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
有人覺得「外出」很沉悶、很無聊、很平淡,也有人覺得「外出」很細膩。
論故事,根本沒有甚麼特別,兩個人幽會,這本是大城市每日發生的事,普通不過,但如何表達出男女主角的內心世界,我想是這套電影成功之處。
男女主角因配偶遇交通意外而認識,之後發現他們的配偶有曖昧關係,揭發出其實男主角妻了和女主角丈夫在偷情。
由大家從配偶的隨身物品中發現安全套,女主角從相機中發現丈夫和別人交歡的自拍片段,到男主角看片段時,傳來妻子交歡的笑聲,然後嘔吐,一段段的很容易令觀眾投入。
初段,女主角於得知事情後仍照顧丈夫,但男主色對昏迷的妻了說她幹脆去死吧。
然後男主角希望復仇,女主角半說笑的提議去偷情。
男主角替妻了抹身時看著妻子的下體,想著妻子和別人交歡的情景,女主角把被蓋過丈夫的頭,像希望丈夫死去似的。
女主角穿著內衣經過鏡子時,想起和男主角纏綿的時候也穿著同一件內衣。
很多很多…描述得很細膩。
仿佛男女主角每一個動作,都會帶出訊息及觀眾。
畫面構圖很美、色調很美、配樂很美、男女主角都很美。
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是男女主角太快發生關係了。
總括而言,「外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不是每個人也適合。
喜歡的,不妨看多次,可能每次也有不同感覺。
我买的那张碟把床戏给删了看的我那个不甘心哦钱花冤枉了....眼镜GG演的just so so孙MM就less than just soso,可能是外表过于美丽始终找不到已结婚的妇人感觉被影评给忽悠了很多人写两个人因为道德规范最终分手但我怎么看都是两个人最后在一起了既然有真感情了,道德规范还算什么
当拿到这张电影DVD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是一部讲述婚外恋的片子。
在看片子的之前,我在豆瓣上找到一些相关的电影资料,原來电影的导演也是曾执导过《春逝》和《八月照相馆》的许秦豪。
豆子们對这部电影颇多微词,认为它没有超越许秦豪的以往任何一部片子,相反,由于是冷饭新炒,而不被广大影迷接受。
因为裴勇俊和孙艺珍的名声太大,电影本身的内容被忽略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各种不相干的新闻,这部电影很快就从中国的电影市场淡出了。
我总是避开风头,来看自己当时很想看的电影。
因为那样我就不会被一片负面的、片面的新闻和影评所影响,从而对影片产生理解的偏差。
在去年十一月份上映的《外出》,我直到今年八月份才买DVD看。
所以,在七月流火的时节里,我坐在竹席上摇着扇子,慢慢地把影片看完。
看到影片里两位主人公穿着厚重的大衣在雪里跑步,我却在啜吸着冰镇菊花茶,呵呵,有着别样的感受。
《外出》讲述了一个不太现实的爱情故事,但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浪漫偶像剧,将耀眼的明星仅仅作为陪衬以增加影片的可看性。
电影的影象仿佛被水洗过一样,干净、透明、云淡风轻,特别的平静与详合。
虽然是影片是由车祸开始的,但画面却被处理得没有丝毫血腥与悲切。
在质朴和许多小细的故事结构中,主题被穿插了进来。
在刹那间接受亲人出了车祸这个现实的两个人,又不得不接受另一个隐蔽的事实——他们各自的伴侣发生了婚外恋。
而后,在远离汉城的小城医院里,他们一边照看着昏迷不醒的伤者,一边应付着各种各样的现实事件,然而各自又都无法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第三方,很多時候,他們是無法正視對方的存在的。
恬淡而内敛的叙事风格是影片吸引人的地方。
在这部影片中,最大限度地摒除了煸情的台词和解释性的画面,小心翼翼,穿针引线,将微妙的情感掩映于故事情节间,织就了一副淡泊优雅、宁静至远的爱情画卷。
男女主人公在优愁苦闷和犹豫不决中逐渐接受了对方,日久生情,这条路走得艰辛,每一步都在影片中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足迹。
两个人从最初的形同陌路,到随后一起去安慰车祸受害者的家人,却被无情地驱离,女子无助地失声痛哭,男人心存怜惜却无能为力。
他们成为彼此眼中无处不在的风景,在不知不觉中交付真心,相拥散步,共进晚餐,直至裸裎相见,将彼此纳入自己的怀里......导演将被各自伴侣背叛的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潜藏的激情,对真爱的渴求,如此感人至深,轻而易举地征服了我。
与此同时,当内心深处的渴望吸引着两人,彼此依靠时,许导演却将现实引入这宿命的爱情中,并将问题留给每一个看的人:如果这样的爱情发生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将会何去何从?
真挚、纯真、中规中矩,裴勇俊收放自如的表现可圈可点;孙艺珍,一贯的优雅动人,将普通的家庭主妇塑造的亲切可闲。
同时,电影里緘默的台詞,平靜的小鎮,長鏡頭的畫面,讓我看到一個沒有華麗的飾物,沒有視覺沖擊的许式风格。
就这样,一個浪漫得有些不真實的故事,卻以它的平靜和朴素,被我接受了。
影片的结尾,在一段被四月的雪覆盖着的长长的道路,缓缓地延伸向视野的远方。
外出的人们终要踏上回家的归途,没有人能够剥夺别人活下去的权利。
当我们遇到剧变时,往往愤恨莫名,整个人崩溃下来。
被自己曾经深深信任的人背叛,我们都会感到绝望和怒不可遏;但当爱渐渐萌生,我们会学懂了解和原谅对方。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走完我们的路,坚强地活下去。
后来,当四月的春雪飄起的時候,我聽到這樣的問答: “我们去哪里呢?
”“你想去哪里?
”
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引进这样一部片子。
实在是没有什么感动可言。
题材还可以,但是这样一个题材需要特别强调对人物内心的刻画。
而片子中却没有很好的处理。
唯一的看点就是接近尾声瑞英在街对面的饭馆中看着对面旅馆里的仁洙这个镜头。
更加气氛的是居然把激情戏给剪了,这样一来这部片子就索然无味了。
故事似曾相识,一对男女外出偷情时遇到了车祸,身受重伤,双方的配偶来处理后事时发现了真相。
为了报复,为了感动,还是仅仅为了互相温暖?
他们相爱了。
看似离奇,央视的《今日说法》每天都在报道更离奇的故事,其实老套,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早已在1999年拍就。
《外出》的到来让人觉得略显尴尬。
导演许秦豪的作品非常少,之前只有《八月照相馆》、《春逝》两部电影,但就凭着这样两部平淡的文艺片给许秦豪在中国影迷中间留下了相当好的口碑。
韩国的许秦豪,日本的岩井俊二,香港的陈可辛王家卫,是影迷入门课,也成为后来一个烂大街的称呼—小资—的标签。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的影迷早已经过了盗版DVD的洗礼,网络如此发达,什么样的电影我们没见识过,谁家里没两张小津安二郎英格玛伯格曼?
所以不论是李安还是王家卫就算是安东尼奥尼,面对谁的新片仿佛我们都有资格比出中指,然后宣判电影的死刑。
既然这样了,许秦豪又算是什么呢?
或许更多人是冲着裴勇俊、孙艺珍来的。
尤其是裴勇俊,单凭长相其品牌效应不亚于三星、现代、LG,还有一群日本妈妈桑粉丝团,让我们领略了日本女人的疯狂不亚于日本男人的变态。
其实韩国明星都给人一种温文尔雅,平和谦逊的感觉,少有中国美国日本明星身上的暴戾之气。
有人解释成儒家文化的影响,我说不好。
《外出》在韩国定成了18级,在香港也是二级B,于是就有人开始意淫两位男女主角了,其实整个电影相当克制,连接吻的镜头就只有区区两个,女主角孙艺珍暴露最多的仅仅是穿着文胸走过镜头,瘦瘦的,如邻家小妹。
所有的这些都构成了我们对这部电影的失望,这种失望五味杂陈,上面漂浮着浮躁。
其实《外出》绝对是一部适合你挽着爱人坐进影院,等着灯光暗下,灯光再亮起时拭去眼角浅浅的泪花,再挽着他或者她走进风雪的电影。
不求心灵的震撼,不求炫目的幸福,只求想起来时那一声轻轻地叹息。
这,对于《外出》就已经足够了。
从《八月照相馆》里的韩石圭沈银河到《春逝》里的李英爱再到《外出》里面的裴勇俊孙艺珍,出镜许秦豪电影的都是韩国此时彼时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但在这些电影里我们看不到韩石圭的千面演技,李英爱的内敛大气,裴勇俊瓷器一般的完美肌肤,看到的仅仅是普通人的过往与遭遇和其间折射出的东方式的欲说还休的美丽与哀愁。
许秦豪喜欢让他的演员哭,不是默默地流泪、暗暗地啜泣,而是号啕大哭、涕泗横流。
在失去至亲之人的时候,孔子说:非夫人之为恸而为谁?
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个译名《四月的雪》,虽然不合时宜,但也美丽非常。
韩国影片《外出》说的是一个婚外恋的故事,影片一开始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因为彼此爱人的车祸而相遇,竟发现配偶已有婚外情,对象正是对方的配偶——这话说的太别扭!
简单来说,和《花样年华》的桥段非常相似,裴勇俊饰演的仁洙就是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孙艺珍饰演的瑞英正对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一个背叛和被叛的故事。
影片最后正面交代的有两个事实:瑞英的丈夫去世;仁洙的妻子渐渐恢复。
至于仁洙和瑞英究竟有没有走到一起,影片没有交代。
即使在影评中广为流传的那一问一答——“女:我们去哪儿?
男:你想去哪儿?
”也因为没有人物画面而无法确定女声是瑞英还是仁洙妻子。
结尾留下悬念的片子有很多,那么不妨把可能的结尾都亮出来作一次可行性研究。
结局1:仁洙和瑞英走到了一起这个结尾应该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喜欢,中国人一向热衷于大团圆,这一点连金庸和琼瑶都无法逃脱。
两个受到背叛的人在特定的情况下,都是有理由冲破感情防线的,无论是开始夹杂的报复宣泄——两人都恨透了自己的配偶,一个对她说“还不如死了呢”;一个一下把他的脸蒙上了;或是后来的相互慰藉——我们做点什么吧?
做什么呢?
做爱!
到最后的真心相爱——“如果我们早些认识或者再晚些认识会怎么样?
” 有人用影片的英文译名来解释结局:既然4月都下雪了,那么两人凭什么没有在一起?
上帝给两人安排了一场四月雪,两人在雪中交相辉映,心灵相通,这样的结局固然完美,却也伤害了一个人,那就是仁洙的妻子。
也许她本是一个应该受到惩罚的人,让背叛者尝到失去两个男人的滋味。
结局2:仁洙回到了妻子身边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仁洙对新恋情的不确定——他和瑞英同处一室正要亲热时,岳父前来,没有对白,也来不及商量,瑞英躲进了卫生间,仁洙把她的上衣和鞋子也都藏了进去。
后来借口没有锁门折回,给瑞英的拥抱算是歉意的表达。
也许这恋情来的突然,两人都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更遑论对外界公开。
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在建设新恋情的同时还要履行去医院照顾配偶的义务,只要对方没有去世,“责任”大于“感情”。
那么既然仁洙的妻子恢复,有好转的趋势,并且也已坦诚了那些所谓的秘密,挽回是在情理之中的。
影片最后那一段关于“去哪里”的男女对白正是仁洙带康复的妻子外出散心,这一问一答里有熟悉的默契。
毕竟两人曾经爱过,描绘仁洙得知妻子车祸和妻子外遇时的声嘶力竭,是所谓爱之深,恨之深。
很多人拿片名来争论:如果仁洙回到了妻子身边,那么何来“外出”?
我的理解是,“外出”是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外出不等同于离家,出门一段时间,无论多久,还是会回来的。
这样的结局也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也伤害了一个人,伤害的有点残忍。
结局3:三个单身各自行走如果这样则完全模仿了《花样年华》。
我在想,最后是不是仁洙也要在带有韩国标签的大树上挖一个洞,把心事说给树洞听呢?
说不准还可以来一段《2046》的翻版。
我是可以理解王家卫的,所以我可以接受这样的结局。
大团圆未必就是美,得是个体的、桩桩件件的,失是总体的,人世与人生就是这样铺展的。
良辰美景奈何天,人生更多的是无奈。
导演许秦豪是个唯美主义者,他拍《春逝》,他拍《八月照相馆》,他总是在温和中书写爱情。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不再让受过伤的人世俗地结合。
仁洙的妻子康复,瑞英的丈夫去世,尘埃落定,三个人都没有牵挂,在这个时候的新生活才是最本真的。
尽力用每个人自己的脚步走出一个整饬和谐的印记。
毕竟,无论是拍爱情专业的导演,还是欣赏爱情无数的我们,似乎都明白,和谐的底子是寂寞,寂寞而可以美,因为忍耐。
以上是三个有可能的结局,但绝对不是用数学里排列组合的方式推算而来的,否则还得算上“仁洙的妻子和瑞英是否有可能惺惺相惜”这样的荒谬结局,有兴趣的编剧倒是可以进行改编。
写到这里,试想如果改动原片一个环节,结局又会如何,这个环节至关重要,也就是瑞英的丈夫没有去世。
安排瑞英的丈夫去世是导演的用意,他可能觉得如果让背叛的两人一起死去或一起活起来,对于这背叛的两人太过于仁慈了,所以安排了一个人死。
而在这里,如果两人都死了,结局就剩下仁洙和瑞英“在一起”或“不在一起”两种又回到上面的相似结局,姑且不论;那么瑞英丈夫没有死呢?
结局4:两个新的家庭诞生哇塞,这个结局简直是琼瑶剧的模板,比光光是仁洙和瑞英在一起更团圆。
即使滥俗,难保还有大批影评人会写一些关于“相遇”“邂逅”之类的无病呻吟。
在“婚姻并不是唯一”的这个年代,倒也给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原来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渠道来结识有缘人。
写到这里又觉得自己挺没创意的,很早前的《北京爱情故事》就有过相似的桥段,两对情侣因为对方太忙而走到了一起。
还有一个结局,也就是剩下的那一种可能——四个人都没有走到一起,这样的结局还真有点超现实主义的味道。
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为什么不复仇?
裴勇俊:对不起,我是肇事人的丈夫孙艺珍:对不起,我是肇事人的妻子为了给外出肇事的昏迷的妻子和外出肇事的昏迷的丈夫收拾留下的烂摊子,素昧平生的男女的生活交织在了一起,仿佛两片枯叶同坠落了一条浅浅哀愁的溪水。
生活像迷离的悬疑剧,所有的困惑被一个完全意料之外的理由解释得合情合理。
他的妻子、她的丈夫,是他的婚姻、是她的感情的外出者。
孙艺珍: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希望他快点醒来,哪怕听听他的解释也好。
共同的讽刺的命运,无处倾吐抱怨的情愫,一次又一次意外的邂逅,他们开始敞开心扉,互述衷肠。
相似的命题横陈他们面前,如果他醒来,如果她醒来,你会怎样?
裴勇俊:我想报复孙艺珍:那我们约会,气死他们裴勇俊::)孙艺珍:XD小酌微醺后的戏言,竟被他俩实践。
没有把自己绑上复仇战车的壮烈和悲戚,有的只是无情无理的婚姻枷锁下两人似有若无的爱情。
他们约会。
孙艺珍: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疯了他们约会。
裴勇俊:如果我们在很久以前或以后相遇会怎样?
孙艺珍:是啊,会怎样?
上一次婚姻中赌输的这两个赌徒,怀揣着复仇的心机步入一个自以为无所顾虑的赌局,他们不可避免的又一次一败涂地。
爱,又一次产生了,没有人再输得起。
如果是复仇,为什么妻子父亲的意外到来让裴勇俊让自己房中的孙艺珍藏起来?
如果是复仇,为什么妻子突如其来的苏醒让裴勇俊犹犹豫豫的回到先前的自己?
如果是复仇,为什么丈夫的死亡让孙艺珍泣不成声?
弱者守候着外出者的身躯,仿佛处于责任和义务守候着婚姻的陵寝。
当妻子得知情夫——也就是孙艺珍的丈夫——的死亡的时候,肆无忌惮无遮无拦的失声痛哭,裴勇俊终于明了,弱者对于外出者的守候,终其一生也不会有结局。
孙艺珍:你喜欢什么季节?
裴勇俊:冬天,你呢?
孙艺珍:春天,不过我也喜欢雪。
裴勇俊:看来春天要下雪了。
影片最后,早春的天际飘落下细碎的白雪,他们开始思考,在这个属于他们两个命定中的陌生人的共同的季节,是不是他们对于自己无可眷恋、不值得的珍惜的所谓婚姻,也应该来一次————外出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为什么不复仇?
可被欺骗的总是弱者弱者何以复仇?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说《外出》是韩版《花样年华》的人; 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听说96年还有一部叫《crash》(《欲望号快车》)的片子(无论是这一部还是去年出来的那一部很火的同名片,我都没看过),据云故事也是缘于撞车的风流韵事。
也许许秦豪根本就没有看过这两部片子,也许老许就是在它们的基础之上炮制出的《外出》——这个很难考,今后是不是会有答案出来,我也懒得关心了。
但反正先有了《花样年华》和《crash》(也许提到后者比较牵强吧),再有《外出》,在我眼中,《外出》就是矮了一头(哪怕是冤枉的)。
——估计是自己浅薄,但反正我看过《巴比龙》之后就对《刺激1995》的一贯好感打了折扣。
不过说起来,许秦豪的前两部电影我都看过,而且都蛮喜欢,尤其是《八月照相馆》,当时很受感动(当然也许那是初看韩片之时不可避免的新鲜感起了一部分作用)。
这个导演我欣赏,他的电影在我看,起码不假不蠢——这在当下的电影已经好像很难实现了。
而且《外出》也是我最近看的韩片里面比较好的一部——不过,当然,我“这两年”也没看过几部韩片——我总觉得韩片盛名之下其实不副,烂片比较多。
喜欢看韩片或者喜欢裴勇俊喜欢孙艺珍喜欢许秦豪应该不至于失望,不过根据我的感觉,就其平实的画面和声音表现来讲,看碟也就够了,进影院看似乎不必。
《外出》还有一些地方让我不满意: 1.奸夫淫妇为什么会出轨?
总之我想,我有孙艺珍那样相貌身材俱佳的女子做老婆,我怎么会对一个明显姿色颇逊的女人感兴趣(纵然她是我的校友);而我要是女生,有裴勇俊那样高大英俊的老公,何苦要作出墙红杏?
我知道,其实大概原因多得很了(而且也不是电影本身要研究的),况且我们看欧美电影也是屡见不鲜可以作为解释的案例。
不过一是都很年轻,二是毕竟是儒学国家,这个外遇多少就显得牵强了。
换几个年纪大一点,形容次一些演员恐怕更好——这似乎就触及韩国电影的一个问题了:差不多所有的电影都有偶像剧倾向,这一点上讲就不如欧洲乃至我们的国产电影了。
2.车祸发生在汉城不远的小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大汉城地区一个郊区、卫星城),从裴勇俊和孙艺珍都不得不住旅馆以便照顾病人、以及后来医生提到转院到汉城、裴经常在两地短时间内来回等等很多线索都可以看出来。
而裴家和孙家似乎都在汉城(在概率上讲也很可能,据说韩国人差不多有一半都挤在汉城)。
所以我就有了个疑问: 为虾米不早点转院回汉城?
就算是有钱吧,也不至于非要住旅馆住上三四个月(没准更久)——或者说,有钱的话,又何苦要偏要图省钱在小医院治疗?
难道说病人的情况不允许转院?
这个可能性太小了吧。
归根结底,还是实在不能转院,要不然汉城之大,两家不可能又那么巧地转到同一家医院去(要是真的这么安排了大家会BS编剧的),既然不能同在一家医院,这个戏就很难唱下去了。
所以许秦豪只能委屈两个伤员了(咳,甚至导致了“奸夫”的伤重不治)。
3.群众演员演得可真不好。
举两个例子: ①老裴知道媳妇给自己戴绿帽子,就和同事出来喝酒,然后自己痛哭流涕,赶跑了同事,画面交待了这个同事(字幕里面是叫“光一”这个颇日本的名字)关心地看着,而同事旁边的酒桌上的老头纹丝不动,居然一下都没有回头看看一个大男人为什么哭鼻子(我觉得正常人都会有这种好奇心吧)。
②裴和孙到乡下吊唁受害者,死者一家哭天抢地地收拾这俩,旁边小门面却有两位大妈先是嬉皮笑脸进行他们的交易,然后又完全不知所措地略微看了一下热闹。
——街坊家死人了,肇事者来了,何至于在一边专注地唠磕?
有热闹看了,却又一脸茫然装出看热闹的样子——此处演得太是拙劣,与国产电视剧的风采不分伯仲。
4.尾声阶段老裴为虾米又一次涕泗横流?
刚知道自己戴绿帽的时候哭一哭尚可理解,事情过去那么久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也都做过了,而且从一贯表现上看老裴属于沉稳冷静之士,这一次声泪俱下就有些假了。
要知道彼刻他是百感交集莫衷一是——老婆出轨、老婆康复、老婆哭奸夫、奸夫往生、情人丧偶、老婆和自己何去何从、情人和自己何去何从、愤怒和痛苦于老婆的出轨但自己也步其后尘、这三四个月既伤心又煎熬且甜蜜的日子……此刻用“怔怔发呆”的特写来表现似乎更贴切。
以上几条比较吹毛求疵,不过既然已经有很多深入浅出地分析之讨论之的影评了,我姑且想到什么说什么吧。
两天,看四部电影,均是亚洲影片:《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外出》。
自然,前三部来自导演岩井俊二;最后一部是许秦豪的作品。
都是觉得不错的作品,所以想放在一起写是件很难的事情。
怎么给他们做个类似于总结的话呢?
下午,看了半部《纳尼亚传奇》,忽然有所觉悟。
那四部影片都是亚洲电影,具体说来是日韩导演的作品。
所以,他们的确可以放在一起来说一说。
与那些美国大片相比,他们的故事里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你似乎可以知道他们各自会有几种结果,但你不确定导演会为他们安排哪一种;而在看那些场面宏大、惊心动魄的大片时,你毫无担心可言,因为蜘蛛侠永远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而在纳尼亚的几个孩子总会战胜邪恶的白女巫,救出他们的兄弟,虽然我并没有看完这部片子。
而与那些欧洲文艺片相比呢,这四部亚洲电影没那么晦涩,没有太追求拍摄的手法与效果,也没有要让人交出大把眼泪的意思。
看这四部片时,我的眼泪总是流下一两滴后又会笑一下,我想这就是亚洲人之间的默契与熟稔吧。
地理因素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生存在不同领土的人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标准等社会评判尺度也会相应地刻上自己的烙印。
自然,我无法对此有更深层次的探讨,这毕竟超出我所及能力的范围。
但我想就这四部片说一说亚洲人的性格中的绝望与热情。
总体说来,亚洲人是很悲观的,他们的绝望通常表现在意外事件出现的时候,比如《外出》里男女主人公发现各自的伴侣有外遇的时候,他们会反复问自己做错了什么,那种对自己的不确定与怀疑来自于他们性格里的悲观成分,似乎幸福于自己而言永远是短暂的,他们想对背叛他们的人质问,但当他们也有了类似于外遇的经历后,便不再追问,似乎这就扯平了。
他们无疑惧怕再被卷入这恶俗难堪的境地,他们从不觉得他们会得到赞同,所以只能顺从着世间常道一步步走下去,那是一种绝望的姿态,这绝望来自于他们对待生命的悲观,他们总觉得该是人负我,我负人则是大逆不道、不得好死。
但《外出》很巧妙地给了我们双重的选择,就是影片的结尾处男主人公架着车,旁边的女人问:“我们这是去哪?
”男人说:“你想去哪?
”导演没有给女人镜头,凭声音我们也无法断定女人是谁?
那么你觉得她是谁呢?
这当然像一个心理测验题一样,他可以反映出你内心最真实的性格。
还得提及的是,我很喜欢《外出》里的一些光影的效果,常常我们看到的画面是从玻璃、镜子这些反射体上呈现的影象,很轻很淡并且颜色奇妙,怎么形容似乎都是难以言传的。
关于热情,这似乎很难讲是一种性格,这似乎只是一种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短暂表现。
只是我觉得亚洲人的热情是与众不同的。
岩井俊二影片的个人特色不用多说,都是关于青春的表白与思考,而里面也不乏可以用来说关于“热情”的话题。
亚洲人的热情与环境有关,我们会为一场下不停的雨而内心郁结,会为一两个跟着你要钱的小孩而憎恶黑暗社会,仔细想想:我们会在一个毫无变化的环境里突然有热情的冲动吗?
我们大概都是麻木的,需要外界对我们的刺激才会有所反应。
岩井俊二当然深谙此道,他让榆野和山崎在倾盆大雨里大胆说出心存很久的话(《四月物语》),他让alice在没有舞鞋没有音乐的坚硬地板上翩翩起舞(《花与爱丽丝》),他让津田在一个风筝飞舞的日子里把自己也化身成一只风筝让灵魂永远地飘扬(《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我们总是感到压抑,而压抑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可我们却习惯性的冷冰冰,于是在一个适当的场合,我们会把我们惊人的热情表现出来,这种热情有时近乎可怕。
关于绝望与热情,关于这四部电影,我浅尝辄止地说了两句,只是很自我的表达。
恬静的开始,恬静的结尾。
所谓的复仇只是他们相遇的借口。
韩国电影的慢节奏,素雅已不失为一种特色。
是让人慢慢的在伤感之中,感受到心灵的愈合。
一切似乎波澜不惊,不如俗气电影中,听到丈夫死了这等噩耗时,就来个当当当!!
的配乐。
这波澜不惊很平淡,更冷眼。
但是也只有这冷眼才能映射出其中韵味
再看过《丑闻》后很像看
看了2个月之久,每次看一会就睡着,许秦豪江郎才尽?孙艺珍还是有所突破哈。
一个舞台灯光指导,一个家庭妇女,怎样会发生感情,在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私会车祸之后,一个死了一个活着,矛盾就转移到了某个人身上,事情怎么发展其实已经很清楚,总是有感情的应该在一起,我突然发现现实中的人们比电影中更不在乎伦理。
两大牌之出位演绎!!
没看见完整版
为什么不报复
浅薄,言情....
这样的节奏这样的安静这样的陈默,好像日系爱情电影风格,只是没有那样唯美
一段简介就能讲得一清二楚的无聊片。
俊男美女,还有淡淡的伤和深深的情~~
谁说春天的暴雪压弯了绽放的鲜花,谁说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说不定是上天注定的呢
裴很帅,孙也很美,但一起没感觉有什么火花.
很细腻
注定要出轨三。
一般,根本不是情色片
孙艺珍咋能这么漂亮呢?
本片就是无论如何男女主都会搞在一起
四月飞雪,还以为是爱情片中才会有的桥段。没成想今日竟应景
一点地文艺,确是整个晕开来
原以为是部很深刻的电影,其实也只是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