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鱼为长眠在中国大地上的高尚的有益于人民的歪国仁,除了白求恩,其实还有很多,1924年在第8届巴黎奥运会摘取了400米跑的金牌的“飞人”李爱锐(Eric Liddell)就是其中之一。
奥斯卡获奖电影《火的战车》曾经讲述过他的传奇人生,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拿完金牌的第二年就返回他的出生地——天津,在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
他救治过抗日战士,还曾跳入冰河中救起了一名落水的英国儿童,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却因病在日本集中营中去世。
《终极胜利》再现的是李爱锐这一生最后几年的悲壮,但故事重心并未放在惨烈的历史战争上,当然也并非小情小调的作品,影片着眼在人物的行为以及背后的精神力量上,凸显的是民族抗战大背景下人性的光辉,“战区医院”与“集中营”两个寄托存放生与死的地方,聚集着国际友人,也因而成为极端环境下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永不轻言放弃的灵魂阵地。
<图片1>李爱锐便是这个阵地上的精神领袖,即使环境再恶劣,始终保持知识传递的积极能量,与孩童天真乐观的相处,更是见证了一个好男人最令人温暖的质朴情怀,而放弃脱离集中营将求生的机会转赠他人,更是令观众对他的无私无畏感到震动。
李爱锐的扮演者是奥斯卡著名演员约瑟夫·费因斯,他曾在《莎翁情史》扮演莎士比亚,在《终极胜利》这部影片中,他再次展现出伟大的英雄情怀,帮助困厄之中的友人,同饥寒恐惧失望悲观情绪作斗争,也同罪恶的侵略军斗争,“以爱制暴”的宏大力量,如一盏明灯给集中营带来希望。
与李爱锐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是“徐牛”窦骁,两人在一场救人夜奔中建立起坚固情谊,也成为了彼此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在李爱锐被抓进集中营之后,窦骁为了寻找他甚至“抛妻弃子”千里奔波,更甘冒生命危险偷运补给物资进集中营,甚至还因为搭救他的朋友,遭受酷刑——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这场战争中,令人动容的还有相互扶持生死相待的友情。
<图片2>带着高压电的铁丝网成为隔绝两人的生死罅隙,也增强了这种情感的传递,当李爱锐为了营救同伴进行最后一场赛跑的时候,窦骁的表演也开始多了一些硬汉的血性,他穿越炮火与生死的阻隔,穿过《山楂树之恋》一举成名之后对于不同类型角色的尝试路程,终于在这场风云无常的战争中,找到人物的定位,将战地兄弟情诠释的感人至深。
风筝在辽阔的天空下随风浮动,即使被线所束缚的小小的自由也成为网内与网外所有人的奢望。
总有一些人为了稍微改变这种境况,在做着努力,窦骁与“莎翁”在比拼演技的同时,也在为此而最后一搏。
“他们应可振翅高飞,为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累。
”这是一座墓碑上的铭文,献给墓中的不屈的灵魂——李爱锐,他原名叫Eric Liddell,是一位出生在天津的苏格兰短跑名将,夺得过奥运会冠军;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在天津的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他更是一位不屈的斗士,在被日军囚禁于集中营之后,从未屈服于肉体和灵魂的折磨,始终保持着奋斗的品格,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他却因脑瘤而逝世于日本集中营。
在1981年,李爱锐的传奇人生被拍成了电影《火的战车》(Carros de fuego),讲述了他的前半生,并获得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
在2016年,李爱锐的后半生故事,则有华语著名导演冼杞然经过十年的精心打磨,被隆重搬上大银幕,这便是战争电影《终极胜利》(The Last Race)。
在《终极胜利》中扮演男一号李爱锐的,是来自好莱坞的著名演员由约瑟夫·费因斯,他因《莎翁情史》、《兵临城下》等一系列影片而被国人熟知,由英国演员出演同为英国人的李爱锐,是毋庸置疑的形神兼备,参演影片的还包括内地著名演员窦骁、台湾英俊小生涂世旻等等,影片以细致的笔触,真挚的感情,带领观众共同走入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终极胜利》的故事,由李爱锐在中国授课开始,直至他被冲撞入学校的日本人抓捕,关入集中营成为人质,故事才缓缓展开,那是一段漫长的岁月,日军的凌辱,中国民众的救济,在一堵高耸的电网墙之间,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却感人至深的故事,但历史不是歌功颂德,李爱锐也不是万能之神,在与凶残的日本军人的抗争过程中,他被殴打,被关押于露天的猪笼,被禁食禁水,受尽折磨,而生病之后也没有得到丝毫的治疗,最终命丧于侵华日军的深牢大狱,全片的悲剧色彩,是对法西斯战争的强力控诉。
关押李爱锐的集中营于在山东的潍县,就是今天的潍坊,这里盛产风筝,在影片《终极胜利》中,透过集中营狭窄的天空,也能经常看到鲜艳的风筝在高高的天上飘,那是对自由的向往,但也是对自己的牵绊,一颗颗渴望自由的心,却在法西斯侵略者的残暴下,无处安放。
当然,影片并没有正邪分明的对各方人物进行符号化的描述,无论是被关押的国际友人,还是施暴的日本军人,以及来回往复的中国民众,特别是以徐牛父子为代表的周边百姓,莫不性格鲜明,经得起推敲。
影片的舞美置景非常写实,无论是巍峨高耸的教堂,还是逼仄阴暗的牢房,以及众多的室外场景,都得到了真实的还原,在影片中看起来质感十足,再加上全片故事所饱含的悲怆与奋斗,不屈与抗争,无不闪现着人性主义的光辉,因此说《终极胜利》是一部二战题材的史诗片,也并不为过,毕竟这是一部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由国际阵容担纲、主创精心打造的战争电影。
《终极胜利》的筹备历时十年,期间导演冼杞然一直在搜集资料和构思创作,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电影的真实性,多次前往加拿大、英国等地寻访生还者并搜集相关资料,还长期在潍县集中营观看纪录片,体验生活,影片在中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地实地拍摄,浓缩到影片中,是一段厚积薄发的抗争历史,而本片的配乐,则有来自香港的音乐家鲍比达担当,影片中沉郁的音乐,配合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背景,却是一群被放逐于集中营的禁锢灵魂,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听震撼,《终极胜利》虽然没有将镜头投向正面的战火阵地,但其所聚焦的,是另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与日军的斗智斗勇,与日军的赛跑竞技,李爱锐以一个饥肠辘辘的血肉之躯,永远的挺立在了恍若人间地狱的集中营,影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系列类似题材的故事,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比如《美丽人生》,比如《囚车驶向圣地》,比如《裸露在狼群》……而本片的主演约瑟夫·费因斯,与《钢琴师》中的阿德里安·布洛迪,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无论是境遇,还是造型,那些单薄到令人心痛的骨瘦如柴,恰恰更坚强的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鼓舞着我们一直的前进之路。
任何时候,再残暴的敌人,即便摧毁了我们的肉体,也不能打败我们的精神,因为只要意志尚存,终极胜利必将属于坚强的我们。
最后安利下本片的主题曲,由鲍比达创作,香港著名歌手叶丽仪演唱的《笑着离去》,让她,为我们的英雄李爱锐,再一次唱起安魂之曲,愿逝者永安,世界永远和平,再无灾难与战争:多身不由己 纷乱世界里挣一丝空隙 用力的呼吸熬过了梦境 又一个晨曦在黑暗中 告诉自己此刻正黎明踏杂的蹴音 消失尘烟里撑着一口气 要生命继续血泪不足惜 愿可歌可泣颠沛流离 庆幸一路同行曾有你养育我的 绿色大地你可知道我用 最切慕的心 呼喊你的名字然后悄悄 笑着离去
文/满囤儿这几年参与惊悚片的创作比较多,听到资方或导演最多的一条要求就是:“我们要表现人性”。
的确,在他们眼里,惊悚片就是通过大量的血,来渲染人性之恶。
可是,人性就一定是人性之恶吗?
显然不是,影史上有很多电影,在展现人性的时候,都彰显了人性之善,比如《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城市之光》等。
人性之恶拍深刻了能令观众不寒而栗,人性之善拍深刻了能令观众脱胎换骨。
冼杞然执导的战争电影《终极胜利》中虽然飚了许多许多的血浆,但他彰显的是人性善的那一面。
在这个集中营中,以爱制暴的人性光辉就是生命奇迹的源动力。
谈人性,并不是仅口头说说就能实现的。
内地电影人都说自己要表现人性,却罕有能够在人性层面上打动观众的作品。
为啥?
因为他们其实自己都没有体会到人性的核心。
人性之恶的表现,在内地惊悚片里往往流于面对死亡威胁时的贪生怕死。
这就显得太肤浅了。
而肤浅导致的恶果就是惊悚片都变成了依靠洒血浆来营造的视觉刺激。
同理,人性之善的表现,也不能流于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和喊口号,否则也会肤浅成抗日神剧或主旋律。
《终极胜利》的故事也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主人公也是一位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
不过它既没有在战斗中给英雄开挂,也没有把主人公李爱锐(约瑟夫-费因斯 饰)写得毫无瑕疵。
他是众多在华外国人中的一个,虽然有长跑的特长,却并没有主角光环的加持。
他没有任何特殊的能力或超然的力量去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武力。
面对同伴的遭受虐待、面对日本人的出尔反尔,他都不得不忍下。
在这种压抑的情况下,他才能从一个人类的层面上,去激发出人性之善的力量。
和人性之恶一样,如果你只是丢给他一个情景,让他条件反射般地做出抉择,并不足以挖掘其人性的深度。
至少要给主人公加诸一个独特的环境,并提供几条不同的选择。
这些选择有难有易、有危险有安全、有利人有利己。
主人公在选择的时候还得有一定的自主空间,才会让他的选择在其它选择的对比下,体现出不同来。
其实李爱锐的境遇比辛德勒有过之而无不及。
尽管他被抓进了集中营,但是相对于中国当时所面临的扫荡和屠杀,营内的生存几率还偏高呢。
李爱锐也并没有什么会惹怒日本军官的刺头,完全可以做一只绵羊,熬下去。
然而人与绵羊的区别,正在于人具有人性。
李爱锐使用他仅有的特长奔跑,展开了精神层面的斗争。
为了被欺侮的同伴、为了被践踏的世理、为了不让人沦落成待宰的牲畜,李爱锐用奔跑宣战了。
这是他的自主选择,这个选择的动力便必然来源于他人性中的善面。
为了他人而奔跑,为了抗争而奔跑,令奔跑的李爱锐散发着神性坚持和人性光辉。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感动之余,更增添了内心的温热、生活的信心和奋斗的勇气。
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满心期待看一场大银幕上的手撕鬼子,所长却看到了满屏的基情。
跟许多影片不同,该片的人物设置是双男主,没有女主。
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和一个金发碧眼的歪果仁,这一对组合基本概括了高、大、帅、猛,几个字眼,一亮相不知道会虐死多少腐女宅男。
不是有那么句话吗,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更虐的是最后俩人真就几乎是同时狗带的。
最后歪果仁弥留之际将身上的全部身家,最最值钱的信物——手表,没留给妻子儿女,而是留给了中国小伙。
不要怀疑,所长说的是一部国际史诗级抗战题材的电影——《终极胜利》。
该片由香港老牌导演冼杞然执导,历经十年精心打磨,可谓国产战争电影中的精良制作。
影片一开始接二连三的地空大轰炸,教堂场景,歪果仁、日本人之间的冲突,让人想起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你又仿佛沐浴在了《辛德拉名单》那种史诗般的宏大中……片中的歪果仁由约瑟夫·费恩斯扮演,中国小伙由窦骁扮演。
一个曾是《莎翁情史》里的莎士比亚,一个是《山楂树》里的老三。
所长万万没想到莎翁有一天能跟老三走到一起。
说起约瑟夫·费恩斯,除了知道他是“伏地魔”拉尔夫·费恩斯的弟弟外,他也是个跟中国比较有缘分的演员,之前就出演过陈凯歌导演的好莱坞作品《温柔地杀我》。
而窦骁也与好莱坞团队合作过一部叫《LOG OUT》的科幻片。
虽然所长没看过,但看资料觉得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因为在这部戏中,与窦骁搭戏的有影帝阿德里安·布劳迪,还有著名的上东区(《绯闻女孩》)名媛布莱克·莱弗利。
遗憾的是有这样强大阵容的影片连豆瓣上都无人知晓,无人评价,很神秘。
窦骁是个幸运的BOY,出道的起点就比较高,海外背景让他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
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没能发挥出他这个特长,却让他在中西结合中的这部分补了很好的一课,这部《终极胜利》让他的国际化之路又迈进一步,尤其是他与费恩斯之间根本停不下来的对手戏。
目前窦骁的电影作品并不多,但目测他日后会成为为数不多能跟好莱坞频繁合作的男演员。
红色题材的影片总是带给人一种沉重感,而这一次,《终极胜利》这样一部抗日题材的影片,却反其道而行,讲述了一个跑男的故事。
Eric Liddell(中文译名:李爱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然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跑男,一个用生命捍卫尊严和信仰的跑男。
他生于中国,曾是1924年巴黎奥运会400米的世界纪录创造者,也曾是天津的一名传道士,更是一名为中国抗日尽过力却死于日军集中营的国际友人。
他为英国用速度拼搏了一块奥运金牌,但却在中国,用生命奔跑于日军的炮火中,救护了抗日的战士以及集中营中的各国战俘。
《终极胜利》这部片子,讲述的就是残酷战争中李爱锐作为跑男的终极胜利。
其实,提起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友人,很多人往往先想到了白求恩。
因为白求恩一直被宣传。
但事实上,在那艰苦的岁月,不少外籍友人在为我们的国家默默奉献着自己力量。
《终极胜利》即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以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设立的最大集中营为背景,讲述了苏格兰人、奥运冠军李爱锐在中国经历的传奇故事。
他出生在天津,其夺得奥运会金牌的经历曾被拍成电影《烈火战车》。
热爱中国的李爱锐,甘愿放弃因奥运夺冠赢取回来的优质生活,回到正遭受日本残酷侵略的中国,在这段苦难日子中结识了徐牛,二人共同忍辱坚毅地对抗凶残毒辣的侵略者,救护了一大批被日本人关押在潍县集中营里的各国战俘。
它或许不是一个讲求视听效果的大片,因为红色题材的影片从来不是以此为吸引点。
它讲述的是一个人用奔跑完成生命中最重要任务的故事。
在这里,跑男李爱锐要完成的任务,不是简单的指压板奔跑或者撕名牌,而是拯救生命。
是的,人需要有尊严,但有时,生命比尊严更重要。
泰戈尔曾说过,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而影片中,李爱锐正是用生命去诠释了这句话。
当受伤的抗日战士被送上家门,他跟徐牛冒着炮火,在枪林弹雨中奔跑,只为能拿到救治的药品;当他被逮捕却因为日军头领想要与他赛跑而获得优待时,他又将优待的食物分给了其他挨饿的战俘。
生命的伟大之处,不是在于获得比别人多,而是给予的更多。
作为一名牧师,李爱锐自始至终贯彻着这样的信仰。
人需要有信仰,是因为,信仰让生命有意义。
奥运会的赛场很大,那条跑道也很长,但对于李爱锐来说,奔跑不止于此。
他将那条赛道,从巴黎延伸到了中国,从赛场延伸到了战场。
一直到因病去世,他都用他的方式,在奔跑着。
因为他坚信,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为他人而拼尽全力。
而他的信仰也成为了鼓励所有战俘的重要希望。
在乐道院集中营,他与日军头领进行了两次比赛。
第一次他输了,那是因为他饥饿,因为他把食物都分给了集中营的儿童们。
第二次,他赢了,在冰天雪地中,光着脚,忍受着脑瘤引发的头疼,忍受着饥饿,忍受着礼拜日比赛的羞辱,那是因为他心里有信仰,他把所有的苦难当做了人生赛道中必须要跨越的障碍。
当他最后弹起曾给女儿弹过的音节,倒在修道院里的钢琴上的时候,他终于到达了人生赛道上的那个终极胜利点。
生命总是匆忙的,来不及告别,来不及嘱托。
但《终极胜利》却用跑男李爱锐的故事,告诉我们,用生命传递给别人的信仰,就是最好的告别与嘱托。
I was at the screening in Hong Kong Premiere for ‘The Last Race’.The film is almost like an unofficial sequel to ‘Chariots of fire’ which I saw when I was a kid, so this was interesting to see. It is based on a moving, real-life story of Eric Liddell- A dedicated Christian, and a British gold-medalist runner who lived and taught in Tian Jin- He was then later brought into a Japanese internment camp during the war. I am surprised that they are showing this movie in mainland China because of its religious themes, so it is quite a big deal that this movie is being screened here.The soundtrack was beautiful and was a great compliment to the movie. It was performed by Frances Yip who is very well-known in Hong Kong and China for her song ‘Shanghai Tang’. The cast was mixed and diverse which was great to see. Shawn Dou and Joseph Fiennes did a very fine acting job, and many of the scenes were cinematically beautiful. I also heard that one of the directors went around mainland China and America to interview lots of different people who were related to this historic event- including some of the survivors from the camp. There was so much dedication that was put into it which is what really makes this film. China has a very rich history but very few people know of this story, so the plot and context of this film was very good and informative for the audience.
在看电影的时候掉了很多眼泪,比如在大家一起唱《奇异恩典》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在还没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这首赞美诗歌会出现了);比如,小女孩在弹琴给那个再也听不到的小石头听的时候;比如最后Eric赤脚跑步胜利的时候;比如……不是说每一个片段都拍得有多么震慑人心,而是因为突然发现,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也就是说,曾经真的,有这样的一群人,经历过这样的一些事情。
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些人,做出过这样的一些选择,然后,再如一粒麦子落在了地里,死去,被埋葬,被覆盖,被留下一个墓碑上的名字。
然而,有些故事,一旦发生便不会在历史尘土中被掩埋,而是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生生不息。
想起曾和某人一起探访过厦门鼓浪屿岛上的基督徒墓地。
在别人都在岛上忙着小清新的时候,我们两个基督徒,却开始了一段很妙的“寻根之旅”。
那条小山路,很阴凉。
一路上的石阶,还有着各种拼音字母,走几步就发现一个,宛若探秘。
估计像我们俩这样走这条路的人也不多吧,所以一路上没有看到别的人。
在鸡山路拾阶而上,走到半山腰,发现一个小菜园,里面有一块比较详细的碑文,当初拍了照,后来想想总觉得不太尊重,又删掉了照片。
守院子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继续往上面走,还有一大片公墓,在鼓浪屿岛上总共有五百多位传教士葬在这里,有些还有名字查考,有些已经连名字都没有了。
那时候,这些公墓,给我的印象都只是一个个名字,或者一片片地方。
但因为这部电影,会发现,一个墓碑上的李爱锐Eric,背后有他望眼欲穿的妻子,有他未曾谋面的孩子,有他的伙计,有他的朋友,有他的爱好,有他的生活,以及他的信仰。
他们本来可以在战争之前就以外国人的身份,离开这个国家的,但他选择了留下。
如果早早离开,那会是很聪明的选择吧!
毕竟能够远离硝烟战火是多么理智的选择。
当想着这些的时候,那些公墓上的,就好像不再是一个个简单的名字了,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作为一群外国人,他们本可如鹰飞翔,但他们选择了留在这片土地。
我想,我能懂他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战争片《终极胜利》集约瑟夫•费因斯、窦骁、涂世旻等实力明星主演,讲述了苏格兰传奇人物李爱锐与一群中国伙伴在日军侵略中国期间,共同面对日军的残暴铁蹄,在苦难中救护战俘,信守人性之光的故事。
影片制作精良,大气又富有时代质感,当年山河破碎,血迹遍布的画面还原得极为真切,令人动容,而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与信念却以感人至深,可以说是华语影坛罕见的战争佳作。
影片的幕后操刀者是同时担任编剧和导演的香港著名影人冼杞然,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打拼四十余年的影坛老兵,冼导十年前获悉奥运短跑冠军李爱锐的故事,觉得这是绝好的电影题材,对现代年轻人有莫大的意义,于是开始筹备这部《终极胜利》,此后,他花费了十年时间来精心打磨,搜集资料、创作剧本,几易其稿,把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对人性的偏爱都倾注到了故事里,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得极为精细。
正是这些幕后无声的心血,使影片从第一幅画面至落幕,每一格都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可以流传的经典画面,例如李爱锐与孩子们赛跑游戏的场面,生命的张力在欢乐而优雅的气氛,与残酷血胜的战场形成强烈对比;像吴牛和李爱锐冒着子弹救治中国伤兵的情节,正义、善良与热血交织在夜色中;贩卖药品的外国商人为了爱情最终没有登上撤桥的客船,来到爱人工作的医院外,吹起了情意绵绵的乐曲;还有李爱锐在战俘营受尽折磨而绝不屈服的场景。
这些画面极具诗意,却又发出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一样,经常能够在漫不经心中,爆发出震撼人心的能量,而影片的故事亦是如同一首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的史诗,回响着人们对和平的热爱,对战争的控诉。
1981年,好莱坞曾经就天津出生的李爱锐的故事拍摄了一部《火战车》,当年获得4项奥斯卡金像奖,流传至今日仍然经典,此次,《极级胜利》再度把他的故事搬上银幕,难免有对比和比较,以故事来看,两者不冲突,《火战车》描写的是他在英国读书和奥运会夺冠的故事,讲的是西方的民族歧视和励志,《终极胜利》的故事则是后传,在中国经历的战争故事,两者如果连着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必须给洗杞然导演的精湛功力和艺术追求点赞,洗导虽然在七八十年代拍摄过很多以娱乐功能为主的商业片,但从当年深具史诗底蕴的《西楚霸王》可以看出,他对拍摄历史题材影片的追求与执着。
而近期的冼杞然开始涉足福音电影,执导《源来是爱》,则为《终极胜利》奠定了精神方向。
请出奥斯卡级别的演技明星费因斯,大手笔投入还原时代原貌和战争场面,转战加拿大、美国、天津、潍坊多地拍摄,搭建一比一的战俘营,通过这些努力,冼导让《终极胜利》成为近几年来最具水准华语战争片。
很多资料,关于李爱锐( Li Ai'rui , Eric Henry Liddell、埃里克•里德尔、李岱尔)的介绍是这样的:1902 1945,英国苏格兰宣教士、体育运动家、教育家;1924年巴黎奥运会400米赛冠军。
在天津从事宣教和基督教教育20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关入山东潍县集中营;二战胜利前夜,因病逝世于集中营内。
1981年,好莱坞导演休•赫德森将李爱锐前半生在英国生活的传奇经历,拍成电影《烈火战车》,影片用倒叙的手法,由1978年哈罗德•亚伯拉罕的葬礼开始,回溯了英国历史上两个伟大的短跑选手(埃里克•里德尔,哈罗德•亚伯拉罕)振奋人心的跑步,成为奥斯卡史上个人奋斗的最佳体育励志片,勇夺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并且荣获1981年第34届戛纳电影节基督教人道精神奖和金棕榈奖提名,在影坛上享誉盛名。
《烈火战车》是颇具英国古典主义气质的电影,片中只描述了主角之一的李爱锐前半生故事,后半生仅是寥寥几笔的字幕。
李爱锐在跑步中他能感受到上帝在微笑,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让他在巴黎奥运会上放弃参加周日的百米比赛,但在别的选手转让400米比赛名额后,打破纪录获得冠军,体育+信仰,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信仰、荣誉和运动带来的激情。
而香港老牌导演冼杞然最新执导的《终极胜利》,则把李爱锐后半生最为传奇和最能体现其人道主义精神的经历搬上了银幕。
盛誉之下的“上帝骄子”李爱锐放弃了在英国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天津,开始了他近20年的教学生涯,和陕西人徐牛(窦骁)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他将其运动家精神完全投注于教育和福音事工上,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并且李爱锐衷心地期望贫穷落后的第二故乡中国能够尽快发展起来。
远东战云密布,李爱锐将怀有身孕的妻子弗洛伦丝•麦肯齐,以及两个女儿送往加拿大避难,自己坚定地和徐牛一道进行敌后抗日,参加救治伤兵和接济难民的活动。
珍珠港事件后,李爱锐和两千欧美籍人士被日军关入山东潍坊集中营,身心饱受摧仍旧坚持抗争,直到最后拒绝了首相丘吉尔的特别照顾,将离开集中营的宝贵名额让给了怀孕的妇女战友,1945年2月21日病逝于潍县集中营,至终都未能见过最小的女儿一面。
冼杞然是香港老牌导演、德宝的第二代掌门人(个优秀的电影管理专家,他任职德宝执行总裁期间没赔过钱),同时也是拍中产阶级白领喜剧片的代表人物之一(《三人世界》系列》),在涉及到战争、动作、历史、传记性质的的作品,冼杞然也有《西楚霸王》(张艺谋监制)、《黑猫》系列是代表作。
冼杞然拍摄的《终极胜利》有约瑟夫•费因斯(《莎翁情史》、《偷香》、《温柔地杀我》等男主)压阵,也有窦骁加盟,并且看得出影片投入成本不小,但和《黄石的孩子》、《拉贝日记》、《面纱》等片一样,是意义大于水准。
海外大咖领衔,窦骁的功能也如周润发、张静初、黄秋生在前边几部片的功能,影片视听技术都没问题,但缺失了真正的灵魂,究其原因,一来是没有拍出真正的纪录加历史味道,只能说是个故事,二来手法有些陈旧。
尤其是窦骁在片中抛弃妻子一路追逐着约瑟夫•费因斯,老港片兄弟情的感觉油然而生,放眼当下则基情满满。
上帝骄子以爱制暴,短暂人生两个传奇!
有时候,电影更大的价值偏偏就是意义大于水准。
他是奥运会短跑冠军,他优秀的教育家,他是出生在中国的英国人,奋不顾身的加入到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中,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他却因脑瘤而逝世于日本集中营,他便是传奇人物李爱锐。
1981年,李爱锐的传奇人生被拍成了电影《火的战车》,时隔25年李爱锐的传奇故事再次被搬上大银幕,这部由冼杞然导演时隔20年再执导筒的历史战争大片《终极胜利》7月1日全国上映,作为一部历史战争片选择在7月1日上映显得格外有意义。
《终极胜利》的开篇便给人带来一种欧美大片的赶脚,就连字幕都是欧美大片的调调,作为一部根据抗战历史真人真事改编的战争片,冼杞然导演十年磨一剑的作品,这部影片的逼格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男人戏,男主人公李爱锐由好莱坞著名演员由约瑟夫·费因斯饰演,而其跟班徐牛由窦骁饰演,在片中两人虽然没有过于明显的基情戏,但两人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暧昧,两人对此拿捏的相当精准。
当然不能否认,我个人对窦骁是相当喜爱的。
但相比约瑟夫·费因斯和窦骁的基情(友情),让我更为动容的还是刘小倩和窦骁的爱情。
在片中,刘小倩饰演的农村妇女凤英,与窦骁饰演的徐牛是一对夫妻并育有一子,在窦骁与约瑟夫·费因斯抗战的日子里,刘小倩就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相依为命,一位内心坚韧刚强的朴实农村妇女,在与窦骁一家三口团聚的日子里,她就是一个贤妻良母,当窦骁去战场战斗的日子里,她就是有再多的抱怨仍然要独立撑起一个家。
最让人感动的是,窦骁与约瑟夫·费因斯到了潍县集中营,刘小倩也带着孩子赶了过去,当抗战胜利的时候,日本人要杀光集中营中的所有外国人,窦骁不顾刘小倩身怀六个月的身孕,只身前往营救约瑟夫·费因斯,奈刘小倩怎样哭求都阻止不了窦骁营救基友的心。
最终窦骁光荣牺牲了,剩下刘小倩孤儿寡母。
在片中,刘小倩有大量的哭戏,对于首次触电大银幕的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要和窦骁这样演技精湛的实力派演员飙戏,不得不说刘小倩做到了。
我们都知道男人戏中的女主角历来不好演,需要演员很好的悟性和表现力,特别是这样一部历史战争大片,不过这个女主角真的是赚足了男人的眼球。
虽然刘小倩在片中扮演的是一位农村妇女,但是刘小倩拿捏的非常到位可圈可点,绝对算得上是影片的一抹亮彩。
刘小倩作为歌手出道,此番的形象颠覆着实令人惊艳,首次触电但和好莱坞演员合作,刘小倩的起点很高哦!
相比刘小倩首次触电饰演农村妇女,赵薇、范冰冰在功成名就之后纷纷挑战农村妇女之一形象,不管是《亲爱的》里的赵薇还是《我不是潘金莲》里的范冰冰,她们演绎的都非常完美,但就是少了刘小倩身上的质朴。
此次在《终极胜利》里,刘小倩将一个妻子的辛苦和隐忍诠释的十分到位,同时也诠释了母爱的伟大,战争中她从阻拦过窦骁,但在孩子还未出生的时候,她是真心不想让了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失去父亲,虽然她内心知道留不住窦骁,但她还是要争取,因为她是一名母亲。
可以说这是无奈,这就是战争时期女人的真写照,因为她们爱在战火纷飞时。
看着说着英语的人听懂中国话,说着中国话的人听懂英语,好跳戏啊……加之爆炸戏太过敷衍……
怎么最后搞得中日抗战变得中国人好像很多鱼?
国之不存,家将安在?整体尚可,有不少细节挺好!
CCTV6 2021.10.28 一部关于潍县乐道院的故事……儿时就读时的一座座教学楼办公楼和宿舍楼,脑海里满满都是难以忘怀的回忆,假如能存留下来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了解李爱锐
五分,叙事混乱,主要说李爱锐的伟大。战争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死亡
挺好的题材,导演浪费了
六台播的
整体故事感觉太散,对于人物个性刻画不够鲜明,但情怀本身大于电影,感谢李爱锐!
演的有点太用力吧
为爱❤️
单就影片来看,摄影不光都是不错的。但一个不错的立意被编剧和导演给糟蹋了。故事衔接不很流畅,,让人时时摸不到头脑,道具太差,有违逻辑的地方也太多。。。。要评价该片与《辛德勒名单》两片,单从两片中对钢琴的表现就已有明显区别了,我更喜欢《名单》里的那种表现手法。
#终极胜利#应该是烈火战车的续集,是从艾瑞克里德(李爱锐)参加奥运会后回到中国开始说起。主角里德的戏很好,窦骁的角色就比较突兀,有点中国式英雄的假大空。不过里德的部分已经足够感染人,虽然因为国情的缘故含蓄处理了圣经,但信仰之光处处可见。按照豆瓣的标准,可以评7.5分
题材超棒,但这拍得什么鬼啊?剪辑乱得一塌糊涂!!!
导演也是厉害,挺好的故事讲成这样,有几处明显不和情理。三星算给立意和故事吧
仅上线了一天的电影
今天吃饭的时候爷爷看CCTV6,正好在放这个,看完迷迷,不太懂。
支持下家乡的电影,总体感觉不错的。比较出彩的地方是刻画人物没有脸谱化,这在正能量电影里面尤其难得。看到熟悉的场景,还是很感动的。4星给电影本身,1星是感情分。
李爱锐,一位热爱中国的基督徒,甘愿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中国,本可有荣华富贵却甘愿放弃,本可以回国与妻女团聚却甘愿将名额送给比自己更需要的人,这就是爱,这爱不是从人而来的,是因为上帝先爱了他,他将爱传递给其他人,即使在集中营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依然爱邻舍爱孩子,尽自己所能的去服侍他人。走访潍县集中营,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回响,将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我不知道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如果想描述世界人民抗击战争的光辉,就应该把定位搞清楚,把重点放在人民群众抗战的节奏上,而不是揪着日本鬼子滥杀无辜来写,三个小孩子死在电影里,虽然历史很残忍,但是在一部电影里不停地渲染这种剧情,未免归于残忍,难受之余让人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