗?
在《卡罗尔》的末尾,已经离了婚的卡罗尔,人群中光彩照人的特芮丝,这两个五十年代的女人,旁若无人地对视了,热烈地、勇敢地,留下越来越激昂的音乐声,正向今日的女人们寄来一封情信。
而夜幕下的允熙,似乎还没有做好面对纯的准备。
她已经逃了太久,却还想逃。
其实,纯和允熙周围的人是理解和爱她们的,无论是允熙的女儿还是纯的姑妈,对她们的内心所爱一直心里有数,当这一天终于来到的时候,允熙恢复了单身,而纯始终未婚,女儿和姑妈还是希望她们能实现始自年少的缘分。
结尾的漫步相谈,很淡,很伤感,也有一点点欣慰。
也许时光确实会冲淡一些东西,在这里少女的情愫变得光线微弱,再多的感情也化为中年人的谈笑,这与男女之间的感情仿佛没什么差别,那么,那一封封的越洋书信、那失败的异性婚姻、那些难眠的夜晚,又是什么呢?
女性的友谊,和女性的爱情,差别在哪里,当然还是在性取向上。
女性的爱情,和男女的爱情,差别在哪里,我觉得,在性灵的层面。
因为你永远都需要从男性那里惶惑而质疑、小心而艰难地获得所谓“对等”的偿还,更不用说现实生活中有关于男女感情的环境构筑,物质层面避免不了的真实的人生;而当你爱上的恰恰是一个女人,你只是希望她懂得你对她的爱而已。
你什么都不要,什么也不用求索,连伤心都是难忘的。
男人带给我们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世界,和小女孩的世界相背离:你要成为母亲,处理家庭关系,无论是承担日常的琐细还是提供情感的慰藉,一天天变得与浪漫无关,不是请客吃饭。
而女人则映照出你从未逃离的世界,像镜子里面只有你自己:不安和缱绻,无需道出的表达,适可而止的诉说……我试想要不是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是物质的,女人当然是和同类在一起更快乐,更拥有充分的自由,更洒脱,更优美。
而在情欲的方面,电影充分克制了这一点,我们很难由金喜爱擅长的内心表演看出性和欲望的踪迹。
允熙的爱,是始终的,是克制的,是心有灵犀的,是不求拥有的。
电影过度克制的手法,当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的余地,但也分解了一些本属于女性爱情的十分动人心魄的东西。
July 04最近落入相爱之人总分别的文艺作品中不能自拔了这部 我喜欢深深地满足了我的文青情调尤其是小樽那段戳中我了太喜欢了那种状态那种情调最后没有流泪 非常克制演员和镜头真是绝了纯 很像熊光在日本两个人对话的的镜头拍的很像《花束》 包括纯和女儿对于离婚后父亲 母亲的跟随选择这种前后照应的安排 很像之前看的《花束》但是这部更早上映可能是花束借鉴这部了小樽的月 雪 猫 与宁静烟 夜相思每一个镜头我都喜欢就连电影的画幅都是我喜欢的看完感觉都拍的有点过了文青的味太浓了从残月到满月分离与圆满“做了什么梦就是在一起在梦里”纯 越看越像宇多田光“附言我也会梦到你”片尾曲钢琴曲真好
在spotify找到ost了剪辑太大胆了敢开篇就用信来表达其实剧情过于简单了一眼就看透了由女儿和姑姑这些局外人撮合成的重逢但是叙事上的细节确实很厉害从开始姑姑寄来纯的信到中段倒叙 女主在新家写回信整个叙事不反过头去想其实也很难想明白还有照片这个细节还有家庭其实家庭的背景很重从纯的父亲走后纯的冷淡与那个男性亲属的热烈对比从女主的女儿和舅舅,她和哥哥的关系家庭的裂痕过于深重当时的错误抉择导致了后面半生的不幸福要聊一下lgbt今年观影的主题就是这个从开年的小姐 到没看完的燃女图到上个月刚看完的湾湾电视剧还有宜农的歌我的观念也从不闻不问变成了欣赏与尊重尊重他们的选择也欣赏她们的美好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由也意味着思想的进步还有烟还有猫还有姑姑和纯还有女儿和男朋友还有那个前夫哥要是展开说就太多了
因为要去北海道,所以看了这部片。
要不是提前看过简介,我想我可能要到最后,才会发现这是一部隐晦的同性电影。
如此沉默的隐忍的表达,和洪尚秀有得一拼。
虽然我不是很能共情两个女人之间的这种情感。
可是跨越20年的爱恋和思念,还有隐忍和克制,光是这么想一想,都觉得心里很痛。
结尾的两封书信,真的可以叫做《情书》了。
可是,有时候想想,或许也正是因为有了时间和地点的距离,才可以让这份真挚的情感,永不变质。
“冬天的小樽只有雪和月亮,夜晚和宁静。
有时候会想,这个地方也很适合你”。
“二十年后,终于,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
徘徊在你房子周围,却始终没有勇气走进去,还是让你停留在梦里吧”。
电影里小樽的雪,真是美啊。
深情又那么难以启齿;那是妈妈唯一爱过的人啊,是妈妈的秘密,妈妈唯一的笑容。
一切的故事,都起源于雅子姑姑寄给允熙的信。
我个人非常喜欢剧中的冷色调。
冬天,太阳已经落下,但天色仍然微亮,街道呈现出淡蓝,人和景融为一体,仿佛身处梵高的星空画作中,宁静又闲适。
故事发生在他乡日本的冬季,白雪皑皑,恬静宜人,仿佛遮掩不愿为人所知的故事。
像不像傻瓜一样?
或许我还不够成熟,可能也许是这样没错。
无人匹配的枕头从墓场返回家的路上,淳和雅子姑姑在后座神伤,亲戚龙介却一直尝试为淳介绍男朋友。
愤怒的淳开门而出,她在为龙介操心她的婚姻而生气,也在为自己去世的父亲、未竟的爱情而惋惜。
龙介关心她,但他并不理解她,她也不愿倾诉。
正如她对猫主人说的:“一旦有东西想隐瞒,就要一直隐瞒下去。
”龙介的行为,就像是结婚的人看单身的人,就像看一个没摆对位置的枕头,总想找个地方把它配上。
被抛弃的螺丝《好东西》想让单身女性扔掉悲惨的标签,重新以独立自主的形象展现于大众面前,角度新奇、诙谐,又带有反抗的意味。
但在《致允熙》,单身女性的困境不是靠几句口号所能解决。
王铁梅是有知识资本的记者,小叶是有唱功的歌手,而允熙是没有专业经验的食堂阿姨。
理想重重地落在现实坚硬的地板上粉碎。
王铁梅和小叶可以互相取暖和支持,但后者没有前者那般轻盈而温柔,允熙几乎被驯化。
当允熙向领导申请休假时,嘘寒问暖的领导立马翻脸拒绝,即使一再拜托,领导也仅以“我感觉我被背叛”、“我保不住你的职位”来反击、威胁,世态炎凉显露无疑。
她从未得到真正关心,而只是出于作为螺丝钉的她影响生产效率的担忧。
既然无用,即可抛弃。
能想见允熙的气愤。
所幸允熙挺直腰板离职收场。
韩国晴日当空,但允熙尝到人情冷漠;日本大雪飘扬,她却收获珍贵温暖。
你一定也会像我和雅子姑姑一样,非常喜欢这里。
时隔廿载,在从未忘记的淳的家门口,允熙驻足,但又没有勇气相见,急忙躲藏。
绵延二十年的情愫,害怕说出。
毕竟于自己而言重若万钧的话,一旦述说,倾听方又能否真正懂得那份情感的重量?
万一开口却未被感知、万一相见时难堪,莫不是更大的伤悲?淳曾担心她的来信会打乱允熙的生活,那么特意早起而寻找淳的允熙,是否也是怀着相似的担忧呢?
既想写信,又怕寄出;既想相见,又怕重逢。
相似的人总会相聚电影中至少有5处细节互相呼应:离异的选择、拥抱、打火机、香味。
西宝因为担心母亲允熙没有依靠而选择母亲,而淳因为父亲不会干涉自己而和父亲生活;同样是回答“上一个喜欢的人是什么样子”,允熙的回答是“淡淡的香味”,雅子姑姑则是“厕所芳香剂的味道”,不愿多说;雅子姑姑向淳、西宝向男友寻求怀抱;允熙没收女儿的打火机,西宝也偶然间没收男友的打火机;作为女儿的允熙因性别无法继续上大学,但允熙却支持她的女儿西宝完成大学梦…看似重复的情节,暗示着这两家人的契合。
在女儿的策划下,允熙和淳终于偶然相逢,相见无言,无语凝噎。
积蓄二十年的克制的爱,常于梦中相见。
在梦里、信里能和你说很多话,但当面相见,竟沉重婉转不可言。
如果艾克能遇见平行宇宙的爆爆,是不是也会是同样的举止?
二刷了「致允熙」大雪和月亮贯穿始终。
影片一开始,姑姑悄悄去寄信给允熙时就说了:雪什么时候才能停呢?
倾慕纯的凉子在陪纯散步的路上说:今天的月亮好美啊(P.S.:凉子的猫名字叫小月,是純起的名字)
这是新月吧?允熙和女儿准备去泡温泉的那晚在街上看到有人在看月亮
雪与月亮,不过这顶多是个弦月吧?
纯和姑姑在门口铲雪,姑姑看着月亮又感叹:这雪要下到什么时候啊?
此时,特意给了月亮一个镜头
这是凸月吧?终于,在允熙的女儿和纯的姑姑撮合下,两位二十年前的恋人在月下见面了。
允熙的眼神太有戏了
久别重逢的恋人啊,一句好久不见抵过了千言万语之后两人背影渐行渐远直至黑屏黑屏停顿时间挺长的,我一度以为卡住了然后就出现了满月。
接着纯和姑姑的背影出现了,姑姑看着天上的月亮说: 这雪什么时候才能停啊?
月又圆了不管停在哪里, 有人在等你,才敢夜路远行。
看,整部电影中,月亮从缺到圆,人也从散到聚。
她们的每次抬头看月亮,我脑中都会闪过一首BGM---《离人的月亮》月又圆了不管停在哪里,有人在等你,才敢夜路远行。
老人说看月亮总有阴影,是离开的人种下森林。
当某天我们不在一起,当我又想你,你住在月光里,陪我在黑暗中流浪飞行,而思念给我勇气。
人们在月光下想念彼此,是思念最古老的仪式。
。。。
(影片來源見截圖水印)
(短评字数太多了,只能写在这里)节奏很缓慢,平淡而简单的叙事却还是打动人的内心。
姑姑和妈妈描述喜欢的人都会说靠近时会闻到好闻的气味。
允熙给纯写信的附言中说“我也会梦见你。
”新春用胶片机拍照也让我感觉很喜欢,我也从抽屉里拿出我的dv,看了看我拍的一些照片。
发现还是有记录和留下很多美好。
女儿机灵古怪是可爱活泼直球的小孩,母亲与女儿的相处也让人好喜欢,妈妈知道一切,知道女儿抽烟,知道女儿谈恋爱,但一直不说,一起堆雪人互相扔雪球的画面也让人觉得美好。
其实新春也有给允熙很多勇气对吧。
就像最后一幕那样。
倒数二十来分钟时,纯和允熙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走着画面一黑,慢慢又变成了纯和姑姑一起走。
说实话把我吓了一跳,生怕这只是纯的一场梦。
生怕那些美好只是梦的写照。
允熙离开了,写着新的简历预备开始新的人生,和女儿一起到了饭店的地方,鼓起勇气开始。
都会有新的故事,新的人生。
平淡简单到像是纪录片,让我总觉得她们真的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样,不过也许身边小店就有允熙和纯还有新春呢。
总体来说可以上升的空间还有很大 故事和演员都是很好的 导演没发挥好
很短的时间达成了很高的厚度
山东初雪看的,但是这个片子本身太一般。
真看不下去了朋友
连续看了四个早晨才看完,节奏缓缓的,一度觉得时间凝固甚至慢过了现实生活。一封信解开了一段前尘往事;一场旅行解开了一对恋人几十年前的遗憾。大家的表演都很平均,没有掉线的,也没有特别突出的;
两个来小时,感觉啥都没说
看之前其实准备好了眼泪,可惜。说说我不喜欢的点吧:1. 女儿做的并不是她该做的,相反让孩子有幸福的童年是做人父母的责任,不考虑这种不幸福的婚姻对孩子的伤害,安排让女儿承担这一角色,实在是有些苛刻。2. 婚后生活的不幸福不一定是因为对前任的深情,二十年太长了。3. 如果是那样深刻确切的爱,重逢以后的距离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可能拍出了文青想要的同性恋克制的美感,但少了许多该有的人性。4. 二十年来念念不忘,沉淀出来的只有“我们都不必为此羞愧”会不会有些单薄。
半小时 弃
大姨妈的同性恋,还当着女儿的面,还结了婚,还想用现今的人物情感表达出过去的故事,根泰国时光机一个毛病
不好看,没看完
极度克制,影片全程没有展现允熙和纯在一起的过往画面,但只凭两封信件,与二人的表演,我们就能看出这其中浓烈的爱意与遗憾。女儿与姑姑两个角色也设计得很好,姑姑偷偷寄出的那封信,女儿悄悄替母亲约定下见面,是陪伴二人生命最多的人,也是最懂二人心思的人。小樽的雪一直在下,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而允熙与纯的爱也是。重逢,再向前,未来是否会在一起是未知的,但允熙从阴郁变得明媚,原生的痛在此刻都被治愈了。性向、代际、女性议题都有涉及,金喜爱好美,私心给到五星
没看懂
无聊置顶的剧情加鸡汤
横跨几十年的感情,电影拍得很细腻很美。
看到了小樽,就想起了岩井俊二的《情书》,说不上来,但就感觉有那么一点点像,或者说借鉴的痕迹在?只能说直男看不太懂
好淡…好克制…好清冷…好情绪稳定…好崩溃…真的就决定这样用一生去想念吗…
允熙终于对着镜头笑了,那一瞬间眼眶湿润。
太慢条斯理的叙述,没get到
自此 我们有了自己的《情书》
影片的结构很巧妙,韩国的允熙和女儿新春,小樽的纯和姑妈,四个女人,都是孤独的,但是又没有让人感到绝望,因为新春有男朋友在交往。小樽的雪真美,从头下到尾,大街上空无一人,真的适合孤独的人在那里生活吧。纯给允熙写信,允熙阴郁的性格,从开头就开始猜测二人的关系,到最后才揭晓,不禁落泪,也明白了新春爸爸再婚后在允熙前痛哭的含义,也莫名心疼允熙和纯。金喜爱演的太好了,最让人欢喜的还是新春,没有因为家庭而抑郁,没有因为妈妈而自卑,相反,却乐观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