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承认我很纠结,中毒很深,写这点文字只是为了自我解毒而已。
about云海云海的童年是和他奶奶一起在大陆度过的,他从小体弱多病而且不喜欢睡觉,时常会听见大人讲些关于死亡的话题,所以他知道奶奶给他去算过,他活不过三十岁,因为每次讲到这,奶奶都会哭,使得云海对于这一点深信不疑。
不过关于云海说小时候怕黑这一点我深感怀疑,首先他不喜欢睡觉,一个不喜欢睡觉的人在夜晚当然只有黑夜相伴了,而且有一个镜头是他躺在地上看星星,如果导演仅仅只是为了楼梯那一个桥段来说明云海很聪明的话,大可不必找一个很怕黑这样的理由,谁都希望快点走到光亮点的地方,这和怕不怕黑没有关系,这样也能更好的理解长大后的云海什么都不怕。
云海和父母的关系不亲密,他觉得父母所谓的培养是为了把他当保姆使唤,他勉强同意搬到香港去住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强壮来反抗父母的欺负,而且到后来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父母亲生的。
由此可见,整个童年云海都缺少父爱,而从奶奶那里可以获得母爱,不知道这是不是他是同性恋的成因之一。
云海念的是教会中学,这期间再一次接触了很多关于死亡和永生的东西,其中他感觉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是关于突变进化的论题。
为什么他会觉得这个论题对他很有用,我大胆的的推论,他的青春期充满了对性取向的迷惘与恐惧,正是这理论才能让他在自我的挣扎中恢复原有的自尊,他才能安然接受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也让他变得有些自恋,他以后取得事业上巨大成功后似乎完成了对这一理论的自我证明,搬进新家后,他自己也说自己很自恋,从此他对这理论深信不疑,大大方方的讲个属于大多数“平凡人”的林风听。
云海还喜欢在自己家里裸体做所有的事情,但是我不同意这他自称暴露狂,首先,医学上没有暴露狂这一称谓,只有露阴癖,他完全不靠谱,我觉得大部分gay都喜欢暴露,gay喜欢欣赏自己的裸体,他们可以通过努力来变成自己喜欢的男性身材,但异性恋者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再怎么锻炼也不可能变成女人的身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gay都比较自恋。
喜欢裸体也说明云海喜欢自由和无拘无束,以及他的潇洒和脱俗。
爱情碎片一、关于相遇谁实话,林风的出场把我雷到了,我还以为情节是云海去洗桑拿的时候被一个比他还要自恋的同志骚扰,哪有人看着别人练跆拳道的,而且还是光着身子,难怪云海以为林风是在暗示自己。
关于相遇这一桥段中我想特别指出一点,从林风不坐云海的车可见,林风并不是一个随便的人,或者说他的自尊心很强,是那种不愿随便欠别人哪怕一分一毫的人。
二、关于洗澡云海喜欢看林风洗澡,那是种带有情欲色彩的欣赏,也很喜欢林风的那句:看什么?
都是男人嘛,我有的你都有啦。
很真实,直男就是这么难以理解gay为什么会喜欢同性,他不明白云海为什么那么迷恋身体的亲密接触,但是他容忍了云海这种对直男来说比较恶心的行为。
之后关于买房子的一段对话也再一次说明林风的自尊三、关于第一次过夜那晚他俩肯定谁都没有睡好,林风也许是在发现云海在打手枪后,才明白,同志哥们和直男哥们是有区别的吧,那以前,他一直以为他能和云海做正常的哥们。
他不敢吱声轻轻的把头枕到手臂上,那时他的心情应该很复杂吧,其实他真的在乎云海这个他自以为的哥们,因为换成一般人,一定会觉得云海恶心,早起床骂骂咧咧走了,他再一次忍受了内心的恶心感。
四、关于初吻云海趁谈话愉悦的氛围,继浮台握手、欣赏洗澡、搂腰而卧,进行再一次的试探与进攻。
都已经脱了裤子,搂了脖子在亲亲了,居然被一个路人打断了,但是看林风的反应还是只能算是迁就,或者是他也在尝试,尝试能不能做到和男人做情欲方面的事情,但显然,他发现自己做不到,而后这些行为就变成迁就了。
数次不能得手之后,任是谁也会对得不到的东西越来越喜欢,越来越在意,何况是一个能迁就自己的直男。
但是人的欲望总是需要满足才能得到宣泄,尤其是男人的性欲,天生注定需要最后的一步,抱在一起洗澡那也是没有用的。
这种欲求不满也让云海觉得爱的越来越辛苦。
而林风呢,也越来越清楚弯和直的区别,他开始别的心事重重,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迁就并不能满足云海,而且他能感觉到云海越来越喜欢自己,那段时间,他经常上大陆去找女朋友,似乎是想向云海表明这一点,我不是因为变成了gay所以不交往女朋友了,我和她关系还很好,我是喜欢异性的。
五、关于温泉好吧,我承认我最喜欢这一个桥段,尤其是云翔眼巴巴的望着林风说:“趁人不多,不如试试。
”然后抿了一下嘴(OMG,导演,林风做不到,我可以啊,泪奔ing)六、关于三十岁生日云海终究还是没在三十岁死,因为佐斯的一个电话救了他。
这是一个关于失去与获得的生日,云海还没能享受获得生命延续的喜悦,反而陷入了失去林风,失去奶奶的悲痛之中。
悲伤有时真的能让人失去理智,那晚的对话,是林风压抑排斥的迁就和云海压抑欲望的内敛爆发的一场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云海自杀未遂,然后去了泰国放纵自己,而林风则去了大陆躲避云海以及准备他所谓的婚事。
“我们不一样,我做不到你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一样敬重你这个朋友。
”,“你知道我对你怎样,除了那回事,我为你死都可以。
”从这几句台词我们可以看出林风的真实感受,他始终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和云海发生关系那是一种对云海的侮辱,他做不出这种事情。
其实只要是男人,不管是直是弯,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泄欲,和男人做和女人做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如果林风想玩云海,他完全可以和他做他想做的事,但他做不出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委屈自己最大限度地迁就云海。
这就是林风对云海的爱啊,只是没有情欲,算不上是爱情。
随便提一句,我觉得云海真的是失去理智逼得太紧了,但算不上无理取闹,他真的很聪明,讲出来的话很得理,很有杀伤力,让对方无言以对,尤其是对那个深爱自己的林风。
七、关于癌症“妈妈对新药起反应,再也没有什么药能够一直癌细胞,我们商量过,准备放弃不行海,我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你,但是这间头等病房,一天要几千块钱别再说了,妈妈我也有份,我不会放弃你这样,我这一生都还不了那就来生吧。
”云海为治疗林风母亲的癌症以及死后料理后事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财力,这才是林风后来自杀的真正导火索啊,世间有多少人能有这样一个朋友全心全意帮自己尽孝道?
世间又有多少人愿意让一个不是自己亲生兄弟的人来为自己做自己无法尽道德孝道?
还记得浮台上林风说的话吗:“我做人比你简单得多,没有你想得那么复杂,但求做好自己,对得起家人朋友,那就死而无憾了。
”在林风看来,在他的人生意义里,尽孝道对得起父母是最重要的,林风所做的是她无力也是没有机会偿还的。
还有在他在沙滩上说的那句:“人最重要活得自由自在,死也要自由,海葬就适合我了,加上我的朋友都会游泳,来探我也容易一点嘛。
”林风和云海一样酷爱自由,欠了一个人那么多,他还能自由吗?
八、关于重逢澳大利亚的一切都预示着林风准备自杀,他可以千里迢迢还澳洲找云海,还前所未有的问云海:“你要求这么高,为什么会看上我?
”“我们所走的路不同,你是弯我是直,没办法,我不想再伤害你,你明不明白?
你又明不明白,你是我这一生最爱的男人,你是我一生最爱。
我不明白,明白我也不相信。
”林风既然问云海为什么看上他,说明他其实是明白的,但他为什么要否认?
他来见云海是为了做他能还的,那就是答应妈妈的一顿饭,而其他所有的一切,他是真的准备来生来还,他一直觉得歉疚,一直觉得自己和云海在一起那是对他的伤害,他不和他在一起也伤害她,和他在一起也伤害她,那他只能选择死亡,或许来生他俩能够不再不一样,他才能够为云海做他想做的一切,他真的是为了云海而死,他兑现了他的诺言。
林风的表白我不是太有感觉,也不怀疑他没有真的结婚,因为我相信林风不会骗云海任何事情,但是我相信他的离婚和他对林风的爱有莫大的关系。
九、关于自杀林风说:“看你,像个小孩子。
”云海最后的进攻被林风说成小孩子的玩笑话,这么温柔的一刀却能深深感动到云海,他情绪崩溃了,那是他第一次在林风面前哭,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一个人的时候已经哭了多少次。
“我们可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样?
”如果真的回到过去,两个人只会比以前爱的更累更伤更辛苦。
结合以上的一些分析,我不赞同剧组见面会上关于林风的死是意外的言论。
十、关于结局林风死后,云海一直没有自杀,因为佐斯在死海上告诉他的那句话让他明白他一直都不孤独,林风一直居留在他的心里,云海也明白林风深爱着他,因为最后他给佐斯的信里说有人爱他至死。
而他的造型也越来越像去世前林风的样子,比如发型还有喝酒抽烟的样子。
不得不说,每个自己深爱的人都是前世被分开的灵魂碎片,今世我们谁都无法抗拒命运,不得不去找失去的另一半,其实林风就是云海,云海就是林风,如果这辈子他们真的在一起了,下辈子还会有故事吗?
我想到最后,他俩都是自由的,就像风和云。
PS:关于云海的梦境,真的好诡异,能预知死亡的情景,还有佐斯的直觉,是不是gay都有超强的第六感啊。
再PS:关于死亡的话题太过于庞大,不在本文中纠结了。
早几天就承诺了的观后感难产至今,看了三四遍才敢提笔写来。
每看一遍总会体会到一些新的东西,现在已经很少看这类Gay情的电影,怕自己入戏太深沉迷于主角的悲欢离合。
但是这部片子是近年来少有的,里面有些东西是要观众自己去体会。
记忆的片断与结尾呼应的开头便是男主云海(Ivan)记了几十年的日记,从2047年开始往前翻页:一直放在身边的合影,澳洲短暂重逢后的永别,与Josh在圣地讨论着生死,林风收到云海寄来的回忆,在异国幻想脱衣舞男是林风,云海奶奶与林风母亲的相继离世,两人日本公干时路过的隧道,带依华假装女友去见奶奶,偷拍熟睡中的林风,林风在云海飞机时装睡,两人唯一一段温馨的时光,以及一些记忆的片断……接着回到了最初,做恶梦惊醒。
这个恶梦是小云海在荒野,接着就是一个人影在一栋两层的房子闪过,接着房子就亮了。
(对比视角以及人影的体型,应该不是小云海)这也与结尾处,老者盖棺后的发生的情节一样。
故事概括被算命的说只能活到三十岁的云海,从小就跟奶奶亲近,与父母移居到香港后便开始格外的努力好在大限之前有所成就。
他遇到了电视节目上问他”Are you gay”的以色列人Josh,遇到了拿他当掩护的les同事依华,遇到了他这辈子最爱的男人林风。
他与林风,可以做到情侣都未必能做到的事,当始终做不到情侣必然会做的事。
他们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后,林风在云海奶奶去世后,提出了要结婚。
那天正好是云海三十岁的生日,在他准备跳楼轻生时,Josh电话救了他一命,并相约在以色列。
与Josh在死海、耶路撒冷讨论生死,经历林风母亲的病逝与弟弟结婚生子,云海与林风在澳洲重逢。
原来林风并没有结婚,并称云海是他已经离婚的老婆。
云海提议不如结婚,林风又搬出“你弯我直”的说辞。
云海扑在林风大腿上说“信我,你是我一生最爱的男人”。
林风把他们的合照塞到熟睡的云海手中,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若干年后,云海在取得澳洲永久居留权后又回到了香港,居所中衣架下放着一副棺木,床边放着跟林风的合影。
造化弄人,原来那晚林风不告而别开着机车一直冲进了海里。
云海一直思念自己挚爱直到老死。
Josh收到云海死前寄来的信以及一块“nobody will be alone”的木牌后,在死海的United Funeral边怀念着云海以及他的故事。
生与死的探讨从最开始二胡婆婆的死、依华家人遇难、云海奶奶病逝、林风父母离逝、林风坠海生亡以及最后老者爬入棺木,另外还有云海写日记希望可以通过这些记忆重组来复生、云海自杀未果、云海与奶奶讨论死后重聚、云海与Josh讨论死而复生等。
这些让云海体会到了生与死,让云海从小时候怕黑到后来不怕爱不怕寂寞什么都不怕,然而他遇上了一生最爱的男人。
命运的安排让他体会到了比生死更痛苦的情爱,甚至一度想借由自杀来解脱。
林风坠海生亡是自杀还是意外,影片并没有给我们过多的解释,其实无论如何对于云海都是一样的。
后来他在居所安放着棺木,必然会时常躺在棺木里,想到自己挚爱的死亡,所承受的悲痛应该超乎我们的想象。
他并没有选择殉情,而是通过自己拍摄的影片,希望可以影响世人,希望有很多的林风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感情,超越性别甚至生死。
除去以上逝去的人,也有云海弟弟儿子的出生,作为全片唯一的新来的生命,象征着希望。
时代在进步,从1991香港同性恋非刑事化,到2001有国家开始认可同性婚姻,到未来可能会逐渐变成主流。
这个新生命也可以当作是云海的生命的延续,希望他可以在更加开明的未来成长。
不变的是成长一般有深度的电影都离不开主人公成长的主题,本片也不例外。
作为第一主角的云海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安然接受自己的性向。
从一开始Josh问“Are you gay”时名人般的标准回答,到会错林风的意思开始出动出击,到与女同依华假恋爱,到与Josh邂逅在G吧并毫无先兆的发生了性,到再次接到林风电话在超市当众亲吻了Josh。
如果这时再有人问“Are you gay”,我想云海肯定可以很自豪的说yes。
可能有的人对于自己的性向在青春期就已经清楚并认可,但是很多的人都是很迷茫的,需要这么一段时间来成长吧。
到最好仍然坚持着自己是直男的林风,也是有成长的。
从一开始直到云海喜欢他的不知所措,到可以与云海裸泳、打拳,到可以与云海相拥而眠,到最后说云海是他离婚的老婆。
我想能够做到以上这些的,应该已经不算是直男了。
直与弯只是世人的看法,从来没有绝对的直跟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臂山,或多或少罢了。
况且还有很多境遇性的情况出现。
无论林风是直是弯,他都是深爱着云海,只是无法面对这一切,他也压制着自己的感情。。。。。
这不是一部最感动我的同志电影,但这绝对是一部最触动我的同志电影。
如果说大家在这部电影感受到的是云海求而不得的爱的心酸和痛苦的话,那么,我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林风无处可诉的痛苦。
这部电影一直以来的宣传就是:这是一个gay爱上一个直男的故事。
所以这个故事注定是悲剧的。
因此大家得出的结论就是:林风是个直男,或者林风是个伪直男。
其实,从本质上来看,林风爱云海吗?
在我看来那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说云海对林风的感情从一开始的放弃到后来的一辈子的执着,没有他从林风身上感受到的爱的回应,是不可能发生的。
所以在见佐斯的时候,他才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哪一种拒绝最痛苦?
一个不爱你的gay,还是一个爱你的直男?
所以,真正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介乎同性恋与直人之间,它的名字叫做双性恋。
绝大部分的双性恋都不知道自己是,直到他遇到了一个让他意识到的人,云海对于林风就是这一个人。
林风依恋这云海,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就算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他们可以彼此分享。
对于林风而言,云海的意义早就超出了他对于朋友的定义。
没有一个纯粹的直男,可以跟一个同性恋赤裸相对,十指交缠,更加不会有一个朋友允许自己的同性恋友人和自己赤裸沐浴让这个友人在自己身上发泄欲望。
林风对云海,无疑是有着他自己的珍惜与呵护的。
而这一种感情远远高于林风自己口口声声的友情。
所以真正的问题就在于同性恋与双性恋之间最大的不同:情与欲。
云海是一个真正的gay,他渴望男人的肉体,渴望同性之间的激情,所以片中也不断出现云海在外面寻求身体上的慰藉的情节,甚至是SM。
他渴望一种肉欲上的放纵与融合。
这是理所当然的,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爱情从来就是情与欲的高度统一。
林风又何尝不明白,所以他坚称自己是个直的,因为他做不到林风所需要的。
他离不开林风,可是又给不出身体,所以他知道林风睡在他身边自慰,也只能侧身咬牙忍耐。
他可以和云海双手紧握在观望台看星星,他可以和云海赤裸相对畅谈对饮,但是他做不到真正的make love。
就在那一晚,云海终于无法自控在海滩的栏栅边和林风热吻,脱下林风的裤子,林风如果没有想着真正在一起,他不会回拥云海,只是到了最后,也只能够给云海一句:对不起。
他努力了,只是做不到。
如果说林风和云海还有什么最大的差别,那就是在于彼此的社会背景。
云海无时无刻都在流露出他的潇洒脱俗,那是因为他有着他骄傲的资本。
他与家庭的关系不算亲密,所以他没有了家庭的压力。
除了佐斯,他没有过任何的感情关系,所以他没有情感上的负担。
他能力卓越,身家丰厚,所以他没有经济上的窘迫。
这一点是与林风截然相反的。
患有肺癌的母亲,工作的不如意,委屈跟了自己多年的女友,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仅是经济上也是道德上的枷锁。
更何况他一直以直男的身份来看待自己,所以他才会做出结婚这样的决定。
这一晚无疑是最让人心酸的。
如果说林风和云海曾经怎样明确地表示出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伤害,那么就是这一晚。
云海刚刚失去最爱的祖母,林风又要结婚。
结婚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明白。
林风不想结婚,碍于种种却不能不结婚。
他知道云海不会明白,因为彼此的处境相差太远,更何况他坚持自己是一个纯直男。
云海彻底崩溃:你可以和别人做你不愿意的事情,只有和我不可以。
这一句话也是刺中了林风的心,林风不是不愿意,他只是做不到,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明白他为什么做不到,所以他说出来的那一句话其实是多么的心酸:你知道我对你怎么样的,除了那件事情,我为你死都可以!
这其实是对云海的告白。
既然可以为对方死,那又怎么不是爱?
精神上已经没有办法承受再大伤害的云海只对林风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原来和我在一起,比死还难受。
如果说本片唯一的比较强烈地表现出两者之间隐藏着的矛盾的话,那么就是这一晚。
很多人都说,观望台看星星,以及澳洲海滩的重逢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和亮点,那么对于我来说就是这一个争执的晚上。
这是林风第一次表示出他对这份爱情的重视和痛苦,感情上而言,云海对于他已经是一个高于生命的意义。
可是他却不能够去捉住这一分爱情,因为他知道他不能够给予。
没有人可以清楚地体会那一种痛苦,明明可以为对方舍弃生命,却不能够实现对方的期待,是怎样的一种无奈。
更可悲的是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不能够,连自己都不明白。
这是双性恋最深刻的一种痛楚,爱情的依赖不能伴着身体的迎合,是双性恋最无奈的悲哀。
六年后澳洲的重逢,很明显林风是特意去找云海的。
那是本片的高潮。
“你老婆呢?
没陪你来吗?
”“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有老婆?
”“别玩啦,到底跟谁呢?
可以讲吧?
”“可以,为什么不可以。
你和他很熟呢,不过我们离婚了。
”“谁啊?
”吃惊。
“你啊!
”愤慨。
这短短的几句对白,是林风的表白,也打破了云海伪装的潇洒。
对于林风而言,六年前的一段是不可抹去的,也是意义非凡的。
云海对于他,从来就是一个爱人。
如果说他结婚了,那对象也是云海,他从心底里承认了云海。
也是这一句告白,让云海借酒壮胆求婚,然后又到回了那一个怪圈。
云海是个纯gay,林风却是个双。
他不能够给予身体,而仅仅只是爱对于云海而言却是不够的。
他只能够宣称:你是弯,我是直,我们所走的路不一样。
我不想再伤害你。
云海最后也只能够哭着表白:你是我这辈子最爱的男人。
如果你不相信,我死也不会瞑目!
林风在云海熟睡的时候把云海六年前寄给他的照片放在他的手中。
那是他们两人年轻时赤身裸体比手腕的照片,背后曾经有着云海的留言:那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从前。
从这里我看出来林风无奈的爱情,如果不爱,怎么会把这样的一张照片在身边珍而重之保管这么多年。
又怎么会在这种时候给回云海。
最后林风死了。
任谁看了都以为是自杀,但是导演却说是意外。
那就真的意外到了观众了。
那样的设计和镜头,无论怎么看来都是自杀。
我也以为是自杀,那样痛苦的活着,也许死亡才可以留住最美好的一刻。
或许是因为这是导演半自传性的电影,所以有了这样的设计,真正的林风还在世界上活着。
或许有人会奇怪,我为什么会得出林风是双性恋的结论,其实大家都明白,真正的纯gay不会爱上异性,就跟真正的纯直人不会爱上同性一样的道理。
无论身边有多么感动或者美好的同性或异性,那也绝对只能够发展成朋友,不会产生爱情。
只有双性恋才会有这样一个基础。
林风就是一个典型的后天型的双性恋。
而这一种双性恋比任何同性恋或者异性恋都痛苦,因为他们的爱情与他们的身体没有办法达到统一,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从来就没有答案。
我有时候也很想弄明白,既然可以这么深爱,为什么就是不可以跨越身体的那一条界限?
片子很感人,我看完后久久沉浸其中。
其中有两部分印象最深刻。
第一是云翔去帮助winsdon的妈妈做医院治疗检查的途中,开车经过新光天地戏院,这时镜头定在一种从车座里仰视外面大楼的角度,看不见大街上的行人车辆,却听见耳边戏曲的声音突然出现,然后渐渐消失。
这种感觉,好像绘出了时间的痕迹,更是一种人生一去不复返的淡淡哀伤。
同时,winsdon的妈妈说她以前常来这里看戏,这是回忆。
戏如人生,戏院依旧,人却不复在...第二点,是云翔一生深爱着winsdon,他们在健身房里的相遇,是最美好的时刻。
那时候,年轻,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他们一起夜晚在海滩上裸泳,打拳,热吻。
然而由于winsdon天生生活简单快乐,懂得东西不是很多,当然这是他特有的一种气质,也是云翔对他一见钟情的原因,但是这样的性格会导致个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很困难。
当winsdon离开云翔后,事业的挫折,加上他家庭上遭遇的不幸,更加使他的社会地位与云翔差距变大,这样,两人的生存环境不同,目标不同,差距变大,沟通就越来越困难了...最终,一个不愿放手,一个不愿接受,便全是悲剧的结尾了...
当我第三次看的时候,我仍然热泪盈眶,第一次是为了云海的祖母过世,这么爱自己的人,一旦失去再没可能回来,他又要一个人,第二次是因为云海和林风在日本那条长长的隧道的时候,那种伤感,那种伤心,让我想起湖南衡山那次伤感的旅程,我已经知道他要决心离开,但他仍然与我一起游玩,那个眼神在我脑海十年不灭,从那天起我可能知道一个人还爱不爱自己,在那时,我想林风已经厌倦要离开了,第三次是云海痛哭要林风相信他,是最爱,但是林风不相信,其实林风不是不相信,只是不能爱,导演是自传式地写下这个电影,他记得每一个细节,但是他就是没办法去分析去相信其实无论林风怎么做,林风都只是利用他,而不是爱他这个事实,林风内疚,林风难过,但是就是不爱他,利用他的钱,这些是不用怀疑的,恋爱中的人,失恋中的人,总是为自己所爱的人辩护,给无数个他还值得你付出的理由,甚至不惜用一切去还原,请旁边的人见证,其实最后还是告诉你,他真的不爱你,如果爱,林风会愿意上床,如果爱,林风不会离开,如果爱,林风不会一直不快乐,如果爱,林风绝不会在他亲人离开的第三天就分手,他已经忍无可忍了,一如当年自己的人,宁愿在我最不开心的时候走,因为不爱,根本无须再忍耐了,因为可能一生不需再相见了。
导演很深层地讲一个爱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其实并没他的爱人对他的爱,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无奈。
电影是忧伤的,一层一层淡淡的铺在一个理想又纠结故事上,云里雾里般的朦胧,远看是动人的,近看却什么都不见了同志和直男是同志间永远的话题,实际上现实中这种宁肯死也不愿让出一步的人不多了,多半是玩玩,多半是妥协,多半是不负责任的逃避,然后时间慢慢的淡忘,能像主角这样纠缠一生不得的实在是难得了,说是理想化的故事也不足为奇.我们都喜欢过不喜欢我们的人,那是痛苦的,尤其是当对方不想你痛苦的时候,于是林风选择死也不想云海继续被自己折磨,他知道这是一段躲不开的劫数,谁都没有做错,造化弄人,只是他选择了牺牲自己.为什么不退一步呢,彼此都给一些空间,也许林风可以尝试着跟云海在一起,也许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可接受,也许云海可以忘掉林风,五年抑或十年,总有平淡的一天,可命运总是这么折磨人,本已平淡的人生又要重合交叉,又要再起波澜,这一次,云海再也不能忍受,他释放了自己压抑了多年的爱,也是这一次,林风也不能忍受了,他不能忍受自己最珍视的人因为自己而日日受到折磨和伤害,于是生命成为机车后的一记尘烟,青春定格在画框里,承载日复一日的思念,那些海边阳光耀眼的岁月,一去便不再复返,亦如他在他怀里放声的哭泣,亦如他在他床边轻轻的凝视,亦如他酌着酒.他抽着烟.一个离开一个永远的怀念
我是一个奇懒无比的人,比方说昨天看的电影,今天才来写影评。
再比方说,在《永久居留》的开头,我已经被IVAN那诡异的国语雷到,却因为窝在被子里太舒服而不想起身去关电脑。
如果不是因为奇懒无比,我就因为一段诡异的国语,错失了这部电影。
于是我想,上帝给了每个人的缺点,也许对每个人而言,在某个时刻,总是必要的。
每一个人不同的爱的方式,对于每个人而言,也是必要的。
IVAN的深情,Windson的暧昧,只是世间林林总总的爱的两种范本。
假使是阳光明媚下的爱情,可为世俗所祝福,双方都可以爱得直白。
然而,若是如IVAN所说“小众”的爱情,似乎难逃这样的模式,一人付出过多深情,另一人却总是暧昧应承。
例如WINDSON说“我们的名字正好是风云呢,那你就是步惊云”,IVAN答“那么你是聂风吗?
”WINDSON却说“我不是你想的那样”,一句“对不住”,便拒绝了IVAN的告白,转头又说“我不想因为一个误会,失去一个朋友”,IVAN就能放下一切飞奔到他身边。
又例如WINDSON明明有女友,却如IVAN所说“有意无意迁就”,不知道这样的温柔,可能致人于死命。
这样的关系,其实比任何畸恋或者禁忌更危险。
因为深情的一方总会因为无可依靠而飘零,而暧昧的一方总有一天,会因为无力承受而崩溃。
所以当两人在袋鼠国再会时,IVEN跪在WINDSON怀里哽咽,说“我一辈子只爱你一个,你信我啊,不然我死不瞑目!
”WINDSON能回应的,只有沉入无尽海底的身影。
IVAN说自己活不过三十岁,最后结束了生命的却是WINDSON。
深情的人说,失去了我一生的挚爱,这是我罪孽深重的报应。
暧昧的人说,我可以为你死,却无法回应你的爱。
殊不知无论是死者还是是生者,都已经伤痕累累。
影片中间,IVAN曾经预言,同性恋将会是进化的胜者。
等到影片结尾能说出“没有谁是孤独的”,已经到了也许连我也看不到的未来。
我是悲观的,也算不上同性恋合法化的一个有力支持者。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想小众的还将会是小众,禁忌依然是禁忌,畸恋依然是畸恋。
我依旧要看深情者与暧昧者像不允许同时存在的两只火鸟,在互相靠近的同时,互相焚烧。
最终一并灰飞烟灭。
有蛮多人说《永久居留》不过是卖肉,然而毕竟对有同感的人而言,卖不卖肉真的无所谓。
不过说起云翔的三部曲,首先看的是《安非他命》,于是对于《永久居留》,倒没有抱太大希望。
也正因为如此,《永久居留》给了我一点意外的惊艳。
假如三部曲是呈下降态势,那么《艺海浮生》大概没有看的必要了。
看完之后忍不住要来写字的一部同志电影,我想足以说明一个问题:电影制造了充足的幻觉,让观影人沉迷,并生发“写”的冲动。
从“写”这个动作开始,接下来的便是幻觉引发的一连串的自我麻醉。
我不想从科学、道德、法律或者人文的角度来谈对这个片子的感受,可能因为太多的同志片有意无意将电影内容引向了这些范畴和维度中去:第一是同志问题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少年不戴花》、《东宫西宫》、《米尔克》、《蝴蝶君》都在主力寻求gay的自我出路和社会出路),第二是同志行为的道德依据(李安最初的《喜宴》,白先勇的《孽子》,2009红极一时的《Bruno》似乎都尝试用同志和家庭、社会的直接矛盾来挖掘其道德依据),第三,如果和宗教信仰相关,还会牵扯宗教依据(《Queer As Folk》中有一段精彩的gay和宗教信仰发生的对抗性冲突,结果是男主人公无意中发现了说着神圣祝祷词的神父用力地fuck一个肌肉男的场景,并以此向诅咒自己因为gay而必然下地狱的母亲大声地嘶吼“Fuck the Lord”),第四,当然还有非常讨好的爱情人文范畴(关锦鹏的《蓝宇》,台湾导演的《17岁的天空》、《蓝色大门》、《淼淼》、《河流》,韩国的《不后悔》和《霜花店》,泰国的《暹罗之恋》、《曼谷之恋》,日本的《禁断之恋》、《Boy’s Love》)等等。
看多了会觉得不仅同志成了时尚,连同志电影都成了噱头,人们在打开心扉议论他们,接受他们的时候,电影本身的价值也就仅仅烙在了时代的车轮中,缺少了艺术大师用电影这种形式向永恒问题的终极拷问。
所以我更愿意站在美学的角度来试着讨论《永久居留》的价值,如刘索拉说的,美学就是细节特征。
展开细节,《永久居留》的缄默和简洁风格让我很是享受。
简洁对应累赘。
去除多余的花边和粉饰,电影从各个方面用简单明快的线条呈现了一条流畅的画面。
背景第一。
电影一开始就用单调的黑白片和泛黄做旧的画面来营造主人公童年对于亲情缺失、生死问题的太早接触而形成的心理氛围,片子背景黯沉,几乎没有明晃晃的光线,构成了电影简洁画面的基调。
之后我们看到很多大海的镜头:夜色中的海、裸泳的海、自由漂浮的死海、维多利亚港的内海、澳大利亚的海、飘着棺材的海……导演反复用这个意向来烘托生死的问题,有其利弊和精妙考虑,此不赘述。
海的一望无垠似乎也拓宽了观众的视野,和鳞次栉比的香港大都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复地使用也看得出导演对无障碍视野的追求。
另外一个隧道的镜头也点缀在情节中,这就表现了某种巧妙,悠长的隧道和人物命运似乎就连结起来了,青山碧野中透着黄光的隧道几乎没有车辆,两个男主人公安静地穿过去走到光明中,背景没有丝毫累赘,通透感蕴含看人生的哲思。
装饰其二。
同志片或多或少将某种色彩浓重、造型特别、繁复考究的装饰融入其中,我不知道是现实中的gay影响了电影还是电影让现实中gay那样去演绎生活。
《永久居留》却反其道行之。
服装和造型没有浮夸,主人公都留着简单的短发,衣着从简单的office man到脱去上衣的运动短裤到一丝不挂的裸体出镜,区别于花样百出的类别,《Bruno》演绎了一个极致,《断臂山》的牛仔也同样被硬朗的仔裤、帽子和马匹包裹着形象,都有造型上的gay化之嫌。
另外,《永久居留》还打造了一个极简的房子,男主人公云海的住处采用了冷色调粉刷,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家具,浴缸和冲凉都是开放式的,卧室没有任何饰品,阳台甚至没有玻璃包裹,加上沙包和单杠的出场,家庭式运动房给人无比简约的感觉。
再看看交通工具,《断臂山》的“马”是一个重点道具,没有它的陪衬,牛仔和农夫的多数行为都不能成立;《Queer As Folk》的男一号开着拉风的Jeep和双门的复古跑车穿梭匹兹堡的自由大道;陈柏霖在《蓝色大门》里反复地骑着代表青春的“自行车”……而《永久居留》则用蓝色敞篷车作为男一号的坐骑,没有刻意流露它所象征和暗示的东西,车的每次出场都隐含在情节中,没有喧宾夺主的架势,加上敞篷车本身的流线造型,装饰在《永久居留》中极尽简洁,风格一派。
第三当然不得不谈感情,这似乎是同志题材不可回避的话题。
在云翔导演的自我风格中,《永久居留》的爱情样式也呈现了一种简单而深刻的走势。
故事情节简单地说就是弯的爱上直的的故事,然而这种简洁风格的爱情却体现在不那么争风吃醋,不那么声嘶力竭的追求、排斥、相处和接受当中。
你看两个人的相处最初从朋友开始,健身房中的偶遇(饶了我,健身房这地方真的充满了暧昧,不管是男女还是男男),导演没有给Ivan那么多充满渴求的眼神追逐,来回的几次眼神交流是暧昧的,但是又是刚硬的。
两个人海边的裸体戏可能是全片最煽情又最不肉欲的场景了,男人间的追逐、厮打、跳水成了观众眼中骚动的情侣间的动作,再到海中的浮盘上,两个人裸体仰卧的场景,私处在抬腿和放平间暴露无遗,色而不淫说得就是这种场面吧。
回到Ivan的住处,在音乐背景中,两个线条健美的男人裸着上身打沙包、做着引体向上、喝着啤酒,语言和交流都用最平常男人间的相处方式一笔带过,毫不累赘,看似简单,但情节温度却在音乐、汗流和力量彰显中逐渐升温,这是隐秘的,温柔的,对我来说,杀伤力十足。
之后在探讨弯的是否能彻底征服直的、直的如何将身体给弯的、直弯相处是否已经超越爱情等种种问题,导演都轻描淡写地带过去了,点到而已,没有纠结在其中,也不需要纠结在其中,一如整个片子的风格那样。
最后,Windson婚姻失败,再次回到多年前的海滩之时,和Ivan不期而遇,导演安排了戏剧性的常见,Windson最终承认自己爱的是Ivan,直的也变弯,一去一来,时间证明了取向问题,此时的海滩又成了惊艳之笔。
抛去电影中导演赋予Ivan的哲学思索的情节不说,简洁的同志题材风格透露着导演眼中的男子气概,不花哨、直接的、简单的、性感的,从人到物无不贯穿始终,这是我看到的同志电影的一个新颖之处,以此文拙记。
稱之為三部曲,是因為《安非他命》與《藝海尋生》。
在第三部沒有出來之前,我仍然激動地想把雲翔導演的三部作品比作是巴金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因為他在用生命最深刻的含義詮釋同志愛情的本質,抒寫自己的人生路程,追求探索時代下的一群人的理想與信仰。
他的《永久居留》話題深刻,情感深沉,情節感人,是一部高尚的有聲文學作品。
我猜,它應是我看過的同志電影中的極品。
永久居留······幾縷留想······本想全面評價它,卻發現無從下手,因為它太宏大了。
其實也不必面面俱到,意識流想即可。
一“進化論說,任何大族群里都會有少數與眾不同。
他們會受到主流排斥和打壓,要靠比其他人優秀才能生存下去......”這與我先前的想法極度吻合,與之共鳴。
此前,我常想要如何解決愛情與家庭的絕對衝突,儘管還未有愛情。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能解決衝突的只有自己,我必須要努力打拼事業,提升社會地位,讓別人尊敬你,然後在此基礎上擁有整個大光明的愛情也是比較容易的,或許社會地位能蓋過別人對愛情的偏見。
是的,我必須比別人優秀。
這樣的想法,是在被打壓的狀況下產生的,也難怪同志常常是優秀的,僅僅是這樣的想法而已。
二社會打壓的不僅是同志,還打壓著像林風這樣的虛偽的直男。
gay和直男之間並無界限,那些面對gay覺得噁心與痛恨的直男們完全是處於對這種情感和愛情本質的無知,他們常常無法冷靜下來去思考問題,偏激與任性鑄成了千年的歧視。
雲海對林風的愛戀,翻出了我對直男的暗戀史:從小學的Q到初中的z到高中的Y再到大學的H和朋友C。
他們應該都是直男,暗戀只能帶給我痛苦與無奈,然而我又必須這麼暗戀著,因為膽怯,因為希望相安無事,因為有打壓。
到現在,我依然默默地在某個角度欣賞著祝福著他們,或許他們從來都不知道,哦,這般傷情!
我連雲海都不如,輝煌的事業等待我去成就。
三林風說:你還像個孩子。
云海抱著林風痛哭:你是我一生中最深愛的男人,你要相信。
我覺得在澳大利亞酒吧的那一段是最感人的,是電影中的愛情主線的高潮。
那一段,我也跟著落淚。
四這部電影有兩條線路,一條是浮動跳躍的——愛情,一條是深邃萬里的——死亡。
在對死亡哲學深刻思考的key上放入愛情的旋律,這則故事,這份感情,由一種高調的悲觀轉入低調的樂觀,儘管結局是死亡,一切都死亡,包括那份愛情,入棺漂流在死海上。
未來深不可測,但那本日記似乎已經理清了社會發展的脈絡,2044年之後,繼續低調地樂觀······期待《安非他命》與《藝海尋生》。
看了这部电影,心里是怜惜云的,看着云在风的楼下等待风,陪着风的父母看病,睡在风的旁边,却没有办法接近,在风睡觉的时候为风拍了很多照片。。。
我看到了云的无奈,你喜欢上了一个直男,你知道直男是不可能拗弯的,我想你心里应该明白风并没有喜欢你,但他没有拒绝,是他的善良,还是他习惯了你的陪伴,可是明知道没有结果,一个人究竟会为另一个付出多少青春和时间?
我记得云有一次和风裸体躺在一起的时候说,究竟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社么意义呢?
是像云的弟弟说的,让他生个小孩,过一生吗?
电影里关于奶奶的一部份描写,特别动情。
当云带着假装的女友,回到奶奶家,奶奶说这个女子从进门就没有看过你一眼,她不是真心爱你的。
奶奶的一语道破。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忍不住深情地望着他。
人生就是这样无奈,虽然心里知道没有结果,可我们还是会继续,无法拒绝你,因为我是那样喜欢你。
对白很做作,演的痕迹也太重,以至于很难让我投入剧情发展中,到后来只能跳着看完。若非有两位男主角坦然日常的裸戏,根本毫无可观性。
【D】
一隆起就马赛克 什么意思
总体来说,剧情不算丰满。记忆点是,片尾,ivan老了自己躺进棺材,盖上棺材盖子。
始终还是有那么多的gay 前赴后继在掰弯直男的艰苦道路上
虽然是大尺度,但是却深刻在尺度之外的地方
好少这么低分。
难
比《无野之城》好一点的就是请了两个SG来演男主角。
想想春光乍泄,这是什么垃圾啊!以及,云翔塑造的女性角色比一些直男导演塑造的更让人不适。
非常喜欢这个调调
冗长,不知所云。再次确定导演是真GAY,审美的确和腐女有巨大差距。
不知所云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朱天文的《荒人手记》。
不懂。。。
no film is like life
电影可以说是三部里最好的。最喜欢的部分就是男主角用普通话说的那些对白。这即使一场有爱无性的爱情,也是一场爱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悲剧。
裸的很到位。我怀疑我看的是删节版,妈的光癫总菊。
这片子有点蛋疼,但是还是正常的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