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我丢掉了看电影的习惯……起先是影院各种关门不允许开放,后来票价暗涨,再到后面不再关注影片排片,到最后的几个月不再关注上新电影……以前几乎是每周一部的节奏,小区门口就是影院很是方便,夏天喝着冰奶茶,冬天有时候我会拿着剥好的栗子进去,边吃边看。
现在,各种扫码测温,最关键是不准饮食,干巴巴瞪眼看俩小时,这体验应该怎么都不是那么愉快。
最近看的一场电影还是信用卡抢到了一张优惠券,一张影票只要十块钱,那不看白不看啊。
抢到之后立马搜影片,嗬,好家伙,凄凄惨惨戚戚……就那么几部中还参杂着国庆档延档的,实在是没什么看的欲望,但手握优惠券不看好像又错失几个亿,勉强选了部最新上映的。
《陪你全世界长大》严格来说应该不算一部电影而是一部纪录片。
不出意外我包场了,出来的时候,我问工作人员,今天人怎么那么少,整个厅就我一个。
工作人员说:“不是整个厅,是整个影院”……好家伙,咱也豪气一把,承包整个影院。
别说,整个厅一个人看电影的感觉还挺好。
然后这部片子也是那种温情舒缓风,亲子之间的互动陪伴又是那么温馨,带动的我整个人也很放松,嘴角也一直带笑。
影片主要讲述一位疯狂旅游达人老爸带着刚满三岁儿子辛巴去北极看熊,南极看企鹅。
然后在辛巴八岁的时候又带着他去西藏登雪山,漂流大河。
三岁,在大多数人看来,还是一个小娃娃,但辛巴已经能够帮助爸爸妈妈拍照,能够发现美,能够陪爸爸妈妈淋雨,能够和大人一样经历旅途的各种突发意外。
八岁时更是在爸爸的鼓励下勇敢攀登五千多米的雪山。
一个八岁的娃娃,半夜三点起床爬山,半山腰还风雨交加,更是多次崩溃大哭,但毅然决然攀上顶峰。
这不得不说孩子很有毅力,侧面也说明家长引导教育的很好。
还有自己一个人勇敢的在大江里漂流,虽然浪大船翻,但是能自己从水里爬出来。
“水好冷啊,能穿着羽绒服在船上晒太阳可能幸福”这是辛巴到船上之后说的。
爸爸告诉他,旅行冒险的意义或许就是告诉我们那些是值得我们追求和珍惜的。
陪你全世界长大,想的爸爸妈妈很多,能够做到的应该很少很少。
就算不能陪孩子在全世界长大,也让我们尽量陪孩子健康快乐长大。
很久之前看过爱奇艺平台上的纪录片,这次点映就看了,带女儿一起观看大荧幕,女儿全程很开心,我还是很感动。
老极的带娃方式是学不来的,大部分人也没有那个能力,但很多道理可以借鉴。
辛巴说,坚持就是你只要有一口气,还要去做的事情;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晚之后还去坚持做那件事,一直带娃的老父亲我真是深有体会,不管是对于学习,还是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坚持和勇敢太重要了。
如果不是YQ,如果放在暑期档,我觉得值得过亿的票房。
比那些乱七八糟毫无教育意义的儿童电影强太多了。
好伟大的纪录片陪你到世界之巅 你一句想我便带你到 我想辛巴未来回忆童年热泪盈眶 作为十八岁女生看完真的很羡慕环游世界感受自然 自然学校中爸爸教会了很多彼此鼓励“走得慢一点没关系 只要不要停下来”“勇敢是什么 是心里很害怕 但害怕完之后还是会坚持去做” “没关系 今年爬不上去不要紧 明年再来 反正山一直在那儿”见到冰川和海豹的时候爸爸对小辛巴说:“你很幸福 也很幸运!
”虽然辛巴中头奖见识山海奇异童年可能是我们这一生难有机会交手 但现在我们意外看到了这部如此温热 美好 壮阔 也算是因此拥有了幸运与幸福的时间 我也想去行动但目前做不到这份最好教育的珍贵纪录传达给我们了不 不止私人化 食人鱼和鳄鱼也有小巧可爱的 热气球真的好美五颜六色 有你在的地方便是家 坚持爬山到终点 漂流落水辛巴好勇敢啊 妈妈也很厉害希望未来我也能这般 明明就坐火车都晕坐船义无反顾提前吃药 论现实金钱也是前提旅行家爸爸所赋予继承权 小辛巴夏冬一身北面 摄像机礼物 未来我不知道我和宝宝父亲能尽所能言传身教给你怎样时代启蒙的童年但我们不会缺席!
旅行最终意义就是要更好的回归我们原来的生活中(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没有钱,一切都是白搭, 告别焦虑式养娃 都是博眼球,自己玩就行了,中国家庭有几个能领着孩子全世界跑,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没有钱,一切都是白搭, 告别焦虑式养娃 都是博眼球,自己玩就行了,中国家庭有几个能领着孩子全世界跑,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没有钱,一切都是白搭, 告别焦虑式养娃 都是博眼球,自己玩就行了,中国家庭有几个能领着孩子全世界跑,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都喜欢特种兵式旅行?
自己是真的没有想到会在这部片子里找到答案。
被推荐的时候,没有太多想法,既然是写着全世界,不出去旅行,看看世界纪录片也好啊。
打开的时候发现,是一对父母陪着孩子在世界旅行,在自然的大学里成长的记录,真好,有这样子的父母真好,一路上,都没有去抱怨,一直在鼓励孩子。
有用的要学,那没有用的呢?
传统的中式教育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尽整些有用没用的。
就像自己,很喜欢很多东西,然后就会被说,你这个学了有什么用,你这个考了有什么用。
那我喜欢不行么,我觉得我要去学习,算不算是个理由,学习东西,难道还要理由么,为什么不能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就因为没有用么?!
记得苏格拉底曾经被人嘲笑过说,你们这些哲学家,眼睛都长天上,除了每天思考,还创造什么价值了!
苏格拉底笑着对那个嘲笑他的人说,对,因为有了思考,整个人类才会进步。
其实哲学家,特别是会思考的哲学家真的非常的重要。
世界并不是全部都是物质的,父母这么说的,也许是因为金字塔的顶端的资源才会很丰裕吧,可是,为什么要非要认为底端的资源就不丰腴呢,那不是要看在什么赛道拼蛮。
少有人走的路,收获的概率才是最大的吧。
有用,没用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那些没用的在以后就用不上呢?
谁也不是上帝视觉是不是!
实名羡慕,哪怕是特种兵式旅游挺羡慕这个辛巴小朋友的,他走过了很多普通人都没有走过的国家。
3岁开始跨国旅行,北极圈看熊、土耳其的热气球,有部电影,讲气象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坐热气球测量高空的温湿度还有气候变化的;去了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红茶喝过,真的好好喝的,非常的滑润;来到南极看企鹅;穿过亚马逊的河流,抓鱼钓鱼,在丛林里学习丛林法则;马丘比丘、马斯怀亚,讲真,地球仪有,还没找到在哪里;坐上了南极探险船,坐南极探险船自己知道需要预约好久好久的;去了老挝,格鲁吉亚,爬了雪山,踏了青藏高原,撸过可可西里。
真的实名羡慕的不得了。
自然的大学里,学到了什么?
登山中学会坚持喜欢自然,喜欢自然的大学。
在片子里,辛巴爬雪山,几次想放弃,爸爸把选择权给了辛巴自己,要么我们可以很舒服的回头,要么我们就坚持到底,登顶以后,和妈妈妹妹一起视频。
辛巴选择了坚持登顶,半路又想放弃了,爸爸说,这是你自己选的啊。
你自己选的就要坚持下去,哪怕打碎了牙齿也要坚持和着血吞下去。
因为是自己选的路,曾经选择过,就不要后悔。
人生没有什么后悔药可以吃,每个NPC在一瞬间都有选择,即便是随机的选择,也是你自己选的,既然选了,就要吃了选择的果,这大概就是因果,起念之间皆为人愿,不管你是小孩还是大人。
走过绝望谷,哭就哭吧,哭不可耻。
登顶结束后,爸爸问辛巴,你觉得什么是坚持?
辛巴说,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完成你的那个目标,你要是突然间放弃的话,之前的努力就会白费了。
拍摄野生动物学会耐心辛巴去了青藏高原,去找师父拍藏狐。
师父是野生动物摄影师。
其实有时候觉得,小时候看蚂蚁也能看一天,也挺有意思的。
在野外,没有耐心,几乎拍不到小动物,要预判小动物的预判,像一个猎人一样追踪它们的踪迹。
不是一丁点的耐心就可以做到的,也可能你会空手而归,蹲了几天毫无收获,还能坚持么,会放弃么。
拍摄藏狐也需要翻山越岭,更加需要耐心,也要有接受什么也没有得到的失落和现实。
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耐心。
在生死漂流间,找寻生命的意义在漂流的时候,发现几个有意义的地方。
对于漂流印象还是很深刻,因为看到过有的地方因为汛期漂流,然后看着视频里的人,明明有十几秒的时间,可以跑回岸上,却原地不动了,他们太轻视大自然的力量了,滚滚的泥水就冲了下来,把人卷了进去,做人一定要有常识,在大自然的面前。
辛巴为了真实的漂流,和老爸一起做了很多次的演练。
在漂流的过程中,发生翻船的概率很高,父母为了让孩子实际模拟演练,在不同的天气,各种情况下,尽可能的去准备练习,以防万一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就不会慌,有心理准备。
这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不管是有孩子还是没有孩子的。
未来是不确定性的,但是可以抓住确定性的东西,比如要去漂流,至少要掌握需要看下天气吧,要会游泳吧,如果自己翻船了,要怎么做,辛巴老爸就给辛巴倒计时,8秒钟,辛巴就自己从水里爬上了船上,要掌握下划桨的力度和角度,同时,对水流流向要注意吧,体能训练要有吧,身体的抵抗能力要强吧。
在不断反复练习中,掌握了救生自己的技能。
而不是把孩子保护的好好的,什么事情都不让做,恩,大部分的父母都会说,你小孩,别想七个八个的,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就是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巴拉拉。
再对比下,辛巴的父母呢,知道自己不会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尽可能的教会他自己处理一切的本领。
遇到翻船没有关系,我们会游泳,我们可以自己从水里爬上船,我们可以根据水流的力道来顺水而行,我们练习过很多次。
所以即便在真实的场景中,辛巴真的落水了,老爸看着哦说他跟上来了,都远远的喊着,老爸马就去救你,其实面部表情出卖了自己,很担心,但是对辛巴又有信心。
看着辛巴自己先克服困难,能到什么程度,然后去救。
其实,很多父母缺乏一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做好的心理素质,也许这可能是一种你做不好就依赖父母的反向依赖心理,但充分的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好的能力,这种相信,可能会更重要些,这些都是一个一个能够收到人生经验的点,这些点,一旦跨越,就会在人生的试卷上,踩点拿分,这比试卷上的冰冷的分数,更加的重要。
爸爸又问辛巴,你觉得什么是勇敢?
辛巴说,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明明知道害怕,仍然坚持去做那件事情的人。
漂流叔叔和辛巴唠嗑,说,其实生活真的很简单,探险的目的,不是去征服某个雪山,也不是去征服某个河流,而是在这么多次不断探险中,知道自己内心的成长,通过这些探险活动,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丰富。
别说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在了,很多人,连出门探险的勇气都没有。
从漂流回来以后,辛巴看着妹妹、妈妈哭了。
他思念家人了。
探险,会让你知道有那些事情是最有意义的,这大概就是探险的意义。
旅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旅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现在 “特种兵式旅行”,那么受欢迎的原因。
在旅行中挑战自己的极限,去体验去的那座城市的风格和烟火气息,也是为了让自己回来的时候,能够变得更好。
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记录片,但是自己也收获很多。
谢谢推荐,学到耐心、坚持和生命的意义。
虽然只是几个字,却要用一生去践行、书写。
人生有耐心、坚持、深知自己生命的意义,足以。
教育是一个很宏大的话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这部电影给了很好的答案,教育可以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人们把教育当成去学校上学,去上各种补习班,考试的分数,等等,好像教育是别人的工作。
教育的对象是谁?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是不是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这些问题只有你自己知道,也只有你自己可以找到答案,孩子不是别人的,对吧!
由诗与行营地联合策划的《陪你在全世界长大》北京亲友专场活动于昨晚圆满结束,能够成为筹备组工作人员之一的自己备感荣幸。
从本周一接到通知到逐一开始准备,每天小伙伴们都会从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抽出时间去完善活动细则,这期间我看到的是一种热枕,虽然营地不是我们的,电影也不是我们指导的,但每个人都倾注着自己最大的能量去完成各项工作,因为我们内心都奔着一个目标,就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看到这对人世间普通的父母陪伴一个孩子自由成长的过程。
《陪你在全世界长大》北京亲友活动筹备组工作人员合影从老极哥南北极归来出书到纪录片再到现在的大荧幕,都在默默关注的我每一次都没有落下,因为认可这对父母的教育理念(此处不接受反驳哈哈),认可他们的人生态度。
我看过最好的一段关于为什么要孩子的语录是这样说的:“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们争门面,不用为我们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们养老。
我们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们有机会和她(他)们同行一段……”也会经常会想起龙应台《目送》里那段鼻子一酸的语录:“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我们每个人能够和自己的父母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同途偶遇,都是一种缘分,他们目送我们成长,我们目送他们老去,但在这有限的生命长河中,在生命的无限可能中,希望我们与他们都可以找到和选择一种真正指向自己内心幸福的生活方式。
就像影片中那些日以继夜的镜头里,有父母对辛巴追逐的目光、点滴的陪伴、有趣的答疑解惑,也有每段旅途中未可知的故事,每一天都毫无保留的还原着最真实的当下。
旅途中的他们不一定吃的多么丰盛、不一定住高级酒店,也不一定穿多么昂贵的衣服,但爸爸妈妈带着辛巴一起见证过亚马逊河传说中的“食人鱼”;站在乌尤尼清澈见底的湖面上看着天空之境;与辛巴一起穿着重磅龟壳无厘头对话,在大雨滂沱的路边小屋里抱团取暖;在世界的最北端看到了一位有爱的真人秀北极熊爸爸;行走在马丘比丘巍峨的古迹之上,俯瞰过乌鲁班巴河谷。
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此刻的拥有。
记得去年还在看纪录片《辛巴奇遇记》的时候,辛巴登顶哈巴的那一刻,不禁潸然泪下,不是那个镜头赋予的主角光环,而是能够感同深受他丈量这座高山时候的每个脚步、每寸光阴。
是爸爸的耐心陪伴与鼓励,让他在稚嫩的心灵深处学着与自己对话,只要往前迈出小小的一步,就离梦想更近了,他懂得了坚持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程是翻山越岭,独自迈向自己的河流。
对于8岁的小辛巴来说,那不仅是他人生中征服世界第三极的第一座高山,最重要的是记录着他走过了一条坚韧而默默隐忍的精神实践的路途,也是挑战一个崭新自己的过程。
想起自己,以前总有人会问我徒步中什么时候是最累的?
我觉得是每次一段路走到中间退退不了,往前走又不知道距目的地还有多远…这期间有烈日照耀、有海拔攀升、有乌云盘桓、大雨倾盆,也会高山落石,有一切不可控的因素…但我真的会选择后退吗?
不会,饿了吃饭、渴了喝水、累了席地而坐,然后拍拍手站起来,继续前行。
旅途中,真正制约我们的是勇气和信念,保持你对前方世界的好奇心,坚持,才能抵达。
写了这么多,影片里有太多的精彩无法言说,再次推荐更多的朋友可以带着孩子走进影院,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
不曾为人父母,也不敢大谈特谈教育的方法,但希望每一位父母都可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世上的路千万条,无论你选择哪一条,都是带着你自己在走,都是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你有一个坚定的自己,途中的荒漠和悬崖就都是风景,苦难和辛酸就都是收获。
人生永远在路上,没有返程也没有终点,唯一值得期待的事,是你发现自己变得更丰富也更静笃了。
最后特别感谢筹备组负责人岱军姐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感谢各位小伙伴海洋哥、大王、梅西、珊珊、德福,还要感谢摄影师梅西供图嘻嘻~还有感谢我的朋友子渲昨天一直在签到台帮大家指引签名,感谢各位的辛勤付出,最后还要鸣谢诗与行提供的难能可贵的观影机会,让我在这里又能逼逼叨叨半天了,更重要的是致敬中国户外摄影师,是他们的镜头重塑着每个人的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
这些故事里散发着人类的自由意志,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对社会的洞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自然的敬畏与震撼。
(另:此作品获得美国洛杉矶独立电影节(AIFF)最佳处女作导演(best first time filmmaker))
要很多钱,毋庸置疑。
这孩子挺遗憾的,从头到尾没有看到除了任性、娇气、大人腔调之外的任何亲近自然的天然可爱。
这么多段旅程,都是大人在鼓励、督促、讲道理,好累。
这不是个与大自然可以融为一体的孩子,好遗憾!
他的眼里没有快乐,没有与大自然的默契。
只有一个在后面喋喋不休的,不太讨喜的成年男人。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不假。
父母不光是孩子值得信赖的监护人、遮风挡雨的守护人,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下的社会,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课外班一窝蜂,大量占据着孩子的碎片时间,已然成为一种常态。
而影片《陪你在全世界长大》则是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遵从孩子的天性,从爱与成长的角度出发,带着孩子游览万水千山,走遍全世界的每个角落,在旅行中体会长大的快乐、学到战胜困难的勇气……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辛巴一家人,他们称得上是全世界最特立独行的一家人。
父母带着辛巴,横跨南北两极,挑战高原雪山,比拼长距离漂流,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一望无际的南极,他们一家近距离观赏企鹅;皑皑白雪覆盖的北极,他们惬意地泡着温泉,看北极熊在雪地上玩耍;亚马逊丛林中,他们趁着夜色,像“鳄鱼先生”一样与鳄鱼为伍,甚至还对食人鱼发起了美食挑战……一幕幕旅途中的场景,既新奇又刺激,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辛巴一家并不是简单的旅游,而是在旅行之中,将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父子俩攀爬西藏的高海拔雪山,不光要早早起床,每天还要走上十几个小时,对辛巴的体力和精力来说都是考验;爸爸带辛巴长距离的漂流,同样充满着艰辛,除了与选手比拼外,还要与天气和水流作斗争。
辛巴就像邻家的小男孩一样,面对着艰难险阻,也会气馁和失落,也会在困难面前不知所措,甚至打起了退堂鼓。
但在父母的陪伴下,在鼓励与喝彩声中,辛巴还是鼓起勇气,完成了一项项超越自我的壮举。
辛巴的故事,也给我们的家长朋友以启示,孩子并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软弱,他们的适应能力与成长速度更是超乎想象。
隔着大银幕也看得出来,辛巴的父母,在培养辛巴的过程中,传递出不同于一般家庭的教育理念。
既不是简单地鸡娃,也是不粗暴地应试教育,而是主张开拓孩子的眼界,而旅行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既释放了孩子求知的天性,又让孩子在旅途中体会成长的快乐,称得上是一举多得。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多少。
辛巴一家人的行为,并不是离经叛道,而是在教育孩子的层面,进行了全新且有益的尝试。
就像影片里说的那样:“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完以后还去坚持做那件事。
”
这几年,人们的思想、行为和观念,都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
家长如此,孩子如此,教育理念更是如此。
还在为教育孩子而愁眉不展的家长,以及为应试教育忙得颠三倒四的家长;还在题山题海里奋斗的孩子,或是在各种补习班中挣扎的孩子。
不妨尝试像辛巴一家人一样,换个思路、换种活法或是换种方式,你会发现教育孩子其实没那么难,世界原本也是如此美妙。
《陪你在全世界长大》全片信息量极大,不光记录了辛巴的成长历程,更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父子情、母子情、兄妹情和家庭亲情,以及孩子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的抉择。
整部影片耗时8年之久,才拍摄完成,称得上是一部诚意十足的作品。
11月11号,家长朋友不妨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影院,去体验这段非比寻常的成长之旅,去找寻一次久违的亲情。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都喜欢特种兵式旅行?
自己是真的没有想到会在这部片子里找到答案。
被推荐的时候,没有太多想法,既然是写着全世界,不出去旅行,看看世界纪录片也好啊。
打开的时候发现,是一对父母陪着孩子在世界旅行,在自然的大学里成长的记录,真好,有这样子的父母真好,一路上,都没有去抱怨,一直在鼓励孩子。
有用的要学,那没有用的呢?
传统的中式教育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尽整些有用没用的。
就像自己,很喜欢很多东西,然后就会被说,你这个学了有什么用,你这个考了有什么用。
那我喜欢不行么,我觉得我要去学习,算不算是个理由,学习东西,难道还要理由么,为什么不能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就因为没有用么?!
记得苏格拉底曾经被人嘲笑过说,你们这些哲学家,眼睛都长天上,除了每天思考,还创造什么价值了!
苏格拉底笑着对那个嘲笑他的人说,对,因为有了思考,整个人类才会进步。
其实哲学家,特别是会思考的哲学家真的非常的重要。
世界并不是全部都是物质的,父母这么说的,也许是因为金字塔的顶端的资源才会很丰裕吧,可是,为什么要非要认为底端的资源就不丰腴呢,那不是要看在什么赛道拼蛮。
少有人走的路,收获的概率才是最大的吧。
有用,没用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那些没用的在以后就用不上呢?
谁也不是上帝视觉是不是!
实名羡慕,哪怕是特种兵式旅游挺羡慕这个辛巴小朋友的,他走过了很多普通人都没有走过的国家。
3岁开始跨国旅行,北极圈看熊、土耳其的热气球,有部电影,讲气象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坐热气球测量高空的温湿度还有气候变化的;去了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红茶喝过,真的好好喝的,非常的滑润;来到南极看企鹅;穿过亚马逊的河流,抓鱼钓鱼,在丛林里学习丛林法则;马丘比丘、马斯怀亚,讲真,地球仪有,还没找到在哪里;坐上了南极探险船,坐南极探险船自己知道需要预约好久好久的;去了老挝,格鲁吉亚,爬了雪山,踏了青藏高原,撸过可可西里。
真的实名羡慕的不得了。
自然的大学里,学到了什么?
登山中学会坚持喜欢自然,喜欢自然的大学。
在片子里,辛巴爬雪山,几次想放弃,爸爸把选择权给了辛巴自己,要么我们可以很舒服的回头,要么我们就坚持到底,登顶以后,和妈妈妹妹一起视频。
辛巴选择了坚持登顶,半路又想放弃了,爸爸说,这是你自己选的啊。
你自己选的就要坚持下去,哪怕打碎了牙齿也要坚持和着血吞下去。
因为是自己选的路,曾经选择过,就不要后悔。
人生没有什么后悔药可以吃,每个NPC在一瞬间都有选择,即便是随机的选择,也是你自己选的,既然选了,就要吃了选择的果,这大概就是因果,起念之间皆为人愿,不管你是小孩还是大人。
走过绝望谷,哭就哭吧,哭不可耻。
登顶结束后,爸爸问辛巴,你觉得什么是坚持?
辛巴说,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完成你的那个目标,你要是突然间放弃的话,之前的努力就会白费了。
拍摄野生动物学会耐心辛巴去了青藏高原,去找师父拍藏狐。
师父是野生动物摄影师。
其实有时候觉得,小时候看蚂蚁也能看一天,也挺有意思的。
在野外,没有耐心,几乎拍不到小动物,要预判小动物的预判,像一个猎人一样追踪它们的踪迹。
不是一丁点的耐心就可以做到的,也可能你会空手而归,蹲了几天毫无收获,还能坚持么,会放弃么。
拍摄藏狐也需要翻山越岭,更加需要耐心,也要有接受什么也没有得到的失落和现实。
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耐心。
在生死漂流间,找寻生命的意义在漂流的时候,发现几个有意义的地方。
对于漂流印象还是很深刻,因为看到过有的地方因为汛期漂流,然后看着视频里的人,明明有十几秒的时间,可以跑回岸上,却原地不动了,他们太轻视大自然的力量了,滚滚的泥水就冲了下来,把人卷了进去,做人一定要有常识,在大自然的面前。
辛巴为了真实的漂流,和老爸一起做了很多次的演练。
在漂流的过程中,发生翻船的概率很高,父母为了让孩子实际模拟演练,在不同的天气,各种情况下,尽可能的去准备练习,以防万一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就不会慌,有心理准备。
这点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不管是有孩子还是没有孩子的。
未来是不确定性的,但是可以抓住确定性的东西,比如要去漂流,至少要掌握需要看下天气吧,要会游泳吧,如果自己翻船了,要怎么做,辛巴老爸就给辛巴倒计时,8秒钟,辛巴就自己从水里爬上了船上,要掌握下划桨的力度和角度,同时,对水流流向要注意吧,体能训练要有吧,身体的抵抗能力要强吧。
在不断反复练习中,掌握了救生自己的技能。
而不是把孩子保护的好好的,什么事情都不让做,恩,大部分的父母都会说,你小孩,别想七个八个的,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就是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巴拉拉。
再对比下,辛巴的父母呢,知道自己不会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尽可能的教会他自己处理一切的本领。
遇到翻船没有关系,我们会游泳,我们可以自己从水里爬上船,我们可以根据水流的力道来顺水而行,我们练习过很多次。
所以即便在真实的场景中,辛巴真的落水了,老爸看着哦说他跟上来了,都远远的喊着,老爸马就去救你,其实面部表情出卖了自己,很担心,但是对辛巴又有信心。
看着辛巴自己先克服困难,能到什么程度,然后去救。
其实,很多父母缺乏一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做好的心理素质,也许这可能是一种你做不好就依赖父母的反向依赖心理,但充分的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好的能力,这种相信,可能会更重要些,这些都是一个一个能够收到人生经验的点,这些点,一旦跨越,就会在人生的试卷上,踩点拿分,这比试卷上的冰冷的分数,更加的重要。
爸爸又问辛巴,你觉得什么是勇敢?
辛巴说,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明明知道害怕,仍然坚持去做那件事情的人。
漂流叔叔和辛巴唠嗑,说,其实生活真的很简单,探险的目的,不是去征服某个雪山,也不是去征服某个河流,而是在这么多次不断探险中,知道自己内心的成长,通过这些探险活动,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丰富。
别说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在了,很多人,连出门探险的勇气都没有。
从漂流回来以后,辛巴看着妹妹、妈妈哭了。
他思念家人了。
探险,会让你知道有那些事情是最有意义的,这大概就是探险的意义。
旅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旅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现在 “特种兵式旅行”,那么受欢迎的原因。
在旅行中挑战自己的极限,去体验去的那座城市的风格和烟火气息,也是为了让自己回来的时候,能够变得更好。
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记录片,但是自己也收获很多。
谢谢推荐,学到耐心、坚持和生命的意义。
虽然只是几个字,却要用一生去践行、书写。
人生有耐心、坚持、深知自己生命的意义,足以。
这就是我向往的家庭生活啊!缺点是作为一部完整的纪录片,剪辑有些凌乱,更像是vlog大杂烩。
后期找了专门的团队拍出来西藏之行,还不如前面一家三口全世界玩的粗糙自拍有趣。西藏之行就像个铁锅大乱炖,啥都往里面放,一下野生动物保护,一下户外装备带货,孩子的成长反而是最微乎其微的部分。
自由啊
比起纪录片,感觉更像一部vlog很受感动,感受到了勇气,热爱,与爱。关于这类父母从小待孩子旅行世界,我一直讨厌网络上的论调“啊他们不就是有钱吗?”“小孩从小脱离学校,以后学习就学不下去了。”事实上,哪怕是旅游,很多人都会因为遇到突发情况而无所适从,更别提探险了。不是因为物质好才去探险,这种时候大家总喜欢谈到关于饭都吃不上,一身房贷车贷的情况。现在不能去,不代表将来不能去。去不了那么远,不代表近处的不能去。有想法不代表一定要当下实现,会等待,也要不去熄灭心中之苦。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社会就是一个监狱,但是监狱的门从来没有锁上过。我以后一定会走出去的。
旅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回到原来的生活当中
更像vlog 两星的电影➕一星的羡慕
风景真好,看的我也想出去玩
老爸话有点密
在飞机上看的一部分,除了羡慕就是羡慕
这小孩真的中头奖了
很多人可以走进你的生活,很少人可以走进你的生命
自然画面很美,3星
想过却一直不敢的事情,别人真的在做!
经济实力固然很重要,但是创意也很重要。里面印象最深的是爸爸扮成北极熊,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去北极,但是又有多少父母愿意扮成北极熊。兴许这才是这部纪录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永远热爱生活,为生活创造乐趣。
网上到处有文章为这个电影票房炒热度,也有些网友认为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呵呵!当你居无定所时,当你万一不幸有个意外或者生大病时,看看旅游和刚需哪个更重要?采访这个爸爸时说因为没买房才有钱去旅游的,真虚伪!家里没钱还能花一百万旅游回来在杭州定居,再开一家皮艇俱乐部和一家民宿,这像是没钱的样子吗?这是家里有足够闲钱根本不缺买房钱,这种毒鸡汤就不要发了,大多数普通家庭不买房去穷游??日子还过不过了
咱们太缺少这种好的家庭教育与鼓励户外活动的纪录片了,又温情又有趣又有教育意义!
很多暖暖积极的小点。
带着孩子,满世界旅游 。。。不是故事片,是纪录片
3.5/10 【广图院线纪录片特展】对热衷于展现奇观的吸引力电影的回归,直接诉诸于观众的好奇心和感官需求,配合着儿童的天真无邪与童趣,为观众带来个人纪录性质的旅游vlog。流水账式的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场景间来回切换,加剧了整体的无序与混乱,使影片更像是一种世界各地的旅游指南
没有爸爸的鼓励 一味的让他坚持 是登不上山顶的 虽然每次看这种类型的纪录片都会觉得只是为了感受极限去做一些感动自己的事 如果要解释说做这些是为了更好的回归生活 那么他们原本的生活也不是那么糟糕