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最近看的烂片比较多,看这部剧的前几集时眼前一亮,觉得这部剧还挺有意思,但是自从昏迷10年后的剧情质量就降低了很多,我个人看好的是整部剧都围绕着06年发生,拍一部12集的短剧,既短小精悍,又能把剧情完整地展示出来。
从男主醒来后的剧情里,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多线并发的事件,甚至盗墓等剧情,就能看出编剧的野心很大。
但野心需要能力,编剧并没有足够大的能力去控制剧情的发展,导致故事逻辑混乱,Bug多,一些人物强行降智。
还有令我受不了的内容就是编剧不知受到什么刺激 ,各种角色被绿,男主接盘,男二接盘,韩天林接盘,韩天林的情人的老公接盘,多个配角接盘。
还大多买1赠1,而且剧里还经常提到找个老实人过平淡的日子,老实人是十恶不赦吗?
竟要有如此待遇。
并不是看不起二婚的女人,只是编剧快把这部剧写成“老实接盘被绿者联盟”了。
后部分剧情和前半部分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可惜了。
作为钱德勒的书迷,第一次搜到这部剧还以为是国内翻拍了,虽然看了之后才发现二者只是巧合同名,但作为一部中小成本的国产悬疑剧,《漫长的告别》确实给了我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今年亚洲悬疑题材的好剧实在抢眼,隔壁韩国有《他人即地狱》,《流浪者》,日本的《轮到你了》也几乎占据了整个夏天的热搜,相比而言咱们国产悬疑剧最近这两年一直没什么大的水花,相信很多人也是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在等待着。
国内绝对不缺好的悬疑素材,但在将其影视化的这条路上,不论拍摄技巧还是剧本功底,跟国外确实还有明显差距。
这部作品之所以让我觉得值得一追,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完美,而是包含在其中的多个小的闪光点,能让人看出创作者十分的诚意,能让人感觉到咱们国产悬疑正在慢慢进步,这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创作态度,才能做出越来越好的东西高级的剧集氛围悬疑剧整体的氛围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不得不说《漫长的告别》在这一块做得让人眼前一亮——开篇低矮交错的小镇背景,阴暗肮脏的街巷角落,湿漉漉的下雨天,宁静神秘的黑夜,昏沉的灯光照明,镜头中颓废,满怀心事却坚持前行的追凶者......让人惊讶这部剧实在是太有好莱坞经典黑色电影的元素和质感了!
但不同于黑色电影贯穿始终的冷硬感,这部剧的氛围是随着主角连舟的成长历程逐渐变化的,当连舟的心被愿意为他牺牲的陈雪慢慢打动,在不断查案中和警官付翔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昏迷十多年后醒来逐渐反省和放下偏执的仇恨时,他眼中,身边的世界也开始逐渐转暖,让人从中感受到“爱”对人潜移默化的力量准确的细节和氛围对故事呈现绝对是锦上添花的存在,也是对创作者审美的重要考验,据说整部剧都在临海古城实景拍摄,整个古城充满沧桑和烟火气的生活氛围在第一集就给人强烈的身临其境感,可以说这部戏的拍摄场景绝对会是它吸引观众的一大特色——当然更重要的是整个古城能够和故事相辅相成,我们的目光会跟随寻找凶手的男主角连舟穿过古城的大街小巷,楼阁庙宇,在他一次次的跌倒,爬起中前往下一个未知的拐角,寻找真相打破脸谱的人物钱德勒曾经把自己笔下的私家侦探形容成“肮脏大街上的骑士”,男主连舟的人物形象正如骑士般浪漫热血,一往无前。
从最开始得知女友惨死的震惊悲痛,失去理智,到着急莽撞,偏执到底的擅自查案(前几集有弹幕说男主怎么每集都打架,很有意思)再到历经淬炼,艰难蜕变后的涅槃重生,饰演连舟的演员周峻纬将人物每一成长阶段的状态都拿捏地很准确。
在前几集,可能有观众觉得男主人设不够可怜,不够讨喜,的确,连舟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受害者”形象,他身上有一股属于少年郎的拼劲儿,他要为了爱情,为自己失去的所有美好去战斗,可这场漫长战斗的对手却迟迟不肯出现,他只能像一头受伤的,充满莫名愤怒和偏执的困兽,企图咬住黑暗中所有的线索,哪怕头破血流,甚至咬错了人也在所不惜正是在连舟极致的人物设定下,警官付翔的出现才有意义,这一对主要人物关系绝不是“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完美搭档,他们是互相拯救,殊途同归的——付翔是连舟在查案成长道路上的摆渡人,二人相似的痛苦往事使他能设身处地理解连舟的所作所为,他的冷静理智,尊重法律和耐心引导,使连舟能够在一桩桩失败,惊险的案件中不断成长蜕变。
而连舟不撞南墙不回头,为心中的爱和正义“为所欲为”的少年热血,也让付翔从一开始的头痛逐渐转向感动,最终确信了自己投身警察职业的信念,明白自己应该珍惜身边人。
剧中付翔的家庭线和爱情线也使得“警察”这一总是被标签化的角色更丰富,更有人情味。
人物塑造也是决定一部悬疑剧好坏的重要标准,在这部剧中,至少目前出场的人物都非常立体,不是非黑即白的(煤气站猥琐市侩但颇有人情味的老肖,冷面热心的刑警杜军,长得像阮经天的古城小混混王建,护妹狂魔尹哲也都是很有意思的人物,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赶紧去看吧!
)“爱”是一切的和解爱情在这部剧中被使用地很克制,目前更新的十集中可以看到爱情线并没有占据太多叙事篇幅,但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连舟对尹露的爱是支撑他十二年查案追凶的根本动力,陈雪对连舟的爱,将他逐渐拉出了仇恨的深渊,周密对付翔的爱,让他重新找到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美好,尹哲对妹妹,母亲的爱让他能牺牲一切......虽然有些片段的插入仍然略显生硬和薄弱,但总体来说,在这部剧中,爱,是化解一切困难,问题,仇恨最好的灵药,也正是爱,给这个故事看似残酷,黑暗,痛苦的外壳下,倾注了那么一丝美好的希望。
故事还未完结,主角的成长和追寻还在继续,一系列的谜题仍未解开,但目前十集的小阶段对人物,故事,悬念的诚意塑造已足够打动观众,下个路口,继续追凶!
初看前几集,男主为爱追凶,确实令人感动,他也确实有些小聪明(也就这一点点小聪明了),男主昏迷前编剧想刻画的男主是一个深情,莽撞,做事不提前准备,也不考虑后果的一个毛头小子的形象。
所以他会救人,也会搅事。
原本期待着等他昏迷这么多年醒来会有所改变,结果反而变本加厉,变得更加自负,甚至到最后包庇纵容他哥绑架,他在亲情和良知面前,选择了亲情,当他可以为了所谓的真相践踏法律,他已经完成了从人到兽的改变。
但最无语的还不是在这儿,最重要的是男主他真的不会查案。
警察说的是没错,查案交给警察。
房间里各种线索摆的画的似乎很高级,但他却一直忽视一个最重要的线索,尹璐每周三下午去古城到底做什么,她的那么多钱是从哪里来的,古城都是小老百姓,一般人谁给得起这么多钱,肯定的大户人家,大户人家在古城这种市井巷陌不好打听吗?
但这么重要的线索,男主选择性的忽视并且也没有告诉警察,只告诉警察尹璐去古城。
这是还只是一个,后来他们发现韩天林有问题,如果要自己查正常人都知道自己想办法潜入进去他家去搜证据,偏偏他哥脑子不正常想着绑架,又偏偏遇到这个主角,为了亲情泯灭良知,其实他那时候以自己潜入韩家找证据来尝试说服他哥不是更好吗,有了线索不报警不查案,要他何用,最后还是包庇纵容。
真的是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
最后凭着同学手机里的一张照片就污人是凶手的操作是真的服气。
别的剧的男主查案,发现线索,搜集证据,证据确凿,找出真凶;这部剧的男主,我看你像凶手,寻找线索,我不需要搜集证据,我不需要所有线索串起来,我找到了凶手,凶手承认了,找出凶手。
亲,不会查案请不要查案,真的看着尬。
结尾从后四集开始烂尾,王健和光头强互杀,强行结束陈雪这条线,这线没事跑出来就是拖延剧情的,这结束的方式我也是……光头强和王健不要面子的么?
韩天林被出轨对象老公绑架了有啥意义吗?
就是为了说他乱搞会出事?
这剧情拖得,这不是裹乱么?
故弄玄虚把自己绕晕了吧。
尹哲和连舟俩人因为绑架韩天林女儿闹矛盾导致互殴,还把连舟绑起来,因为韩雪来一个电话要救人矛盾就化解了,重拾信任了,没事儿了,wtf,你们在逗我。
这个看的我尴尬的,不明所以啊,为了表现连舟和这事儿没关系?
维持男主没有丝毫污点的光环?
然后连舟这个同学眼镜,因为一张照片就怀疑人陈刚。
开始连舟不信,经不住人家忽悠两句,一幕幕疑点在颅内回闪,又tm信了……我就想知道他脑子乱不乱,反正我挺乱的。
留个喜欢女生的照片怎么了,我还留呢,希望她别哪天死了怀疑是我杀得。
还有神tm宝藏啥情况啊,有什么作用么?
能推动剧情吗?
老肖他老婆拿着编剧本么?
看见王健一人从井里上来,能推断出其余两人被关起来,而不是被杀死。
面对这种分分钟出两条人命的局面,这婆娘真谈定,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宝藏不是报警。
可能编剧也觉得太荒诞,又由她嘴里说出老王家以前是做官的,家里藏着宝藏也不稀奇云云……可能是编剧为了缓解尴尬,要不然这女的真的,给一般人不能信祖宅下头是藏宝处。
王健他们走到断龙石的时候,我以为要开启盗墓副本,然后王健死了宝藏这个线不了了之了。
最后,这个老肖是嫌主角太傻了么?
要自己出来三翻四次提醒,我是凶手。
连舟不知道凶手是谁才找证据,这么多年有证据早给警察了。
老肖躲了这么多年,因为尹哲一句话就去连舟家翻箱倒柜暴露自己,完全可以利用他俩的关系套套虚实啊。
看到尹哲死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局是神tm的普法剧吧,告诉大家要配合警方调查,不要天天觉得自己福尔摩斯转世,柯南附身,动不动就要见证奇迹。
最后的最后,我严重怀疑编剧看了弹幕吧,前期观众怀疑谁就把嫌犯光环套谁头上,故布疑阵可以,悬疑么,可是你的铺垫没给够,根本说服不了人啊。
陈刚人家把你女朋友照片放钱包里,资助你追凶,教你打拳还可疑了?
真是好人不能当。
最后这个肖哥四五十岁的年纪,走路都不利索,结果是健步如飞,飞檐走壁,然后能追上壮小伙儿的杀人凶手,而且前期一点疑点和动机都没有透露,真的说服不了我。
编剧: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好吧,爱谁谁吧。
电视前面不是挺好的么?
逻辑清晰,后面整个一个逻辑清奇,全崩了。
12年案藏人性罪与罚 一场凶案,能改变多少人的生活轨迹?
受害者生命的消逝,对于受害者家人来说是永远伤痛,对于公众而言更多的是不安,小小的古城,本是个山清水秀岁月静好的地方,一时间也死气沉沉,潮湿与阴郁密布。
12年过去了,当年凶案的阴霾早已烟消云散。
那些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之中一一消失在在时间的某个角落。
著名作家余华在《活着》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然而,有的人,却不会变,不是他不想改变,也不是他不想忘记,而是因为,他们都是被时间遗忘的人。
上一篇的评论,聚焦于前半部分,猛戳:追凶12年,少年是块硬骨头综述《漫长的告别》,22集,一个跨越12年的追凶故事,绝不是一部单纯的犯罪类型剧。
这部剧是我在没有被他人推荐的情况下偶然发现的,我觉得挺好看,而且比较惊喜,就是那种捡到好东西的感觉,这套没有明星、网上讨论也不多的剧集,所以要当一波自来水,与各位分享一下这部剧与众不同的地方和亮点。
如果你只想看“案件—推理—侦破”的过程,一定会错失这剧集最好的部分。
正如这个剧名一样,是在致敬美国推理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那部作品,以及他开创的冷硬派作品风格,这是一部很硬的作品!
这个故事最大的亮点,并不是“跨越12年追凶”的设定,而是通过12年前后人和事的对比,来呈现一场凶案对当事人的影响,也就是三位主角的故事,所以该剧也是“以人为本”。
也决定了《漫长的告别》的叙事也并不是沿着时间线发展的,而是上下两段式。
以男主角连舟的昏迷/苏醒为分水岭,一起案件,12年前,与12年后。
以不变应万变的时间手法“时间”在影视剧中,是表现手法的一种,而不是体验层面,说白了就是一个情节一段字幕,没准就是“十几年后”了,这样的时光飞逝,作为观众的我们是无法体会到的。
所以影视剧中的“时间手法”,是基于作品本质的一系列对时间的加工方式和表现方式。
这些就需要电影工作者对概念进行放大呈现,使得原本的“表现主义”,上升到大众“体验层面”的感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强化时光前后的对比,时间的对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并不是给演员上“老年妆”、把场景更新一下就能搞定的,而是需要由多方情节和剧情进行代入。
这一点韩国电影《杀人回忆》就完成的非常好,就是以麦浪翻滚、一望无际的田地的前后呼应,以及宋康昊的面孔,很简单的点睛,容纳于之中,多于意会。
《漫长的告别》,对“时间手法”的呈现,则比较特殊。
就是男主角连舟在追凶过程中,眼看就要抓到凶手,没想到被对方击中头部,成为植物人,苏醒之后,已是10年后,并用了足足两年的时间进行回复和适应,此时的故事,刚刚进行到一半。
这是我第一次在犯罪作品之中看到这样的呈现手法,男主角追凶的执念,导致他一腔热血的在古城追查凶手,结果被袭击虽然捡回一条命,但12年后早已物是人非,这里我想到一个词,叫做“以不变应万变”。
因为世界在变,只有他“没变”。
这样的前后设定关系,使得该剧几乎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且对比感强烈。
被记忆困住的人别让自己常常独处苦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的忘记该剧发生在一个景色优美的南方小城,因一起凶案的发生而阴云密布,而该剧对于环境的呈现丝毫不加美化,破旧的楼房与街道、废弃的工厂、简陋的苍蝇馆子,再加上不断的大雨,给人一副衰败潮湿的景象。
而12年之后,复苏后的男主角回到这个地方,却发现这里岁月静好,鸟语花香,一副繁荣的景象,这就是时间的力量,让人忘掉昔日的是非,而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但对于男主角来说,他是无法忘记的,因为只有他“没变”,所以在他眼里,这里的繁荣之下,还隐藏着未被发掘的罪恶。
这样的对比,让观众产生亲切的现实氛围,而这种现实氛围营造出来的“杀人者即周边的普通人”的气息。
如此美丽的地方,竟然还有12年未竟的悬案,让人不寒而栗。
但我们看到过很多案件,都是经历了太长的周期,导致时间冲淡了当初的一切,再可怕的案件也会被人淡忘。
12年之后,甚至案件的当事人大多都已经放下了过去,但“不变”的男主角,就好像一个被时间遗忘的所在,他还是如以前一样挖掘着真相。
他也想如其他人那样忘掉,但他忘不掉,因为时间对他来说是“停顿”的,他还是12年前的那个“热血少年”,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下,是一个男人在城市里的孤独感的呈现。
他真的很孤独,他也想开启新的生活,与陈雪一起相濡以沫走下去,但那时的记忆,像个幽灵一样,始终在提醒着他过去的“往事”。
所以这种“时间”的对比手法,在该剧后半段是很强烈,那种他很想放下,又无法脱身的写实感,很真实。
因为这个世界上,人和人都是有联系的,“不变”他的,在12年后遇到了“变化”的故人,物是人非带来的震撼感,让他会更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为自己和他人的人生带来什么样不同的意义。
比如叶曦这个角色,12年前,她的父亲被连舟阴差阳错的救下,连舟的举动影响了她的一生,12年后,她成为一名警察,并且在后期,当所有人不相信连舟的时候,只有她对连舟报以信念,并且成为侦破案件关键的一环。
被过去纠缠的人《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了五指山下,孙悟空用了五百年的时间,打磨掉了身上的“猴性”,跟着唐僧西天取经。
时间是金疮药,治好皮外伤,内伤只能靠自己。
《漫长的告别》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人物视角。
对于一个犯罪故事,而且还是跨越多年的追凶,故事的主角,或者说主要视角,竟然不是警察。
昏迷10年苏醒的人,刑满释放的人,都是被国产影视作品遮蔽的一类人,成为了《漫长的告别》的主角。
★男主角连舟是被害人尹露的男友,12年前年轻的他为了给女友报仇,一意孤行的踏上了追凶之路,结果重伤。
12年后复苏的他依然如以前一样,追查的线索。
★蒲巴甲饰演的尹哲,则是被害人尹露的哥哥,12年前凶案发生时,他正在监狱,他一心想为妹妹报仇,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也度过了12年。
从某种意义上,尹哲与连舟是一类人,但不同之处,如果说连舟是一个被记忆困住的人,那么尹哲就是一个被“过去纠缠”的人。
他当初就是为了救妹妹,而进入监狱,在牢房中的日子,或许让对妹妹的记忆逐渐淡化,他接受了改造。
当连舟苏醒之后,他会感受到周围的物是人非,反思自己的所为,而尹哲出狱之后,他也想重新生活,但偏偏过去又自动找上门了。
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他人地狱”的漩涡。
你可以说是连舟让他将近熄灭的仇恨火焰逐渐复燃,也可以说是过去仇家上门来寻仇,让他发现新的线索,总之过去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他,但无法逃掉,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仇恨,最终仇恨变成了执念,这个刚刚准备迎接新生活的人,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回头。
被罪恶锁住的人“他人即地狱”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1905-1980)在其戏剧《间隔》(又称《禁闭》)中的一句台词。
他人为什么是地狱?
在《间隔》中,三个亡灵在地狱中互相隐瞒,互相戒备,互相封闭,互相折磨,每个人都是“刽子手”,又是受害者;既成为别人的障碍,又使自己坠入深渊。
都是有罪之人,他们互为地狱。
人际关系的恶化,他人就成为了自己的地狱。
对于连舟与尹哲,乃至后半段的几位角色而言,这个世界就是“他人地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连舟与尹哲的身份特殊性,导致他们似乎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所以在故事他们都与“他人”对立起来,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就是以外来者的身份打破了古城表面的平静。
初看《漫长的告别》,你会发现,尹露的案件其实比较单纯,就是一起凶案,如果只是呈现连舟一意孤行的追凶,这个故事就显得太过单薄乏味,因此剧集在中段(第八集),就安排了连舟被袭击的事件。
这之后,也就是12年后,故事开始转向,在人物关系(连舟、尹哲、付翔)、人物前史(尹哲与光头强、尹露与韩天林)、人物线索(陈雪与王健)上,增加故事的复杂度,由此,将剧集转向一个错综复杂、悲剧宿命的社会派推理。
《漫长的告别》后半段的故事,在两位男主角的引导下,线索陡然增多,从以往连舟单纯的追凶线索,过渡到后期的网状线索,新的杀人案件出现,尹露当年来古城的行踪,陈雪丈夫对他的家暴,这一切看似独立事件,将人物都串联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之中,人物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成为推动剧情的叙事动力。
就是这张“网”,让所有人脱不开身,时间可以冲淡记忆,但无法洗刷罪恶。
人生现实则是复杂的、连续的,《漫长的告别》是硬派且写实的,但故事又是虚构的,作为犯罪故事,类型叙事在本质上排斥“写实”的诉求,所以该剧在写实的风格下,最终表达的又是非现实主义的。
一个少年会变成英雄,一个精英会变成罪犯,犬牙交错,峰回路转,最终不变的,就是每个人的执念,是被现实这张网笼罩的执念。
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自己也越陷越深,无法挣脱。
但如果没有两位角色的介入,这些罪恶大概也会被隐匿于浮华的表面吧。
简单一点说,该剧主角和凶手,都是因为执念才进入“他人地狱”的宿命,该剧也用12年的跨度,对罪案进行反思。
而两位主角,都是被时间所遗忘的人,如此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的设定和角色,警醒着世人,社会派悬疑作品的精华就在于此,以这个虚假的、戏剧化的故事来完成写实效应,反衬现实的无奈。
光明的结尾,无限惆怅。
他们都赌上了自己整个人生,只想好好跟过去告别,就这么难吗?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人海茫茫,隐藏得不落痕迹。
对于警官付翔来说,这个破不了的案将曾经是他生命中的一个烙印,无法摆脱,永随其身。
但他坚信正义,坚持信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光明总有一天会到来,这是该片积极的一面。
《漫长的告别》作为硬派犯罪悬疑作品,风格写实,但戏剧化的情节和故事设定也决定了其“非现实”的终局。
还好影视剧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它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
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客观的目光看待世界。
该剧并非完全营造“他人即地狱”的现象,剧中每个人进入到漩涡中都因执念而起,比如尹哲对妹妹的执念,导致最终无法回头。
但执念也有好的一面。
比如连舟对尹露的执念,是支撑他12年查案追凶的根本动力,而陈雪对连舟的执念,将他逐渐拉出了仇恨的深渊;周密对付翔的爱,让他重新找到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美好。
同理,也是尹哲对妹妹的执念,让他在最后关头,保留了关键的证据。
他人并非地狱,也有可能是天堂,执念的正反面,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吧。
公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lim微博:乌鸦·火堂
主角周峻玮,在加拿大长大,毕业于加拿大最好的大学麦吉尔大学,学心理。
和其他藏着掖着的小鲜肉不同,18岁爆女朋友,20岁订婚,22岁结婚。
他却把自己的女朋友保护的很好,现在都扒不出来。
不仅有演技,会唱歌,智商持续在线,是身高183,24岁的神仙,这样深情温柔挂还A爆了的小哥哥,人间值得❤
说实话是因为豆瓣刷到7.5的高分才看的,目前看了8集,有几次都想弃剧了。
总的说来『鹿晗』演技还是太嫩,貌似素人撑不起男主的戏码,男配一『四阿哥』还是一如既往面瘫脸,总感觉有点儿尬演,不过演程雪那个演员还蛮可爱,演技比男主要好一点,如果造型好一点蛮耐看的。
后来又看了,主要也没什么同类型可看的,加上剧情似乎还没到高潮,女主到底是谁还不确定(死的那个男主的女朋友应该不是女主),所以就这样吧,再看几集再说。
主演是我爱的小周+我爱的悬疑片=bravo!
剧情上,悬疑部分做得挺不错,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收获了不少惊喜。
每次连舟找“凶手”都能带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同时也可看出该剧的人文关怀。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除了人物们经常不沟通就擅自行动以外,对我而言最大的不足是凶手行凶的理由,个人认为太单薄了,不仅没有让人眼前一亮,反而让人觉得“就这?
”,但是找凶手的过程还是很精彩的。
人物上,人物是有成长的,尤其是连舟,更成熟稳重了,也更让人心疼(那么美好而珍贵的青春啊)。
在他身上,总能看到即使“绝望”遍布眼前,依旧凭借内心的“希望”走下去的勇气,充满生命力。
陈雪这个角色,我也蛮喜欢的。
尽管是在男性角色为主的剧,但她并没有一味地充当被保护的附庸角色。
她勇敢、善良、聪明,能勇于捍卫和争取自己的爱情,也能为自己和他人解除困境。
而尹哲这个人物,就真的……冲动、自大、愚蠢,多年的牢狱生活并没有让他炼就出沉着和理性,反而是经过一次次的盲目自信将自己推入深渊。
演技上,峻纬的表现出乎我意料,个人打7.5分。
对于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新演员而言,这样的表现实属不易。
而何晟铭,我想说:他就应该演这样的戏!
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演偶像剧、爱情剧。
但这剧是我第一次听何晟铭原声出演,台词有点奇怪,声音也并不够好听。
相比之下,饰演杜军的张经伟要好太多了。
当然,杜军演技也很出彩,跟叶曦的感情线也蛮好看。
总体而言,是一部不错的作品。
从私心出发,也希望周峻纬能多拍悬疑片哈哈哈~
场景道具走心,看到公交站牌想起了我学校门口。
古城的生活场景也太真实了吧!
而且剧组制作很用心啊,色调和光影的运用很走心,很有悬疑感。
剪辑手法具有悬疑感,古镇、窄巷、雨夜,悬疑气氛十足!
这部剧案件多节奏快,好久没看节奏这么快的国产剧了,良心编剧!
推理性强,最爱这种逻辑靠谱的推理剧,疯狂安利给身边的小伙伴。
越看越上头,想一直看下去,不弃剧!!
危险令人恐惧,同时,有吸引力。
一桩案件中,罪案是深渊,罪犯是恶龙,侦探需要凝视、进入深渊。
对于观众,看罪案剧,可以感受恐惧、悬疑。
隔着屏幕,与深渊有层隐形的隔离膜,处于相对安全的心理位置,而罪案剧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危险的诱惑,在黑暗中迸发的光,总是更明亮,这也很吸引人。
《漫长的告别》有个强有力的核。
女友遇害,他化身侦探,追寻真相。
他并不知晓,真凶何时能够落网,他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但他义无反顾,不惧危险,绝不回头。
这剧拍得挺生活化。
许多犯罪片、罪案剧,喜欢追求视觉风格,或大玩叙事结构,这剧没有。
它更在意的,是日常化的真实感。
自然,也没有那种超乎其神的神探,眼睛一瞅、脑壳一转就完成凶手侧写,有的是倾其全力的追凶者,与罪犯之间漫长的撕扯。
故事地点是南方某县城,遵循了国产剧一贯的匿名惯例,没有真实地名。
而它的气质,非常“实”,一点也不虚,不架空。
古城的空间、地理特点,在剧中一览无余。
时间跨度很长,从2006年到2018年,一如剧名,漫长。
男主连舟,破案心切,案发后搬到古城。
租房,跟房东讨价还价,找了个送煤气罐的工作。
连舟住的地儿,一看就和当下的偶像剧之类截然不同,相当真实。
送煤气罐的工作,则是个有智商含量的选择。
同事不明白他一个大学生,为啥卖力气,而刑警付翔,一眼便看出了这个工作的利处: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家户,展开调查。
尽管,也是大海捞针。
连舟女友尹露被谁杀的?
凶手怎么遇到的她?
专杀女大学生?
堕落女大学生?
尹露有连舟不曾了解的一面?
凶手什么身份?
何以藏身古城?
一直在古城?
为什么杀人?
罪案本身,属强情节型,不乏悬疑感。
案件破不了,也不是刑警不作为。
连舟主动去查案,是他的少年心性所致,是他性格造就的命运。
明明可以有选择,但对于他,似乎别无选择。
相比破案本身,这剧更值得一看的是,罪案对一个人的改变。
或者说,案件与人物,两者至少并重。
如果尹露没有被杀,他们的爱情应该会继续,连舟会拥有光明而远大的前程。
如果追查了一段时间,没有结果,连舟主动放弃,那也将会是另外一种人生,一种看起来可能更正常的人生。
可对于连舟,尹露之死,是无法脱离的磁场。
他只能踏入他的命运,他必须走到案件尽头,才能与尹露告别。
这部尽力平实、去传奇化的剧,其实有一种极致的、超越爱情偶像剧的浪漫。
抛开关系,只看个体,一个普通人身上的执着,也自有一种传奇性。
连舟自我放逐般的执迷生活,诠释了一种浓烈的理想主义式存在。
以最生活化的方式,拍恐惧萦绕的连环命案,拍无比炽烈的爱,终于,有国产剧这么干了。
主角还是一个不是警察的侦探,这个视角不错,比警察更接近普通人。
从连舟进入古城开始,意味着他进入了真正的成人世界。
找工作,挣生活费,学练拳,这是他为了生活和保护自己的基本动作。
寻找案件真相的过程,就是撕开世界真相的过程。
在显性的生活之外,还有一套潜在的运行规则。
少年也懂道理,知道世界并非全然光明,而当他第一次接触暗面,仍会触目心惊。
所以,连舟的探案过程,也是他的成长过程。
当一份爱失去了,另一份爱能替代吗?
连舟救了一个差点被强奸的女生,后来,那个女生喜欢上了他。
对于连舟,爱显然不能轻易替代。
这条支线不是随意添加的情感线,它既让我们再次感受了一下世界的危险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上的光亮。
后来,连舟陷入昏迷,也与此有关。
刑警付翔,事实上是另一个连舟,一个成熟版的连舟。
他理解连舟,是连舟的朋友,也是连舟的镜子。
和连舟一样,付翔有心结未了,且从未放弃。
不过,连舟必须由他自己完成自己的成长,付翔可以帮他,但无法替他。
漫长的告别里,亦有漫长的友谊。
主视角是连舟,他牵引一切。
剧中出现的人物,多会与他发生交集。
在误解、错解、了解中,连舟变得更懂世界,更懂人了。
2006年与2018年,两个时间点之间,社会风貌发生了不少变化。
连舟放不下的案件,终会有个结果,他也终会从一个男孩变为一个男人。
这并不只是一个罪案故事。
我们都知道,犯罪片和罪案剧太多了。
也因此,不太好拍,有过多前作可以借鉴,更容易迷失。
《漫长的告别》的策略,算老实的那种,贴着故事与人物走,踏踏实实执行。
它的老实,就像连舟的执着,不玩花招,但求尽力。
这可能恰是最靠谱的做法。
形式或别的花招,会干扰核心魅力,少玩为妙。
这剧的核,就够看够追了。
工作BGM用的,比想象中还是来得好看些的,就是节奏感觉有些拖沓,然后情节间也没什么伏笔可言。不喜欢男主和女主的感情线,觉得一下子男主的痴情人设就坍塌了。蒲巴甲的表演还行,比之前好多了,也是很久没见的面孔,都差点没认出来。PS.不知道为什么,初见男主的印象觉得有点像小赞,所以后面看的时候会有点逆输入,所以整体有略略加分吧。
该放下的就放下,不要太执着
编剧有毛病
觉得还行,纬爹啥造型都有啊,哈哈哈哈,西装出镜的时候鯊死了。以一条主线串联,很多关联案件,虽然男主人设不好,但是的确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把很多现实中指导办案的键盘侠的言论实际操作出来,最后肯定都要有一定的刑罚,从教育意义来看,也没太大错误。办案的情节感觉还是有点少,可能想做到符合国情吧,情感戏份很多,不太过瘾。
看完了,演员演技有待改进,作为刑侦片,有漏洞,好多理由好牵强,总体来说太垃圾了,好水啊,导演是来洗钱的吧
反正我是不喜欢这种剧,剧情墨迹,要是拍成电影可能会好些。男主长得不能说不好看,是我最不喜欢的样子。看了几集实在看不下去了
一般般
倍速拉完 剧情逻辑好混乱 真的有被无语到
还行吧,能看。杀人的逻辑不是很清晰,我也不知道第六感能强到什么程度,看见老肖就感觉是凶手,莫名其妙的
周峻纬精神。剧情太拖沓
怎么有种莫名的感觉觉得老肖是一个幕后大boss,他用左手玩球是不是和那个画上那个左手血印正好前后对上了!还有感觉他也挺能打的,反正感觉他背后有故事
12年后,你将如何回忆我?社会派悬疑剧,故事设定很有意思,大学生追凶复仇,结果重伤昏迷,12年后苏醒。物是人非但他依旧是少年。人和事的变化,对原始案件的执念、人性的影子等元素,在12年的跨度下体现了宿命的因果链。一个看似戏剧化的设定,悬疑只是容器,却纳入了更丰富、更有质感的社会现实,制作和演员都有点青涩,但故事角度和节奏还是不错的
剧情还算紧凑吧,可以追下去,但是男主人设有点崩,每一集都在作死啊,太冲动了
2019年内国内最好的悬疑剧,一文不名的导演带着一群二三线男演员和整容脸女演员拍出了最有烟火气的市井、最真假难辨的人心,最难以置信的真相。
走过路过别错过,这是一部好剧。
青春,爱情,成长,都很漫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警察只是一个陪衬,百姓可以我行我素,为所欲为!
这么好的国产情感类悬疑原创剧本,挺难得的,可惜一点水花都没有。当然逻辑上还有一点硬伤。
我T喵这拍的个啥
普法栏目剧《遇事请报警》。另外,张苏文的坑填漏了?
各种蠢死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