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豆瓣能打0分,这电视剧不止2.5分。
有人坚持看完吗?
令狐冲蹦出来那一刻,我就弃剧了。
对,蹦出来的。
印象很深,背着一个剑,剑尖冲上,一下子蹦了处理。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如果有人真的能看完,在下实在佩服,实在看不下去,太难了。
就跟张一山带着个绿帽子出场一样,一眼弃剧。
本人不讨厌张一山的,余罪也是看的挺好的,但是这鹿鼎记这顶绿帽子,实在受不了。
估计这个演员也不是讨厌的,但是,实在太颠覆形象了。
笑傲江湖追求的是自由自在,是无拘无束,但仍需武力支持,没有绝强的武功,自由便是虚假的,只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要事事顺心,还需己身强大,才能不受制于人,任意潇洒。
刚看完新笑傲江湖,觉得这部剧虽然有种种缺点,但是改编的却很好。
它比原著更残酷,血淋淋的,不像是笑傲江湖,倒像是血狱江湖,笼罩在一层腥风血雨之中。
剧中所出现的人物到最后几乎全都死了,无论是快意恩仇,追求自由的魔道,还是以武林正道自居的正派,处处都在上演着背叛,提防,仇杀,阴谋,算计。
我一直忍耐着这种惨绝人寰的改编,强奸着自己的视觉和思维在观看着,直到东方不败和蓝凤凰好了,然后又骗她,然后她说自己也在演戏,是的你没有看错,雷东方不败和蓝凤凰在恋爱!!!
我默默的关上了电视机,点上一根黄山,来到阳台,眯缝着眼睛望了一眼浓烟深霾的天空————还真他妈造孽横生啊。
吕颂贤版的是小制作的精品,李亚鹏的刚出版的时候被喷后来评分逐渐上来了,替身太明显,大阴阳手一会一换人,于人豪一会一换人。
霍建华的还没有那种洒脱。
本来以为霍建华的都够垃圾了。
没想到这部旷世神作诞生。
仨字,大傻X。
这部剧毫无底线,借用杨左使的话来说:孙子,你恶心到我们了,无底线的改编真是辣眼睛,金庸大侠如果看过这版的笑傲江湖能抽出40米的大砍刀直接把导演和编剧剁成肉泥我想这部剧的导演和编剧可以去申请世界记录了,这种局是怎么通过审核的,直接封杀这群货吧.这是对金老的亵渎,😁😡😡😡😡😡😡😡
演员选得太差了,一点水平也没有,连十分钟也看不下去,浪费这么好的剧本了。
演员选得太差了,一点水平也没有,连十分钟也看不下去,浪费这么好的剧本了。
演员选得太差了,一点水平也没有,连十分钟也看不下去,浪费这么好的剧本了。
演员选得太差了,一点水平也没有,连十分钟也看不下去,浪费这么好的剧本了。
演员选得太差了,一点水平也没有,连十分钟也看不下去,浪费这么好的剧本了。
从头到尾除了慢动作就是广播体操小孩子打架都比这个有观赏性 连最基本的武打都没有拍个锤子武侠剧 选角方面也是坑的一批 那个令狐冲一出来我找一万个人最起码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人认为他不适合吧 剧情更是改的乱七八糟 是去精神病院找人探讨的吧 买了人家版权就好好拍呗 导演还说他没把钱花在演员身上 我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花哪了 可能花五分特效上了吧
强调:就是个同人!
而且很多问题,看的时候不能带脑子。
看了大家的评论,发现大部分都是看了一集就弃剧的,剩下看完的也是多侧重于对于演员长相的吐槽和东方不败线魔改的吐槽。
也因此这部剧评分如此之低,创下金庸剧历史。
但是我认为,它不止2.5分。
(在犹豫打三星还是四星,后来想了想算了大方点给四星吧,毕竟怒打一星的实在太多了,算是帮忙拉一点分)很多人吐槽演员长相问题,我刚开始看的时候也狠狠被雷到,但是其实看久了,习惯了,倒也觉得没有多么崩。
或许是看顺眼了,觉得这样的令狐冲虽然和原著不太符合,但是也可以接受(感觉这版令狐冲带一些郭靖气质)。
至于剧情,刚开始也很不能接受,后面一瞬间认识到它就是个同人,就豁然开朗了。
不要带着原著眼光看,单单作为一个新作品来看,会好受很多。
估计也是因此而称之为“新”笑傲江湖的原因吧。
看多了对于原著循规蹈矩的翻拍,不乏经典之作但是珠玉在前,如果一味照搬原著很难获得突破,因此这一版的“魔改”我可以理解。
尤其后期,魔教线几乎是支撑着我看下去的唯一动力。
面目全非但确实有点意思。
但是改编确实不够严谨完整,大胆有余逻辑不足。
比如东方不败黑化线,一句童年阴影就能解释了?
一句我都是骗你的就能解释了?
诸如此类的经不起推敲的bug非常非常多。
而且最后手雷炸死真的非常离谱。
那些被其他批评过的,诸如bgm问题,特效问题,细节处理等等,不再赘述。
为什么它有如此多的毛病,却还是给了这么高的分。
因为它至少做到了耳目一新。
我在和朋友吐槽的过程中也不由得感叹到导演编剧脑洞真大真敢拍,作为不要求忠于原著的乐子人看着倒也新奇有趣。
剧情雷人但一旦接受这个设定好像也无不可。
这部剧就是个同人,不要拿原著来比照它。
因此,我认为对于不要求忠于原著的受众而言,且观看时候别太带脑子,它还算是一部好看的剧。
之于我,我觉得它改编的虽然称不上多好,但是还算有意思,有让我看下去的欲望。
小的优点,比如色调审美在线,实景拍摄等等,亦不赘述。
总结:它很烂,水平不高,但是我觉得剧情改的还算有意思,看看图个乐子也挺好的。
看了不到20分钟,我就忍不住按下了暂停键,且不说闪亮登场的东方不败自报家门;林震南和丁勉“推杯换盏”,好不尴尬;宁中则比岳灵珊还要年轻貌美,劳德诺比令狐冲更有男子气概(这令狐冲的外貌,恕我直言,出场时我以为是陆猴儿……),单说小师妹和林平之是咋回事?
相互看得出了神?
而把小师妹当作是神圣的女神看待的令狐冲竟然吼小师妹?
完全不敢想林平之之后是怎么苦追岳灵珊,岳灵珊又是怎样难以抉择。
不会拍就按着原著拍,总不会有什么差错,莫名其妙给人物加戏,再加上诡异的bgm真是让人迷惑。
林平之搭救令狐冲?
看得我都笑了,虽说刚出场的令狐冲还不是那么出类拔萃,但也轮不上林平之那个花拳绣腿出来指点江山吧,林平之出场时武功连小师妹都不敌不过好不好啊!
上来就管令狐冲叫哥,谁是你哥啊!
江湖规矩不应该是“令狐少侠”?
而且拍成这样还好意思用《沧海一声笑》?
边看边吐槽……算了,他们仨都去福威镖局吃上饭了,我真是看不下去了,弃了。
笑傲江湖追求的是自由自在,是无拘无束,但仍需武力支持,没有绝强的武功,自由便是虚假的,只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要事事顺心,还需己身强大,才能不受制于人,任意潇洒。
刚看完新笑傲江湖,觉得这部剧虽然有种种缺点,但是改编的却很好。
它比原著更残酷,血淋淋的,不像是笑傲江湖,倒像是血狱江湖,笼罩在一层腥风血雨之中。
剧中所出现的人物到最后几乎全都死了,无论是快意恩仇,追求自由的魔道,还是以武林正道自居的正派,处处都在上演着背叛,提防,仇杀,阴谋,算计。
作者:金庸小说是写给人看的。
小说的内容是人。
小说写一个人、几个人、一群人、或成千成万人的性格和感情。
他们的性格和感情从横面的环境中反映出来,从纵面的遭遇中反映出来,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系中反映出来。
长篇小说中似乎只有《鲁滨逊飘流记》,才只写一个人,写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写到后来,终于也出现了一个仆人“星期五”。
只写一个人的短篇小说多些,尤其是近代与现代的新小说,写一个人在与环境的接触中表现他外在的世界、内心的世界,尤其是内心世界。
有些小说写动物、神仙、鬼怪、妖魔,但也把他们当作人来写。
西洋传统的小说理论分别从环境、人物、情节三个方面去分析一篇作品。
由于小说作者不同的个性与才能,往往有不同的偏重。
基本上,武侠小说与别的小说一样,也是写人,只不过环境是古代的,主要人物是有武功的,情节偏重于激烈的斗争。
任何小说都有它所特别侧重的一面。
爱情小说写男女之间与性有关的感情,写实小说描绘一个特定时代的环境与人物,《三国演义》与《水浒》一类小说叙述大群人物的斗争经历,现代小说的重点往往放在人物的心理过程上。
小说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的基本内容是人的感情和生命,主要形式是美,广义的、美学上的美。
在小说,那是语言文笔之美、安排结构之美。
关键在于怎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什么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者主观的剖析,或者是客观的叙述故事,从人物的行动和言语中客观的表达。
读者阅读一部小说,是将小说的内容与自己的心理状态结合起来。
同样一部小说,有的人感到强烈的震动,有的人却觉得无聊厌倦。
读者的个性与感情,与小说中所表现的个性与感情相接触,产生了“化学反应”。
武侠小说只是表现人情的一种特定形式。
作曲家或演奏家要表现一种情绪,用钢琴、小提琴、交响乐、或歌唱的形式都可以,画家可以选择油画、水彩、水墨、或版画的形式。
问题不在采取甚麼形式,而是表现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读者、听者、观赏者的心灵相沟通,能不能使他的心产生共鸣。
小说是艺术形式之一,有好的艺术,也有不好的艺术。
好或者不好,在艺术上是属于美的范畴,不属于真或善的范畴。
判断美的标准是美,是感情,不是科学上的真或不真(武功在生理上或科学上是否可能),道德上的善或不善,也不是经济上的值钱不值钱,政治上对统治者的有利或有害。
当然,任何艺术作品都会发生社会影响,自也可以用社会影响的价值去估量,不过那是另一种评价。
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势力及于一切,所以我们到欧美的博物院去参观,见到所有中世纪的绘画都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表现女性的人也必须通过圣母的形象。
直到文艺复兴之后,凡人的形象才在绘画和文学中表现出来,所谓文艺复兴,是在文艺上复兴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的描写,而不再集中于描写神与圣人。
中国人的文艺观,长期以来是“文以载道”,那和中世纪欧洲黑暗时代的文艺思想是一致的,用“善或不善”的标准来衡量文艺。
《诗经》中的情歌,要牵强附会地解释为讽刺君主或歌颂后妃。
陶渊明的《闲情赋》,司马光、欧阳修、晏殊的相思爱恋之词,或者惋惜地评之为白璧之玷,或者好意地解释为另有所指。
他们不相信文艺所表现的是感情,认为文字的唯一功能只是为政治或社会价值服务。
我写武侠小说,只是塑造一些人物,描写他们在特定的武侠环境(中国古代的、没有法治的、以武力来解决争端的不合理社会)中的遭遇。
当时的社会和现代社会已大不相同,人的性格和感情却没有多大变化。
古代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仍能在现代读者的心灵中引起相应的情绪。
读者们当然可以觉得表现的手法拙劣,技巧不够成熟,描写殊不深刻,以美学观点来看是低级的艺术作品。
无论如何,我不想载甚麼道。
我在写武侠小说的同时,也写政治评论,也写与历史、哲学、宗教有关的文字,那与武侠小说完全不同。
涉及思想的文字,是诉诸读者理智的,对这些文字,才有是非、真假的判断,读者或许同意,或许只部份同意,或许完全反对。
对于小说,我希望读者们只说喜欢或不喜欢,只说受到感动或觉得厌烦。
我最高兴的是读者喜爱或憎恨我小说中的某些人物,如果有了那种感情,表示我小说中的人物已和读者的心灵发生联系了。
小说作者最大的企求,莫过于创造一些人物,使得他们在读者心中变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艺术是创造,音乐创造美的声音,绘画创造美的视觉形象,小说是想创造人物、创造故事,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假使只求如实反映外在世界,那麼有了录音机、照相机,何必再要音乐、绘画?
有了报纸、历史书、记录电视片、社会调查统计、医生的病历纪录、党部与警察局的人事档案,何必再要小说?
武侠小说虽说是通俗作品,以大众化、娱乐性强为重点,但对广大读者终究是会发生影响的。
我希望传达的主旨,是:爱护尊重自己的国家民族,也尊重别人的国家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帮助;重视正义和是非,反对损人利己;注重信义,歌颂纯真的爱情和友谊;歌颂奋不顾身的为了正义而奋斗;轻视争权夺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为。
武侠小说并不单是让读者在阅读时做“白日梦”而沉缅在伟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读者们在幻想之时,想像自己是个好人,要努力做各种各样的好事,想像自己要爱国家、爱社会、帮助别人得到幸福,由于做了好事、作出积极贡献,得到所爱之人的欣赏和倾心。
武侠小说并不是现实主义的作品。
有不少批评家认定,文学上只可肯定现实主义一个流派,除此之外,全应否定。
这等于是说:少林派武功好得很,除此之外,甚麼武当派、崆峒派、太极拳、八卦掌、弹腿、白鹤派、空手道、骀拳道、柔道、西洋拳、泰拳等等全部应当废除取消。
我们主张多元主义,既尊重少林武功是武学中的泰山北斗,而觉得别的小门派也不妨并存,它们或许并不比少林派更好,但各有各的想法和创造。
爱好广东菜的人,不必主张禁止京菜、川菜、鲁菜、徽菜、湘菜、维扬菜、杭州菜、法国菜、意大利菜等等派别,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也。
不必把武侠小说提得高过其应有之份,也不必一笔抹杀。
甚麼东西都恰如其份,也就是了。
撰写这套总数三十六册的《作品集》,是从一九五五年到七二年,前后约十三、四年,包括十二部长篇小说,两篇中篇小说,一篇短篇小说,一篇历史人物评传,以及若干篇历史考据文字。
出版的过程很奇怪,不论在香港、台湾、海外地区,还是中国大陆,都是先出各种各样翻版盗印本,然后再出版经我校订、授权的正版本。
在中国大陆,在“三联版”出版之前,只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一家,是经我授权而出版了《书剑恩仇录》。
他们校印认真,依足合同支付版税。
我依足法例缴付所得税,余数捐给了几家文化机构及支助围棋活动。
这是一个愉快的经验。
除此之外,完全是未经授权的,直到正式授权给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三联版”的版权合同到二○○一年年底期满,以后中国内地的版本由另一家出版社出版,主因是地区邻近,业务上便于沟通合作。
翻版本不付版税,还在其次。
许多版本粗制滥造,错讹百出。
还有人借用“金庸”之名,撰写及出版武侠小说。
写得好的,我不敢掠美;至于充满无聊打斗、色情描写之作,可不免令人不快了。
也有些出版社翻印香港、台湾其他作家的作品而用我笔名出版发行。
我收到过无数读者的来信揭露,大表愤慨。
也有人未经我授权而自行点评,除冯其庸、严家炎、陈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认真其事,我深为拜嘉之外,其余的点评大都与作者原意相去甚远。
好在现已停止出版,出版者正式道歉,纠纷已告结束。
有些翻版本中,还说我和古龙、倪匡合出了一个上联“冰比冰水冰(古龙小说《陆小凤系列-剑神一笑中的插叙)”徵对,真正是大开玩笑了。
汉语的对联有一定规律,上联的末一字通常是仄声,以便下联以平声结尾,但“冰”字属蒸韵,是平声。
我们不会出这样的上联徵对。
大陆地区有许许多多读者寄了下联给我,大家浪费时间心力。
为了使得读者易于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长、中篇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凑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短篇《越女剑》不包括在内,偏偏我的围棋老师陈祖德先生说他最喜爱这篇《越女剑》。
)我写第一部小说时,根本不知道会不会再写第二部;写第二部时,也完全没有想到第三部小说会用甚麼题材,更加不知道会用甚麼书名。
所以这副对联当然说不上工整,“飞雪”不能对“笑书”,“连天”不能对“神侠”,“白”与“碧”都是仄声。
但如出一个上联徵对,用字完全自由,总会选几个比较有意思而合规律的字。
有不少读者来信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所写的小说之中,你认为哪一部最好?
最喜欢哪一部?
”这个问题答不了。
我在创作这些小说时有一个愿望:“不要重复已经写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是细节。
”限于才能,这愿望不见得能达到,然而总是朝著这方向努力,大致来说,这十五部小说是各不相同的,分别注入了我当时的感情和思想,主要是感情。
我喜爱每部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为了他们的遭遇而快乐或惆怅、悲伤,有时会非常悲伤。
至于写作技巧,后期比较有些进步。
但技巧并非最重要,所重视的是个性和感情。
这些小说在香港、台湾、中国内地、新加坡曾拍摄为电影和电视连续集,有的还拍了三、四个不同版本,此外有话剧、京剧、粤剧、音乐剧等。
跟著来的是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哪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改编演出得最成功?
剧中的男女主角哪一个最符合原著中的人物?
”电影和电视的表现形式和小说根本不同,很难拿来比较。
电视的篇幅长,较易发挥;电影则受到更大限制。
再者,阅读小说有一个作者和读者共同使人物形象化的过程,许多人读同一部小说,脑中所出现的男女主角却未必相同,因为在书中的文字之外,又加入了读者自己的经历、个性、情感和喜憎。
你会在心中把书中的男女主角和自己或自己的情人融而为一,而每个不同读者、他的情人肯定和你的不同。
电影和电视却把人物的形象固定了,观众没有自由想像的余地。
我不能说那一部最好,但可以说:把原作改得面目全非的最坏、最自以为是,瞧不起原作者和广大读者。
武侠小说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长期传统。
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应该是唐人传奇的《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昆仑奴》等精彩的文学作品。
其后是《水浒传》、《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等。
现代比较认真的武侠小说,更加重视正义、气节、舍己为人、锄强扶弱、民族精神、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
读者不必过份推究其中某些夸张的武功描写,有些事实上不可能,只不过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传统。
聂隐娘缩小身体潜入别人的肚肠,然后从他口中跃出,谁也不会相信是真事,然而聂隐娘的故事,千余年来一直为人所喜爱。
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
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
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
韦小宝的父亲可能是汉、满、蒙、回、藏任何一族之人。
即使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主角陈家洛后来也对回教增加了认识和好感。
每一个种族、每一门宗教、某一项职业中都有好人坏人。
有坏的皇帝,也有好皇帝;有很坏的大官,也有真正爱护百姓的好官。
书中汉人、满人、契丹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有好人坏人。
和尚、道士、喇嘛、书生、武士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和品格。
有些读者喜欢把人一分为二,好坏分明,同时由个体推论到整个群体,那决不是作者的本意。
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看。
宋辽之际、元明之际、明清之际,汉族和契丹、蒙古、满族等民族有激烈斗争;蒙古、满人利用宗教作为政治工具。
小说所想描述的,是当时人的观念和心态,不能用后世或现代人的观念去衡量。
我写小说,旨在刻画个性,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
小说并不影射甚麼,如果有所斥责,那是人性中卑污阴暗的品质。
政治观点、社会上的流行理念时时变迁,人性却变动极少。
在刘再复先生与他千金刘剑梅合写的“父女两地书”(共悟人间)中,剑梅小姐提到她曾和李陀先生的一次谈话,李先生说,写小说也跟弹钢琴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言,是一级一级往上提高的,要经过每日的苦练和积累,读书不够多就不行。
我很同意这个观点。
我每日读书至少四五小时,从不间断,在报社退休后连续在中外大学中努力进修。
这些年来,学问、知识、见解虽有长进,才气却长不了,因此,这些小说虽然改了三次,相信很多人看了还是要叹气。
正如一个钢琴家每天练琴二十小时,如果天份不够,永远做不了萧邦、李斯特、拉赫曼尼诺夫、巴德鲁斯基,连鲁宾斯坦、霍洛维兹、阿胥肯那吉、刘诗昆、傅聪也做不成。
这次第三次修改,改正了许多错字讹字、以及漏失之处,多数由于得到了读者们的指正。
有几段较长的补正改写,是吸收了评论者与研讨会中讨论的结果。
仍有许多明显的缺点无法补救,限于作者的才力,那是无可如何的了。
读者们对书中仍然存在的失误和不足之处,希望写信告诉我。
我把每一位读者都当成是朋友,朋友们的指教和关怀,自然永远是欢迎的。
二○○二年四月 于香港
虽是拍的不如前面的,但青年演员们也是努力了。三星给演员们做为鼓励
一言难尽
现在最得意的是于妈了吧,她拍的笑傲江湖终于不是最烂的一版了。
考古小丁最后一站!这部拍的说用心吧,选角那么差,故事编的那么烂; 说不用心吧,这群年轻演员也是提前集中集训武打戏,又感觉他们是在认认真真的拍。其实到现在还没有一部令我满意的笑傲江湖,最接近的是TVB吕颂贤版。怎么就不能按小说老老实实的编呢?为什么一定要魔改?笑傲江湖如果再翻拍我还是会去看的,期待最好的版本出现!
从看到这剧的新闻就超烦的,这不我来打分了,超想打负分的
特别喜欢里面的演员,喜欢东方的感情线。
不是,朋友们我觉得这个剧不应该比极光之恋低吧。。。。。。
感谢新笑傲江湖相遇,江湖再见,这样的武侠剧,一次知道笑傲江湖这个故事,无缘无故地打架,无缘无故地得罪人,无缘无故地与人结仇。
就目前已播部分来看,这剧有够不走心的啊。
陪粑粑一块看的,轻松愉快有笑点,就是最后东方不败黑化的造型,有些堪忧。
为什么想不开要拍啊,这都没几个人知道它拍了,而且还播了,这是钱多没处烧吗?
2星半
大胆尝试用新人表演,新人的表演也很努力了,值得肯定,给一星的希望尊重下剧组工作人员,用心制作出的电视剧,幕后大家都不容易,不要轻易的各种各种喷
难看到让人发笑,显得丁禹兮的东方不败鹤立鸡群
为什么翻拍都不如原版?为什么要翻拍?导演编剧能不能走点心啊,翻拍经典也要抓住精髓啊
给两星,看在是我第一部看过的完整金庸翻拍剧的面子上,加一星吧。评分那么低的关键是前三集实在是太过于雷人,‘智商惨剧’名副其实。然后主角颜值没压住,配角整容脸,音乐抄袭,再加上那个宣传‘建立一个和谐的江湖’,于是一开播就到了2.4分。之后总体的发展还能忍,但是给蓝凤凰的加戏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似乎是在拙劣的模仿者于正版东方不败。另外点名表扬这版岳不群的演绎,将这个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不说了,回去看96和01版了~
一星就给小东方吧
还行,一般般,演技一般,衣服有点华丽,武侠风一般。
别着急,新鹿鼎记来陪你了。金老最好的两部作品就让你们霍霍成这样
本来无所谓,听说一片骂声,还是得来支持下,五星。挺不错,俺看下去了。剧情到目前为止,没超出接受程度。后面剧情掉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